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青之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人生感悟 >

文青之约

2016-09-24 作者:寇研等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微公号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4分钱一把的葱,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

文青之约

  文青之约

  文|寇研

  据说现今的社交平台,上到陌陌、微信,下到知乎、百度贴吧,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说得书面一点,即创造挥发荷尔蒙的艳遇机会,简单粗暴地讲,只要你想,一键,一摇,均有无数机会。

  经某时尚杂志的调查,现有这些社交平台中,人们玩得最嗨、约会成功率最高、用户体验效果最好的,是国内一个着名的文艺青年的集结地,哦,你猜着了,就是豆瓣。至于缘由,该文章称“文艺青年和文艺青年,看对眼的几率非常高”,也许在这里,颜值和情怀最容易一拍即合,文章还称,“这还是全国唯一一个不看物质条件就能约的地界”,以至坊间一直都有“上豆瓣,小心腰”的说法。

  貌似这又一次印证了人们对文青从来就有的观点或说偏见,即文艺青年重精神轻物质。俩文艺青年挤一块,吃地摊烧烤,喝几块钱的啤酒,聊起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就像老熟人,云南让他们想起的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洒脱而不是当地接地气的特产腊排骨,总之,在诗和远方的衬托下,眼前的苟且、明天的苟且都显得有诗意了。

  这就是文艺传统中的“以文会友”了,似乎,古往今来的男女文青们都爱这个调调,又似乎,世人虽然偶也觉得酸、作,到底又还是接受文青的这个调调的,所以,以文会友的那些故事才没有最终沦为传统舆论所厌弃的酒肉朋友之间纯粹的吃喝。

  但要说文青真不爱谈钱,肯定也不是真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写过一个叫《葱》的短篇。小说里,女主“活像是从竹久梦二的画里走出来的人”,男主“既会作诗,又会拉小提琴,也擅长于画油画,兼任演员,并擅长玩纸牌,还会弹萨摩琵琶”,总之一对妙人。只是有一次,两人前往旅馆浪漫约会时,路过一家小蔬菜店,女主猛地看见店里的葱大减价的招牌,4分钱一把,倏忽间,她忘了约会这件更重要的事,飞奔冲进人群,抢葱去了……结果可想而知。

  据说该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女主原型是日本女作家宇野千代,男主原型是日本僧侣作家今东光。两人情事也跟小说里的那对妙人一样,没有下文,因为4分钱一把的葱。由此可知,文青不爱谈钱,不是不爱钱,也许只是没有找到谈钱的正确姿势。为避免遭遇《葱》里男女的尴尬,还是不谈罢了。

  梅西与C罗

  文|青丝

  曾看过一个足球广告:欧洲的高速公路上,一对荷兰球迷夫妻与另一辆车里的德国球迷夫妻,四个人的年龄加起来绝对超过300岁,可因为支持的球队不同,双方飙车、比中指,誓要在气势上把对方压倒……广告不是为了煽动仇恨,而是用球迷在敌对性状态下的疯狂反应,说明足球的巨大魅力

  作为资深球迷,我当然知道这种看得见及看不见的对抗有多激烈。如梅西和C罗是当今足坛知名度最高的两名球星,两人包揽了之前的八届金球奖,关于谁的球技更高,是当之无愧的Number One,一直就是各体育网站的热门话题。每天都有双方的铁杆粉丝在各话题版块里互贬,那种情绪激昂、像是随时都会失控的场面,常会让我想起1980年代的香港,谭咏麟与张国荣的歌迷也是一言不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从个性上看,梅西低调内敛,谦逊温和,很少有关于他的花边新闻,更为符合大众的审美观。C罗则是球员中的另一极,外露张扬,自夸是“二十年最佳球员”,他在球场上与其他球员起冲突,轻蔑地问对方“你一年挣多少”……但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有你没我的问题,真正的球迷应当既能欣赏梅西的谦逊,也能平静对待C罗的个性,即使你很不喜欢他。就像C罗曾经狂妄地声称“世界第一第二第三都是我”,前巴塞罗那主教练瓜迪奥拉就很幽默地回答,那我们只能派上世界第四的梅西了。

  面对分歧,无法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我的学生时代,同学中就有过关于李白与杜甫谁更伟大的论战。其后在BBS上,又有过关于金庸和古龙谁是武侠小说第一人的争论,那架势,与争论马拉多纳与贝利谁是足球史上真正的球王差不多。以至于我经常担心,会不会出现像当年女子网球的双娇相竞,格拉芙的粉丝为了力助偶像夺冠,刺伤塞莱斯的事情发生。

  竞技体育,需要失败一方的挫折感来衬托冠军的成功,拥趸也由此获得胜利满足。毕竟人需要偶尔的疯狂,来使平庸平淡生活更容易忍受。但是在日常层面,却无法用一方的成功来反证另一方的挫折。就像老虎与狮子谁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作为一个人为制造的话题,被拥狮派和拥虎派足足争论了三年。结果如何,真的就有那么重要吗?(友情文章 www.wenzhangba.com)

  鱼脸上的肉

  文|肖遥

  小咪早就发现了,单位里的饭局,从排座位到敬酒、从不得不听的黄段子到不得不说的恭维话,对于女性员工,尤其是年轻女性,任何一样都足够让人胃口全无,那种吃法儿,不是吃饭去了,是吃亏去了。所以在单位聚餐时,聪明的小咪会尽量缩在没有领导的桌子上,赶在敬酒之前吃饱溜走,可是这次脑子抽抽了一下,一眼瞥见从前的好姐妹Z在另一个桌上,就去坐在了她的身边……

  小咪立刻发现她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尴尬地儿了:她忘了Z现在的财务部长身份,当着众人的面儿,Z很为自己是公司里的一票人物而自豪,如果小咪不恭维不伺候Z部长,不表现出为Z骄傲自豪就很不哥们儿;倘若也跟着别人对Z阿谀奉承,小咪又感觉自己好虚伪,一点也不像亲姐妹。话说回来,Z凭啥再对小咪另眼相看呢?虽然她们刚入职时蜗居在同一间出租屋,情义堪比《琅琊榜》里的靖王和梅长苏,不同的是,即便Z有靖王之料,小咪却无梅长苏之才,何况,就连梅长苏见了前哥们儿靖王也低眉敛容的。

  更麻烦的是,小咪一抬眼看到已经退休的前上司老W也在这张桌上。他老人家已经放下了当年的架子,笑得这么与民同乐的,作为“民”总得配合一下吧?

  小咪多虑了,老W并没有把矛头对准小咪,他对小咪身边的Z部长更有兴趣:“小Z,我给你夹一块鱼肉,你没意见吧?”话说老W也是蛮拼的呢,他距离Z有小半个桌子,这块被老W精心挑选的鱼肉从空中颤颤巍巍飞越前同事们的空盘子,嗖地降落在Z的盘子里。看着那块还不够塞牙缝的一丢丢鱼肉,小咪心想自己如果是Z,肯定会在心里呸一下:“老哥您真不是在逗我吗?”喜欢卖关子的老W看到在座人等惊愕的表情,得意地解释:“哈,知道鱼身上最好吃的部分在哪儿吗?就是这块鱼脸!因为鱼的脸一刻不停地在活动。”老W没看错,Z部长不愧为这张桌子上最配吃鱼脸的人,Z立刻站起来,说很多老W爱听的话、为老W敬酒、给老W转菜……早已被边缘化了的老W通过一块鱼脸,成功把自己又变回了中心。整个过程,Z没来得及吃一口菜,虽然Z的脸部尤其是腮部不停地在运动。

  当Z在老W的监督下,把那一丢丢鱼肉郑重地放进嘴里品尝时,小咪寻思,难怪Z无论在工作还是饭局中,总是自觉养成“多吃一点亏”的习惯,那都是以便未来“吃得开”,哪怕得到的只是一丢丢鱼肉,但那毕竟是个“脸”。

  食物里的集体记忆

  文|闫晗

  偶然在网上见到醋栗的图片,不由吃了一惊:醋栗居然是一种小浆果?我一直以为它和糖炒栗子是同一品种……

  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变色龙》里的棕红色头发巡警“端着一个罗筛,上面盛着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虽然从未品尝过,但存在于深深的脑海里,有着妖娆的异域风情。

  年少读书时读的食物,吸引力要超过现在一切视听效果强烈的广告。醋栗仅仅出现一个名词就足以让我浮想联翩,脑补出许多未知的绮丽,还有“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更不用提专门写杨梅的那篇课文,作者的牙齿酸得连豆腐都咬不动了——我口水流了一地,好想体验。

  小学时学《六个“墨水瓶”》,看列宁在监狱里写信,用面包捏的瓶子,装牛奶做的墨水。结尾的一句话是,列宁在写给同志的信里很风趣地说:“今天真不走运,一连吃了六个‘墨水瓶’!”我心头一震——面包装了牛奶,应该风味独特吧?语文老师说,在俄国,面包和牛奶是很平常的东西,底层的百姓都可以吃,监狱里也提供。我却垂涎良久——小时候面包刚刚兴起,可稀罕着哪。

  和朋友提起从前的语文课本,曾经背诵的诗词和课文大都模糊掉,唯有对食物,人人有着非凡的记忆力。碧野写的《天山景物记》是大家公认过目难忘的:“渴了你可以先喝一盆马奶,饿了有烤羊排,有酸奶疙瘩、有酥油饼”,还有容易捕捉的油滚滚的旱獭,绵延五百里的野苹果沟……简直是人间仙境,有着天堂的模样。

  诗词穿肠过,酒肉留心中,记忆筛掉了其他,只留下了食物。每一个吃货在课文里都有自己的心头好: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买来下酒的茴香豆是什么滋味?《我的两家房东》里西部地区的黄米枣糕和干得很硬的红枣,听上去也好诱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也真是,不怕荔枝吃多了上火。汪曾祺《端午的鸭蛋》里,写故乡高邮的咸鸭蛋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果然是极品。《棋王》里吃的蛇肉,似乎也是难得的人间美味。

  我们有过不同的童年和少年,却共同垂涎过一批食物,也算是一种集体记忆。电影《海鸥食堂》里有段对话是:“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今天你要干什么?”“要吃很多好吃的,叫上喜欢的人。”如果我说,我们一起去吃那啥啥吧。对方立刻心有灵犀:好呀好呀!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文青之约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