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自媒体月入十万,你没看到的还有千千万
「 这 是 陪 你 的 第 4 4 9 个 夜 晚 」
1
我笑了,你看我像有钱的样子?他点点头,像。
我又笑了,那都是特例,是头部,像我们这种小角色哪有这么厉害。
另外一个朋友插话说,但我看你也经常接广告啊,那不是也很赚钱吗?
朋友说,那你……零花钱还蛮多的哦。
然后我就不知道该接什么话了,只能微笑。
你肯定也见过这样的文章报道,采访某个大咖标题是月入XX万他做到了这几点。或是知识付费课程的标题是教你靠运营月入XX万,还有些作者写过文章的标题是月入XX万我只做到这一点。
看起来,钱真的很好赚啊,做一点就会了。
我随便搜搜新闻标题。
有这样的:
有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连我都有一种错觉,自媒体好赚钱啊。
2
早晨九点上班,编辑部召开每天的例会,每个人都已经准备好选题,这是前一个晚上就已经提前准备好的提案。
开会的内容就是审核这些选题,哪些是热点,哪些是好的观点,然后再从热点里挑出更热的点,从好的观点里挑出更好的点。
两个小时的会议,编辑部的几个人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终于敲定当天的选题,然后马上散会进入正式工作。
几个编辑开始根据选题寻找素材,两个编辑开始写作,设计部的人根据选题寻找图片和做图,购买图片版权。
临到中午时,完成选题第一稿,交由总编审核,提出第一次修改意见。
午饭后没有午休,马上开始第二稿写作,下午三点写完第二稿,再次提交审核,然后又被打回进行修改。
写作的只是头条的原创,还有二三四五条的内容需要编辑们去完成。
有的编辑找大号热门文章寻找授权,商务部的人联系各种客户寻找广告合作,还有的编辑整理各种表情包随时进行更新替换。
我离开他们公司时已是下午五点,编辑们刚刚提交了第三稿,正等待审核。
有编辑对我说,如果运气好,一篇文章审核3-5遍可以定稿,这样还能正常下班,但这种情况不太多见。
编辑解释说,你追热点,别人也在追,我们是晚上九点推送,这一天里,有近2000个号都在写同一个热点,如果在这其中发现有的观点和我们类似,那么这一天的活就都白干了,就要推倒重新开会,重新写。
晚上九点时,这个号按时推送了文章,我特意去看,发现虽然选题一样,但内容和第一稿已大不相同。
半个小时后,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过了10万+。
新媒体公司这种写稿审核流程其实非常常见,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比广告公司都要紧张忙碌。
我打听了一下,这个公司的大号月入近百万。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
但你是否想过它的支出?办公地点的租金,员工的薪资,推广营销等等各种费用加在一起,剩下的盈利又有多少?
自媒体月入XX万,显然不是都放进腰包的钱。
3
工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轻松,那么,运营模式是不是也是你认为的那样?
我曾听过许多新媒体课程,教自媒体人如何成为大号,也结识了一些自媒体大咖,他们也分享过自己的经验。
比如一个自媒体大咖,他现在是行业内的神话,大学毕业没几年,已经买了别墅买了跑车,朋友圈的封面是他刚刚买的限量版法拉利。
这都是靠自媒体赚的钱。
被同行熟知的,是他的公司运营着几个文艺大号,写原创,也做转载,但我却知道,他手里还有近百个小号,这些号做游戏、做网文、打擦边球,看起来特别low。
早期,他就是靠这些很low的小号进行病毒式传播,接各种广告快速笼络资本,之后用赚到的钱来推广当时根本不赚钱的文艺号。
等到文艺号做大后,又摇身一变,变成了自媒体运营专家,授课解惑,表达“自媒体内容才是王道”的观念。
不吹不黑,这种经历给我的感觉,就像靠着挖煤成了煤老板土大款,赚了大钱,然后又开始投资电影进入文艺圈,成了文化人。
曾有一位大咖说过,现在的自媒体是资本和内容的游戏。
许多号大量砸钱运用各种广点通等方式做广告招揽粉丝,然后又有内容留住粉丝,这实际上就是非常传统的商业运行模式,只不过载体变成了网络传播。
大咖说,你知道你为什么成不了大号吗?就是因为一你没有原始资本,没有上百万的资金进行原始粉丝积累,二你是个人号不是团队,一个人写得再好,也不如十几个人的团队共同完成的内容创作。
然而,这种模式也不是必然等式,不是有了资金有了内容就一定能成功,也不是没有资金就无法成为大号,毕竟也有光靠内容就成为大号的先例。
我见过许多之前很普通的媒体人,靠新媒体成为大号,私下里他们都会说类似的话: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莫名奇妙就红了。
但他们在做正式分享的时候,可从来不这么说。你看到的,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
而你看不到的,还有更多。
远近打卡 · 点击保存图片可分享至朋友圈
4
截止到目前,我的公号粉丝13万,在公号情感类日榜排名第1802名。
自2016年起,头条的打开率就在不断下降,现在已降至不足7%。
我的阅读数量从之前的近7000次,下降到4000次,打开率为5%左右,低于平均水平。
但在去年年底,有一项综合测试,包括粉丝数、转载率、用户粘性等等,我又超过了87%的用户,成为仅次于头部资源的上级公号。
有权威报道称,现在公号99%都不赚钱,而赚钱的公号里又有60%月入不足万元,那我的确又超过了许多公号,因为我公号有稳定的广告推送和收益。
另外多提一句,我在查看自己数据时,看到一个山寨号,真是感动到天崩地裂,我这样的小号竟然也有山寨的,我要红了!!!请大家不要添加!
我们把赚钱的公号比例进行运算,有近21万个公号可以实现盈利。
看起来是不是非常多,21万个公号啊!你关注的公号又有多少?满打满算200个左右,可能都是大号,当然在你看来,个个都赚钱。
但对照2100万个公号这样庞大的基数而言,你关注的公号,不过是非常渺小的一部分。
每周,会有第三方平台出各种类型数据的排行榜,罗列微信500强,这是头部资源,他们的数据动辄百万阅读量,甚至上千万。
但头部资源,仅占公号总数的0.0023%。
而这500个公众号,你可能关注的比例,也不足10%。
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体会,除非是顶级大号,粉丝过千万,可能大家都会关注,比如人民日报、十点读书等等。
而一些粉丝百万量级的大号,你可能都没听说过。
这其实就是自媒体行业进一步细分带来的现状。
5
今天我和你详细介绍自媒体生存现状,实际上是在谈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对待许多事情,尤其是自己不够了解的事情上,往往存在刻板印象。
这种刻板认知,绝不仅限于自媒体。
有人认为,现在遍地都是有钱人,逛个商场,财大气粗的人比比皆是,只要一上网,都是某某富豪的花边新闻。
你或许也看过这样的新闻,标题就很惊人:中国资产过亿的富豪有9万人,千万级富豪有109万人,光是北京,这样的富豪就有19万人,而这个数字也在逐年上涨。
听起来这个数字非常庞大,100多人万的富豪,全部放在一起,顶的上一座中型城市的人口。
但如果把他们放在中国13亿人的基数中,这个比例仅有0.083%,万里无一。
你可能在路上看到许多豪车,一瞥眼都是宝马奔驰保时捷,还有更多的千万级豪车。
在2016年,中国市场的豪华车品牌销量达到了210万辆,较上年增长了16%,而北京2017年的机动车数量为571万辆。
听起来这个数字也非常庞大,200多万辆的豪车放在一起,顶的上半个北京的车辆总数。
但中国一共有机动车数量3.1亿辆,豪车的比例仅有0.6%,一百辆车里勉强有一辆豪车。
简单的几个事例,我们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关注的是那些更好的、顶级的、更好层次的,但实际的真相是,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
我们喜欢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个例及特例,但却非常容易忽视基数和其他情况。
这就非常容易给人两种误解。
一种是:有人听到一段情话,就觉得遇到了真爱,年轻人看到同龄人成为明星,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写个公号看到别人月入十万,也觉得这事很轻松。
另一种是:会不由自主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看起来所有人都比自己成功,偏偏自己就不行,为什么到处都是有钱人,为什么就自己那么穷?
无法正确评估某件事的成本和风险,自然就没有得到清醒和全面的认知。
对某件事、某个行业的洞察,不仅是要剖析和了解那些成功的案例,更要把它们落地,放在原有基数上进行分析,才能正确认知真相。
你看到的自媒体月入十万,只不过是千万量级中,非常少的那一部分。
不要以偏概全。
你没看到的那些,还有千千万。
END
· 你 或 许 会 喜 欢 ·
要做正确的事,也要把事做正确
“你有一份喜欢,请注意查收。”
▼
不 懂 你 的,为 你 哀 愁 。明 白 你 的 ,叹 此 生 值 得 一 游
♫ / Intelligence Of Infinity —— 植地雅哉
请多分享和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