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马人的故事 14》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罗马人的故事 14》的读后感10篇

2022-03-23 03:01: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马人的故事 14》的读后感10篇

  《罗马人的故事 14》是一本由盐野七生著作,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人的故事 14》读后感(一):尤里安-宗教与战争的纠结

  首先是不同意推荐人对《罗马帝国衰亡史》与本书对比所得出的评论,前者可真的是一部煌煌巨著,只是至今没有好的译本而已,推荐人是经商的,将罗马修的大路与长城作对比,发现长城现今只用于观赏,没有实用价值,而罗马的路还能用,他自然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评论的,无法比较背后涵蕴的文化意义,既如此,那中国古戏院与罗马大剧院更没法比了。当然从实用角度比较也是有着巨大的好处的,比如从中国的科技史、建筑史,我们应当向人家学什么,“拿来主义”永远都不过时,一味排斥别人优秀的东西对自己也没有太多好处,所以清醒的中国人奋起吧,先将自己的优秀文化拾起来,与异族文明的优秀的东西结合起来,只有在实力上真正强大了才能傲然屹立于东方,鄙LI天下,我们已经醒来,象雄狮一样强大,不需要再担惊受怕,作者说“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君士坦丁兄弟几人之间的纷争、手足相残似乎揭示了人性的从古以来没有消失的某种阴暗面,在利益面前六亲不认?国家利益在此时由于人性的局限与丑恶让位于权力之争。正如中国魏晋时期曹植与曹丕之争,在皇族来说自古如此。译者对“叛徒”与“叛逆者”未加区分,或许是出于个人原因,我以为二者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是政治上的不忠与使歼,后者则指的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托梦”是君士坦丁大帝最擅长的伎俩,这个很有意思。君士坦提乌斯做的梦让人想起莎士比亚《哈姆莱特》里死去的国王托梦给哈姆莱特的情形,难道西方自古与梦都有着很深的渊源,后来竟发展成弗洛伊德的《释梦》以及现代主义的意识流。

  看到“像君士坦提乌斯这种生性怯懦的人,反而会有比常人更暴虐的一面。”怯懦是一种绵羊性格,虽不一定等于“披着羊皮的狼”,它恰与狼性是相反的,很多时候是一种绵里藏针、危难时温吞懦弱,但时机来了比狼性更无情残忍,也许可以从袭人与晴雯的差别能看得出来。

  “尤里安因为拥有另一个世界,所以才避免了现实对精神的摧残。”很多作家一生中都曾有过精神障碍,和尤里安一样,大量的阅读、思考与与写作,心绪安宁、冥思将他们从精神崩溃中拯救了出来,我一直以为,沉浸于内心,沉浸于现实以外的精神世界是对心灵最大的滋润,也是女神们不老的秘诀,聪明人会为了疗救医治自己心灵的伤痛,从此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成为书痴书狂。“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才能对他人保持公平。”这句话充满正能量,很励志。文中说君士坦提乌斯没有什么才能,但我们却能看到他有深重的政治心机,算得上一个政客,对于威胁他安全的人不择手段,可见政治才华(政治家)与政客(政治权术与手腕)完全是两回事。哥哥(加卢斯)身居高位却过着受监禁的生活,弟弟尤里安却因为是一名哲学研究门徒而获得了自由,说明位高很多时候与幸福是两回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加卢斯来说,皇宫生活是一种煎熬,因为他不懂得化解内心的苦恼。

  但公元312年颁布的“米兰敕令”仍然十分理想:“不管皇帝们多么厚待基督教,罗马帝国的人民无论是信仰基督教还是犹太教,或其他多神教,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圣安东尼的憎恶我非常理解,相对于异教徒,他更痛恨那些身为基督徒却谬解教义的人,这大约也是他成为一名隐修士的原因,信仰是很个人的事情,每个人照护好他内心的神灵就好,谁也不要强加于谁,彼此尊重对方心中的信仰是明智的,这样才会让宗教不为利益所驱使。

  “塞孔杜斯一向远离宫廷政治,是一位生性秉直的武将。”已读到第80页了,全书三分之一处才出现一个这样的人物,是不是说明,古今中外生性正直的人本来就一直很少?

  虽然是对比中国长城与日耳曼长城,但同在相当水平的技术条件下,日耳曼长城更坚固只能说明对人力的剥削更厉害,内忧必有外患,内部自力而强大,才有实力抵御外患,是亘古不破的真理。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很强,这也许是所有史学家的共性,你可以说她在说历史,也可以说她在讲故事,尤里安的故事尤为让我感兴趣,他年轻无经验却能在许多波折中出奇制胜,也许是他的哲学头脑起了作用,但书本终究让年轻有待成熟的他过于理想化。

  “罗马最终能打败波洛士这位军事天才,是因为它的社会制度发挥了功效,可以在短时间内弥补战争中的损失。”这很让人兴奋,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有如此功效?

  “斯特拉斯堡会战”之所以鼓舞人心,不仅是因为它以少胜多、大获全胜的奇迹,更是因为指挥者刚从一位年轻的文弱书生转变而来,可见得读书人不可小觑,也说明打胜仗有时候靠的不一定是军事能力,更重要的是勇敢无畏。

  作者对公益事业的观点:“公益事业昔日之所以是国家经济三大支柱之一,是因为那些个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源于社会所提供的机会,所以才会以捐赠的方式来作为报答。”

  从尤里安的执政看出,作者认为腐败与长官的正直与否是有关联的,不仅仅是制度问题。而每一次君主的失利,总是因为有小人谗言,君士坦提乌斯也不例外,尤其是他是一位内向阴郁、心思很重的人。有时候勇气就是一切,怯懦却会失去一切。“胜利之师永远不缺志愿者。”又一次肯定了尤里安。“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到尤利安的信,很让人感动:

  “作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门徒,我还能做别的事情吗?我能将管辖下不幸的臣民弃之不顾吗?保证他们过上幸福的日子,是我的职责所在。。。如果我终必遭受苦难,我将会因为自己拥有一颗纯洁、正直的心而感到欣慰。”这明明是一位哲学人的心声。但我认为他的成功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又持平民心态之故,命运多舛,家庭变故,父兄之死都让他更为珍视生存的机会与别人的痛苦。

  说信仰会让人善良,但教徒往往是屠者,如辛格拉攻防中杀害波斯年幼王子的都是基督徒士兵,理由是王子是邪教徒,还有比这种杀戮更邪的么?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与其说是种族歧视,不如说是宗教迫害。

  尤里安的经历实在太传奇,太戏剧化了,真值得写小说与拍电影。

  作者认为:“新上任者获得权力后即刻实施改革,既得利益者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因改革最终会受益的非既得利益阶级,却一时半刻不清楚新政好在哪里,会采取观望或阳奉阴违。”“官僚机构的改革,只有能实施‘强制服从’的人才能办到。”“期待腐败的官僚主动进行内部改革完全是一种妄想。”

  我同意哲学教人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考,习惯于思考的人,即使去经商也一样会成功,但作为一位皇帝,尤里安只关注冥想生活,忽视百姓衣食,大约是因为后来政局稳定了,他又回到了他的哲学家的本性中去了,这与他后来的命运很有关系。哲学要与生活相关才会有生命力。

  读到宗教教派的纷争,让人不由感叹,连教徒也有入世与出世之分,现实中的人总要无中生有地彼此仇恨谩骂,似乎这样可以缓解他们的空虚与寂寞。要是基督教能教会人们彼此相爱该多好。

  作者说:“其实,最高权力者应该很清楚,他从来都是批判的对象,对于无权者而言,批判是他们能够反击的唯一手段。”但作者将因被批判而愤怒的尤里安比作愤怒中的耶稣,还是让我吃了一惊。但作者的评价确实比较客观:“罗马也许不再认为做基督徒可以从中得益,而宗教也可能脱离现世的利益,重新回到拯救人类灵魂的至高无上的存在。”但愿她不是出于理想之愿,而是经过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

  《罗马人的故事 14》读后感(二):基督教就是XXXX的邪教

  《罗马人的故事 14》读后感(三):从宙斯到耶稣,罗马人信仰的流变

  说到古希腊、古罗马,即使很多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能说出那么一两个奥林匹斯诸神,比如维纳斯、比如丘比特。而看过《圣斗士星矢》的少年们 (恩,现在应该都是中年了), 大概更是对雅典娜,黄道十二宫等等如数家珍。可见纵使古希腊神话离我们如此之遥远,可里面的故事依旧深远的影响着我们现代的人,哪怕是我们这些离它诞生之地数以万里的远东国度的人们。

  而说到耶稣,说到基督教,那国人恐怕就更是耳熟能详了。毕竟在今日之中国,基督教教堂在各个地方还是随处可见的。而稍微听说过耶稣故事的人,大概也知道这些故事发生在罗马帝国时期。而耶稣那句著名的’凯撒之物要归还凯撒,上帝之物要归还上帝’ 大概更是脍炙人口吧。(而这里的【凯撒】不是人们熟知的凯撒大帝,而是罗马皇帝的称呼。因为自奥古斯都以后,罗马的皇帝一律被人们尊称为凯撒)。

  而既然奥林匹斯诸神系与基督教都在古罗马时期存在过,此二者又都曾经是罗马的国教,那么基督教又是何时取代了奥林匹斯诸神系的呢。其实这之间是发生了许多的社会变迁,以及无数可以细细道来的故事。而戴小农今天就首先简单地来解释一下曾经在古罗马显赫一时的宙斯是如何走下了神坛,而谦卑的耶稣又是如何被人们神话,进而成为了唯一的上帝。

  不过在讲述基督教是如何取代奥林匹斯诸神系之前,首先俺需要解释的是这两种宗教的区别。在西方的定义中,奥林匹斯诸神系是多神教 (Polytheism), 而基督教是 (Monothesim),而这两种神教可谓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奥林匹斯诸神系中,虽然有着主神宙斯,但其他的神 (比如智慧女神雅典娜、胜利女神维多利亚) 和宙斯基本上处于平级状态,只不过宙斯在所有神明之中最为强大。但不同于奥林匹斯诸神系,基督教有且仅有一个神,那就是上帝。即使在基督教中也有着各种充满法力的天使等等,但是这些天使也都是上帝创造的。或者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 多神教中的神明诞生于这个宇宙之中,是这个宇宙的产物;而一神教的上帝创造这个宇宙,是这个宇宙的主宰者。

  那么在解释了这两种宗教的区别后,戴小农就带你走进问题的核心,即: 是什么变故导致了罗马人的信仰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而这一切的变化其实都源于罗马帝国整个社会的变迁,以及影藏在社会变迁之下,并决定了这种社会变迁的经济变化。没错,也就是说是罗马帝国的经济起伏决定了这个帝国的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的状况又使得两种宗教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了逆转。

  而这一逆转的焦点就集中在了【三世纪危机】这个决定了罗马帝国走向的重大事件,或者之于罗马帝国而言是一场延续了一个世纪的经济危机。在三世纪危机之前,奥林匹斯诸神系在罗马帝国依旧占据统治地位,虽然在此危机到来之前,耶稣基督已经诞生了近两百年了,可是当时的基督教依然如刺猬一般,蜷缩在罗马帝国的某些角落里。可是在三世纪危机这一整个世纪里,基督教迅速地席卷了真个罗马世界。以至于在三世纪危机的尾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为了结束这一场罗马的浩劫,不得不和基督教妥协。不仅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性,甚至在其执政后期将基督教定为罗马的国教。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君士坦丁执政时期,基督教的信徒已经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人口的主体。

  在【三世纪危机】爆发之前,整个罗马的经济由于其社会及经济模式走到了尽头,从而导致了罗马经济的奔溃。而经济的崩溃就直接加剧了社会中的各种力量的矛盾,简单而言就是掌握军事力量的兵团,以及掌握政治力量的贵族之间的矛盾。因为两股势力都希望维持其之前所得到的权利,而矛盾一旦激化,斗争就会出现。而这也是为什么在三世纪危机过程中各方力量之间的战争不断。而战争的出现就直接使得社会的稳定被破坏殆尽。

  而在一个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奥林匹斯诸神系这种多神教就逐渐被一神教所取代。其原因乃是因为这两种宗教的目地是满足人类的不同需求。在和平年代因为社会稳定,所以每个人都有发展自身的可能性。这种环境下,人类的欲望是会被不断激发的。而多神教正是满足了人们这种需求,因为多神教之中有着各种神明对应着人们不同的需求,比如爱神对应着人们对爱情的需求。但到了【三世纪危机】这种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生存成为了最大的需求,而死亡成为了人们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而在这种环境下,创造了天堂与地狱概念的基督教,并且有一个赏罚绝对公正的唯一的上帝,成为了人们最大的需求。

  而正是这种因为社会不稳定导致的人们需求的变化,使得罗马帝国境内的人们在【三世纪危机】这将近一个世纪的动乱之中,逐渐地抛弃了奥林匹斯诸神系这种多神教,转而投入基督教这种一神教之中。因为在物质需求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满足精神的需求成为了人们最后的心灵慰藉。

  《罗马人的故事 14》读后感(四):宗教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看完罗马人的故事14 发觉作者其实很不喜欢基督教,或许是因为她喜欢的罗马文化就这样给基督教毁了。

  同时今天看来一期《锵锵三人行》2013-8-5,发觉一个国家的兴衰是必然的,但过程和分支却是偶然的,节目里面讲过朝鲜战争(抗美援朝)以后中国选择的分支。详细自己看节目。

  再比较罗马帝国的兴衰,按照发展规律来看,凯撒是上升时期,奥古斯都算是巅峰,五贤帝之后慢慢走下坡。

  而基督教则是加速下坡进程。。。。

  罗马的多元文化一直不喜欢基督那种极端,所以基督一直备受打压。但偶然因素下,由于君士坦丁他妈信基督,而君士坦丁做了皇帝,所以基督有了登上舞台的机会(而君士坦丁又足够长命,在位20年)。之后继位的尤里安,深知基督那种极端排外的弊端之后,开始恢复罗马以往的多元文化,取消基督的特权。本来以为罗马文化还有机会延续下去。。。谁知道尤里安短命。。。继位仅有19个月。死后,基督教又再次猖狂,之后继位的狄奥西多更是将基督定为国教。

  看到基督掌权之后,罗马的塑像被毁和图书馆的被关,真是欲哭无泪~

  当信仰转变为宗教之后就沦落为政治游戏,连内部所谓的三位一体派和阿里乌斯派也争起来

  由诸多因素导致基督的兴起,发展至今。

  却由于时代的变化(所谓发展规律中的兴衰),当时曾经权威高于皇帝,但到21世纪也没以前风光了。

  不知道,以后生物科技、科学的发展。对于基督这个所谓上帝造物的神话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还是不要宗教~寻找回最原始的信仰吧,宗教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