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免费午餐》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免费午餐》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0: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免费午餐》经典读后感10篇

  《免费午餐》是一本由邓飞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4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免费午餐》读后感(一):这是一次改变中国的大胆实验

  这是一本全方位呈现“免费午餐”这一公益活动的书籍,也是一本让人读后感到温暖、感到热血沸腾的正能量书籍。

  他也必须面对质疑、谣言和挑战。他说,对一条在地上挣扎的鱼,我们愿意理解和支持一部分人奋力挖出沟渠,引来东海之水,另鱼永世无缺水之虞;但我们也可以选择先把它放进水桶,先救了他性命。他期待的网络理性探讨,会沦为一场网络口水骂战。

  这是一本改变我视角的书,用我能理解的方式。

  《免费午餐》读后感(二):柔软改变中国

  如果让我推荐一本书,面对不同的人,我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唯独一本书却是我要推荐给每个人的。这本书就是邓飞的《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作者其实并无过多了解,更别提他的免费午餐项目。只是在刷微博时偶然看到了某某著名大学的教授推荐给他的博士生书单上列有此书,便在当当网上检索,恰逢活动打折,我就买下了这本对今后我影响颇深的书。

  《免费午餐》读后感(三):令人心潮澎湃的三分之二拍(下)

  作者的文笔自然是比不上大家的,但就算这本书算不得上是佳作,却绝对当得起一个‘好’字!毕竟,感情真挚朴实,令人见之动容,给人以一种温暖的力量。就好像是一直都在生活里散发的小光亮,让人感觉这个世界,还不是那么冰冷。

  那天看了一本叫“安德的游戏”的外国科幻,貌似里面作者提出的理论是“唯爱与宽恕能够改变世界”。真心看得人肝疼,立时无语了。也许是国情不同吧,如果说老美讲究这一套来说还算有用,那是因为强权者对弱势者的宽恕会成为美谈,但你见识过弱势者对强权者的宽恕吗?

  别再跟我谈什么“宽恕”了!如果说我还相信“爱”这种柔软的力量,确实有着能够改变世界的力量,但是“宽恕”这种东西……呵呵了。话说,我们宽恕的还少吗?都现代社会多少年了,我们中国的老百姓,还在和那些当官的玩儿“一二三,木头人”的把戏,跟着官员的指挥棒起舞。只能说,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糊弄的老百姓,或许是被压迫的太久太久了,他们甚至已经习惯了这种“被牺牲”的牺牲奉献。所以,你做官的可以贪可以拿可以卡可以挪用公款,但是,只要还做了点实事儿,只要真的能有好处落在了老百姓的头上,其余的,没几个会在乎。

  反正,——我们“宽恕”了贪官,认为伸伸手无所谓,只要还能办事儿就行!——我们“宽恕”了家庭暴力,认为那都是别人的家事儿,再说总会改了的!——我们“宽恕”了自私,只因为诬陷者本身各有隐衷,还天真的认为人不至于坏成那个地步!……我们“宽恕”了太多太多不该宽恕的!而正是这种名为“宽恕”的不作为,令施者得以逍遥无碍,令受者彷徨无措,令知者愤怒又悲哀。可见,宽恕这种东西,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不适宜的,根本没有市场。

  我从不认同宽恕就等同于忍耐,因为宽恕是强者才有资格使用的仁慈;而弱者若提宽恕,不过是图惹人笑罢了。当然,虽然我不认同宽恕的力量,可我也绝不赞同暴力的反抗。暴力只能带来破坏,而不会是改变,亢奋之后徒留下一片疮痍。所以,以前是越穷越革命,现在是越不公越变革。

  一直相信,爱与美的力量。相信着,唯有这二者才能在不破坏的基础上改变这个世界。因为爱,是柔软又坚强的力量,它有持续性;而美是会令人珍惜的,只要有了珍惜的感情,就会为了这份珍惜而改变。

  貌似以前看过的哲理故事,讲的是一束花怎样改变了某个流浪汉。一个醉酒的流浪汉收到了束卖不出去的花,回到住的地方刷了个空酒瓶把花装上了。感觉放在窗台上的瓶子和花是那么的美,但是窗台很脏,于是他擦了窗台顺便擦亮了窗子。再然后,他发现干净的窗子和窗台和这个肮脏的房间是那么的违和,于是他收拾干净了房子。再然后,他发现这个干净的房子里唯一不协调的就是脏兮兮的自己,他把自己打理的干干净净。第一次神志清楚而不是醉醺醺的,来到那个花店老板面前的时候,他简直认不出他是那个落魄的流浪汉了,于是,他有了一份工作,重新站了起来,再次为人。

  因为‘美’,他‘爱’这束鲜花,因为‘爱’,他渴望变得更好。人可以贫穷,但是不能没有志气,不能没有自尊。脏乱差,会让人丧失自尊感,让人堕落;而干净整齐美好,也是一种力量,是令人振奋,令人向上的。因为自尊自爱,终于有了身而为人的觉悟,所以,故事里的流浪汉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无论是严明的领导者,最先进的科学,还是强干的团队,因为利益聚集起来的,也会因为利益而离散。理想再怎样美好,但生存才是首要的。而只有怀抱着最真,最深切的爱,才能令人保持着永不熄灭的热情,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及不上这种最难以捉摸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才是一切的基础。只有爱,才能使人强大。使人常有永不熄灭的热情和动力,拥有着力量的人,也许会被击败,但是永远不会倒下。

  感谢此书带给我的正能量。又及,希望与作者共勉,为了柔软的力量,愿不忘初心,唯如此,方得始终——

  《免费午餐》读后感(四):很多很多东西,似乎正在变好

  我不知道此前你是否听过邓飞的名字,但我知道,你一定听过他做的事情——微博打拐、免费午餐、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暖流计划、让候鸟飞……

  这本书,就是邓飞从监督者到行动者的记录。其中完整记载了“免费午餐”从源起至今的故事。讲在偶然间得知贵州的留守儿童由于撤村并校、上学路程遥远而没有午饭可以吃的消息后,邓飞和他的伙伴们是如何在几年时间里,为一所所小学开伙供餐、在“郭美美”事件的冲击下仍得到网友们的信任,并推动160亿的国家计划。

  但往往就是在不好读的书里,才能遇到很有趣的惊喜——

  其实,关于这本书体会最深的是以下部分——由于对公益事业缺乏了解,很多人会质疑“免费午餐”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坐飞机”?“为什么要吃熏肉”……——言下之意,孩子们吃着三块钱的午餐,你们怎么可以如此“奢侈浪费”?

  这是典型的非理性思维。而它对中国的公益事业,已经有不可估算的影响。

  大学毕业那年,我选的论文主题,说的就是这个。在当时、2011附近,很多热点事件背后都有大批非理性言论,细想让人恐慌。

  而在《免费午餐》里、在最近的昆明事件发生后,我近乎意外地发现,改变,不知在何时已经开始。

  那种感觉很好,你真切的觉得,很多很多东西,真的正在变好。

  《免费午餐》读后感(五):令人心潮澎湃的三分之二拍(上)

  说真的,书封面上那个脸上黏着饭粒的懵懂小男孩,总让我莫名的联想到,当年出现在希望工程的公益广告上那个瘦骨伶仃,却同样有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的小女孩。是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大眼睛,还是眼神中那份相同的纯净呢?

  当年希望工程的“大眼睛”拥有的那双充满了对知识渴求的眼睛,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给全社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然当年的大眼睛,改变的不仅仅只是她自己的命运,也曾让无数的贫困山区的孩子改变了命运,那么,为了现在的大眼睛,也请那些已经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人同样伸出援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别人曾经为你付出过,所以在你能够的时候,也请把这份付出传递下去。只要每个人都肯付出一点点,总有一天,这积蓄的力量,将令整个世界为之震颤!

  人都会感恩,也会怜悯。……见过凶神恶煞的黑社会,一言不合就敢抄着匕首就捅人,却对自己落魄时好心邻居奶奶给的一个热馒头念念不忘;听过富有的巨商,连家人都质疑他的刻薄寡恩,却一直默默的捐助某个孤儿院直到死后才为人发现……他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才能走到今天,自然也会希望去帮助别人,不为别人的感谢,只为之前别人为他们做的一切。

  当然,捐助的确是按照本心的付出,但自己愿意去做不介意是否会有回报,和明明付出了却得不得到回应,肯定不会是一回事。所以,就算是再好心的人,也会希望自己善的行为能够得到肯定(赞美)。而得到了承认会高兴,相信不仅是因为感觉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更多的还是因为那种被认同了的感觉吧。

  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同理,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可有可无的善的行为,但只要被不断的肯定,那么,慢慢的总有一天,这个人会成为他人眼中的善良的人。即使只是因为旁人的夸奖赞美而付诸行动,但是当善行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当一个人的习惯变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就会成为一种风气……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着,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再不会是当下这么的自私、市侩了?

  当然,如果就只是这样,对这等人敬而远之也就罢了。但是,对这些人而言,你连躲都躲不了。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自己的心灵是不能有任何负累的,所以凡是感恩、惭愧、羞耻等等,诸如此类的感情,通通都是不应该在他们的心里产生的。稍有让他们感受的苗头,就要不惜一切的去抹杀,像什么心存感怀,产生敬意,这可不是他们会习惯的做法。好事儿他们自己做得,别人做了就是别有用心的。对于这种人而言,只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把自己从这种内心的不爽的感觉中剥离出来,而能够让他们产生亏欠感的源头都是罪恶的。

  话说,这些靠卖嘴卖良心吃饭的大爷们,你们真的知道你们口中那些被代表了的底层群体的“老百姓”的诉求吗?就像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天天关在自家的书房里,扒在电脑屏幕上,就能偏执的认定自己才是唯一的真理……可事实就是,只有当你亲眼去目睹那些事、那些人,你有那个资格去代表对方!你自己连看都没有去当地看过,问都没有去问过对方,只是凭借着从网上得来的只言片语,自己就敢断章取义的要“代表”对方提出诉求,那么,那些“被代表”了的对象又是何其的无辜!

  就凭着你们在那儿灌水喋喋不休的鼓吹什么外国的法律法规有多健全之类的,地里是能长出粮食?还是工厂里能变出产品?——该醒醒了!你们说的再多,还不如老老实实的为了这些孩子做点儿实事有用,要知道,在那些孩子眼里,无论是怎样的大道理都是那么的空洞,无论是理念甚而是知识,所说的一切还比不上他们午餐时吃的一个馒头有价值。

  就像从一片疮痍中褴褛筚路的创建了这个国家的先辈们一样,无论在什么时候,从什么时期开始,凡是想要真正的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贡献出力量,就必须要从自己做起,脚踏实地的去付诸行动。

  如果这样的人,只是单纯的活在自己的理想中理想主义者,至少还能期待,总有一天这个现实的社会、这些真实的人会让他们真正的醒悟过来,能够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想当然,是多么的自以为是。还有的人更让人糟心,那种人根本就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只是不想要明白而已……纯是在那胡搅蛮缠,靠炒作上位呢,不必理会。

  话说,这个世上,谁也不欠谁的。没有谁就该理所应当的去付出。就连说这话的网友,在挑剔别人公益不到家的时候说得出了,可是他自己就做得到吗?说别人是在作秀,并因此理直气壮的提出质疑,可是我要问,就算他们作秀,至少还做了呢,那么,你们呢?你们做了什么了?

  不管他们到底是单纯的想要帮忙,还是想为自己博取个好名声,人们应当知道,这些人做了什么。这种道义之争,古早前就有了,像战国时【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上网搜一下就知道。

  国人好名,还爱面子。不仅是国人如此,只怕这是人类的通病。哪怕是那些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就算他有不能抛头露面的理由,但是总是希望被知道的人提及的时候能被夸奖赞美。猜测只是猜测,至少那顿午饭是实打实的落在了孩子们的肚子里,即便出资者各有自己的心思,也不能抹杀那些吃饱了的孩子们脸上欢畅的笑意,而这份付出,怎容一些蝇营狗苟的小人污蔑!

  当然,我并不是说凡是提出这种质疑的,就一定得是别有用心的人。我只是认为,与其说那个空话,强求人们道德上的纯洁,还不如做点实事。慈善,有慈心方为善,那么,又何必强求他人为善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呢?与其强求别人,倒不如要求自己不改初心。

  最后,规模化,制度化!善款应由专人管理,每一笔花费的去处都要明确,不能出现任何猫腻。哪怕这些人拿钱出来是各有目的,但他们却也不会想要看到这些钱被随意挪用,或者是落进私人的口袋的。

  《免费午餐》读后感(六):以善养善,爱自生爱

  以善养善,爱自生爱

  是在电视新闻上知道“免费午餐”这回事的。新闻中孩子们简陋的生活、学习条件,期盼的眼神,绞痛人心。慨叹于善行之余,特别想了解这一善行的始末和细节,新闻毕竟只是约略的叙述。这本《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给了我机会。

  尤其是在微博打拐事件和宜黄事件后,邓飞意识柔软的力量,比愤怒的力量更富张力,更加宽广磅礴,于是更善加利用微博这种新媒体力量,在微博上把“免费午餐”这个主题抛出来,展现贫困山区儿童的饥饿困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再通过微博连接传统媒体,进行持续而深度的报道,成为一个全民议题,进而完成一种微妙的社会改变。

  正如邓飞所言,不管高居庙堂者,还是贩夫走卒,他们心里都有爱和良善,激活它们,汇集起来便是一股巨大能量。事实上,中国人不缺乏良善,缺的只是一件将它们聚集的工具。而微博解决了这个问题。爱和善良,似乎是邓飞找到的一把新钥匙,为大规模的社会改变找到了新的可能性。而孩子是中国人最大的公约数,对孩子的爱可以联合所有阶层和几乎所有国人。

  《免费午餐》读后感(七):免费午餐感动中国《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感动中国《柔软改变中国》

  看这本书是流着眼泪读完的,从来没有过看一本书竟然流了这么多的眼泪。我想这就是邓飞所说的柔软的力量吧。

  免费午餐就这样一个一个学校,一个一个省份发展起来了,随着学校的增加,免费午餐也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关注,制度一点一点的完善起来,组织系统也越来越健全。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有了自己的申请、审查、回访等制度,从一个项目已经迅速扩展成一个成型的基金会了。在这个过程中邓飞也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遭遇了很多误解和责难,不过他都挺了过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在成长,是他看到了柔软的力量。

  从免费午餐开始,邓飞又发起了贫困儿童大病保险,贫困学校光明计划,暖流工程,让候鸟飞,清洁水资源等等多项公益活动。因为邓飞相信解决中国的问题,不仅仅要依靠强者的推动,还要使用柔软的力量,可是谁能够说邓飞不是一个强者呢!

  《免费午餐》读后感(八):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

  -----(美)狄金森

  该书不是多么华丽高大上的词语堆积,却是从“免费午餐”公益开始邓飞作为发起人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想。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至今,GDP飞速发展取得了经济上面的飞黄成就,但所存在的以GDP为发展目的是以一部分的血汗利益为代价,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岌岌可危。索性有了和他一样的一群志同道合之人。

  中国社会的公益事业的发展还不是很发达,还仅仅存在于天灾人祸后个人捐款捐物,无论是公益事业的制度/法律/规章制度等来说都还不是很规范,所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公益事业危机导致需要救助的一部分人耽误救助等问题出现。可是不管咋样,即使社会再乱,抱怨声音再大,不理性情感激荡,索性还有那么一群人坚信:只有自己一点点才可以慢慢改变中国,他们不去抱怨不去愤怒,只剩下行动改变自己。邓飞无非就是此类,真汉子,赞。

  徐永光在《走过多事之秋,未来喜忧参半》中说:微公益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微博的公益传播,二是勿以善小而不为,人人可参与的公益模式。新媒体与微公益共生,为慈善回归民间,保障公民自由选择参与公益活动并行驶监督的权利创造了可能性,新媒体的伟大力量令人看到了中国公益时代的曙光。邓飞发起的这几个项目均借助于新浪微博这一互联网网络传播,所以这也许是也不仅仅是中国公益事业的一道窗户吧。

  用邓飞书中一句我也很赞同其观点的话作为结尾吧-----

  道德的目的,并不是所有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是乐于做无损于己却有利于人的好事,公益需要细水长流,需要免于牺牲,不能被高尚绑架或摧毁。

  《免费午餐》读后感(九):改变中国需要“合聚变”

  改变中国需要“合聚变”——《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文/龙敏飞

  曾经,“免费午餐”项目很火,大至一次慈善捐款,小至一次午餐问题,都会引人关注,这一切,源于“免费午餐”曾经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寄予了太多人的期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备受关注自在情理之中。作为发起人,邓飞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免费午餐”一路走来的喜怒哀乐,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历练,有人生的考验,亦有社会的洗礼。《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一书,记录的是免费午餐背后真实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作者论及了这个想法的开始,因为一次颁奖偶遇一名贵州的教师,知道还有很多孩子没有午餐可吃,一个大胆的想法便应运而生。一开始,哪怕邓飞发出倡议,也是应者寥寥,但邓飞还是决定付诸行动,哪怕是一所学校,也要先开展起来,在这样的动机下,免费午餐开始办起来,一开始有所行动立马引来各方关注与支援,免费午餐的项目也相继在贵州、湖北、湖南等地兴起,成为民间公益慈善项目的典范。

  而事实上,对于免费午餐,不止是这个活动,还有这本书,都受到陈彤、赵普、马伊琍、伊能静、孔维、宁财神、王振耀、杨鹏、徐永光、十年砍柴、延参法师、五岳散人、祝华新等各界名人的热捧,因为免费午餐的确改变了很大一部门山村的孩子,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甚至是他们未来的命运。当然,免费午餐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还在于“一个好汉三个帮”,即改变中国、改变社会需要“合聚变”,因为团结不仅是力量,更可能达到质变。

  对于这本书,邓飞表示:“我希望大家看了这本书以后,会有一些思考——对我们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只抱怨,更要担负责任,用行动改变中国。让中国所有的乡村孩子免于校园饥饿,有公平的机会改变自己命运。我们需要的是希望变革,而不只是简单的同情和悲悯。”诚如斯言,但变革离不开发起者、推动者,而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合聚变”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2014年2月7日《文汇读书周报》:http://dszb.whdszb.com/whdszb/html/2014-02/07/content_179114.htm

  《免费午餐》读后感(十):穷则以笔为剑,达则兼济天下。

  读到第12页的时候,我想,一直以来我都未曾意识到,笔的力量有多强大、文字的力量有多强大、信息传播的力量有多强大,这些,如果好好利用的话,可以做什么?可以做多少?

  邓飞先生的经历在一方面回答了这两个问题,这本书总是让我想到,邓飞先生的笔好像一把宝剑,他是手握宝剑的将军,吸引了一大群有血性又志趣相投的人,他们为饥肠辘辘的孩子带来食物的温暖,而食物的温暖,总会给人带来无限的希望。

  读到沙坝小学第一次吃到免费午餐的时候,眼泪差点掉下来。无论在什么时代,人们总是会有贫穷和富有的人,世间的一切也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你生在这里或那里,并不能选择,若是公平,也不需要选择了。可是有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要做什么。记得小时候看到过一个小故事,好像是沙滩上有很多快要死掉的鱼,一个人,一条一条地把他们扔到海里,有人对他说,你这样做没用的,你救不了所有的鱼。那个人说,没关系,我可以救这一条,他往海里扔了一条鱼,还有这一条,接着。他又往海里仍了一条鱼……沙坝小学的第一顿免费午餐,也许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午餐问题,但是在那一天,那个中午,那个小学,他们吃到了热乎乎的午餐,他们还偷偷藏了一个鸡蛋,准备带给弟弟妹妹。而无论未来怎样,那天的孩子们都吃饱了,这对于那天的那些孩子真实而有意义。当邓飞先生选择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和他的伙伴们亲手为这些在不公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创造乐于属于他们自己的公平,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吃饭的权利。

  将军和它的袍泽创建了美好的开端,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胜利,问题也随之而来,要驾驭借助信息和媒体之势成长起来的力量,就要不惧这种力量相应的烈性。红十字的风波、小人的栽赃,本为善意却偏激了的质疑和指责,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智慧去面对。不过他们成功了,所有攻讦的作用就是,让他们成长得更好!

  他们当然还会遇到新的问题,或者贪污腐败这种更大的猛兽,可是,请继续下去吧,没有哪个时代会真的没有腐败,可是你们多做一天,孩子们就多吃饱一天,能不能解决所有和能解决多久都没有关系,做一点,就有一点的意义。

  另外一个感触就是,站在更高的位置的人们,会拥有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这件事情是真的。

  达者的力量,穷者的力量,无数的力量汇集成涓涓的河流,里面流动的是人们善良温暖的心意。若有心意,平凡如你我,也可以做到更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