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朱江洪自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朱江洪自传读后感10篇

2018-03-29 21:2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朱江洪自传读后感10篇

  《朱江洪自传》是一本由朱江洪著作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页数:30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江洪自传》读后感(一):没错,是“自传”

  应了书名比较自传。 本来想看看格力是如何从一家小企业做大做强的,但发现书里对于一些市场经营的回顾还是单一。通篇下来,能读出缕缕“无我无格”的暗示,也不知道是不是忍受不了小姐自己和格力捆绑的行为,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同类型的书还有一本《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结合两本希望能读到一个丰满的格力成长故事,进而对自己选择潜在次新长牛也有帮助。

  《朱江洪自传》读后感(二):国企弊病--读《朱江洪自传》

  前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先生的自传,个人感觉,其成书还是过于仓促。朱江洪先生为人低调,不喜抛头露面,“被迫”出书的缘由,大概是针对有媒体吹嘘“没有董明珠,就没有今天的格力”类似言论,不可忍所进行的一番反击。该书关于经营理念人生经历内容寥寥,书内容本身只值三颗星,但朱先生其人可打五颗星。个人斗胆妄评其为人处事风格,谓“胆大心细脸皮厚,勤奋扎实不张扬”。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同时代另一位企业家及其自传,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先生及其著述《心若菩提》。两位老先生分别为1945年、1946年生人,也差不多同时做事业,都是极成功的企业家。不同之处,一个委身国企,一个为自家打拼,虽都功成名就,但对比起来不免唏嘘。做实业从来不是容易事,曹德旺先生的福耀玻璃和其《心若菩提》相比更显淡定从容,而朱江洪先生的格力生涯及其自传却透露出诸多无奈。其书专设一章“国企啊,国企”,对国企体制作了小心翼翼的控诉,颇有共鸣之处,简单记述一二。

  国企难,难在一个“国”字,国企老总与民企老板最大的区别是,国企老总是任命的,只要红头文件任命,谁都可以做,谁也敢去做,不做则被视为不服从组织安排特别有些已经在市场上打出名堂的国企,很多人并不知道企业走过的艰辛历程,只知道现在的辉煌,因而很多人会盯着这个位置,就算万一搞砸了,也不用跳楼,换个位置照样过得有滋有味俗话说:“荒地没人耕,熟地有人争”,这些人认为:上级任命你行,为什么我就不行。在这些人眼里,有权则有势,有权则有利,而把应当负的责任抛在脑后,更不去想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担子就越重,因而压力也就越大。

  而民企的老总则不同,他想要当好老板,出人头地,首先要有本钱、有能力、有魄力,敢于冒险,善于开拓进取。他不像有些国企那样大手大脚,他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肉,因此他必须精打细算认真决策,避免失误,否则搞砸了就得倾家荡产

  做过国企的都知道,有些事你不积极办法去做或硬着头皮去做,企业就上不去,只能“等死”。但做了,弄不好就会“找死”。

  不少人问我:“你后悔过吗?如果当初跳出国企,说不定如今成为大老板呢!”的确,当初确实有一些外资企业(包括台湾企业)、民营企业多次找我,要我帮他们办一个空调企业,给资金,给股权,给高待遇,但我并没有领情。

  相较于民企,国企领导人除了承担经济风险,还要承担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2003年格力曝出“父子之争”,朱先生被媒体描述成褚时健式的人物,被指侵吞国有资产。尽管后来诉诸法律后被澄清,但朱先生说“刻骨铭心,一辈子也无法忘怀。”

  为同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企的条条框框,朱江洪先生有时采取了非常规手段。但这些措施险些将自己送进监狱。格力初期,因擅自设置给经销商的“销售奖励政策,其中一笔疑似用作他途的400元账单成为重型炸弹,尽管最后被澄清,但朱江洪先生说“因为这件事我被足足查了两年,也被整了两年”。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国资委趁特区设立之势头,成立了大大小数量繁多的国有企业,现今除格力外,尚存的都是交通、燃气、港口等垄断性国企,竞争性行业国企基本被市场消灭殆尽。

  格力集团成立之初,也是各种业务板块应有尽有,鼎盛时旗下各种企业六、七十家,涵括机械电子、家电、纺织、手表贸易建筑、运输、金融投资等行业,直折腾得集团债台高筑,一度被迫要向外资甩卖格力电器,偿还债务,彼时身为格力电器董事长的朱江洪上书省国资委,据理力争,才使格力电器得以保全。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得以保全、甚而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格力电器,大概只能算是幸存者偏差。假如朱江洪先生1988年未选择从广西回到珠海,珠海特区工业发展公司恐怕早已消逝在商海洪流中,更甭提格力电器了。

  《朱江洪自传》读后感(三):重点推荐十三十四十五章

  三位贵人

  第一位 农行珠海第二营业部的张主任 给了冠雄最开始的20万贷款

  第二位 泰国的古先生,第一个个冠雄空调分体模具订单的人,并帮格力在巴西拿下了40米管线的空调订单。

  第三位 应该是群像吧,因投资人的要求,朱江洪的任职直接被写在了格力的股改方案里面。

  关于格力的自产件

  因为格力95年的时候,因为电容器的问题,进行了大面积的维修,当时赔了几百万,所以也要求核心零部件资产。后来,凌达在集团是被管理层掏空,要卖给东方资产的时候,格力拿了过来,专门做压缩机。再后来朱执掌集团的时候,把集团的资产盘活,把集团的电容器、电线厂全部转成更高技术要求的产品自供,形成了核心零部件自供的情况

  《朱江洪自传》读后感(四):朴实无华的格力,朴实无华的朱江洪

  几年前去格力参观,印象深刻的是两个事:一是格力朴实无华的企业文化,格力的工厂并不炫目,技术、设备、管理都很先进外表看上去却非常平实,用最简单的方式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二是格力的展示大厅里找不到一个朱江洪的名字,少数几张有他的照片文字也是用职务做替代,或许这也是朱江洪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整本书的风格和格力的风格完全一致,平实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以及一些欲言又止的含蓄。尽管董大姐如日中天,但格力真正的缔造者是朱江洪,无论是从历史的渊源,朱江洪从一开始就是格力电器的一把手和决策者,一直到2012年才从董事长的职位上卸任,还是个人对公司的影响,格力朴实的企业文化,格力对技术和质量的重视,都带了朱江洪鲜明的个人特点,同时,2012年后格力逐渐被美的超越,也体现了没有朱江洪的格力,缺乏定海神针和稳定战略方向。在这本书中,既能感受到老一辈企业家的那种精神,也能够细细品味格力在这24年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业代表企业的每一步,非常值得借鉴学习

  《朱江洪自传》读后感(五):空调龙头的诞生

  第一遍读朱江洪自传感觉缺少传奇性,内容也单一,这跟格力的主营业务专注单一有关系。再读一遍才体会到朱江洪对这个行业的深刻洞察,内容虽然集中在空调行业,但此书依然布局清晰案例丰富,道出了空调行业的本质。 朱江洪在早期就注重产品品质,这尤其难能可贵。因为90年代初是卖方市场,产品不愁销路,格力成立筛选器件厂专门控制供应商质量等行为增加了成本,被很多同行耻笑。(第七章 精品战略 ) 空调产品与其他家电有很大的不同,安装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非常大,用现在的话讲是一个线下非常重的行业,经销商的管理就非常重要。空调行业本身有很强的周期性,现在房地产销售是空调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初期,天气是重要波动因素。1996年气温较低,空调销量很差,格力很多经销商出现困难,朱江洪开启了返利模式,给经销商返提货额的2%作为补贴,稳定了经销商队伍。 97年武汉市场的经销商互相杀价,导致价格混乱零售商受损。董明珠调查建议经销商以股份制形式成立省级销售公司,统一批发,统一价格,统一渠道,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所得利润按股份分红。统一后又出现了对下级经销商的压迫,压缩了下级经销商的盈利空间,朱江洪又亲自介入,不让销售公司做别的品牌,同时要求返利。 格力自建渠道的模式也是为了控制质量。空调与其说是产品,倒不如说是设备或者半成品,需要专业人员安装和调试,在这方面,专卖店有突出优势。(第八章,格力模式) 销售对产品质量很重要,但技术创新依然是最重要的,行业初期销售更容易,产品质量被轻视,但朱江洪认识到如果没有产品研发投入企业难以有未来,为了平衡销售和研发的关系,1994年决定大幅调低销售人员的提成比例,引起了销售队伍的离职风波,但他坚持了下来。好的产品还是有人买的。 公司主营业务规划,朱江洪说在格力的二十年面临不少诱惑,有建议搞汽车的,有建议搞太阳能的,有建议搞笔记本的,但他都没干,他说之所以一股劲扎在空调行业上,因为他觉得至今还没有一种新技术,新产品来取代空调,要解决闷热难忍的问题非靠空调不可,只要把空调做好,就一定能出人头地。投资就要找这样的行业,找行业里搭好架子的龙头企业。 在最后一章,朱江洪把格力发展的六个重要节点列出: 一是在冠雄和海利合并后,为了使产品质量上台阶,在供货紧张的情况下,决定停产整顿,为格力电器日后的质量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物质基础。 二是1994年了摸了一下销售人员的老虎屁股,降低了他们的销售提成,促成了公司走科技创新的道路,为格力科技救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1996年对商家的返利补贴,使得当年反败为胜,一举超越春兰,成为空调行业的新霸主。 四是极力促成压缩机厂、控制器厂、电机厂、电容厂的收购兼并,使格力空调的核心元器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与国美和苏宁的博弈,下决心自己建立自营店,成为行业所赞誉的格力销售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是在某些同行大规模交流变频空调,嘲笑格力落后的时候,忍住诱惑,顶住压力,几经努力,成功研制出直流低频变频空调,这种新的变频空调在市场上一炮而红,后来居上,一举奠定了变频空调的霸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