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经典影评10篇
《我们的世界》是一部由允佳恩执导,崔秀英 / 薛惠 / 李秀仁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完《我们的世界》,开始有满腔的话想说,直到最后的结束,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在每个女孩的身上我都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宝拉是一个孩子王,她拉帮结派,孤立女主;当她看见新来的智雅,羡慕她的成绩,她开始慢慢讨厌智雅,开始孤立智雅,这是一种必要称王的弱点;女主善良,她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我觉得是因为这样的不擅长的表达让别人误解她,觉得她不适合做朋友,但是女主李善明明知道智雅跟宝拉之间有了间隙,为何私下还要告诉宝拉关于智雅的一些私事,这在部分人眼里是一种讨好,感觉这是一个不尊重他人隐私的弱点;智雅曾经被孤立,所以当她发现李善被孤立,自己却意外的受到同学的欢迎时,她果断离开李善,不断编造谎言讨好宝拉,陷害李善,李善与智雅一步步地紧逼导致她们打了起来。结局的最后,李善弟弟的天真的一句话让李善醒悟了,最后的最后,她和智雅四目相对,她们原谅了彼此。前期觉得这是因为贫富差距而产生的孤立,越到最后越发现,贫富差距不仅仅是绝对原因,更多的是在儿童时代总有一些人想当孩子王,怂恿周围的朋友孤立这个人孤立那个人,孩子年代不需要孩子王,需要天真平等的友谊,未来的日子里,孩子王是没有的。
这样的电影总是有一种吸引力,慢慢的节奏,细节中慢慢都是情节.
首先,电影的开头一直追随着女主李善,看到在游戏中被忽略的她,她的表情,真的很揪心,想想以前小学身边一定也有这种人,而我们或许都因为年少无知而在某些方面伤害过他们.可以想到韩智雅这个朋友的到来让李善是多么开心,这份友谊有多么重要
可是她们两个都是心思很细腻的人,一个缺钱,一个缺爱,于是在相处中韩智雅对于李善和她妈妈的好关系而感到嫉妒,她们的关系有了裂痕。开学后,韩智雅跟班上的中心人物宝拉走近了,也就是孤立李善的人,这一段我是很能体会到李善的心情,最好的朋友突然跟别人玩的好,这样的感受当然不好受。
我认为李善面对她们的欺负真的太能忍了,并且一次又一次想挽回这段关系,可是,并不能。不过好在,李善有一个可爱的弟弟,一个非常好的妈妈,也有一个是酒鬼却也不错的爸爸,幸好,事情没有到最坏的地步.
中间李善和韩智雅的误会就不说了,总之女生之间的事是很可怕的,是很让人绝望的。
孩子的世界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但是往往是这种,赤裸裸的恶意,总是伤人最深的。成人与孩子的差别并不是孩子没有恶意 也不是成人没有了孤立,只是成人学会了隐藏。影片的最后,演得很好,弟弟教给了姐姐道理,所以李善没有再把“那一拳”再打回去。她们站在那里,互相试探的眼神,可以知道她们的关系会逐渐变好的。我们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这取决于我们,希望我们能少一点恶意,多一点善意
《我们的世界》影评(三):孩子的世界或许比成人世界更复杂关系更细密
《我们的世界》是由韩国Finecut公司 发行的剧情片,由允佳恩执导, 崔秀英、薛惠、李秀仁、康敏琼联合主演。影片于2016年2月14日在德国上映。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不希望变成孤独一人的孤立者李善和有着相同秘密的转学生韩智雅的复杂微妙关系的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两个小女孩Sun和Jia的故事。十岁的Sun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孩,在学校毫无存在感没人和她玩,被孤立。她极力讨好班上的班花们然而却被她们戏弄。终于在暑假期间,她遇到了一个刚搬来小镇的女孩Jia。两人成为了好伙伴,一起玩,一起分享彼此的秘密。然而好景不长,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Jia注意到了Sun和其他孩子之间奇怪的气氛。为了不让自己也被孤立起来,Jia开始慢慢走近那些受欢迎的群体而渐渐远离了Sun,甚至互相伤害着。简直是大写的势利眼!
小时候班上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一个人受到孤立,全班同学都会孤立TA,包括曾经的好姐妹好哥们。因为人从一出生就害怕被孤立。片中小孩子的世界和之前著名小说《小王子》中的孩子世界迥然不同,其实孩子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女人撕起逼来是不分年龄阶段的,撕完之后也就成长了。
《我们的世界》影评(四):孩子的感知
我们早已申明,韩国电影存在的弊端源自于整个民族的矫饰心理。这使得韩国电影在两类极端上越走越远:一类是极度唯美、极度煽情的通俗故事片,一类是极端恶心、极端黑暗的先锋探索片。前者我们似乎可以举韩剧为代表,是一些脱离现实、在象牙塔中营造梦幻生活的电影;而后者则被《老男孩》《杀人回忆》《母亲》等佳片所占据。
但最近观看的一部处女作,让我重新反思韩国电影的这个问题。允佳恩的《我们的世界》为我们讲述了几个小女孩间的复杂友谊,说复杂是因为在孩子的单纯世界中导演加入了成人式的勾心斗角。一方面,整部电影让我们眼前一亮,但同时,它也没能彻底逃脱韩国电影的窠臼。
我们已经分析,孩子的感知方式迥异于成人的感知方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文化上的积习。因而,单纯地表现儿童世界,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成人的感知方式对影像的入侵。因而,儿童电影比成人电影在不同文化形态中能够产生更广泛的共鸣,这正是伊朗儿童电影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与赞誉的原因。
《我们的世界》除了几位必须设定的成人角色(母亲,奶奶)外,余下的都是儿童角色。这些角色因为还是孩子,感知能力还没有被文化所完整形塑,因而能够获得一种在韩国电影中极为少见的自然质感。这部电影适当地摆脱掉韩国电影中一贯的矫饰、虚假风格,显出罕见的真实。
但与此同时,不该忘记整部作品的完成掌控在导演之手。作为成人,允佳恩不可避免地带着韩国民族一些典型的感知方式,也就难怪这个儿童世界最后呈现出的其实更像是成人世界的微缩版,导演将成人间的争斗放进了孩子们纯真的友谊中。这不是说孩子之间没有利益争斗,而是说导演为电影中的小角色设置的动机转变过于突兀,这些转变无疑带上了成人的影子。
虽然女导演的身份进一步减少了成人感知对影像的入侵,但整部电影仍然呈现出难以剔尽的弊病。孩子的人性是被放大的,乃至可以与成人相提并论。正是想要让这个儿童世界成为一处成人世界的镜像,允佳恩才没有真正走出韩国电影的盲点。但我们得公允地说一句,她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我们的世界》影评(五):孤立的世界
看完这部电影,触动很大。想到了小时候自己不懂事也许在某个时刻伤害过其他人,现在想来觉得很幼稚也很抱歉。也许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是一种修行。
这部电影从孩子的角度展示了孩子的世界:简单直接到让你觉得残酷。但是换个角度思考,之所以会这样不是跟家庭教育有关吗?父母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多关心孩子,知道他们所需要的,所想的,这样会不会让事情变得简单一些呢?寒智雅因为李善跟妈妈关系好而心生嫉妒,开始疏远李善。后又因为宝拉等人孤立李善,为了融入她们的小集体,韩智雅开始撒谎,因为她害怕被人瞧不起,没有朋友。宝拉因为成绩不如韩智雅,心生嫉妒,从一开始接纳韩智雅到后来造谣诋毁她,用对待李善的手段来对韩智雅。而李善呢,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被她们孤立。一直想融入却发现别人不理会,但是她没有像韩智雅那样撒谎。但是这中间有一段李善看到了宝拉在补习班哭,后来就发生了宝拉给李善指甲油并且李善告诉了宝拉关于韩智雅撒谎的事情。这里有一个问题,也许在李善的视角里她跟宝拉分享了秘密,就会成为朋友,谁知宝拉并不买账还指责她那么一开始就不应该跟她说。之后韩智雅和李善又发生了冲突。纵观整部电影,韩智雅和李善从开始要好的朋友到中途韩智雅为了融入另一个小集体而抛弃李善,再到两个人互相伤害互相揭短,再到影片最后依旧被大家孤立。整个模式依旧存在,变化的只是被孤立的人罢了,就像影片开头大家说李善踩线,影片结尾变成大家说韩智雅踩线。这不过是孤立的一个小把戏罢了!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如果不改变,那么行为模式会跟之前一样,思想控制行为。
影片里真得很难说谁就一定是个“坏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韩智雅之前一直跟李善玩得很好,让人不免觉得这个女孩是派来保护李善的吧。甚至当她偷彩笔的时候你也不会去责备她反而觉得她这样做很解气。但是后来她的撒谎让人真得不免觉得过了。还有李善,她是一个懂事的小女孩。纵使同学孤立她,她依然做好自己的事情。帮助妈妈照看弟弟,为了节省开支不去上补习班。她比同龄人要懂事得多。但是她不善言辞,词不达意。明明是关心别人,但是话到嘴边就给人相反的感觉,所以我想这大概是她不太被大家喜爱的原因吧。但是不管怎样,她们都不能被打上坏孩子的标签。都是可以通过努力调整的。结尾处李善和韩智雅的对视让我幻想这两个之前的好朋友会不会重归于好呢。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即便是讨厌一个人也会如此的直截了当不加遮掩。残酷吗?残酷。那么如何改变呢?我相信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共同努力是可以改变的。至少一个人的心智逐渐成熟,ta会越来越懂得如何去善待他人如何完善自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是时间的问题。那么与我而言,我觉得更可怕的是明知故犯笑里藏刀,表面对你和蔼可亲,背地对你放冷箭,相比电影里的直截了当岂不是更让人寒彻骨?
《我们的世界》影评(六):善大概是我见过最勇敢的孩子
电影的开始和结束都是一样,形成一个闭环式的结构。黑屏,有字幕,有声音,却迟迟没有画面。开篇镜头就一直跟着李善,没有像大多数电影一样切换到说话的人那里。善儿的眼神、表情跟随说话人的选择发生变化。直到最后,被嫌弃、被污蔑,她也是静静的,没有过多的失望。
没有人和她说话,没有人和她玩,同学生日宴会的邀请函不小心掉在地上被她捡起来,以为得到邀请,却只是欺骗她做值日打扫卫生。兴致满满的带着自己做好的手链要去宝拉家里,却发现地址都是假的。
所幸,碰到了转学来的同学智雅。
在暑假里,两个人成为好朋友,一起住,一起玩,一起画画,智雅还为了善儿偷了她喜欢的铅笔(为了教训不讲理的店老板),一起用凤仙花汁把指甲染成红色,指甲的颜色,表明了站的队,这是导演埋的一个伏笔。
然而两个人之间还是有着重重矛盾。
智雅的家庭看似美好,却也有不能言明的苦衷。父母在智雅二年级的时候离异,她却到四年级了才知道。家里的确很有钱,但是爸爸总不在身边,妈妈也不关心自己,于是她撒谎说母亲在英国工作,自己曾经去英国待过一两年。她的内心渴望家庭的爱,母亲的爱。
善儿家庭条件较差,母亲开小吃店,父亲在工厂维修,有两个孩子和生病的父亲,生活比较拮据。智雅家庭富裕,房子都是善儿家的好几倍大,独栋别墅。善儿常常跟智雅出去玩都是智雅请客,也因为自己没有手机,偶尔善儿妈妈找她都是打智雅的电话,终于有一天,智雅不想去上补习班,居然说让自己爸爸出善儿的学费去跟她一起上补习班。善儿拒绝了,两个人吵起来。那时候,我真的心疼善儿,贫穷是罪,这句话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但即使如此,善儿也总能先迈出那一步,同智雅搭话,和好如初。
然而事情就在这一天发生转机。智雅在补习班认识宝拉作为朋友,开始和宝拉一起孤立善儿,不理她生日不邀请她反而和宝拉一起玩,甚至和宝拉她们一起在背后说善儿的坏话,彩色铅笔变成她借去不还的,她的爸爸成了酒瘾者。宝拉甚至无中生有说“没闻到有一股味道吗”这样中伤别人的话。
智雅的手指染成了和宝拉一样的颜色。
然而,智雅代替宝拉成为了班上的第一名,激起了宝拉的嫉妒心,她开始在背后说智雅的坏话,孤立智雅。善儿从来没有想过要用她知道的智雅的家庭关系去告诉谁,她只是单纯善良,想要把话说明白,却总是碰到蛮不讲理、说话声音更大的对方。
令我心寒的是,即使如此,想要继续和智雅做朋友的善儿却遭到智雅的嫌弃,被无情抛弃。
善儿一次次勇敢的迈出去,原谅对方,去和好,却总是被伤害,被推得更远。
残忍的是这个世界,是那群总是划分群体恶意中伤他人的人,不论你怎么努力,如果不能和这样的势力对抗,妄想着有一天成为这样势力中的一员的话,就永远是那个受伤害的人。只有坚强起来,不再因为她们的评价受影响,做好自己,去抗争去反对,勇敢的站在对立面,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我们的世界》影评(七):女生的感情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感情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东西
我们因为它激动不已,又因为它极度失落
女孩子的感情更是这种情绪的放大
它敏感又脆弱,不小心呵护就会使好朋友分道扬镳。捧在手心里,它会因为太过温暖而使人厌烦,使人不珍惜,但若离它太远,又会面临被抛弃,会被说冷血。
同时它又细腻而强大,轻而易举就将善儿从班级里被孤立的痛苦中解救出来。剧里善儿刚认识智雅的时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她们是自己又是彼此。
也许在感情里就是不允许第三人插足的,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任何一个人的介入都像是夺走小孩心爱的玩具,怪异的事情也就从此发生。
现在反倒庆幸长大,成年以后我们学会用很多面来伪装自己,身披外衣,避免尴尬,很多事情我们都默契的遗忘或者不理彼此,可是孩子们不懂,她们只有把问题解释清楚才能明白为什么你不和我玩,而真相被戳穿后又是那么的伤心。
电影最后两个人目光的试探,真实的表现了孩子纯真的心灵。到底为什么要互相伤害呢?这种感情放在男孩子身上就是打一架而已,打伤了之后,抱一下,还是好兄弟,可是,女生,敏感又麻烦的女生,心里的结,怎么解啊
《我们的世界》影评(八):只是一些随笔式感想
电影看到四分之一时我点了暂停,去B站看了一个对于这部电影的四分钟解读,然后稳了稳心神终于把整部电影看完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也曾经历过影片中的童年伤痛,我曾想过是否可以把它写成一部小说,但是太难了,我连在一些随笔式的纪录中都不愿提到那些陈年旧事,而且我也从未成功的写出过一篇小说。
我的童年没有被人孤立过,也没有被人狠狠的欺负过,但我确确实实受到过来自好朋友的真切伤害。我不愿去回想那段记忆,但记忆总是时不时的强迫我观看曾经的屈辱和不堪。没错,我就是要用“屈辱”这个词,因为不管是当时的我还是现在的我对于那些事情的感受只有这个词才可以准确的形容出来。
我的性格软弱而丑陋,我不敢为自己鸣不平,却很热衷于为虎作伥,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护我自己。当我慢慢长大,回想起童年的自己时,我有的是满满的厌恶,我为自己曾那么不堪而感到羞愧,也为自己受到的伤害感到悲愤。
大人们也许会说,“那些不过是小朋友间的打打闹闹,你怎么那么记仇”,那是他们根本不了解孩子,小孩子的世界同样是复杂而纠结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早就有了分辨是非和区别善恶的能力,他们既懂得勾心斗角,也知道明哲保身。说到底,我痛恨的并不是曾经受到的伤害,而是那时的我过于懦弱和卑鄙的性格,可怕的是,我到现在还会受这些性格因素的影响,没有办法完全改掉。
我很庆幸看完了整部电影,看开头时我在想之后肯定会有非常残酷的情节出现,很怕自己今天一整天的心情都变得阴郁,所幸没有。
与其他讲述校园孤立或暴力的电影相比,此片显得更为细腻真致一些。它没有呈现太多令人心惊胆战的校园暴力场面,而是十分贴近生活,细致入微的讲述了两个普通女孩的日常校园故事。其间的背叛、争吵、孤立、排挤都处理的真实而轻淡,也许轻淡这个词不够恰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那么戏剧化,给我的感觉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那种情况,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小细节很能引起人的共鸣:韩智雅和李善两人的家庭条件不同,这无形间会造成两人之间的一些隔阂,当智雅兴奋的拉着李善去玩蹦床时,李善因为没钱而尴尬不已。
这其实也为两人之后关系的崩塌埋下了一个小小的伏笔,经济差异很大的两个小女孩做朋友,当两人都真心的将对方作为好友时,一切都是可以分享的,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之处也可以一一理解和包容。但是友谊一旦出现裂痕,友爱不再存在,这些曾经的小事情就都可以拿来大做文章,作为伤害对方的利器了。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直接、残酷。
韩智雅曾被孤立,拥有了朋友却又背叛了朋友,转而加入了班里的三人小团体。外表开朗强势的宝拉拥有极强的班级号召力和两个小跟班,智雅同她为伍比和李善在一起更有安全感也更有满足感。大家都愿意和看起来最受欢迎的那个人做朋友,更何况是被孤立的韩智雅。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很多成年人也会这样做。迎高踩低,我不敢说这是不是人类的共性,但我有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出现这种心理,即使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有时候也会管不住自己的罪恶心理。
曾经被孤立的人又主动加入鼓励别人的行列,这真是令人难堪的现实。我从中也看到了自己令人不齿的过去。还好另一个女孩李善,人如其名,善良正直,几乎从未变过,让我看到了一些希望和光亮,更让我感到惭愧不已。
电影快要结束时,李善看着指甲上染着的凤仙花汁已经褪色,一切又回到原点,她还是没有朋友,还是被众人孤立,还是一个人寂寞的站在边角。此时。韩智雅也在经历她所经历过的难堪,她终于站出来帮韩智雅说了话,虽然结局两人依然被集体孤立,但两人对望的眼神使得她们之间的关系还留有无限的余地。而李善的善意举动让我罪恶满满的心在一瞬间得到了些许净化。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好像喝完一杯温温的纯净水,很舒服,很触动,少女的善意和情感很美。
:希望自己不会再为了自保而去伤害别人,终有一天,从灵魂深处成为一个勇敢而善良的人。
《我们的世界》影评(九):作为一个男生,我开始慢慢了解女生的世界是怎样的?
细腻,太细腻了。这不只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更是我对女性这个群体的映像。女性的敏感,猜忌,包容无时无刻不流露在这部电影的每个细节中,其中不乏韩国人特有的民族性,但总体来说,这些人性都是人类共通的,作为一个男生的我都可以第一时间深刻感知到主角们在发生矛盾时当下的那种情绪和感觉,太真实了。以致于时不时地开始审视我自己,然后从每一个女性角色的角度来理解对方,对方为什么会有那种不可理解的反应。因为如果我从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待他们之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会觉得双方都有各自的问题和缺点。但是如果我加上了各种前提条件去带入情景去感受的话,我会发现如果从小被奶奶养育,娇惯,父母长期在外,我当然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我不懂得去体验别人的感受,我可以在攀比中得到同学羡慕的眼光,但却根本不能接受别人对我利益的侵犯。但如果我从小是一个由母亲养育大的女孩,体验到了母爱,但同时也被这种强势的母爱剥夺了独立自尊的人格,由于缺乏父爱,根本没有能力与别人在玩耍当中形成连接,只是单纯的服从,而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对别人的动机和意图是那么好,但是对方对我的误解反而越来越深?如果你我作为第三方的角度评价,也许我会说:你这个傻瓜,说出你的感受,不然别人对你的误解会更深。但如果我是李善,我压根就不知道到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在别人质疑我道德的情况下来平声静气的描述一个简单的事实。
以上是从我感觉层面来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但如果从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再继续探究这些关系和性格成因的话,那这更是一部能让整个社会反思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不像很多其他韩国电影一样,会直接抨击或隐射韩国的教育制度,韩国人爱面子,单亲家庭等各种文化社会现象。虽然导演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这些问题,但我一点也没感觉导演是在宣扬什么价值观,呐喊什么变革,只是在单纯地描绘几个普通中学女孩直接的生活。至于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所以这既是一部青春剧,也是一部伦理剧,可能还是部宫斗剧,同时更是一部记录片。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孩子,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心理学医生或政治家,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部电影。
《我们的世界》影评(十):我们忽略的东西
孩子的世界细腻但是又是那么的直接,他们不像大人有自己的消遣方式,而且安于自己的消遣方式,孩子们更加需要友谊来彼此安慰彼此分享快乐和悲伤。
李善确实是个善良的女孩子,文静,可爱,单纯。韩智雅则比她有心机的多了,当然孩子的本性也是善良的。
看完以后,还是有很多感想的。这部片子,拍的还是很细腻的。主演,李善的这个小姑娘演的非常好。小孩的世界其实是细腻的。我们家长有的时候只是看一看小孩作业,还没有真正的了解到他们的内心在想什么,他们今天过得怎么样?他们交了什么朋友?他们今天过得开不开心,他们的朋友对他们怎么样?其实我们做家长的,都应该更多的去了解我们的小孩,去用心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今天开心吗?他做了什么?他在想什么?他交了什么朋友?他朋友对他怎么样?
其实就像是李善和韩智雅的友谊,有的时候也真想看看他们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当然导演可能不想描述后面的事情,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两个,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能这个也是因为韩智雅还没有见到以后的同学,小孩子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也会很注重,我会跟谁玩儿?谁会跟我玩儿,现在跟我玩的怎么样?
就像是我女儿,现在也差不多十岁,她有她的朋友,那个时候她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她们也会闹别扭,可是,我有的时候,很多时候吧,都没有很好的问她,问问她为什么开心,为什么不开心?跟谁闹别扭了?她喜欢谁,她又不喜欢谁。
但是,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但是大人的朋友往往自己去选择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经历,以前体会过的,就跟什么样的人去交往,交往到什么程度,而小孩子对这方面的把控,当然就没有大人那么得体,或者说那么有经验,他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或者说,玩过一段时间,他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我的朋友?和他交朋友,会交往到什么程度?我真的很喜欢他吗?还是,有的时候我想跟他玩儿,有的时候有,我又不想跟他玩儿了,所以小孩子的世界其实还是很细腻,当然,他们有的时候,可能,也是很残酷的,因为他们不会像大人那么去伪装,喜欢你就喜欢你,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随着他们年龄慢慢的长大,他们就会知道,在什么样的时候说什么样的话。
就像李善问她的弟弟,“你为什么老是跟浩然玩,他老是打你。”他弟弟说“我也打了他呀那他”,“为什么每次都把你打这么重你还跟他玩儿?”“我打了他,他又打了我,然后我们就出去玩儿了”,她姐姐觉得很诧异,“你应该继续打他呀,”他弟弟就说,“那我们还哪有时间去玩?”可能这个对话,也给李善重新去思考怎样去跟朋友相处,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交朋友的一个标准或者方法方式,但是看得出来,男孩子和女孩子还是不一样的,就像是上面的有个影评说的,男孩子可能是“不打不相识”,而女孩子内心可能有的时候比男孩子要更加细腻,他们有的时候不一定是肢体上的伤害,也许语言上的伤害更加伤害她们的心。而男孩子则不然,虽然身上带着伤痕,当仍然像好朋友一样玩耍。
话说回来,其实这个李善的妈妈还是表现的很好的,虽然家境不怎么特别的好,工作也很忙,压力也很大,但是对于小孩子,他始终都没有放弃母亲的那种伟大的关爱,对于,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都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就像是姐姐帮着弟弟,去打他的朋友,表面上虽然是向被打伤的孩子家长去道歉,但是放下电话,就会很好的去鼓励自己的女儿说,“你没有错,哪有看这弟弟被欺负,在一边不管的?你做得很好。”
片子拍的还是很细腻的,以小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小孩子的内心,去发现他们内心的变化,从喜欢到厌恶到憎恨,每一个步骤,都描写的那么的细腻到位。
里面的小演员演得也非常的好,有的时候都不需要语言,你都能够感觉出,他内心那种惊慌,惊恐,手足无措,六神无主。小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的细腻,当然,大人可能也会细腻,但是大人的细腻外面,有着一种很好的伪装,因为生活的教训让大人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我可以很开心的笑,什么样的情况下,我只能是装作很开心的笑,而这种变化在小孩子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我开心了,我就笑;我不开心了,我就会难过伤心甚至落泪。
或许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我们的孩子,他们为什么开心为什么难过?然后慢慢的去引导他们去开导他们,当然,小孩,都需要去经历过这种挫折,可能是开心的,可能是不开心的,这都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个个石头,慢慢串联起他的人生。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呢?也许,你这一次成功了,或许你这次失败了,但是你会从失败和成功当中,去体味人生,去慢慢的去调整自己,慢慢的,就走向自己的目标。
所以说这部片子还是很值得去看,慢慢静下心去看,慢慢的从这个片子里面,去学到很多我们忽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