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米兰·昆德拉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米兰·昆德拉传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32: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米兰·昆德拉传读后感10篇

  《米兰·昆德拉传》是一本由高兴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米兰·昆德拉传》读后感(一):传奇小说家的一生之《米兰•昆德拉传》

  lue编辑

  对于国内的一般读者而言,可能米兰·昆德拉的名声还不够大。但是对于国外读者尤其是捷克人民而言,昆德拉本人堪称是一个传奇。当文学上的昆德拉与七星文库扯上了联系之后,读者应该会对昆德拉这位牛人有一定的认识了。昆德拉能够在有生之年就入选七星文库这种顶级文库足以说明他本人已经在活着的时候就成为了不朽(文学方面)。昆德拉的小说作品很多,代表作《玩笑》《好笑的笑》等都非常出名。由于其作品大多以捷克文或法文为主,再加上昆德拉本人对于早期作品的不满意,导致现在能够找全其作品还是很有难度的。

  相信读者在看过昆德拉的小说作品之后对于昆德拉本人的生平会有兴趣的。昆德拉出生于1929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我们可以知道捷克斯洛伐克从1930年到1990年期间其实受到了很多磨难。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被希特勒的法西斯德国侵略,好不容易熬到德国无条件投降,本来以为前来解放他们的苏联是学习的榜样,但是苏联老大哥的独断专行以及后来“布拉格之春”运动之后对于捷克的侵略,使得捷克这个国家经历了太多的残酷。而昆德拉就恰逢出生成长在经受苦难的捷克国内。

  昆德拉究竟是如何走上小说创作之路的,究竟他经历了什么才能够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经典,能够在有生之年就能够加入七星文库呢?由中国出版集团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高兴编著的《米兰·昆德拉传》一书就对迷雾中的昆德拉的一生进行了梳理。

  之所以称昆德拉处于迷雾之中,这也是和昆德拉极力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从不轻易接受相关采访有关。从本书的十六个视角中的第一个“姿态:躲在作品背后”里面你就能够了解昆德拉对于隐私的看重。能够写出这本书的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昆德拉对于自己的私生活已经执拗到视为禁区的地步,几乎所有人看到的只能是她的作品,想要透过作品来挖掘背后的昆德拉的真实情感和生活基本上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这一部分的内容里,读者会发现与其他低调的作家如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罗马尼亚作家埃米尔·齐奥朗等人相比,昆德拉的表现——“他总是千方百计地藏匿自己的私生活,绝不向任何人提供详细的个人生平材料,也决不允许任何人谈论他的个人生活,还以毫无商量的口气宣称:‘我从不把小说看作一种自白形式。我讨厌轻率。在生活中反对轻率,在艺术中也一样。我的生活是我的秘密,与任何人无关。’”

  如果说看完第一部分你了解到了昆德拉的一些性格,那么在接下来的部分中你就会感慨作者在分析昆德拉的代表作品背后,挖掘并分析昆德拉的生平是一件多么难得的壮举。

  不管你之前是否了解昆德拉是谁,是否读过昆德拉的相关作品。在看完本书之后你都会对昆德拉的作品风格有着比较直观的认识,相当于在其作品的海洋中观光旅游了一圈。看完本书的你相信对于昆德拉本人的一生会有比较形象的认识,并且对其相关作品也会产生一种难言的冲动3.究竟这种冲动谁什么,有多强烈,就有待眼前的你去细细体会了。

  《米兰·昆德拉传》读后感(二):荒谬是世界真正的结局

  当我搜素“米兰·昆德拉”,百度百科告诉我他的出生年代、生活轨迹、代表作品,还有所获奖项。当一个人存在,必然会留下 痕迹,在某些领域杰出的人留下的痕迹更多,因为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将目光汇聚在他们的身上。

  所以有了这本《米兰·昆德拉传》,不熟悉他的人翻开书得以窥知冰山一角,熟悉他的人或许也能从中发现自己所不了解的他的另一面。毕竟人人都是多面体。我们翻开这本书,仿佛就能追随着作者的脚步,重走一遍文豪的人生。

  推开紧闭的门扉,好似敲开的是心房外坚硬的一层铠甲,黑暗中忽然亮起一束光。

  好戏就这样开场。

  你站在台下,冷眼望台上各色人等演绎自己笔下的纷繁人生。

  台上发声的是你也不是你,你躲在幕后,作品仿佛是你展露在世人眼前的一层面具,人人都能透过它窥探你的内心,却永远隔着一层,无法触及真正的你。

  这本《米兰·昆德拉传》不同于我以往看过的人物传记,那些传记往往由传记所描述的主人公或者他的后代和最亲近的人亲口叙述,重点刊登他人留下的真实可信的证据资料,加上节选引用的他人笔下的身影。看着那样的书,就仿佛是在看一部纪录片,口述的记忆或许还会有偏差,但是冰冷的资料却不能作假。我们面对着繁多的证据,仿佛直面或者说亲历了作者笔下的人生。而本书的米兰·昆德拉仿佛一个谜,留下种种线索,那些蛛丝马迹将我们引来,却始终让我们保持好奇心徘徊不前,因为前面并没有直达的路,我们只能曲折前行,迂回前进。我们随着此书了解了米兰·昆德拉的经历,了解他当时所处的政治局势还有民心所向,可我们并不能完全了解他。他仿佛是梦中人、画中仙,我们看到了他愿意展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却不能够窥知冰川全貌,那是平静海平面下触不可及的深不可测。

  或许米兰·昆德拉是对的,如果他不保持神秘,那么他就会像幅贴满了标签的肖像画被挂在展厅的陈列室里供人品头论足,而这一切绝非他所愿。

  感谢作者记载了米兰·昆德拉写过的诗篇与小说,让我们更了解他,也更沉迷于他笔下的光怪陆离的世界。那世界里的人物荒诞又真实,故事情节离奇又合理,这些使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总让读者忍不住掩卷沉思,合上书的瞬间仿佛经历了黄粱一梦。

  猫咪戴上花环,发出狮子的吼叫。

  音符跳跃着自己谱写歌曲。

  骗子期待着他人的欺骗。

  我们翻看《米兰·昆德拉传》,仿佛要从中找回自己。

  原来荒诞是世界真正的结局。

  《米兰·昆德拉传》读后感(三):缓慢

  知道米兰·昆德拉是通过他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虽然在捧阅之时,我尚算年轻,对作品的深意感悟浅淡。但这部作品依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及至后来,每次去书店或者图书馆看到时,都依然会再翻阅几页。

  近期拜读了高兴的《米兰·昆德拉传》,这部传记可以看作是笔者高兴对昆德拉生命过程中许多重要时刻的解读,也可以说是对昆德拉作品的一个概括诠释。全书分十五个部分进行讲述,每一个部分都配有一张图片。第一部分姿态:躲在作品背后的配图是老年的昆德拉比较精典的一张影像,礼帽下露出的鬓发已经斑白,但是目光依旧清澈有神,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温和也透着一线冷冽。

  昆德拉无疑是极具才情的,幼年坚持学习音乐、曾是家乡小有名气的画家、出过诗集、因小说被世界读者所喜爱。昆德拉的父亲是一位音乐教授、钢琴家,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让昆德拉一生迷恋音乐。几位音乐老师也给昆德拉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昆德拉一直记得老师保尔·哈斯说过的话:“……就像一片草坪,要是没有草坪,我们看到从地上长出的漂亮大树时是不会兴奋的。”这是一段让昆德拉咀嚼了一辈子的话,一段让昆德拉感动了一辈子的话。

  除了昆德拉被人们所熟知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之外,我本人也比较喜欢他的另一部作品——《慢》。在《米兰·昆德拉传》中,笔者高兴也提到了这部作品,在书中称为《缓慢》。

  《慢》是昆德拉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三个故事:1.作者和妻子薇拉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喧嚣,开车去一家由旧城堡改造成的酒店住上一宿。作者深夜仍在继续创作,而小说中的人物竟离奇地出现在妻子的梦境中并搅乱了她的安睡。第二天清晨,在妻子的要求下,两人匆匆离开。2.以维旺·德农的短篇小说《明日不再来》为基础,讲述了18世纪的一名骑士与T夫人荒唐却又浪漫的***故事。3.作者小说中虚构的文森特等人物围绕着一次昆虫学研讨会而引发了一系列闹剧,时间为20世纪。

  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开篇的一段。书中人物昆德拉和夫人驱车前往饭店的高速路上,有一辆车一直紧跟着他们,“我”望着后视镜看着那辆无法超前的车子:司机旁边那个女人为什么他不跟她说说笑呢?为什么他不把手掌搁放在她的膝盖上呢?而他只咒骂着前面的那辆车开得不够快,那个女人也没有想到触摸他的手,她在脑子里也和他一起开着车,一起咒骂着我。

  为什么缓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闲逛的人们到哪里去了?那些民谣小曲中所歌咏的漂泊的英雄,那些游荡于磨坊、风车之间,酣睡在星座之下的流浪者,他们到哪里去了?他们随着乡间小路、随着草原和林中的隙地、随着大自然消失了吗?

  莫言说:昆德拉的小说除了情节故事还穿插了大量议论,可以说没有议论就没有昆德拉。的确,作品中的大量议论已经成了昆德拉的一个符号,我本人非常喜欢这样的议论。仿若自言自语、又似终于找到了共鸣,整部作品因这小小的议论灵动起来,

  高兴在《米兰·昆德拉传》还罗列了其他的作品,每一部都在高兴的笑下显示出了独特的吸引力,每一部都急需我的捧阅。

  喜爱一位作家的作品及至喜爱一位作家,昆德拉坚守自己的“当一个纯粹的小说家”的野心,面对媒体与记者时的坚决,也让我感受到了昆德拉“怪癖”的可爱。

  《米兰·昆德拉传》读后感(四):一生都在诠释“性与爱”的作家

  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大城市布尔诺,但是,后来因为“天鹅绒革命”的爆发,使得他被迫流亡法国,并最终加入了法国国籍。 这部传记是作者高兴先生是《世界文学》的杂志编辑,多年从事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这部传记正是作者结合许多关于米兰·昆德拉的生平事迹创作的。 在作者看来,任何人想要写关于一个人的传记,需要对该人物有许多的了解,但是米兰·昆德拉的传记却让作者很为难。 对于米兰·昆德拉的一生,在世人眼中是模糊的,因为他的性格使然,他是一个低调的作家,尽管声名响亮,却一点也不愿意接受记者媒体的采访或与陌生人交谈,不愿意抛头露面,出现在公众场合,当别人认出他来,他却仍坚持自己对方认错人了。 米兰·昆德拉出生于音乐家庭,父亲是著名的音乐家,父亲对他的培养,使得他从小对于音乐非常的痴迷,以至于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除了对音乐感兴趣,对于诗歌,哲学理论,文学创作等方面也很有兴趣。 他先后创作了《可爱的笑》,《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作品,尽管他的作品一经面世,便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但后来也因为作品中涉及到政治言论和其他违禁言论而被禁止出版和销售。 他前期的作品都是围绕着自己的祖国捷克斯洛伐克为创作背景的,在看小说中也常常离不开性爱、政治的主题。 早年的米兰·昆德拉还加入了捷克共党组织,组织积极组织学生运动,为保卫祖国而热情激昂。 但是后来他却出现了矛盾,抛弃了过去的自己,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他觉得自己还是比较适合搞文学创作方面的,他的这一行为令人不解,也使得他多少遭到世人的谴责。 在小说中,作者出于弥补米兰·昆德拉人生的模糊,引入了他的部分作品。 许多早期的作品在米兰·昆德拉后来自己看来实在是失败的作品,米兰·昆德拉不允许任何出版社再出版他早期的那些作品。 米兰·昆德拉对于自己的作品珍爱,在知道俄罗斯和英国出版社擅自修改自己的作品后,非常的生气,在对待自己的作品问题上,他一向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任何出版社对其作品的修改再出版。 米兰·昆德拉在加入法国国籍后,他能够用法文进行创作,他既是文学家,也是翻译家,能够将自己国家的语言转化为法语。 米兰·昆德拉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写作,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米兰·昆德拉传》读后感(五):不朽的不朽者

  当我在图书馆拿起《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那本书时,读到一半图书馆闭馆的音乐响起,我们这些不想离开的人,只能踩着萨克斯的《回家》韵律向外走去,我把它随手放在了出门时的移动车中,却不想我们俩从些别离。等我一遍又一遍的去图书馆找那本书时,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早知如此,当初不借别的书,将它借走读完该有多好。倔强的自己每次再去图书馆就跟做下病似的,还在一遍又一遍的寻找,还是一遍又一遍的失望,不过他的另一本著作《不朽》却被高兴的借到,也算弥补了一下一次又一次的失落吧。《不朽》中的歌德与贝蒂娜的章节与阿涅丝与洛拉的章节,看似独立又断裂,却在无形中能感觉到一丝丝若隐若现的连接。再加上作者“我”的“乱入”形成了一种层次错综复杂的美,更有一种引领思考具有形而上意义的深刻诠释。

  在这本书中我理解的米兰.昆德拉洁身自好,他向一个谜,周身都围绕在一团迷雾中,怪不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两本书上连个国藉都没有,更是连个简介都没有,只是书名和作者的名字,可见他得多么的爱惜自己的“羽毛”。他将自己包裹起来,也许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吧?他从小生长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从作为钢琴家与音乐学院校长的父亲那里学到了音乐和阅读,所以他的行文中会交错着一种韵律感。他经历过自己的国家被法西斯的侵略;他经历过被别人打压的郁闷,他所经历过的一切,都被他包裹在他的小说中。他追求完美,自觉自省、理性、又具有个人主义倾向;他不讨喜、不虚伪、不虚荣,不争,不显,不露,越是隐藏越是神秘,因为他不想被别人写出自己的传记,因为他不想变成茶余饭后别人的谈资,他想让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他本人。他希望他的智慧的结晶,他的作品能让人津津乐道,而不是自己的私生活。他是一个具有深度思想的人,往往自觉不自觉的杜绝肤浅,我却觉得这个相当古怪的人,从内到外散发着一种真。也许他只想活的真实,把虚构留在作品里。他说:“荒谬是世界真正的结局。”所以他的作品中会出现各种荒谬。他把自己包裹的这么严实,是不是也想成为荒谬中的一部分呢?

  “不朽大致有三种:一般的不朽,伟大的不朽和可笑的不朽。”所以在喜欢他的人心目中他永远是那个特立独行的不朽者。这就是我读出的米兰.昆德拉,这就是我喜欢的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传》读后感(六):欣赏作品,远离生活

  这本书说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本作者对米兰·昆德拉作品的简短书评来的贴切。可能也像作者说的:“米兰·昆德拉十分不喜欢人们过多的关注于他的私生活,更多的应该关注于其作品。”作者这本传记,也算是符合米兰·昆德拉的想法吧! 作者先开篇就陈述了很多有名的作家、音乐家,他们的对于自身隐私的维护。来为其写作米兰·昆德拉而无法讲述其生活故事交代了原由。米兰·昆德拉是比所有还要注重隐私的人还要注重。他不在意自己的名利,他只在意自己的作品。他很有自己的原则,只要在他原则范围内的要求,你几乎就能看到一个阳光般的人了。虽然有些夸大,但是对比于你触怒他的底线,他给你暴风雨般的袭击时,那可能真的是在天堂了。 其实注重隐私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要求。只不过这个要求对于现在这个互联网非常发达的今天来说,你越是出名,隐私这个东西对你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奢侈的东西了。大多数人心中都明白不能窥探别人的隐私,但是又逃不开内心想要探知的欲望,和想要为大众揭露真相的可笑想法(有些人,是为了揭露真相。有些人却只为找茬),还有一种人可能纯粹是,想要了解其“明星”的生活,看他是否和普通人是否一样。反正人们总是有诸多的借口和理由,来窥探别人隐私,以获得自我的满足。 所以,我非常喜欢米兰·昆德拉的这种态度,并且将这些态度传给了认识他的人。虽然说:“这样我们就不能从其生活来理解其作品,但本身每个读者就有每个读者的想法。”生活本身和作品就是两码事,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个大环境就好了。有时候,究根挖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觉得这本传记就是从一个大的环境了解米兰·昆德拉的一些生活背景,然后对昆德拉的一些书籍进行一些自己的阐释,能让读者了解其作品的一些惊艳之处。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昆德拉的作品。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传记,去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一些昆德拉的书籍,而不至于有些茫然。我觉得想看昆德拉的作品的人可以先看一下这本书。想要查找关于昆德拉的资料,也可以先看一下这本书。

  《米兰·昆德拉传》读后感(七):存在与自我

  虽然对捷克很好奇,对诺贝尔奖也很敬仰,但是米兰昆德拉,我应该是只闻其名,没有认真拜读过他的作品。本书作者高兴的作品倒是读过几本,对他的文字功底是很佩服的。

  这本书是作者对米兰昆德拉的人生经历做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出来的作品。虽然没有米兰昆德拉自己写的传记更直接,但也十分丰富的给我们展示了大师的一生。

  1956年,他完成了在布拉格电影学院的学业,留校当了一名教师,教授世界文学。这正是这段职业生涯,他开始了写作。后来闻名于世的,小说《玩笑》,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还被拍成了电影。后来大师的生活有所变化,但文学创作一直继续,并题材广泛,《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而他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则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读名人传记除了能了解大师的一生之外,同时,将作品创作与作者的人生阶段结合之后,就更能了解其中的缘由和意境。此处有点小遗憾,以后要好好读一下大师的作品了。书中也穿插了米兰昆德拉的一些名作的金句。也许是资料少,作者对米兰昆德拉作品的点评比重较多,这也是文学功底深的人,能做到的事情,读了作者的解释,能对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的理解程度更深刻一些。突然想起狗仔,除了个别案例,这种关注作品本身的态度才是最值得称赞的吧。当然作者在本书中对于米兰昆德拉作品的解读很深刻,才疏学浅,不知道如何总结概括。

  我一直相信阅历丰富的作家才能写出深刻的作品,米拉昆德拉的一生本就是一本经典著作。他的亲身经历也是他作品的保障。推荐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