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官僚们的夏天》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官僚们的夏天》的影评10篇

2018-01-18 21: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官僚们的夏天》的影评10篇

  《官僚们的夏天》是一部由平野俊一 / 大岡進 / 松田礼人执导,佐藤浩市 / 堺雅人 / 高橋克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官僚们的夏天》影评(一):官僚们,整年都是夏天

  寻找日剧政治戏而言,剧集里涉及到的经济层面历史,我非常感兴趣,就第一部而言,已有汽车、纺织、钢铁、家电与计算机。

  豆瓣点评价chivalry 表示,本剧为“日本发改委+工信部+商业部”,绝对精准。因为外交部的四,另外拍了一部黑田。

  同时,看本剧确实可以大致了解日本的官僚体制。

  在日本,选拔干部考试,一考定终身。二是干部晋升按工作年限,基本不看业绩,不论能力。下面就从每年4月新公务员入职开始看整个制度的概貌吧。

  1、每年4月,位于东京霞之关地区中央政府各部委都要举行仪式,迎接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几千名年轻人正式加入到国家公务员的行列中。这些年轻人中,有7百人左右被请到富丽堂皇的大礼堂,参加专为他们举行的隆重仪式。除了各省大臣以外,内阁总理也要亲自到场讲话,勉励青年们为国尽职。而其他年轻人则直接走进他们所属的政府机关, 直属上司简单寒喧几句后,就直接进入熟悉工作的研修程序。

  同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明显区别对待呢。原因就在于“资格组”和“非资格组”的区别上。

  日本的中央政府把每年雇用的新官员严格区分为“资格组”和“非资格组”两类。前者是通过了“1级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后者则是2级和3级公务员考试的合格者。

  2、“1级国家公务员考试”勘称现代科举。其难度与获得律师资格的司法考试相当,每年只有900个名额。这是在日本唯一可以进入高级官员队伍的途径,其竞争的严酷不言而喻。其中百分之五十的合格者出自东京大学,百分之二十出自京都大学。两家最大的名牌校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2级和3级公务员尽管也有一定难度,但远远比不上1级。

  “资格组”和“非资格组”的官员从进机关的第一天起,终生命运就已基本划定。官员的升迁完全依照年龄来自动进行。“非资格组”的绝大多数人只能终身从事一般事务性工作,由普通官员升为“系长”(相当于股长)之类的低级官员。晋升为中高级官员的机会基本上只留给“资格组”的人。“资格组”的人只要靠到年头,都有机会晋升到“课长”(相当于处长),晋升基本上是根据参加工作的年份同步进行,无论怎样优秀、怎样业绩辉煌的官员都绝对没有破格提拔的可能。干若干年“课长”后,部分人可升到“局长”甚至“事务次官” (相当于副部长。“大臣”和“政务次官”则由内阁首相直接任命,一般由国会议员和著名人士担任)一级的要员。

  为了避免与自己同年或比自己更晚参加工作的人成为上级领导而导致自尊心受损或影响工作热情,在同届人升官的同时,没有晋升到高级官员的“资格组”被派往地方分局一些外围团体担任领导,也有的人退官参加国会议员竞选,走上政治家的道路。有些“资格组”的官员怀着未能晋升“局长”或“事务次官”的遗憾, 退官竞选上国会议员,偶尔有幸被任命为原部委的“大臣”或“政务次官”,实现了“ 衣锦还乡”的美梦。

  升官不是干出来的,而是考出来的。二十刚出头的大学毕业生只要拿到“1级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合格证,辉煌而又平坦的仕途就在脚下了。

  3、很明显,日本的官员选拔制度有非常教条主义的一面

  但这个制度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保证了选拔过程的公正和高级官员队伍的廉洁。实现干部选拔的公正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客观的选拔标准,二是公正的选拔过程。一次考试定终身,有可能使不善长学习归纳书本知识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失去荣升为高级官员的机会,笔头考试和形式上的面试也无法考察出考生的人品。但对实践能力和人品的考察难以制定出科学的、一般化的标准,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握有考察或推荐权的人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而这恰恰是吏治腐败产生的温床。在日本的公务员制度中,选拔和提升过程基本上是固定化、程序化的,自然不会发生买官卖官的现象,也不需要制造政绩来抬高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不会考试但工作能力强的人不一定去做官,可以通过其他各式各样职业选择来展示自己的才能。

  最后,用这句话做总结,因为说得好“政治就是一群怀有共同理想,但在实践方式大相径庭的人互相纠错的过程。”

  对了,本剧还能见堺雅人的出演,当然,那时候其只是规规矩矩,不能任意袒露!那也是等级与演员体制啊!

  《官僚们的夏天》影评(二):官僚们的夏天

  终于把宇田老师推荐的这部剧集看完了,当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不过还是很喜欢旁白的那种具有时代感的嗓音。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日本官僚制度的冰山一角。原来一个课长或者局长,也可以经常见到总理大臣。而省里的一把手实际上是只担任次官的官员,大臣基本不参与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些事务则由庞大的基层公务员群体完成。所以也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尽管上层频繁更迭,特别是首相,但是由于基层公务员的任职相对稳定,一些政策和制度得以长期地执行和延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的政治如此动荡,但是社会体系却如此牢固。

  如果从具体的内容来看,整部戏在表现官员的能力方面,并没有展现出高超的一面。与中国电视剧相比,党派之争的表现更是差了很多。但是好的地方是,它紧紧地围绕了日本在五六十年代那个让人激情万丈的年代,描述了日本如何从一个落后的战败国,通过发展自己的产业,一步步地在世界上占据自己的地位。纺织、国产车、计算机、飞机等,都是在国内不断推动和国际上的不断施压下,慢慢崛起的。有个IDN公司的谈判代表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你们日本要在5年后举办奥运会,还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这是不成立的。北京奥运的时候,大概世界也是这么看中国的吧。

  演员方面,雅人叔的表演仍然很出色,北大路爷爷依然展现了戏骨的风采,但是男一号不怎么感冒。

  《官僚们的夏天》影评(三):另一种视角

  说实在,这剧远称不上完美无缺。不少具体的地方都不是很经得起推敲。而且结尾感觉断在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连一点告了一个段落的实在感都没有,也完全不是一个新的开始。

  但是这剧让我找回了我心目中的日剧的感觉,完全戳中了我的泪点。

  并且它给我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如果按照我原先的看法,真的觉得贸易保护什么的完全不应该。但是看到这剧,我却第一次觉得真的很难判断对错。或者说其实根本没有判断对错的必要了。就像剧里一直强调的,官员本来就应该保护本国的国民。其实看美国的所作所为就很明显了,不光在贸易上,在各个方面都在强调自由民主一类的话。但是说到底,这些也不过是好用的幌子罢了。一切其实都不过是在为本国利益服务。并不是说自由民主不好,但是当它们被置于特定方的利益下而提出,然后就有一帮有关或无关的人为其而动并引以为豪,而成就特定方的目的,这不是很可笑么?

  不过说起来,这剧还真是不适合比较爱国的人看。虽然里面并没有太多直接涉及二战中日本的是非问题

  《官僚们的夏天》影评(四):第一集

  会看这部电视剧,完全是因为自己对政治类题材的小说电视剧的惯性

  本以为是说日本现代政治体质的问题

  没想到开篇就是讲日本的战后经济发展

  要说日本的政治体制,固然是弊病众多

  而借着战后政治扶植而起来的一众垄断企业,它们的问题也被无数作者写进小说,比如《浮华世家》

  但是这部电视剧却抛开政治的形而上的论调

  展现出来的画面

  就如同战后日本发展汽车工业的热情,本能纯粹而直观

  在这个同样是战后几乎化为废墟的国家里,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正在做着的,全部都是经济的发展

  如此理所当然无庸置疑的事

  正在看着的我,感到的却是难以言说的不甘

  那个将美国汽车视为唯一对手的日本汽车

  如今已经成为一大批美国人的家用车首选

  而站在此时回顾历史的我们

  能够做的,究竟是什么呢

  《官僚们的夏天》影评(五):第五集--官僚们的浪漫主义

  虽然《官僚们的夏天》是一部通过日本战后政治舞台,展现日本经济崛起的历史的电视剧,却始终笼罩着浓浓的浪漫主义气息。总觉得是制作方想在经济形势低迷的现在,为了给上班族们打气,才制作出这部电视剧的。

  到了第五集,浪漫主义的气息已经从之前的隐含在剧情中的配角变成了当之无愧主角。如果说池内大臣一开始的“十年内收入翻倍”的提案,还因为他本身的政客属性稍显做作,之后“太平洋工业代”的经济方案,又因为太过于写实而稍显戏剧性不足,那么庭野在跟美国公司谈判时的“没有翻译当场靠翻字典进行沟通”的确是煽情的满分之笔。

  美国人的行事风格是相当务实的,在工作中被“情”所动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的确是非常的小。而当“首席谈判代表”风越被赶出去,日籍翻译不辞而别,美方副总裁早已失去了耐性的情况下,庭野那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姿态,虽说怎么看都有些勉强,怎么看都有些“不专业”,但是在晓之以理已经毫无作用的时候,动之以情又有何不可呢?

  只有对于自己真正热爱,舍得奉献付出对象,才有“情“可动。

  那样的热情和执着,很让人羡慕。

  《官僚们的夏天》影评(六):日本发改委+工信部+商业部

  过去一个月抽空看的是一部日剧:《官僚们的夏天》(官僚たちの夏 )。第一部,共七话。大体而言,这部剧集是叙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标志性的东京奥运会召开之前——日本通产省的官僚们如何通过制订政策来扶持国内产业的发展和日本经济的起飞。

  所谓政策,无非以下几类:一曰壁垒,即是劝别国(主要指美国)降低壁垒,而自己保持壁垒,以促进出口而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二,推动国内产业内的兼并整合,以大吃小也;三,从大藏省取得财政支持,如减税,来帮助中小企业的转型。照此理解,当年日本通产省的角色,大致相当于目下中华帝国的“发改委+工信部+商业部”,实为中枢之地、精英云集之所也。剧集里涉及到的产业,就第一部而言,已有汽车、纺织、钢铁、家电与计算机。

  对通产省在日本经济腾飞中是否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从来便有不同看法,尤其是市场自由学派,更是断然否认之。如我爱翻的那本《简明经济学百科全书》(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在“Japan”词条下,作者Benjamin举了这样两个例子来驳斥:

  “1950年代,有家小企业,想从美国的西部电子公司手中买下半导体的生产权。通产省尽力阻止。这家小公司很坚持,最后还是如愿了。这家小企业就是现在的索尼。通产省还试图阻止日本汽车厂商进入出口市场,并想把十家汽车企业重组成尼桑和丰田两家。通产省的这些努力失败了。汽车制造业后来成为了日本最成功行业之一。”

  这个剧集的味道“淡 ”,因为华夏剧集所习惯的男欢女爱、阴谋情仇一律欠奉,着力全在官僚之间的政策之争和由此引起的人事变动。政策之争的纠结点,大可用“通产省”这一名字概括,通产省,通商产业省之简称也,所以一派重在“通商”,即所谓国际派,主张开放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派重在“产业”,千方百计要延缓国内市场的开放。剧集的立场,则是偏向后者的。

  看本剧集,可以大致了解日本的官僚体制。仿佛大致来讲,自通商产业大臣以上,直至总理,是属于所谓“政务官”、政治家,归属党派(或自民党内的不同派系),随政权更迭而上下;自通产省次官以下为技术官僚,属“事务官”,地位稳固,岿然不动。而大臣通常对部内事务(包括具体政策和人事安排)“垂拱而治”,并不更多插手,所以实际政策建议全在技术官僚之手。当然,一项政策要获得立法机构的批准才能成为法律,获得预算支持。

  正如华盛顿大学日本研究项目主席Rober Pekaman所说:“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政治家擅长的是立法和竞选,但并无治国经验,不擅长具体政策的制定......日本有成熟的公务员体制和官僚政治文化。熟悉业务、富有才敢、懂得如何制定和执行政策、效忠于国家的公务员,拿着不高的薪水、勤勉地工作.......民主党最大的口号是打破日本官僚政治,但这是明治以来日本形成的政治文化传统,是国家体制中的一个核心部分。”

  剧集中有趣的另一点是:几人竞争一个要职,胜者不必说,败家则连原来的职位也不能呆了,一般都被会调去别的不重要的部门,打入冷宫。我猜这与日本的长子继承制有关。

  《官僚们的夏天》影评(七):第三集

  如上一集所暗示,从第三集开始,剧情正式进入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经济发展与外交妥协之间的对抗上来了。

  日本低价出口美国的纺织品给美国国内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美国人选择的反击方式不是经济,而是政治。

  50年代还是一个没有WTO没有世界贸易规则的年代,可即使在那样一个不需要按照游戏规则打经济牌的年代,美国也不屑于通过经济手段抑制日本的纺织品出口,他选择的筹码是日美安全条约。

  事实上,日本加入GATT是在50年代后期,因此美国在50年代初如果要单方面提高日本纺织品的进口关税,完全没有外交上和国际上的压力。但是,大概是由于国内政治压力,美国政府没有提高纺织品的进口关税,而是要求日本自己限制纺织品出口。

  由此对日本纺织业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代表日本与美国交涉的官员们,他们的考虑大概有三个层次:冷战时代的安全考虑,必须依附于美国;要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这个说来话长);要着眼未来的贸易自由化。

  我觉得第一个和第二个层面的考虑是最实际也是最功利的,第三个层面的考虑略带虚伪和理想主义,却是最正确的。

  低价出口制造品其实是国家经济发展初期赚取外汇最直观的方式,也是必经过程。在世界贸易规则初步成形的今天,政治问题对贸易的影响虽然变得间接了许多,但是却依旧存在。可是,在有规则的游戏中,玩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差别只在于各自的段数。

  《官僚们的夏天》影评(八):关于官僚的理想状态

  为了雅人叔快进看了一遍,话说这剧收视率不佳不是没缘由的,赤裸裸的理想主义,让人觉得不真实。

  细节错误之处望海涵。

  首先要定调:风越、庭野、鲶川三人组,在政治上确实是显得理想化。作者的态度比较模糊,似是偏赞扬,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

  “为了收复冲绳,就牺牲纺织业吗?”“民众怎么办?”这是最可怕的为政的误区。所以后来风越质疑须藤时,须藤说:“我们的政见已经越来越遥远了。”须藤在坐上总理之位时,也感叹:“坐上了这个位置,才知道池内大臣的想法。”

  理想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为官者,不能没有理想和原则,否则就成了牧顺三式的反复无常;却也不能如风越三人众,让理想成了实践的绊脚石。

  综合来看,反倒觉得片山是比较有前途的。既有自己的信念,也懂得从大局观权衡妥协。

  牧顺三式的挣扎,从某种程度上讲,称为徒劳也不为过。次官位置也好,政见不同也罢,我们不能简单说他是投机背叛,但功利心太重也不是好事。很多时候,人不能和命争。你以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其实所获得的一切不过是早已注定的结局。意思是说,政治斗争中的投机、功利心,是不可取的。政治家就是庖丁的刀刃,要游走于关节空隙之间。倘若真的赤膊上阵,用细刃去劈折骨头,就太差劲了。

  有一以贯之的“道”,又能不为“道”所局限,在实践中灵活地解决问题,这是比较好的状态。

  一开始我以为庭野是这种,因为他跟IBN高层谈判的时候还懂得让一步说话。后来发现这货直到鲶川死了也没明白,还跟片山打了一架。鲶川真是白死了。

  而这部剧对我最大的启发是,浑浑噩噩,没有理想的人,是不会真正快乐的。有自己的理想,然后去坚持它,实现自身的价值,是唯一能够让人心甘情愿奋斗的力量。鲶川死的时候是笑着的。

  我反而是在这么小的年纪里就太过于圆滑了。或者说,对自己的梦想太过于没有信心,而选择了全然的规避啊。

  堺雅人自己自身的道路,恰恰就是对以上理论最好的诠释。

  该得到的东西,总会得到。

  眼睛只看着柴米油盐的话,如何能走向更远的远方呢?

  《官僚们的夏天》影评(九):福山嫂带你看日剧~

  既然我们自诩为“福山嫂”,怎么可以不说福山嫂的剧呢?

  当福山雅治曝出婚讯,举世齐悲时,小编在暗自窃喜,因为当时刚补完了吹石一惠参演的两部剧,深感她是一名机智可人招人疼的女子,和福山叔互相扑倒实在是可喜可贺呀!今天小编米露酱就带大家回顾一下福山嫂参演的两部史诗级日剧——《官僚之夏》和《华丽一族》吧!

  《官僚们的夏天》影评(十):五零年代,我们在砸锅卖铁,小日本在闭门造车

  第一集开始5分钟,这部周末晚间播出,号称要让大家看完星期一充满激情地去上班的大叔剧就赤裸裸地通过口号来表现其励志主题!

  开头男猪跑到汽车厂游说工人说要推行让“家家都有车”的“国民车计划”(于是我们知道“家家都有计算机”也不是比尔盖茨原创的……),当场喊出了我们要赶超米国人的口号,只是工人们选择不鸟他。。男猪灰溜溜地回家,路遇米国大兵蛮横地驾车,溅了男猪一身脏水,男猪又暗暗发狠口号道:总有一天我们要超过美国佬!表情很正……

  50年代,战败的日本人做梦就是赶超米国。当年我们也有过3年赶超美利坚,5年赶超不列颠的口号阿!只是我们选择了砸锅卖铁的形式,小日本选择了闭门造车。

  导演一定充分考虑了经济崩坏中人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于是不让男猪承受太多挫折,将奋斗的希望在开场10分钟后就降临了。汽车厂年轻的工程师主动请缨表示希望能通过研发轻型车来加入“国民车计划”。于是奋斗开始了。这种奋斗的场景我们也有啊!只是我们选择了“前辈领袖”带领年轻人,小日本是奋斗一代说服老年人。

  后来,小日本还是成功没有赶超米国人,但是gdp跃上了世界老二,打造出了叱诧地球的丰田,过分的是,竟然还倒戈和米国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这个要且听下回分解了。。

  大概有点埋怨米国人的次贷搞得全球腥风血雨,让已经丢失10年的日本经济大概还要再迷失个10年,于是小日本又借drama来重燃赶超米国人的梦想了吧。

  只是这个说教的意味实在是太赤裸裸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