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铁血一千勇士》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铁血一千勇士》的观后感10篇

2022-05-13 16:55: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铁血一千勇士》的观后感10篇

  《铁血一千勇士》是一部由阿坎·萨塔耶夫执导,阿斯尔汗·托列波夫 / 阿彦·乌特普波根 / 库拉莱·安娜尔别科娃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铁血一千勇士》观后感(一):由于我对中亚很有兴趣很好奇,所以看得井井有味,如果你跟我一样,值得一看。如果是追求好莱坞绚丽的效果,会失望。

  电影无畏一千勇士英文名是Myn Bala,讲的是18世纪哈萨克斯坦英勇打败准格尔(Dzungar)侵略的故事,里面有马战,格斗,刀战,箭战,有友情,爱情,背叛,牺牲,壮烈,感动,由于我对中亚很有兴趣很好奇,所以看得井井有味,如果你跟我一样,值得一看。如果是追求好莱坞绚丽的效果,会失望。

  格斗效果是不错的,比如刺中脖子喷血,反正比中国拍的好太多了。

  大场面少了,如果叫卡梅隆拍肯定会更好。

  草原的风景好漂亮,大气广阔,男猪脚很帅,女猪脚很漂亮。

  最后男猪脚带领1000个人冲向准格尔大军,跟敌人同归于尽。

  男猪脚最后中几个箭使出最后力气把准格尔大军的大旗推到,热血青年看了不禁流泪啊。

  《铁血一千勇士》观后感(二):杂拌儿而已

  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打算弄成一篇像“影评”样的文字。

  2, 哈萨克电影似乎对语言还是比较重视。《蒙古王》里,西夏语根本没法(哪怕大致)复原,用普通话,也完全可以接受。而现在这片子里凡合适的地方,都用了蒙古语:态度很好。不过……虽然大部分蒙语对白都被哈萨克翻译盖过去了,但还是能听出来,部分演员肯定是不懂蒙语,说起来很不地道——像是字对字念蒙古国的基里尔蒙文!(反正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都用基里尔字母文字,看着就大概能念出来)而另外一些,怀疑里面应该有从蒙古国“回”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人,听着顺不少。而且这不是最大问题……准噶尔/卫拉特方言,和外蒙标准喀尔喀方言,那区别可是能听出来的!

  扩展开来。全片里出现的蒙古文字,也完全是内外蒙通行的Hudum,不是卫拉特的Tod。当然,考虑到懂卡尔梅克语或卫拉特方言的,远不如懂喀尔喀的好找;而要找懂托忒蒙文的,在哈萨克斯坦就肯定更难;这也不能太苛求。

  3, 不止我看出来的、更大的破绽是:卫拉特人都留了满洲式的辫子!薙发易服,满洲人在清帝国内,至少对说汉语、蒙古语族语言的民族,还有编入八旗者(“回人”佐领应该例外;苗人,嘉绒,俄罗斯不清楚),信奉藏传佛教民族(藏人除外),应该都是强制执行。凡被执行民族,似乎没有不以为耻辱的。所以俺才有条广播,说不知道蒙古族愤青看到了这片子会怎么想——不过以优酷上已经有了的对骂来看,这根本就是可以忽略的小问题。首先,蒙古FQ们根本不承认自己祖先曾经败给哈萨克/汉人~~——任何时候汉人都是他们必须骂到的目标~~

  4, 故事情节:设计不错,虽然硬伤之处——或者说,YY之处,也颇明显。前教书先生Iliyas只身潜入卫拉特哨所炸掉火药库,蒙古人都非死即伤,不费力地就全被解决了;而炸火药库的人,当时肯定离爆炸中心,比多数蒙古兵丁都近,理应受影响更大;居然还能自己站在那儿被同伴发现!最后Sartai身上多处枪伤箭孔,居然还当着若干毫发未损的卫拉特士兵,如入无人之境,冲到卫拉特帅旗下面,直撑到用体重压倒之,才大限将至;而且居然就没个卫拉特人上来补他一刀……

  5, 这个不一定是破绽,应该是我个人吐槽。片子三分之二时候,准噶尔大汗似乎登场了——不敢说一定是大汗;但是能够在“卓南”(“济农”?不知道有没有历史原型)台吉之上的,除了汗,也没有几个了吧。但他们所在的那座城——片子里没有说是什么地方;然而最可能的,不就是固尔扎=伊犁么?——完全是穆斯林城市风格。总之我严重存疑。而且……汗的那段话(大意):哈萨克人要先解决掉,因为我不想两面作战。如果沉睡的巨龙苏醒过来,就不好办了——好油菜啊!哈萨克语,仅凭学过土耳其语,还是基本听不懂。所以这到底是原版内容呢?还是字幕组(后面会提到)的功劳呢?哈哈!

  7, 片子大概三十多分钟的时候,哈萨克头人会议,上面用的那张地图,有点槽……似乎没法在影评里贴图,只好空口说了。最右上明显是Mumlakat Rus——这个,如果两词间不按波斯语,加个ezafe,似乎就不成话了。而最右下角,看着是阿拉伯文的Al-Sin:“隋尼”/“秦”——指谁就不用说了。可左中地方的,又是Sultanat-i Kazahiyat(Kazah? Karakh?总之不是后来通用的拼法Qazaq或Qazakh啊?)——奥斯曼土耳其语的ezafe???然而中下的Sultanat-i Qoqan,又不写成Qoqaniyat?最后,右中的是Jungharia——这貌似是西方叫法Jungaria=准噶尔/准噶里亚的严格阿拉伯字母转写???

  8, 字幕:由于有百度哈萨克吧的合作,专名、术语翻译相当到位。不过……部分对白,翻得就太油菜了吧……“岂止是扯淡,简直就是扯淡”、“鸟他干什么”,都出来了………………

  9, 哈萨克独立20周年献礼大片,整体确实感觉8错。片尾向Nazarbay致敬,实在不算什么了。

  后补:

  10, “以一当十的勇士”,类似的题目(无论最后是有人生还还是全体牺牲),其实很多民族都有。犹太人是马萨达;希腊人自然是温泉关斯巴达三百勇士;格鲁吉亚则有“Aragveli三百士”;亚美尼亚那是Vardanank;俄罗斯,离大家最近,最熟悉的,估计非潘菲洛夫(近卫军)师莫斯科城下28勇士莫属了吧。到了民族国家时代,这种题材,绝对是各民族/国家用以激发本族/本国民众爱国热情的利器。所以,故事本身,没有任何可嘲笑之处——看不起民族主义的,另当别论~~至于电影情节,我认为,只能看有没有太穿帮离谱的地方,以定高下了。

  再后补:

  我的最大弱点之一,就是短期记忆力严重衰退。写文章前想到若干事情,写着写着就忘了,只能想起什么再补………………

  11, 配乐: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配乐相当出色。哈萨克民族旋律和管弦乐的结合非常自然;单用哈萨克乐器的段落就更是本色。另外对蒙古呼麦的运用——象征敌人,虽然估计不少蒙古人不会高兴,但是……用在相关情节上,也算合适了。这也提醒了我:呼麦当初就是用于仪式场合的,而且本来也不是娱神,而是使人敬畏/战栗。所以用来做恐怖背景音乐,不可谓非时。

  《铁血一千勇士》观后感(三):一部电影 折射一个民族对两类邻居的观点——观《一千勇士》小感

  前几天刚看完了一部电影,比较少见的中亚片子,哈萨克斯坦的《一千勇士》。

  总的来说,这个片子的质量还算中上,在细节上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很不错的,片中的很多出场人物都能个人留下印象,马战的场面蛮多,做的也不错。唯一的遗憾是大场面实在太少了,估计也和哈国电影业的水准有一定的关系吧,不过我看这个片子倒是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哈萨克人对于“仇敌”准格尔人和阿拉伯人、乌兹别克人(也可能是WZ)这两个邻居迥然不同的态度。

  影片中主要是哈萨克人和蒙古准格尔人的恩怨情仇,一开场就有准格尔人对哈萨克人的大屠杀(里面也时常称准格尔叫卫拉特,不是很了解这方面的很头大呢,还专门去查了下),从整个剧情的描述来看,哈萨克人似乎看准格尔人就像我们中国人看日本人一样,彻骨的仇恨,主人公也是一口一句“血仇不报,死不瞑目”什么的。可是在影片中出场的几个准格尔将领和士兵的形象,却鲜见刻意的丑化,相反都很帅气、英俊,其性格也是属于“正”面。

  比如一开场就出现的那个蒙古将军,一张刚毅的脸配上一身戎装,不怒自威,真的没法不让人赞叹一声“好一个骁勇的战将”。而且从片中的表现来看,此人虽然杀人不眨眼,却也有着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不虐待俘虏,对于看到的蒙古士兵虐俘的场景,反应是一句咒骂“这群野蛮人”。

  还有那个什么那颜,跟女主的老爹的那段对话,也被表现的很有“骑士精神”。片子后半段准格尔骑兵追杀几个主角的那一段,杀死了几个和他们对冲的哈萨克战士的准格尔士兵的表情看起来居然是有几分敬意在里头。

  尽管我感觉整部片子整体上对蒙古人还是有“黑”那么一下的意思,但却也丝毫不掩饰对准格尔蒙古人的尊敬,仔细看的话就能发现片子里的准格尔士兵个个都表现得很雄壮威武,这种情况还真是蛮有意思。

  另一类人,阿拉伯人和乌兹别克(也可能是WZ吧)出场并不多,却也很有亮点。

  一个是买奴隶的商人,片子里字幕显示说的是阿拉伯语,显然是一个阿拉伯商人,那丑化就很明显了,对奴隶穷凶极恶,人前人后趾高气昂,最后被掐死了••••••

  乌兹别克人(这个我是猜的,也有人跟我说是WZ人,看服装好像都差不多)在片中被表现成了弹琴祝酒兴的,以及跑前跑后倒酒的“下人”,准格尔人一声吆喝就被吓的默不作声••••••

  按理说,作为没有什么历史恩怨的邻居,在影片中也不该被丑化成这个样子吧,看片子的时候我就对此很是费解,仔细想了想,觉得只能是一个原因:这两类人都是:绿洲农耕民族,而哈萨克人和准格尔人都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所以在哈萨克人看来,即使有着血海深仇的敌人,由于同属于一种文明属性,都是“战斗民族”,所以依然值得尊敬。而阿拉伯人和乌兹别克人,属于绿洲农耕民族,是“做生意的鼠辈”(这话是一个在中国的哈萨克人自己跟我说的,不过他形容的是WZ,我在这里就借用了),只配做个下人。

  这或许就是不同文明之间互相鄙视的一种表现吧,呵呵,不知道有没有人了解中亚的历史,看完整个片子突然就对中亚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给我讲讲哪里可以看啊。

  《铁血一千勇士》观后感(四):关于无畏一千勇士(自由之心)结尾显得突兀的原因

  (想看完整版戳上面)

  必须说明一点,目前在我国网络上流传的版本,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由小马驹字幕组汉化的127分钟版本,是一个被删剪过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删除了十几分钟的画面,最主要是在影片末尾的大战场景,这些画面部分可以在影片的预告片中看到。这实在是一个遗憾,也是很多人纳闷为什么结尾结束的过于突兀的原因。或许这可能是 哈萨克电影公司 的一种版权保护手法吧,我们不得而知。

  《铁血一千勇士》观后感(五):以一抵十

  以一抵十----观哈萨电影《无畏一千勇士》

  您看过哈萨克斯坦国的影片吗?

  《无畏一千勇士》就是了这么一部,至少我看过的第一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制作的电影!

  讲述:

  从十七世纪开始,到十八世纪末期才结束的准噶尔——哈萨克战争,绵延了将近250多年,那是一段日月无光的岁月。在本片故事所处的年代,准噶尔的铁蹄如同暴风一般从东到西,扫过了哈萨克大地。

  哈萨克的东部成了准噶尔的腹地,哈萨克亚草原成了准噶尔的猎场。哈萨克人并没有坐以待毙,勇士们跨上了战马,扬起了战刀,团结一心,共御外辱。正是在这一时刻,小玉兹的阿布海尔汗成为了大军的统帅,而十九岁的萨尔泰率领的完全由孤儿们组成的“一千勇士”成为了扭转战局的关键。

  而按照片中诠释的,这个“一千勇士”其实只有100余骑,因为个个“以一抵十”所以堪称1000!

  影片故事根据民族伟大的诗人努尔玛甘别特·阔斯扎诺夫留下的脍炙人口的长诗《勇士萨尔泰》改编而成!

  导演阿罕·萨塔耶夫表示“从祖辈流传下来的史诗和故事没有被族人们遗忘,确实有必要把这些故事搬上荧幕。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从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来接受知识和思想,而不是从书籍。所以说,电影是一个连接历史和人民的重要桥梁。”

  再请看看当时准噶尔汗国的疆域(地图中蓝色框内亮黄色部分,他们在明朝被称为瓦刺国)。

  准噶尔(蒙古语:jekün γar “左手”),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17世纪到18世纪,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

  清朝(噶尔丹时期)极盛疆域,请再看地图,显然足以与大清抗衡,而且宗教上他们信奉藏传佛教,对西藏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锋芒过盛,康熙帝就曾3次亲征,18世纪(1755年后)终于在内忧外患中,被乾隆之清军的数次军事行动灭亡。

  在当时的清军战史下,这些被哈萨民族看做恶人、敌人的准噶尔人也成了“必应剿灭,不留余孽,贱人”罢了!

  看完了一些历史资料,我们该明白,“强权势力下,弱小无疆界,小而无政治”之道理了!准噶尔——哈萨克战争,可以绵延近250多年,实在是他们遇见了那个年代的一个强势扩充势力!

  在藏传佛教的支持下,这股势力有强大的物质、精神后盾,相对而言,俄国及穆斯林国家对于哈萨克民族的支持较少了!

  这才使得勇士们要“以一抵十”啊!

  (就是图中这100多人,搅乱了双方近5万人的杀阵!)

  请看预告片:

  题外话:

  1、有人戏称“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人生活在荒漠里,新疆的哈萨克人生活在5A风景区里。”那是对现代的哈萨克斯坦缺乏了解啊!

  同时,作为在上述5A风景区内和当地哈萨人民交流过的我,不得不说那里的风景是优美的,人民是淳朴而勇敢的!

  请注意,他们是勇敢的,千万不要小觑啊!

  请您看看哈萨克斯坦观众的感受吧!

  2、网上观片,二人争论而政论了!唉~~~想起片中,才5人小分队的时候,副首领就背后放箭欲杀作为正首领的主人公。

  3、请看看,这是乾隆时期的版画,代表了一个独特的绘画流派,是其好大喜功的典型例证。

  柏林国家图书馆的东亚部门收藏了五个系列的共 64 幅版画。这幅作品是巴黎系列中的 16 幅版画之一,描绘了乾隆统治期间的 1755-57 年并吞准噶尔汗国的战役。

  想想为何保存在柏林呢?伟大的清帝国们?勇士在于砾新,而不在夸旧!

  更多图片,您可以前往

  《铁血一千勇士》观后感(六):虎头与蛇尾

  看了不少小语种的古代战争片,却很少看到哈萨克斯坦的电影。想不到哈萨克斯坦人也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倒是有点小惊喜。尤其是哈萨克斯坦的风景很美,雪山、草原,恰似一部风光片。哈萨克人和蒙古人掐架的感觉,从内心上说都是自家兄弟,如此杀戮,又何必呢?

  萨尔泰光明磊落,但不够低调,游牧民族的心思是不是很单纯啊?泰玛斯小心眼,翻译的兄弟翻成“羡慕嫉妒恨”了,灰常滴准确,倒是有点意思。以至于泰玛斯背后放黑刀,兄弟间挑出了内讧,撂倒萨尔泰,损失惨重。因此,团队的团结无论何时都应该摆在第一位。

  我看的是120多分钟的版本,前面的铺垫很长,很长,真的有点长,做了足够的前戏,以至于在电影只剩下10来分钟,只有10几个人,始终搞不明白1000勇士的1000何来,暗自替男猪着急,招安啊,投奔啊,该上人了。

  大战的场面还可以,有那么一点震撼。蒙古人还用上了火器,不过火器威力严重不够,萨尔泰用盾牌就挡住了子弹,而在前面的单挑中,萨尔泰一斧子砍破了蒙古武将的盾牌。这火枪也太落后了。

  结局来得太突然,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女猪毫不知情傻笑中搭帐篷,显得有些不搭。

  《铁血一千勇士》观后感(七):对陌生民族的向往

  我不得不承认,一开始这部片子吸引我的是帅气的男主和漂亮的女主,慢慢看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反应哈萨克人民反抗侵略的史诗片,每个人都是那么有血有肉,第一次看中亚的电影,虽然有些地方,比如配乐方面,比较欠缺,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这部片子还是看的津津有味,突然对哈萨克这个民族产生了兴趣,对于哈萨克,乃至整个中亚的历史,以前了解的太少,原来那里也有一群为了理想,民族,自由而一直战斗的年轻人,任何民族都不缺少英雄,都有一部自己的奋斗史,在这方面,各民族都是平等的!剧中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都那么清秀俊朗,在反抗侵略的过程中,一个个死去,更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悲壮!我突然想,人类历史上有好多族群,在战争中消失,那些曾经活生生的人们的音容笑貌,随着族群的消失而被历史淹没,没人再记起他们,只有太阳和月亮,见证过那些消失的清秀面庞!

  《铁血一千勇士》观后感(八):1000≈300

  各民族之间杀来杀去,本就无所谓正义。哈萨克弱小的时候就呼唤民族气概,等其强大了一样会去劫掠别的民族。当然这也是历史阶段各个民族的必然结果,不是刻意鞭笞什么。因为任凭哪个民族也不会例外吧。

  显然也就是自我意淫的产物。不必太在意。……其实一点也不喜欢撒尔泰的形象,一副包罗万象的光辉,明显太标榜的感觉。反倒觉得泰尔斯刻画的比较饱满,是个立体的人物,有勇敢的一面,也有内心的矛盾。

  中文翻译太雷人了,出口那么多的成语、俗语,听着就让人觉得别扭。而且最夸张之处,马背上的哈萨克人居然还吟诗——“问世间情为何物……”也不考虑下语言环境……真是醉了……

  剧情太拖沓冗长。之所以看完,还是想看看哈萨克人是怎么意淫的,能雷到什么程度。

  对长知识有帮助的,也就是对于那块地区的历史发展个阶段感兴趣更多,包括各民族的源流关系。比如匈奴、鲜卑、突厥、蒙古、哈萨克、土耳其、土库曼、乌孙、乌兹别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