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辑思维2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罗辑思维2读后感10篇

2018-08-31 05:1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辑思维2读后感10篇

  《罗辑思维2》是一本由罗振宇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2.00,页数:2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罗辑思维2》读后感(一):康有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以及岳飞、秦桧和宋高宗三角关系之间的历史内幕

  罗辑思维2这本书,有三集在讲戊戌变法的三个重要人物,康有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真是颠覆自己课本上对他们的认知……康有为是个私德有亏、人品极差但又特别渴望权力的一个人,带着私心发动了包括废除八股文在内的戊戌变法,就会给光绪皇帝画大饼……慈禧太后一开始是个苦命女人,也很爱光绪皇帝,也曾主动交权,不过后来被激怒了,向全世界宣战,最终对中国酿成了根本性的伤害……光绪皇帝呢,他的死穴在于大家都不搭理他的圣旨,丧失了自己的权威,补救的方法不对,没有利用好周边力量底层的力量和中层之间的协作力量,也不懂得为人处世策略,比如“唾面自干”就可以调动周边的力量……这三集中还讲了学者如何查资料去逼近真相、讲了舆论是如何被歪曲的、互联网时代管理本质……这三节真的受益匪浅

  《罗辑思维2》读后感(二):观点未必对但起码有观点

  关于罗振宇和他的《罗辑思维》,最近一年来在互联网圈子里真的是太红了,虽然我也关注他的微信微博,优酷的APP也总是给我推送《罗辑思维》视频目的更新,但我发现对比其他任何形式,我还是比较喜欢翻翻从节目做成书的文字。所以这周把《罗辑思维II》也给读完了。

  我想了想为什么我比起看视频更爱看着系列的书,估计是因为视频我多数用来看剧了,而这书也属于那种不喜欢花大精力深度,就能轻松读完的类型自然我就当做娱乐,在一切等火车、等公交、坐过车、坐公交的时间里,就能把它给读完了。

  对比I时候惊艳感,II自然是已经了解了《罗辑思维》的路数了,不过II的排版和微博语录以及观众反对意见的节选,我觉得比I做得要好,让我读下来觉得很顺畅,不像I总被打断思路。既然《罗辑思维》的定位是“有种、有趣、有料”,其中自然不乏惊世骇俗的观点,和完全脱离常识意义上的反驳。尽管罗振宇也是带着一个团队做事情的,但他的个人主义色彩肯定占据其中的大部分,所以很多观点,其实也是错误的,或者说偏颇的,特别作为一个文科男,很多知识体系是有欠缺的,经常分分钟被理科男女秒杀就是了。

  但我觉得这些其实只要自己有个分辨能力就好了,最重要的是,他这种换个角度问题,换个思路做分析的思维模式,是最有价值的。对于这种都能算作是“读书破万卷”以及非常有自我思维体系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分分钟被KO掉,我真是深深感慨如今世界知识体系的庞大繁复呀。对于这种孜孜不倦学习的人又能够化作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价值化的人,我还是很佩服的。

  罗振宇在II里节选的很多话题,其实有一个主旨,就是互联网方式对于现代生活的颠覆,不过有些东西,我觉得他理解的过于片面或者夸大其词了,不知道是真的觉得互联网能力如此厉害,还是为了搏个话题?他提到的《与机器赛跑》一书我倒是买了,但还存在kindle里没看,只是他说起现在各国失业率的提升与机器替代人速度的加快有关,起码到目前为止,我是万分不赞同的,这让我联想起,最近一段时间行业圈子里非常热门的“诺基亚裁员”一事,同理的,很多时候并不是人被机器淘汰,而是很多人自己就把自己给淘汰了,这是很可悲的。

  《罗辑思维》适合想要了解多点东西,但对于自己的阅读耐心又缺乏信心的人。

  《罗辑思维2》读后感(三):用不同视角去看到不同的世界

  本书的内容仍是第一季的视频,共12集,是视频的第20期至32期,其中第27期《说英雄,谁是英雄》未被选入。第六集(视频第26期)《这一代人的怕与爱》是一次线下活动,有点功成名就牛人母校演讲感觉。在《怕与爱》的脱口秀一开场,罗胖说了一条有趣的判断对与错的标准年纪大的是错的。当然,并不绝对,是可能,超过50%的可能,所谓老糊涂了。

  书中12集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两集关于宋朝,分别是讲岳飞和秦桧;三集关于清朝,讲康有为、慈禧和光绪;两集关于英美,一是大航海时代英国的一位牛逼钟表匠,一是美国的南北战争。“怕与爱”和“和机器赛跑”两个主题则关乎当代的生存困境,到底干点什么,能干什么来创造价值。《被吃掉的少年探讨公正,是对哈佛教授桑德尔《公正课》的延伸。剩下的两集,都是讲泡妞的。我不展开,因为即便任选一集说开,都可形成一篇长文。

  相比于第一本《罗辑思维》,本书在制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排版更精美,将习惯性的章末注释变成了即时出现的[小编补充],保证了知识获取的连贯性,而微信精选的加入又为书籍增加份量电子书好处就是可以进行修改更新,只需重新下载一次就好了,不似纸书印刷之后便成形了,所以我一直盼着罗辑思维能将第一本书的电子版重新编辑一番。书中也有不少配图,推荐的书亦有封面,这一动作添彩不少。

  在我所有提到罗辑思维的地方,所有为了罗辑思维和他人辩论的地方,必然会提到一点,罗辑思维罗胖并非是灌输思想,而是在提供一种不同的看待世界的视角。这里我以第二集《岳飞为什么必须死》来做一个简单分析。

  关于岳爷爷故事,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版本就是他是被奸臣秦桧害死的,秦桧是为了向金朝献媚。或许大家还听过一个说法实际宋高宗想他死,因为害怕岳飞迎回徽钦二帝,和他争皇位。持后一种说法的人揪住12道金牌事儿不放,因为秦桧再牛逼也不可能让皇帝连发12道金牌。一个肯定的事情是,宋高宗和秦桧都想岳飞死,秦桧自然是奸臣(这个翻不了案),但他只是向高宗售卖他的产品——奸臣——而已。换一种说法,按照罗胖的分析,秦桧是高宗的挡箭牌,替他偏安一隅苟且偷安的投降主义背黑锅。

  一切都是围绕着皇权在转,高宗是为了保住皇权,秦桧是为了巴结皇权获得权力。那么高宗是真怕徽钦二帝与他相争吗?非也。二帝早是脱毛的凤凰不如鸡,难道高宗还不如一只鸡?高宗真正怕的是岳飞,怕他功高震主,自己当了皇帝。我们不侮辱岳爷爷的忠臣之名,不过即便岳飞一片忠心向高宗,他手下兄弟呢?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可不是周朝的忠臣吗,最后还不是被兄弟们黄袍加身,没有本事做皇帝,也封个王、弄个侯当当啊。

  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历史也不能假设,那一段故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目前我们很难确切得知,但是你真相信历史教科书教你那一套“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你看完罗胖的视频,或者读完第二集的文字,不觉得他的分析也有那么几分在理?不要相信某一套说法,没有那个权威说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凡事要看证据,给出的证据能说服你才信,证据不充分,甚至没有证据,为什么要信呢?我想,自由主义精神怀疑的精神才是罗辑思维真正教给我们的,具体的知识还在其次。

  《罗辑思维2》读后感(四):罗辑思维

  有种、有料、有趣

  首次收录罗胖每天微信60秒内容

  互联网上最多人喜爱的知识性脱口秀

  播出量7200万次,

  视频评论10万次,

  优酷评分高达的9.4分

  微信公众账号微友140万

  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罗振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恐龙拖着沉重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海洋。《罗辑思维》是一张人生船票,通往自由彼岸

  腾讯董事局主席 马化腾

  《罗辑思维》是个很有意思的节目。我们平时从各个方面获取信息和知识,但获取后怎样吸取营养呢?得到什么收益呢?《罗辑思维》常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让你受到启发。你未必全部赞同它的观点,但它眼界开阔,思路之新颖肯定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

  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她的公民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应该具有与主流世界对话的能力。《罗辑思维》点滴传递的正是这种现代公民精神,而这种精神才是孕育“中国梦”的温床

  万科董事长 王石

  柳传志 王石 李开复 徐小平 李静 牛文文 马伯庸 姬十三 推荐

  《罗辑思维2》读后感(五):罗振宇给光绪支招,实在是高!

  罗振宇给光绪支招

  老乡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出到了2,第一时间买了本拜读,感觉比1的水平又见长了,居然给光绪皇帝的变法支招,而且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还蛮是那个道理

  在第253页,罗胖支招光绪变法说:“每个省每个月都排名次,看大家变法的成效怎么样。然后有一些人老是不行,你就给他机会。”不要“皇帝天天干活,累得满头大汗。”

  确实是这个道理,中国这个大,各地情况又不一样差异非常大,指望光绪皇帝和康、梁等几个人设计顶层设计,再以上谕形式发布各地要求执行,第244页把光绪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写得清楚:“大家不搭理他的圣旨,一百多天他发了那么多份圣旨要变法,而封疆大吏面对圣旨都跟耳旁风似的,觉得这是小屁孩在胡闹。”

  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说法,光绪其实就是干了下级该干的事情,替下级在做作业,下级在那里评判光绪的顶层设计这儿、那儿不合适,本来该担任裁判的光绪结果被下级来评判了。变法方案只是康有为等少数几个人搞出来,下面的人没有参与感、没有成就感、没有紧迫感,却有很强的“被变法”的对立面的剥夺、损失感,底下官员成了变法的对立面。

  罗胖的主意高明:光绪原本可以站在裁判的主动位置,先宣布变法启动,再要各地都施展各自的才智、设计各自的变法计划,一报批、二同时民意测验,既符合光绪皇帝自己意思又被民意支持的方案就批准该地去实施、执行;既不符合皇帝心意又背离民意的方案设计地方官,赶紧撤职换人;只得到一方肯定的方案继续修改,务必拿到一个民意和上意均可以接受的妥协方案才准许其动作……皇帝只需要让“每个省每个月都排名次,看大家变法的成效怎么样”,决定地方官员的升迁、降职,这个活儿比起亲自做顶层设计不知要轻松多少倍,最大的好处是光绪皇帝自己不需要扮演被底下人评判的被动角色——皇帝是最大的领导啊!不该替下级背负问题的猴子啊!做裁判、做教练多好。自己难以判断之事,只要搞一个民意测验,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投票即可,哪怕百姓选错了,也怪不得皇帝。就如同科举考试:你自己考不上只能怪自己笨,不能怨恨皇帝和制度啊!

  《罗辑思维2》读后感(六):学习了

  北宋的军事:强干弱枝,守内需外。宋朝初期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蕃兵。禁军是中央正规军,一半以上的人数驻防在京师以及附近地区,厢军乡兵分布在全国各个要冲地区。蕃兵由边区少数名族组成,驻守于边界

  董仲舒说过一句话:正其义不谋齐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就是说为学问的学问那才叫学问。

  秦桧的夫人王氏跟吴皇后吃饭,吴皇后说这是新进贡的鲻鱼,你尝两口。王氏大大咧咧的说:这鲻鱼我吃的多了,我们家的比这都大。秦桧知道后第二天就送了一堆鱼,但不是真正的鲻鱼,是那种很不值钱外形比较大的鱼。吴皇后一看,唉呀妈呀,这老太太不识货,山炮。这就是为人处事艺术

  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是0度经线。

  话说有一次美国官员到英国安排一些战后事务英国人有意把一墩华盛顿的雕像放在了会议场所厕所里,盼美国官员看到。美国官员上厕所后回来面色如常,英国人很纳闷问,你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吗?美国官员说,我觉得很合适啊,因为只有华盛顿的目光才能让英国人尿裤子。这个故事其实交给我们了一种反击技巧,先接纳对方逻辑,然后站得更高,顺水推舟,这才叫有力的反击。这也通常是弱者战胜强者的路数。

  英国人哈里森创造了第一台航海钟H1。

  《罗辑思维2》读后感(七):尽信书不如无书

  【快读部分】

  本书类型:一档互联网社群信息交流节目的整理版本。

  本书特点集合了“罗辑思维”这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脱口秀节目,加入了网友反馈和部分编辑内容。

  【慢读部分】

  在下写这一次的书评,的确是仗着胆子来写的。

  因为在下玩着弄的这个“书叔有话说”,实际上也是通过网络平台向若干读者传递在下的思考和感悟。而罗辑思维是由一个更壮大也更强大的团队在制造锤炼的一个产品。罗辑思维的掌门人罗振宇多次强调自媒体,他也的确是自媒体社群中的领军人物。自媒体如果是一个星系,那么罗辑思维无疑是其中最大最闪亮的一颗星,而在下的公共微信不过是渺渺星尘。

  在书言书。《罗辑思维》已经结集出版两本。阅读第一本的时候,在下的确被深深吸引。其中大量的新思维、新角度、新提法,是之前未曾听过、未曾想过的。而第二本出版以后,在下却失望了。因为这个时候,在下在朋友的推荐下,不再停留于每天60秒的罗辑思维微信推送,更去听了罗辑思维每周一期、每期在50分钟左右的脱口秀音频。这个时候再看这本书,便觉得是将已经听过的内容印刷成了铅字,再次看了一遍。

  虽然如此,如果是第一次看,内容上还是挺符合罗辑思维的口号:有种、有趣、有料。但这也让人反思,推送微信、制作更加吸引特定人群的互联网产品、推出会员制、出版书籍……罗辑思维的每一步都给其他自媒体试验出了一条待定的出路。为什么说是待定呢?因为适合他,不一定适合你。然而,这一过程中,浓浓的商业气息,也让人无可奈何。甚至让人会怀疑,按照这样的发展,今后罗辑思维发出的信息,考虑到其粉丝数量的巨大,很容易形成思维上的控制力,而当这种控制与感染,在罗辑思维本身受到商业浸淫的前提下,会不会只顾着追求热点,甚至考虑商家的卖点,而开始变种、走味、腐烂?

  话说回来。如果没有商业上的运作,罗辑思维再强大,也的确受到很大的制约,可能会夭折于半途。看来商业、金钱与自媒体的发展、对人群的引导,是一对互相博弈的因素。

  另外,在下想谈的是,如今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下,人群对知识的渴求也在增长,但是这种渴求,多半是对社会现状、自身现状的一种定位上的渴求。这样的知识,也只是知识界面中的一点而已。但当罗辑思维等自媒体通过提炼,推出包装一新的概念时,人群的确很容易接受。但是这样的接受,只是单方面的接受,而思考、特别是独立提出自己的见解,很少也很难,或者没有途径,或者没有回报,人群的思考的机会在减少,而对知识的渴求在增长。这样的情况下,这样的知识社群自然成了猎奇社群、拾人牙慧社群、思考也很有限社群等等。

  在下并不是说罗辑思维这种自媒体不好。只是觉得当人群无比向往知识的时候,自媒体把握住了这一时机,也成功地开始将思维与知识形成辐射,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而当思考也成为一种产品时,我们究竟要怎么思考呢?

  -------------------------------------------

  欢迎关注

  敢看敢说的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罗辑思维2》读后感(八):短暂的思维扩展

  这几天看了罗辑思维的1、2,没有走马观花,也没有细致钻研,就是按着正常的顺序一字一句的读的,有时候回翻前几页,以确保自己的思维跟着书走。

  不得不说,不看此书之前,很多方面自己完全不清楚,比如居然还有一个叫华莱士的科学家在达尔文构思《物种起源》之时就写出了与之观点一致的论文,岳飞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和秦桧卖国求荣的小人形象在其所处时代被塑造的必然性,美国名噪一时的南北战争的前因后果与其真实意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康有为三人在戊戌变法中的角色扮演及三角关系,现代互联网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喜欢那个U盘化生存的观点“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拔插,自由协作”,真的总结得很精辟。

  一边看,一边想,这篇写得好,那篇观点新颖,另一篇哇,思维在那一会儿得到了提升,但是看完后,就发现记住的很少,只有大致的印象了,自己总结了下,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看书粗糙,没有真正理解吸收,另一方面是因为罗辑思维涉及的知识点太多,面太广,而自己肚子里装的货完全达不到深入了解的水平。说去说来吧,都是自身素养还不够。没法,这个只有慢慢改善了。

  真的,看了罗辑思维后,发现这个团队把很多书里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提炼成他们想要的东西,为我们这些观众和读者呈现了他们总结后的成果,我们看到的是结果,而他们参与了过程,而我们这些直面结果的人,那种简单体会是达不到那些参与了过程的人的体会了。

  所以,罗辑思维除了给我呈现了很多我不清楚的知识点外,还让我产生了一种探寻追求的想法,去抓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然后去慢慢探索,慢慢研究,最终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及观点,而那才是对自己思维的真正提升吧。

  《罗辑思维2》读后感(九):罗辑思维

  看了老罗的视频,再看老罗的书,然后想了一些东西。互联网是一把剪刀,是一个粉碎机。

  《罗辑思维2》读后感(十):认真的装帧,眼花缭乱的评论

  从《罗辑思维》已出的这两本图书来看,罗胖罗振宇本人确实是其自媒体绝对的灵魂,还记得第一次看《罗辑思维》视频的时候,瞬间就被吸引了,当时看的那期就收录在这本书中,讲的就是戊戌变法和康有为。但如果光看这本书,我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每周末定时收看罗胖的脱口秀,这就是个人的魅力。同样的道理,高晓松的节目我其实感觉一般,但确实挺喜欢看他写的书。

  《罗2》这本书的装帧很有特点,我也很喜欢,但总担心书会散架,是一本认真设计的书。但除内容之外,穿插的网友评论和罗胖每天60s的马桶伴侣让我眼花缭乱,很容易分神,影响整体的阅读体验,不过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或许可以把所有的评论放在每章的最后?只是一个意见,不知道能否提升体验,不过敢于写好多不同意见在上面,确实值得称赞。而且书中还收录有罗胖那个经典的演讲,不管大家怎么批评,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相比较《罗1》,《罗2》的整体水平都要提升不少,望再接再厉。PS:出书的这个进度也太慢了,距离视频已经越来越远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