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漠谣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漠谣读后感10篇

2022-03-20 10:13: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漠谣读后感10篇

  《大漠谣》是一本由桐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58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漠谣》读后感(一):名为大漠谣,实为大造谣。毁我三观。

  我看过许多小说,几乎不看有关真实历史的,看了《大漠谣》之后深深的感到这个决定真是正确。在桐华的小说中,真实历史成了笑谈,她才是主宰,嘴里说着喜欢霍去病,却不停的抹黑他。就算是YY也要根据真实历史好吧。

  《大漠谣》情节狗血,文笔一般。真想不明白这么多人为什么喜欢这个作者。桐华先说《大漠谣》只是个人想法可作者自己在后记还有访谈里使劲的暗示司马迁写的都是假的,她写的才是历史呢。什么霍去病不是死于政治阴谋就是85%诈死啦,还有什么卫氏集团之类的,黑完民族英雄,黑人家全家,还有汉朝侵略匈奴卫霍进攻西域什么的,不较真还由着她继续黑不成?

  为何认为霍去病大胜仗都是运气好,一次两次是运气,你见过几个回回运气好到爆的家伙,桐华的脑残粉们擦干净眼睛看清楚真实历史。我虽然算不上霍去病的粉丝,也看不下去了。

  她不但黑霍去病,连黄帝也要黑,我承认曾经被《曾许诺》感动过,但是作为炎黄子孙,我都忍不住要掀桌大喊“去死”。她有没有一点爱国精神。

  《大漠谣》读后感(二):纵使情深,何奈缘浅,但……不悔……相思

  很多人曾与我提起过这本书,但无奈近年想要去体会的书颇多,于是一直拖至前几日,才有幸陪“他们”走完属于这本书的一生。足足38w字,于真实世界里的我,不过是连续五个日出日落,但于玉瑾、于孟西漠、于霍去病……那已是实实在在、木已成舟的一生一世。

  很多人都认为这部书相对温和,不虐不伤,结局令大多数人可以安然地睡上一个好觉,做上一个美梦;然而,对于我来说,大概20w字左右的时候,就注定会是一个无法释怀的悲剧了 -- 误解和错过大概是我这一生都无法淡然面对的虐点……

  既然是第一人称视角,就不免会将自己附身于书中的“我”,我可以同“我”一样,放声大笑,痛快流泪,爱上注定会爱上的人,被注定会爱上“我”的人爱着...但却在中途,如何也不能说服自己的心继续贴合着那颗早已被幸福包围的心,渐行渐远,心里的那个第一人称,由玉瑾慢慢地变为了孟九……

  后来我曾问过自己为什么会那么难过,难过到中途会突然跳出剧情,抱着自己喜欢的人,告诉他我如何心痛、难释怀,是因为孟九身世凄惨么?不是,他所背负的,未必就比霍去病所背负的更沉重;是因为孟九最终孤独一人么,而他人却是圆满得不能再圆满么?不是,在一切都还未成定局时,我便已心痛不已,祈盼着最终的翻盘;那是为什么?在心里仔细盘问了一番,大概这就是真实的我会做出的选择吧,和豪迈爽朗的男儿比起来,我就是更加偏爱谦谦君子……所以,玉瑾,好好珍惜属于你的霍去病,而九爷,便由我来守候吧……

  1. 生命很多时候在过程,不是每一朵花都会结子儿,但活过,怒放过,迎过朝阳,送过晚霞,与风嬉戏过,和雨大闹过,生命已丰足,我想它们没有遗憾……

  2. 如果一切的温情终将成为记忆中不能回首的碎片,那我所能做的只能是珍惜现在。

  3. 仇恨这种东西在毁灭对方前,往往先毁灭了自己。

  4. 纵使情深,何奈缘浅,但……不悔……相思。

  《大漠谣》读后感(三):支持此书者,耻为汉人

  三流言情小说非要傍历史大腿,抹黑民族英雄,天理难容,看过的玛丽苏不在少数,自然,yy不是什么大罪,要不早就写进法律了,但是很多事情靠的不是法律,而是良心,作为一个写手,需要怎样的丧尽天良,才可以写出如此奇葩的书,文笔如流水账乏味可陈,其中偶有精彩处处处抄袭,人品败坏到这个地步也算是罕见,卫青一生金戈铁马忠心为国,凭什么在千年之后被如此人渣败坏,她算什么东西!更遑论某些书粉不分青红皂白人云亦云,人为何要有大脑,因为人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体,如果你不能,记住,你今日败坏自己祖宗的名声,希望你三十岁后不后悔今日所想。

  至于此作者,只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日报应不爽,我喜闻乐见。

  《大漠谣》读后感(四):短评写不下

  好奇心作祟粗略看完。

  第一不满之处是为何一再虐九爷(主要是因为电视剧里是胡歌演的不然我才无所谓【),第二是飞将军李广这么棒的人物,给作者活生生写成了路痴萌,在书里基本就一直迷路没和匈奴交过手,还因为封侯无望悲愤自尽,这么黑简直太过分。围脖吵得天翻地覆的说黑了霍去病,我真是没看出来,写他的军功时下了很大笔墨,连文笔都比别处的好,尤其一段说他作为以农业为主的民族的军队的将领,第一次在马上胜过游牧民族,前无古人,这怎么能是黑。那一大段连我都有点看得荡气回肠。

  昨天听说一件事,一汉服圈子的人(应该是这个圈子的吧)去祭拜霍去病墓,在墓前生生哭晕。对比起来想想围脖上那些说这小说颠覆大汉的喷子,想想他们连李广将军的路痴都没提上一句,好像还是喷子更像是五十步。

  我觉得这样的人真是既荒唐又可悲。也许他们为自己的血统而骄傲,但是他们所作所为也许会让那股骄傲的源头蒙羞。他们也许觉得自己的民族璀璨的文化,也许还读过了不知多少历史和古籍经典,但喷人的时候却想不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考虑两个政体之间的冲突时,想不起“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说话做事之前恐怕没有想起“三思而后行”,完事了之后看来也不知“一日三省吾身”。他们也没有身为现代人的自觉,只是着眼于千百年前祖先的辉煌,看不到辉煌之外的落后和艰难,甚至看不到自己身边的真实世界,更别提能够多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历史。

  其他的有点懒得说,还是林女侠一针见血:“就是找个精神寄托,搞传xiao信教打麻将当汉服粉,哪个比哪个高尚啊?【对有些人来说】”

  回到小说吧。

  虽然我不喜欢矫情纠结的人,但是九爷有一个点是我特别喜欢的。墨子的兼爱非攻在我看来太过不切实际得简直像是梦而非梦想,虽美却无法实现。但是九爷这个人物对此身体力行,经年坚持这样梦幻的理念——我对这样的特质是毫无抵抗能力,而这样的人也许只会在虚构作品里出现。

  敲的时候被打岔了好多回,实在敲不下去了,以史记里边两条李将军列传的摘抄来草草收尾吧: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卻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大漠谣》读后感(五):男儿必如霍去病

  以前也喜欢霍去病这个历史人物,就是因为那句“匈奴未破,何以为家”、以及“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之”。两句话,足以让任何热血男儿发冲冠。修身、立业、齐家、平天下,他只用了前后不到五年的时间。十八岁那年一人带着八百勇士,千里奔袭匈奴后方,斩杀俘虏上万,直到二十二岁那一年漠北大战,匈奴再也不敢跨国河西走廊。霍去病的军事指挥天才在机场战役中被淋漓尽致的挥洒出来,大兵团作战、长途奔袭迂回、闪电深入敌后、栖息地人腹地,分析下,后面希特勒的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运用到的就是霍去病的战略思维。

  然而,桐华的笔下,却写了一个活的霍去病,有爱恨情仇、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有欢喜无常,功高盖主,桀骜不驯,处在多个势力下纵横捭阖,既有雄才大略,又能明察秋毫。他对玉儿的关心,从一开始就豪不掩饰,直接、豪放而又不失温存。玉儿离开,他能够宛如强盗一般把他从客栈抢走,然后自作主张的留在自己的军营里,让自己心爱的人看自己纵横沙场。回到长安,为了保全卫氏家族,射杀李敢。冒死进谏,封藩王。玉儿受伤,他可以不弃前嫌去找九爷,为了让玉儿开心,在海边种满了鸳鸯藤,说起鸳鸯藤,这就像是一个贯穿的泪点,玉儿为了九爷种了鸳鸯藤,九爷的冷漠让玉儿毁掉了它,而玉儿又和小霍在鸳鸯藤下冰释前嫌。

  桐华笔下的霍去病是成熟的、有血有肉的,他对小玉 容忍、直接、风趣,吃醋后依然不忘记关心小玉的安危,对于九爷豁达、先小人人后君子,最后可以为了一个美好的隐退一起合作。

  霍去病,在历史上只有二十四年的记录,实际上也只有寥寥数字,很难估量,如果不是天妒英才,这个被欧洲成为战神的人会在地球上驰骋出什么样的版图。桐华用自己的角度去丈量的这一段历史,用自己的对历史的理解给一个没人能够拒绝的历史。

  嗯,最后才知道,《风中情缘》改变自这部原著,虽然没看过,但是有不好的预感。

  《大漠谣》读后感(六):九爷给玉瑾的爱,我始终记得

  2014-10-24 凌晨

  很久之前在去往乌鲁木齐的火车上,白日无聊,搜着看《大漠谣》打发时光。如今小说的具体情节很多都忘了,唯独记得了九爷的深情,和玉瑾那时心中对九爷的爱慕和她为之所做的努力。抛却其他不谈,仅仅是因为九爷而喜欢这个小说。而今,为着大漠谣我在追着《风中奇缘》,今天涩着眼睛看完了13,14集。加之白天看了《撒哈拉的故事》,想的全是三毛的奇美人生,钦之羡之,荷西却过早的离开人世,遂深夜里颇为辗转心痛,叹息不已。

  九爷在莘月最彷徨无依的时候找到了她,给了她温暖,他温柔打点她的一切。她看到了深夜烛光下,他静静的等候她归来的温暖看书的侧影,她心绪起伏,快要沉溺在这种家的温暖里了。那时在这个颠沛流离历经生死的莘月心里,该是多么暖暖的感动和依赖。所以她爱他,轰轰烈烈,一往情深,怎么都要努力抓住和争取那份幸福。她在枫叶上写下对九爷的思念,一点一滴,集满了整箱,满怀少女的柔情蜜意与甜美幸福,我懂。

  她满心期待在鸳鸯藤下蹲在九爷的膝旁向他表白心意,告诉他,她喜欢他,她想和她一起看这鸳鸯对舞。九爷婉拒,他说,可我已经习惯一个人看花了。小月,你这么好,一定能找到一个人陪你一起看花。

  可比之她喜欢他,他明明更爱她。

  他努力拒绝,伤她八百,自损一千。

  只是因为不想让她承受他生活中存在的刀锋剑戟和腥风血雨,唯独希望保她一世安宁。我从来相信,两个人的感情中,凡事明明可以携手共进退,才可以不惧风雨,但很多人只想着分开是为对方好,却忘了在一起对彼此有多好。他私自做出了对她来说最好的选择。

  一念之差,九爷错过了她。后来九爷看到写满寸寸相思的枫叶,我隐约记得,九爷那时心里的震惊和疼痛。当他终于放下心里的顾忌,想通了下定决心和她在一起时。

  只晚了一天,她已离开,一生错过她,终落得一生痴情伤痛。

  我心疼九爷,因为他太过深情,生命也太惨淡。情深不寿,慧极必夭。我心疼九爷,却也感慨命运就是如此,有时候幸福稍纵即逝。我觉得,莘月对待所思所爱的种种做法,心理演变,都和我很像,我们面对想要追求的幸福,采取的方式连说话的模式都相同。就如我曾经字字斟酌的剖白心迹,和她烛光下对九爷说的话,几乎只是换了个时空换了两个人,心情和话语,还有方式都如出一辙。所以我看的时候总想掉眼泪,也许因为懂得莘月的痛,总觉得她就是自己。真的因为知道那份努力,和那份哀伤。

  但最终她幸福了,虽然那个幸福不是九爷给的,但,终究是幸福了。其实,即使是就九爷那份感情来说,她曾落得伤心收场,但在我看来,她很幸福,至少九爷爱她逾生命而非真的无情无爱,只是她开始不知,伤魂离去,以为他不爱她。后来九爷找到她,可以告诉她他对她是怎样的深爱时,她却已经是别人的了。只留九爷一个,独坐独愁还独卧,天涯孤影伤心人。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胡歌演的九爷很好,长身玉立,温文尔雅,隐忍多情。

  我总是心疼九爷。

  《大漠谣》读后感(七):得而复失的疼痛最钻心

  《大漠谣》虽是看似团圆完满的欢喜结局,可隐隐的却透着支离破碎的伤痛,这伤痛只属于从一开始就不受上天眷顾的九爷。有的时候我会在想,也许人生真的是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有些人衔着金钥匙出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极致尊荣,可是有些人,却从出生开始便历尽劫难,命途多舛,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无法摆脱命运的诅咒!而九爷就是其中之一,身体的残缺,肩上的责任,拼劲心力的权衡,这一切都抵不过一次阴差阳错的错失。若人生注定得而复失,我却宁愿从未拥有!因为这其中的痛又怎是可以淡然一笑,从容处之的。而九爷最后却选择了微笑着离去,只是不愿再连累金玉!

  其实九爷和霍去病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对于爱情的态度!霍去病爱上一个人就会想方设法的接近她,和她在一起,爱,就是两个人不离不弃朝夕相处;而孟九爱上一个人,则是远远的注视,关爱入微,却希望她找到更好的归宿。这也许就是自信与自卑的人处理爱情的方式吧。

  最后,再说说金玉,我实在喜欢这样心思细腻,聪明绝顶又花容月貌的女子,但是我也实在讨厌这种自以为是,在两个男人间暧昧不清的女人。霍去病的心意恐怕她早已知晓,却并未回避或给予暗示,最是可恶!如果她一直深爱孟九,结局会不会真的皆大欢喜了呢?

  《大漠谣》读后感(八):鸳鸯藤之恋

  大漠戈壁,飞沙胜雪,苍狼孤女,倚泉映月。《大漠谣》起于漠北,归于漠北,虽然宫斗和战争的成分更多,但撑起整个景象的竟是凄美大漠。

  从狼群孕育的野蛮孤女到长安城内的落玉坊主,整个故事的开局带入感极强,只可惜不知是作者一念之差还是少女心作祟,最后整个故事走向竟有向韩国泡沫剧靠拢的趋势,以至于不跳着看都无法看完。虽然没有车祸癌症治不好,但女主还是没有逃脱被英姿飒爽的男主专情呵护、被温文尔雅深不可测的男二默默守护的命运。

  女主身世曲折,在如兰芝玉树的孟九爷和屡建奇功的霍去病之间摇摆不定,期间鸳鸯藤穿插其间。鸳鸯藤又叫金银花,三月开花,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好似雄雌相伴,又如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鸳鸯藤并不美,花开不舒展,藤蔓也不够妖娆,怎么看都像是药科普通植物,但只因为鸳鸯藤的别名,被赋予了爱情和守护。女主因孟九爷而喜欢鸳鸯藤,种植鸳鸯藤,甚至初开花时被满心的喜悦覆盖,最后却用不曾学过女红的手为霍去病绣鸳鸯藤图样的香囊。虽是虐恋,仍可见书中女子感情的自私和冷酷,同样的刻骨铭心,却是和两个人。桐华并没有对此多做暗示,然而男女之间的感情却的确如此,来的时候无形无声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走的也迅疾,留也留不住。也许正是因此,美好真挚的感情才会珍贵美妙。

  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西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人文丝丝入扣,毫无违和感。无论是身世错综复杂身系大汉西域多国命运的孟九爷还是女主和霍去病的感情虚构的都在情在理。《史记》中将霍去病记载为飞扬跋扈、奢靡浪费、意气用事的不羁少年,作者给了另一番深谋远虑的解释,给了英年早逝的英雄如花美眷和另一番不同的人生,虽然情节狗血,也不失为一种成全。

  由《大漠谣》改编的电视剧《风中奇缘》最近上映,网上骂声一片,有人称已入美国籍的作者桐华这部作品辱没历史真相,我倒觉得一部有点穿越色彩的言情小说没必要提升到历史真相探究的层次,更没必要把虚构的情结提升到民族大义的守护上,我相信作者也没想那么多。读过小说后我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或温润如玉、或柔情似水、或热烈奔放、或惊为天人,不禁对影视剧中的角色扮演失望透顶,倒不是演员演技不够逼真,长的不够美,只是文字勾画的人物形象太过梦幻完美。话虽如此,当看到电视剧里女主刘诗诗身边那只乖到我都想戳瞎双眼自绝经脉的“狼”时,我还是没忍住一口老血喷到屏幕全黑。情节狗血到情商为零就算了,用阿拉斯加来冒充大漠苍狼就有点不好了吧,这么考验人智商,妈妈怎么可能不担心我们的学习。现如今影视制作技术也够成熟,做出逼真生动的狼有那么难吗。也许心里暗藏暴力细胞,我对狼有着深深的向往和崇敬,无论是满月时的忧伤还是猎杀猎物时的冷酷对我来说都是种无以言表的吸引。可阿拉斯加多情的小眼睛和哈士奇款的五官实在让我爱不起来,我读书少,不要骗我好不好。

  虽然只是部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言情小说,却是桐华的作品中少之又少的喜剧结尾,但都没少三角虐恋和复杂的人心人性斗争,想作者肯定看过不少世态炎凉,但却总想被人呵护并逃离俗世。只能说不适合少年人多看,容易被误导甚至对生活绝望,毕竟文中之类奇男子现实之中少之又少,单说孟九爷的默默守护甚至为情敌以身试药并无声成全就已是不可能。孟九爷最后一句“余愿已尽,君意亦了”是全文唯一打动我的地方 ,也许只是应了那句把人心硬生生的撕裂又血淋淋的重组得来的悲剧更容易打动人心吧。

  以书中很有道理的一段话做为结尾吧:女人不要做丝萝,丝萝攀援着乔木而生,乔木可以为丝萝挡风遮雨,使它避免受风雨之苦,可是乔木会不会也有累的时候,或者风雨太大时,它也需要一些助力,丝萝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什么也做不了。女人也要做乔木,可以帮身旁的乔木同抵风雨,共浴阳光,一起看风雨过后的彩虹

  《大漠谣》读后感(九):讨厌那些所谓站着“民族大义”的理的调调

  说实话,很讨厌那些论调。上来就是什么“汉奸”,“耻为汉人”什么的,我也只能说呵呵了→_→

  这是小说,不是史书!小说是什么?是虚构的!就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也为了突显亲刘反曹的主题把很多事情移花接木了的。难道你要押着罗贯中去给曹操,周瑜什么的磕头谢罪,因为罗败坏了他们的形象?

  《大漠谣》是从一个匈奴姑娘的视角写的,看一些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带上一些主观色彩。

  小说跟历史书不一样,不需要客观好不?

  正常人也不会把小说当历史抠,真热爱历史,那就去看史书呗,看什么网络小说?

  我不是桐华的粉,事实上不太喜欢她的叙事方式,但是这件事上我却觉得她实在是有点冤。

  一群人热血沸腾,上来就是哗地给她扣上一顶“汉奸”的帽子,哇!还真特么有正义感!然而好多人其实根本没看过小说,但既然涉及到什么民族大义就要上来踩上几脚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正义感,好像不踩几脚自己就会是民族叛徒一样。

  真正的爱国主义是这样表达的吗?

  真正不分青红皂白,没有自我的思考,盲目附和的人到底是谁?

  一个劲儿泼脏水的那些人,到底有几个人是真的读了书的?

  个人感觉《大漠谣》不算太出色,但也不至于烂成三流言情→_→

  给个三星吧。

  《大漠谣》读后感(十):《大漠谣》《云中歌》《解忧曲》黑汉三部曲

  作者三观不正,是个历史虚无主义者,写这许多误导下一代,毒害下一代的网络三流小说,以爱情的名义将民族英雄霍去病写成一个众叛亲离背叛国家的叛徒。作者口口声声说喜欢霍去病,却将其写成霍有病,让一个四十多岁的老鸨(并且还是一个敌国奸细)去勾引他、虐他,并将其成功引出大汉

  “我没有穿越大汉情缘系列”之《大漠谣》——作者:玛丽苏桐

  我叫玉瑾,六岁以前我没有名字,后来把我从狼堆里抓回来的那个汉人,也就是我的养父帮我取了这个名字。我的养父效忠于匈奴国,是个鼎鼎有名的汉奸,在匈奴国担当着重要的职务。在他的熏陶下,我从一个只通兽性的小畜生长成了一个精通各国语言的新一代女汉奸——其实我不想当汉奸来着的,但没办法,谁让我的长相据说长得很像汉人呢。

  趁着匈奴国内乱,我混入了中国境内,中国的男人果然不如我们匈奴国男人有男子气概,他们一个个好色**。为了早日达成使命,侦察后我决定在中国首都长安开办一家妓院,作为妓院的老鸨妈妈桑,为了更好的掩饰我本来的真实身份,我在中国改名叫金玉,有金有玉,寓意多好,我其实是个非常爱钱的女人,当然,世人皆知,女人爱钱就如同中国男人好色是一样的道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大漠谣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