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京!南京!》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南京!南京!》经典影评集

2022-03-21 09:45: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南京!南京!》经典影评集

  《南京!南京!》是一部由陆川执导,刘烨 / 高圆圆 / 中泉英雄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京!南京!》影评(一):让你的敌人也认同你,需要代价

  前段时间接待外宾的时候,复习到关于成都的知识,说成都“the town was built in the first day, and Chengdu was built in the second day”成都成都,是为了成为都城才建立的城市。

  从很久以前。就比许多其他的中心城市少遭受许多伤悲。

  战争时候,这里总是大后方。。

  惨烈的屠杀,发生在南京。。也许我们周围并没有那么多经历过战争的人,即使这里盛产政治家,全体却是远离政治的姿态。

  《南京!南京!》观后感。。。是该写一篇了。。

  落泪的地方有几个

  (1)被绑的中国士兵,奇怪的沉默之后,爆发了:中国不会亡!!!

  泪水被激发出来,带着爱国的味道。是的,中国没有亡,不仅没有亡,还强大了。这里的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起共享互联网,恶搞,选秀,竞争,勾心斗角,还有传播进步的思想。而我们有着自由思想的人民,心安理得地坐在电影院里感受着这样一部大片。中国怎会亡。

  (2)拉贝先生的“I'm so sorry”一个朋友看了回来改了签名:“男人永远不懂女人对于强奸的愤怒!”这个时候的人们,这个时候的女人们,可能有些悲壮的一双双手。。。我能说什么呢。民族的沦陷,就是被杀掉的男人,和被侮辱的女人。谁能成为谁的保护神。我很抱歉,没有甜美的眼泪。

  (3)范伟----立体的汉奸形象。在混乱的时代中,要保护三位女人的一个普通的懂得日语的男人。我只想说我崇敬你。不会没人懂你的悲哀。你为什么要以向日本人鞠躬的姿态死去?你至少保护了你的爱人。你是伟大的。英雄只是少数人。我们只想和小小幸福好好生活下去。你不是懦夫。

  (4)角川是不得不说的美化后的日本人的角色。。他善良,害羞,仁慈,礼貌,懂廉耻,知进退。我相信他对于百合子的感情(凭感觉喜欢上的温柔女人)在异乡那种遇到温柔角色的认同感,在怀里无助时候的“我知道,我知道”,打开礼物深深的呼吸“家乡的味道!”(作为女性,看东西的角度会软化)

  (5)看了部分网友的点评。觉得自己说的好温和。

  总之作为一个学生,对它是肯定的。我们不仅是被害者,也应该是继承者。

  客观描述东西没什么不对。太那啥了也就是中国人自娱自乐了。让你的敌人认同你吧。

  希望日本的朋友也能知道,这场屠杀是确实存在的,现在要友好,国耻不能忘。

  其实这篇影评估计只有看过电影的孩子才能明白那种温和冲击下的奇特领悟感吧。。

  《南京!南京!》影评(二):好吧,记录我的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这类题材的电影,说实话一般情况下我很少主动去电影院观看。看这样历史题材的电影对于一个爱憎分明、易于情绪化的人而言,似乎是一件自找憋屈的事情。但是,怀着对这部电影的好奇、对陆川导演的期待、对南京这段历史的敬畏和一个中国人的使命感,我翻开了这部震撼又另类的史诗。

  按照我原本的猜想,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我看后一定会义愤填膺的憎恨日本鬼子或者被战争残忍杀戮的片段锁定。在近两个小时的电影结束之后,擦干残余眼角的泪水,我竟然异常的平静,我没有暗自咒骂小日本的残忍和人性全无,也没有感慨中国人民的无助和悲惨命运。

  然在之前盛言这部催泪影片播完之后,整部片子触动我泪腺的只有两个片段,小江作为难民营慰安妇的志愿者第一个举起手的时候,她坚定而又沉重的走上台,泪水顺着她的脸颊垂下。然后女人们陆陆续续举起的手,意味着她们选择出卖自己的肉体换取难民营的安全。在她们踏着步子超台上走的时候,我的水开始泛滥不止,不单是同情,更多的是心酸和无奈,她们走上的是一条注定没有归途的炼狱之路。我明白,在无法掌控自己肉体的同时,也决定着最终无法守住自己的灵魂,即使再坚贞不屈、灵魂纯洁的女人,终究无法容忍肉体被不断蹂躏践踏之后,还能保持灵魂的完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即使小江在南京沦陷之前是一个妓女,那么她也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她也有被当做一个人、甚至是姿色正点的女人的资格。被如狼似虎、人性泯灭的日本兵像工具一样强暴和虐待,我想那样的经历,必定生不如死。遭受那样的折磨之后,一百名妇女,短短三周,所剩无几。在曾经笑靥如花的小妹,被日本禽兽像工具一样利用之后,精神已经恍惚的她,唱起了曾经在难民营教授孩子们的戏曲,一举手一投足,动作依旧是当时的动作,而灵魂早已从身体抽离,如一具心如死水的皮囊,被一个日本兵一枪毙命。他说:“她真漂亮,还不如死了。”的确,还不如死了,拥有这段刻骨铭心记忆的小妹,生与死对她而言,已经构不成一个难题。

  在影片的最后,或许是难民营仅存的两个中国人,老陈和小豆子他们在听到角川自杀的枪声之后,互相检查对方毫发无伤之后,开始笑了,开心的笑,雀跃的笑,在路边草丛摘下几朵蒲公英,吹弄和把玩的时候,我又哭了,心里不断的重复着“活着真好、活着真好。。。”的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唯一而又脆弱的生命。小豆子笑着笑着,我看到他脸上表情的转变,他眼神的暗淡,我知道,于他于我,无论笑还是哭,我们的心情都是沉重而又复杂的。

  片中角川和唐先生都是矛盾而又多重的人物角色。角川有他作为日本兵的使命和无奈,冷眼目睹了残忍杀戮之后,得知了百合子病亡,内心无限的挣扎无法自我解脱,他选择自我终结。角川是一个天性纯良的日本兵,他背井离乡、来到战争前线,无论情愿与否,他都必须执行着日本军国主义的任务,誓死服从。从角川的眼神中透露的清澈和胆怯就能够感觉到他挣扎的做着违心的屠夫,从他对百合子的谨慎和关切的表情不难察觉他是一个憧憬爱情、珍视生命的男人。可是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被推到了什么位置上,管你心甘情愿还是情非得已,都别无选择。我想我能够永远记得角川说过的两句话,在第一次与百合子做爱之后,他对日本兵说:“我以后要娶她做我的妻子。”在得知百合子在前线病亡之后,他对收牌的大妈说:“她曾经是我的妻子。”这样重情的男人,在那样侵略和战乱的年代,跟着日本军队从事着奸淫掳掠的行当,该是多么大的一个悲哀。南京攻陷后的日本军庆典上,目光迥然的角川内心的压抑,唯有在心中呐喊给自己听,他别无选择,矛盾与挣扎的交错,让他走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不归路。。。

  唐先生更是角色的巨大转变,从德国纳粹的翻译到为求自保而出卖南京城的汉奸,在丧失了特权和骄傲,经历了女儿和小妹的惨死之后,以至于最终将生的机会留给他人的伟大牺牲。这样大起大落的角色转变,可谓跌宕起伏后的人格升华,叫人想恨也恨不起的唐先生,对于他,只有无奈何悲悯。

  关于影片结束的后的平静感觉,我想是这部电影的特殊之处,陆川导演巧妙的从一个日本兵的心理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方方面面。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他们并不在意战争的性质,无论正义与否,军队和士兵都是终于自己的民族与国家的。尽管日本兵手段卑劣、人性泯灭、心狠手辣、残忍杀戮。。。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憎恨他们,但是,我们必须更加清楚地明白,这场杀戮的真正原因,不在于日本人,而在我们中国人自己,如果我们足够强大,如果我们是当时世界的军事强国,拥有与美德匹敌的实力,那么小日本们敢动我们毫发么?就算日本将战争点燃,中国与其军事实力相当或者更胜一筹,我想那将必定是军队与军队的对抗,百姓和人民就没那么轻易惨死,少女们不会被任意强暴,孩子们不会被无辜杀害。

  “落后就要挨打。”在哪一个时代都是真理。无论是战争或是和平时期,中国都要强大,中国人要团结,当中国真正成为一个世界上独当一面的综合强国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轻易干涉中国、欺侮中国甚至侵略中国。所以,不要再将所有的罪恶和仇恨都归结于日本人的身上,他们的确罪不可赦,但是我们要冷静而清醒的意识到,中国要强大,不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单纯的抵制日货,抵得了一时,又能坚持多久。。。日本确实是经济大国,是发达国家,我们要发展,就要依靠他们的科技,要学习他们的先进之处,要依仗他们领先的科技产品。爱国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智。卧薪尝胆,知己知彼,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古人的遗训,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依然受用。

  中国人的爱国情感需要被唤醒,中国人的自强不息要发挥在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各个行业中,而不是单纯的唾骂日本人,抵制日货,用在这样无伤痛痒的事情上。整个中国的强大与发展,才是对日本曾经犯下滔天罪行的最有力的痛击和报复。。。

  《南京!南京!》影评(三):悲伤掩盖下的希望

  黑白的画面,不多的台词,一切都构成了一种压抑异常的氛围,虽没有想象中的血腥,也没有多少宏大的场面,但导演陆川就是让人在那种破败的建筑中,遍布的断壁残垣中找回了从前的记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但唯一相通的却是悲伤,即使一个细微的表情也会然人从中看出无限的绝望。1937年的南京,灰色的城市,古老的土地失去了曾有的光鲜,石头城凝聚成冰冷和无情。

  看到中国战士高呼“中国万岁”英勇就义的时候哭了,看到一个又一个妇女举起脆弱的手臂主动去当慰安妇换取难民营短暂的和平的时候哭了,看到唐先生选择了死亡而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的时候哭了。我知道这不是意在让人们哭泣的电影,但泪还是止不住的留了下来。即使死亡笼罩下的南京,希望还在。

  70多年前的战争无论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来说,都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就像角川选择自我了断并放走了中国的一老一小般,施暴者的内心其实与承受灾难的中国人民一样脆弱。战争一方面让人性变得扭曲,一方面又让尚未泯灭的良知一场坚强恒毅。这就是战争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死亡的力量。

  《南京!南京!》影评(四):南京!南京!震撼,感动,沉思,惊讶,自豪~~~~ (转载请注明秀哲作品!!!)

  南京!南京!看了电影名字就习以为常的认为又是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老套的纪录片,去影院看只是因为看了中央6套的首映节目发现这片子好个阵容强大。看了之后发现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影片一开始是日军进入南京城时与国军发生的巷战,导演用第一视角写实的手法记录了战场的激烈,表现的异常真实,不过有抄袭好莱坞战争片拍摄手法的嫌疑(可以参考拯救大兵瑞恩桥头抵抗的桥段)。虽说有借鉴之嫌,但整体看还是摒弃了传统中国电影拍摄一贯采用日军占绝对优势或是中国军人的战场英雄主义情节的表现手法,而是采用战场纪实加交战中日双方人物的细致入微的个别刻画手段进行近距离的陈述,非常能够体现中日双方军队当时的交战状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影片中在这段对日军遭到伤亡的细致描述值得称道。

  很多朋友都认为卢建雄(刘烨饰)死地太早了,本以为他戏份应该很重的。不过在我看来,导演并没有把戏份特别加给某个演员,不管是大明星还是一般名演员,从这一层面上强烈突出了导演至始至终都在突出的主题:平等,客观。每一个演员都是戏中的一份子,都有自己存在的重要性,都是1937年南京的标志,都是使这场历史悲剧完整的被打碎的美丽。卢建雄是导演多多少少站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战争英雄必不可少的理念上表现的一个不屈不挠,抵抗到底的民族英雄形象。他的英勇和不屈让人感动,让人牢牢记住:中国不会亡!

  个人感觉唐先生(范伟饰)是片子中让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人物。他看上去生性怯懦,自私自利,实际上他确实导演刻画的最成功最真实的南京受难者形象。从最初的为了活下去,教大家“我是良民”的日语,到向日本人告密出卖安全区伤员获得特别通行证的令人厌恶至极再到自己女儿被日本宪兵活活摔死,小姨子被掳走被害的绝望导致出于极度愤慨与仇恨的从人性最深处,最本质处迸发出来的视死如归的反抗都刻画出了一个被戕害,被压迫到极点的人的背叛本性的已经远远超越愤怒的最真实情感表现!临死前那句“我老婆又怀孕了!”我靠!太有种了!!!I LIKE!

  姜淑云(高圆圆饰)是灾难中天使的化身,作为难民营中方的领导人,她的睿智,勇敢,不畏牺牲的义举保护了无数无辜的生命。她的角色没有很戏剧性的转化,她以自己温柔娇小的身躯与强大的日军抗争周旋,最终体面地死去。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天使的化身,她英勇顽强的来,清清白白的死,可以说是在影片中是众望所归的结局。同时也给角川接受过教会教育的背景铺垫与还原人性本质角色特征创造了表现空间。

  角川(中泉英雄饰)在我看来是介于虚构于真实之间的一个人物。他是日军中人性觉醒的代表。他恐惧过,彷徨过,同情过,沉思过最终在人性泯灭于兽性之前将自己交回给上帝,灵魂涅槃在心灵的无比忏悔与同情之中。他是这个感人故事中必不可少的一条线索,没有了他,整部片子就会缺失平等,理性,客观的元素。因为大部分日本人的战争感受是通过角川这个人物来传达的。我感到非常惊讶的是导演没有向以往国产此类体裁电影一样去刻意丑化其他普通的日本士兵的残忍与变态(虽然他们已经很禽兽了),而是把他们向平常人一样感情化,生活化。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他们的娱乐活动和歌谣吟唱的片段去体会这点(虽然我尽最大努力不去带有色眼镜看这些场景,不过日本人的歌和普通的娱乐活动还是让我感到变态!!!),由此日本士兵一下就以一种极度写实的形象表现出来,而不是让观众想到他们就是满脑子恶魔的吃人情景。

  我实在是不能不提一下小江(江一燕饰)!作为一个旧社会的妓女,她本来实在是太渺小的使人不齿,甚至以“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令人鄙夷且不知好歹的拒绝剪发的姿态走入银幕。然而,她在1937年沦陷的南京难民营之后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全民族乃至全世界女性的骄傲!我依然记得操着上海口音的那句“我去!”简单两个字,确蕴含了无穷的寓意。她用接受耻辱的形式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体现的是女性的伟大,体现的是危难时刻的舍己救人的崇高牺牲精神,闪烁的是永恒的人性的光辉!她回眸那眼中泛着的泪光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是人性升华的最淋漓尽致的瞬间迸发。她回头看姜淑云的瞬间确实是最美的的瞬间,让我们永远记住小江和那逝去的99个英雄的女同胞吧。

  我想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深深品位最后小豆子的幸福笑容。在这样残忍的大屠杀中,一个小小的生命活了下去,继续微笑着,捧着花走下去(影片结尾交代每个人的生卒,特别写到小豆子至今还活着~~~)其实是导演对生与死的人生哲理的探讨。角川的一句“活着应该比死了更痛苦吧”其实已经在向观众诠释生命的意义,同时告诉观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生不如死,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小豆子幸福的笑容和阳光中的花儿进一步使生命的意义清晰起来,那就是,活着,活下去,幸福的活下去,和平的,善良的享受生命,体味人生!导演在最后还借日军祭祀死去战士的场景再一次将恶魔般的日本人人性化,将主题进一步升化到战争不仅是中国人的灾难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灾难,你看角川不是也自杀了吗?导演在这个时候已经在观众不经意之间将纪实的讲述历史转为阐释人生哲理,将电影内涵上升到呼吁世界和平的高度,使人感到自然而又回味无穷!!!

  说了很多,没看过的朋友还是去电影院里体会一下这部中国新生代导演陆川的作品吧,很有味道,很让人深思!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应该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戛纳电影节大奖和金熊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终于看到中国电影的希望!南京,南京!我们曾经的灾难,我们永远的自豪!!! 转载请注明秀哲作品!!!

  《南京!南京!》影评(五):是制造历史还是理解历史

  很多时候看完电影朋友问我感受,我往往会说还好吧。大多数国内的电影就像白开水,顶多就像杯可乐,打个嗝也就算了。这回看了陆川先生的《南京!南京!》未敢说是超越《可可西里》的又一巅峰之作,但个人认为这部电影至少是陆导的又一佳作,而且其中对电影语言的运用和对电影的理解,又比相对青涩的《可可西里》来说老到了不少。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的话,我会说这是一部讲究的电影。用讲究这个词来形容这部影片,大概是我们看过太多不那么讲究电影的缘故。如果说我们对抗战电影有什么集体记忆的话,我只能遗憾的说大概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之类的把抗战游戏化的作品,于是有蠢笨如猪的日本侵略者淹没在工农红军的汪洋大海之中的,于是有不死金刚一挺轻机枪横扫日军如入无人之地的。假如侵华日军都是像《举起手来》这样的跳梁小丑,那我们的祖辈竟输给这样的对手,是不是对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英烈们最大的污辱呢?历史诚然是不能绝对真实被反应出来的,但最大程度的保证历史的本真,从而了解历史,进而理解历史,而不是为了某种需要制造一种历史自娱自乐。可以这么说,尽管中国的价值观日趋多元,但拍摄这样的电影仍需要难以想象的勇气和见识。

  用“讲究”来形容这部电影体现在它对细节的处理、对历史的把握,对电影剧情节奏的把握上。《南京!南京》在细节的处理上很见功力。像南京抵抗的国军虽制服参差,但军容严整;像日军用迫击炮轰炸南京巷战守军,先安装的底座的动作;像在教堂里士兵们举起没有枪栓的枪支;像唐先生的妻子情感复杂的抚摸着因强暴而怀孕的胎儿;像在片尾日军为亡魂举行的祭祀和为祭祀舞蹈而汗透军裤的日本军人。这些都是影片中很小又极为出彩的细节,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很“萌”,破坏影片整体感觉。这些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一位负责任的导演应有的职业精神。陆川导演的敬业精神还体现在对历史较准确全面的把握上。像对日本人日记的参考,像挹江门的德械三十六师发生的激烈冲突,像国人被动物一样成串的被有组织的屠杀,像日军常备师团士兵精湛的军事素质,像日军被打巷战的国军打了埋伏拉响的警报,像开场在日军的飞机和坦克面前,国军在固若金汤的南京城墙下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可能令人不快、令人郁闷,但这就是历史的真实。诚然受虐者与施虐者都难以对事件客观表达,但我们该如何表现民族感情?如何进入公众记忆?是对日军的兽行一味的哭诉“你伤害了我你伤害了我”?是自慰其实没有被打败,自损八百,杀敌三千?还是通过还原历史本来面貌,理解并反思那段历史,努力用电影这样的形式对抗战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一个具体的本质的真实性的当代表述?要进行这样的表述首先必须建立在历史事实上,历史事实不仅仅是“30万人被屠杀,2万到8万人被强奸”这样被符号化的冰冷数字,不应该仅仅是蒋介石唐生智这样的大人物们如何如何,它还应该有在悲凉的死亡大幕下,一个个个体生命的抗争,在绝境中的挣扎。

  影片的讲究还在于它避免了国内电影极容易出现的脸谱化的通病。日本人就是仁丹胡,就是只会叫嚷“巴嘎”和“杀给给”,就是只有兽性没有人性的畜生,长期的这样平面的看待具有菊花与刀复杂个性的民族,无疑是过于单纯了。让影片中有人,让人有人性化,这仅仅是影片的及格水准,对于国内大多数电视电影来说,这都是太高的要求。作为军国主义机器里的螺丝钉能不能、会不会有着或有过自己的思考和犹豫彷徨?角川作为战争机器的一个部件,在屠杀中忏悔、崩溃有没有合理性?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造成灾难深重的同时,有没有同时对本国的“角川”和“百合子”造成伤害?这是绝大多数国内反映抗战题材的导演没有触及和表现的问题。局限于电影的时长,影片中角色的转变,特别是角川的角色的转变多少有些突兀,但这没有从根本上妨碍观众对角川、陆剑雄、唐先生、小豆子具有个性色彩角色的认同,一部成功的电影就应该是从人物的性格上去区分,而不是仅仅从名字。刘烨扮演的陆剑雄是他表演的最好的戏份,话剧味恰到好处,表演内敛又张力十足。范伟扮演的唐先生曾经卑鄙苟且,最终在兽性面前找回自己救赎之路。其中没有完全的天使和彻底的魔鬼,更多的是泯灭或保存人性之间的痛苦挣扎。在宏大的叙述下保留个性的感受,是角色塑造成功的关键,是能与观众产生互动的关键,在这一点上陆川导演做得比较成功,基本做到了又见树木又见森林。

  在南京大屠杀的主题拓展上,在中国与日本的双线处理上,陆川也都颇费功力,为影片最终的素质增色不少。

  不足也是有的,比如说当唐先生的女儿被扔下楼的时候,唐先生的表演就过于电影了,悲恸不仅仅是通过声音大来表现的,那种伤心到无声的嘶竭最让人痛彻心扉,或者导演干脆让电影无声,让银屏前的观众去想象那种绝望的声音,更有戏剧效果。另外结尾小豆子逃出生天后就快乐的吹起蒲公英,感觉过于刻意梦幻了,如果就是一个长镜头两个人就这么静静的走着走着,小豆子最后露出一点麻木的微笑,这样的批判意味可能会更强烈一些吧。

  总之,整部电影陆川都掌控得很好,没有放纵表现愤怒,也没有刻意表现暴力,但真实的力度甚至会让观众会产生一种恍惚感,仿佛自己就是角川就是陆剑雄就是唐先生就是姜老师,就是身处1937年末的南京城感同身受,这样的影片、这样的导演让我有了种未有过的中国史诗电影的隐约意味。

  《南京!南京!》影评(六):这个时代的我们 是多么需要勇敢和坚定

  看完了南京南京之后 总是沉浸在里面 无可否认陆川导演用了四年时间拍的这部电影 是画时代的 将是中国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

  一直在想 如果找个比较踏实的工作 像父母他们期望的那样去生活每天朝九晚五 挣一些能让自己吃饱饭甚至更好的工资 有一栋不算太大的房子 有一辆不算太好的车 有一个踏踏实实生活的女朋友是不是这样的生活能过的更好 能过的很踏实 不用去想太多

  思想这个东西挺害人的 如果你没有 那你可要去庆幸了起码你会活的很快乐 起码你不用总是跟一件事情去较劲 较劲到最后自己也出不来

  我能感受到陆川导演在拍南京南京时的痛苦我们看了两个小时的电影都那么痛苦了 更何况他用了整整四年才拍完了这个电影 面对那段历史 面对了四年 如果换做是我恐怕早就崩溃了 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需要太多的勇气和坚定 因为你不能去逃避 只能去面对

  四年的时间可以干些什么 可以去谈恋爱 可以去结婚生孩子可以想办法让你的股票升值 可以在一个公司里慢慢往上爬 可以从进大学到大学毕业 可以忘掉一个人 可以认识很多人 可以结交很多关系可以让你从贫民变成百万富翁

  但谁会选择面对那段历史四年 甚至进入到那段历史四年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感谢陆川导演和所有的演员们 还有所有参与这部电影的人这是他们人生里最重要的一次经历 他们用勇敢和坚定 让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 让我们知道这个民族是多么勇敢和坚定 也让我们知道这个时代的我们 是多么需要勇敢和坚定

  《南京!南京!》影评(七):南京南京,一座空城——评陆川电影

  下午影院,《南京!南京!》,而很失望,很失望于我对这电影终于是失望。

  看人物的离合,这电影不如叶兆言的《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看青楼的壮烈,这电影不如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看日人的悔悟,这电影不如尤凤伟的《生命通道》,甚至于看战争本身,也于姜文的《鬼子来了》望尘莫及。

  拉贝先生果有那么一位唐秘书,一位呆呆去到日营里“想办法”,想到在证明难民营里有带枪士兵的文件上签字的秘书?这故事的不可考也罢,故事何必唯史;关键是它可靠也不可靠——故事是要靠谱的,拉贝的秘书授日军以口实,致使难民营之清剿,有这回事么?若有,何以我竟不知道。把着这史实去编造,外人看了,岂不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更加乱套。

  看《辛德勒的名单》里,军官阿曼·歌特何等暴虐,然而于犹太女孩犹有似怜又恨的眼神,套到陆川的这故事里,就是日本军官看着唐秘书的小姨唱曲,而拉她到柱背后,一枪打死,“她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亦知其人活着为可惜,不如痛快帮她结果掉;但请实诚地去想,他们真会觉得自己所行为不义,而心中暗悔,而悄悄赎罪?You are too simple, too naive!君看阿曼·歌特,于侍奉她的犹太女孩再感触复杂,也不耽误他照做杀人机器,他对于犹太人的感情,究竟能有几分呢?似怜又恨,所怜的,是犹太女孩竟身为犹太;所恨的呢?也正是她身为犹太!是劣等民族,无论从上帝之造人的标准,还是从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它们(若没记错,纳粹对犹太都是这般蔑称做畜生的)都务必消灭;而劣等民族里竟出现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来悱恻我,来感化我,那不过是畜生里偶一可爱的小兽,再使我心疼,也不使我心动。纽伦堡的大审判,举纳粹德国当时之法官公务员,无一对其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提出异议,而皆严正执行。考诸日本,其军国主义的训练,大东亚共荣的灌输,争夺资源而春秋无义战的心态,去德国能远乎?可能指望这样一位“角川”,非但放走战俘,还自杀以谢罪?

  反映东德当年对反动知识分子之监视的电影《别人的生活》(又译“窃听风暴”),讲述一位恪尽职守的监视人员,渐渐在监视里感化于剧作家的真诚、夫妻相濡以沫而面惨淡人生的温情,最终在上峰掌握了证据实行逮捕时,调换掉证据,掩护了好人。德国的单调安静,真实而感动,而过来人并不领情,——“前东德监狱博物馆长说,因为这个剧本不符合史实:整个东德历史,像维斯勒这样“良心发现”的秘密警察,对不起,一个都没有。”

  前车之鉴,照犯不改。彼人的悔罪,你就做成留白,做成余音,叫日本人看了自己去探寻他们历史里的空白,去听自己心里的回响,这才厚道。你直接都替人家做到底了,是忍不住了马上要引导人家悔罪,还是不信任日本观众会想到悔罪,还是根本就不信任你自己这电影,会感化出人家的悔罪心?

  故事支离,场面反倒宏阔,擂鼓如雷,恰如锅里二三凉干米粒,油滴盐疙瘩的,底下却下猛火。有什么用呢?陆川若还是这样好场面的,保不准二十年之外,又一个张艺谋出来。

  2009-05-03 18:17

  《南京!南京!》影评(八):一座城的死

  后来他到了南京,但是我没有。

  南京,是黑白之间的灰调。看下去,需要一两支烟。电影感觉很写实,导演在尽力还原那场灾难。灾难,不同于山洪地震;战争的噩梦来得凶猛而缓慢,死亡慢慢逼近,人性慢慢呈现。所以这种灾难淋漓尽致的好看。

  像是一湖死水了,南京。池鱼的死尸浮于水面,瞪着眼、张着嘴、翻着白肚皮,慢慢腥臭;水草枯萎。也许像拉贝的秘书那样,为了活着,怎样卑劣的行径都是可以被宽恕的。也可以像陆建雄一样,每一束呼吸都包含着血性的志气。没有一种生命是不被允许的——天地不仁。

  我喜欢那群男人,身为士兵的他们有种单纯的可爱。看他们厮混在一起的时候、说笑打闹好像同班的男生,战争中的友谊。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无处不在。区别只是有些人战败,有些人战胜。

  那群男人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之间也有友爱。渐渐熟悉杀戮的血腥味,把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的血抹在身上,像印第安人佩戴兽牙的饰品。他们也会怀念家乡的母亲和饭菜的味道。寂寞的身体寻找宣泄。

  当战争把人分别拉向公平的两极,残酷就出现了。虚伪的文明被撕毁。南京就是这样一个地狱。

  胜利者可以把残酷两个字在战败者身上刻得多深,那是他们的权力。江香君知道,你不必去痛恨,也大可收起恐惧。你只需要记得,然后尽力活到明天。

  对于坚强者,所能失去的,多不出一条命而已。其实这世上的不公平俯仰皆是,程度轻重而已。

  闭口不提国家。说男人和女人。

  女人的争吵是充满生活味儿的,今天打过一场,明天可能会拉着手出门逛街。男人的战争充满仪式感,庄严、隆重、愚蠢。所为的,其实超不出利益和女人,冠以尊严的名,成全原始的好斗的心。

  在这部电影里,女人是弱者。但她们也是坚强的承受者、温情的拯救者、爱人和母亲。

  最猖狂的强者可以从弱者身上夺走什么?

  没有经历的人,不会明白。

  陆川还原了一座城的死。那片地还在我们的版图里,血腥味还没有散去。并不需要恨。记得生命里曾有过的痛,坚强现在的心,把希望许给明天的太阳。

  《南京!南京!》影评(九):后愤青时代的精神

  南京!南京!

  一部对于战争的人性思考影片。

  也许是这场战争对于我们的创伤太巨大。我们一直在逃避现实。

  不要总是说日本对于小孩的历史教育偏差,看看我们自己对于年轻人的历史教育又有多少客观呢。

  自小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英勇善战的八路军顽强抵抗最终打倒了敌人,我们从小看的就是地道战地雷战,这样演艺历史的经典电影,而对于那根脆弱的神经却从来不敢触碰。我们历来很脆弱,我们可以把秦皇的暴行,朱元璋的冤案,朱棣的残忍一一搬上荧屏或者写成小说,但对于南京,确只是停留在了三十万这个数字以及对日军暴行的种种描述之上。我愿意把南京南京看出一部后愤青时代的对于战争中人性视角的思考。现实主义的还原历史,还原那段悲惨的记忆,这种记忆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回忆。就像美国人对于硫磺岛的记忆也只能由他们自己回忆。看完电影,我没有那种报仇雪恨血债血偿的热血沸腾的感受,有的只是一次直面它的经历,为什么会这样。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总是残忍的,正因为他的残忍才容易被忘却。所以我不能明白,为什么最近大家对法国人关于政见不同的事件,而能发起如此声势浩大的游行和抵制。对于韩国人只是因为过强的民族自尊心而造成言论而喊杀声一片。一个小小的电影演员的言论也会在中国掀起如此大的风波。对于日本右翼屡屡参拜战犯的行为却总是很能容忍。更很少见到对于历史惨剧的祭奠与追悼。

  庆幸我们有一个勇敢的新一代的导演陆川,这部南京!南京!也将像世界展示中国人是会拍大片的,中国的大片不只是漫天的飞来飞去运气放招。

  《南京!南京!》影评(十):City of Life and Death 。

  City of Life and Death

  还是这个名字更贴近电影的主题。

  嗯,,,觉得有些手法有点像岩井俊二的风格。。。

  不过陆川的电影都有点那种感觉。《可可西里》没看,因为看过平衡,就不太能接受演出来的东西。

  再加上知道杀了羚羊的事情,很长时间对这个人都很反感。我承认,我在个人主张上有点偏激,也没有确凿的事实可以为这个事情辩驳。所以我很不喜欢这个导演。哪怕我的确觉得《寻枪》是部优秀的作品。我厌恶所有对待生命不尊的人和事。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南京!南京!》让我对他的映像有些改观。这个人,不是一个不懂得生命的人。他理解,理解人性在面对生死的时候内心的那种徘徊与抉择。当我静下心来随着整个安静的全场看完这部电影,有些激动和欣慰。

  与《沿江而上》一样。这是一部不能带着固有的任何态度去阅读的电影。如果你是想看山峡工程的腐败或者政治黑暗的,不用看《沿江》;如果你是想看民族仇恨的,也请不用看《南京》。还有很多类似的片子可以带给我们那些震撼于感叹。但绝对不是它们。他们想说的,其实无关于山峡工程,无关于南京大屠杀。是的,我承认,着一些无可磨灭得贯穿在电影的每个细节之中,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浓烈的硝烟味道。但那绝对不是电影想说的。

  所谓,忘指望月。山峡是一个背景,南京大屠杀也是个背景。一切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存在的载体。而这些载体所担负的,却关乎人本身。弱化外环境的关系,而着重表现和强化人性内在的矛盾。《南京》是弱化了政治色彩的,它会有很多提及,但是不绝对强调。并且试图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反映战争带给人的一切。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一个截然不同的立场,好像是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人,认识不同的民族的集体心态。太多想要表达的了,就把这几个角色的意味梳理一遍好了。

  关于 陆剑雄(刘烨):

  嗯,我再次强调很喜欢他那个眼神。其实电影前面一段有些拖沓,差点让我失去对这部电影的信心。懒懒散散得看到一半,看到陆剑雄在日本士兵的吆喝下,一个人站起来往前走的那一瞬。我突然清醒了。服从?不服从?服从就是认输了吗?为什么日本兵那么急迫和紧张得想要清除中国士兵?甚至如此扫杀中国老百姓?那是一种恐慌,对中国民族内在一种力量的恐慌。任何一个残留的力量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多么可笑!如此懦弱的不安的民族,我们在害怕什么?站起来! 又有什么不敢的?不是要我们死吗?死亡又有多么可怕?看着孩子,他微笑了。还有希望的不是吗?我们不知道是什么让小豆子活下来,或者这是不过是电影的一个杜撰。但是即便在这里没有的,总有一个地方会有。“对敌人的恐惧,其实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我们不得不去想到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会是如何的必然。面对地震中的“垮掉的一代”是如何的勇敢?如果要说纯粹的国民精神,应该主要通过刘烨这个首先阵亡的角色表达了。

  关于唐天祥(范伟):

  我悲悯那些被战争所迫害的同胞们,同时也更加悲悯那些被战争所奴役的日本士兵。别笑我,也别斥责我。记得那句话:活着比死去更难。这是事实。。。就好像如果你能理解唐天祥的投降与牺牲一样。你不能说他就是个叛徒。哪怕他身体跪下了,心也是干脆得挺直了毫不畏惧的。记得那句话吧?“我妻子又怀孕了!”这是多么有力的一句。哪怕他死了,他的生命也还在延续。哪怕南京沦陷了,只要有生命延续下去,现在的苟且,只不过是为了将来的永生。我不知道是不是非要让一切都在仇恨中消亡,才能激发起爱的炽烈。上帝是个严父,而我们却自以为是无所畏惧。代价是可怕的,哪怕他可以换来一种永生的力量。仍然令人战栗。

  对于世界来说,中国是个可怕的民族。星火即可燎原。

  对我们来说,当然值得振奋,因为流着如此强大不屈的血液而振奋。。。

  角川(中泉英雄):

  如果要说到人物的重要性。我感觉,角川是整个片子的重心,无论从出场次数,时间还是描写的全面性来说。角川不仅串联了整部电影的各个人物,加上对伊田和百合子的描写,其实也都在表达另外一个简单易懂的主题:战争是把双刃剑。这个主题很寻常了。似乎没有太多新意,但是这也是战争的事实。应该是不得不提的一个方面。

  小J说他是个安排下的好人。我相信这不是电影所安排的,而是事实早就的存在。从一开始,电影就渲染出了角川在军队中的不同。他杀了很多中国人,不然他不可能当上军官。不能片面认为他是好人。电影为他的内在矛盾巧妙得设计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他有文化,所以对人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是个有自我价值观的人;他在教会教过书,领悟了神智的慈悲,也因为与纯真的孩子们交往,使得内心保留了一些单纯的善良;再加之从他与百合子的关系看起来,他应该很年轻,敏感细腻而且涉世未深。这几点加起来便注定了他与其它军人的不同。知识给了他辨别是非的能力,于是他能清除得看到真相;于是知识同样给了他承受真相的痛苦。现实的日本军队中肯定有具备这连个条件的人。所以说,应该不牵强。

  对他的描绘,最有记忆的应该是在祭奠上面那个白日化的崩溃和嚎叫中。周围的士兵都在笑的,但是看到角川的眼神了吗?这里再次强调他是特别的,但不是做作的。那个画面持续了很长时间,几乎静止的白色光芒如同失血时候的眩晕感与角川声嘶力竭的喊叫声。那不是一种痛,是一种持续的无法解脱的难受。你总能感觉到血液里缺失了一种很重要的东西。或许知道是什么,或许又不知道。飘渺的,无所适从的,更加无力拯救的,只能永恒缺失的一种状态。因为这种东西的缺失,虚脱,无力,突然丧失对未来生命的诉求,模糊了存在的意义。

  是的,现实推翻了他以往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的所有价值观。眼前的一切混淆了是非,从内心深处激发起他对已有自我的怀疑。生命的意义在于存在,而人的存在感由外在和内在的真实历史而确定下来。一个没有历史也无法进入未来的人根本无法生存。这有点类似于你早上睁开眼睛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所有人都在对着你唤一个你从未听到过的名字。当然,应该更甚。恐惧,无助,疑惑和迷茫,毫无疑问可以将一个正常的人面临精神崩溃的边缘。所以,当角川必须同时人性抉择与生死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死亡。

  嗯,对角川写的有点多。或许出于无奈的悲鸣,又或许出于对战争的厌恶与鄙夷。。。

  姜淑云(高圆圆):

  客观说挺喜欢高圆圆的样子,自然而然,很适合这个角色。对她的描写很简单,一个接受过西方进步思想和知识体系建立起来的勇敢独立的英雄式女子。但毕竟姜老师身份特殊,不代表当时大多数中国妇女的心态,更加不能代表中国妇女的抗争精神。表面上是在写她,实际上,如同大屠杀相对于《南京》,姜老师相对于其它几个女人来说其实不过是个串联和背景,我怀疑是因为高圆圆是个角儿的缘故,包括她抢救人那点和角川给他死亡那里稍微显得有些戏份,都觉得完全拖沓了。通过她倒是把小江这个人物烘托得非常完整,嗯,怎么个完整法应该都能理解,不啰嗦了。这个社会是商业的社会,艺术也是在妥协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遗憾,但是可以理解。

  想想其实还有很多角色可以写,,,常规是有的,突破是有的(比如第一次很客观得从中国人,日本人,德国人各个角度去理解战争带来的立体灾难),画面效果是不错的,音乐很棒的。蛇头虎尾,加点商业气息。整个都挺好的。。。看完之后心都还激动了好久,扑腾扑腾滴。很久没看过这么赞的中国电影了。多点信心先。

  其实这部电影很多记忆深刻的片段,最触动我的有两个:

  一个是最后小豆子和大兵拿着蒲公英和花朵嬉戏的时候,记得小豆子始终紧锁的眉头和紧定的眼神么?这时的他那么灿烂的微笑着。好像所有痛苦和恐惧都瞬间消失了一样。真的消失了吗?未来就很美好了吗?不!不是消失了。而是在一种力信仰的作用下转化为另外一种新的更加强大力量,这种新的力量会流淌在血液里,促进生命的永不止息!这才是不被命运所左右的,真正的希望!

  还有一个片段就是从小江举起手开始很多双手举起来那一幕。这一幕其实是从姜老师咬牙的哭泣画面开始放开的,一直延伸到空中的尘埃,一只只手,尘埃中的白色的手。。。尘埃,手,尘埃,手。太晚了,写了很多,突然有些困了,想不起该如何表达和描述。意会吧。语言难免片面。

  City of Life and Death。嗯,就是这麽样一个背景,一些故事,一些人,一个话题。。。

  还有这么个怀着激动的心情大半夜两天过还按耐不住,一口气发那么多牢骚的Reki。关心人性,与政治无关。

  补充一句,很多人提到不适合小孩子观看。其实我觉得还好啦,毕竟主导价值观是没有太多歧义的。

  我不太赞成对小孩屏蔽真实的现实世界。其实这是是回避教育引导性的一个偷懒的过程,存在是不能被否定的,让他们理解一些自然的存在,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是那样才更重要。即便现在不懂得的,记住了,总会慢慢去理解。不告知,回避,只会泯灭孩子的探索精神或者因为天性的好奇误入歧途。。。

  当然,这就有耐于家长的教育能力了。呵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