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暗杀大师:死亡信使》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34: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经典读后感10篇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是一本由[美] 丹尼尔·席尔瓦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元,页数:3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读后感(一):悲情英雄和他的悲情女信使

  “暗杀大师”系列第二本。一名信使在伦敦被杀,从他的电脑里发现了恐怖组织下一次活动的蛛丝马迹。加百列·艾隆追着线索来到梵蒂冈,却来晚了一步,差点没能救下教皇。痛定思痛,加百列和他的伙伴们决定先发制人,把女特工打进对方内部。一场海上大追击即将开始……

  本作最大的看点,是主人公加百列·艾隆退居二线,来自美国的女特工莎拉·班克罗夫特大显身手。这位美女信使也是个悲情角色:挚爱的男友在9·11中丧生,满腔悲愤的她决定加入中情局对抗“基地”组织,却遗憾落选,于是转而进入艺术品行业。未曾料到几年之后,中情局主动找上门来,请她去“钓”凶狠老辣”的“基地”组织赞助商。别想歪了,不是色诱——富可敌国的中东大财阀也不好这口。莎拉是要把加百列千辛万苦找到的梵高遗作(当然这也是席尔瓦杜撰出来的)卖给他。她也确实做到了——这位巴卡里先生不但满意地买下了画,还邀请莎拉为自己工作,坐自己的游轮去加勒比海旅行。对加百列和他的团队来说,这是天大的好消息。但很快,问题就来了:在茫茫大海上,完成任务的莎拉,要如何被救出来?

  除了扣人心弦的动作场面,席尔瓦对人物命运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加百列虽然不便亲自出马,退居幕后,但相似的经历令他和莎拉惺惺相惜:一个是天才名画修复师,一个是艺术专业高材生;一个和妻儿有着平静的生活,一个和男友规划着甜蜜的未来。但恐怖组织夺走了他们最爱的人,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拿起了武器。虽然他们以自己的行动逐渐瓦解着那些令人胆寒的黑暗力量,让更多的人免于遭受灭顶之灾,但这更让他们的身世平添了一分悲凉。加百列的“愿意为了什么而死,就要为了什么而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书中的恐怖组织,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席尔瓦的虚构,但也都是建立在他广泛的调查之上的——从书后鸣谢里那些“出于某些原因不能透露姓名的美国高官”就能看出来。这一点上他很像英国的弗·福赛斯,他们都能让你分不清笔下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虚构。席尔瓦太了解这些组织了,他很清楚这些恶魔的行动方式,也知道世界是如何对付他们、又是如何对他们束手无策的。但即便是他塑造的加百列,也经常反思,究竟以暴制暴的方式是不是正确的?

  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我们有加百列这样的“暗杀大师”,实在是一种幸运;但如果只有他这样生活在地下的英雄,也实在是一种无奈。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读后感(二):紧追社会热点的暗杀大师

  第一次读席瓦尔的小说,是《暗杀大师:寻找勒勃朗》,不禁惊艳于席瓦尔小说的当下感与现实感。

  作为最新出版的《暗杀大师》系列,《死亡信使》传承了他的一贯风格,紧抓社会热点,充满现实感。

  在这本2006年出版的《死亡信使》中,席瓦尔紧紧抓住伊斯兰恐怖主义这一社会热点,以自己的视角对伊斯兰极端分子的凶残及根源、网络做出了具有普遍意义解读。

  作为类型小说,加百列在席瓦尔这本书中展示出与《寻找勒勃朗》不一样的色彩,这一次,加百列是作为一个积极勇猛的战士在战斗。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席瓦尔重复了他习惯的路线:寻获梵高的画的叙述,令人感觉与寻找勒勃朗的画是如此相似,而又比寻找勒勃朗少了很多内涵。不能不说,在这一部分,席瓦尔没有进步,而是在自己习惯的路线上徘徊。

  当然,在这部书中,席瓦尔也给我们细致的展现了现代间谍的招收、培养,被捕后的审讯与折磨等一系列有趣的间谍生活画面。

  所以,如果你喜欢惊险类读物,如果你想对伊斯兰恐怖主义有所了解,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读后感(三):看了试读章节,期待这一本。

  之前买了上一本《寻找伦勃朗》,好看!加百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超级英雄,犹太人的身份决定了他身上的悲剧气质,名画修复师的身份又让这个秘密特工显得不那么冷血。它也不是全知全能的那种救世主,席尔瓦把他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的“人”,又没有刻意的痕迹,实在是厉害。“暗杀大师”的节奏感把握得也确实好,简直像在看电影分镜。 看了样张,这次的故事发生在梵蒂冈,忍不住好奇,在这样一个宗教氛围极其浓厚的小国家,加百列要怎么组织恐怖组织的阴谋?至于“女特工莎拉”,但凡超级英雄,总是有美女常伴左右,007是这样,加百列也是这样,已经见怪不怪了,哈哈,期待~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读后感(四):死亡信使vs寻找伦勃朗

  搜索引擎上显示 在作者的原著中 《死亡信使》是2006年的 《寻找伦勃朗》是2010年的 中间还隔了三本书

  虽然不清楚出版社为何要这么引进 会不会造成阅读上的障碍

  //

  单从细节上而言 《寻找伦勃朗》的确很像是《死亡信使》的续集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死亡信使》中 加百列和基娅拉分离很久再复合 完成梵蒂冈的任务后 加百列对沙姆龙表示接下来的计划是结婚 而《寻找伦勃朗》的开头的确是两人在康沃尔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

  不过后者中有段对话暗示了基娅拉曾在俄罗斯事件中失去腹中的孩子 这也说明两书之间的情节还是有一定的未出版的空白

  二

  《死亡信使》中 最重要的莫过于《梳妆台前的玛格丽特·戈奇特》(虚构)

  作为打入恐怖黑手的诱饵 名画最终完好无损地回到其主人手里 汉娜·温伯格由此与加百利及以色列特工组织建立的联系也成为了推动《寻找伦勃朗》情节发展的重要部分

  //

  两者的相似之处

  一

  比起《国家阴谋》系列 出场的女性特工多是组织里训练已久的专业人员 《暗杀大师》中作者似乎偏爱招募有着非一般故事背景的普通平民

  而朱利安·伊舍伍德的画廊必定成为新特工用来隐藏真实身份的掩护 且都能成功获得反派人物信任 屡试不爽

  二

  短时间内集训出师 足够承担一定任务的新特工因为各种原因间谍活动失败最后被抓住 在备受折磨的审讯下吐露所有秘密 然后加百列极其英勇地闯入虎穴 成功地将姑娘们都营救回来 最终通过别的方式达到目的

  上述的大思路在两本书中是以几乎复制粘贴的内容呈现的 诡计和手法接近重合 这种感觉在先阅读《死亡信使》再看《寻找伦勃朗》时尤其明显

  //

  但《寻找伦勃朗》还是稍胜一筹 原因如下

  一 就加百列复出的原因而言

  《死亡信使》要追溯到《国家阴谋3:梵蒂冈忏悔者》中加百列与教皇的历史渊源 而《寻找伦勃朗》则是以丢失的名画为契机

  从主角情感角度而言 后者显然更迎合天才修画师的人设

  二 就故事背景而言

  前者是国际恐怖主义 后者涉及二战不义之财

  作者在根据犹太民族的受害历史为背景设计情节时 故事性往往比较强

  三 就结局而言

  《死亡信使》的反派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支持资金支持着恐怖主义 谁人都不敢动弹他 最终被加百列暗杀 而《寻找伦勃朗》的最后埋下了复仇以及赎罪的种子 事情似乎才刚刚拉开大幕

  四

  《死亡信使》有许多不太合理的地方 比如用来拷问莎拉的瑞士峡谷深处的小木屋的警戒程度之低 否则加百列无法轻易突破救回人质

  比如 几近一手遮天的琪琪 天价购买油画最后又被加百列取回后 居然还没采取什么报复行为就被杀死了

  //

  此书评写到这里 已阅读完《国家阴谋》全系列 和《暗杀大师》系列两本

  相比之下 《国家阴谋》系列 无论是1和5中 从历史溯源的角度展现的巴以冲突 还是2/3/4里 以史实为基础 描写二战背景下其他国家对于大屠杀的态度 犹太民族始终是主旋律 矛盾程度以国家作为划分较为合理

  而《暗杀大师》这两本 加百列仍然是犹太人 是以色列特工 故事的着眼点却不仅仅是基于哪一个民族 阻止一场暗杀 夺回一幅油画 像是从更大的角度去丰富加百列这个人物

  //

  加百列没有绝对地无敌 出现的杀手们也有许多良心发现的

  犹太民族所遭受的荼毒触目惊心 巴勒斯坦人也是冤冤相报的受害者

  作者的故事总是相对而言的

  但愿最终的意义指向和平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读后感(五):这部超长自制3D超高清巨幕电影,我们是主角、看客亦是导演

  入加百利的坑是从《暗杀大师:寻找伦勃朗》开始,暗杀大师系列已荣升到看了就很难停下来系列,你甚至不愿停歇片刻以免打扰到剧情的推进,阅读的同时就像在观看一部超长的自制3D超高清巨幕电影,我们是主角、看客亦是导演。

  一直以来,我都对宗教、名画这些神秘主义色彩的元素异常感兴趣,而我们的超级英雄加百利在身为特工的同时,恰好还是一位名画修画师,这样的人设简直大爱。若是一定要于007之类比较,加百利也没有逊色分毫,他神秘,有多重身份,他进行暗杀行动的同时,还会修复古画,且品味极高,多情却不滥情,身边美女无数,仍挚爱自己的妻子。他甚至还有些小可爱,面对紫色的食物总是略显紧张。这样的加百利,不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总是有些遗憾,“暗杀大师”的影视化也成功纳入我的有生之年清单。

  若说《寻找伦勃朗》是一副名画的前生今世,那么《死亡信使》便是一副名画的地狱之旅。

  书封上的那话“愿意为了什么而死,就要为了什么而活”,我想我在读到莎拉的内心独白时还是多少能够感受到的。

  “无论哪种情况,她都渴望和他们热烈拥抱一下。她爱他们,爱他们所有的人。她爱他们,因为其他所有的人都恨他们。她爱他们,因为他们就像被狂热分子的海洋包围着的一座小小的安全岛。她爱他们,因为她生怕有一天历史的潮水会将他们带走,而她是多么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部分,哪怕只是那么一小会儿。她爱他们深藏的痛苦、他们纵情欢乐的能力、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那么杀害无辜的人的仇恨。他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对莎拉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感谢席尔瓦借着莎拉之口道出了我们广大读者的心声,在冒险悬疑小说中,来这么一段突兀却不让人反感甚至有些入戏的煽情,有时希望向周边的所有人安利加百利这位大英雄,有时却又私心不想让他为人所熟知。或许,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莎拉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仅是在阅读加百利的冒险故事,我们更期待能够加入他,和他一起随着剧情上天入地,绝处逢生……

  在这部《死亡信使》里,深恶痛绝的恐怖主义再次被搬上大舞台,911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而这次恐怖分子甚至将目光瞄准了罗马,瞄准了梵蒂冈教皇的仪式……除却跌宕起伏的剧情不说,这次的收尾略显草草,正义的路途稍微平坦了一些,若是再多些惊险刺激或许会让人更为大呼过瘾。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读后感(六):雷同的情节,不变的加百利

  看过了《寻找伦勃朗》之后,再来读这部《死亡信使》,书中的很多细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未曾谋面的名家画作,油画拥有者的曲折故事,招募一个性感女性卧底,暗杀计划意外失败,加百利独闯龙潭救出卧底,反面人物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说这些情节第一次读是惊喜,那么第二次再读那就是满满的套路了。

  按照作者没2、3年出一部新书的节奏,这样的套路重复使用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作品的节奏依旧紧凑,让人目不暇接。可以说,这依然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作品。

  最后来说一说加百利这个主角的。在席尔瓦的描述中,这是一个拥有出色能力的情报人员,头脑清楚、思维缜密、格斗、射击功夫一流,还会修补名画,最要命的,他有一双清澈的绿色眼睛,这就是一个无数少女梦中的那个“他”,一个西方版的“楚留香”形象。

  虽然这部作品有很多雷同的桥段,但仍不影响这是一部精彩的作品,我对这个系列的其他作品依然很期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