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独自在13亿人中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独自在13亿人中读后感10篇

2022-03-20 11:16: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独自在13亿人中读后感10篇

  《独自在13亿人中》是一本由柯立思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242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0-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自在13亿人中》读后感(一):被埋没的精彩

  鉴于这本书的默默无闻了好几年,我对它有出乎意料的满意。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的内涵远远高出它的销量,内容非常丰富,以至于我觉得太朴实,如果多添点彩色图片就更好了。

  一个一心想做中国人的德国佬,花费3个月时间沿318国道一路探索,然后完成这本书。书写得很好玩,导致我无数次对着它傻乐,不得不在地铁上看书的时候时时注意控制情绪。

  德国佬当然对中国的民情不太了解 ,所以行文间处处流露出天真无邪的好奇。作为一个讽刺挖苦高手,他不遗余力的对一些不好的现象表达不满,可让看到这本书的中国人丝毫不会不舒服,因为他的口吻像个顽童般的调皮和善意。

  不同国家导致的文化差异,让他在中国遇到许多笑话,我们觉得他可笑的同时,他也在觉得我们可笑。比如,他多次遇到 别人听说他是德国人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伸出手喊“Heil Hitler(希特勒万岁)”,这让他难以接受,试想当中国人听见别人说“日本鬼子万岁”是个什么心情,而二战时希特勒正是跟日本人站在一边的。看到这里,我有点惭愧,因为我小时候好像大家都流行这么说的,无知太可怕了。

  他想做中国人的想法也不能说是突发奇想,他有个中国太太,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都有所了解,还曾是毛的狂热崇拜者,上世纪70年代就在德国听过《东方红》,还因为毛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去参了军,有时候我觉得他懂得比我都多,可见横跨中国之前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喜欢这本书,以一个局外人(虽然他一心想做中国人)的视角看中国,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自己。

  《独自在13亿人中》读后感(二):13亿人中的一份子

  从一个严谨的德国人眼中,差不多主义的中国人有很多优点和特点,缺点自然不会少。

  学习了第四年的德语,虽然学习不精,但通过和德国人的一些接触以及一些视频或书籍的阅览,让我对德国人有较多的好感,对严谨的德国人。

  我是一个差不多主义与完美主义的结合体,因此每当作出一方的决定和行为时,另一方会在脑海里对自己进行抨击。

  不过这些对于我都无所谓,我这个小个体,在大多数情况下两方的选择并不影响什么结局,也影响不了别人什么。

  我非常佩服作者简短精炼并充满幽默的语言。

  短短的一句话,就把小市民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另外译者翻译地非常好。

  看过不少书因为译文不到位,就被冠上“不值得推荐”的名号。

  通常那样的书我都希望再去看一遍原著,这本书也是。

  但不是因为译文不好,而是因为太生动了。

  我认为作者描写的中国城市非常隐晦。虽然生活在南方城市里,旅游也没去过太落后的地方,但是我可以想象三年前作者走过的地方的景象,试想每次我们的媒体向我们展示的那些图像或视频。

  作者把重点放在人群中,很希望被点名到的人们能好好改正。但是谁能奢求,这一切在三年后依旧有人读不上书的地方,能有多好的转圜呢。

  《独自在13亿人中》读后感(三):tag

  “十天被捆在一个大都市里,而且还偏偏是在成都这个到目前为止最没有特色的大城市里。相比我去过的其他大城市成都真是什么也没有:上海有外滩和豪华的殖民建筑,武汉不但有长江,城里面还有一个大湖,而重庆更是直接建在壮观的两江相会处。成都让我想起北京。由于都是建在平原上,两个城市都有宽阔的大马路。和北京一样的还有高速环城路,虽然没有六环那么多,但也有个三个环。连尘土飞扬的样子也不必北京差。但是共同点也就这么多了。成都有2300年的历史,和北京不一样的地方是它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所有的老建筑都在几年前给拆光了,现在的成都里只有新建的标准化广场、办公楼和高层住宅……”

  “在成都里最难看的地方要数仿古建筑。在城南武侯祠旁边就有这么一条街,里面茶馆、纪念品商店、小吃店、酒吧一家挨一家。拉客的在马路中间大呼小叫,餐馆窗户上贴着绝对伏特加的广告。这种幻想式的明清仿古建筑在中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一样窜出地面,一方面证明了中国经济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个国家正在好不犹豫地朝着一个巨大的审美灾难冲过去。”

  “从这个事情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大部分中国人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务实的。人们很喜欢拜佛,而且喜欢拜各种各样的佛和仙人,目的是为了渡过难关或希望未来某种愿望能够实现。但是如果情况实在是太糟了他们还是宁愿靠自己,这时候神就变回了一块木头,一块用人手雕出来的木头。”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迷信的人同时也是最多疑的人。”这显然比打着宗教的旗号把异教徒炸上天或者发动战争要好很多了。

  火车一份不差准时开进了上海火车站。这可是1200公里长的距离啊,德国的铁路真应该好好学学。

  “差不多”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词,它代表了一种世界观:不要说过分的完美主义对中国人来说是中折磨,完美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折磨。

  很多年轻人都在外面,他们坐在露天的餐馆里打着麻将,大声说话,喝啤酒。情侣们的亲密行为非常中国式,他们善意地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掌,推推搡搡的,然后吊在对方的身上,不敢有更大胆的举动。我慢慢地想明白了,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九华山是不是圣山其实并不重要,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一个来旅游的地方,一种迪斯尼乐园。唯一和迪斯尼不同的地方是在迪斯尼里面供的是米老鼠和唐老鸭,而这里供的是金佛和所有能与佛扯上关系的杂七杂八,其中也包括毛(毛泽东)在内。

  但是中国人有时也会失去耐心,而且他们一旦闹起来也挺吓人的……每一次最让我吃惊的都是他们从绵羊变成猛虎的速度。

  爆竹也是中国的一大发明,没有比安静的世界更让中国人害怕的了。

  最让我舒服的是这里没有喊哈喽。可能一个城市里至少需要一千万人口才能把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往拉开距离。

  如果说有比陪女人去逛街更令人讨厌的事那就是在女人试穿衣服时必须说出好还是不好。

  对了,“文化大革命”难道不就是历史上最大型的和最极端的一次朋克运动么?直到“文革”结束十年以后外国的朋克才把中国年轻人早就都做完了的事又翻出来写在他们的皮夹克上:“混乱!”,“破坏!”可惜还有:“开枪!”和“杀人!“只是”Fד一词没有用。

  我从来么有想到我真的会和世界最高峰离得这么近,而且我也很清楚在我未来的一生中我再也不会站在比现在更高的地方了。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评价这件事情。从这以后,只能走下坡路了。

  也许我应该做的是要成为像让这样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中国人。也许这样我的生活会过得更好,人会更放松一些。

  看到化石让人不禁联想到这里在大约五千万年前曾经是海底。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你多等那么一会儿,昨天你还是海底的一滩烂泥,今天就是世界屋顶。

  看了一些有关珠峰的文章后我发现,去珠峰登顶的人不是身上有什么残疾就是遇到了人生危机,他们急需完成一项壮举来证明自己,比如说有一条腿的,有动过心脏手术的,有刚离婚的,还有以前酗酒或者吸毒的。

  交完钱后一切都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在中国好像经常是这样,不管你想做什么事,在你等了很久以后终于等到时,通常没有什么过程结果就出来了。

  自杀简直就是中国诗人生平中的一条血红色的传承线,知道今天也不例外。

  虚构的总是比现实本身更吸引人。

  类似这样的东西在中国的病馆饭店里比比皆是,而在中国避孕套和其他性趣用品的包装上印高加索人也是很普通的。作为半野蛮人的代表,高加索人似乎在房事方面名声很好。

  《独自在13亿人中》读后感(四):有趣的人有意思的旅行

  我不了解318国道,也不会去做这样的旅行。但可以让一个宅人去了解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让我知道那些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

  也许要感谢那个译者,因为他让我们看这书感觉很愉悦,不过重要的是作者本身就是这样有趣,比较贫啊。

  从他想成为一个中国人,他就不应该只有外国的朋友,那会让他感觉还是在自己国内一样,在中国就应该和中国人相处。所以说这个只会说几句中文,看不懂中文的一个老外走这样五千公里的318国道,实在有些冒险的成份在里面。

  他是个毛主义者,在旅程中一直想追寻毛的印迹。在九华山买了一个背面是辆跑车的毛的护身符。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他想听那首《东方红》,想在城里找毛的别墅未果,想在尼泊尔找毛派的人未果,这是他的遗憾。

  因为在九华山看到为了一餐饭而喧哗的群众,让他觉得这样的佛教不适合他。“难道说一个宣扬和平的宗教的信徒就是这样?他们整日祈祷不就是为了超载世间的贪婪吗?不行,我觉得这样的佛教不适合我。”

  在青城山,白天因为道观、道士的穿着、道都的哲学还有像仙境一样的青城山让他决定要信道教,还在担心头发的问题。仅仅因为晚上隔壁房间那几个一边喝酒一边打麻将,有说有笑的信徒,使他又改变了信仰。

  “还有人在大昭寺的院墙前下跪,跪下的时候发出奇特的擦地声。藏传佛教无论如何不适合软弱的人,它是一个对体能要求很高的宗教。”

  很多时候表现出的是孩子气。

  在丰都时他列了一张名单,特意去向阎王控诉,名单包括了之前途中所有烦过他的人。哈哈“但是这些还不是最糟糕的。最无法忍受的是中国人从来不把我当回事。以对他们来说我就是一只奇怪的动物,不过是他们用来赚钱和取笑的工具。虽然我的控诉很可笑,但是说完后我感觉好多了。”

  “这一夜我又是彻夜未眠。疲惫不堪地离开宾馆前我没有忘记报仇。我把电视的菜单从中文改成了英文,要想改回来够他们找一阵子的。”

  因为没有一连二天都没有买到布达拉宫的门票,他生气了。

  “那好吧!那我就不进去看了,不就是一座皇宫吗,反正都是封建帝王统治老百姓的地方。没什么可看的!"我说的显然是气话,因为从外表来看布达拉宫真的是很宏伟壮观,比在中国其他地方看过的大部分著名建筑都美,但是话又说回来,就是为了能搭上巧克力做的飞船去月球我也不会深更半夜里去排队。参观名胜古迹的重要性是不是已经被无限夸大了?

  (他不知道,在中国,买车票,看病都是需要半夜三更去排队的。)

  他遇上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导游,要在丰都之前,我想他一定也会把他列入控诉的名单。但是我的独家导游又一次证明了他什么都不知道。慢慢地我忍不住开始生霸子的气,虽然我对他没什么指望。作为一个导游他每年都要几次经过这个地区,怎么会连一丁点兴趣都没有呢?对于大部分我们穿过的河流霸子都叫不上名字,我们路过的山有多高他也说不清楚。在藏区他不知道村镇的名字,因为他根本就不会说藏语。昨天我们一起爬山时他告诉我他还在拉萨住过四年,他的观点是:“对我们汉人来说学藏语很难,藏语和汉语太不一样了。”那汉语对一个德国人来说是不是也太不一样了?但是住在中国的很多德国人都会说中文,难道中文对他们来说是德国的一种方言吗?

  其实旅行中看到美丽的风景已不是重要,重要的是见识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一次旅行会让你增长见识。

  最后当他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说他说话像一个中国人。“这至少可以算做是一个开始中。无论如何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大结局了。”

  《独自在13亿人中》读后感(五):德国的“毛主义分子”

  幽默而有时略含讽刺的口吻,以外国人的眼光来看我们生活的国家会有无数的惊奇和不解,看惯的或是看不惯的,喜欢的或是厌恶的,都那么清楚的展现在眼前。很多东西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觉得自然而然而放弃思考的权利,但是从外国人的眼里我们能把很多东西看清楚。比如中国人喜欢看热闹的本性,说好听了叫围观,说白了就是麻木不仁无聊透顶。

  顺着世界第二长公路318国道一路向西,(这里犯了一个中国人的通病--总是喜欢号称全国第X,世界第X),从上海到拉萨到尼泊尔,经历了各地人民,与其说是看风景不如说是看人,由西向东,物价逐渐降低的同时在作者犀利的文笔下人们的特点突出得淋漓尽致。

  德国作者柯立思旅途中常常提到想做中国人,说自己从小就是个毛主义分子,我对这一点始终抱怀疑态度,一直到把书看完我完全怀疑作者是瞎说的。书中对毛主义分子的说法也很犀利,我不认为作者真的是崇拜毛主义。

  很欣慰的是看到四川人的友好善良,少了些其他地方习以为常的的对外地人的坑蒙拐骗,激起了我心里深深的共鸣。。还有道教,青城山。。

  我从这个德国“毛主义分子”的笔下读出些韩寒的感觉,实在是惊喜,能在图书馆偶然遇到这本书实在是缘分啊。关于毛主义,关于针织,无需多言,作者的一个看法很能反映国人心理--中国人极其务实极其有耐心。不过一旦失去耐心其变化速度和后果将不堪设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