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环形世界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环形世界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09 21: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环形世界经典读后感10篇

  《环形世界》是一本由[美]拉里·尼文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369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200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环形世界》读后感(一):环形世界奇妙冒险

  伟大的太空歌剧,一个200岁阅历深邃的壮年“老人”。一个拥有极高智慧科技胆小如鼠的外星人。一个狂热好战份子却心思缜密的大猫。一个只有20岁只能算半人的幸运女孩或许是女神。四个鲜明的人物在一个比木星环大无数倍的人造环上的历险记。全书结束时他们才走了九牛一毛的路程。全书的第一个高潮描写的双头外星人带着行星迁徙的震撼。第二个高潮是环形世界的广阔超乎想象。第三个高潮是拥有强大科技的外星人以为自己是神算无遗策推动着宇宙发展,其实他也是被幸运之神玩弄于掌股之中的人。同时本书也映射着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后果,更别说星际战争。作者文笔粗旷使每位读者都有自己的极大想象空间

  《环形世界》读后感(二):永远幸运的蒂拉

  《环形世界》讲述了一个生育彩票实验成功~~

  说实话,我一开始挺讨厌蒂拉的,幼稚,装纯(好吧,是真纯),不懂得体谅别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整个队伍里看起来就数她最没用、最容易闯祸。所以她自作自受的时候,我还挺幸灾乐祸的。而当得知傀儡师的生育彩票实验后,我对她也没有一点同情。我还在想,路易斯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一个纯女。。。

  整部小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欢乐,笑点很多~~有点像《银河系漫游指南》。但又比漫游指南多了几分惊险刺激~~读起来也需要很多思考,必须要想象出作者眼中的环形世界和飞船,才能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对问题解决方案~~所以我觉得,这部小说算是硬科幻啦~~而且有不少很有想象力的点子(也许是因为我的想象力太贫乏了)~~

  再说主角的塑造~~我超喜欢动物对话员,那只暴躁的大猫,太可爱了。尤其是当蒂拉说“你也很可爱”,对话员很无语的说“下次请别这么说”的时候,我差点笑岔气。。。还有他称呼傀儡师为“吃草的那位”,我每次看到都要笑一阵。。。傀儡师么,好吧,他胆小如鼠的时候我才觉得可爱。。。想想其实傀儡师真够阴险可怕的,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胆小的种族拥有如此强大的文明,还把克孜人和人类玩弄于股掌之间呢。。。

  至于路易斯,呃,我不太能说得清他的个性。。。照理说,一个两百岁的人应该显得极其冷静睿智,可他怎么老在不该笑的时候笑呢。。。

  我觉得这小说只是将普通人身上都有的一些性格放大成四个奇异的人/外星人,每个人都有胆小的时候,暴躁的时候,幼稚的时候……当这些特点被放大然后再相遇时,那就是很有趣好玩的啦~~

  回到蒂拉~~如果真有这样的幸运,我无法肯定这幸运是否就等同于上帝。。。蒂拉的幸运,真让人掩卷沉思、浮想联翩。。。

  《环形世界》读后感(三):环形世界中的文明为何突然消失?

  虽然我们之间尚未发现外星智慧文明,但是人类总能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宇宙不同文明不同世界。环形世界就是当代构建的外星文明世界之一。

  环形世界其实是一个围绕着恒星,人工建造的一个庞大的“建筑”,他是一个环状的结构,将整个恒星包围在里面,可见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庞大。为什么外星文明要在宇宙中建一个这么大的世界呢?

  其实就是资源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生命将会被延续,人口增多,资源有限,使得平均生存空间变小,所以才不得不造一个这么庞大的工程

  那为什么不直接移居其他星球?书中作者对着有解释,因为他们没有获得超光速飞行技术。

  TBC

  《环形世界》读后感(四):外星接触类顶级硬科幻——拉里•尼文 <<环形世界>>——书评

  内容

  两百岁的地球人路易斯•吴应傀儡师的邀请前去考察环形世界,同行还有永远幸运的地球女孩蒂拉和脾气火爆的克孜星人。

  克孜星人是由猫科动物进化而来的,依然保留着猫科动物的外形和进食习惯,有皮毛,有尾巴,手上有可以收起来的利爪,吃生肉,可直立行走,也可四足着地追捕猎物,形象接近《功夫熊猫》里的老虎。克孜星人生性暴戾好战,对地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当最后一次与地球人拼死一战的星际战争意外落得惨败后,开始进化得越来越温顺、理性和克制,开始能够与地球开展星际外交。然而,事实证明,整个星际战争的始末,都是傀儡师人的种族优选计划

  傀儡师人是三足物种,体型较小,身体外型如同三条腿的小鹿;有两个头,可以独立地思考、进食和说话,头可以缩进身体里,有点像电影《ET》里的外星人的头部。虽然生性胆小如鼠,但作为一个古老的种族,技术文明极其发达,并以银河系上帝自居,崇信种族优选计划。事实上,他们所谓胆小如鼠的特性,也是对自己种族进化和优选的一种极其成功的生存策略,遇到危险立即逃跑,同时用两条强壮的后退进行攻击,很像地球上的鹿或马。

  在傀儡师人的种族优选计划中,克孜星人强壮、敏捷、理性、聪明,唯一的缺点好斗易怒,因此傀儡师人故意让克孜星人在星际战争中输掉,具体方式是通过操纵星籽的分布,将神秘的局外人种族(外形是大号的鼻涕虫,不能见光,在宇宙中追寻星籽而漫游,同时贩卖星际文明)引到地球领域,使地球能够购得先进奴隶主星人(善于制造强大武器)的凝聚场技术(一种强大的武器),从而消灭大部分好斗的克孜星人,通过自然选择培育出温顺一些的克孜星人,从而进化成更强大和智慧的种族。

  然而人类,作为一个种族,虽然比克孜星人稍久一些,但在身体、智力心理上都无明显优势,而唯一可能具有的优点就是幸运,于是傀儡师人通过两百多年的生育彩票计划,培育出全宇宙最幸运的人,就是幸运的地球女孩蒂拉。事实证明,整个的冒险过程其实都只是以蒂拉一个人的利益核心,所有的事情总是向着对蒂拉最大化有利方向发展。蒂拉的幸运和福祉主宰整个冒险的进程。

  环形世界是一个巨大失落世界,环绕着整个恒星的赤道到温带的地区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三百万倍,其存在时间也远早于地球、克孜星以及傀儡师的星球,然后令人惊奇的是,上面居住的居然是人类。而且是和地球人类一模一样的人类。显然,这里假设人类并非地球原生物种,而是由环形世界迁移过去的。这个环形世界的人类曾经有过令人惊艳历史,其人口规模以及工程技术即使傀儡师人也难以企及,其医学水平极其发达,原先的环形世界工程师的寿命极长,然后他们却从未发展出超空间旅行技术,因此其发展受限于其所在的恒星系,发展的终极模式就是环绕恒星的环形世界。

  傀儡星人原是强大的贸易种族,贸易范围比地球的“已知空间”大很多,然后自从应用超空间技术发现银河中心的超新星大爆炸将在两万年后使银河系变得无法居住后,立即抛弃其贸易帝国,利用超空间技术将其整个太阳系迁移到麦哲伦星云,只有少数留在已知空间,以避免突发的危险。而自从发现环形世界后,胆小谨慎的傀儡师人决定以超空间飞船技术作为酬劳,组成四人探险队,前往环形世界冒险。

  冒险队由傀儡师、最温和但勇猛的克孜星人动物对话员、富有冒险精神但理性坚强的路易斯、最幸运的地球人蒂拉。傀儡师期望蒂拉的幸运能够保佑整个探险队,然而事实并非如愿,先是飞船被击毁在环形世界上,又被环形世界抓捕,以及遇到太阳花、闯进大风暴等等,最终路易斯分析出,蒂拉的幸运只对她一个人有用,而整个计划的实现也都是为了蒂拉的福祉,蒂拉的幸运几乎左右了宇宙,最后甚至连傀儡师也失去了一个脑袋,而这只是为了让蒂拉学会悲伤

  最后的结局是,蒂拉遇见勇敢的土著人,并决定留下来,拯救环形世界,路易斯遇见了最后一个环形世界工程师,深谙性术的女人,并将她带回地球,而傀儡师也仓皇地离开环形世界。而傀儡师也终于领教到,自己的种族并非上帝,在这广袤的宇宙中,即使傀儡师也只是平凡的种族。

  而环形世界,虽然当初的工程师们耗费了几个星系的资源造成,并且能够抵挡月球大的流星,最后却被工程师们本土星球上的一种病菌干扰,破坏了能源转换设备以及通往外世界的船坞,从而终于落败,丧失了文明技术,并退化为原始种族。而原始的工程师也仅剩下最后一次从外世界经历漫长飞行回来的女飞行员一个人。至于最幸运的蒂拉带领土著英雄能否将环形世界带出原始状态,重返文明世界,又不可知了。

  读后感:

  喜欢这部小说首先是因为它是外星文明接触的题材,这也是拉里的“已知空间”系列最大的特点,地球人仍然居住在太阳系,而银河系分布着不同的种族,各种族的品行、道德追求又如此迥异。拉里构造了一个如此生动活泼的银河世界,仿佛大海一样充满生机和多样性。

  喜欢这部小说的另一点在于,拉里并不将地球作为一个强大的种族,相反,在《环形世界》的设定里,人类几乎是一无是处的种族,而猫科动物进化来的克孜星人,却更有可能发展成高度技术文明的种族。这种谦虚不自大的想法对人类来说应该是个警醒,即使在地球的生态系中,人类也不应该太自负。

  拉里塑造的傀儡师人,有人认为会是人类的一种未来,我却认为这是自大的想法,自负的人类根本发展不出那么庞大和谐的贸易文明来。对傀儡师人的塑造有点符合冷战时期的“技术进步超越了到的进步”的提法,或者对应到现在所说的“技术伦理”问题,傀儡师人以技术的进步自诩上帝,却没有道德负担。然而,比起法西斯来,比起种族基因计划,这又是个很温和很善良的种族。总体来说,傀儡师人喜欢地球人和克孜星人,对于地球人的无忧虑感和技术懒惰,有点恨铁不成钢、恨子不成龙的意思;而傀儡师人对待地球人和克孜星人的种族改进计划则有些Sheldon式的智力上的自负。总体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种种族的设定,像某些读者说的,“很和谐”,但又很深刻,对于当下科学界探讨“技术伦理”问题,绝对是最佳的案例。

  对于地球的设定,“幸运”,于一切概率中恰好发生最小的那个,甚至能够左右其它人的生命以及宇宙的进程。可能吗?甚至有些迷信吧?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但这部小说将我们带进一个更本原的问题:幸运真的存在吗?它在数学上、物理上、逻辑上…甚至一切科学的定义上,真的存在吗?谁都不知道,我们肯定不了也否定不了,不妨这样看,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一个很幽默的假设,而拉里将这个幽默的假设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成为这部极严肃的硬科幻巨著的关键线索,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这件好玩的事情使得整部小说更加精彩和耐读了。有人很武断地说这是伪科学的假说,但这是一部幻想小说,又不是物理教科书!

  关于环形世界,也有很多精彩的地方。第一个让我惊讶概念是,文明种族的技术路线并非是固定的、必然的,一个高度发达的智慧种族完全可能在比地球文明长许多倍的时间里,将医学、电磁学和生态学发展到连傀儡师都无法企及的程度,却完全无法发展出超空间技术。这引出三个思考:一个是数学、物理理论的发展路线是否是必然的,我们的数学、物理发展的历程是否一定如此,如果牛顿生在麦克斯韦后头,爱因斯坦生在亚里士多德前头,我们如今的数学、物理是否完全不同,而如今的科技又完全不同,或许不会有计算机,而是用水晶魔力?或许超空间已经司空见惯,却造不出空调?二是理论是否存在边界,以至于所有智慧种族最后具有的理论知识都是一样的,而只是工程能力差距,使得能够实现的部分不同?三是常说人类的需求促使科技发展,是否存在可能,工程上就是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比如人类用三千年也造不出超空间飞船,而此时地球已被外星文明笼罩?

  其次,环形世界那么庞大、先进、完善的世界,将那个无比先进的种族所能想到的所有灾难都考虑到了,似乎可以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了,最后却还是被自己本土的病菌给摧毁了,导致能源殆尽,世界荒废,退入蛮荒。所以,技术的先进真的可以做到万无一失吗?譬如三峡大坝的论证放出可保万年无虞的厥词,依然有预料不到的风险。或许这种认知上的不完备是根本无法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消除的呢?或许就像前面说的,理论,或者说知识,是没有边界的,因此,认知也是无法完备的,从而,任何人,任何种族,都无法成为上帝,而上帝,也是无法存在的。而在人类信心满满的地球改造过程中,也完全可能因为一个幼稚的小错误将整个地球生态摧毁殆尽,重回原核生物时代。有人说小说结局模棱两可,傀儡师什么也没找到就回去了。刚看完时我也这么想,现在觉得这对傀儡师来说,已经知道的够多了:他们当做宠物的一个种族,竟然是来自一个对他们来说也是上帝一样的种族,而这个上帝一样的种族,却也因为简单而幼稚的错误就被轻易摧毁了,那么,他们的种族又如何能承担起上帝的角色呢。

  之所以将这部小说称作硬科幻的巅峰之作,就在于拉里将环形世界描述得如此详尽细致,以至于从工程上完全可行,只要有足够的技术和材料,科学家甚至可以按照小说里面的设定,真正地围绕太阳造出一个环形世界来。这也是正牌科学家们追捧这部小说的原因。事实上,为了详尽地叙述环形世界的工程原理,拉里甚至另写了一部小说,叫做《环形世界工程师》,这两部小说合起来简直可以写成一本《环形世界工程指导书》。仅有一人的磅礴知识和巨大想象力,将“戴森球”的空想概念落实成一部完全工程上可行的指导书,而这本工程指导书,按照阿西莫夫的设想,可能人类经历两万年的发展之后也还是没办法实现,然而有趣的是,根据拉里的“已知空间”系列的假设,两万年后,银河系已不复存在。

  多么伟大、有趣的小说!当然,我还没看过《环形世界工程师》这本书。

  《环形世界》读后感(五):广袤太空中上演的华丽歌剧

  奇特的异星生物、绚烂的超光速旅行、令人叹为观止的环形世界……这些华丽的舞台布景、超重量级的演员阵容经由拉里·尼文之手,一部热热闹闹异彩纷呈的太空歌剧——《环形世界》就在观众面前拉开了帷幕。《环形世界》这部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因其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科幻界里掀起了一股狂潮。即使是经历了数十年的时光洗礼,现在看来,这部作品的光芒依然不减当年——当环形世界通过探险队员们的眼睛,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展露出庞大的轮廓之时;当异星文明强大的科技水平随着环形世界的临近一点一点展露之时,我们心底的震撼是难以言说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华丽的太空歌剧只是徒有其表,那些绚丽的想象终究无法掩盖技术的硬伤。的确,《环形世界》不是一部以技术取胜的科幻小说,作者的许多奇思妙想在故事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但是通篇几乎就没有一个对这些构想的技术性描写。遍布世界各地、瞬间就能让你移动到任何地方的转移亭;数分钟之内就能航行一光年的超光速飞船;强大到可以翻译任何语言的翻译机……等等这些都足以成为批评家们对作品进行指责的把柄,甚至还有评论认为这些所谓的“科技产品”完全是作者偷懒的一种方式。其实,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环形世界》的魅力并不在于这些技术本身,因为它们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帮助作者实现其宏大剧情的道具而已。如果我们不去欣赏故事反而拘泥于这些细节,岂不是舍本逐末了吗?所以,当你不再去纠缠于超光速航行是否可信的时候,你就能发现这部太空歌剧还是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呢!

  舞台布景

  《环形世界》的“舞台布景”真可谓是空前绝后。其实要说太空歌剧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人类的想象超然于现实科技,在头脑中对于宇宙的探寻也已深入到了所有可能的“时空”。对于这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空间,各路科幻作家自然不会错过,众多太空史诗般的经典作品也让人们为之津津乐道。就在这样一个百花争艳、永远也不乏优秀作品的领域,拉里·尼文“环形世界”的构想也能称得上独到。当我通过尼文细致的描写,随着由一张全息图片引发的探险之旅,一步一步走近环形世界的时候,它的庞大已经不再仅仅是数字上的表示,而给了我一种由心而生的敬畏感,和一种面对强大异星科技的压迫感。这样的一种感受不是由某一段特定的文字触发的,它是被尼文一点一点的铺垫积累出来的,它也因而显得更加真实,让我更容易融入到《环形世界》的情境之中。

  也许尼文并不擅长于技术的应用,但他为环形世界的出现作出一系列的积淀性描写确实十分成功。借由科技发达、胆小如鼠的傀儡师之眼去观测环形世界,让它在我们一点点加深的好奇心中,从一个太空中细细的蓝色带子慢慢展开成为一个庞大的文明空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舞台的布景永远是在幕布的遮掩下缓缓展开,如果失去了尼文耐心的铺垫,所有描写环形世界的数字将会变得空洞没有意义。

  演员阵容

  《环形世界》的“演员阵容”也表现出了作者的独特匠心:脾气火爆、外形酷似大猫的强大猎手克孜星人“动物对话员”;患有间歇性绝望症的疯子傀儡师“涅索斯”;刚度过200岁生日一心只想寻找新刺激的“路易斯”;还有偶尔意外扮演以上各类生物关系协调员的幸运女孩“蒂拉”。即使没有宏大的宇宙背景,这样独一无二的“演员阵容”将会引发怎样的故事,也足以激发起观众的强烈兴趣。

  异星生物是拉里·尼文“已知空间”系列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环形世界》里,除了探险队的重要成员克孜星人和傀儡师族人,为了追逐星籽在宇宙中漫游的神秘局外人、能够制造凝滞场和强大武器的奴隶主星人都有过场般的亮相。这些来自不同星球、有着各自价值取向的文明生物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或通力合作、或勾心斗角。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故事里并不是起到增加戏剧性这样的简单作用,而是由于尼文对“人性”的深刻把握,这些冲突能够随着故事节奏的进展自然发生——不管是怎样形式的文明,在面对利益选择的时候,理性的光芒总能够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剧本

  《环形世界》并不是一个单薄的探险故事,其中还包含了作者对于人性、文明的种种思考,这也就加深了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的作品的层次。当然了,尼文至始至终也没有摆出一副说教的面孔来向读者传达他的这些思考,所有的理念都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自然地透现出来的。数次惨烈的“人克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和克孜人的关系,让这两个水火不容的种族最终能够平心静气地开展贸易合作,也让路易斯和动物对话员并肩踏上探险之旅。虽然傀儡师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克孜人变得平和理性离不开他们所谓的“选择性培育实验”,但是他们这种想法本身就和培育“幸运人类”并企图让这种“幸运”能荫庇他们一样可笑。生命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尤其是在“路易斯”们的眼中,正是这种多样性给他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才让他们不至于因为自己漫长的人生感到无聊。

  傀儡师们自以为凭借着强大的科技力量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宇宙,就像把桌椅的尖锐边角磨圆一样简单。经过了这次环形世界上的诸多挫折以后,也许他们能认清,其实他们从来都只是宇宙中一个平凡的存在而已。

  悬念

  一个好的厨师知道,如果烹饪出的食物只能让食客吃饱是不合格的,要让他们意犹未尽才能招揽回头客。拉里·尼文在头脑中构建出的众多形象鲜明的异星文明只在《环形世界》里崭露头角,就连环形世界的建造者们的身影都还隐藏在幕后。这些神秘的外星生命和地球人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他们聚集到一起时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新的故事?所有的这些疑问都成为了尼文留给读者们的悬念,《环形世界》未结的故事还会在其余几部续集里继续上演。

  《环形世界》读后感(六):硬科幻的魅力——环形世界

  原文地址:http://sf.kedo.gov.cn/khzx/404184.shtml

  写在前边:上一期经典导读文末预告本次导读会是阿西莫夫的《神们自己》,实在抱歉,这篇难产了……会在之后的导读中奉上。本期是硬科幻经典《环形世界》。

  作者:劳伦斯·凡·柯特·尼文(Laurence van Cott Niven,1938年4月30日-),或较常直接简称为拉里·尼文(Larry Niven),石油大亨爱德华·L.多赫尼(Edward L. Doheny)的曾孙,曾短暂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1962年毕业于堪萨斯州托皮卡的瓦希巴大学(同时有一个心理学的辅修专业)。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过一年数学方面的毕业研究工作。之后他以全职作家的身份居住在洛杉矶郊区。

  拉里·尼文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最为出名的是“已知空间”系列,这个系列中的最为著名的就是《环形世界》。科幻小说吸引人们眼球的当然是坚实的科幻内核和各种未来技术的细致描写,但是精彩的故事和情节同样很重要。环形世界这两方面做得都很好。

  说到硬科幻,大家脑海里也许会浮现很多作品,比如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哈尔克莱门特的《重力使命》、金•斯坦利•罗宾逊的《火星三部曲》等等,但是几乎没有一部小说能将如此之多的未来科技和外星环境融合在一起,糅合得毫无瑕疵。书中出现的巨大的“环形世界”,外星另类向日葵,傀儡师星球的环境和科技,转移亭等等,让读者应接不暇。

  《环形世界》中有很多让人惊奇不已的点子,比如傀儡师将自己的“太阳系”改造,然后整个星系迁移,比如傀儡师操纵人类与克孜人的战争,仅仅是因为一个看起来很荒谬的理由,再比如“局外人”追随星籽的迁徙等等,随便拖出来一个设定都可以写一部小说了。难怪拉里尼文的朋友、著名科幻作家大卫布林说:尼文已经把硬科幻领域中的资源开掘殆尽,弄得其他人无事可干了。虽然有点半开玩笑的成分,但是确实自七十年代后期至今,拉里尼文周全的设定、科学严谨的写作态度和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影响了众多的科幻作家,其中不乏名家,如斯蒂芬•巴克斯特、保罗•J•麦考利等,甚至影响到了中国的一些科幻作家。

  说到《环形世界》书中未知文明建造的巨大环形结构,就不得不提源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戴森球”系统的设想。“戴森球”是美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其理论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文明发展到足够的高度。拉里尼文据此构架出了半径九千多万英里,宽约百万英里的更加完美具体化的环形世界,弗里曼•戴森并没有给如何建造戴森球的方法,而拉里尼文的环形世界,构架的相当具体,就连昼夜交替、能量来源都设计的天衣无缝,尼文甚至还设定了防止小行星碰撞的系统,飞船起飞降落的方式。随着探险的深入,我们甚至还看到了尼文设计的修补系统,建造环形世界的基质如何,这些都相当的具体。而且整个巨大的环形世界整体系统相当完善,拉里尼文就如一个无敌奶妈一样,处处为自己的“孩子”着想,把一切都打理的妥妥当当,毫无瑕疵,这点绝对是其他硬科幻作家学习的榜样。

  拉里尼文构架的“已知空间”中设定了许多外星种族,包括“环形世界”在内,这些种族根据科技水平的不同,走着各自发展的道路,无论是有超光速引擎的傀儡师人,还是始终没能超越光速的环形世界工程师,都是文明发展的一种形态,当然这些都是以超光速理论为分水岭,可以超越光速的是一种发展路线,不可超越光速的则更贴近当今人类世界的发展理论,而这也是科学家争论的焦点,如果人类始终不能超越光速,则会是什么样发展的路线,著名的电视剧集“星际迷航”深受其影响。

  除去匪夷所思的未来技术,小说中还有“生育彩票”这个有意思的设定,小说中生育彩票造就了无比幸运的蒂拉,甚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最后不惜让主角之一的涅索斯掉一个脑袋,只为让蒂拉明白什么是悲伤。幸运真的可以左右人类的未来么?真的可以产生宇宙中最幸运的人?人类到今天为止,我们能在这里安然看着小说,“幸运”真的在起作用,试想如果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更大一些,如果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更近一些,更多个如果之后,我们依然安逸的生活着,也许真的是幸运使然,这个理论相当的有趣。

  如果只是有周密的设定和坚硬的科幻内核,只能算一般的科幻小说,称不上经典。被称为世界十大硬科幻之一的《重力使命》,绝对顶级的设定,但故事方面算不上一流,而《环形世界》则有同样超一流的设定和精彩的故事,二者柔和的天衣无缝。

  抛开科幻因素,单说小说的情节,也会让许多读者爱不释手,且把环形世界放在地球的某个未知角落,四个不同性格的人类去探险,种种离奇未知的事物,如果这样写,那么就是一部纯粹的探险小说,也会有不小的读者群和市场,再加上让人眼花缭乱的科幻设定,就更加的大众化。

  整本书行文流畅,读来毫无磕磕绊绊的感觉,拉里尼文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每当你将要失去兴趣的时候,尼文总会给你新的线索、新的诱惑,让你情不自禁的陷入《环形世界》,不忍释卷。小说以路易斯吴为主角,由不同外星种族促成的“多国部队”前往令人震撼的环形世界,在多次的合作与冲突中,尼文形象地塑造出傀儡师人的胆小谨慎和克孜人的威猛和嗜血。拉里尼文笔下的探险队的人类成员很有特点,路易斯吴是个永远追求新奇事物、乐观理性的人类,活下去的动力就是想知道、想看到更多的世界。而跟有丰富人生经验的路易斯不同的是,蒂拉是一个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在探索环形世界的过程中,天真的让人想抽她,可是又那么的可爱,塑造的非常成功。这四个性格鲜明的人组成的探险队,单是他们之间的各种磕磕碰碰就相当的有看头,再加上环形世界各种新奇的事物,让这部“探险小说”精彩纷呈。

  小说情节松紧适中,不会让你有厌倦的感觉,而且拉里尼文也很会设置悬念,这使我想起另一部很有名气的小说《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情节构架模式就在于处处设置伏笔和悬念,等积攒到无以复加,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一气地将各种你所想知道的答案放出,犹如滔滔大江奔流东去的畅快感觉,这样的小说写作模式,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喜欢的。

  环形世界不只有让人惊叹的科幻因素,还有精彩的故事,这样的一本小说魅力非凡,而小说中影射出的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过程中的问题,更让我们深思。

  科幻小说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对于未来人类社会的描写和预测,给当世以警示作用,拉里尼文通过对傀儡师星球详尽描写和刻画,提到的威胁一个种族生存的严重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口与相对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冲突,人类的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七十亿,同样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严重问题,作者的观点具有相当的前瞻性,起警示作用的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

  人类至今还未于与外星智慧种族接触,所以塑造的外星人的性格大多以人类为蓝本,到处可以看到人类的影子,这是个瑕疵,不过这也是到现在为止所有外星小说的局限。  

  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份好奇,这份好奇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也是驱使我们去探险的最根本因素。小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神奇小世界,环形世界就是拉里尼文自己构架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在尼文的“环形世界”中探险吧。

  《已知空间》(Known Space)系列作品:

  《环形世界》(Ringworld,1970年)

  《环形世界工程师》(The Ringworld Engineers,1979年)

  《拉里·尼文的圆环世界指南》(Guide to Larry Niven's Ringworld ,1994年与Kevin Stein合著)

  《环形世界王座》(The Ringworld Throne,1996年)

  《环形世界的孩子们》(Ringworld's Children,2004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