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免费》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免费》的读后感10篇

2018-01-23 20:5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免费》的读后感10篇

  《免费》是一本由[美] 克里斯·安德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0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免费》读后感(一):此书讲了国外很多免费成就很多巨头的案例,但是在中国也有很多利益免费获得成功公司

  此书讲了国外很多免费成就很多巨头的案例,但是在中国也有很多利益免费获得成功的公司。

  书中讲了吉利剃须刀、谷歌广告系统、安卓系统、Linux电脑系统、维基百科等等公司,利用免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放眼中国也有很多公司利用免费成为了一代霸主。

  如淘宝利用免费开店,占领了中国的c2c市场同时打败ebay。 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利用免费,形成了会员制度交叉补贴的商业模式

  还有百度的商业模式也是和谷歌一样,提供免费信息,再提供相关匹配的广告服务

  360公司提供免费安全,做出了浏览器+导航的商业模式。

  还有移动端的91助手、360手机助手、豌豆荚等等后起之秀也是利用了免费。给客户提供免费的各种软件下载安装,同时收取商家的费用的交叉补贴模式。

  还有很多就不胜枚举了。

  《免费》读后感(二):交叉补贴的妙用

  看了一半就来写书评 ,是因为看了太多的来源于国外的关于商业的中文版图书,如奶酪,世界是平的等等,我很少能硬着头皮把全本看完。也许是中西文化思维方式差异,抑或是翻译出的问题?总之,看书就像兜圈子,一会就又回到前面说的内容上去了。

  书里的观点不言自明,而且非常鲜明。

  这本书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用中国的俗语来说就是------赔钱赚吆喝。

  摘抄书里最有用的一句话就是--------世界是个交叉补贴的大舞台

  交叉补贴是这本书的核心宗旨。用付费产品来补贴免费产品,用日后付费来补贴当前免费,用付费人群来给不付费人群补贴。

  这样来说,又让人想起来一句话,羊毛出在一羊身上,无论你此时此地此刻是否花钱了,最终钱会从其他的方向或者途径汇集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人或者企业这里。 总的量是不会少的,最终企业是不会吃亏的。

  这样也想起来了中国另外一句话叫,欲先取之,必先与之。瞧瞧,咱们的老祖宗的智慧早就得出这些结论了,只不过老外将这些想法进行商业包装,穿上叫“免费”的华丽外衣,作为当今商业的时髦观点,向全球进行思想输出,这还真是有点不公平呢。

  如果时间紧张,只看导读就可以了,很精练,思想精华都在导读里。如果想多了解商业案例,就可以细读读。

  《免费》读后感(三):当今互联网的生态基础

  免费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企业的范式。尤其在中国,我们可以列出很多因免费而获得商业成功的企业。譬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个大佬“BAT”(Baidu, Alibaba, Tencent),其发家史均与“免费”密切相关。百度向公众免费提供搜索服务,再通过搜索竞价排名和广告联盟获取收入,免费搜索导入的流量构成了它目前400多亿市值的基础;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用免费赶走了先进入中国市场、可每次网上购物都需要支付一定交易费用的eBay,独占了电子商务C2C市场;腾讯的免费即时通讯工具覆盖了中国每一个网络用户,而后通过QQ增值服务获得收入,进而拓展至游戏、电子商务等领域

  免费正逐渐成为企业在各垂直细分行业的创新工具。巨人的免费网游使得当年《征途》大热、巨人集团成功上市,360因免费杀毒服务占据了电脑杀毒市场的龙头。不仅是互联网企业,连实体运营企业也在尝试免费。前段时间在校内上很流行的一个帖子是关于“85C如何击败星巴克”,大致意思是85C提供质量相当但价格便宜咖啡、同时吸引顾客更多地去消费店里的面包和点心。咖啡盈利很薄,但吸引了人流,卖出了更多利润更高的面包。这其实也是免费盈利模式中“用收费补贴免费”的一种。几乎所有需要人流、声望、关注度等的行业都可以复制这个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创业者回归到创业本质,即首先做出一个有实质帮助的产品或推出一项有吸引力的服务,再去考虑如何实现盈利。像铁血网,10年以来一直都只是一个业务军事爱好者的论坛,最近开始在网上卖航母模型、迷彩服等军事周边;由于前期培育了大批忠实拥趸,电子商务推出以后大火,已经获得了天使投资

  当然,并不是任何行业和企业都可以随便复制免费。免费很容易关键是要想出免费以后怎样实现盈利。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讨论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巨大流量如何转化为现金收入,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之前一直在提供折价服务的团购网站也进入了寒冬,拉手网已经宣布取消IPO。收费如何去补贴免费,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有趣的是,2000年之前我们很少听说免费,企业对其提供的每一项服务进行收费几乎是天公地义的;2000年以后许多互联网企业推行了免费而实现了成功;而2010年以后我们讨论最多的,是怎样进行收费。商业世界在收费-免费-收费的轨道上否定之否定地前进着。

  免费与大规模应用挂钩,收费与个性化相连。在免费向收费过渡的最近几年,有个例子值得大家思考:很多公司会提供免费的咖啡给员工,很多餐厅也会在套餐中配有饮品,但是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在星巴克花上几十块买一杯咖啡?个性化的独特享受也许是一个答案。未来也许不会再有浏览器,看惯了大千世界的我们更喜欢手机上的一个个程序,那是我们固定会看的少数几个感兴趣的网页;未来也许我们不会关心搜索引擎弹出来多少网页、用时多短,大部分人从来都只看搜索结果的第一页,我们更希望搜索结果与个人的搜索习惯相关,同时也许愿意为这个更懂我的搜索引擎付费。

  免费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决定了今后免费模式的前进方向。GOOGLE的前CEO施密特说免费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容易造成“赢家通吃”。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并不能承受开始阶段无收入的阵痛,大企业更能承受免费的代价,这就会挤压中小型创新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国互联网企业乃至技术企业在接受风险投资前都会被问到的一个典型问题就是:假如现在“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进入你们现在所做的行业或项目,你会怎么做?“BAT”由当初互联网创新精神的丰碑,到现在已经转变成创新企业的拦路虎;为了保持现有市场份额,它们可以收购现有创新项目或另组团队推出类似的产品,凭借原有的市场推广渠道或捆绑自身流量巨大的现有产品,后发制人。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乐观的。2004年当GOOGLE推出免费且不限容量的GMAIL邮箱前,YAHOO还是电子邮箱市场的老大。当时大部分用户使用的都是10MB的YAHOO免费邮箱,而部分企业用户申请使用25MB或者100MB的付费版本。YAHOO邮箱如果也要实现免费且不限容量,不仅会损害到目前的付费客户,同时它们原有的巨大客户数量使得它们的设备升级成为一笔巨大成本。GMAIL那时还没有任何用户,不必忌惮这些,因此成为了一个先发优势,而YAHOO原有的巨大用户群却成为一个累赘。这是一种类似于黑白棋的优劣势对换。当年GOOGLE用免费冲击了YAHOO的收费电子邮箱市场,我相信未来在免费向收费过渡的局面下也会催生伟大的企业。

  未来,免费作为一种有效的盈利模式将向更多的实体运营企业蔓延;而以免费作为基因的互联网企业,将率先由免费进入收费模式。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在充裕世界中习惯免费的一切,同时心甘情愿地为个性化服务付费。

  《免费》读后感(四):比特经济的到来

  克里斯·安德森人称鸟人安德森,现效力于热火队,一直以来都是值得信赖的角色球员,板凳匪徒,内线尖兵。好了,不扯了……回到另外一个克里斯·安德森的思想世界来。

  长尾理论早就为人熟知了,最早就是由安德森提出的,用于解释Amazon和Netflix的商业和经济模式。虽然没有阅读过原书,只是从网络接收了一些二手甚至三手的相关观点,但也可以从当今互联网的新兴中发现许多端倪。

  按作者的话来说,“免费”是《长尾理论》没讨论完的话题,它并非新生事物,但是一直在变化,它的变化促使我们要反思人类行为和经济动因方面根深蒂固的一些观念

  作为没有系统学习经济理论的工科生,未必深刻理解了作者观点的精华部分,但至少从作者娓娓道来文字中获得了商业模式和经济原理的联系启迪。这是从微博140个文字的刷屏中难以获取的。

  当然,这种了解层面显然是无法发挥《免费》的效力的。正文安德森所言,那些懂得“免费”将会统摄明日市场并摧毁今日市场的人其实已经走在前面了,而《免费》所能带来的思考能点亮的新的商业模式,还得沉淀到对生活、市场的思考中去。

  下面是个人阅读的一些收获,简略匆草,欢迎拍砖讨论。

  #原子经济和比特经济

  20世纪的经济主要是一种原子经济的时代,是基于物质的。而21世纪的经济则是一种比特经济,核心是信息。原子经济的基调是通货膨胀,而比特经济的主旋律是通货紧缩。

  在原子经济中,想要得到任何免费都需要换一种方式把钱付了,而比特经济中,真正的免费是存在的。 “免费经济学”的兴起正是由数字时代的科技进步来推动的。是比特经济的一大特征。

  而这个发展趋势的原因,在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价格不断下降,处理器、网络带宽和存储器是造成科技界价格下行的三驾马车。互联网的边际成本很低。

  摩尔定律何以持续?每当某种生产流程出现了改进产业效率能力下滑的局面,就会更快的产生提出某种全新的、更好观念的动力。正是很多段的单一学习曲线共同组成了按趋势下降的摩尔定律。我们称这样的曲线为复合学习曲线。

  在互联网领域,信息越发重要。最早认识到比特经济的影响的是黑客们:

  一方面,信息想要变得昂贵,因为它很宝贵,在恰当的地点得知恰当的信息,能够改变你的人生。而在另一方面,信息也要变得免费,因为发布信息的成本一直在下降。因此,这两种趋势在互相牵制。

  这一观点,在科技和思想之间建立起了经济纽带。

  #充裕和稀缺:

  人类似乎与生俱来资源贫瘠要比对资源充裕的理解更加深刻。正如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威胁过度反应本能一样,我们的一个生存技能就是关注资源耗竭会带来的威胁。

  人们习惯于匮乏管理,大多数环境下,资源都是匮乏的。而在充裕管理时,显得手足无措

  基于供需定价关系,一旦物品稀缺了,那么价格就会上涨。实际上,一种资源变得稀缺而且昂贵了,那么就会促使人类去寻找另一种更充裕的资源,而目前对稀缺资源的需求也会逐渐向别种资源转移。如此一来,之前稀缺的资源的价格也不会大幅提升。

  供需关系决定在任何时间节点上的商品价格。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价格趋势是由技术本身决定的,某种商品数量越多,那么价格就会越便宜。

  浪费一般是个贬义词,但正是对充裕资源的浪费,催生了创新。自然界就是通过浪费生命来实现生命的进化。

  #免费

  免费归根结底都表现为同一实质——让钱在不同的产品之间、人之间、现在和未来之间、不与钱打交道的市场和金钱市场之间转义。经济学家称其为交叉补贴。交叉补贴体现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实质。

  交叉补贴的世界里,免费可以分为四大类:

  1.直接交叉补贴

  什么免费:吸引你掏腰包买其他商品的东西免费

  谁享受免费:以某种方式最终掏腰包的人

  举例:超市打折某些商品,吸引你到超市购,从而卖出其他商品

  2.三方市场

  什么免费:内容、服务、软件等

  谁享受免费:任何人

  举例: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

  3.免费加收费模式(Freemium)

  什么免费:和付费版本想匹配的任何商品

  谁享受免费:基本用户

  举例:软件分为免费版和收费版

  4.非货币市场(非货币市场的不同表现形式:礼品经济、劳动交换、盗版)

  什么免费:人们选择免费赠送的、没有寄希望别人付钱的东西

  谁享受免费:任何人

  举例:写博客供其他人阅读

  盗版或仿制行为刺激的市场需求要比它满足的需求更多。

  在非货币市场中,礼品经济比市场资本主义离人性化走的更近一点。一直以来,经济学家做过很多尝试,但由于顿巴数(Dunbar number)的作用,超过150这个规模的群体就难以维系。而互联网的到来,给礼品经济带来了新的机会可能打破顿巴数的局限,让建立在互利基础之上的经济有效运转。

  #免费的特性

  免费给所有市场带来了更强的流动性,让市场能够运转的更为顺畅。它将上亿美元的产业转变为百万美元的产业,但通常情况下,财富似乎并未蒸发,相反,它只是以难以衡量的方式被重新分布配。它让用户更便捷的交流,降低了开销。

  免费具有破坏性,却常常能导致更高效市场的出现。比如wiki摧毁了《大英百科全书》的市场,而自身并不怎么赚钱。当然,他提高了人们的获取知识的效率。

  免费的坏处:去货币化的长期积极效应显现之前可能出现短期消极后果。在改变的多方关系中,可能存在脆弱的节点。

  #比特经济下的典型市场

  传统媒体上发布的广告全都是销售稀缺资源——空间。而互联网最不缺的就是空间,因此很多互联网广告效果甚至不如平面媒体。但Google通过广告的精准匹配,将它转化为稀缺资源。

  视频游戏领域对免费的实践很多。

  低于边际成本的数字书籍,实际上是为高边际成本演说或深入探讨而开展的市场营销。

  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垄断、专利权、版权和商标权等都能拒竞争对手于千里之外。于是形成了递增收益。而互联网编辑成本很低,很倾向于竞争性市场。

  “搭便车问题”:wiki毫无利可言,每个人都会搭便车。但实际上,在大规模的用户下,只要有人参与其中,大部分志愿者社区就能发展和完善。因为大量消极顾客本身正是对少数做出贡献的汇报——他们被成为观众。

  #Google

  在比特经济的主战场的IT领域,免费方式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经典的案例包括微软操作系统和inux之争,以及google推出免费邮箱冲击雅虎。

  Google通过为一小部分核心产品做广告而赚取大部分利润。互联网创业成本低、边际成本低,造就了Google的成长和规模化。它拥有很大的数据中心,这种对数据处理、存储和存储的融合,产生了规模经济。

  互联网具备极强的网络效应。由于用户之间交流沟通方便,容易导致”羊群效应“。在传统行业,排名前三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市场份额一般是60% 30% 5%,而在网络效应突出的市场中则为:95%,5%,0%。现在的Google已经站在了第一的位置。

  唯一能限制google增长势头之处在于互联网自身的扩展步伐。因此Google设计出众多的产品,以扩展包括免费无线接入和免费存储在内的互联网应用。这是经济学家所说的”互补品“。 当然,前不久Google关闭了GoogleReader的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定量的trade-off,或许greader在Google的战略中已经变成了投入产出比过低的产品了吧。

  #非货币市场

  非货币市场:注意力经济 和 声誉经济。

  在互联网上,流量就是注意力,而链接就是声誉。

  Google的商业模式就是将声誉经济转化为注意力经济进而转化为货币的很好例证。Google控制着整个经济体系,并不断改善搜索排名算法,以防止经济体系中的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的价值。Facebook运营“朋友”,Twitter运营“追随者”,用户均可创建声誉资本,并将其转化为注意力。

  付出一定代价才能换来充裕,而代价就是别处的匮乏。

  当所有物质需求都得到满足时,最值钱的商品就变成了社会资本。

  我们始终被自己不曾拥有的而非已拥有的事物激励着。

  从经济学角度看,充裕是创新和增长的推进器。但从心理学角度看,匮乏才是我们真正理解的一切。

  时尚经济学:“诱导性过时”,将一种专有设计方案转化成一大众商品广泛复制。

  :欢迎访问博客,这里有更好的排版;)

  http://biaobiaoqi.me/blog/2013/05/13/free-the-bit-economics/

  《免费》读后感(五):你读书,我买单——十一促销活动

  你读书,我买单

  中信出版社邀您共享十一“免费”盛宴

  “你读书,我买单”,中信出版社携手全国上百家大书店,在十一长假联合推出“免费周”活动,邀请亿万读者共享“免费”阅读盛宴。

  出版业最牛的促销活动

  三年前,“长尾”风潮席卷全球,让中国读者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三年后,“长尾”之父克里斯•安德森又推出了惊世大作——《免费:商业的未来》。这本书7月全球同步发售,很快引起商业领域的高度关注,飙升至商业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此次中信出版社重金引进出版,更激起了千万“长尾迷”翘首以盼。

  为践行“免费”理念,中信出版社联合全国百余家大书店共同推出“你读书,我买单”的读书活动。十一期间,凡是在联合开展此次活动的115家书店购买《免费》的读者,可以任选三本中信畅销图书免费赠送。

  此次促销活动在出版业堪称史无前例:

  范围广——参与本次活动的书店多,范围广。本次活动参与书店多达115家,几乎覆盖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全国亿万读者将共享这次席卷全球的“免费”阅读盛宴。

  力度大——十一期间(10月1日-10月8日),凡购买《免费》一本,即可获赠三本中信版畅销书。听说过“买三赠一”,可“买一赠三”还是新鲜事。优惠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见活动方回馈读者的决心。

  公众和企业:谁都逃不开的“免费”风潮

  “免费”文化与我们所有的人息息相关,当今社会,谁也逃避不掉免费带来的冲击。对我们个人来说,“免费”是一种涤荡旧有思维的商业体验,而对企业来说,“免费”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法则,一种可以改变旧有发展模式而实现脱胎换骨的“动力机器”。

  作为公众,“免费”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各个角落,每个人都曾经碰到过“免费”的好事儿。比如前不久媒体报道的“试客”一族:一个老兄早晨用免费的牙膏刷牙以后,就搭免费的购物班车来到商场,吃了商场免费发放的牛奶和饼干当早餐。中餐就在超市的各种食品柜台解决了,晚饭之后,还顺便拿了一把厂家促销发放的免费雨伞回家。

  我们看到,“免费文化”正在人们的生活中崛起,有很多东西人们觉得不付钱就享受是理所当然的。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读者将会投身到“免费”的海洋中,共享“免费”盛宴。

  同样,免费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也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免费”已经在让我们的企业逃不出两种选择:是生存?还是灭亡?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所面临的是一次商业模式的巨大变革。如何在零成本、零收费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也是一种伟大的机遇。

  中信出版社希望借助此次促销活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免费”的商业理念,激起更多企业践行“免费”商业模式。我们相信,终有一天,“免费”会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出版社2009年9月隆重推出

  《免费》读后感(六):《免费》——免费的其实都能收到费

  免费是互联网充裕经济的必然逻辑,这一点,作为在中国成长的90后,我已经深有体会。从系统软件、杀毒软件、办公软件到快递、送餐,所有能想到的服务几乎都有免费的供应商,而且品质都还不错。这就是免费对人类文明下一个时代的跨越性塑造作用。不管是用户还是供应商,自然没有躲开这个趋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你只能像黑船过后的日本人一样,拥抱这个趋势。

  但是所谓的免费还是为了为了盈利的,所有的劳动都值得一些回报。我们先不论免费写文章做视频的人要的那种关注度回报,而是那种每个人都避不开,实实在在能养家糊口的回报。免费不过是这种报酬的一个噱头,你终究还是要找到一个机会把这钱赚回来的。可是与此同时,创业者也提供了一个改变世界的机会。这一点只需要看安德森在本书最后附录提供的三种所谓的免费模式就能知道了:直接交叉补贴(比如买东西时候的赠品)、第三方补贴(比如杂志的广告)、免费加收费(试用软件升级专业版),最终还是把免费的成本转嫁到某处了。但免费本身的有点还是不容忽略:它消灭了我们头脑中那根始终绷着的,别人是不是在赚我钱的弦。这一点很重要。哪怕是一分钱,那也是我要掏腰包拿的,也许就因为这个麻烦我就不想再要了。可是如果是免费的,哪怕是垃圾其实也没有关系,大不了折损一点时间。这对年轻人和中国老一辈从匮乏经济走过来的人,是有奇效的。他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用免费先赚取眼球并无不妥。只要有一个合适的转化率,这种免费的手段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成为极其有效的盈利措施。反正对于线上产品来说,需要传输和储存的不过是一些字节,人类社会为它们提供的空间基本上可谓是无限而近乎免费的。也难怪实体厂商对此羡慕嫉妒恨,他们也想提供一些免费的产品又不让消费者感觉到啊。

  所有在网上淘金的人都能用免费武装自己,获得收益。从一个知识从业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似乎在于一句话:“信息可以免费,但知识是收费的。”网络上信息并不难获取,铺天盖地的百科、新闻、资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随便一看,过眼不过脑子。这样信息收费不收费真的是无所谓,只能作为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就应该是免费的。加工这些信息,把它们变成有用知识的人,则应该获得报酬。尽管羊毛不一定要直接出在羊身上,但这样的工作终归是要收钱的,这可以成为一个知识从业者的操守:我只赚消费者靠自己省不下来的钱。这样,做分析报告的也好、做趋势预测的也好、做知识汇总的也好、做精品翻译的也好,大家都能在这个框架下有口饭吃。

  《免费》读后感(七):收费是该和免费竞争,还是携手共赢?

  收费是该和免费竞争,还是携手共赢?youku的电影现在也收费了,youku通过大量免费的视频获得了庞大的流量得到投资者们的青睐,然后和土豆合并成为行业内的老大,如今它以行业内近乎垄断的地位推出了收费的高清电影。你仍然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免费的电影版本,但是在画质上无法和youku竞争,我上周才花了5元在优酷看了蝙蝠侠。虽然互联网开始收费了,但是依然无损免费在这个商业模式中的地位,事实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免费+收费模式,用免费的方式为80%的客户服务,然后从20%的更高需求的客户身上获得盈利。、“免费”正、确实已经同时也正在改写着许多行业的商业模式,无论你是觉得愤怒还是欢喜,这都将是个客观的趋势。本书值得一看,它重点探讨了如何使用免费这把商业利器获得竞争优势从而盈利。

  《免费》读后感(八):免费:商业的未来

  由于互联网自由与分享的本质,它不仅带来了产业革命,更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免费文化”正在人们的生活中崛起,人们开始觉得不付钱就享受是理所当然的。在此背景下,作者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并预言它将击垮现行的商业模式并统摄未来的市场。

  在互联网普及以前,我们听音乐要买磁带,看电影要买光碟,学知识要买书。收费!收费!收费!在互联网普及以后,我们听音乐用酷我酷狗,看电影找快播迅雷,学知识去百度谷歌。免费!免费!免费!当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免费一代”将这种改变视为理所当然之时,那些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公司的盈利模式又是什么样的呢?

  免费模式一:直接交叉补贴。比如苹果店“天才吧”会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他们的盈利是通过出售苹果产品。

  免费模式二:三方市场。比如百度会提供免费搜索服务,他们的盈利一部分是靠广告商的竞价排名来获取广告费。

  免费模式三:免费加收费。比如QQ会提供免费的聊天软件,他们的盈利一部分是通过出售游戏币和会员级别等特色服务。

  正如360董事长周鸿祎所讲“用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去吸引用户,然后再用增值服务或其他产品收费,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普遍成长规律。”对公司来说,免费开始改变旧有的发展模式甚至变成一种生存法则;对我们而言,免费已经化身为一种生活方式,涤荡着我们旧有思维的商业体验。免费将重塑整个时代,而我们正身处其中。

  《免费》读后感(九):免费模式的诞生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免费”。免费就是为了打消顾客的某些顾虑,为客户提供的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使用商品的一种活动,简言之,免费就是免缴费用,不收费。

  互联网企业诞生之初并非免费。从传统经济发展而来,互联网企业理所当然的认为其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应该有所回报,而且是直接收费,获得金钱利益。

  互联网之所以会走向免费,是因为得到了两大趋势的推动。

  第一个是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在急剧下降,“来自摩尔定律揭示的技术发展规律,成本的飞速下降正在指向一个方向:零”;第二个来自以吉列剃刀为蓝本的免费模式的普遍使用,这一模式的核心是购买剃刀,获得赠品,也被称为交叉补贴模式,“你可以免费获得某件产品或服务,只要你购买另一件,或者为其他服务付费”。(毛晓秋,2009)

  四种免费的盈利模式

  “免费不仅被作为一种营销或获取用户的手段,现在免费本身就是目的”(艾学蛟,2014),网络公司将产品和服务免费提供给消费者,也依靠免费获得利润回报。“免费派送,目的是创造另一种需求,换言之,‘免费’并不意味着无利可图,只是从产品到利润走了一条曲径通幽的路”(克里斯·安德森,2012)

  免费为互联网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无形资产,包括信息资产和客户资产,免费为公司带来了客户群,而客户群也可以作为一种资产,甚至是一家网络公司的主要资产。(左军、杨建梅,2000)

  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中总结了四种免费经济的模式:免费增值模式、广告模式、交叉补贴模式、非货币市场。

  1免费增值模式

  免费增值模式也被称为免费加付费模式,即在基础产品和服务上免费,增值服务向用户收费这个模式的关键是产品和服务的版本划分(毛晓秋,2009)需要厂商有细分市场的能力,核心是在免费服务上亏损,在付费服务上盈利,同时把前者作为一种廉价的推广手段,将免费的低端版本作为高价格版本的广告,(张永庆,毛记云,2012)

  “今天在互联网上任何一项增值服务都是百分之几的付费率,有一个巨额的用户群作基础,才有可能在上面构造一个收费塔尖的金字塔”,“若想获得商业利益,你先要考虑如何建立和创造用户价值,有了一个强大的用户基础之后才可能去构建商业模式”(周鸿祎,2014)

  运用免费加付费模式的典型例子就是网络游戏产业,网络游戏从最初的游戏时间收费到免费提供游戏时间和客户端,只对游戏道具和场景等游戏商品收费(何苗,夏瑛,2011)。

  2三方市场模式

  三方市场模式中,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发生商品交换,但是第三方付费参与这个交换过程(张永庆,毛记云,2012)这个模式也被称为“双边(或多边)市场,单边付费”,双边/多边市场是一个或几个允许最终交易的平台,通过适当的从各方收取费用使双边/多边保留在平台上。

  “免费经济循环论”便是基于三方市场理论模式:企业提供给消费者以免费服务,消费者在使用了企业的免费服务后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以及“注意力”,企业便可从资本市场获取发展资本,资本市场参与了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换,为商品使用付费。(左军、杨建梅,2000)”

  三方市场模式应用的例子有软件公司把免费的操作系统工具送给应用软件开发商使用,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用这一平台界面。

  3

  广告模式

  广告模式也被称为第三方付费模式,广告主在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植入广告,并向企业支付广告费用,用户则可以免费使用。免费的产品和服务附带着大量的广告,但消费者没有因为讨厌广告而放弃它。

  4直接交叉补贴模式

  在免费经济中发展历史最久的是直接交叉补贴模式, “企业和商家等卖方为了在一件产品上盈利而降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或使其免费销售的行为,从而用高利产品补贴亏损产品”(张永庆,王记云,2012)

  这个模式来源于吉列剃刀的营销手段,将剃刀作为其他商品的免费赠品实现销量增长,继而依靠价格较高的刀片销售实现盈利,只是21世纪的交叉补贴模式更具颠覆性,将核心产品完全免费,只做附件产品的生意。

  5其他免费商业模式:非货币市场等

  除了上面几个在互联网经济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免费模式,还有其他一些引申模式,如零边际成本模式和非货币市场模式。

  零边际成本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其复制成本为零,杰里米·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说:传统产业中产品和服务的转化过程会不断产生成本,但随着互联网逐渐接近成熟的背景下,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同时用户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不断扩张的零边际成本经济将传统意义的“消费者”变成了“产消者”。

  在非货币市场模式中,数字音乐制作完成并上传至互联网上后,其传播与下载不需要用户付出成本,而音乐的传播使音乐和歌手受欢迎程度提升,为其带来了声誉和注意力的增长,虽然唱片收入减少了,但声誉、注意力增长带来了商业演出等收入的增长,在非货币市场免费提供音乐产品得到的报酬在货币市场很容易转化为财富。

  小结

  免费不意味着企业无法获利、无法生存,免费可以为企业开拓市场,并赚取丰厚的利润,在互联网时代免费是一个总的大趋势,企业需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独特的盈利模式,利用免费进行商业经营,通过系统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既壮大了自己,又大大扩展了消费者群体。

  (转自狐说)

  《免费》读后感(十):免费-商业的未来

  为什么读这本书?

  免费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想了解下免费背后的实质。

  本书精华

  读这本书主要想弄清楚下面这几个内容:

  1) 为什么要免费?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免费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广我们的产品、扩大影响力,将投入的成本和利润赚回来。免费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营销推广手段,收费到免费是一种质的改变。免费不是意味着生意更好做,不是意味着不收钱可以不用太在意用户的感受,产品的质量,其实免费意味着竞争更加残酷,市场竞争通常比较是性价比,现在价格直接是零了,剩下的就只能比性能和质量了,用户因为没有付出成本,所以抛弃一件免费的商品更加容易。在免费竞争中通常是一家独大,很难有传统市场上分的高、中、底几档产品。

  2) 为什么能免费?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卖家最终是需要获利的,之所以能免费提供有下面几个原因;

  1. 交叉补贴;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交叉补贴的社会中,很多经济活动不是直接的互相交易,而是通过相互的多角色的补贴来实现交易的。譬如,买一赠一、买手机送话费这样的直接补贴;也有通过第三方来补贴,譬如报纸通过广告盈利,打火机通过酒吧来免费送给顾客;另外还有通过免费加收费模式,譬如酒吧对女士免费对男士收费。

  2. 边际成本问题,当一种商品数量很多时,它的成本就被摊薄了,这是薄利多销的概念,在传统经济中,商品基本以原子形态存在,总是有成本消耗的,所以很难做到零成本,但是在互联网经济中,商品通常是信息、信息是以比特形态存在的,所以能将边际成本降到零,实现免费。

  3. 物资丰富;根据马洛斯人的需求结构,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理、安全等需求以后,并且当社会物资丰富的时候,人们会有相对多的业余时间,有些人为了最求高的人生需求,会做一些真免费的工作,譬如免费写博客、写开源软件,这个是实现了货币市场和非货币市场(名誉、注意力)的转化。

  3) 免费有哪些模式?

  书中提到免费的三种交叉补贴方式,包括直接交叉补贴、三方市场、免费加收费;另外一种免费模式是非货币市场,主要是名誉和注意力的一个转化。

  免费四种模式:直接交叉补贴;三方市场;免费加收费;非货币市场

  4) 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吗?

  免费的午餐过去传统市场上没有,现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会有,一种原因是上面说的边际成本问题,再加上经过免费,用户数会非常庞大,有些免费产品会有数亿的用户,其中5%的用户通过直接或者交叉补贴实现价值交换,让产品盈利,剩下的95%的用户可以成为“搭车人“享受正在的免费午餐。

  读完之后有何收获?

  免费是强大的营销武器,如果有机会需要营销时要充分考虑免费模式,特别是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利用四种模式来盈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