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色巨塔(第二部)》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白色巨塔(第二部)》的读后感10篇

2018-02-07 21: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色巨塔(第二部)》的读后感10篇

  《白色巨塔(第二部)》是一本由山崎丰子著作,人民(东方)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4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色巨塔(第二部)》读后感(一):安世不需要的是英雄,而绝非正义

  两个月前,对这本书近乎一无所知,听到《白色巨塔》这个名字还会莫名联想到《海角七号》。直到昨天去省图借了这本书。

  《白色巨塔》的意义,早就完全超越书本身的架构和语言人们所有的焦点,都聚于整个社会公正和欲念上。

  人都有为保全自己奋力一搏的本能,对于财前五郎之后的一系列行为,我只是不齿,却并没有上升到认为他罪不容诛的地步。换做别人,或许挣扎的也未必比他弱。可我分明感受到的是一股寒冷和恨。

  我在寒冷,事前和事后,财前的态度。从开始到最后,他一直都知道责任完全在于自己。也许愧疚辗转过,遗憾的是,那最多是一时的情绪。情绪这种东西,只要给足时间总会烟消云散,仿佛从未出现过。而烙印影响教训诸如此类可以称得上痕迹,能让财前反省的东西,却没有留在他的身上。偶然必定孕育于必然。如此的严重的误诊问题发生,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致。这是长期以来财前散漫冷漠的恶果。可悲的是,最终他也不以为然这场命案,更不要提成为一尊警钟。

  恨的是这场宣判。道德是训诫,法律是鞭子。能止于训诫,就不要抽动鞭子。我也一直赞同,判案遵循的顺序是:法理情。可是这一场宣判,违背了大多数人民的意愿。法是理和情的保障升华,试问一场判决跟人民的理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深深伤害了广大普通百姓感情,究竟正确在哪里?    

  好在,越是寒冬,越能感受到温情。里见先生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行为,我至少叫了三声好。我也越来越相信,身处其中,我一定会站到里见先生一边,不会选择柳原的保全。我想,不论今后的生活打磨我的外表到了多么圆,道义,亲情爱情,这些对我来讲称为原则事情,我会至死不渝坚持。这让我自己欣慰

  书最后的封面有一段话:“白色巨塔,就是欲望的巨塔,在生命的轮盘中,一切以欲望为赌注而孤注一掷的人,都不会成为赢家。”并不完全认同。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博弈,因为结果未知。任何遵循内心意愿生活的方式,都是服从了自己的欲念。每个人都最好心想事成,但这一切,都不能建立在伤害别人生命的基础上。

  正义本不该等同于艰难险阻,但是现如今有许多人为了正义,付出了本不该付出的代价。他们成为了英雄,成了受人膜拜,罕见而可望不可即的偶像。这是伤害,更是悲哀

  若不能改变,便只求无悔罢。

  安世,本不该需要英雄。

  《白色巨塔(第二部)》读后感(二):离死很近,离生太远

  我一向喜欢有关生命的书,无论是从自然的还是人文角度阐述生命,于我来说都是引人的。因为在我看来,生命为何存在,存在为何延续,延续为何变迁,变迁为何更替都是些颇费思量的问题。若干年前的机缘,却可以让我在若干年后坐在家中手捧书卷静静的思考我存在的理由。当思续展开的时候,就如同无数根射线,从一个问题出发,却可以到达不同彼岸;每一次的思索都会让自己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看待自己和生活;又一次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偶然因而抱着感恩的心精彩的渡过我的人生。

  这几天一直在看《白色巨塔》,本着消遣的心去看的,却让我想了很多。究竟怎样的生存方式才是生命有意义的展现?财前五郎终其一生,都在追逐着在他之上的高度,他的眼睛永远只看到更高的地方,即使那样的高度会耗尽他全部的心力。作为医生,他对待生命似乎有着比常人更透彻的认知,在他看来无法挽救的生命等同于无,所以他从不费心停下脚步多看一眼。这样的想法从感情上来说的确令人难以接受,但细想起来也不无道理:如若花时间于无望的生命,那么必然会在有希望的生命的拯救上减少了时间。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挽救更多的病人的想法亦是无可非议的。而在里见修二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因此走向死亡的时候也应在乎过程,也应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即便是无谓的努力也罢。他们两个同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他们也同样明白医生是人不是神,但由于他们对生命的认知不同,因此在对待病患的方式上也大不相同。里见因此差点断送了自己的前途,而财前也为此费尽心机。当财前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他达到了令人仰望的高度,但他的理想却在更高处;他以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三千多名癌症患者的生命,但也因为误诊断送了佐佐木的性命;他不择手段的得到教授的头衔,却更希望能在自己手里建造起全日本最好的癌症诊疗中心;他似乎始终傲视一切,却总是对里见怀有无法言喻的畏惧;他与里见总是意见相左,但却诚心希望在癌症中心建成后,能够和里见在一起工作。但他的生命结束了,他的一切也跟着结束了,他生存的过程会被人遗忘,留下的只有结果:他留作标本的遗体和他努力营建的癌症中心。生,是一种过程,死,却是一个结果。无论过程是什么样的,结果却只有一个。我无法取舍财前和里见两个人的生存方式,因为他们的信念是相同的,如同剧中财前参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那条铁路,虽然分岔,但通向的却是同一个地方。结果离我们好近,而过程却让我感到很远。走什么样的路,当你知道目的地相同的时候?

  《白色巨塔(第二部)》读后感(三):孤独国王

  quot;白色,像征医道的无瑕."这是书的第一句.无瑕是个很美的词,愈是完美愈是脆弱.如果我们内心都有一块白色的干净的领土,微风轻扬,也会带来阵阵颤抖.

  财前是脆弱的,尤其是庆子那段话"那个人外表看起来坚强刚毅,其实内心非常寂寞、脆弱且不堪一击.这回病倒在床,他一个人一定会胡思乱想,我不放心他呀..."我心里一紧,仿佛看见他倔强的躺在那里,目光冷漠,固执的保持着骄傲尊严,这是只有足够出色傲慢人才有的体面和近乎孩子气的执着-这不是能用心疼来形容的心情,是一种绞痛.一个坚强的人,其实别人比他自己更不能承受他的疲惫虚弱、隐忍、失败-他是那么坚不可摧,连一丝的动摇屈指可数,他的存在是每个攀爬巨塔的人仰望/嫉妒/欲望燃烧/希望膨胀的源泉...他怎么能不顾其他人的感受怎么能对自己的角色如此不符责任的走向终结呢?这巨塔本没有终点,鲜活的财前、战斗着财前到最后,存在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意义,存在就像征人类坚不可摧,像征活着的坚持.我相信命运是有感情的,有句话说“上帝不会给你不能承受的考验",然而当最后的结局摧枯拉朽一般轰隆隆的碾过财前的生命时,我不知道...我能看到的只是巨塔的轰然倒下.你可以说是欲望淹没了一个生命;可你更清楚很多人的生命都将因此被淹没.这个世界的温度降至了冰点--我已经不记得财前在权力争斗中的贪婪、不记得他对佐佐木庸平的轻怠--真的,他只是想赢,并且像个孩子一样单纯坦率的不加修饰.他天真享受手术成功后的满足感,追逐每一次打破纪录的手术时间,沉迷于一种掌控生命的巨大成就感--你不觉得财前只是在和自己战斗么?他不停的往前奔跑,不在意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卑鄙无耻的人在利用他无尽的光能和热能满足自己的私欲--他只是想赢...在母亲这个词面前,他心中涌动的温热;在情人面前,爱让他特有的男人的独断专行和热烈;在里见面前,他轻蔑鄙视挑衅然而最终掩盖不了内心深处的敬意和钦佩,还有微妙的惺惺相惜;在一干人等面前,他妥协挣扎无奈厌倦,虽然命运的洪流还是将他牢牢困绑在了纠缠的欲望中;可惜他的对手竟然有死亡,当我看到倒数十几页时,我都不知道,越看越模糊是因为已经哭了.我尚且如此,何况书中的人,更何况世界上如果有财前真实的映射.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财前,他就像孤独的国王--他是多么可爱的人啊.可以不完美,可以不纯洁,可以不高尚,但是丰满纯粹热烈,活的充满气魄,这是我觉得最好的形容词.

  其实那就是你的样子,有很多你的倔强和脆弱.

  故事终结时,泪流满面中,我多想抓住你的手说,别走!

  曾经和某人讨论过感想,我相信山崎丰子作为一个社会批判小说大家,写白色巨塔的目的不是为了非要说明人性的善恶之分,何况本没有分明的善恶.这个世界上帝或者什么人或者命运,也许只是时间这个东西高高的悬在我们头顶,默默看着一切人生-这都是我们自己贡献的故事的起承转合.说句跑题的话,世界就是个取之不尽的web*.0...某人大骂里见的虚伪无耻道貌岸然,心中深深觉得财前的可爱.我默默听完,然后看了日剧白色巨塔的最后一集.一直很想说,看完日剧,我很想揍那个编剧,如果这也能全球收视率怎样怎样,那被糟蹋了的扭曲了小说原著岂不...日剧中把最完美的结尾改的一塌糊涂,可以想象之前的剧情...小说的结局给了庆子的爱一个含蓄绵长的告别;给了一干人等人性回归的难得写照,他们真挚的并且近乎傻的企图去编一个美好谎言.看到一群曾用金钱权力解决所有问题的人们绝望无助的面对财前的死亡是,我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感慨万千;财前最后的岁月真实的令人心绞痛,很久以前也有个人对我说过"这不是简单用心疼你能形容的了,是非常非常的心痛"...谁能承受一个巨人倒下的过程?他最后的遗言没有那么做作,里见也没有那么虚伪(我看到他的台词都快疯了),我几乎能想象里见与财前四目相对时他真诚痛苦和撒谎时的心焚.

  文字之美,岂能以影像窥.

  可能这就是机缘,机缘不到,我再也无法证明很多事,就像我无法证明里见的可爱.你的样子渐行渐远,生活只能在某个时间呈现它的一面,而另一面,其实也在分分秒秒的前行,然而你不会看见.

  《白色巨塔(第二部)》读后感(四):日本医学界的《红与黑》

  实际没有看过这本书,因为现在还买不到。据说现在出的少量的是所谓直译本,书店大多已经售完,大量出版在几个月后。

  刚刚才看了富士台的电视剧,拍的很“正”,人物心理&故事情节都交代得意思不苟,毫无花哨,感觉是一部日本医学界的《红与黑》。

  虽然作者的态度似乎并不想在财前&里见之间分出个道德优劣,作道德评判,如果是这样,那这部作品就流于下乘了。财前的性格&命运颇像《红与黑》里面的于连,司汤达在怀念拿破仑时代风起云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同时,在他那个时代也无法容忍于连这样的人物在结局时仍逍遥于外,海明威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结局,死亡或结婚都是一个结局。所以最后等待于连、或者财前都是死亡。但是从现代来看。还死抱着这种观点不放,未免迂腐。

  小说家总是抱着一种批判性,审视的眼光,所以从根本上说,所有的文学作品最后总暗含着一种批判,一种作者悄悄偷换、在读者不知不觉中强加的观点,里见作为财前的一面镜子,却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生存下去,因而也不可能存在地人物。

  《白色巨塔(第二部)》读后感(五):喜欢的是你们一同营造出的那种淡淡默契

  其实整本书自己最喜欢的是那不被看好的一对--里见与左枝子,仅管在这次日本03的电视剧里很多人都不太喜欢这个女孩子.但是有一点自己不得不承认,书中的那个她,的确是个值得人去爱的女孩

  注意,是书中塑造的那个生动的人物,电视剧大家可以自动忽略.

  似乎没有太多人喜欢他们的感情,大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贤惠的三知代夫人身上了.事实上呢?书中最开始的三知代的确还不错,默默的等着支持着里见,理由是并非功利的想做教授太太,仅仅是这一条理由,也足以让自己将这个女人三震出局.

  看看另一个人吧,和里见一样是理想主义者的左枝子.

  她如何?

  她不想做教授夫人,她和里见志同道合,他们一起为了官司奔走,甚至她明确向自己父亲暗示自己的确是欣赏里见.

  教授的女儿啊,爱慕一个有妇之夫,需要多大勇气

  她给父亲的理由是--我无法对这么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

  喜欢她的坚决坚毅执着,甚至,是她的善良...

  书中的她的确向里见表白了,却被他的一句"你是三知代的朋友"委婉拒绝.她自己最终在自己常和里见碰面的那个车站在心中永远向他告别,至于以后他们到底还会不会见面这到还是个未知之数.

  作者这么写着,她和里见之间横着自己好友三知代一手建立的家庭,她无法也不能去毁坏它.所以呢,她只好在官司结束后(那官司也算她和里见最后一点交集),在心里向他告别.

  这个女孩子,太多喜欢她的理由了,沉静,果敢,坚决,温柔...

  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我相信,里见还是喜欢她的.至少从三知代开始变的像怨妇一样拉出里见的哥哥阻止他去打官司的时候,自己就相信,里见,肯定还是喜欢这个女孩子的.

  还是不说里见夫人的比较好,她一直在慢慢加入普通妇人的行列,当然这也是做为一个教授妻子不得不走的过程.如果我们是里见的妻子,大概也会和她一样去阻止他的吧?

  从三知代一次又一次的质问中,从里见一次又一次的沉默的,答案已经揭晓--这对夫妻已经越走越远,反到是里见和左枝子的默契到在一点一点的升温.

  他在去医院坐公车的路上想到的是谁?是她呀,而不是自己的太太,他看着窗外的美景,想到的是这时能陪左枝子一同在这里散步就好了,她肯定累坏了.仅管他想到自己的家庭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作者的这一细节的描写,大概足已证明一切.

  作者似乎很喜欢写里见和左枝子一同散步的情景,无论是在机场附近的高地上,还是在车站边,还是在医院附近的餐厅...他们一起去过太多地方,也谈过很多东西...

  从第一部就开始关注他们的感情发展,一直为左枝子可惜,一直暗骂里见为什么一点表示都没有.直到后来慢慢的感情明朗化,他的一一不舍,她的眼泪,投入他怀抱的她,当然是两人都失态,控制不住自己时的情景.

  太多了,仅管作者对两人在一起的情景没有过多描写.但在自己看来,每一处小细节都在闪光.整部书里都在勾心斗角,惟独这两人呆一起的时候给了我们少有的情感描写少有的环境景色描写...

  真的太爱这两个人了,也同时为他们的言不由衷,为他们的巨大阻碍所悲哀.

  我是凌晨两三点看完这部书的,他们两在一起的情节也是反复看过.最终看到枝子不顾一切投入里见怀抱里的时候竟然感动的哭了.

  我想,在她下定决心离开他的那个夜晚,他也一定感觉到了吧.

  只是以后,这两个理想主义者没了对方那份默契和认同感,他们怎么办呢?

  《白色巨塔(第二部)》读后感(六):学术要如何独善其身?

  我正在学术道路上挣扎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

  虽然知道年代已经比较久远,但是我想说的是,象牙塔里面的许多东西,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合集看的很慢,恰好期间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作为圈内的菜鸟和新人,第一次以非学生身份与同行交流。才发现这个圈子并不完全是学术,更多的是social network。

  财前君无疑是这个圈子里面的识时务者,根正苗红、有钱、有专业实力、有政治手腕。为了这些身外之物,也是拼尽所有。最后终于还是离开了这个舞台。

  里见君则代表了一类默默无闻的理想主义者,为真理而奋斗,置身滚滚红尘之外,默默耕耘。但是好在天道酬勤,他也基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至少已经是副教授。勤奋和认真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总是公平的。

  而让人唏嘘的是像柳原这样的青年学子,在夹缝中求生存,眼睁睁看着他们被生活打败。

  人非圣贤,都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顺带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已经感觉到这条道路的艰难,希望若干年后还能不忘初心。

  这场长跑,终归是要让自己活下去,再来谈理想。

  2015,要注意身体,潜心研究,读书思考。

  《白色巨塔(第二部)》读后感(七):从哪里开始错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本是很近代写的,源自于里面的场景太过于适合发生在现在的任何一个单位,大学或者是其它组织机构。

  直到看到柏林墙那段才觉得奇怪,不是89年就塌了么,怎么书中还矗立在东西德之间,后来一翻看尾页边边的作者简介,这才知道63年这个故事就开始有了,一写写了四年。

  1963-2011,如果只看这本书,这个社会似乎从来没有随着时间向前行走过。虽然各种科技产品和通货膨胀以超越人们所能想象的速度出现消失以及高涨。但一群人困在一个地域范围中做的各种困兽之斗以及所用的手段和心思,甚至回溯到红楼梦时期都可以说没有变化。

  人性的进化,果然很慢。慢到时间如果以此作为刻度,几乎未曾流淌。

  几乎不能停地看完了上下两部。看完之后,中心的两个人物财前和里见,和薛宝钗与林黛玉一样,成为了对立的两种形象,一个野心勃勃,用足心思和手段。一个简单直接,一板一眼,不在乎周围应该有的气氛。书中以财前的葬礼作为一种无奈而又讽刺的结局,多少有点因果报应的味道,更觉得里见始终做了对的事。

  可是财前呢?全部都错了么?追求医术错了么?争取更好的位置和权利错了么?用尽周围可以使用的力量错了么?他,从哪里开始做错的呢?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简简单单的事情,会需要注意到讲话的方式,哪些可以说哪些不能说,以至于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到因为一两句而费劲心思的情节竟然感到毛骨悚然。长大后褪去天真也就慢慢能够理解大人的世界里,有太多需要注意的事情。

  财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一个甚至无法亲自奉养母亲的穷小子,顺着一级级的阶梯逐渐上爬,不惜牺牲自己的婚姻并成为他人的棋子,以换取有一天得到权利的自由。他触目所及的都是权利的应用,所以他的目标也自然是沿着巨塔攀爬而上。白色巨塔以外的世界,甚至未曾设想过那是否是一个世界。

  所以他在遭到自己导师的情感和实际背叛之后,来不及感受心痛就立刻组织起了反击,太长时间的卑躬屈膝,察言观色,努力生存教会了他敌友只在一线之间。在周围人的帮助谋划下,以及自己能力所及的运作下,终于从生存,缓慢攀爬到生活的局面。

  这个就像打游戏,一关之后,以为可以休息一下了,还没来得及放松,屏幕前已经是另一个界面等着你过关,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通关。一个已经在巨塔里活下来的人,势必有着无穷的欲望,希望可以看得更高,不再成为棋子。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转而说一下所谓的投票竞选制度。投票制度,只是一个制度,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什么东西,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会斟酌,如何通过规则合理合规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美国每一次大选,都有许多的竞选团队出现,如果无欲无为,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就获得角逐胜利的资格是不可能的。

  财前和里见,只是追求的东西不同而已。里见追逐真相与学识,他也希望成为一名好的内科教授,他的性格刚好也属于一板一眼指鹿是鹿的好秉性,自然对那些为了争夺不同的位置所展开的激烈斗争无法苟同。但财前的面前没有选择,如果输掉了一开始的外科主任之争,对他来说,境遇也就是完全改变了,他需要这样的机会去实现自己,树立对自己的信心。他依赖了所可以依赖的资源,在再后面的另一场竞选中也竭尽全力地争取胜利,说真的,无可厚非。

  所以财前错在哪里了呢,他拥有的医术也确实救治了许多人。可是一起官司就可以要他的命。好在一直有一个里见站在那边做对照。财前的错,在于一念之间,那一念之间,他把自己看成了掌握一切的神,癌症,是他说有才能有的,如果他说没有,那就是非常确定的没有了。这一刻,他的想法超越了一切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就在那个点上,他忘记了医生的原点和责任,在于实事求是竭尽所能地为病人医治,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财前当时刚刚打赢了一场战,紧接着又赢来扬名国际的机会,太多的开心和得意堆积在一起,盲了他的眼。于是一步错,步步错,面对可能失去一切的恐慌,动用了他羽翼之下的人来做伪证,错误加上错误只会是更加的错误。医生的一念之间,毁灭的不止是一条人命,而是一个家庭。他的面子和里子和位置,跟一个家的生活相比,渺小如沙砾,质轻如鸿毛。

  所以错在了原点,如果财前在春风得意之时仍然记得医生责任,即使只是秉承着过去的惯性说一句对病人做检查的话,后来也不至于如此凄凉。所以弥补错误,不如就在原点上让它不要发生。

  不要忘记自己做事情的初衷,就不会迷失在茫茫人海和各种巨塔中,找不到方向。

  《白色巨塔(第二部)》读后感(八):找到可爱的小朋友

  看了好多本日本的写实文,怎么说呢。。。

  总觉得,就是现实而已。所以说喜欢的理由也说不出。而且又是生病住院无聊时看的。而且总觉得有些地方过于小说化。许多加入的东西感觉反而不真实。。。

  当然,我主要不是说这个。主要是从校图书馆借来的书里有人写了些评论,很有爱的人。于是分享之

  1、163页佐枝子前往癌症中心这段下面空白处“一心就想着第三者.不知廉耻”

  2、165页佐枝子说“因为,我对你……”中的“我对你”被勾掉,上方写了“我爱你”右边是日文“君の(不认得大概是“二上”一样)”。再往下的大段空白则是很大的三个字“狗男女!”

  3、182页上方“为了地下情人.很卖命啊”(“为”为繁体)。

  4、193页中下方“两面派比苹果派可恶多了”

  ----------------------------

  老实说,小朋友真的太有爱了。我原想一般的激进派至多对财前五郎愤慨,但对佐枝子也如此的实在是。。。

  不过说回来我貌似对于这个第三者完全没有感觉。想想好像是“主角很优秀,于是应该遇到mm通杀”。。。

  网文看多了。。。

  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