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书商的旧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10篇

2022-03-15 10:54: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10篇

  《书商的旧梦》是一本由沈昌文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15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一):真正的读书人总长着反骨

  真正的读书人总长着反骨

  文/袁复生

  之前一直在犹豫,究竟有没有必要为大众读者推荐沈昌文的文字。上次的《阁楼人语》是如此,这次刚买到《书商的旧梦》,也是如此。在对他诸多称谓中,出版家是头一位的(但他干脆自称“书商”,连“出版人”这样的词汇也少见),曾主政三联书店和《读书》杂志多年的他,乃奔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来以来的文化热潮中最前沿的幕后操盘手,无论是《第三次浪潮》、房龙著作新版、《情爱论》、文化生活译丛这些曾引领一时风尚的文本,还是《读书无禁区》和《人的太阳照常升起》这些惊雷雄文,背后都有那个“作检讨是行家”的他。

  即便如此,可没心没肺的读者,总容易不以为然地丢句话出来:是又如何?都老黄历了。再说,我直接读书就完了,又何必知道这是谁编的,谁出的?

  我所忌惮的,也正是这个。

  而沈先生的《人民有读书的自由》一文,也以“记得《读书》杂志,不必记得沈昌文之流”开篇。看到这篇文章,不由得想起我在一篇《阅读,既是赏花也是吃草》的文章结尾:“读什么不读什么,是比说什么不说什么更重要的权利。”仔细想来,我这句延续着“读书无禁区”思路的话,固然没有问题,但究竟还是狭隘。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认真阅读过约翰·米尔顿的《论出版的自由》,而据我在国家图书馆和湖南图书馆的检索结果显示——自1958年商务印书馆出过中文版后,再无其他译本,而最近重印的版本,也距今也有18年之遥!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推导出这样的常识:有什么样的出版社编辑和负责人,实际上决定着我们阅读权的落实和行使!这就值得有点脑子的读书人去了解,去琢磨。

  在《罪孽之一》中,沈先生在谈到当年《宽容》中一处如今已被恢复的删节及《情爱论》中被删掉的“情色话语”等地方后,发出了如此感慨:“编书五十余年,经常自己称道和被人称道的种种‘功绩’。但是想想这类胆大妄为的删节,大概我辈要忏悔的地方更多。”尽管,他在前面的《第一本历史教科书》一文中已经道出了“如果照印不误……我的饭碗肯定要丢了”的隐情。从《书商的旧梦》来看,他虽然没有直接因此丢饭碗,但还是(只是)检讨不断。除了有陈原这等老前辈给的“底气”外,这个从1957年后,心里总是想着以“稳”为上,少做惊天动地的傻事的人,在办杂志时,已经悟到要学做“淘气孩子”了,比如他无意中发现,马克思注意奠基人有不少谈“性”的言论,甚至很开放。而中国早期的开明知识分子,也都关心过这问题,有不少论著和译作,后来就推出了《情爱论》、《性心理学》和《重审风月鉴》等轰动一时的书。他还专门在《宽容“淘气”》中,引用杨振宁老先生的话来佐证:“淘气好玩的孩子好不好?我的回答很简单,我觉得好。也许淘气的孩子会做一些打破了一件东西的事,但从长远看这没有特别的重要性。”(杨先生最后一句有点拗口,换成我们的话就是,打破了一只沙罐什么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按沈先生晚年的思路,光“淘气”还不够。他在书中,对两位女性的评价甚高,一个是因酷爱读书最后毛遂自荐成为《读书》编辑的赵丽雅,也就是名震古诗文研究界的“扬之水”;另一个则是他少年就认识的旅美女作家於梨华。对于后者,他从其对她父亲有褒有贬的评价及得罪台湾当局被列入黑名单等事迹,给出了“从来就是一个倔强性格”的评语。对前者,不仅大面积引用张中行对她的好评,更是以《脑后那根反骨》为题,认为大家乐于谈其人其事,乃是因为她的那根“反骨”,所以她能在流行“读书无用论”的“文革”中耐下心来读书,能在经济拮据时节衣缩食买书,也能在“商潮”盛行时依然做些与书有关的寒酸工作。

  扬之水因爱书,成为优秀编辑,终成出众的学者,这是书痴的理想路线之一。沈先生在谈及《愤怒书尘》的作者,全球出版人的“麦加”——法兰克福书展前主席卫浩世时说,凡书业中有成就的人士,大多经历过一番思想乃至行为骚动的历程。他们不安于社会上现成的摆布,于是向书这个最敏感、最“触及灵魂”的行业进军,通过书来述说自己的人生诉求。

  如果多一些,长着“反骨”的“书痴”,成为中流砥柱,沦陷于娱乐时代,“病在谋略太多,机心太重,理想太少”的中国出版界,面貌得以改观的可能性定会大一些。

  打住打住,且不必说到思想史和传播史此般宏大的话题上去,说点小功用也好,我是边看边留意里面谈到的书,然后顺藤摸瓜,在网上搜购,我统计全书举荐的书约32种,我已有8种,其他感兴趣的十几种,都淘得七七八八了。罗嗦了这么多,大概是被转引自《格言集》中的“人类智慧最近一个时期的最伟大发明之一,依我之见,无疑是不看书而妄加评论的艺术”所警醒的缘故。不过,另一句“应该禁止的书,首推禁书目录”更得我心。

  2007/10/1

  《书商的旧梦》 沈昌文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年8月 定价:17.00元

  附录:《书商的旧梦》所举荐的书

  1,《中国史纲》张荫麟 著

  2,《性心理学》蔼理士 著

  4,《香港文坛剪影》柳苏 著

  5,《书之爱》 王强 著

  6,《旧时月色》 董桥 著

  7,《脂麻通鉴》 扬之水 著

  8,《纽约客书林漫步》 董鼎山 著

  9,《宽容》 房龙 著

  10,《情爱论》 瓦西列夫 著

  11,《第三次浪潮》 托夫勒 著

  12,《福建翻译家研究》 林木椿 主编

  13,《俄罗斯的暗夜》(《狱中二十年》的上卷) 妃格念尔 著 谢翰如 译

  14,《重审风月鉴》 康正果 著

  15,《鹿梦》康正果 著

  16,《乳房史》

  17,《海上画梦录》 钱定平 翻译

  18,《六人》巴金 翻译版

  19,《六人》 傅惟慈翻译版

  20,《别西冷庄园》 於梨华 著

  21,《愤怒书尘》 卫浩世 著

  22,《语言学札记》 陈原 著

  23,《阿拉伯数码之灾》 成幼殊 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内部资料

  24,《近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 汪家熔 著

  25,《阁楼人语》沈昌文 著

  26,《工作DNA》 郝明义 著

  27,《数术探秘》 俞晓群 著

  28,《格言集》 利希滕格 著

  29,《美丽与孤独》 西田裕司 著

  31,《阁楼上的光》 希尔弗斯坦

  32,《胡乔木谈新闻出版》 胡乔木 著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二):在去三亚的飞机上一口气读完

  去三亚开会,收拾行李的时候顺手把这本小书塞进我的背包,想想着在沙滩边的躺椅上慢慢把这本小书读完,有点期待。。。

  但这个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太吸引我了,在飞机上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看完了,沈老的文章看过一些,喜欢他平实的文风,有点儿谦卑的口吻,对待磨难的乐观态度,有一篇网文介绍他自称是“不良老年”“背一个笔记本电脑,脖子上挂个U盘,耳朵上塞个耳机,连接MP3,骑一破旧“永久”,出入酒吧,口说broken English,以荤面素底为幽默,招摇过市,不以为耻,不亦乐乎。”

  对于很多七零后、八零后的读书人,看了这本书,可以很好的了解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出版行业的曲折历程,这也是书名所在的含义吧。

  /

  .|  

  .|

  :|   __

  ,_|:|_,  / )

  (Oo  / _I_

  +  ||^ ^|

   ||_0→

   /.:.-

  .:. /-----

  ___|::oOo::|

  /  |:<_T_>:|

  quot;"....""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三):生命会自找出路

  无论在电视里还是照片上,沈老都咧开一丛小胡子下的嘴,双眼眯成一条线,呆呆地望着镜头,一脸的坏笑。这种形象的代表有少林寺藏经阁里的扫地僧,掌管油尖旺地下产业却在街角摆报纸摊的龙头大佬,或者通晓天文地理却躲在深山渔樵耕读的隐士,总之,一切身怀绝技又深藏不露的主。

  沈老就是这样的人。翻开他的简历,上面写着:“1931年9月26日出生,在上海租界工部局所办的学校受中小学教育。1949至1951年初在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肄业。1951年考取人民出版社校对员,后任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到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后发起创办《万象》。”这份简历无论投哪个人材市场,都有点欺负人的味道——这么强,还让别人玩么?

  电影《侏罗纪公园》有一片段:园主告诉男主角,园内所有恐龙都是母的,不必担心它们繁殖。但他忽略了当初修补恐龙的DNA链时,把一种青蛙的DNA片段嵌入其中,而这种青蛙具有雌雄互变的能力。当男主角在野外发现已经孵化的恐龙蛋时,意味深长地说:“生命会自找出路的。”这是我看过的所有娱乐片里最具哲理的一句话。

  “生命会自找出路的。”沈老就是用轻松诠释着这个哲理。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四):书商的旧梦漫想开来……

  于心底上,我是热爱编辑、出版这份事业的;更于心底上,我以为它和传媒事业不同。我爱编辑出版事业,更甚于传媒(杂志、报刊)这样有主张性的事业……虽然,我向来是一个有主张、有指向型的一个人。

  从敏锐与观点张扬的角度,或者外在张显的个性使然,我发现我更适合作一个传媒人,而且最好是一个记者……然而我骨子里又是一个特懒性的人,而且喜欢享受在懒性中可以张扬和享受到生活中极致的品味的人。于这一点,我更适合作一个编辑出版人。

  桌上从当当订来的沈昌文先生的《书商的旧梦》,本子很小,32开的,很素雅……一看直观应该是三联风格,很奇怪的却是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的。

  每篇随笔行文都不长,兴致时随便阅读一两节而已。看这样的书,你永远不会累,尤其我这样案头工作的人,会觉得是一份难得的瞎忙间的放松。

  上一代的这个自诩为书商的文化人,其实真的是文化人,而不是商人。比起我们今天工作的庸俗与势利,那简直是两个境界。

  正因为如此,闲时读一两则,我才要内地底上深沉地说:真的,我是爱编辑出版这份事业的。

  尽管,现在它成了我的一份工作,或者说我做着这个行当。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五):“应该禁止的书,首推禁书目录”

  这本书从头到尾我都是地铁上读完的,沈先生的学识和豁达着实让人钦佩。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大陆的出版环境下“变通”气节有多么难。

  题目上这句话是书中128页引述《格言集》上的句子。对此我深有感触。目前所禁之书,只有两种。一种可谓成大家之言,气度不凡。另一种则是黄口小儿之论,句读之间不见其明。不过后者往往更加出名。原因者何?莫说对沈先生这样的业书者,就算是我这样的末学之流也是不言自明的。就是因为被禁,才会一夜蹿红甚至洛阳纸贵。可是如此浅显的道理很多人穷尽一生都不懂,都不愿懂,或者宁可自欺欺人。

  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沈公一颗为学之心。以及在几十年的跌宕起伏中遭遇之种种。不过书中见到的更加是一种豁达,而非憎恶。以及倾尽心智为图一新的努力。

  虽然《读书》之前途尤艰,但是却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照进几许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书业之中尚有一群“临时工”在为此奔波。

  最后,本书是一本随笔。说真的,很适合在上下班的路上信手翻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