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险恶》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险恶》观后感10篇

2022-04-04 03:04: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险恶》观后感10篇

  《险恶》是一部由斯科特·德瑞克森执导,伊桑·霍克 / 文森特·多诺费奥 / 詹姆斯· 兰索恩主演的一部惊悚 / 恐怖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险恶》观后感(一):从老子什么鬼也不怕 到草木皆兵

  《邪灵》在香港其实卖点不多, 从海报上看很难找到发行商为他订造的Selling Point, 反而发行商着重宣传《邪灵》由《儿凶》及《午夜灵异录像》班底制作。

  故事中犯罪小说家礼信 (伊顿汉基饰演)为寻找写作灵感迁往『凶宅』调查, 然后发现一些古怪的杀人影片, 然后灵异事件随之以来....

  男主角伊顿汉基拍摄过《军火之王》, 在《邪灵》中由「老子甚麼鬼也不信」转到发现邪灵在身旁的心路历程演释得很好。而饰演妻子的茱丽叶‧韦兰士可能碍於首次电影演出或剧本问题, 没给人男主角妻子的感觉。而惊吓位方面都有令人失望的地方, 惊吓位大部分已在预告中出现之外, 以及观众都可以估计得到出现的时间, 而惊吓内容又好像对於剧情没甚帮助。

  另外, 导演想藉男主角儿子出现失常的过程, 令人以为被邪灵迷感的是儿子, 可是剧本不够精细拍摄张力不够, 当大家发现被邪灵迷惑的是女儿时的反应不够强烈深刻, 甚至有令人忘记儿子失常的出现。而且后期推进太快, 一连数个角色的出现推进和为故事解画令人感到有『赶收工』感觉。

  导演史葛迪历克逊对上一套作品口碑差劣, 这次都不会例外, 但我认为剧本是主要原因。从《邪灵》可以看得出剧情编排和推进存在问题, 唯一觉得不错的是海报很有迫力!!!! 

  《邪灵》这一套电影在香港票房实不太理想, 主要理由应该是院线排戏上画时间问题, 当日星期二在网上看场次的时候发现的开场时间很尴尬:

  晚上6时半左右: 很多下班的人不会赶得上这时间

  晚上8时15分左右: 下班后到达戏院还有时间剩, 但这亦是晚饭的尴尬时间

  晚上10时: 完场后已经12点, 太晚了~ 大家明天还得上班~

  上映4日截至11月25日只得33万, 25日时更跌出十大。同日开画由火火执导的《等.我爱你》4日已达80万。跟剧外围同期上映电影及放映时间的安排, 加上电影本身的质素, 这个成绩已算有交代。

  ※电影给苹果卖广告也卖得太狠了吧! 别太过份....

  《险恶》观后感(二):该怎样归类家庭式恐怖片?

  对于看惯了各种场景的恐怖桥段,惟有家庭式的恐怖片才更有亲民感。

  家庭琐事、功名利禄、小屁孩一堆满家添乱的剧情是老套并且毫无生机的,出彩的就是各种不同出处的妖魔鬼怪。

  例如本片中的Mr.boogie。

  角色塑造上有些许的苍白无力,大多数看过此片的人会郁闷,为什么长得些许像小丑的Mr.boogie会盯上这几个家庭。

  就像六合彩的中奖几率,几个家庭毫无共同感,如果非要安装了相同之处的话,那就是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

  如片中所述,Mr.boogie喜好鲜血和小孩子的灵魂,外带绘画和摄影,究竟是他要杀死这几个家庭还真是因为这个问题小孩本身就想有这种灭门的念头呢?

  影片不仅一次的提到过长发小萝莉爱好绘画,以及男女主角不断压迫其绘画天性的桥段,是不是潜在的说明小萝莉的心中本身就有反家庭的因素存在?从该开始长发飘飘小正太的梦游以及噩梦,相信大部分的观众都会想到日后出问题的必是这小家伙无疑,Mr.boogie应该最终会让他展露出魔鬼天性的,可故事逆转的有些突然,小萝莉被玩轮胎秋千的小萝莉看上了,不但传授了自己灭门的功力(斯蒂芬妮黑着眼圈蹲在小萝莉的床边,墙上画着自己父母兄弟姐妹上吊的图画以及Mr.boogie速写)与此同时,她提醒了神游的男主角,我教会了你女儿画我的自画像(墙上小姑娘坐在轮胎秋千上的画像)。

  仔细品过开头的片段的观众们都会发想,摄像机里不止一次的出现下小姑娘在荡轮胎秋千,一个人似乎不太合群,而她的所有亲人恰恰死于那棵树,以及那个被砍断的树枝正好是她荡秋千的树枝。我想这不仅是个巧合,开泳池排队的一家人,那个小孩子也有些不太合群,那么,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规律,这几个家庭里,不太合群的最小的孩子才是凶案的主角,那么,男主角找的不是失踪的斯蒂芬妮,而是凶案的凶手。影片在播放的数段视频里已经很好的铺设了长发小萝莉是罪魁祸首的影子,也就对最后家庭的灭门是她亲自操刀的这个结局有了很好诠释。

  恰恰印证了一句话:不是魔鬼引诱了你去犯罪,相反,是你的内心里住着一个魔鬼。

  所以,影片到了最后Mr.boogie抱起小萝莉的时候,突然有种感觉:不是Mr.boogie操控了小萝莉或者其他黑眼圈的小盆友们,而是,她们不太合群的小内心了或多或少恰恰召唤了艺术天分极高的Mr.boogie。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男主角自找的,因为写这起血案的畅销书而红了,又因为自己写的书不在畅销而让家庭所有成员一起深陷恐怖其中,那么也算是自找的了,而小萝莉最后不是也说了么:爸爸,我会让你再引人注目的(前段小萝莉有说:希望自己的画能像父亲一样出名),同理,在小萝莉亲手将一家人砍成三段后的绘画,也让她自己彻头彻尾红了一把。

  所以,印了那句老话:功名利禄都是浮云。

  (不过,也许是因为出自家庭的恐怖,道也有有几分吸引人的情愫,适合午后闲来无事时观赏把玩。)

  《险恶》观后感(三):逻辑叙事来说很不错了

  恐怖和悬疑融合得比较合理,3星的缘故是孩子的化妆有点儿太惨了。恐怖氛围营造得可以,有点儿《咒怨》的感觉,大屋子里面小孩子闹鬼,但美式一惊一乍比较低劣,难以获得更好的恐怖体验。

  单就编剧来说,一层层抽丝剥茧,是一部比较好的悬疑小说情节,4个美满家庭的惨死,注定这个四口之家是逃不过去的。开始我看到死法是金、木、水、火,以为作家得来个土葬,结果还是金,这点有些欠缺设计,前面有刀割喉咙了,再来个斧头断头的确雷同了。

  中段解谜时候,有点儿往人格分裂上面靠,那样的话就俗套了,毕竟蒙面人都出来了,还以为揭开面具是他自己,最后的解释都很合理,失踪的小孩子的归宿教授也进行了解释。严重怀疑还有续集,这个大房子难道没有人搬进来吗?

  《险恶》观后感(四):我的剧本

  对于悬疑/惊悚片和恐怖片,我个人是这么分的:前者是人为(精分),后者涉及超自然力量(恶灵、吸血鬼、丧尸等)。

  本片的幕后黑手是古巴比伦时代延续至今的某恶灵,以吃小孩的灵魂为生,自60年代起,每隔十几年诱拐一个小孩,并教唆这个小孩杀了自己全家。过气凶杀小说家伊桑霍克为了得到新作灵感,不惜举家搬入8个月前刚遭灭门惨案的凶宅,果然,他们一家也没能逃过恶灵设计好的”pattern“。。。

  可以这么改:

  A. 恐怖片

  恶灵就是那个副警官,但是只有伊桑看得见他(参考第六感;除了副警官第一次露面身旁有老警官外,其余时间都是他单独和伊桑在一次)。恶灵想要迫害一家人需要满足一些先决条件——需要让这家人深信邪恶力量的存在,才能完成血祭仪式(参考万能钥匙);而伊桑一开始并不相信,所以需要副警官循循善诱让他越陷越深。

  . 恐怖片

  C.悬疑片

  并没有恶灵,一切只是伊桑闹精分:伊桑之前是个惊悚小说作家,著有4部畅销小说,但是近十年突然灵感枯竭,事业跌至谷底。得知某地8个月前发生灭门惨案后,伊桑为了寻求灵感,全家搬入了凶宅。无奈头几个月过去,新作毫无进展,妻子的埋怨不理解、孩子们在校受尽歧视,令伊桑精神承受巨大压力,几近崩溃。在妻子作出搬家的最后通牒那一天,他在阁楼发现了一箱8mm家庭录像带,其实内容很正常,他自己在看的过程中,胡思乱想走火入魔,把自己之前小说的内容和灭门惨案结合到一起,生造了一个恶灵出来,并且坚信恶灵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一家。已经开始精分的伊桑带着妻儿回到旧宅,却发现录像带竟然跟着自己(其实是妻子不明真相,以为是伊桑的写作资料,一起搬回来了),终于彻底崩溃,化身恶灵用斧头砍了全家并且自尽。。。

  《险恶》观后感(五):真心讨厌小孩子。

  来美国两年多第一次和父母去电影院就选了部恐怖片,一是快到Halloween了;二是怕老爸看得睡着。结果他还是睡得很香。。

  老妈完全没被吓着,我是很多场面都蒙着眼睛看的。男主角太过分了,竟然不告诉自己的家人搬进了凶宅,都怪他触碰些不该碰的东西,结果一家人惨遭。。。。。唉~真心讨厌小孩子。在那个年纪根本人鬼不分。看到那个小孩躲在她房间我就知道这家的小女孩要变Missing Child了。。我妈还不信,最后不就是如此么。。

  像我这种不怎么看恐怖片的人在电影院看这片子真的觉得很可怕。再也不会去看恐怖片了。比前两年看《Saw 7》可怕多了。

  《险恶》观后感(六):相关影讯

  一句话评论

  如果你喜欢那种气喘吁吁的蘸恐慌感,这部电影是你最好的选择。

  --film.com

  影片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剧烈的恐慌感,而是一种源源不断的恐慌的氛围。

  --综艺杂志

  《险恶》,真的是步步惊心。

  --每日邮报

  《险恶》向我们证实了一点,那就是一部电影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恶魔。

  --每日电讯报

  2012年最佳恐怖片。

  --伯明翰邮报

  幕后制作

  恐怖片导演的回归

  本片导演斯科特·德瑞克森是一个非常热衷于惊悚、恐怖题材影片的导演。他执导的长片处女作《驱魔》就是一部备受好评的恐怖片。2008年,他拍摄了带有科幻特色的惊悚片《地球停转之日》,虽然影片演员阵容强大,但是影片本身却乏善可陈,斯科特·德瑞克森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滑铁卢。4年之后,斯科特·德瑞克森带来了这部纯粹的恐怖片《险恶》,算是对他自己所擅长题材的一次回归。 

  谈及自己是怎么得到并处理这个题材的,斯科特·德瑞克森说:"很偶然的机会,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这个故事的情节,这大概就是影片开始的几分钟。我一下就被这个开头吸引住了。所以,第二天,我带着宿醉和头痛,把这个想法潦草的地记录了下来。就这样,我就走进了《险恶》的世界里。在这部电影里,我想表现出一种传统恐怖片的特点,很多1960和1970年代的恐怖片都给了我巨大的灵感。尤其是《闪灵》这部电影,在我的设想中,这是一部优雅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片。带有极强的悬疑和解密的特色。这部电影中的主角,是一个有着黑暗过去的作家,他在一个曾经出现过杀人犯的房子里渐渐发现并想起了自己的过去。这个角色和《闪灵》中杰克·尼科尔森所扮演的角色非常相似,所以,《闪灵》是这部电影的最巨大的灵感来源。"  

  在《险恶》的叙述中,恐怖的来源并不单纯。在片中,恐怖是从超自然、密室谋杀、失忆症、人格分裂以及符号学里衍生出来的。应该说,这是一部混搭了各种元素和风格的恐怖片。斯科特·德瑞克森说:"我喜欢在电影里融进各种各样的元素,因为这样混合在一起,所能制造出的情感效果是最强烈的。所以我在这部电影里加入了很多种的恐怖片的元素。这些元素并不是风格上的限制,而是我塑造人物、制造恐怖氛围所必须要使用的。和《闪灵》相比,《险恶》在元素上的确是多了很多,有符号、有超自然、有闪回等等等等。我要做的,是拍一部符合当下观众喜好的影片,而不是拍摄一部和《闪灵》一模一样的电影。对于恐怖片来说,最可怕的结局,就是观众发现影片中一直无辜的主角就是凶手本人,这部电影就有这样的结局--这是我对《闪灵》的致敬。"

  伊桑·霍克的新挑战

  选择演员,就是选择影片的质感。对于一部恐怖片来说,更是如此。如果能找到气质阴郁、眼神深不可测的男演员来扮演《险恶》中的作家一角的话,那么自然会事半功倍。不过,要从好莱坞选出这么一位男演员,却让斯科特·德瑞克森犯了难。斯科特·德瑞克森说:"我在撰写剧本的时候,就没有把这个角色限定在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特定的男演员身上,那样做,只会使我没有办法放开手脚撰写剧本。在我心无旁骛地写完这个剧本之后,就要开始为其选择演员了。在这个环节上,我碰到了大麻烦,因为没有定式,所以也就无从下手。我头疼了好几天。因为这个角色在电影的一开始就要接受道德上的考验,而且还需要表现出足够的表演恐怖片的天赋,还需要他能吸引观众,而且他还要有不错的演技。我考虑了好几天,还没有定论,于是我就写Email给了制片人杰森·布朗姆。杰森给我推荐了伊桑·霍克,他告诉我,伊桑是最好的选择。就这样,我敲定了伊桑·霍克来主演这部电影。"

  伊桑的主演,并不轻松。如果要拿《闪灵》来做比方的话,伊桑在这部电影里所扮演的角色,是《闪灵》中杰克·尼科尔森和谢莉·杜瓦尔的角色的综合。斯科特·德瑞克森说:"为了能让伊桑扮演好这个角色,我们在筹拍的时候,让他看了几遍《闪灵》,并和他一起拜访了谢莉,向她请教了一些《闪灵》的问题。一开始,我并不清楚该如何执导伊桑来扮演这个角色。后来,还是在《闪灵》的启发下,我明白要把伊桑置于一点点发现事情真相的境地,也只有这样,这个故事才最有看点。我让伊桑一点点表现出来一个侦探和一个丧心病狂的人的味道,他做到了这点,这非常棒。"

  伊桑·霍克这几年频频在影片中扮演作家,这次,他在《险恶》中扮演的是一个事去了灵感,身陷杀人谜案之中的倒霉作家。对于角色和影片,伊桑说:"这部电影很有意思,剧本也很棒,是一层一层一点一点带你走进事件真相的。而且,整件事的基础都是从一些录像带里找到的,这就更增添了影片的虚幻性。而且一些超自然的元素的加入,使得整个故事更有那种恐怖和谜团的味道。"

  花絮

  · 影片2011年秋天开始拍摄,同年冬天便杀青了。

  《险恶》观后感(七):过气小说家为寻灵感,不幸碎尸家中

  影片也就两星半,多半颗星给伊桑霍克。倒也不是他的演技有多好,而是我真的更爱他备受摧残的容颜。

  过气犯罪小说家来凶宅找灵感,不幸遇上灵异事件,本以为回到自己家能结束这一切,没想到最后被女儿分尸,基本就是这么个事儿。

  一开始用他儿子的梦游来吸引我们的注意,结果最后是女儿被迷惑。不过我还是不太清楚她女儿是怎么被蛊惑的,难道是斯蒂芬妮?不过电影中说的是看过图片的人才会被Mr.boogie迷惑的。

  这片子应该是部分鬼怪,部分宗教。

  鬼怪是指那些死去的孩子,宗教的部分是Mr.boogie。

  不过最后也没驱魔,人也还是死了,没躲过这一劫,女儿也随Mr.boogie去了。

  没什么吓人的地方,除了一惊一乍,就是略有真实感的家庭杀人录像。其实录像的部分比现在的伪纪录片更带感,可能是用的super8的缘故吧,竟然不会觉得做作,反而很入戏。

  配乐不错,挺棒的,配着小孩子数数的地方,有种阴森的感觉。

  :看到伊桑霍克的时候,总觉得他和笃部谦郎很神似,估计都很颓废吧...

  《险恶》观后感(八):只能说对结局很失望!(剧透慎入)

  本来前面铺垫的挺不错的,神经兮兮的警察、梦游的小男孩、爱画画的小女孩、研究符号的老教授、甚至出现在老教授身后那个秘书,这些元素本来可以组成一个虽然可能老套但是不会让人失望的故事,结果各种路过,各种正面人物,坏蛋只有一个,就是那个“布谷”,一个可以被录像机拍到,可以被镜子反射到,但是。是不是我的内心太阴暗了?希望坏人越多越好?我还在想会不会操控那个秘书将老教授杀死在视频前。哈哈!类似这种电影最经典的应该就是《闪灵》吧?里面的人物也很多,但是都很集中,我说的集中的意思他们的目的都很一致,就是将男主变疯。

  其实我一直期待着是一个变态杀手,退一步甚至是一个有操控人心能力的实体的人在做这些事情。例如那个年轻的警察,后面却发现这个警察还真的是个忠实的助手,但是他开始的表现却显得那么神经质,后面却变得如此睿智,是想让观众觉得他深藏不露吗?老头子警察纯粹打酱油,本来在他身上应该也可以大做文章的吧?老教授也就是为了电影中的符号而生,我觉得还不如让主角自己查书本查到更有意思,将老教授的戏份让给梦游笑男孩和爱画画小女孩或许会更好。

  结果最后却是一个恶魔操纵孩子去杀人,杀了那么多人却就是为了得到孩子,直接拐走就得了,想突出恶魔的嗜血吗?

  或者这就是电影的想拍出出乎意料的结局,的确是让人出乎意料,但是出乎得太多了,不过电影就是这样,看就得了,拍都拍出来了,就算观众想出更好的结局更好的剧情也无补于事。

  其实这篇影评我自己看了也有点不太明白,可能太久没写过东西,组织语言的能力差了很多,表达不出我心里想的东西,希望会有个把人看得懂我写的是啥吧?

  《险恶》观后感(九):还可以 吧。。

  2012年,恐怖惊悚电影《险恶 | Sinister》

  看了不少电影 伊桑·霍克 也是熟脸了,看着很亲切的说

  直接开始吐槽吧,就是为什么不开灯。。为什么不开灯。。。加上影片基本都在黑地方,我很多地方又看不清楚,你为啥不开灯。。这个必须要吐槽,气氛不是这样烘托的。。一惊一乍非常讨厌,因为我胆小。。好吧。。

  继续吐槽,开头我一度认为这就是《五行杀人事件》,非常的出戏,后面才告诉你真的有鬼。。好吧,邪神。。。

  还要吐槽,男主夜里不睡觉家里乱折腾,居然没有听得见,也没人起来,不得不佩服你们全家睡得真死,后面有一段BGM神烦也是真的。。

  结局吐槽。。。总结就是 不让我画画者都要死!

  --------我是文艺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6/10分),槽点比较多,自然也是比较欢乐,惊悚电影一惊一乍也是有所准备,虽然剧情槽点多但是起码最后自圆其说,氛围烘托的还可以。影片其实告诉我们,就像短评里写的,妹子们想脱团,不要找文艺青年:-D。

  《险恶》观后感(十):我默默地觉得计划生育还是好。

  原本也觉得没什么必要写影评的。一个预告片基本把电影的内容涵盖了。只有稍微一点点结尾没有透露。所以看了预告片基本就不用为了寻惊吓而去电影院。

  不过有一点是电影保密地很好的。现在我就要告诉那些木有看过电影的童鞋们。就是,那些谋杀的凶手并不是面具男。而是家里那么多娃娃中的一个。至于他们是怎样从正常的娃娃被教唆变成能狠心杀了爹地妈咪和兄弟姐妹的变态。楼主没有看懂。那个变态娃杀了人之后就会被面具男带进super 8 胶片世界里头。

  这个故事的新意其实有点类似泰国扶桑大妈。也是电影和真实世界在概念上的切换。只是没有办法扩大“影像”的范围。譬如说,面具男被男猪录下来存到电脑后,他在电脑的视频中也是可以自由活动的。这点很有趣。如果编剧愿意深挖作题材的话,可以把面具男的能力辐射到互联网上。真心祸害。

  另外,电影中悲剧的一家里头的哥哥,有做噩梦的癖好。这个男娃秀发乌黑,让楼主在预告片里头以为是萝莉!!还从盒子里头钻出来,露两点。结果是个正太。楼主miss掉一段开头。不知道他梦游和噩梦是怎么形成的。编剧大可在此作文章的。不过这个point最后看来只是简单的惊吓点。和主线没有太大关联。

  其实预告片很吸引人。尤其是面具男在水中飘动最后看向镜头的那一下很freaking out啊!!楼主认为,这种不安感就是,”危险“告诉你,你丫被我发现了,逃不掉的。于是楼主想起了日漫[不安的种子]中一个类似的小故事。一样的原理。

  我看着电影,越发地觉得在电影的世界中,计划生育还是颇好的。独生子女家庭面具男是不敢兴趣的。 所以面具男大抵不去中国,也对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兴趣吧。kekekekeke

  ****关于结尾****

  结尾让我觉得本片无法称为一个五星恐怖片。楼主比较主观,虽然男猪最后没能够摆脱被宰的命运,可是我还是很希望电影能够让男猪和面具男有一场较量。别一下就挂了。

  我意淫一下我自个的版本。哥哥有严重的梦游症,可以看作是在他内心世界中也有一个邪魔的意念在支配他。这个与面具男独立的邪魔势力竟然能够与面具男周旋起来。虽然力量不够强大。但是至少在结尾逃脱了变态娃的搜捕。他仍旧在梦游,一不小心把变态娃妹妹给打晕了。面具男没辙,而且他好像也并没有插手任何一起谋杀——他只是儿童拐卖团伙的主脑,倒不是凶手。面具男离开了。天亮了老爸缓过神,哥哥也醒了。于是一家人暂时安全了。他们决定把儿女分开寄养倒不同的地方。搬到了一个没有阁楼和地下室的人群密集地居住。下一个住户搬进来。在阁楼里头发现了胶片。他一边看一边录下来,在他被宰之前,他把他录的视频,放到了youtube上。。。。。。

  意淫完毕。

  最后吐槽一下。面具男从画面的角落里跳出来吓人,这种手段很下三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险恶》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