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想成为贝壳》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想成为贝壳》经典影评10篇

2022-03-13 15:56: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想成为贝壳》经典影评10篇

  《我想成为贝壳》是一部由福泽克雄执导,中居正广 / 仲间由纪惠 / 柴本幸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成为贝壳》影评(一):和平真好

  亲日派客观评论 首先是为了仲间看的 依然说不清的美 全日本都没有比她美的 所有演员都算满意 草剪刚出来的时候还有点儿小惊喜 还有良々酱 看到他脸就觉得可爱 为什么3分 不满意剧中对战犯的美化 不说BC级 就那个矢野 怎么都是A级战犯 剧中没有表现出对战争和所犯罪行的罪恶感 请求一人承担罪行在这个战争大背景下不觉得可惜 最后被绞刑前对美军说的话也让人不太满意 语气还是那种军人的腔调 什么叫よろしく 难道不应该跪下 哪怕90°鞠躬お願いします么 看不到诚恳 看不到悔过 死了活该 看到这里我都想负分了 虽然中居演技一直很棒 但不得不说这个剧简直让他发挥极限了 让我惊叹演技的两个地方 一个是监狱两人第一次见面 我又倒回去重新看了一下依然觉得演技好棒 一个是结尾 全剧三个让人感动要落泪的地方 除了前面说的两个 还有房江在冬天飘雪的山里遇到猎户签名那里 虽然为什么一定要背着婴儿我内心忍不住吐槽这个点 但还是足够感动 结局是没有奇迹 不过也猜到了 不知道说什么 没有军队 没有战争 和平真好

  《我想成为贝壳》影评(二):一个日本闰土的大笑话

  一个问题,如果我说的都是实话,那么是否我就无罪。

  显然,说实话不能等于无罪。 而这部电影的试图渲染的逻辑就是,反映真实,就是无罪。甚至于想控诉说:GHQ,你们判错啦!你们不懂日本军。你们摧毁了可怜的日本人的一个家庭。

  如果后面没有如此铺陈的渲染主人公的悲情,我倒是愿意将此片当作一个欧•亨利式的故事来看:一个想战争尽快结束的人成了战犯之类。

  看来不是,它想讲的是GHQ的"暴政"和不能令人接受的审判结果。

  突出主人公闰土式的悲情,胆小,窝囊,就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看到前面命令链上的人的刑法减轻开始为自己窃喜。

  但是以为国家投降就可以万事大吉,我作为士兵的身份马上消失立即回家当老百姓就好。这种心理本来就是一个笑话。

  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

  第一个命题:

  杀俘对否? 不对。

  第一个推导:

  我是被迫杀的。不杀他我就会死。人求生是本能。我除了牺牲自己之外只有杀他,所以我应该杀。所以此情况下杀俘情有可缘。

  那么在"没有其他选择时"杀俘是否对?这个时候就可以理所当然无罪杀虏吗?就可以正当化吗?显然是不行的。

  影片试图突出日本性:“你们不知道啊”,“日本军队里面的二等兵就跟畜生一样啊” (不要奢谈什么拒绝命令,向军事法庭申告啊)“上级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必须绝对服从,没有好坏之分”

  甚至于影片还淡化了一下,说只划伤了肩膀,他未造成致命伤, 但是这个情节有在法庭上说吗? 没有啊! 这是主人公肚子里的委屈嘛?那么让观众采信,而不提交法庭,这是不是有点蓄意?而其他证人都未对此发言。并且说,可能挂在那里就死了的! 哦! 原来战俘是自己死掉的!但是这些情节都不在法庭上陈述。故意造成庭审和观众认知的巨大反差。

  影片想说的就是,你看,我们多么老实巴交的孩子,因为你们根据美国豪华的价值观和良心不服从的信念,要他承担这么大的良心责任,最后还搞了个死刑,太过分了!而且其实不是他弄死的!那更是冤案了。

  然后在下半部分里,矢野又出来关怀下属,说罪应在其一人。(法庭上为什么不如此陈述呢)又把二等兵是猪狗的话捞回去了。

  但是日本电影,总不好意思直接说,清算GHQ给我国人民造成的灾难,最后轻描淡写一下,说我反的是战争。

  这是一个笑话,日本人自慰用的真话。

  * 我对庭审有一点怀疑,就是居然没有被告的辩护律师。当然既然影片设定如此就没什么好吐槽了。

  《我想成为贝壳》影评(三):扒掉煽情的外衣,你想忽悠多少人?

  煽情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只可惜煽不动我。从影片最初,导演就别有用心的把清水设计成一个瘸子,一开始就赚了一票同情分,接下来给他安排了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再给他们浪漫苦情的爱情史来了一段描写,跟着儿子降生了,一家小三口终于熬完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可是这时候却被征兵……美好的生活仓促的被打断,留下弱小的妻儿。一个只懂剃头的瘸子,却被招入队伍进行残酷的军事化训练,不免又让人恻隐。

  好吧,退伍了。一切结束了,苦尽甘来了。妻子又怀了第二胎。

  哪知,某一天的一辆吉普车,几个军人,把清水当做战犯带走。原来清水在服役期间,曾被上司命令和另一名战友分别枪杀一名美国军人。而现在的美国侵略军为了报复,把当时参与此事的上下官兵齐齐带到了军事法庭接受审判。绞刑的绞刑,无期的无期,20年的20年。清水听着宣判结果的逐渐递减,以为自己最终会保住一条命,偏偏轮到他的时候,他听到的是绞刑二字。

  看看本质,扒掉这些煽情的表面,让我们简单一点。其实就是一个日本兵杀了美国兵。既然杀了人,被判处绞刑又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是日本自圆其说的把杀人的对象:清水,设定成一个弱者。

  战争中并没有赢家。如果正如电影所说,美国的炸弹毁掉了日本大片的土地,日本不是偷袭过珍珠港?至于日本对中国,那就更不用说了。

  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总是在人为的想把观众导向一个自己预期的效果里,一种无奈的、悲怆的氛围中。所有的出发点完全是站在日本人自己的视觉角度,让电影显得单薄片面。

  此外,久石让的原声也很一般。

  《我想成为贝壳》影评(四):不知道如何是好

  虽然战争给所有人都带来了苦痛,但作为一部日本人拍摄的二战的片子可以去强化自己国家的伤痛,只字未提战争的发动者的身份,如果不是中国人会被欺骗吗。过了这么久任无改变。如果连电影也成了政治游戏的工具,这的很让人失望,我已经无法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去评价它的好坏了.

  抛开这一切,单纯的说这部片子还是拍的很不错的。看了让人会想很多,会流泪,会希望结局像童话一样完美,也不只一次以为会那样完美的经过所有的苦难,但生活还是生活,结局还是充满的遗憾。主人公希望自己可以下一辈子只做一个海里的贝壳。

  人生总是到了离去的最后的那一刻也不一定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结束。会想重来过,也许做一个很今生完全不一样的人会少些遗憾。但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才知道的无奈,也许最好的选择是不要再做人比较好吧……

  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我想成为贝壳》影评(五):我想这是对所有亚洲非民主国家的一个警示!

  清水在法庭上说,我们军人就是牛马,什么决定权都没有。

  我相信他说的是实情。我相信他们跟我们中国一样有着这样的“传统”,就是一人在上,万人在下。

  美国人大笑,你没收到任何纸质命令就执行了?你不会反抗拒绝执行命令吗?没有军事法庭替你指正吗?你是不是内心里也很希望杀人?

  我相信他本性淳朴,是被战争逼成魔鬼,泯灭了人性,那一代人都可以拿这个做借口。

  可是谁是第一个人怂恿的?是谁一层层的把一个很不可思议的旨意传达下来得以执行的呢?这就是你选择服从的政府,你孝敬的天皇?没错,他绑架了一切来让你相信,这一切都是必须执行的。如果你选择服从,那你就选择了命运,这一切都由不得狡辩。

  电影的逻辑拍得非常令人窒息,没错。战争年代,让人活下去的信念,是希望。希望比什么都重要,现在再苦,有了希望,就能支撑着活下去。音乐也配得非常诚挚的深情。

  我非常认同希望是让人活下去的信念,孩子的未来,家庭的幸福,不断见涨的工资,都给了人活下去奔向更好生活的希望,哪怕现在活得再苦再累,都无所谓。

  但是就算如此,美国人的逻辑是正确的。谁让你选择跟随一个魔鬼的?你为什么不去打倒这个魔鬼先,阻止整个国家侵略其他国家的?

  再来反思一下国内,相比于日本默许跟随了魔鬼,那么国内则是默许跟随了昏君。当时政府不作为,欺凌老百姓,老百姓为什么默默的接受统治的?真的是几千年的反抗,知天命,知道枪打出头鸟,明哲保身哲学吗?

  我想,根本原因在于愚民政策,人民思想未开化,没达到历史阶级高度。人民吓怕了,人民每次革命都换来了更惨的结局,都没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只是换了个封建统治者继续剥削而已。

  就有那么第一次,全中国人突然都明白了,对剥削阶级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正是这次革命,让中国人知道,什么样的统治者是真心为民好,什么样的领导才能带领人民打胜仗,立足世界强国。

  可惜了这些年每况愈下,现在力挽狂澜,或许还来得及吧。

  话说回来,一个国家的强盛,必须是每个人的责任,从做好每一次选举,抗议,表态,都与自己息息相关。希望过安稳日子?可惜了,安稳的代价是有的,是别人给你争取的,并不是你以为当隐士就能求得的,这就是社会科学,希望随着国民权利意识,知识程度提高,渐渐的让整个国家进入民主富强之列。

  《我想成为贝壳》影评(六):《我想成为贝壳》:战争是个什么玩意儿

  二战时期的日本,一对远离乱世的年轻夫妇,逃到天涯海角在偏远的村落落户,以理发为生,本以为这样可以安定度日。结果丈夫清水还是被强行征兵,痛苦离别妻儿后,笨头笨脑的清水在军队中接受艰苦训练,执行上级残酷命令。很快日本战败,接受美军的军事法庭审判,清水被判绞刑。为了最后的求生希望,妻子房江在外面雪山跋涉历经万难,集齐200人联名的请愿书,企图为丈夫免去一死。最终,所有信念化为灰,一切希望成枉然。

  影片翻拍自日本战后第一编剧桥本忍在1959年执导过的同名电影,也是根据真人事件改编。可能国人很少听说过桥本忍,但一定知道黑泽明,也知道《罗生门》。《罗生门》正是改编自桥本忍的《竹林中》剧本,也是被黑泽明第一次拍成电影的桥本忍剧本。之后与黑泽明合作过的佳作更是不可尽数,《七武士》《活人的记录》《生之欲》等等。《我想成为贝壳》其实是桥本忍的第一部电视剧,后出电影版。被国人熟知的《山本五十六》《日本沉没》和《砂之器》也都出自桥本忍之手,可谓名副其实的日本编剧界伟人。

  本片在日本几十年来都具有较高的口碑和人气,此次翻拍已是第四个版本。在桥本忍90岁高龄的年纪,导演福泽克雄主动请缨,得到桥本忍的大力支持,甚至在新版中加入了旧版没有的桥段。一个是日本海的四季景色,一个是夫妻间更多感情戏份,还有深度刻画了矢野中将这个人物。

  丈夫清水的扮演者由日本人气主持人也是歌手,并与木村拓哉齐名的中居正广扮演,妻子由三栖偶像,也是《贞相大白》中最后的贞子仲间由纪惠扮演。此外,一众老派实力演员伊武雅刀、武田铁矢等等也上场不少,还有久石让的配乐。

  尽管这是一个颇受人感动的故事,但极容易在国内观众间产生两极分化的口碑。有人视其为日本人的极度虚伪,并且厌恶他们类似的矫揉造作。其实不可否认,在日本人中也是存在反战群体的,就算在战争初期,日本人的反战活动也是非常激烈的,上街游行抗议政府的活动比比皆是,最终被碎尸万段而已。现代反战人物中,宫崎骏算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片更是以各种角度来体现反战情绪,尽管还达不到那么血腥激烈的程度。首先这对小夫妇千里迢迢逃避现实,以求安定生活,不惜走到海的边缘。然后,有大叔在理发店中口无遮拦的对好战日本政府的吐槽。丈夫清水更是始终在表达厌战思想,当预期自己要被轻判时,喜形于色的样子,当听说被绞刑后,由卑弱转为挣扎的苦状。这种与军人素质完全相反的表现,实则都是在表达战争与自己不相关的态度。

  亦如宫崎骏的《风之谷》,本片也不失时机的表达了一番对美国人的鄙夷。《风之谷》中有 “靠这种怪物苟延残喘,一点意义都没有”的讽刺核武台词,本片中更是有临死前日本军官对美军的大段责问。但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杯水车薪之情,最终,反战的士兵依然要被执行绞刑。当一直唯唯诺诺毫无追求的理发师写完遗书后,缓缓抬起头露出那满目凶光的双眼时,尽管充满愤怒与绝望,但都如大江东去,一切皆晚矣!

  另外还有一争议处,影片主题是成为贝壳,但在临死前,清水对牧师说想成为有钱人,会让人误以为是矛盾心理,实则这是一个讽刺桥段,讽刺那些不用参军不受审判的日本有钱人,清水们正是有钱日本人的牺牲品。

  当清水抬起愤怒的双眼后,他才明白,要逃避战争是不可能的,逃避惩罚更是希望渺茫。对于他这种卑微的小人物,只有成为深海中的贝壳,远离人类的残酷性,才能得到心所向往的安定生活。

  《我想成为贝壳》影评(七):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这是我头一次看到这样让人恶心的日本电影。拍这部电影的人实在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耻的贱人,我只能这么说。我现在知道什么叫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问题了。看过这个电影,我恶心了很久,终于还是决定说点什么。

  --------------------------------------

  “如果,一定要转世再生的话。我想,做一只贝。”这是影片的主角清水丰松留下的遗言。一只贝可以生活在深深的海底,那里没有战争,也没有军队,不会被人世间的各种苦难所打扰。确实是个宁静和谐的世界。如果这就是整个电影要说的,那这部电影可以算作是在表述“人生是苦”思想。但是,很显然清水并不真的认为人活着的本质是苦,他是很希望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的人生的。下辈子要做一只躲在海底谁都不认识的贝这样的话,只不过是他不被允许去享受自己的安逸日子之后放出的气话,说到底他还是认为做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件美好的事情。

  影片的主角清水在为自己的求之不得之后的忿恨做掩饰,摆出一副厌恶人生的样子。这部电影也同样在做着掩饰,借着讲述一个小老百姓的可怜遭遇进而思考人生的架势来为开脱日本的战争罪责打掩护。

  这样的意图实在太可耻了。

  被害妄想或者受害者就总是正义的吗?

  在电影里,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创作者给日本人设定的受害者身份。

  导致清水犯罪的任务,由头是盟军飞机对日本的轰炸。在这里我想先回述一下电影里的情节。漫天蔽日的盟军飞机飞临日本本土上空,日军没有空中交战的能力,只能以高射炮来抵挡盟军的轰炸。盟军对日本进行轰炸,特别强调这时的日本是无力还击的,而且这种轰炸是无差别轰炸,轰炸的目标更多的指向平民。于是日军中将矢野以一副人民保护者的面孔出现,指挥搜捕敌军伤员。

  在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电影的作者特别强调日本的防御还击的破坏力微不足道,与盟军庞大的轰炸机群的战斗力严重不对称。盟军对无力还击的“弱者”日本进行的是惨无人道的无差别轰炸,造成日本平民尸横遍野。

  就这样日本成了遭受迫害的受害者,它的人民被屠杀。于是搜捕“加害者”盟军飞行员并且对这些加害者进行审判的行动就具有了正义性。至于此后处死被捕获却没办法带到军事法庭审判的盟军飞行员,在这样的道义支持下,也仿佛具有了某种合法性。好像只不过是采取了简易审判程序的一次死刑判决。

  作者给日本人带上受害者的帽子,于是肆意实施暴力似乎也成了可以被理解被接受的事情。

  即使如作者所讲的,日本人是受害者,可是受害者就具有肆意实施暴力的权利吗?如果这样的行为是允许的,那么受害者与加害者又有何区别。不过这个问题在电影里是被忽略的。

  再来看清水丰松这个人物。作者把清水做为普通日本人的代表塑造,无权无势、只能听命行事,个人的生活被战争破坏。作者大概想借这个人物表达普通日本人也是战争受害者的意思。然而受害者是否就可以坦然接受大家的同情,不需要对自己的作为进行反思呢?

  清水丰松想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被抓丁进入军队服役,此后接受命令处死俘虏。他在战争中所做的事情在他看来都是来自他人的意志,跟他本人没有关系。对那个被害的盟军俘虏,他没有一点愧疚之意。在军事法庭审判期间,他向同监舍的人抱怨说,那个俘虏“被绑在树上的时候就早咽气了吧,就这样还要审判我,简直……”。即使这个事件如他所说,俘虏并非他杀死的,可是在这个捆绑然后枪挑俘虏的虐待俘虏的事件(姑且按他自己的说法,不是杀害俘虏)里他是毫无责任的吗?盟军俘虏死亡跟他的行为总是有着脱不掉的关系的,然而清水对此丝毫不感到愧疚,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一点反省,好像自己与此无关。我并不是说清水就一定应该被处以绞刑这样严重的刑罚,但是他理当对自己所做过的不好的事情有所反省。

  处死俘虏来着长官的命令,清水只是执行者。可是这不是清水逃避责任的理由。做为一个人,清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具有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出自他自己的决定,只有机器才会机械的不加判断的按照控制者的指令去行动。即使是在队长对他殴打惩罚的威胁下,清水向俘虏刺出那一刀,这个行为也是清水自我判断的结果。如果这样的行为清水可以不负责任,那么清水根本没有在影片结尾处抱怨人生的资格,因为他早已经将自己从“人”的群体中抽出,归入到“机器”的范围里去了。

  电影的作者并不打算让他们塑造的这个普通日本人的代表有所反省。清水一直躲在自己的受害者幻想里,仿佛自己是无辜受审。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电影作者对历史不加反省反而理直气壮要求所谓公正的态度。

  真的无辜吗

  《我想成为一只贝》的创作者在影片里着力把清水表现为一个可怜的弱者,一无所有的穷小子、艰难创业、老实巴交的理发匠、一条腿还是跛的。这样的人物总是值得人们同情的,起码不是人们厌恶的对象。不过弱者就天然具有正义性吗?我们应该知道,弱者同样会犯罪,这样的事实并不会因为他的弱者身份而有任何的改变。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电影的创作者是如何为清水脱罪的。

  第一,不是他主动要求去处死战俘的。第二,按照他的说法,战俘在被绑在木架子上的时候就已经快咽气了,他也只是划伤了战俘的胳膊并没有给战俘造成什么致命的伤害。

  关于被迫去处死战俘是否是犯罪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他知道这样的事情是犯罪,可是他还是去做了,即使是在被迫的情况下他也依然是犯罪。说到这我想起一件事情。8月份有一条新闻。一个检察官被歹徒绑架了,在歹徒的强迫下奸杀了一个女孩。我们能够说因为这个检察官是被迫的,所以他是无辜的吗?

  至于从清水口中说出的处死战俘事件的真相也并不足以令人相信。看过《罗生门》的人都很容易理解。每个人都能够说出一个所谓的真相,在自己的口中,真相里的自己总是正确的起码是一个好人。然而这样的真相也是不可靠的,根本不能够被认为是真实的。在南京大屠杀里制造骇人的“百人斩”事件的向井敏明就说过,我没有杀人,不过是跟记者吹牛,就为了能回国找个好媳妇罢了。杀人狂魔也懂得把自己讲成一个无辜者。

  这部电影的作者并不只要把清水丰松拍成无辜者。

  在这部电影里的其他战犯也好像都是无辜的一样。与清水第一个同监舍的人大西,和蔼的对待清水,安慰刚入狱的清水。大西被带出监舍执行绞刑,整栋监狱牢房里的战犯都高呼大西的名字和“谢谢你”。战犯大西仿佛不是罪犯,而是一个为了崇高的事业献身的英雄。在这样的情节安排下,判处大西绞刑的盟军军事法庭相应的成了残害英雄的不义机构。

  与此类似的,矢野中将极力承担罪责保护自己的下属,一副爱兵如子的好长官模样。临刑前,更是以人民保护者的面貌出现,厉声斥责盟军的无差别轰炸。然而我想,更深层次里,还有这样的意思。你们盟军不也犯下了战争罪吗?既然大家都有罪,为什么要来审判我们这些日本人?简直是“凭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逻辑。于是在矢野中将的逻辑下,远东军事法庭不仅是一个不义的机构,更是一个非法的机构。

  就这样,在这些无耻的电影创作者的安排下,战犯成了受到不义而且非法的占领军迫害的英雄。

  可是这部电影到底没有交代除了大北山案之外的任何一个战犯所涉及的案件。清水的遭遇有那么一点可怜,被判处绞刑看起来是过当了。电影创作者让其他的战犯跟清水一起为了申请重申获得减刑努力,好像他们也是跟清水一样受到不当待遇的人。清水丰松被宪兵带去执行死刑前以为自己获得减刑,临走跟整栋楼里的战犯们告别时说要在减刑者居住的牢房等着大伙。不管这些战犯究竟犯了什么样的罪,清水已经所有的战犯都当做自己的同志来看了,都应该获得减刑。无耻的创作者就用这种小把戏把战犯们都打扮成可怜的受冤人了。

  至于这些战犯是不是有罪,作者也不敢说。大西为什么被判绞刑?西泽为什么被关进死牢?他们做过怎么的事情?这些都没有说。他们是否有罪观众无从判断。作者对这些事情不予以交代不是疏忽,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要掩盖战犯的罪责,也可能在他们看来战犯们犯了什么罪根本就不重要,管他们犯了什么样的罪呢,只要是被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的都是受冤的无疑。

  日本人的苦难由何而来

  依然要说对历史问题反省不足的问题。日本人的苦难由何而来?这是个值得思考的事情。

  在这部电影里,日本人的苦难是外国军队带来的。日本满目疮痍的城市、破败的乡村,这些都是因为外国军队导致的。战时,外国军队滥用武力毁坏日本人的家园,残害日本的人民。比如,大北山事件前的盟军飞机无差别轰炸。战后,外国占领军对日本平民随意欺压。比如,军事法庭不顾文化差异,完全不听清水的申辩,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判处他绞刑。日本人的苦难是外国带来的,是外国人的蛮横、霸道毁掉了日本人平静的祥和的生活。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创作者无耻的逻辑。

  我想提一下山田洋次导演的《母亲》。这是一部在历史问题上真正负责的电影。日本人的苦难是由自身的种种错误导致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山田洋次在《母亲》里向我们展现了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盛行,日本平民生活被军国主义思潮控制后发生的各种事情。经常召开的街坊会议要不忘参拜天皇,向国家捐献金银器材以支持对外侵略作战,持反战思想的人被认定为卖国贼加以迫害。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役使人民对外侵略,日本平民受军国主义的蛊惑支持军国主义,这才是导致二战期间日本人苦难的源泉。

  反观《我想成为一只贝》,只有清水入伍前欢天喜地的告别酒会。丝毫没有对日本自身错误的反省,反倒大力控诉同盟国对战败的日本施加的所谓“迫害”。真是不可理解的无耻想法。

  《我想成为贝壳》影评(八):悲惨的希望换来绝望

  因着昨天在虾米听到久石让的原声带才想要看这部电影,却没想到看的过程中内心始终在纠结之中。

  拖着一条残疾腿的清水也应征入伍,足可见证日本在二战已经走到了尽头。美军用燃烧弹轰炸日本的数座城市,而大北山事件中日军也抓住几名美军俘虏,阴差阳错地,清水成了执行处决的人(尽管实际并非如此)。这为之后清水的悲惨命运埋下了祸根,不出所料,战败后,美军占领之下的日本开始对战犯进行清算。清水因为“处决”了美军俘虏,被判处绞刑。

  同样被判处绞刑的矢野中将是此次事件的最高负责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电影着力对人性进行描写的笔触下,矢野被刻画成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军人。在对他处以绞刑之前他的一番话,将大北山事件渲染成对美军轰炸的报复,同时极力为其他人开脱罪责,这让观影的我实在难以接受。

  尽管打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是一部日本人视角下的战争片。在争吵过程中的两人都很难去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哦,更不用说经历过几次大规模战争的邻居,所以要让我接受日本人的战争观,恕我做不到。清水在执行处决美军俘虏的过程中犹豫再三,但最后还是由于害怕被上司枪毙而端着刺刀冲了上去。在军队里他被教导上司的命令就如同天皇的命令,这在我看来是如此荒诞可笑。

  我不能了解日本国民对于天皇的信念,但是因着忠君的信念就枉杀生命,我想这是身为“神”日本天皇都不能认同的吧。最近在看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借虚拟的杨威利提督他说过这样的话:其实所谓的信念不过是人们为了要使自己的过失或者愚蠢的行为正当化,所使用的一种化妆掩饰的借口。化妆化得愈厚,愈是不容易看清底下真正的面貌。为了信念的理由而杀人,其实比为金钱而杀人更下等。因为金钱至少具有万人共通的价值,但是信念的价值则仅限于本人才有。

  比较令人感动的是清水的妻子房江在得知如果有200人的联名,对丈夫的刑罚减轻有好处。于是她背着不足岁的女儿,在冰天雪地里四处走访,遭到冷眼无数,却最终达成了目标。如果说在这部片子里真正无辜的人,应该就是房江和两个小孩。

  清水最终为他的战争罪行受到了惩罚,姑且不去讨论处罚力度是否得当以及清水本人是否冤屈,犯罪就是犯罪,犯了罪就一定要承担责任。然而往另外一面看,却是购置了新椅子,期待丈夫回家过新生活的妻子和两个儿女。难怪连看守犯人的美国大兵在行刑场都尤其不忍。

  总之,这是一部让我一边看一边矛盾的片子。人性的光环和战争的罪孽交织在心中,像两块大石头压在心底。

  镜头最后面对着大海,清水的旁白说道,下辈子想做一只贝壳。

  死是清水悲惨一生的最好终结,而下辈子做贝壳,才能真正给清水以希望吧。

  《我想成为贝壳》影评(九):面朝大海許愿,無濟于事

  多么詩意的名字,可卻是那么傷感的電影。我一直納悶電影為什么要叫這個名字,第一次神父問男主人公來世要做什么?他還是答要做個有錢人。直到最后一刻,要上絞刑架的時候,他才默許要成為貝殼,沉在深深的海中,就不會被人被命運玩弄了。

  我看了這么多的電視電影,居然這是第一次見中居正廣。還好,沒有相見恨晚之感,挺普通的。倒是仲間由紀惠,演繹什么樣的角色都很有分寸感。需要挺身而出,光芒四射的時候,她就是那么搶眼。而在這部電影中,她是一個很黯淡的人物,一直都隱隱的在一邊,但偶爾要突出的時候,她的隱忍又讓人很感動。

  從普通人的角度來講述戰爭,我比較能接受。戰爭其實對雙方都是一種損耗。我是一个比较容易被打动的人。战争的对错问题,我不做讨论。但我多少觉得电影的角度也是真实的。普通人被一纸征兵书改变一生,单纯的接受命令刺杀俘虏(其实,根本就没有刺中要害),却在战败后被执行了绞刑。我禁不住对这样的普通日本士兵产生同情。

  最让人难过的是,电影在讲述这么一个真理,现实中没有大团圆的结局,有时候电影里更没有。入狱的主人公,一直上诉,试图可以改变判决,甚至到执行的最后一刻,还兴奋的以为是被减刑了,所以突然的绞刑,让人倍受打击。

  電影的描寫,都很真實。在戰爭法庭上,審判者的美國人和受刑的日本人,不僅存在語言的差異,各自的信仰價值觀也有很大的差別,很難達到暢通的交流。在長久的獄中生活中,囚犯之間,囚犯和美國大兵的獄警建立了良好的友誼。

  拋開戰爭這樣的大背景,我覺得電影在講述一種小人物的無奈,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只能像是風中的蘆葦一樣飄搖,即使作出無數的努力,但終究也抵不住命運的巨大力量。

  “我想成為貝殼”,這樣的臺詞讓我想起當年風靡的《藍色生死戀》里,宋慧喬嬌弱的說“我想成為一棵大樹。”前者是無奈,后者是浪漫主義。

  《我想成为贝壳》影评(十):在我眼中的反战电影

  房江,建一,直子:

  再见。

  我再过两个小时就要走了。

  我要离开你们,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真想能再见你们一面。

  再和你们一起,过日子。

  如果可能的话,哪怕缺条胳膊少条腿,我也想和你们在一起生活。

  不过,这已经不可能了。

  假如,假如还能转世投胎的话。

  假如,假如我还能再生到这个世上的话。

  不,我就算还有来生,也不想再做人了。

  我不喜欢做人。

  做头牛,或者是做匹马还更好。

  不,当牛做马,到头来还要受到人的欺负。

  索性,最好还是谁也不认识。

  在好深好深,好深好深的大海里。

  对了。

  做一只贝吧。

  对深海里的一只贝来说,再也不会有打仗,再也不会被抓丁到军队里去。

  活在深深的大海底下,既没有战争,也没有军队。

  房江,建一,还有直子,也都不用我替你们操心了。

  如果,一定要转世再生的话。

  我想,做一只,贝。

  这是《我想成为贝壳》在结束之前,清水丰松所写的遗书。从中居那沙哑的口中,用充满着绝望的语气,一字一句,缓缓的述说出来的这封遗书,正是以最根本,最直接的方式,体现了这部作品最浅显,最有力的意图——反战。

  这是一部力道十足的反战题材的影片,在我看来,并不像有些网友评论的那样过分的美化了战犯。是的,因为首先,清水也根本称不上是什么无恶不作的战犯。这并不是一种亲日的行径,因为我也对那场战争深恶痛绝。但不可否认的,清水也是在那场战争中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并最终背负着大恶的罪名被牺牲的人之一。而本片也恰恰是以最最直白的残酷,揭露了战争的丑陋。

  从始至终,清水都不是一个主战派的人物。从电影的一开始,当他还没有接到那张终将代表着死亡的红单子之前,他,以及他身边的大多数人,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对那场战争的厌恶。因为战争,他们与家人分离,有些人流离失所,有些人终日不得饱腹,有些人,或者说是所有人惶惶不可终日,生怕看到那不吉利的红色单子。然而,在大环境的感染之下,即使厌恶,即使痛恨,但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还是不得不做出一些让人感到雀跃的事情。就如同在接到那张入伍的征召令的时候,清水那悲伤的脸,和在临行前,大家聚在一起践行时的欢乐一般,处处充满着矛盾,隐忍,和对那即来的命运的无助。

  电影是从那表面祥和,却隐含危机的村庄开始的。

  当清水终于离开那里的时候,也正是他的人生走到尽头的开始。

  入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那并不只是来自敌人的死亡的威胁,更是来自于人性的毁灭。在那为期不长的当兵的日子里,训练时受到的侮辱,谩骂和殴打,远甚于敌人的威胁数倍。或者,从清水的角度来说,这个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日子里才被征召入伍的人,还来不急体味什么叫做厮杀。他终日所面对的“敌人”,只是那些来自长官的不可抗拒的非人虐待。就像在接受审讯时他所说的那样,在日本,不是美国,不是其它任何一个国家,二等兵,根本不能称之为人,他们只是一群被长官肆意打骂的畜生,他们是只能服从命令的傀儡,反抗的唯一意义就是被毁灭。不是被敌人所毁灭,而是被那所谓可以代表天皇的上级所毁灭。因为,上级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而违抗天皇,等待着他们的就只有死亡。

  对于清水来说,对于很多被处以绞刑的B级C级战犯来说,他们只是代替了他们的天皇,承受了罪孽,因为天皇是终将不可被违背的存在。

  我说这是一部反战题材的电影,电影进行中的时时刻刻,都在告诉我们,真正的罪恶源自于引发战争的那些人们。倘若没有他们的贪婪,没有他们的恣意妄为,没有他们那将妄想转化为行动的权利,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和平的多。

  当清水被关押在死刑犯监狱的时候,他的善,他的忍,他的爱,在与牢友,昔日长官,和看守美军之间的互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在临刑之前,那位看守颤抖的唇,闪烁的泪,都无不在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战争,终将抹杀一切。

  影片的基调始终是灰暗的,伴着久石让那悲伤的音乐,当看着房江奔波在暴雪中,只为了帮丈夫凑足那毫无用处的二百个请愿名额的时候,我想,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为之动容吧。

  在那艰苦的搜集签名的行动中,影片再一次的,直接并且深刻的反映出了战后的人们,对那场战争的痛恨。那种种虽然是针对房江的,但实际上是针对每一个人所发出的责问,都说明了战争之于人类,都只可能得到一种结果。

  《贝壳》是一部让人感到沉重的电影。但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却绝对能坚定人们的反战决心。因为清水,足以让人们认识到战争所带来的恶果,更足以唤起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假如,假如还有来生。

  清水,请再做一次人类。

  再一次成为人类,只为享受那属于所有生灵的和平和宁静。

  或者,即使是在很深很深的大海深处。

  也请偶尔抬起你的贝壳,仔细聆听现世的安定,仔细审视你带给世人的震撼和哀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