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乌鸦之城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乌鸦之城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21 03:34: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乌鸦之城经典读后感10篇

  《乌鸦之城》是一本由[美] 博里亚·萨克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30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乌鸦之城》读后感(一):伦敦塔渡鸦:穿越历史的“活标本”

  在鸟类崇拜及相应的文学意象中,鸦在原始人类生活及精神世界里是神圣的“神乌”。比如,《淮南子·精神训》中的“日中有金乌,月中有玉兔”,这金乌,就是乌鸦。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乌鸦常被作为某种叛逆的形象而成为革命意志的象征。在鲁迅的《药》中,它“缩着头,铁铸一般”,“在笔直酌树枝间”,“‘哑’的一声大叫……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尽管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原始记载中对乌鸦有着不同的描述。但是,“乌鸦是富有诗意的,是富有哲理深度的一种象征,一个符号”,即便是“暮鸦和荒坟组成一个句子”也是“启发人对生命进行哲理的思考”(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多少年来,伦敦一直流传着“如果渡鸦离开伦敦塔,大英帝国便将覆灭”的传言。在《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下称《乌鸦之城》)里,世界著名的乌鸦研究学者博里亚·萨克斯(Borla Aax)从“传说”开始,仔细的探究了伦敦塔上的渡鸦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中的独特魅力,以及伦敦塔上的渡鸦对英国人的文化心理投射。可以说,《乌鸦之城》对伦敦渡鸦的研究过程也是对英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保护和重新认识。

  “渡鸦是他们创世神话的核心角色,正是因为渡鸦鲜明的特征、聪敏的本性和魔法般的神通,使得人们通过各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赞美它。”一如托尼·安吉尔(Tony Angel)所言,在《乌鸦之城》里,博里亚·萨克斯不但解释了我们的思维与文化是如何被渡鸦这一物种所影响并定义的,还回顾了渡鸦在大不列颠历史中的隐喻。“在今天,渡鸦已经受到贵族般的待遇。像皇室成员一样,它们住进了宫殿,甚至有了随从……”,而“不管是皇室还是渡鸦都不要做任何杰出之事。”寥寥数语,其暗示和象征的寓意却十分深刻的,“如果政权的问题出在政治或者外交上,我想现在的皇室也大可跟渡鸦一样高枕无忧了”。

  渡鸦复杂的种群关系与人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萨克斯认为,“它们是公认的高智商物种”,不但“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模式进行交流”,还“可能是唯一的会经常观察人类活动的动物”,不但“会根据人类活动来不断调整自己种群的生活习性”,还会“拉起人类的钓鱼线来捕食,或者利用汽车来碾碎果壳”。萨克斯对渡鸦的观察“细致入微”到惊人的地步,一任思维如瀑布流淌渲泄,“它们可以长时间记住人脸,并且会辨认人类的表情”(约翰·马兹卢夫)。在美洲的原住民中,乌鸦是危机的拯救者。在北欧,乌鸦却成为思想和记忆的化身。正如萨克斯在《乌鸦之城》中所言,“渡鸦在北极圈内常被视为当地神话的核心……渡鸦神在许多新旧社会的宇宙论里有着类似的形象,它们常被认为是创世者、文明的继承者或是火种的传递者……”

  《乌鸦之城》有着故事的神奇性,又充满诗性和思想性。比如,在凯尔特神话中,不但有许多渡鸦神灵,渡鸦还常与掌管着战争与死亡的莫瑞甘(Morrigan)如影相随。而在凯尔特文化里,最神秘的渡鸦是布兰(Bran),而Bran在古威尔士语、康沃尔语、爱尔兰语和苏格兰盖尔语里则意为“渡鸦”,渡鸦“在这片栖息地上空飞翔、呼啸”,“不管这将引向胜利还是悲剧”。

  1845年,埃德加·爱伦·坡在他的著名长诗《乌鸦》里描述了一个因痛失挚爱(一只渡鸦)而疯癫的叙述者不断地念叨着“永不复还”、“永不复还”的场景。最令人惊奇的是关于对渡鸦拟人化的描述。在哈里森的《伦敦之鸟》一书中,渡鸦不但“试图寻找另一位拥有更好筑巢经验的伴侣”,还细致的讲述了一只叫“珍妮”的塔渡鸦因不满居住环境和对人类的怀疑,而“飞离了伦敦塔,开始了在伦敦的探险之旅,它飞过圣保罗大教堂,也飞越了船坞码头”,尽管害怕永远失去它的主人将它的双翼剪短,它“最终还是在伦敦塔永远地消失了,在公园里度过余生”。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乌鸦之城》一书里,隐喻无处不在。如果把这些故事的版本放在一起,它们都显示了渡鸦的身上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对于英国人来说,渡鸦既象征自己祖先的野蛮行径,同样也见证了英国如今的高度文明。正如萨克斯所言,“它们已经和苏格兰的传奇(一段关于发展与征服的历史)融合在了一起,共同塑造了今日的英国传奇。”其中,渡鸦的传说还被编进了人类的传奇和实用的历史。也正因此,我们要站在哲学、宗教、信仰之上去读《乌鸦之城》,而不是以“文学”的视角把伦敦塔里的渡鸦视作聒噪不止的黑乌鸦。

  刊载于4月23日《中国证券报》

  http://www.cs.com.cn/xwzx/cj/201604/t20160423_4954515.html

  --------------------------------------------------------------------------------------------------------------------------

  新浪微博,欢迎互粉:http://weibo.com/1391089223/

  《乌鸦之城》读后感(二):乌鸦之城

  就像前苏联人们关于“克瓦斯”一类用面包酿造的饮料的爱国主义情节。渡鸦这类鸦科物种,特别是那些传言被查尔斯二世剪短了双翼囚禁在伦敦塔内的六只渡鸦,成为了英格兰、不列颠的象征之一。它同时占有纹章及图腾这两样隐喻的特点,前者是高度程序化的具有复杂动物的突出倾向,后者是攫取于自然中的具象物种。在其乌黑的身形,锃亮的喙,狡诈而诡异的思维中。它们在时代的继替中,分别做了“死亡”、“狱中囚犯的灵魂”、“不祥之物”、“蒙福的布兰的神话”、“公众的宠儿”等的形象代言而不断重新解读了从中世纪到维多利亚以及现代贸易商品,更或者说,从战争的动乱不安到和平年代的社会不安所体现的身份认同上的“不列颠”,不是统称的凯尔特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维京人,也不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毗邻或英吉利海峡对岸板块的大陆。它会更是指一个故事口口相传延续的传奇。

  我尝试着用一个生物学上的术语,叫做“觅母”来暗指这种预示着不同形象化身的物种。是极为苍白和无趣的。它就像人们无知地想着妥协现状,将它们关在动物园中的鸟笼欣赏,而不是在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哥特式建筑中,掺杂魔幻色彩的比拟手法。没错,对于考究历史、揭露真相可以让人们更加紧密的跟它们联系在一起。可这些被折翼的可怜物种被他愿地囚禁所面临的濒临和潜移默化的精神消亡,将是令人可怕的担忧与不安,引进那些羽翼丰满的野渡鸦所带来的寿命减短,疾病传播。人们和乌鸦都必须不得不经受考验和挑战。毕竟生命的意义并不止在臆想,如同电脑病毒、集聚成群的蜂群,行为上的统一,会更符合生命固有的意义。我相信对于盘旋在头顶,停留在广场觅食或树杪的鸟群来说,来自图书和口述的想象将更加乏力。

  渡鸦之于伦敦塔,已不再是残暴、血腥的象征。但那只啄出“简.格雷”掉落头颅的眼球的渡鸦传说仍清晰地被载入历史或丰碑中。伦敦塔的动物展览会上,游客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向这些可以拥有自由出入权利的可人儿抛郑食物,皇家守卫们继续为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那些关于它们身上吊诡的事件。绞刑架、断头台、食腐性动物。它们提前飞到刑场,等候刽子手用斧锧砍落囚犯的脑袋,便像圆口纲的七鳃鳗一样,撕扯和吞噬“馈赠者。”后来,它们又被“馈赠者”所附身。以至于那些在茔坟中看到渡鸦走过的悼念者要特别告诫小孩子们不要用石头和尖锐的物品去攻击它们,因为那常是灵魂可选择的一个去处。

  “渡鸦飞离伦敦塔之时也是英国衰落之时”的这则预言,不应被简单的理解。相对被完整保留历史意义的英格兰,需要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庸庸碌碌中去维护皇权,就需要这种莫须有的“伪传统”、“伪民俗”来巩固。一时间那些互有交集的各地区神话故事,便找到了一个共有的风向标。透过渡鸦,透过伦敦塔,人们还可以想起沃尔特.罗利爵士,想起他曾向西度过大西洋到中南美洲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会想起奎那亚,想起那里的土著。从而在后现代主义中唤醒深植于血缘当中的荣耀及归属感。帝国主义将再一次复苏,只不过是被禁锢在一个更加强大的科学前提下的复苏。那之后,人们自由评判,自由论断。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人们再在用科技来一味地打压神秘主义,就不失为一种愚昧。就如同,你要说某人某事的不好,也必先了解某人某事一样,就如同,我们现在还在读过去一百年之内出版的图书一样。

  新兴的解构主义者,会很好的给这种诠释以有力的支持。他们秉承的将架设的框架打破,而后重新组合创造出全新的样貌的手法,类似将句子中的介词抹掉,又不遵守语法的既有规则。但他们从来不是那些蹩脚的知道分子。相反,就像厄尼斯特.海明威这类大师,能够用简短的字词高度精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一样去证明文学的造诣并不止在句子的长短。古老时代的凯尔特、撒克逊,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富丽堂皇的维多利亚时代正被人们满怀乡愁的回溯,我要提醒你的是——观众们在台下。

  《乌鸦之城》读后感(三):当渡鸦飞离伦敦塔

  随着渡鸦逐渐走入英国国民的文化认同,渡鸦也就成为英国人文化心理的投射。

  博里亚·萨克斯是世界著名的乌鸦研究学者,曾经出版过乌鸦研究专著《乌鸦》,现在,他在《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里讲述一个传说引申出的各种文化象征。

  《乌鸦之城》更准确地说应该叫“渡鸦之城”,渡鸦(raven)是乌鸦(cow)的一种,这个传说是查尔斯二世曾因为渡鸦影响天文观测而打算铲除渡鸦,但当听到“如果渡鸦飞离伦敦塔,英国将会衰落”的说法后,下令在伦敦塔里驯养渡鸦,将天文台迁到了格林尼治。自此,渡鸦就在伦敦塔内繁衍。夏目漱石曾经在短篇小说《伦敦塔》里写过这个故事。

  萨克斯决心探访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他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没能找到19世纪前有关伦敦塔渡鸦的文字记载或图片信息,但是他有更重要的收获。萨克斯探究英国人在不同年代对待渡鸦的不同态度,围绕渡鸦形成的文化认同,从中发掘出这个传说的现代意义。

  首先,凯尔特神话中,渡鸦常与掌管着战争与死亡的莫瑞甘(Morrigan)相伴出现,凯尔特文化里最神秘的渡鸦是布兰(Bran),这个名字在古威尔士语、康沃尔语和苏格兰盖尔语的意思都为“渡鸦”。伦敦这个词源于“伦迪纽姆”,最初的起源可能是指渡鸦或渡鸦神。在英国,有超过60个英国和爱尔兰的地名含有raven,连《哈利·波特》的四大学院之一都是“拉文克劳”(Ravenclaw),“渡鸦的脚爪”。早期不列颠地区就存在渡鸦,渡鸦的形象经常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凯尔特人和北欧人的诗歌中出现。

  中世纪英国人驯养渡鸦作为城市清道夫,这源于古罗马人驯养渡鸦的传统。在查尔斯二世执政时期,英国人对渡鸦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因为渡鸦偷吃庄稼和攻击羊羔,所以查尔斯二世鼓励悬赏捕猎,这直接导致渡鸦数量骤减,也让英国的城市变得臭气熏天,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世纪。

  19世纪是渡鸦神话最重要的形成时期,维多利亚时代对中世纪的怀旧描写为伦敦塔蒙上了恐怖诡异的色彩,杀戮、尸体、血光,渡鸦成为扑闪着黑色羽翼掠过伦敦塔的死亡伴侣,它们聚集在绞刑架周围,成为死亡的见证者和尸体的清道夫。根据萨克斯的研究,最早关于伦敦塔渡鸦的图像记载出现于1883年,很可能是渡鸦被引进伦敦塔的年份。19世纪最后几年,关于它们的记载频繁出现,每次都暗示了与绞刑架和死刑之间的神秘联系。此后,渡鸦开始频繁出现于大众传媒,吸引游客前来。

  二战时期,渡鸦和伦敦人一样见证了伦敦大轰炸,也当过伦敦牡鹿啤酒厂的空袭警报。此时,关于渡鸦飞离伦敦塔,英国就会衰败的传说开始兴盛,萨克斯在1944年英国工部的备忘录里发现对此的最早记载。

  渡鸦从恶魔的化身渐渐变成英国国家的标志,成为英国人文化认同的征象,成为英国的保卫者,也成为大英帝国的代表。二战后,渡鸦的神秘色彩减弱,成为伦敦塔的旅游项目。21世纪,渡鸦完全融入人类社会,英国开始注意渡鸦的保护和繁育。

  萨克斯分析道,英国将会“衰落”这个词通常用在像古罗马那样的帝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已经延续了好几个世纪,成为英国国家认同的一部分,是一个想象共同体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渡鸦代表了英国最后一块殖民地,伦敦塔渡鸦的传说在二战时最为兴盛,是英国人对失去帝国荣耀的文化焦虑。萨克斯不认为这种“伪民俗”是应该批判的,首先,伦敦塔官方和守卫们算不上欺骗者,他们是这个传说发酵的被动中介;其次,这代表人类与某种宇宙力量之间的关联尝试。伦敦塔渡鸦不断与英国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概念联系在一起,成为英国国家概念的重要组成。

  随着渡鸦逐渐走入英国国民的文化认同,渡鸦也就成为英国人文化心理的投射。“当渡鸦被当成野蛮行径和杀戮欲望的象征,代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征服欲望,随着帝国的崩溃,渡鸦又成为想象历史的象征,混合了维多利亚与中世纪的历史特征”。那么现在,渡鸦的传说有何现代性?萨克斯认为,在21世纪,要给予它生态学意义的解读:如果英国丧失了自然遗产,那么这个国家的所有生物都将陷入困境。这也是英国人生态保育理念的反映。

  渡鸦飞离伦敦塔的传说也许是假的,但渡鸦和英国的关系着实不浅,萨克斯研究这个传说的源头,结果却梳理出渡鸦凝聚为英国文化图腾的过程。伦敦塔渡鸦来自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这些地区,它们和英格兰共同构成了不列颠的文化表征,成为凝聚不列颠的共同体,在未来将衍生出新的意义:“不列颠是一则‘故事’,故事不会衰亡,它们不会真正停止,而只是朝着新的篇章和新的形态继续前进”。

  《乌鸦之城》读后感(四):渡鸦,你好

  乌鸦也就是渡鸦,那么译者为什么将书名叫成《乌鸦之城》而正文中用的全是渡鸦而不是乌鸦呢?我想的,大抵是因为封面上画了两只乌鸦的插图,若作者不明确点明,似乎读者一般看不出来它们是什么鸟类。更为重要的是,提起乌鸦,全世界的人都不陌生,而渡鸦,我想大部分能够看懂中译本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其实译者在这里玩了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因为乌鸦在一般人眼里的确是不好的象征,将书名定义为《乌鸦之城》,显然是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一旦读者的兴趣被引起,那么懂得正文中的渡鸦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博里亚•萨克斯在书中引经据典论述伦敦塔为什么有渡鸦,以及渡鸦为什么能够成为伦敦塔的生物。通过他的叙述,我首次知道渡鸦原来是一种最接近人类智商的鸟类,其采用社会合作生活方式,共同抚养幼小的渡鸦。在看到这一处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水少了,它把石子扔进瓶子里,然后就能喝到水。那时仅仅只是觉得乌鸦聪明而已,现在才知道乌鸦不仅是聪明,而且神秘。我想,它的神秘恰恰是因为它的聪明。因为聪明,所以它们能够作出人类想不到的事情,再兼以它们浑身漆黑的颜色,本身就让人觉得神秘,何况它们聪明,若它们和神话没有关系,我想这世间或许就没有生物能和神话发生联系吧!

  博里亚•萨克斯在书中结合历史,真真假假的论述,这个特点并不是说他的论述是虚假的,而是与渡鸦有关的历史本身很多就是虚假的,正如作者而言,是为了统治而标榜的一种信仰!当取得统治权后,渡鸦的发展过于迅速,人类觉得威胁到了自己,就会对渡鸦采取制裁!甚至消灭。

  乌鸦、绞刑架、故塔这些神秘的事物都成为了《乌鸦之城》里的文学意象,在这些意象的后面还有夏目漱石的存在,有伪民俗伪文化的存在。

  人和乌鸦是相互利用或者说是人单方面的利用乌鸦,并随着自己利益的变迁而改变着自己与乌鸦的关系。此时,不利用时,我想将其叫做乌鸦比较合适;利用时,将其叫做渡鸦比较合适。但是无论作者如何解读人和乌鸦(渡鸦)的关系,都是一个学者自己的理解,在他的笔下,以渡鸦为主线,暗线则是对近代史以来的伦敦城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而渡鸦仅仅只是一个契机而已!

  人是利益的诉求者,从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他能够生存繁衍的必须条件,因此,所谓“渡鸦飞离伦敦塔只是也是英国衰落之时”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具象而已!“渡鸦飞离伦敦塔”其实是人不再敬畏自然不再敬畏灵魂的一个代名词!一个人心中没有敬畏之情,不能长久;同样,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敬畏之情,也不能长久!

  《乌鸦之城》读后感(五):渡鸦背后的英国史

  没读这本《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之前,自己根本不了解这种叫做渡鸦的普通鸟类,但是读过本书,却不知不觉地对这种动物产生了兴趣。当然,这种兴趣背后的源动力其实还是来自于英国历史。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就是同时代的地球霸主,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国度已经开始没落,但是维多利亚时代留给世界文化的剪影还是随处可见的。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绝对是一个可读的专题,而这本薄薄的讲述与英国历史有关的民俗书籍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渡鸦是一种全身黑色羽毛泛湛蓝色流光的大型雀形目鸦属鸟类,俗称为大老哇。是雀形目中体型最大的鸟类,分布于北半球,是不丹的国鸟。

  读完这本《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后,我还以为渡鸦是英国的国鸟,却没有想到,百度这个辞条的时候,却没有找到任何与英国有关的信息。不过在百度伦敦塔的辞条时,确实看到了渡鸦。

  渡鸦只是一种北半球极为常见的鸟类,但是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和历史原因,却被赋予了极为特殊的政治意义,甚至被神化,对于一个不太了解英国历史的读者来讲,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理解的。这本《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并不是在为渡鸦做科普,它真正讲述的其实是英国的历史,严格来说,就是英国历史与渡鸦之间的那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我们的脑海里,渡鸦似乎是一种食腐动物,也正是因为它们的这种特性,才造成了它们在英国民众心里的恐怖形象。不过事实证明,渡鸦是一种杂食性动物,除了吞食腐肉之外,它们还会吃一些植物的果实和较小的动物和昆虫。当然,渡鸦吃什么不是关键,关键是伦敦塔的渡鸦勾连了太多的英国历史,这才使得渡鸦在英国披上了神圣色彩,甚至被神化成英国的保护神。

  本书只有短短的十三万字,但是从书下面的摘抄记录来看,本书的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实细想一下的确如此,如果我们要写一本和长城有关的民俗书籍,恐怕还要通读一遍二十四史才能胜任。英国的历史虽然不像我们有上下五千年之多,但也有上千年的时间,这千年时光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的事情也的确够作者翻阅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本书作者的渊博之处。

  《乌鸦之城》读后感(六):有趣的乌鸦传奇

  乌鸦是所有鸦属鸟类的通称,属雀形目鸦科,俗称“胖头乌”,“老鸹”,“老鸦”、“灰喜鹊” 。原本是益鸟,只因形象乌黑,叫声凄厉,性情凶猛,吃腐肉,又颇具智能而被人忌惮。提起乌鸦来,也多半会与欺骗,凶兆,坟墓,恐怖,教堂等元素联系起来。

  在中国现代,乌鸦是消积的含义。在英国,乌鸦却被视为宝贝,甚至有传言,如果伦敦塔里所有的乌鸦离开的话,不列颠王国和伦敦塔将会崩溃。博里亚.萨克斯的《乌鸦之城》便是从历史岁月痕迹中发掘出各种关于伦敦乌鸦的有趣历史文化故事,展示了几个世纪以来,乌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影响。

  作者博里亚.萨克斯是个很有趣的学者,学识渊博,无论是文学、历史、神话、艺术还是生态科普方面,与乌鸦有关的小段子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又游刃有余。文中的渡鸦即是乌鸦。作者从19世纪未伦敦塔入手,寻找乌鸦与塔的生存历史以现状,并考究这一切背后形成的一系列思想价值观,包括可能隐含的希望,恐惧和梦想的传奇。在作者眼里,“伦敦塔渡鸦传奇背后是一系列不断演化的关于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历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早期的工业革命时期,渡鸦是人与自然对抗的妖魔化代表;到了20世纪未,工业革命疲惫而人心向往田园生活时,渡鸦又成了国家的宠物;而进入了现代,他们变成了被驯化与圈养的动物,吸引旅客的手段,以及利益博奕的工具。

  无论在北神话,凯尔特神话,威尔士神话、亚瑟王传奇中,都能找到渡鸦的身影。象征着预言、显灵、灵魂与救赎。因为从笃信巫术的中世纪传统中继续而来,残酷降神会之类黑暗宗教的伦敦塔如同刑场,被囚的人们受尽折磨,而渡鸦便是他们远离困厄、飞向自由的唯一寄托。所以,当渡鸦开始出现在一些家族的家徽上时,其本身也慢慢寄予更多的精神力量。作者考证,“伦敦”一词最初的起源便是渡鸦,或者渡鸦神。就像卡夫卡在捷克语中就是“渡鸦”的意思一样。另一方面,因为哥特小说的流行,以伦敦塔绞刑架为特珠场景的存在,又造就了渡鸦的吃腐尸,如同清道夫的凶残形象----他们也成为意味毛骨悚然的“死亡”隐寓。到了二战,因为战争中炸弹的惊吓,渡鸦们常发出凄历的尖叫,在空袭中幸运生还,而有人将他们视为吉祥物。虽然最终的科学考证,渡鸦本身并不具有预知能力,这里面终究还是人的心理因素在作怪。不过,在濒临绝望时,总会找些什么寄托,才会有希望。

  博里亚.萨克斯的《乌鸦之城》是本有趣的乌鸦传奇。借这些历史考证,回溯特别是半个多世纪人们对乌鸦的态度转变,不禁感叹:物种的鲜明特征将深刻影响一个地域的文化形式;人与自然的存在,从来微妙而密不可分。

  《乌鸦之城》读后感(七):塔渡鸦文化史

  人类训育鸟类历史悠久,而视某种鸟类为图腾,或崇拜之,或迷信之,亦古今中外皆有。拿本国为例,吉祥象征凤凰即是,而民间则闻喜鹊闹枝头而悦怿,见乌鸦栖房檐而忧惧,其中种种流俗统序都与一国之历史、文化史、社会史息息相关。

  美籍学者博利亚•萨克斯所作新书《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便是一部深入研究鸟类与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交互活动的专著。萨克斯先生的研究主体确切地说是渡鸦,此乃鸦科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类,通体乌黑,毛羽闪烁着紫蓝色的金属光泽。其形象亦在西方可说是久驻人心,常见于古代神话传说、民间逸闻故事以及文学作品之中。

  书名中的“乌鸦之城”意指伦敦,作者援引《剑桥英文指南》一书,其中涉及到“伦敦”一词的来源,便是指渡鸦或渡鸦神。这类城市初创的神话,各地皆然,遥想罗马城初建传说,也与母狼有关,无怪乎人们漫步罗马街头,随处可见与狼有关的雕像,若走入卡彼托林博物馆,视线必集中于一尊母狼乳两小娃的青铜雕像上。而回到伦敦,伦敦塔与塔渡鸦的故事也是流传深远,甚至有了“渡鸦离塔之日也就是大英帝国衰败之日”的说法。而作者则盘根究底,要找出这一离奇又具神秘色彩的传说的起源,终究造就一番塔渡鸦文化史的书写。

  一遍又一遍对史籍、对遗迹的翻阅与寻访,一场又一场与相关人物的对谈,萨克斯先生最终找到的传递历史的源头,无外乎是早期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以及延伸出的图腾崇拜。大自然的原始力量体现在动物身上,在先民的印象中形成了神力的象征。比如塔渡鸦便以伦敦甚至是大英帝国的守护者的形象出现,以此维系的社会组织,认同共同的图腾,并受到图腾的保护。结论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萨克斯先生得探索过程却精彩异常,让读者看到了独特的社群文化在漫漫的历史中如何演变与异化。

  回过来说,渡鸦却也有值得书写一番的必要。且不说它们对维护、凝聚大英子民的形而上学的意义,只说其生物学上的作用,也真该受表彰。动物学家对此要有认识,当然民众的日常认知更早。英国人曾反对一切针对渡鸦的暴力行为,并用重罚严厉制止,盖因渡鸦是杰出的“城市清道夫”,它们食腐尸,清理掉街上的所有污秽,不让这些腐烂的死肉发出恶浊臭气污染空气,为伦敦公共卫生做出贡献,也算不负大英帝国的厚爱。神奇的塔渡鸦,不仅被人们视为神明,亦有一段传奇且实用的历史。

  《乌鸦之城》读后感(八):渡鸦真的是伦敦塔的守护神吗?

  文/夏丽柠

  1087年,英国国王威廉一世开始兴建伦敦塔。他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初到英伦,地位不稳。伦敦塔主要用于镇压当地人和保卫伦敦城,即是皇宫也是监狱。皇后安妮•波琳就死在塔里。如今伦敦塔对外开放,令游客能够依稀联想塔内血腥记忆的,是从十三世纪开始就住在塔里的一种大型乌鸦:渡鸦。

  这种全身漆黑的飞鸟,为何能在伦敦塔里飞来飞去?依照1997年伦敦塔官方发给游客的宣传指南,上面写着:“几个世纪以来,渡鸦是伦敦塔的守护者,传说中,它们具有颠覆皇权的力量,渡鸦离塔之日也就是大英帝国衰败之日”。你看,大英帝国自己都大大方方地承认:渡鸦是伦敦塔的守护神!

  有好事者如全球知名“乌鸦”专家、美国作家博里亚•萨克斯,撰写了《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旨在研究渡鸦作为大不列颠的历史文化符号之一,其“神谕”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它在从中世纪至现当代的历史文化变迁起了何种作用。正如译者翁家若在序言里所言:“这是一本有趣又通俗易读的微观历史读物。”

  乌鸦是人类日常生活里的常客,经常出现在各国古代神话、民间故事之中。捷克作家卡夫卡的名字就是“寒鸦”的意思;日本滑稽本作家式亭三马在《浮世澡堂》里,把洗浴时间短形容为“乌鸦洗浴”,说明乌鸦是江户人熟悉的鸟类; 我国清代也有乌鸦解救皇太极的传说,乌鸦被皇家视为圣鸟。可像英国查尔斯二世这样,被手下警告“杀掉一只伦敦塔渡鸦,就有可能灭国”的,唯有英国一个。

  对于“渡鸦拥有颠覆皇权的权力”的说法,作者博里亚不那么确定。可“作为一个美国人,单枪匹马去质疑英国的国家神话,似乎也是非常尴尬”。通过搜集翻阅大量关于渡鸦的史料之后,博里亚确定渡鸦神话起源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背后隐藏关于“希望、恐惧和梦想的主题和一系列不断演化的关于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历史”。最后,他决定奔赴英国,以证实自己的推断。

  渡鸦似人,智力惊人,凶残易怒,在欧洲神话中占有一席之地。无论从海神布兰救妹的故事里,还是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传奇中,我们都能窥见渡鸦的身影。当博里亚在爱尔兰打听到一则“杜瑞文伯爵”与渡鸦的传说时,他才恍然大悟:渡鸦是英国传奇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渡鸦象征祖先的野蛮行径,同样也见证了英国如今的高度文明”。

  博里亚说,很可能“伦敦”一词的最早起源就是指渡鸦或者渡鸦神。或许这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不过,渡鸦爱吃腐尸的习惯,还是帮了嗜杀的“征服者威廉”大忙。但查尔斯二世鼓励捕杀鸟类使渡鸦数量骤减,到了农耕产业变革时代,人类才认识到渡鸦是处理垃圾的好手。而猎杀带来的城市清洁程度下降的苦果,只有伦敦人自己吞咽了。

  尽管渡鸦的身上披着“神祇”的光环,可在伦敦市民眼里仍是“如身着黑色丧服般的大鸟,在旧日的好时光里频繁出现在绞刑架上空的大鸟”。可是,英国皇室为了摆脱黑暗咒语,甚至不惜剪掉渡鸦双翼,委派专门的饲养官将它们豢养在塔内。皇室的带动,令英国人幡然醒悟。从此,渡鸦成了“吉祥物”,在二战中还有“通风报信”的作用。

  按照作者博里亚的说法,渡鸦的命运起伏,也预示着大英帝国的转变。而对于渡鸦态度里所隐藏的细节,或多或少影响了英国国运。其实,所谓“渡鸦神话”是为统治阶层所用,一步步引领伦敦人,走向统治者想要的方向。渡鸦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皇权平衡各方利益的翘翘板。

  高晓松说,历史是世界小时候的样子。今天的渡鸦依然自说自话地在伦敦塔内代表皇权,也依然因禽流感而被捕杀。至于“伦敦塔渡鸦的启示”,并不像夏目漱石拜访伦敦塔几天后,虚构出来的小说那么简单。渡鸦历史的发掘,即是伦敦塔历史的发掘。倘若将渡鸦加入书尾所列举的整个英式传统清单,它还真有点肩负不起这项重任。渡鸦真的是伦敦塔的守护神吗?嗯,还得自己读书找答案!

  转载请豆邮联系

  《乌鸦之城》读后感(九):渡鸦变形记

  渡鸦变形记

  ——评《乌鸦之城》/By Rene-summer

  记得第一次听到乌鸦的故事,是小学课本上的《乌鸦喝水》,那是第一次见到乌鸦的样子,乌鸦利用自己聪明才智喝到水,让我赞叹不已。乌鸦属于雀形目鸦科动物,有时也泛指这一类鸟类,而今天我看的这本《乌鸦之城》就是讲的雀形目鸦科中体型最大的鸟类——渡鸦。

  《乌鸦之城》是博里亚•萨克斯的最新作品,他是美国纽约默西学院 (Mercy College)文学哲学讲师,是诗人,还是翻译家。他的作品有《神话与文学中的动物百科》、《神奇的动物园》、《乌鸦》等。《乌鸦之城》讲述的是作者通过寻找伦敦塔渡鸦,进而翻找出来的生动有趣的历史文化故事,把思维与文化与渡鸦影响相关联,呈现给我们一个角度独特的伦敦。

  乌鸦即渡鸦,向来被人认为是看见了就要倒霉之物,但在伦敦塔却是备受宠爱。传说中曾有渡鸦啄食被砍头颅的英女王格雷双眼之说,在《塔渡鸦指南》的宣传单上却介绍渡鸦是伦敦塔的守护者,而查阅了各种资料之后却查无所获,渡鸦是否在伦敦塔生存也就成了一个迷,这一切都让博里亚很是困惑,于是开始了寻找伦敦塔渡鸦之路。

  神话中的渡鸦是水手最受欢迎的向导,得益于渡鸦可以远距离飞行,而在《林瑞织女布兰雯》故事中布兰为解救妹妹中毒受伤后,将头颅砍下,头颅竟然还可以说话,一直引导将士回伦敦。而后,渡鸦也被认为是布兰的化身,这个故事也一直延续至今。而当时的伦敦也处在政治动荡时期,查尔斯一世被处死,查尔斯二世重掌政权。查尔斯一世和布兰有着相似之处,所以也就有了渡鸦“拥有颠覆皇权的权力”之说了。

  渡鸦有让人恐怖的一面,那就是吃腐尸,尤其是吃人类尸体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英国在早期的时候是保护渡鸦,禁止射杀的,但随着渡鸦偷食庄稼,渡鸦的地位改变了,被允许射杀了,食物链发生了破坏,所以渡鸦的数量就急剧减少,但搞笑的是,在二战期间,渡鸦却又被认为是好运的代表。故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需要的时候,渡鸦就挥之即来,而危害到人类财产时候,就直接射杀。

  伦敦塔渡鸦不仅在传说中很神秘,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很神秘。夏目漱石在《伦敦塔》中有记录伦敦塔渡鸦传说,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渡鸦神话的传说,也是最早详细描述伦敦塔渡鸦的作者。而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伦敦塔被描述成恐怖屋,甚至是电子版的暴力场景,而渡鸦也转移了人们的泄愤情绪。

  无论是宠爱还是射杀,渡鸦都是被人类利用,无论伦敦塔渡鸦故事是真实还是虚构,都带给了我们反思,当事物有所改变,我们是否能适应事态的发展变化?渡鸦的每一次变形,都是国家的一次改变,只有适时调整才能应对每一次转变。

  首发于2016年4月13日《凤凰网》-凤凰读书-书评

  http://book.ifeng.com/a/20160413/19207_0.shtml

  《乌鸦之城》读后感(十):《乌鸦之城》:打破“渡鸦”问到底

  《乌鸦之城》:打破“渡鸦”问到底

  《乌鸦之城》是美国作者博里亚•萨克斯探讨英国伦敦塔上的渡鸦的一本专著。令人奇怪的是,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跑到英国伦敦,不去研究更多的能够代表英国风情的文物历史与文化遗迹,偏偏走进散发着阴森与游荡着血腥传说的伦敦塔内,去关注那寥寥几只饲养在这里的渡鸦,并由此生发出来,走进了遥远的英国历史,甚至包括没有文字记载的神话传说期,然后一路走下来,一直走到当今英国面临的困境,这名作者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宏篇谋略?想探讨出什么样的事实真相?

  这也许正是这本书激发读者好奇心的原因吧。

  伦敦塔的既往年代里一直被用着监狱与刑场,这注定了它与血雨腥风联系在一起。英国历史上一共有九个王朝,而这每一个王朝的更迭,与我们中国一样,充满着阴谋、残杀与屠戮。关押着失势的帝王与大公大臣的伦敦塔,可谓是鼎鼎大名。莎士比亚的历史剧里,就把这里作为他展演阴谋与杀戮的场景舞台,莎翁剧作《理查三世》中,就细致描绘了伦敦塔的舞台上上演了骨肉相残、君臣欺瞒的丑恶闹剧,尤其是年幼的两个王子,在这里被无辜杀戮,让人惨不忍睹,也把帝王争锋的残酷表现得淋漓尽致,足可以联想到我们中国末世帝王的口头语:愿生生世世不要生在帝王家。正是因为这里的戾气太重,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上世纪初到英国留学的时候,对伦敦塔很没有好感,他的游记小说《伦敦塔》里说他只去过一次,之后再也不想再次踏访。就是在这一次踏访中,夏目漱石在塔里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重睹了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失势的帝王后代被杀死的幻影,正如今天博物馆里的电子模拟场景一样,这一切栩栩如生的历史重演,加重了夏目漱石的反感。就在这所交织着阴森森与血淋淋旧痕的伦敦塔内,美国作者博里亚•萨克斯枉顾其它,将他专注的目光紧紧盯着这里的一种标示性的飞禽——渡鸦,可以说他的视域已经被设置得不能再小了。然而,他采取的方法,正是我们中国人所稔熟的“管中窥豹”、“一叶知秋”的见微知著的求学模式,通过渡鸦在伦敦塔里的生存状况,来折射上下数千年的英国社会变迁史以及文化心理嬗变图。

  作者缩小包围圈,的确让他能够发现人们没有发现的一些隐秘,而这些隐秘,正折射着英国人的内心情态,由此还能够洞见人类的共有文化心理。这本书的价值正是追求了“片面”,才有了某种“深刻”,它打造的是一种“深刻的片面”,正像望远镜是通过视域的缩小达到观察的清晰。

  作者的这么一股认真劲儿,立刻发现了渡鸦传说中的不对劲的地方。在现在最通常的说法中,认为是于1660年—1685年在位的英王查尔斯二世下令保护伦敦塔中的渡鸦,并形成今天广泛的一种通行说法:“渡鸦离塔之日也就是大英帝国衰败之日。”作者翻阅了各类书籍,“没有找到19世纪之前有关伦敦塔渡鸦的文字记载与图片信息”,最后不得不遗憾地断定“渡鸦神话不是起源于中世纪的不列颠,而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P16)。”

  这真是让人大为扫兴。原来盛行的传说,并没有确证的资料证实。作者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回溯到英国的远古神话中,去寻找渡鸦神话的来龙去脉,一部英国历史,就在渡鸦一线贯穿的脉络中,被“提起了纲、契起了领”,让我们看到了渡鸦所代表的象征意义,直到二战时期,渡鸦因为它们对自天而降的空降的预警,而被赋予了英雄的光圈,直接让历史的传说与神话,在现代战争中得到了一次直接的昭示。

  作者必须对他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释,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为什么要重塑或者说虚构了(书中称之为“创发的传统”或者叫“伪传统”)渡鸦的象征意义?作者认为,维多利亚时代,虽然繁胜昌荣,但人们反而对中世纪的原始、朴质而又光彩壮观的年代产生了怀旧之情,一种更为隐秘的想法是,人们希望在中世纪的阴暗血腥面前获得一种对当下现实生活的认可,就是把历史上的残忍给渲染出来,以衬托出今天现实生活的和谐安乐。渡鸦正承担了这样的角色,它作为一个中世纪悲惨生活的活标本,留置到了当代,可以让人们从它身上映射出往日岁月里的悲惨状况,可以说,渡鸦之翅,折叠起了历史与今天,使得渡鸦活在当代,复现的却是历史。它的价值意义,由此得到凸现。作者在渡鸦身上,可谓发掘出了历史标本所具有的“发思古之幽情”的共性的人类思想情态。

  作者在历史的深处撷曲发微,揭开迷津,更关注当下,反思英伦前途命运。作者指出,渡鸦在传说中事关英国的命脉,但是英国的式微与衰败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渡鸦的隐寓效应已经失效。在渡鸦这一个谶言的压力之下,英国应该如何面对着大量求助性移民、分裂势力的隐忧还有北爱尔兰地区的内乱,这种现实的问题,自然是那小小的渡鸦无法能够回答的,它的象征意义,无法拯救英国的衰败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境下,英国该如何走出“大不列颠会衰落吗”的问题的困扰,对一只小小的渡鸦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而作者却毫不客气地把这一命题,送给关心英国前途与命运的人。从中我们也可以约略看出,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鸦”,而是指向了曾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现实政治。研究一“鸟”的意义,由此我们能够窥见真相一二,作者努力打破“渡鸦”身上云集的迷障,坚持着“一问到底”的执着,终将“一鸟”知“国”化成了全书的真正的宗旨。作者的学力与识力,由此让我们惊愕,转而是敬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