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与诚》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爱与诚》的影评10篇

2022-05-15 02:10: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与诚》的影评10篇

  《爱与诚》是一部由三池崇史执导,妻夫木聪 / 武井咲 / 余贵美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与诚》影评(二):被低估的好电影。太挑观众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爱与诚》是梶原一骑和永安巧于上世纪70年代在日本连载的青年向漫画,是当年当之无愧的名作。曾经在74年-76年连续三年拍成过电影三部曲,女主角也是特地为了这片征集的甚至直接把艺名就起做了角色名早乙女爱。故事主要讲述小混混太贺诚和千金大小姐早乙女爱的故事。大小姐爱上小混混,用至诚至真的爱去感动他,既苦情又狗血。
三池崇史2012年版的《爱与诚》,就是翻拍这样一部70年代作品的电影。
这部电影在日本以外的地方评分都不高,但其实它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好电影。只不过它太挑观众。三池翻拍这部电影,基本上只是因为他自己的情怀,而且电影中那些只有经历过70年代的日本人才懂的细节,不是一般观众能理解接受的。时代差异导致三池不能也不想按原本的剧本拍,也导致了不了解背景的观众对此片嗤之以鼻。
实际上,三池的这部《爱与诚》可以说是近年来他拍过的最优秀的影片了。
30多年过去,不光是我们,日本社会的价值观也有很大的变迁。《爱与诚》原作中,当年流行的风潮、当年的社会现象、当年的审美观,放到如今来看,不仅不会被接受,甚至会被嘲笑。穿着花衬衫的暴走族、举着“造反有理”的字牌闹学革的学生、卷发墨镜还有宽脚裤、上演低俗歌舞的小酒吧、刚刚开始流行的土耳其浴室……这一切的一切,能触动老一代日本人回忆的元素,都不是年轻观众和国外观众能很好地理解的,还有那现在无论怎么听都觉得过时的老歌,千金小姐爱上小混混这样的老梗以及其他人物爱恨情仇复杂关系的狗血,现在要是想正正经经地去演绎这些,大概只会被人大声嘲笑。三池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并不从正剧的角度去拍摄去演绎,而是用解构主义的手法,“恶搞”了这些元素。
从片头直接用动画来制作回忆的序幕就已经展现了他新颖的创意,接下来妻夫木聪饰演的太贺诚就直接和小混混们在夜晚的东京街道上演起了歌舞剧,让人觉得穿越到了宝莱坞的编排实在使得观众大跌眼镜,对背景了解不足的大概就直接爆笑了起来吧。只不过知道妻夫木聪翻唱的是74年版《爱与诚》男主角西城秀树演唱的《激しい恋》的人大概会多一个心眼,思考三池这么安排背后的意义。
接下来的展开围绕的中心词大概就是“戏剧性的”。被太贺诚嗤笑着“布尔乔亚”的千金大小姐早乙女爱执意把他从将要被送进监管所的命运中解救出来,又安排进私立名门学校读书,妄图拯救少年于堕落,甚至为了他的生活费而放下身段去小酒店打工。只是少年像是并不领情,依旧游荡于酒吧街,并以自己的方式彻底拒绝了大小姐所有的好意。然后小混混太贺诚被赶出了私立学园,只能滚去充满不良学生的花园实业高中。可早乙女爱领悟到“一个人追求的幸福,就是要让自己心爱的人幸福”,于是追着太贺诚来到了花园高中……直到这段为止,夸张的人物塑造,翻唱的老歌,歌舞表演,都让人觉得“这是部搞笑片来的吧?”甚至人物的处理上,小爱那简直直冒傻气的纯爱与付出,和太贺诚让人觉得只是在装酷的自甘堕落与固执,都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夸张、可笑,大概就是现代观众能给出的评价。然而仔细分析却能发现主线的推进从未中断:太贺诚为什么一直游荡在风化区,为什么他和小爱明明应该知道对方是谁却不说破,为什么他用那么决绝的方式拒绝这个一心对他好的人?
可以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以感情为引导的人,又错了。三池没有肤浅到在形式上颠覆原作之后又在内容上重蹈覆辙。虽然他给出了这样的暗示,能解读到这一步的人也能感到满足,但实际上这还不是三池想要表达的内容。
太贺诚和高原由纪的“对决”场面,没被暗示欺骗的都能看出他的不耐烦。他压根就是被诱导至此,他主观上并没有救早乙女爱或自己母亲的强烈意愿,但早乙女爱一厢情愿的解读和高原由纪一厢情愿的误解却导致他陷入了必须与之对立的局面。在这一段里大家都能接受到早乙女爱那单纯纯真到愚蠢的善良,甚至也能嘲笑起她的愚蠢,同情起了太贺诚。
可三池只是为了打原作的脸吗?只是为了嘲笑小爱那“愚蠢”的纯爱吗?他在这一幕里把对原作中描绘的小爱的纯情的嘲讽表现到了极致,但下一幕,一身狼狈还被绑着的小爱抬起头,清澈的双眸闪着光,对烦躁不堪的太贺诚说:“我坚信着你绝不是会丢下母亲不管的人,你其实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被触动到的,应该不止太贺诚。
即使她纯真得很假,像物极必反一样的假,可是三池将物极必反用了两次,反而让人更加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那一种真。相信在那一个瞬间,无论是以为太贺诚爱上了早乙女爱还是以为并非如此的,都会稍微质疑一下自己的想法。
直到最后,太贺诚架也打了(打架过程中毫不客气地对女性动手一方面是三池自己的暴力美学所致,另一方面应该也是为了说明太贺诚真不是一个会怜香惜玉的人),却也还是去找了母亲,当然,他到底是因为“都到这一步了还是去见母亲一下吧”还是因为他其实深爱母亲,也是见仁见智的。只是在见到母亲的那一幕,大家也应该有所判断。
那个醉鬼,那个一喝多就撒泼,那个抛弃了自己的女人,如果是你的母亲的话,你会怎么想?
会原谅吗?会因为身上有她的血,就还是深爱她吗?在打完一场大架心情烦躁不已浑身遍体鳞伤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苍老、一事无成、可悲可乐的醉鬼,到底会怎么想呢?
我们谁都不是太贺诚,我们很难想象回答。但三池给出的答案是绝望。
即使知道主角不会挂,但太贺诚紧紧抱住母亲,要一起死在火车下的场景时,我还是不敢乐观地想“他只是想吓吓妈妈吧”。
可是这份绝望,还是被妈妈的一声“诚——!”给唤醒了。
即使这个女人抛弃了一切,又放纵自己,人生完全失败,可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个母亲的身份。
所以,那个一直自暴自弃,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人需要自己的,绝望的少年,还是被点亮了心灯。
太贺诚对母亲说的话我其实感受到了三池的恶意。他让这个角色在前一刻,真的是抱着“一起死了算了,一了百了”的心,真的毫不客气地拿出了绝望。而且,就算他们还是活了下来,太贺诚的转身、和依旧神志不清的母亲,依旧在表述着“即使活着,也并没有太多美好”。
只是有这一段做铺垫,太贺诚最后去找早乙女爱才变得好解读了起来。他一直以为这世界上没有人在乎自己,盲目而固执地这么认为,小爱为他做到那种地步,他也没有相信。但在经历过这生死关头之后,他能相信了母亲心里还有他,继而也会回顾:也许那个女孩子,是真的爱我?
所以他离开母亲之后,就想去求证。满心只想去再寻找一个自己存在的意义。即使被人捅一刀,也不能阻止他的脚步。
一直到最后,太贺诚到底有没有爱上早乙女爱,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那个沉默的拥抱,似乎已经是他们两人之间,最完美的结尾。
一开始以为这是搞笑片的人,有多少人,会在最后的最后和片头呼应的动画结束后发出一声遗憾的喟叹呢?
对于还没有观看这片的同学,请稍微了解一下背景再观看这部影片。虽然这部《爱与诚》更像是三池崇史拍给自己看的,充满着他自己的解读和自己的怀旧,但若领略得到一点满篇声色下的深意,就会明白这片作为一部现代电影的魅力所在。

  《爱与诚》影评(三):看多几次就惯了

         如果拿《爱与诚》和中国的歌舞剧《如果爱》来比较,后者完胜。因为周迅、金城武、张学友 PK 妻夫木聪 武井咲 斋藤工,真是绰绰有余。尤其是团队中,有着如些经验丰富的国际影后级人物和亚洲歌神的阵容,人物的表现,情感的投入都是非同寻常的。
     但是,如果你只把《爱与诚》看作一般的歌舞剧,那么你就错了。我感觉它既不是象《如果爱》这种接近百老汇风格的歌舞剧,也不是跟《三傻大闹宝莱坞》那样的印度式歌舞剧。其实,它是一种以漫画风来演绎夸张世代的歌舞剧。怀旧,激情,含蓄,悲沧的生活,热血的暴力,学生运动,思潮澎湃,直接而不转弯的爱。。。。。。无语论比,和语无伦次的美学。
      故事的主线似乎以爱怎样感化诚来展开,然而其实,故事的环境却是在讲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变异和不适应。诚,从自贫困,以为可以与妈妈相依为命,却最终发现母亲是个为爱情而变成终日酗酒的女人,抛弃掉自己女人,于是,他的童年及青少年便是一杯需要靠打拼才能生存下来的悲沧小说。
      爱,是个极度善良的大小姐,她的善良来自于从小的衣拿无忧。但也正因为她的善良,对于从小救了自己的诚,一直心存爱意。
     爱与诚,就象白昼与黑夜,一个光明温暖,一个阴暗冷漠。如果故事仅仅如此,就会演变成松山研一主役的日剧《守财奴》然而,其实不是的,因为诚的内心还是善良的。所以,即便他一开始并不接受爱,但是也不想无止境的索取和伤害她。即使在爱受到威胁,他也有犹豫过自己的情感,是否应该让清岩去救爱,而不是之后什么都给不了对方的自己。
     终极打斗是诚对爱情感的爆发。原来在危险来临时,自己是那么着急,根本不能容忍别人对她的伤害。于是自己会一直流着血战斗下去,直到把她救出来。

  《爱与诚》影评(四):看过《爱与诚》

疯狂而多产的三池崇史一直是日本乃至世界影坛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从影十三年间完成的六十余部电影毫不掩饰自己对暴力和杀戮的崇拜,使得cult血腥和黑色幽默成了他作品中几乎从未改变过的主题,而这种兴趣也以很多不同的形式出现过。
距离上一部音乐歌舞片《搞鬼小筑》之后整整十年,三池崇史又将这部曾经被多次搬上的大荧幕的经典故事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更重要的是,导演加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怀和时代感。
这种情怀由于距离我们遥远又久远,并且在三池崇史式的外观包装后,观众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或者搞笑捧腹,甚至有不在少数的人觉得《爱与诚》是在模仿宝莱坞电影。
但是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一下70年代的日本文化,大概就会一目了然。电影中男女主角让人感到苦情和狗血的故事显然不是千年之后的产物,就像不可能指望现在的00后门去欣赏生于80年代的我们曾经喜欢的娱乐和文化,但那是一种集体式的回忆,用当下流行的词儿来说——是一种情怀。
在《爱与诚》里,这种老土的、自我的情怀被植入三池崇史的黑色幽默和暴力美学中,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有趣的风味。这种上世纪人们崇拜和信奉的爱情故事的内核仍然是可以感人的,一如三池崇史充满血浆、断肢和内脏的电影语言,在那些破碎、污秽、天马行空的封闭空间里,在以各种视觉形式直观的宣泄于我们面前的暴力背后,始终有一种柔软的东西可以触碰到观众。

  《爱与诚》影评(六):《爱与诚》究竟有几个真人版。

1974年 东京电视台 《纯爱山河 爱与诚》电视剧 动作场面太暴力,半年就被迫下档。
1974-1976 松竹电影公司 《爱与诚》三部曲 第一部由早乙女爱和西城秀树合演。此后太贺诚的角色每部都换人。
1982年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 香城浪子 编剧韦家辉 导演招振强 故事背景移到20世纪30年代贫富悬殊的香港。主演:黄日华(太贺诚的角色,港版电视剧的名字叫韦乐) 庄静而(早乙女爱的角色,港版电视剧的名字叫潘晓彤)汤镇业(岩清水的角色,港版电视剧的名字叫应子谦)
2012年 角川书店=东映联合摄制版本 ,即本版,日本试映口碑不佳,首周无缘票房十大,观众在雅虎上愤怒骂街,惨赔收场。

  《爱与诚》影评(七):爱与诚

  我曾经也觉得有几部作品可以算是“神作”,不过看起来我太幼稚了。而我也算是第一次看日本的歌舞片了,不是音乐片,而是歌舞片。也许看起来确实非常“羞耻”,但作为演员来说,挑战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类型作品不正是乐趣所在吗?而对于观众来说,观赏它们也是有些必要的。
  故事内容是相当简单的,我觉得就是善与恶的二元对立,不仅太贺诚被黑白两道的“公主”所爱上,并且故事也主要发生在青叶台学园和花园实业这充满了光明与黑暗的地方。非常有反衬的背景,而太贺诚显然就是游走于善良与罪恶之间,是联系两者之间的纽带。
  而此作品显然是有些“恶搞”的性质,确实要不是三池崇史的话,估计不仅是演员就是观众也要“造反”了。
  一部外国人基本看不懂的玩世不恭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古怪影片,但还是非常有味道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