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陵十三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金陵十三钗》经典影评10篇

2018-07-08 03:15: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陵十三钗》经典影评10篇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 / 倪妮 / 张歆怡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金陵十三钗》影评(一):期待下一部中国的《辛德勒名单》 -观《金陵十三钗》

  如果单纯一条微博,很难抒发看完《金陵十三钗》的心情。有别于以往看的任何一部电影,这次带来的情绪复杂,有必要好好抒发一番。

  由于张艺谋之前的“种种劣迹”,这次是先看了看网上评分,才迫不及待去看这部片子,一来确实是被大片宣传吸引,二来也因为女朋友是南京人的关系

  观影中,南京话让人亲切,但随着剧情深入,越来越揪心沉痛,当一个历史背景压在上面的时候,即使超人出现也没用,更何况这是正剧,我不停的期待反抗,一个炸弹炸光全城的小日本,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已经注定了,我们没有经历那一段过去,但可以想象经历的人是有多么的凄惨,死变成了一种折磨和对尊严的全部摧毁,这种感情一旦侵入体内,就会由衷的郁闷难过,以致短时间很难自拔,网上说华裔作者写完《南京大屠杀》后自杀,我觉得也是因为这种负面情绪影响的太为激烈所致。我们平时经常在银屏上目睹的武侠电影,无非就是为家人兄弟报仇一类的故事仇恨一旦建立,人很难抽离,以及之道还治彼身,只是对于日本侵华这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我们没有报仇的机会,于是只能深深记下,并定期在一些题材电视和电影中被一次次唤起。

  虽然故事简单,但无疑这是一部好电影,可以大致看看现在被评价为好电影的主要分类:一如《那些年》一样追忆往事青春,越是永远回不去了越是催人眼泪,二如《金陵十三钗》或者《叶问》抓住人心中最软弱的那一角民族国家感和大时代那种无力抗争的背景,让人看着揪心愤恨,并深深唤起民族自尊

  《金陵十三钗》的档期没有同期的《龙门飞甲》多,但是我买票时基本场场满座,我想随着各评论普遍的叫好,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入电影院看着部电影,无关票房如何,我想每个国人接受这样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后,对日本的反感情绪,在那一年游行的几年之后,可能又会被吊起到一个新的高度。很多影迷指责中国没有一部像《辛德勒名单》一样的电影,如今每年几部此类二战电影,并真的看到此类电影的长足进步,我想我们应该感到欣慰,我想离真正中国的《辛德勒名单》,应该不会太遥远

  最后想说两个细节:女朋友全场都在哭,我想影院中的女生,可能大部分都在哭,电影结束后,一对情侣相拥着没有站起来,女生伤心的靠在男朋友肩膀上不肯离去,我想是这种负面情绪太强烈所致

  另外《南京南京》据说去年在日本没有得到公映,不知道这一部《金陵十三钗》如果在日本得到公映,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

  《金陵十三钗》影评(二):因为痛感

  写下来是怕这种痛感倏忽而逝。

  伤痛沉重总是在一起,从影院走出看灰沉沉的天也像是压在了痛苦之上,让人要掉眼泪。心重重的,我知道眼前的世界真实的, 粉尘,喧嚣弥散在一张张没有表情的脸周围,但是这个世界只能让我思考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在我的心里,有另外一方世界,由感伤叩门,思考引导,那里是一汪平静湖水,所有的情感都归于一片片的涟漪

  这部电影勾起我的感伤,愤恨,一厢情愿的为每颗善良的心流泪。红楼梦中的十三钗是多才,这里的十三钗融情,赴义前凛然的一瞥,让人心疼。玉墨,严歌苓好才情氤氲墨色的玉不能熠熠生辉,但是难掩的是那份洁净从来没有因墨的濯染而失去本真。

  《金陵十三钗》影评(三):我们的逃城......

  当天籁般的圣咏响起,南京城沦陷了,我的心也随即崩塌......

  “你们所分出来的城,要作六座逃城。在约旦河东要分出三座城,在迦南地也要分出三座城,都作逃城。这六座城要给以色列人和他们中间的外人,并寄居的,作为逃城,使误杀人的都可以逃到那里。“——《旧约·民数记》35章13-15节

  浴血奋战的南京城守城官兵、被捡来同路的孤儿浦生,

  如同小动物一般被追捕猎杀夺路奔跑的教会学校学生们,

  玩世不恭八面玲珑离不开美酒女人的殡葬化妆师约翰,

  十二个秦淮河边烟花巷里走出来躲进教堂妓女们,

  和一座有着欧式建筑风格、彩色玻璃画、十字架祈祷椅的天主教堂,

  ......

  当然,还有那位弹着管风琴唱着家乡童谣眼睛湿润的日本军官......

  我看见血流成河、暴虐满街,人杀人,人吃人......

  (日本兵在教堂里追逐女学生们,喊着说“看我们吃了你们......eat up......)

  “锡安城的威荣、全都失去。他的首领像找不着草场的鹿,在追赶的人前无力行走......

  他百姓落在敌人手中无人救济.敌人看见就因他的荒凉嗤笑......

  少年人和老年人都在街上躺卧,我的处女和壮丁都倒在刀下......”

  我们的逃城在哪里?

  是白布上红色十字架吗?

  是那座士兵把守的教堂吗?

  是藏着葡萄美酒的地窖吗?

  是被修好的卡车可以去到的任何地方吗?

  还是一个一个被改变生命......的心里......?

  是情和义,是真正的触景生情,是因被换回救赎而甘愿牺牲的义......

  是绝境逢生处唱起的《秦淮景》,

  是逃出重围后见到的第一道曙光

  是以生命换回生命的永不止息的爱......

  《金陵十三钗》影评(四):凡人们啊。张艺谋大湿此片的深意你们真心懂?!?!?!?!

  【YY太多要死人的——《Gold Wound Thirteen Hairpins金陵十三钗》】

  其实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教堂里一小撮南京的女学生很会唱歌。

  日军旅部决定逼迫她们登台演出——借此机会拍照并报道,向西媒昭示南京的屈服和东亚共荣。

  (1.长谷川离开时沉重表情的意思:他认为为敌人唱赞歌是对人最大的侮辱

  (2.另外日军旅部派遣了大批部队押送,说明是非常罕有重要关键人力资源,而不是慰安妇)

  教堂里的人以YY为最基本的思考方式

  他们以为这些女学生会被强奸。

  他们玩偷天换日。

  玩得惊天动地感动自己

  到货的时候日方发现被调了包。

  还特么有一男的。

  把他们全杀了。

  (长谷川也得切腹)

  ——至少电影里给出的条件可以得出是这么个状况

  至此我也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张大湿。

  在这么沉重的历史背景下,拍出这么五彩缤纷的电影,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年轻人

  不要想太多。

  不好意思哥想多了。

  括号笑

  下面是哥的正式影评:

  让处女先走。

  让会写字的处女先走。

  会英语的处女可以走。

  GRE的妓女你别走。

  沙文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

  处女膜至上主义。

  你黑我白的刻板道德

  守卫贞操的高尚人格

  高度渲染的民族仇恨。

  消费盲目爱国

  消费暴力倾向

  消费处女情节

  开头德械师的教导队排成糖葫芦全吃对面的DPS。

  队长活下来升级成了BOSS。

  日本人去刷他副本结果被团灭了。

  然后一批没有处女膜的人拯救了另一批人的处女膜。

  “保护了她们的处女膜,祖国未来就有希望了!”

  钦此。

  傻逼

  《金陵十三钗》影评(五):关于女人

  圣诞节前去电影院看了《金陵十三钗》,在十二个女人唱《秦淮景》的时候眼泪一直掉,觉得整部片子,这些女人在这一刻是最美的了。倒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拯救她人的高尚情怀甚至于商女也知亡国恨的民族精神,只是觉得彼时彼刻这些秦淮女子风情婉约被吴侬软语的小调展现淋漓尽致,并且因为这种美即将被毁灭而有一种昙花一现伤感

  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教堂院门被推开的时候,通过女学生的眼,十四个女人走进来的场景镜头拉慢,一个个身着旗袍步履款款,倒真有些应了那句“金陵风雅情”的韵致。女人美在风情,这部片子看完之后,我相信了这种说法,玉墨真美。

  这部片子上映前,我是完全不知道它存在的,而上映之后,我也仅仅知道个名字而已——《金陵十三钗》,那么大概就是讲十三个女人吧。红楼梦里有十二钗,电影起名叫十三钗,我因为这个名字而对片子有了几分兴致。后来有人告诉我,这电影讲的是一群妓女,我就更有兴致了,妓女若是当得起“十三钗”这种说法,必定有与众不同之处。至于坐进电影院,满屏幕硝烟弥漫满目疮痍,和我想象中的莺莺燕燕全然不同,又是后话了。总而言之,最开始,什么都不太清楚的我完全是冲着“十三个特别的女人”去的。

  有人说这部片子很好,商女也知亡国恨。有人说她不好,别拿妓女说事,生命面前女学生并不比妓女要高贵惨痛的历史面前这些未免单薄。我只是觉得这电影虽然算不得直击人心的绝对好片,但是给个四星还是当得起的。它叫《金陵十三钗》,而不叫别的什么有着鲜明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的名字,可见女人们是主体,而南京沦陷是背景。的确,若拿这样一个故事表达什么爱国大义,我想是苍白了些,被屠杀的三十万同胞硝烟战场,都不是靠几个女人就可以体现清楚的。那么就说说身为主角女人吧。

  片子里反复出现很有意思的一幕——书娟在暗地里窥伺玉墨。书娟说:“在我印象中,这些女人们头一回凑到跟前时,就是这副衣衫不整的放荡样子,一点都不像传说中的那么优雅。”女学生对妓女们真的只是单纯的厌恶和鄙视吗?也许不尽然吧,不然谁会去暗地里窥伺一个不屑一顾的人呢,这些女学生,对这帮欢场女子,是否又是艳羡,又是排斥。电影开始时我暗自揣测玉墨和书娟是否分别是妓女和女学生的缩影代表着两方,后来看到妓女们愿意代女学生去送死,在酒窖里换衣服时,女学生们的眼神,我觉得我的揣测是对的。小女孩向往女人的风情,嫌弃妓女的身份,这种微妙心理,通过书娟的视线,展现了出来,就像十二个女人穿学生装唱秦淮景时,书娟眼中却是身着旗袍妖娆妩媚的她们。

  除了群芳齐唱《秦淮景》外,还有一处触动内心的地方,是豆蔻与浦生的对话

  “小老乡,不要谢我,娶我吧。我跟你回家种田。”

  “我家没田。”

  “那你家有什么?”

  “我家什么都没有。”

  “那我就天天琵琶给你听。我弹琵琶,你拿个棍,要饭给你妈吃。”

  我想,我要是男人,我愿意娶她。豆蔻这名字也取得好,豆蔻年华。看她的脸,似乎还带点稚气,想是比其他人年轻些,入风月行当也不是很久,心里尚有天真一面。没有田,不要紧,我们可以卖艺去要饭给你妈吃。不要说婊子无情妓女低贱,就是那些所谓的正经人,有多少就是真正有情有义的。但是豆蔻后来死了,和要拿耳环一起回去的香兰。有人说她们蠢,都什么时候了还关心这些身外之物,但我觉得这恰恰是一种这些女人简单的一面,那个年代,欢场女子迎来送往无奈,倒真不见得有多叵测。那些耳环、琴弦、猫,对别人来说是不值一提东西,对她们来说是寄托内心的所在,这些小细节,用夸张的手法充分体现了大多数女人的感性

  而这个片子中,人性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看点。女学生被日本人追赶,李队长下令开打,队员说只剩下十几个弟兄,眼看就要出城门了。但是队长下达命令,就必须遵从。这些人都不是贪生怕死,不然也不会拿命去炸坦克,但是在生死一线的时候,有私心一点也不奇怪。李队长无疑是个好军人,但看到浦生奄奄一息,就算是知道收藏军人会被连累还是把他送进了教堂。约翰只是个做丧殡的,一开始没有钱什么都不干,但是看到日本人暴行,还是会挺身而出。书娟的父亲其实可以走掉,但是因为女儿留了下来,当了汉奸。他说:“我既救不了国家,也救不了人民,所以我就只能救自己了。”和那些军人相比,他的确不值一提,但是他是一个好父亲。我想,这才是人,哪怕是好人,也是有欲有求的,那些被渲染的毫无私欲普度众生的应该是供奉在庙里的泥菩萨

  我说上面这四个,是为了来说这些秦淮河女人,首先也是人,其次才是女人。

  玉墨说,我本该有不一样的人生。在教会学校读过六年书,被班上同学戏称“像一个英国女王”,我想她应该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女人。命运摆弄让她堕入风尘,除了心酸无奈,最多的是不甘心吧,知识眼界让她比其他人更加痛苦——我本该有不一样的人生。在看到女学生即将被送去日本人的庆功宴,她是否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和她们一样,本该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却无法摆脱命运。她愿意救她们,是出于对女孩的不忍多一点,还是对自己的遗憾多一点,妓女愿意搭救女学生,是因为对女孩的不忍,还是因为对自己的遗憾,我想都有,还有因为被世人说“婊子无情”所以想干一件有情有义的事的,有大家都去自己也一热血答应的,不然为什么最后会有一个人在上车时说她不是女学生不要上车呢。这并不是说她们就自私狭隘了,不管出于什么出发点,她们能这么做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片尾那句“我不是女学生,我不要上车”窃以为是一个亮点,正是这样,才更体现她们是一群实实在在的人,并不是被什么高尚情怀附体,而是在危难中本能地做了一件她们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关于妓女和女学生孰轻孰重这个问题,我赞同约翰的话,上帝说人生而平等。甚至私下里心中的天平更倾向于这群秦淮河女人,毕竟片中除了书娟引开日本人那幕,女学生的形象在我看来一直是任性与无知,一点儿也不讨喜。只是这个结局我并没有看做是对妓女献身的理所当然,而是这群女人的一个选择,每个人圆一个愿望。没有谁应该去为谁牺牲,只是她们选择了这样做。女孩们对于女人们代替自己去送死倒是没什么表示,除了几滴眼泪,一腔伤感。书娟对着玉墨叫了一声“姐姐”,看电影的时候我暗暗猜测她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觉得愧疚?那么愧疚的是曾经对妓女的歧视还是无法坦然面对别人代自己去死?然而就算有此种心理,她也只喊出了一声“姐姐”,默默接受这种安排,不忍别人送死,更不忍自己去死。抛开两者的身份不谈,一个普通人,在命悬一线时被告知有人愿意代自己去死,有几人可以慷慨地说:“不,还是我去死。”我觉得这并不是妓女比少女低贱的问题,而是在面对危难时,孩子们的胆怯。

  记得曾经听过一种调侃的说法: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女人大多数没什么见识,穷苦人家的姑娘连字都不识,好人家的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读书也不过是读点诗词女戒。而妓女不一样,她们中很多人琴棋书画都要精通,若是名妓,往往见识不比男人差,不然为什么能让那些男人们一掷千金呢。所以以前的男人去青楼不是找女人的,而是找知己的。

  片子里的玉墨无疑当得起名妓这种说法了。文化有,风韵有,见识也有。她刚进教堂院门时对约翰的飞吻,尽显风情。她第一次从酒窖走出,伸出左手,韵味优雅。还有里面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她对约翰说:“不管你是不是个英雄,我这个美人关,你肯定是过不了。”真是一个非常别致的女人,后来剪了短发,穿上学生装,也一样非常漂亮。倪妮饰演的玉墨一出,真是把其他的男人女人都比了下去。

  这个片子我觉得非常适合女人看,因为女人更懂女人的心态,但是这个片子又确实很压抑很凶残,女人看了大多反应不良。

  无论如何,是好电影,总是会发光的。

  《金陵十三钗》影评(六):金陵十三钗-南京大屠杀

  还以为是红楼梦衍生出来的故事,就像刘心武的《红楼望月》,还被人反问,那不是12钗么。。。没成想竟然是南京大屠杀的题材。

  说到南京大屠杀这个让13亿中国人都永远不能释怀的主题,看过电影更加气愤至极。

  我甚至不气氛日本侵略我们,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何况我们的祖先也曾把原住民逼到山顶,并起名曰高山族。让我不能接受的是,日本侵略者没有人性和无耻的一面。其实电影里展示出的日本侵略者变态的行径已经是被含蓄表达的,真实上,那些更加令人发指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恐怕连恐怖片都不及。。。

  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一定会背上炸药包,乔装打扮混进去炸了他们。庆幸我木有出生在那个年代,否则就算舍身取义也有不解气的无奈。。。

  面对日本这个很神奇的民族,我对它的感情一直很复杂,一方面他们严谨谦和,另一方面他又禽兽的无法形容。面对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矢口否认,首相每年都去参拜执行屠杀的战犯。甚至学生的历史课本里也都没有老实交代自己有过的罪行,但是事实就在那里即使它去掩盖。。。

  有些日本民众也会参与游行,反对参拜靖国神社,可是它就是要去,它就是不承认自己变态残酷无耻到没人性,它就是说里边都是些沾满鲜血的鬼魂都是英雄。。。就好象蟑螂就觉得垃圾是美味,属实让人没办法。。。

  但大部分的正常人,面对已经存在的事实,不会指鹿为马的胡说,因为那是显而易见的徒劳,所以,总有一天它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所有人指着骂着说:就是你干的,你说你丢人不丢人呐,啊呀呀~

  最后表扬玉墨演的出神入化,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上世纪中国美女。

  最最后,推荐一直很喜欢的歌手黄立行的新歌《南京1937》,这首让人热血沸腾的rap在日本被禁播。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听到真相的声音。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Ai_bbrLr5c/

  《金陵十三钗》影评(七):那些只看到处女膜的人

  直到2012年才看了《金陵十三钗》,原因太多,也许是因为身边有人对它并不高的评价,也许是因为沈阳天寒地冻。然而,迫使我去电影院的原因竟然是那部《金陵十三钗》的纪录片。从剧本改编,到选角,定妆,拍摄,每一个细节老谋子都在积蓄着力量,这让我觉得,我应该去看这部电影,去电影院看。

  翻看豆瓣的影评,最有用的中差评,赫赫是“《金陵十三钗》,消费处女加消费妓女 ”这样的题目,题目中的“处女”加“妓女”足够吸引所有人的眼球,这才做到了名副其实的消费两者,且消费得淋漓尽致,被封为置顶。

  我无意妄加评论,作为网易女人的特约作者竟然全片看到的只有“处女膜”?笔者以轻松的语气将全片描述为处女的保卫战。且不说影片究竟拍的如何,笔者的观点都让人心痛。难道你认为那些被你称为妓女的女人保护的只是一层薄薄的处女膜嘛?这就好像法律规定与14岁以下少女发生性行为是重罪一个道理,难道只是因为14岁以下的少女是处女嘛?我想笔者根本无法去体会在面对战争的残酷,那些妓女作出如此选择的真正含义,我想笔者也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下面的跟帖无数,好像每一个人都被这片影评喊出了心声,畅快不已。什么消费女性伤痛,什么让处女先走均已成为口号。我不敢说老谋子拍的这部片子有多好,但是请你们起码能客观地去评价。这部片子是消费处女,那么,家庭伦理片就是消费被第三者插足的可怜女人,后宫争斗片就是消费一夫多妻制压制的封建社会女性,偶像片就是消费青春靓丽外带卖萌的少女憨态……那我想问一问,有什么片子是你认为没有消费女性的,一个女人都没有的电影?那不好意思,估计是部同志片。

  那么多人在用自己的心态去揣测,去批判编剧多么的无知幼稚。他们不相信那群国党军人会在没有军令的情况下去救那帮女孩子,他们不相信豆蔻会傻到为了给濒死的蒲生弹去而冒死去那琴弦,他们不相信一个青楼楚馆的女子会为了一副耳坠子跑回去送死,也许他们还不相信,那些妓女竟然舍生取义,搞不好她们是想男人了呢!他们更不会相信,那个二流子殡葬师会放弃离开南京的唯一机会而返回了教堂,继续保护那些孩子。他们无法相信,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面,这种行为无法理解。

  那些认为电影贬低妓女,抬高处女,认为处女就该当公主的人,你们心里根本就是这么想的吧!影片中没有曲宣扬什么价值观,只是这些妓女自己的选择,她们也许是自感卑贱,认为自己没有女学生值钱,她们也许是为了报女学生救她们一命之恩,更也许她们只是一时的头昏脑热。不管为了什么,面对战争,面对生死,不管有多害怕,多不甘,她们最终还是如此选择了,选择了舍生取义,选择了用自己去证明婊子并不无情。

  :我是看了那片影评才注册了账号写了这个这篇东西,不敢妄称为影评,只是不吐不快。

  《金陵十三钗》算不上张艺谋的经典之作,但起码是老谋子回归的里程碑。小说原著是大学时看的,也没觉得有多惊艳,对严歌苓也只是知道这么个作家而已。

  如果有人认为我是在捧臭脚,那么我说无话可说。

  《金陵十三钗》影评(八):南京,我们应该如何铭记

  我是在电影院看的,先表态,推荐,很不错的影片。无论是人物刻画,心里展示,场景的渲染,都特别到位。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

  但我个人觉得,这部影片,只能在中国看,而没法出国,更别提到日本了。

  原因很多,但可能有一个原因:

  我们中国在拍摄,像南京大屠杀这种题材很沉重的影片时,似乎,看完后,我们很难提起一种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对人性最深沉的追问。我们看后,往往是一种痛心,对我们同胞悲惨运命的悲愤,当然这是很正常而且是必须的,但除此之外,我们心里更有一种愤怒,对日本的愤怒。我们不去谈,这种愤怒是对还是错,但我们应该仔细思考一下,这种愤怒,真的就是我们只能从南京大屠杀中,告诉我们的吗?!

  我们与日本的关系,总是特别微妙。他们以前是附属于我们,但是在近代,我们最看不起的蝼蚁却跟我们带来了最大的耻辱。

  我也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来面对这段历史,怎么来叙述这段沉重话题。但我个人觉得,像十三钗这样,不是最好的,大家都看过《南京,南京》,这些都是事实,但我们该怎么让他更加触及我们的心灵,让日本人民也能真切的理解到这些时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这些影片似乎并没有触及。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能够正确的看待这段历史,避免战争的发生。

  《金陵十三钗》影评(九):打破历史片的真情片 金陵十三钗值得一看

  金陵十三钗,本来历史读得不好的我,它让我上了一堂珍贵的历史课。它是活生生的,震撼人心的,而且没有把普通人的感受剔除的好片。因为世界是大家的,英雄也是在大家里面的,因为英雄,才有了我们,因为我们共同的情感需要,我们才需要英雄。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怀着很期待的心情,因为我是第一次进影院看电影。不过,开头就是横尸遍布的情景,以及国军与日军枪搏的情景。其中,还有逃亡女学生被日军残忍插死,而怕暴露同学位而选择至死都没吭一声的情景。

  为救女学生,国军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她们,却因战友负伤,被教堂里的妓女们不理解的情景。

  ……

  每人都有珍贵的十三岁,当看到纯真的十三岁如何变为妓女的玉墨的叙述,看着为负伤军人浦生而出走教堂,去取回琵琶弥为其弹奏一曲《秦淮曲》而被日军强奸被杀的豆蔻等等

  它就像一部平凡人的悲剧连在一起的经典片,让我们年轻的一代对历史的愚昧,与沉睡的历史知觉重新唤醒了。

  对于那些只追求物欲的发战人,和平的代价太沉重了。因此,我们要呼唤和平,更要珍惜生命与多些宽容,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金陵十三钗》影评(十):故事可以过去,但历史不能忘

  我一直都不太喜欢看关于那些年的战争片子,不管到底这就是故事,还是有一些些真实的历史在里面,我都觉得是沉重的,都觉得日本是不可以被饶恕的。

  看了这个片子也纯属偶然,战争中,不管哪里,女性受得伤害永远都是最多的。豆蔻和香兰的遭遇,一直在眼前播放,对于小日本更加的牙根痒痒了。整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可是,他们对女性的侵犯确实真的。双手被绑在凳子上,像是妇科检查一样把双腿分开绑起来,眼睁睁的看着一个猥琐的,埋里埋汰的人,靠近,侵犯,外面还有那么多的人喊着快点,排队呢,即使是妓女,这也是莫大侮辱。

  昨天微博里被二十二刷了屏,由于我们这里的影院没有几场,也没有机会去看,在网上看了下三十二,在战争年代,受伤的女性。在我们关注韩国哪个欧巴,那个明星恋爱分手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分点关注给这样的?

  即便现在中日也算是建立了合作,但我们还是要记住我们曾经受的伤害,战争带给我们的巨大伤害,延续几代的伤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