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2的读后感10篇
《中国2012》读后感(一):会议纪要
没多少新意。大家说得很多了,但没多大用途好象。
就象饭局、敬酒。大多数人都很费时费力的饭局,敬来敬去的酒席,但又没有饭局就不踏实,敬来敬去的欲罢不能。
《中国2012》读后感(二):对于经济学爱好者而言,这是本好书!!!
嗯,这是本好书。
说实话,目前应该还没有一本书能够像《中国2012》这样,对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在书里,我了解到,地方政府所遇到的困境有2,一是地方债务,二是土地财政。。。
嗯,后面的我不记得了,回去翻翻笔记,在把这篇书评补上吧
《中国2012》读后感(三):本书就是个会议纪要
当初买这本书就是想看几位比较感兴趣的经济学家的文章,别的人几乎不知道在讲什么,可能是我口味比较挑剔,因为是财新组织的一次论坛,好多学者感觉都是有话不敢说的样子,也有可能是编辑是把敏感的内容删掉了,总之读起来有些隔靴搔痒的意思。书的副标题寻找真实的增长,反正读下来是没感觉到,即使是很宏观的东西,也应该是有所指向。每人一篇文章各抒己见,没事读读打发时间,培养培养经济感觉还是有些用的。
《中国2012》读后感(四):不止是会议纪要,还拼了一些以前的专题
是杂志办的年度论坛发言结集,也有杂志做的专题(如东欧转型20周年报告的圆桌座谈)、专访(如专访吴敬琏)。这种书,主题和嘉宾就十分重要,决定了其价值。
在我看来,印象最深的一篇还是吴敬琏的专访,印象最深的妙语则来自秦晖:美国的“高消费”越来越病态,而中国的“高增长”也越来越畸形。
由于不少内容结集自杂志已有内容,所以本书的很多文章在网上都能搜到,可能在网上看到的时候大家并没有那么在意而已。
《中国2012》读后感(五):改革还得再进行一百年
由于之前看过激荡30年,主要讲了中国从1978年到2008年的改革历程,从当时第一个万元户的产生到08年举办奥运会时N多亿万富翁的变化,从海尔的质量第一并且成为世界五百强,到长虹一味追求增加市场份额采用低成本策略导致最后危机四起,每年都有一件大事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走势。读完本书后对吴敬琏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因为他说的那句话:“我们个人的命运是同改革开放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而所有的改革开放的基础无疑就是政治体制的改革,所以,多关注下政改以及经济改革对于每个人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首先声明一下,我接下来会总结一下读了这本书的一些收获,纯属个人为了温故知新,各位不喜勿看,欢迎理性指教和探讨,免喷,切莫对我这一经济学文盲装逼。
前半部分主要探讨了所谓的中国模式,主要的表现为目前仍然集中在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以及招商引资、制造出口的模式,相比于西方充分的市场经济而言,我国目前政府干预经济较多,尤其是在高利润的行业进行垄断,比如铁道部对全国铁路的高度垄断更是逆改革的大方向而行。这些中字号的企业估计也是很多官二代掌控并且积累财富的场所。未来5-10年,我国经济极有可能步入中速8%以下增长和中度5%以上通胀相伴相随的时期,这时候会产生中等收入陷阱,导致改革、生产的动力不足。统计局的数据有时候真的很难让人信服,目前中国的通胀水平估计也不止5%,在某些领域里甚至达到15%也不足为奇。虽然中国有着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资本控制,贬值风险很低,但是中国的货币供应是外汇储备的4倍。读过货币战争的一定都知道欧洲的银行家通过大量发行货币进而剥削百姓手中钱财的购买力,道理何其相似,因此我更加觉得如果有充裕的钱的话千万别进行定存,那一定不赚,倒是可以考虑下黄金的投资,只是据说目前在中国很难买到特别纯的黄金,而且黄金的回收体系也不是很健全,貌似很多银行只回收自己出厂的黄金投资品。
另外一个非常严峻的矛盾是土地问题。其尖锐程度自不用说,由于中央拿走全国税收主体,刺激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解决地方财政,导致地方政府低价进行拆迁拿地,并且最终高价卖出等一系列行为。这里就更要求宪法加强保护民众的私有财产,包括土地私有权等。此外,由于银行等信贷的垄断,很多私营企业根本无法获得贷款,只能转向灰色市场融资,年利率通常在20%以上。这个数字比较可怕,很多小企业根本无法负担如此高的利率,前段时间温州民间借贷链条断裂导致很多老板纷纷出逃,老百姓亏损很多。相比于此,中国的四大行简直特么就是天堂,这是我去完台湾接触了台湾的银行后的体会。在台湾,去银行无论是开户还是函证,基本上大量的业务都是免费的,而且银行的从业人员态度非常热情,工作效率非常之高。反观大陆的银行,乱收费简直到了无耻的地步,态度很多时候也是非常的恶劣。这说明开放银行业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中小企业以及普通老百姓而言会得到更多的实惠。此外,必须通过减税来进行改革,个税最高税率英削减到25%,或者提高起征点,增值税应减少到12%。未来马云可能要介入银行业务,而中央政府似乎也在逐渐试图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我想这对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好处。
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结束之后,能否有效化解这一阶段积累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和财政金融风险,并将低成本要素驱动为主的增长转变为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可是想实现创新驱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从基本的教育入手,鼓励创新,鼓励个性化的发展,可是往往我们国家的教育从来都是抹杀个性,统一标准,大家都向分数看齐,这无疑给创新提供了后天的障碍。好比我而言,貌似没有个性就是我最大的个性。文章在中段还探讨了一些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由于我对此并不太感兴趣就没详细阅读这部分。
摘抄几句这本书里我比较喜欢的话作为结束吧:
2、人什么时候智商最低?就是在“广场政治”的情况下,越极端的口号越有人接受,这在全世界都有历史教训。
3、革命能够推翻旧政权却驱不散专制政治的阴魂,革命可以打碎世界却难以建设现代民主新国家。
5、盛极一时的所谓“大民主”与“群众专政”,实质就是中国式的“多数人的暴政”。
6、中国的发展历程也向我们表明,想用政府的强力管控来遏制腐败是一种不可能成功,却十分危险的处方。因为政府权力的扩张必然造成寻租基础的扩大,而寻租基础的扩大有不可避免地造成腐败的蔓延。
7、看微博觉得社会矛盾激化到无可救药,去菜场兜一圈又发现生活还得继续,改革还得再进行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