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放下期待,收获更有益的“关系”——“心心相医”第10期读书分享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放下期待,收获更有益的“关系”——“心心相医”第10期读书分享

2018-03-06 21:47:39 作者:Rachel 阅读:载入中…

放下期待,收获更有益的“关系”——“心心相医”第10期读书分享

  Rachel主讲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想给大家来分享一下,我最近对于“关系”的一些感受感悟

  我想,我们每时每刻生活在“关系”当中,无论是原生家庭关系,或是亲密关系,或是上下级关系、工作职场关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一系列的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物的关系,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关系”是一个很广泛也很深刻话题,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人际关系”这个部分

  现阶段的感悟,人际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超出我们期待并且超额满足我们的关系;第二类,可以满足或部分满足我们需要的关系;第三类,对我们的需求和需要不能予以满足的,甚至于对对方说了很多,但是对方都没有理解,而且我们的需求依然没有得到满足。

  这三种关系,在我个人看来,是从“滋养型的关系”到“损耗/反噬型的关系”,这么一个动态的区间。简单说,第一种关系是“我不说,对方也能懂”;第三种关系则是“无论我怎么说对方也好似没有听懂”。在现实人际交往当中,第一种、第三种应该是少数,大部分应该是第二种——可以满足或部分满足我们需要的关系。

  我发觉,如果我们想要在第二种关系当中,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也有赖于我们能够充分的、确切表达自己需要、需求,这样,对方才有可能去满足到我们。如果我们没有得到满足,则有可能是自己没说清楚,也有可能是对方没有理解到。

  在我的成长经验当中,之前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说了很多,可对方似乎根本就没有听懂,是不是我的表达能力出了问题?或者我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我现在领悟到,听不懂我表达的人是存在的,我也必须要接受这个事实。毕竟同样的表达方式,同样的话,说给不同的人听,可能得到的反馈都是不一样的。

  在接受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发现,想让自己的需求尽可能的得到满足,可以尝试将需求量化成一个个小的沟通目标。举个小例子,前几天我去肯德基买了一杯奶茶,我对店员说:“给我来个搅拌棒和一张纸巾。”对方按要求给了搅拌棒,而且纸巾给了不止一张。在我看来,这就是我的需求与需要被满足了,而且有一点点超额满足。这个超额满足的部分,在我内心的感受来说还是不错的。这就是将自己的需求量化从而实现的满足。

  我个人的治疗,还有一周马上就要满四个月了,我现在的治疗流派是精神动力学取向。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对于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在心理咨询这种专业的人际关系相处之中,其实治疗师给到我的也并不是一个非常超额满足的状态,但是一定是在及格线以上的。所谓的及格线,就是对于我的语言表达是有反应,也有澄清,而且是尽量的去站在我的角度去理解。

  这在一定程度上,令我之前对于这种专业的人际关系的过高的期待和幻想破灭了,但是好处显而易见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关系都到不了超额满足的程度。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这一点,对于关系的期待过高,那结果往往会是失望,甚至是受伤。所以,我要降低自己的期待,才能收获更加良性的人际关系。

  我想,成年人的关系,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合作关系,因此,对于人际关系,不抱过高的期待,而是尽可能以更加平和的状态去面对。“关系”是否能满足我们,一方面有赖于自己的充分客观的表达,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对方是怎样的。

  我们在进行人交往过程中,肯定有些人能够相处得比较舒服;也有相处得一般的;当然也会有那种无论我们怎么说,对方都不能理解的,这种情况,我觉得减少接触、交往就是了。我想,如果与对方相处得很舒服,并且能够更多的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更多的展现真实的自我,相对来说没那么多的顾虑,甚至于能够将自己的缺点呈现给对方,这样一种关系,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际关系的主动权,其实永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 近期相关文章 ——

  ◤公益活动 | “随郁而安”互助读书会(天津)◢

  ◤“随郁而安”第七期 | “随郁而安”:我们的2018◢

  抑郁症关爱联盟

  ID:YiYuZhengGuanAi

  你,不是独自一人,

  倾听,温暖陪伴

  这是专门为你搭建的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