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飞虎传奇》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飞虎传奇》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05: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飞虎传奇》读后感10篇

  《飞虎传奇》是一本由云南卫视《经典人文地理》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292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3-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飞虎传奇》读后感(一):飞虎长空搏击 男儿平生快意

  □木木勺

  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而愈是广阔的就愈是难以征服。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绝大多数发生在陆地上,从春秋战国的崤之战、长平之战,到近代的平型关之战、台儿庄之战,新中国成立前的平津、辽沈大战……历历可数,耳熟能详。但提到海战和空战,则似乎寥寥无几,知道的几个也不愿提及。如甲午海战,一想起来总不免郁郁不乐。至于空战,怕是多数人要脑海一片空白了。

  关于空战,我总是先想到一个黑白的画面:飞机舱门一开,炸弹接连倾泻而下,下面的土地当然是中国的,而飞机却一定是别国的。后来看到书里写到那时的防空警报更是印象深刻——“那种尖锐凄厉的声音,惊心动魄,有大祸临头的死亡之音,尤其月夜从睡梦中惊醒立刻下床,扎上腰带穿鞋逃命,那样的惶惑和愤怒,延续数年的警报声,在我心上刻画了深深的伤口,终生未能痊愈。”(齐邦媛《巨流河》)再后来了解到“五六大隧道惨案”,深夜里数千的生命在防空洞里窒息而死,想来不仅毛骨悚然。

  但在近乎一边倒的近代空战史上也有少见的亮色,飞虎队,这个名字当年曾家喻户晓,让无数国人欢欣鼓舞,振奋精神。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个胜利,一群涂画着鲨鱼牙齿的令敌人胆寒的战机,还有一群飞扬肆意的征服天空的英豪。

  时光流转,物是人非,天空仿佛还是那片天空,当年那些人们却早已不在。就在人们快要将他们淡忘了的时候,这本《飞虎传奇》伴随着云南卫视推出的十二集同名大型史诗纪录片出现在我们眼前。翻开书页,仿佛又回到了1941年……

  书的封面上,红色字写着副标题: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影像档案,虽说是“档案”,但解说一点也不呆板僵硬,书中把首批飞虎队员称之为“越洋而来的牛仔们”。的确,相比队伍整齐军纪严明的正规军,他们真是更像是散漫自由的牛仔。在那些黑白色老照片上,他们好像从没有站成过整齐的队伍,并且他们大多是笑嘻嘻的,似乎毫不严肃。

  这些牛仔越洋而来恐怕很大程度上是看在美元的面子上,飞虎队的总教官陈纳德又并不太注重纪律这回事,所以两百多人的组织好像总离不开酒和女人,过着潇洒随意的快乐生活。于是我想,这些谈笑间杀敌无数,多少回与死亡擦肩而过的勇士,有看轻生死的慷慨,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洒脱不羁,才能赢得长空的搏击之战吧。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是因为知道死神随时会来,才会珍惜当下享受还活着的时间啊。而又是因为心中满是对生命的热爱,才会勇敢奔赴战场吧。

  飞虎队的胜利都是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取得的。不仅战机数量相差十几倍,更严重的是,他们有时根本没办法升空,轮胎、电池、油料等物资严重缺乏。资料显示,美籍志愿大队(AVG)在缅甸、印度支那、泰国和中国战斗历时7个月,共击落日机299架,击伤153架,而代价只是空战中损失飞机12架,地面上损失飞机39架。

  飞虎长空搏击,他们被蒋介石称为“世界上第一勇敢之空军”。

  美籍志愿大队1941年8月正式成立,1942年7月解散,二百多名越洋来华的牛仔,4名驾驶员在空战中阵亡,6名被高射炮射中阵亡,3名被敌人炸弹炸死,3名被俘,10名在空难事故中丧生,但自始至终他们的身份只是志愿参战的平民。

  男儿平生快意,不论是亡者还是生者,他们的笑容都格外豪迈,他们是属于天空的飞虎,他们习惯竖起大拇指,说顶好。

  笑容和鲜血在老照片里都变得黯淡了,螺旋桨的轰鸣声也远去了,曾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渐渐被人们遗忘,有些人甚至连姓名都不曾留下,他们曾驰骋的那片天空,依然日月交替,亘古不变,但那些曾在天空飞扬征战的勇士啊,他们的英雄事迹依然会被后人流传。

  《飞虎传奇》读后感(二):感动与震撼

  看这本书时,总想到一句话 “战争是台绞肉机”,数据非常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平民还是战士,都被绞进去了。

  “1941年6月5日,重庆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六•五”防空洞隧道惨案。”

  “1938年6月9日,为阻止侵华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方法,下令扒开花园口,黄河水汹涌而出,一泻千里,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个县市遍地洪水,1250万人受灾,89万人死于非命。从此中国就多了一个象征苦难的地理名词:黄泛区。”

  战时中国大地满目疮痍,战后依然一片狼藉。战争所带来的痛苦,虽然没有切身的体会,但也充分感受到了。那些不顾自己生命,保卫家园的人,如此可爱!这些美国志愿者,虽然算是雇佣军,但依然尽自己所能,保卫着中国,创下辉煌战迹,也献出自己的生命和青春,有多少人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这些都是深深的感动。

  “空中战场是一个相对比较透明的战场,有什么装备打什么仗。我们的空中力量特别是战斗机一旦出现代差,光靠飞行员的勇敢精神是弥补不回来的。”

  “一个国没有强大的后勒补给是打不了仗的。”

  战争需要的东西太多了,硬件要跟得上,战争才有胜得希望,八年抗战太苦了。

  陈纳德将军,以他的智慧,带领飞虎队艰难地打着每一场仗。

  宋美龄,这本书写她的片段虽然很少,但在我心中就成了一个心系国家、优雅的美丽女性呀!

  总结一下,这真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喜欢这种朴实的文字。

  《飞虎传奇》读后感(三):内牛满面

  前几天看了一句话,她说我们写书评没有压力。是啊,就是写出自己的感受好了,不用考虑辞藻的华丽,不用考虑是否完全读懂了这本书,只需要写就好了。

  又是在火车上读完的。囧

  一开卷就不舍得放下,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脑中回响这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名言: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重新组织一下文字,继续欲扬先抑。

  第一,这本书的排版略有碍阅读。书中有大量的图片,而且多数单独成页,部分图片插入在词的中间,以至于一句话没看完,就去看图。

  第二,书籍整体的编辑,文字的组织顺序有点别扭。

  以上两点纯属吹毛求疵。

  这是一本必须五星的书!

  平实的文字下,全是血!

  读罢,忽然感觉很冷。

  心有些寒,我不晓得为什么那八年的历史在我的脑海中那么模糊。

  二百余天建成的滇缅公路

  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

  驼峰航线

  重庆大轰炸以及六五隧道惨案

  ……

  这一个个鲜血淋漓的词都是那么陌生。

  我接受的历史教育里真的出现过这些么!!!

  有些发散了。

  回归飞老虎。

  同样的,一提飞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来自香港的面罩。而非这群英雄。

  读了此书,我第一次知道了那些名字:陈纳德、陈瑞钿、杜立特、罗伯特·桑德尔、莱昂·许诺夫门……

  我想去看一下那些英雄的遗迹。

  飞虎队,战功显赫!

  不论来因,不论目的。

  他们自从成立以来,在缅甸、印度支那、泰国和中国战斗历时7个月,共击落日机299架,击伤153架。美国志愿队4名驾驶员在空战中阵亡,6名被高射炮射中阵亡,3名被敌人炸弹炸死,3名被俘,10名在空难事故中丧生。美国志愿队共在空战中损失飞机12架,在地面上损失飞机61架(包括撤退时自毁的22架战机)……

  美国航空志愿队解散之后,飞虎队所留飞机和人员归并美国陆军航空队第23大队,与派驻中国的第16战斗机中队组成美国空军驻华特谴队,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

  1943年3月1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将驻华特谴队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人称“驼峰航线”。

  在那段死亡航线上,多少空战中的英雄魂归长空。

  这条航线一共吞噬了825架中美运输机、2000多个生命,飞机的铝片散落在山谷之间,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从空中经过,可以清晰地看到坠机碎片断断续续连接成一条铝片反光带。沿着这条“铝迹”就可以到达印度的汀江。怒江峡谷也被飞虎队称为“铝谷”。

  ……

  我只想去缅怀先辈。

  《飞虎传奇》读后感(四):萌萌的飞虎队

  “飞虎队”的名字如雷贯耳,曾令日本军闻风丧胆。可是,当我读这本《飞虎传奇》的时候,竟然想到了一个字——“萌”。

  看到封面就不由惊了一下,飞机头是鲨鱼嘴,想着,啊,真的就是这样吗?这得是多可爱的人才会设计出这样的飞机啊。

  这是一支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英文全称为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当时中国的老百姓却把AVG当成了American Very Good 的缩写,所以当他们遇到飞虎队的队员的时候,就会竖起大拇指说——顶好!而得到的回应却是——吃了吗?了解到这段历史之时,会心一笑。

  在我看来,那些队员们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充满年轻的激情,渴望冒险,渴望在陌生的国度参与的战役获得胜利。年轻人总是富有朝气的,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他们的创作包罗万象,标新立异;自己的亲友、理想化的恋人、美女和崇拜的偶像,希望做的事情,甚至是某种邪恶的欲望,让敌人产生恐惧的恶魔形象”。他们还制作了很多的假飞机,当看到日军向那些飞机轮番轰炸之时,躲在远处的飞虎队员们一定是在哈哈大笑。

  看到了飞虎队的萌,但也不能忘却那段历史。毕竟是由于战争,才诞生了这支队伍。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回顾那炮火连天的战争时代,想来也是辛酸的。

  在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力量,人民百姓的不屈服,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邪不压正,我们还是在抗战中取得了胜利。

  本书有很大一部分篇幅是在讲述陈纳德的人生经历,因为他是“飞虎将军”,飞虎队的灵魂人物。我们只有在了解主心骨之后,才能真正了解这支队伍。

  事实上,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他们的背后都有自己故事。可是,我们不能够说出每一个他们的名字,不知道他们的个人经历,也看不到曾经的他们英姿飒爽的影像。

  但是,他们终究存在于历史中。

  顶好!

  《飞虎传奇》读后感(五):永远的历史传奇

  在看这本书之前,二战的历史在我的脑海里只有干巴巴的数份战报和屈指可数的人物。教科书仅仅用正面战场的几次胜利便将这场持续了多年的战斗一笔带过,今日的书籍更是很少提及那段历史。值得庆幸的是,《飞虎传奇》弥补了这个缺憾,全书细致入微地记述了1939到1941年间,飞虎队在滇缅战场的创下的辉煌历史。书中通过多个人物的经历和诸多历史片段,揭秘了中美关系史上的第一次军事合作。

  在这本书图文夹杂的精彩叙述中,许多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说起英文来带着温婉的南方口音、缓慢却吐字清晰的宋美龄女士在中国与美国政府间积极沟通,为创立中国的优秀空军奔走。具有卓越见识和出色领导能力的陈纳德队长,居然是一位买婚戒都得借钱的将军。那些带着愉快心情来到中国的美国志愿者们,前一刻还抱着赚钱挣声名的梦想,后一秒便因突来的空袭而丧生。飞虎队员们入军队前,曾经是海军、售货员、商人、护士,有的甚至是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可在陈纳德的带领下,他们迅速成长成战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他们中有人怕坠机伤到地面上的人而甘愿与飞机一同沉入滇池,也有人为了消灭敌机而采用了撞击敌机这种自杀型攻击方式。他们本是美国人,却甘愿为了中国这个陌生的国度而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究竟是陈纳德教导有方,还是他独特的个人魅力使然?书中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无论如何,正因有了这一支骁勇善战的飞虎队,我国才得以在滇黔线上安全的运送物资,也正因这条补给线并未断绝,我国才得以在迎击日本的二战战场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书中还记载了许多中国军民与美国空军飞行员之间的感人情谊,这些带着鲨鱼嘴的飞机不但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生活在滇缅一带的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被称作“24拐”的蜿蜒如蛇的滇黔线,用石碾碾压出的机场道路,它们全都因这支独特的队伍而被铭刻在历史中。

  《飞虎传奇》这本书,因详细刻画了历史细节而丰满,因收集了大量史料而完整。飞虎队这支在特殊历史时期缔造的传奇队伍,是两个伟大民族为和平而努力携手奋进的象征。这段中美共同作战的历史永远不应该被遗忘。

  《飞虎传奇》读后感(六):老兵不死

  “老兵不死,

  只是慢慢消逝。

  老兵不惧怕死亡,

  他们只怕被慢慢遗忘。”

  很久之前看台湾电视台出品的《世纪宋美龄》(关于飞虎队的历史里面自然也有提及),里面让人感触颇深的是一位媒体人对宋美龄为什么晚年不接受采访,不出回忆录的看法:

  “当她年华老去的时候,躲在古堡里头的这位女人呢,这种跟时空里头的距离,已经成为她最好的安全的护城河,她怎么去写个历史,把很多事情又赤裸裸地摊开给世人,在这样一个民粹又民主的年代,让人不断介入她人生的每一个细节,而重新再被评价,她何必呢,所以她既不想作假,也不需要告诉大家”。很有意思是不是?最近柴静的《看见》火热,她说她注重新闻报道中的“人”,由此还引发了一段关于新闻理念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公案,在对待历史的时候,恐怕也有这样的分歧,如果过于关注那隐藏在过往尘埃中的每一个人的生动表情,那么可能做不到看待历史的“政治正确”,而把历史说成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般简单,没有了细节的历史不仅干瘪而且干燥。重者恒重,历史具体到个人,尤其是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光彩夺目的个人,哪怕很多年后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还是免不了被后人记忆,评价。但是历史概括到一个群体,一支飞虎队,人们往往不再有探究其中每一个人喜怒哀乐的细致。这本《飞虎传奇》我觉得很好的一个地方就是它既有主要人物比如陈纳德的浓墨重彩,让人大呼过瘾,又耐心地发掘出那些隐藏在历史缝隙里的生动,每章节的最后都会有一份档案,讲述历史的细节,小人物的命运,一段历史文献的摘录,让历史生动起来。

  最后回到当下,本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内容值得一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一本书,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定价只有人民币38.00,算上电商的折扣,没粘上书价虚高的恶习,算得上物有所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