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群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10篇
《大群 第一季》是一部由诺亚·霍利 / 迈克尔·乌彭达尔 / 拉尔沙·康达基 / 蒂姆·执导,丹·史蒂文斯 / 珍·斯马特 / 麦肯锡·葛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科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群 第一季》观后感(一):当超级英雄电视剧需要脱颖而出,我们需要新花样
刚看完《大群》第一集,像是在看诺兰的烧脑电影一样,只不过诺兰的炫技成分不会这么明显。 但我支持这种炫技。 前段时间看《禁忌》的采访,汤姆哈迪之汤老湿说:这是电视剧的黄金年代。没错,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去支持电视剧,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狠心砸得下钱来拍电视剧,而制作者们也不负众望,这几年的大热剧《绝命》《权利》《毒枭》《纸牌屋》等等等等,相较于好莱坞这几年的不思进取,限制导演发挥严格按照套路来拍的商业片,电视行业真的是欣欣向荣,不少电影界大佬都去尝试电视圈。 而近几年最火热超级英雄,也自然不会放过电视圈这一行业,DC刚开始的《绿箭侠》还挺不错,可越到后期越加无聊,连番推出的《女超人》《闪电侠》等也收视一般。而漫威那边,《神盾局特工》,若非是漫威的亲儿子,有强大后台撑着,按照残酷的电视行业规则,早就被砍掉了。漫威知道自己在电视圈还不够经验,可即便与精品倍出的Netflix合作,拍出来的超级英雄也只能称得上h好看,与前段所叙,称之为艺术的美剧相比,远不够格。超级英雄在电视圈混的远不如电影那么风生水起。 《大群》的出现似乎会打开这一僵局。 首看第一集,烧脑程度骇人,三条时间线来回跳转,更清楚男主有精神分裂后,角色的真实也打上了问号,更让人迷糊了,再丢过来一个男主自己都不清楚的问题,观众完全被带入了男主精神分裂的崩溃情景。 别看说得容易,可要处理好可真难,大量的来回剪辑,长镜头使用,分镜,配乐,甚至追逐戏使用16:9的电影比例,让观众头疼同时可劲炫了一把技,把本来只是稍微有点悬疑的故事玩得像万花筒看得人津津有味,可若单是炫技故弄玄虚观众自然也不爽,于是最后的搭救戏,在大量的剧情铺垫以及刻意不展示超能力的压制下,让人大呼痛快,甚至让我有了看《真探》第四集最后长镜头的痛快! 超级英雄想要在如今蒸蒸日上的电视圈混出头,把电影平庸那套拿来自然不行,所以我们需要这新的花样,来让剧情变得玄乎,即便会被说炫技,但从第一集来看,效果出色,制作精良。 期待后续。 也更期待电视剧未来带给我们的更多惊喜。 ps:尬舞那儿真.神经病
《大群 第一季》观后感(二):指责
三星中两颗星只送给大表哥
这是我看过最不喜欢的superhero剧了 当年弃了神盾是因为女主演技捉急 这部……
为了大表哥没弃 然而剧情捉急 不是说演的云里雾里的看不懂 而是为了这云里雾里忽略了很多剧情上的漏洞
比如为什么看到大头人就一定认为David的问题在于有东西寄生在里面呢呢?四个人去找去救Amy的David没一个打手不怕死在那里吗?……造梦的Syd还有头头有谁会打架吗?不怕功亏一篑?在summerland难道不应该有教他们防身术的课程吗?天天只研究梦境也是醉了……还有为什么寄生的那股力量不一直occupy David的行动呢 就像毁了对方基地那样?等着别人发现它呢啊?
等等
接受指责
好好看剧
希望改进
《大群 第一季》观后感(三):大群Legion终极剖析,揭秘镜头隐藏的一切
写这一篇是因为现在网路上有超多关于大群的谣言和误解,并且在可以看到的评论里——无论喜欢或不喜欢这部剧的言论——都存在许多描述的剧情与实际剧情根本不符合的情况。我个人非常希望无论想看这部剧、还是已经看过这部剧的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地欣赏所有的剧情,无需耗费任何心力,此文可以完美实现这一点。这部剧其实很简单,除了常见的谬误之外,相信也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把它看得清楚明白,只是大家都和我一样忙……没错我们死宅其实是很忙的……嗯,算了。
这一篇不会像网路上随处可见的所谓影评人那样,不管看懂没看懂,随便贴一些炫酷的图,乱抓几个镜头胡讲八讲。我不会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本文内容主要是两件事:
详解所有剧情——揭秘每个镜头带来的信息。
本篇已更新完整季内容。
《大群 第一季》观后感(四):《Legion》 顛佬正傳版的超級英雄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美國影視工業的創作人。譬如說吧,超級英雄類型片,已經氾濫得令人望而生厭了。但是,這個電視與電影的類型,依然是賣座或收視的保證,也是資方願意投資的題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電影或電視劇的主創人,你會如何另闢蹊徑?
要談論沉重道德議題,有《X Men》系列珠玉在前,你能超越嗎?要談個人掙扎,把英雄片拍成文藝片?有李安版的《綠巨人》。要當成動漫處理,有浣熊和樹木當主角,加入大量1970年代音樂勾起懷舊情懷,炒在一起竟又意外和諧幽默的,有《銀河護衛隊》。
就在你以為超級英雄類型片,已經拍得山窮水盡,很難再有突破時,電視劇《Fargo》的主創人Noah Hawley,推出了顛佬正傳版的《Legion》。
無論是超現實的攝影風格、非線性敘事手法,或是一層套一層,令人疑幻疑真的故事套路,《Legion》令人想起了1996年Ewan McGregor主演的《Trainspotting》、2000年Jennifer Lopez主演的《The Cell》、2004年Jim Carrey主演的《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2010年Leonardo DiCaprio主演的《Inception》等等電影——看來看去,就是不像任何我們熟悉的超級英雄類型片。
Legion是漫威漫畫世界裡,X教授的親生兒子。在漫畫裡頭,Legion是個很特別的悲劇人物。我們常說某個角色亦正亦邪,其實都只是善良的角色有些怪癖而已,談不上邪惡。但原名David Charles Haller的Legion,則是名副其實的亦正亦邪--他有精神分裂症,分裂出來的不同人格裡,有正義的,也有邪惡的,而且每個人格,都有各自的超能力。
電視劇《Legion》,則和整個漫威電影宇宙,沒有什麼關聯(至少在第一季是這樣的)。在電視劇裡,David一開始就是個被關在精神病院的病人。從零零碎碎的蒙太奇剪接中,我們跟著David走過了他悲慘的童年和青少年歲月。由於擁有心靈感應以及心靈遙控等等能力,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能力,他一直以為發生在他身上的種種異像,都是自己的幻覺和幻聽。為了減輕痛苦,他又濫用毒品,於是,真的和假的,回憶和幻象,交織在一起。除此之外,要控制David的集團,還故佈疑陣,令David和觀眾,更加分不清真與假,好人與壞人。
關押David的精神病院叫Clockwork,影迷應該都會知道,這是取自Stanley Kubrick的經典電影《A Clockwork Orange》。這部電影也奠定了《Legion》的基調。無論是電視劇裡的風格色調、氛圍營造,都帶有濃濃的《A Clockwork Orange》的影子。
你可以把這簡單地視為一種致敬。但我認為《Legion》的編導選擇《A Clockwork Orange》作為電視劇的點題關鍵字,有更深的考量。在《A Clockwork Orange》裡,主角是個問題少年,殘忍暴力,是個大變態。為了早日出獄,他參加了一項科學實驗,讓心理醫生通過殘忍手法改變自己的暴力傾向,從此變成一個膽小懦弱,甚至無法有性慾的人。
《Legion》也在拷問著相似的道德難題。如果碰上一個極度危險的人物,用殘忍的手法改變他,是道德的嗎?如果這名人物很有可能對他人造成威脅,甚至危害世界,在他還沒犯罪之前拘禁他、甚至處決他,是道德的嗎?
比較遺憾的是,《Legion》畢竟是好萊塢體制下的電視劇,無法像獨立電影般“任性”。在好萊塢的公式下,故事到最後還是必須走向正邪不兩立的套路;愛情最大,遇上女主之後,男主必定得到救贖;男主到最後必定能戰勝心魔,高大上的形象,一分都不能少。這些設限,大大減低了思考上的衝擊。
另外,《Legion》前半段,利用風格化的攝影手法,建構出精彩的主角內心世界,場面調度頗有Stanley Kubrick、Danny Boyle等等大師的風範。但是,這畢竟是FX旗下的製作,資金有限,沒有高規格場景和先進特效。當到了後半部,現實的部分越來越多時,便暗暗透露出廉價科幻電視劇的寒酸味。
這也讓我對第二季的《Legion》不敢太樂觀。惡魔的身份揭開了,主角的謎題解開了,接下來的故事,是否就要回到超級英雄對抗大魔王的公式了呢?當主角不再受幻想困擾,沒有了那些隨時蹦出來的寶萊塢歌舞場面、漫遊太空的場景時,攝影師、剪接師、美術指導等等可以發揮的空間少了,觀眾又能期待什麼呢?還是說,下一季,故事的敘事觀點將會換成另一個被惡魔寄居的角色,繼續玩真假難辨的遊戲?又或是,David會真正分裂出多重人格?
不過,我何必想那麼多。好萊塢出色編導人才的鬼點子,豈是我們所能料到?身為觀眾,我們只要等著被取悅就好。
其他评论请关注:http://nghanmin.blogspot.my/
《大群 第一季》观后感(五):光头教授家的傻儿子
百度云存的 光头教授家的傻儿子都比这个强悍。
刚开始看很是烧脑,云里雾里的。几次看着就睡着,今夜失眠,想着继续催眠,结果后面一口气看了三集,活该现在睡不着了。
也是无法指摘为何前期的画面场景七零八落,想着都是在刻画主人公的脑中的picture. 还是一个未清楚自己是谁,除了当做精神病患者,本身是个靠脑子吃饭可以无限人格分裂的变种人,还被另外的变种人寄生,还被寄生虫篡改画面,想想就够凌乱的。能花几集把整个神经病的蜕变故事讲清楚已经非常棒了。
黑人版布兰斯塔克的能力超级喜欢,想拥有,有事没事就跑别人脑子里面看porn.
《大群 第一季》观后感(六):在一点爽里面感受一大坨蓝瘦的香菇(略剧透哦! )。
看到第7集以前都觉得很爽,然而看第7和第8的时候,就觉得很难受,很憋屈。这也是我不喜欢看神盾局和闪电侠的原因:表现与脑子预期不符。也可能只是因为我不了解david 的能力吧,总觉得他不应该那么弱,不应该那么暴躁,和他爹一点也不像(谁说我儿子一定要和我一样bald?)。
可能也是因为farouk太强大了,从小就一直吸收david的能力,所以导致他没办法和他爹一样厉害。可是,他爹为什么不把david亲自带在身边?实体都打败了,还怕一个弱小的parasite吗?这里我无法理解,交给普通人有什么用?命运注定了david不可能是普通人的。所以这里我无法理解为什么professor不把david放在自己身边。
虽然看着看着感觉在看惊悚片,但是在前面有超能力的时候还是觉得很爽的,觉得气氛渲染的很好。只是到了后面觉得david好没用,然后又出现俗套的女主逗逼时刻。如果为了爱而选择自私,我宁愿保护世界。再说了,david这么强,估计是6级的,谁说他就一定会死呢?女主的智商很有问题啊。
另外,为什么这么一个mutant的避难所,只有这几个mutant,其他的呢,而且感觉他们的能力都好没用啊,这电视剧是漫画改编的吗?其他的变种人好lj,好没有存在感,只有一个david有用而已。哦,还有Makenzie Gray(在里面没有名字,作为第二个实力变种人,有点尴尬啊),虽然只show过一次实力,但是没错,他就是除了david之外最强大的了。Melanie就只有telegraph一个技能,连读心术都木有,我看着都替她难受,怪不得丈夫不要她(偷笑)。syd就是变变身体,估计是可以使用她变的那个人的能力的,但是整整七个多小时,除了救人两次,加上最后几分钟办逗逼(贱笑)。开玩笑的啦,其实从头到尾,除了最后的青铜时刻,我还是很喜欢她的,我觉得她和david的对手戏演的很入戏,很少出戏的感觉,虽然超能力不知道有什么用处,但是还是觉得她很好,很有存在感啦~
Gary和Kerry,这两个人更逗了呀,除了合体(还是只有痛苦没有快感的合体)之外,完全不知道这个技能有什么用啊,让爹爹以为妈咪出轨?我还以为Kerry有什么厉害的技能,结果没有啊,打了几个人就被一堆人揍,看着就蓝瘦。然后男gary就一科学家,好像更没有什么能力了呀?还有,化妆师可能和amber有仇吧,明明这么漂亮,在里面怎么在表现和穿着上,像个中二少女,整天想着打打杀杀,其实自己又没有什么料,还化妆化的这么奇怪。看着也难受。
好了,反正就是,前六级看着都很爽,所以可以一直看下去,但是第7集就觉得不对劲了,怎么不爽了,开始难受了。而且脑子也转不过来了,前一刻“(pause)啥,这句话什么意思?(思考ing)”,后一刻“what?这段对话什么意思?他和他说了什么东西,我怎么没看懂,他要他干嘛,我不懂啊,什么意思,别搞气氛啊喂?(画面开始诡异)”。就其实前面6集我都没有这个感觉,我都看得懂,但是后面两集我就搞不懂了,有种编剧为了赶工,强行带节奏的感觉呀。
所以最后,主角可以正常使用超能力了,olivia被完全possess了(最后一个镜头是他询问lenny的意见,加上他现在脑子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所以我猜他完全被控制了咯)。所以寡妇还是寡妇,电视剧简介与故事情节完全没有关系,可以不用看简介了蟹蟹您了哟!
《大群 第一季》观后感(七):我乱说的
给三星有些苛刻了,但是第一,拍摄方式很明显在致敬一些电影,叙事方式也有创新新颖独到,但是实在是乱,细想全是bug,比如Oliver怎么能知道这边发生的一切说救就救?扣一星。第二,里面所有的女性全部刻画成了必须依附男性的角色,男性的离开要么使她们念念不忘终生追随要么耍小脾气,扣一星最后一集几个where r u right now直戳戳让我耳边回响起where r u now..... 可怜怪物大boss,打不过教授从小附身在小孩子身上结果小孩子更强大还附有天生的主角光环更打不过,捞半天是一张佟掌柜的脸。真的不是闫妮抽空去美国当了回大boss?标题都想好了,震惊!半老徐娘闫妮时尚资源争霸赛或成最大赢家,入驻漫威竟还与大表哥....! 六七集大表哥实在是帅炸天,太棒了我又多一个墙头哈,哈,哈!说起来,虽然我挺喜欢艾玛的,但拍美女与野兽的时候同是英国人的丹丹龙美音比艾玛好太多了。我在影院听艾玛那个音我有些尴尬。嗯,特别是第七集丹丹龙英音美音自我调侃的时候真的可爱疯了!
《大群 第一季》观后感(八):[关于E01]这难道是bug???
我发现我看完整季以及各种解析以后,对大群最大的一个疑问是:
Why exactly did Syd go into Clockworks in the first place?
看起来并不是就准备怎么把David救出来了啊,不然怎么那么快走就要走了?那个吻肯定不在计划之中吧。如果是为了让David眼熟以后方便营救,也不对啊,剧情里的营救是他们阴差阳错逃出去之后发生的,离开医院的契机/诱因还是那个吻,但再次,吻不应该在计划之中啊。如果要让吻在计划之中,那意思是Syd进医院就是为了跟David谈恋爱的咯?问题来了:
①他们怎么能知道David就一定会爱上Syd呢?而且剧中真的是完全David对Syd一见钟情而Syd还啥都没做呢。
②如果这是一个任务,Syd这么轻易就同意了?就算把自己当做特工啥的(?)于是毫不犹豫地结下了,然后就爱得这么真挚这么毫无保留了?难道说相见前就是小迷妹?不大可能吧。
③还是这个问题,假如这是一个任务而Syd原本不是迷妹,那就是带着目的而来的,但她紧接着爱得那么(重复前文),所以说也是瞬间沦陷了???可是依然看着不像啊??说实在的整部剧里Syd确实表现得很在乎David可是都找不出她陷入爱情那一瞬间的契机或者表现。
④再绕回来,如果这是一个任务,不科学啊Syd明明什么都没做David就如”计划”般沦陷了这也太顺利了吧…
若说互换身体就是“营救计划”(假如存在)的一部分的话,在没弄清David能力的情况下把互换身体作为“营救计划”的一部分也太草率太漏洞百出了吧,而且潜在后果是如此看重David价值的Bird女士承受不起的。况且当时Syd确实就是要出院了并没有要带着David一起的意思啊。
始终觉得,目前看来这就是个bug,就看后一季解不解释了。就像有一集生活大爆炸里Amy毫不留情地指出夺宝奇兵(某一部?)里主角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有没有他故事结局都一样,是个看似合理实则bug的设定。
再说回来,Syd能出院这里我也觉得不对劲。她入院的“病因”是不愿意和人肢体接触,作为观众我们知道是因为她的能力,但对于医院来说她是一个普通病人,能判定她可以出院了势必是在确认她“病情”好转了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和他人肢体接触了”,那么为了做出评估,医院的人极可能需要与她肢体接触并且得到正面的结果,但这样一来又不合理了,肢体接触必然会导致互换身体,所以Syd不可能让他们碰,所以他们就不能得出“她病好得差不多可以出院了”这样的结论,所以她不应该被同意出院,那么后面的剧情也都走不起来了。
经小伙伴提醒:“不愿意和别人接触这应该是心理上的问题吧,为何会进精神病院呢?而且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啊,找个私人心理医生开导开导应该就好了啊。”
所以Syd进医院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Summerland有意为之,David也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原因的一部分,但具体任务目的和是如何操作的就很不明了了。
《大群 第一季》观后感(九):真实or幻想,看完更糊涂
惦记许久的新剧。
根据零星看的漫威世界的介绍,这位主角是排名前N名的大咖。但在第一集中,他还没有领悟到自己的能力,还錞于“被精神病”的阶段。
动作场面太马虎了。所以是搞脑子的剧,动作戏什么的就算了?
种种情节真是拍的脑洞大开。预告片里都有的,是吧。反转反转再反转。
他爱她,所以他变她。
你以为是讲精神病的。一个医生看不好,然后转给另外一位继续治疗。但药不能停啊。于是乎越发的错乱了不是。
幻想出一个别人都否认存在的“她”,很老套的情节不是。当你认为就在精神病人欢乐多的时候,新医生出门,你发现【省略剧透】。好像新医生不是医生。【继续省略剧透】
好吧,大家自行看剧。
《大群 第一季》观后感(十):其实对于精神病的描写挺棒的
如果你用一部科幻片来看这部剧,只能给1分,
但是如果你将他视为一部心理剧,你会发现,可以打4分。
其镜头的运用,真的将人格分裂、童年阴影、刻画的很到位。
那种脑海里的喧嚣、那种毁天灭地的愤怒、那种对亲密关系既渴望又恐惧的矛盾。
对心理咨询从恐惧、到觉得习以为常像吃饭、到觉得能从中挖掘乐趣...
包括:怎样表达一种童年的恐惧、怎样表达隐藏在和谐有爱生活背后的危险...
以及影片中出现的道具,都具有象征意义,某种“符号学”?
大约用抽象的符号,可以深化与模糊一部作品,缔结与其他的联系,创造神秘学的体验?
然而不得不说,整个故事线还是很不错的,作为悬疑剧也算是小小的新颖到我了。推荐热评关于剧情的回味。
男主的表演真的是,赞爆了。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那种张力。
这部剧其实应该叫做"一个大反派的养成"。
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反社会,其实是一个值得挖掘的文学创作课题。
这很有趣。就好象最近很流行的《better call saul》
如何一步一步打破内心的防线,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堕落的深渊;
如何一点一点击溃道德的边缘....
挺有趣的。
很多的作品,已经对单纯的描写正义主角感到厌恶,而加入内心对于现实、道德边界的挣扎,甚至近几年主打的小人物列传体系,不仅带给观众更多代入感,而且见微知著。当然,现代科学对哲学以及文学的冲击,让我们从传统的牛顿力学中挣脱出来,开始拥抱不确定性。并非相关专业,但是估计“透明性”“非线性”这类的理论在这里一样有他们的表现形式。
总之,是一部值得推敲的美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