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尘雾家园》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尘雾家园》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5 03:04: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尘雾家园》经典观后感10篇

  《尘雾家园》是一部由瓦迪姆·佩尔曼执导,詹妮弗·康纳利 / 本·金斯利 / 朗·埃达德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尘雾家园》观后感(一):恍然大悟

  我读了小说,还没来得及看电影,就被告知结局,当然,既然结局也不重要,那么被剧透也就不是看不看电影的首要因素了。但是没想到,还是被电影的结局搞得很扫兴,但是并不深想,只是前两天和媛MM聊天的时候,她提醒我以前看到的一则新闻,应该就是丑闻笔记的真实版,突然,觉得那电影的结局,真的开始不舒服了。

  真实版的她当年33岁,他12岁,9年前,他们“坠入爱河”,当时的她已经结婚,有四个孩子,8个月后。东窗事发,她锒铛入狱,却发现自己怀了他的孩子,第二年,他们的女儿诞生,她也获得了假释,出狱没几天,她不顾禁令,又去找他,这一次,他们在车里被警察发现,法官再也不能原谅这个女人,让她坐牢一直做到到了2005年。在狱中,她再一次怀了他的孩子,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

  8年的铁窗生涯,8年的相思苦,出狱后,他们再次请求法官让他们相见,这个时候,他已经长大成人,别人再也管不着,还好法官不是法海,终于网开一面,2005年,在同居几个月之后,他们举行了婚礼,花童是他们的女儿,还有和前夫生的四个女儿。如今,他们秘密的生活在一起。英伦的报纸上报道了他们的婚事,标题是:《他们真的在相爱,整个世界可以闭嘴了!》。

  这是段不伦之恋,但这是个伟大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重新看了一遍,突然明白了电影的结局,书的结局为什么和这个故事的结局如此不同,在这一系列故事里四个人——两个主人公和一个作者,一个导演,各自的立场互为对照,非常有趣,作者是女人,专栏作家出身,爱漂亮衣服,爱帅哥,上流社会游走,所以她化身芭芭拉,站在两个爱人中间,虽然尽量去理解这场情事,但忘记不了自己冷嘲热讽的本事,终究是在这么伟大的故事里只敲了一小块下来。让人感慨,就这样离永恒的作品擦肩而过,但与她,也是本分,能力所致。况且这本书写在2003年,能写出这样的结局,也是很了不起的,谁能想到这场不伦恋会终成正果,女专栏作家也不会知道。我们总以为可以嘲笑生活,结果反倒经常被生活嘲笑。但是我终究明白女作家的善良,她最终没有选择以希芭入狱为结局,还留了点希望的由头。

  最恍然大悟的是电影的结局,这个电影是2006年拍摄的,那时候两个主人公其实已经结婚,但是导演是个男人,世界也是男人的,于是男人们,把它改成让希芭回归了家庭,如果真实生活中她死不悔改,那么就在电影里将她救赎,多么骄傲啊,道德高尚的宽容的丈夫再次扮演上帝的角色,最后接受改过自新的女人,离经叛道者渴望回归,最后终于走上征途。这是男人的胜利,也是道德的胜利,离经叛道的女人,怎能让她修成正果?我觉得有趣且讽刺的事,女作者和女主人公,似乎都没有提过“原谅”这种词。到是男人……

  《尘雾家园》观后感(二):浪花的下一秒

  一间房子引起的一件枪杀案,一件谋杀案,一件自杀案;

  暗流汹涌,绝对的悲剧;

  导演很“凶狠”的将人生的悲剧演绎得如此平淡琐碎亦如此惊心动魄;每日漂流在时间之河的人们,仿佛那大海的每朵浪花,当你看见每次潮起潮落时,是否在意那礁石上浪花飞溅的一身粉碎呢?

  当看到父亲虔诚的匍匐在地不停祈祷时,心真的骤然疼痛起来,难道人们真的要在失去时才知道什么最应该珍惜吗?难道上帝真的要将这个完全无辜的小男孩作为惩戒世人的警钟而带离人世吗?可是到底又可以惩罚谁呢?这些在红尘中不停奔波费尽心力只为让生活好过点点的人们又做错了什么呢?

  父亲不过是想在异国他乡维持心中的尊严,让儿子可以顺利的读书,夫妻俩可以体面地过着剩下的日子;女孩不过是要争夺现在生活中最后的有意义的房子,给自己荒芜的日子种植一丝希望;尊严、希望、平淡的生活就这样纠结在一栋房子上。

  也许它只是漂泊他乡的家庭对于快乐过往的一种重温和幻想;也许它只是一无所有的孤单女人心中最后的温暖和希望;他们所要的不过是一栋房子,仅仅一栋房子,怎么会有错呢,就算错也是那个从未出现的“政府”的错啊,可是为什么让同样两个受害人在那里互相争斗痛苦呢?他们不过都是大海中无力的两朵浪花而已,谁有资格让对方为自己的坚持退让?谁有能力在自己日子的悬崖上再后退一步?直到有人为此付出生命,肉体不在,那样大家才都可以彻底放手,也许生活中可以有很多都值得坚持奋斗争夺,但其实并不是唯一非此不可的东西,因为还有更重要的才是真正唯一不可失去的,可是上帝的赐予也只有一次,永远不会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一方的缺失不是让另一方可以前进,而是让对方彻底发现阻挡自己的原来与任何事情都无关系,那是自己已经身陷在命运的泥沼中动弹不了。这是命运,还是性格?那是命运造就了性格,还是性格导致了如此命运的结局?

  不知道,不知道,只能不由深深叹息,迷雾一定终会散去,但却不知阳光几时才能照进心里。

  《尘雾家园》观后感(三):“有时候”毁灭了生活的,不是仇恨,而是抱有的希望

  这部片子,还是04年,上大三时候,坐在寝室的窄小床铺上,看过的。莫名的喜欢此类电影,并非热衷或者情绪多么起伏,而是七八年过去了,仍然记得一些情节,沉默的上校如何handle他的生活,为了女儿,出去做工,多年的生活,又让他谨记为人的体面和光鲜,最后不得不牵着老伴的手,离开人世。

  没有什么需要责怪和可以责怪的人以及事,生活就是活生生的如此

  生活让人疲倦,疲惫

  当然生活也并非总是如此

  上校在美国的经历,为何需要同情?他在自己的国家也许伤害过更多的人呢?

  这些都是生活的片段,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值得每个人去探寻和思考,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自己

  《尘雾家园》观后感(四):尘总有落地时,雾总有散去时... ...

  是什么导演了这一切,是希望,还是欲望?!看得清楚时,可惜结局早已成过去.

  生活总会遇上不幸的事,而当各个不幸交织着出现在同一时间,于是我们无法承受,悲剧也就因此而催生!

  当尘落地,雾散尽,我们是否会不再迷茫,看得清楚... ...

  而看清了,又能当如何... ...

  《尘雾家园》观后感(五):莎士比亚式结尾

  一部悲伤的电影,一个怀揣着美国梦的移民和一个对生活有美好希望的女人争夺一座房产的故事。而悲剧的起因正是他们对自己希望的坚持,更残酷的是,他们都没有做错什么,却又不得彼此对抗。

  莎士比亚式的结尾让影片更有了种无奈的情绪,对命运选择的讽刺。我很喜欢影片开头与结尾处的矛盾,这并不突兀,经过剧情的发展这看起来就像亚当是男人那样的可信。

  除了《甘地》,这是Ben Kingsley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表演。

  我不敢说这是部出类拔萃的悲剧,一定没有《Dancer in the Dark》好,但能和《Dancer in the Dark》相提并论,已经说明问题了。

  《尘雾家园》观后感(六):情书

  写这个东西时,重力还在,且没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倾向和潜意识。

  人活在世界上,大事小事,尽量不应较真,感情脆弱的人尤其是。

  我谅解你的行为,你抽烟喝酒,觉得社会不公,觉得束缚太重。

  我想说,我是一个想看你一生变化的人,请你活下去并保重身体。

  因为,我不在乎你的经历,你的环境,你的房子,我在乎的是你的每一寸完整白皙的肌肤和闪烁光芒的双眼。我深爱你的智慧和幽默。

  请你一定要爱惜自己,你不快乐的时候,我可以去陪伴你。

  我明白你那迫切的心境,追名逐利的想法和深谙不露的热情。

  你倦怠的东西固然看上去很平凡,但是你应该爱惜。

  就像我也爱惜你,看你困乏和醉酒的神情我感到惋惜,但我无能为力,你要帮助你自己。

  别怕,只要有爱情友情与亲情,有积极的想法,好多事还是能够解决。

  你喜欢周围充满自己的想法,我也是。我喜欢开花,你也是。我们少了些播种种子的历程。

  你会活的越来越好,相信我。房子会有的,婚礼会有的。幸福会来的。

  我会默默的祝福你的。陪你吸烟陪你喝酒,如果你还是喜欢。

  到头来,如果我真的不在了,我希望夕阳照大地,依然有你的身影。

  《尘雾家园》观后感(七):他们错的有那么厉害吗?

  女的欠了500美元且只是没看信而失去房子 这合理吗?这房子可是她爸爸辛苦30年还清贷款的 她怎么舍得 怎么面对家人?

  上校为了谋利是有些不道德 但他的错真的大到要付出儿子吗?

  警察离开无爱的婚姻 想要新的开始 2个成年人只想拿4万美元重新开始 这真的有那么错吗?

  他们的欲望又不是想征服世界 只是想要个小小希望 可为什么要后果这么严重?错他们当然有 可全部是他们的责任吗?

  一个房子为什么要那么贵 一个人得努力30年才能购买?如果房子便宜到每个人只需少许努力就能购买 还会发生这些悲剧吗?

  资本论 提出了对这个世界的质疑和方法。方法的确错了 现实世界已证明 它的体制不适合人类。可它提出的资本主义问题就错了吗?

  我想活着 只想吃饭有地方住且活的有道德,婚我都可以不结。可我还得是付出很多很多劳动才能维持这些。这真的只是自己的问题吗 为什么老感觉我想要的渺小 却要付出很多很多!!!???

  《尘雾家园》观后感(八):属于生活的钝痛

  渐渐亮起来的天光,下着颓靡的雨,潮湿的海风打在Jennifer Connelly的脸上,长的黑发蓝的眼珠,分不清是雨还是泪——或也许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不算是绝对美丽却绝对震撼。是属于尘雾家园(House of Sand and Fog)片头的映像。

  一个来自伊朗的由于政变携家人流亡海外的前上校,一个被丈夫抛弃后沉迷于酒精过一天算一天的颓废女人,一个和妻子结婚10年之后丧失激情的野外指挥官。故事就从女人的房产被官僚机构错误没收拍卖开始。女人不顾一切地想把外人赶出原本属于自己的家,而现任房主的上校则认定了这里就是自己的梦想家园不愿就此放弃离开。在这样的过程中女人赢得了指挥官的怜惜与爱慕,一场拉锯战由此展开……

  导演Vadim Perelman的处女作,改编自99年的畅销小说《不伦之恋》(In the Bedroom)。而导演并没有完全着眼于小说中的关键词“恋”,而是更多的把重点放在了人性的刻画上。

  片段一。女人的母亲打来电话询问她最近过得好不好。直接看到半睡半醒的女人风卷云舒般披散的黑发迷离的眼,我以为这会是部情色电影。而当镜头拉开,却发现偌大一张水床的另外一侧,没有人。镜头继续拉伸,整个房间似乎好久未经整理的杂乱无章。滴水的水管,肮脏的碗碟,杂乱堆积的衣服,还有不该出现在其他地方的林林总总。没有声音没有对白,已经反映出这个人的生存状况——只是活着而已。当母亲问起她丈夫的时候,她回答说:他在我身边正熟睡,白天工作很累。尽管他已经离开她有八个月了,还是没有对最亲的人泄露分毫。

  这样的女人或许是坚强的,习惯了报喜不报忧——即使对家人说了,远在几千公里外的他们也不能够帮助解决什么,工作狂的兄长,爱攀比的母亲,人们相信的都是被告知的,权且这样,很好很好。

  然而她想不到,起床之后一场非人力可扭转的宿命,已经在不远的片刻之外等待着她。

  片段二。茶几。上校家里的茶几大概属于伊斯兰教的某种占卜用图腾。他的几乎不会讲英语的结发妻子跪在地板上把它擦得纤尘不染。上校在超市工作的时候啃着 snickers,小小一条却吃了良久,我把这看作是解除压力的方式。还是会在下班的时候到高级宾馆换上剪裁优质的西装细细刮了脸用须后水涂抹在脸上。宾馆人员问起来的时候,他挺直脊背说:我的车停在这里。是这样的不得志的爱面子。一个人背离自己祖国在外漂泊的时候个人的言行举止似乎放大到可以代表一个国家。而上校,在这方面,曾经是有很大的不能放弃的自信的。他说:美国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他们只是在意自己得到了什么,只是在乎自己现在嘴里面的一点点甜味。

  后来这个茶几在家庭矛盾爆发的时候被自己打破,我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不是象征了信仰的破灭。

  片段三。责任。结婚十年的野外训练军官,有个最好朋友成为自己的妻子。制造出两个小人儿之后,却发现她并不是他所爱。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需要他帮助的,流离失所的女人。在频繁的接触之下产生了感情。她需要他的怜惜帮助甚至爱护,于是他们做爱,更甚者,他爱上了需要帮助的她。男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属于年少的堂吉珂德情结,认为自己是个骑士,和幻想中的怪兽搏斗,为了自己貌似理想的梦奋斗着,甚至认为结果可以救出位公主,从而爆发出一些平素看不到的潜力。据他自己描述的妻子是个十分理智的女人,却在他准备离去的时候歇斯底里了。

  大概没有女人可以放弃自己那点可怜的自尊,而面对一起生活了这么久的他转身离去的时候,无论还有没有爱,她都不可能完全不在意。类似于国产电影《一声叹息》里面说,时间长了,握着她的手和左右手互握别无二致,然而砍掉她却和砍掉自己一样的痛。

  片段四。死亡。上校在经历了女人服安眠药的事件之后,和军官协议把房子卖还给政府,再由女人将房产转让给上校,这样上校会得到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而女人和军官则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安家费到别处另寻住处开始崭新生活。貌似双赢的一个结局,我以为这场让我目不转睛沉重到不能呼吸的电影终于会有个happy ending了。可是就在去办理手续的路上,上校的儿子看不惯军官颐指气使的态度,趁其转身之际拔出了他的佩枪。

  你把我的名字叫错了!

  无巧不成书,偏偏有两位警察在这时候赶到,命令孩子放下枪的时候,年少的伊朗人并没有很快反应过来,握着枪转向了警察。于是难以预料的一幕发生了:警察冲着男孩开了枪,正中胸口。

  我把窗户打开,于是他就飞走了。

  上校抱着妻子渐渐神智不清的躯体放到曾经他们做爱之后说道:我们都满足了的那张床上,自己换上曾经的戎装别上所有奖赏的徽章,用塑胶袋罩上了自己的头并且狠狠地,义无返顾地在脖颈处缠绕上胶带,一层又一层。

  最终他神智模糊倒在床上的时候,他试图用自己的手寻找妻子熟悉的手心触感。他成功了。

  当女人发现他们发疯一样将塑胶袋扯开进行人工呼吸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于是就有了片头那一幕,女人站在晦暗的天空下,身边调查案件的警官询问:小姐,这是不是你的房子?

  她吸了一口烟,烟雾呈直线状吐出的时候,她说道:不,不是的。

  这样的电影,总是让我在看过之后心情沉重难以成眠。它不是直接打击人的泪腺,不是情节跌宕起伏构思独特的,它像是黑夜里面最最深沉的大海,当所有人都觉得它在沉睡,它波澜不惊地叙述着的时候,其实在表面之下的内心深处,是错综复杂的暗涌,是时暖时寒的洋流。

  那些细节处彰显的最传神而直接的描绘,那些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每一处生活的气息,那些让人看完以后心情压抑却不发一言也掉不出一滴眼泪的镜头,那些潜伏在镜头里面沉重的生活的本质,像是一张最粗糙的砂纸,在我内心缓慢地,缓慢地摩挲,在毫无知觉的开始,在昏昏欲睡的过程中,在消失语言的结局里,将内心磨得千创百孔。

  《尘雾家园》观后感(九):尘雾家园

  影片剧情穿插的特别棒,情节头尾呼应,想到中学时老师教我们怎么样写作业才能吸引读者。不可否认,我被这电影深深的打动。当年在住宅前方砍掉了一些树,现如今新居处有一大片树,我不由得相信,冥冥之中一切自有注定。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开头主人公突然以苦力工的身份出现,在卫生间里,洗脸换衣,十来分钟功夫,农民工变退休上校,开始我以为上校只是因为放不下心里的过去,抛不开上校的面子,丢不掉曾经的辉煌,所以情愿做苦力也要维持表面的体面,那时候我又怎么会想到上校爱的深沉。因为爱妻子,爱儿女,爱这个家,女儿需要体面的婆家,妻子需要安稳的生活,儿子需要优渥的条件,所以上校看中了那套房子,指望从中赚钱十多万的利润,带着妻儿背井离乡来到他国。

  电影里心疼的人很多,讨厌的人只有一个:伯顿警官。如果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那么婚内说找到真爱抛妻弃子简直是犯罪。因为所谓的对妻子没有了激情,放纵自己对一个陌生女子产生怜惜,任由事情发展,最后以“真爱”的名义名正言顺的婚内出轨,对于这种只要不是妻子,随随便便出现一个女人就说找到“真爱”,我只是想发笑。如果当初不爱,为什么要结婚,如果当初爱,又为什么不爱。我以为,伯顿警官就算现在不爱其妻子,也应该给予她相应的尊重,找到真爱不可耻,可耻的是打着真爱的名义伤害亲人,谁知道,你这个“真爱”又能维持几年,也许还没有九年。伯顿警官威胁上校的时候我全身汗毛竖立,不寒而栗。国家设立警官这种职业是为了保护公民,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而不是让某一个人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方便行事。假想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警官,那跟引狼入室又有什么区别。

  其实那个时候如果有人给了凯瑟琳一点希望,事情大概也不会发展成这种程度。凯瑟琳走投无路,花掉最后一份勇敢,打电话给哥哥,请求哥哥帮助,甚至恳求,语气悲怆,忙碌的哥哥没有感受到她的绝望,只是一味敷衍,因为工作忙,甚至没有关怀一下就迫不及待的挂了电话。凯瑟琳生无可恋的想到了自杀,进而引发了悲剧。

  凯瑟琳想要自杀,被上校救下,上校的儿子被烦的不堪其扰,上校说:她就像一只小鸟受伤了,你祖父说过一只小鸟飞进屋子,就是天使,应该把她看作是福气。上校一家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在处理事上,没有带入私人恩怨,这个时候,凯瑟琳不是要跟他们抢夺房子的疯女人,而是一只迷路了的小鸟。他们尽可能的安抚她,呵护她,并且疼爱。

  上校儿子被击中的那一刻,上校的天也跟着塌了,上校被警官抓拿,眼看着儿子被救护车带走,上校坐在警车里,无能为力,只能一声声凄怆叫着,儿子,爸爸在这里。人类的渺小一下显示的淋漓尽致。可怜天下父母心,上校踉踉跄跄着跑到医院,对天,对地,对人群,说,真主啊,我只要我儿子。他迫切的希望能有个人走到他身边,拉着他的手,微笑着开口:你儿子没事。可是没有,除了自己的哀鸣,什么都没有。上校跪到在医院,求拜真主,那个时候,生命无望,好像只能求助真主,钱不要了,房子也不争了,祝福凯瑟琳,只要儿子能再睁开眼睛,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没有。以前不理解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宗教,现在一下明白过来,人到困境的时候,内心有点寄托,就想着还有一点希望,不至于那么绝望,谁都希望有个万一,万一呢,万一那个万一就被真主送到自己身边了呢。

  上校和其夫人是幸福的死去的,死在一家三口团聚的幸福氛围中。像上校说的,当年把大家带来这里,现在是该回去的时候了,这是命运,人某些时候,是要相信命的。

  看到后面,凯瑟琳在大海周围疯疯癫癫乱窜着,天上,地下,飞鸟无处不在。好像是在为上校一家送行,我以为凯瑟琳也要跟着死去。

  最后警官问凯瑟琳,这是你的房子。凯瑟琳摇着头,狠吸了口烟说,不是我的。那是千帆过尽的悲吟。

  作者为该篇故事取名为《尘雾家园》,我私以为不只是因为那栋房子常年被尘雾围绕的原因,更多的是故事人物的心上或多或少的弥漫着一些尘雾。大家的心被一些事俗“尘雾”遮掩,以为自己以为的是正确,是需要的,是必须的。然后,等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失去的时候,一切幡然醒悟。一切应该很美好的。只是心中执念太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失去的。人活着最重要。

  《尘雾家园》观后感(十):如果雾气遮住双眼....

  第一次看[House of Sand and Fog],是寒假时在电影频道。影片放到1/3时,电视突然没有了信号。于是,猝不及防,我被无情地抛给了黑暗。

  再看这部电影,已是两个多月后的现在。一直不断猜测的关于“房子最终的归属问题”,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影片中文译名[尘雾家园],我不知道那一团团一阵阵雾气,是真实存在,还是人工制造。反正,雾中的夕阳,雾中的大海,雾中的树林,都甚是美丽。当然,那栋雾中的房子,那个尘雾家园,也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退伍军人携妻带子,从伊朗来到美国,买下这栋房子,他要过安定的生活;刚刚离婚的女人,不愿放弃这栋父亲用三十年才还清贷款换来的房子。于是,这所房子成了矛盾的会聚点。

  军人把安定生活寄托在了这个房子,女人把对父亲的回忆也寄托在此。然而房子周围的雾气越来越浓,悲剧终于发生。

  尘雾遮住了双眼,家园于是越来越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