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10篇

2018-07-02 05: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10篇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是一本由Isham Cook著作,Magic Theater Book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9.95,页数:21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一):敏锐嗅觉天马行空想象力

  周末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每个故事都很短,比较易读,但读完后都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一阵子。每个故事都是相对独立的(除了后面的舞台剧那篇),但一篇终了又都会吸引着你赶紧去读下一个故事。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非常有代表性,有些内容会让我觉得很荒诞疯狂,但大部分真实可怕可能这就是作者意图所在不必要分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因为生活永远文学艺术作品更有戏剧性吧。

  关于北京(也可以延伸到整个中国)。这本书大部分在写北京,北京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地方。北京有底蕴文化,相对于国内的其他城市,北京很丰富包容;可北京又太大了,太拥挤了,太无序了,常常会让人觉得生活的缺少尊严(一个小例子就是地铁火车站的安检,受检的人常被粗鲁对待,没人相信真的会检出什么危险品,只是人为制造了更大的拥挤而已)。一个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北京人曾经跟我说,她还是很喜欢北京,每次回北京她都能感觉到北京的可爱,北京的可爱之处就是它乱乱的,香港太有秩序了,很多东西就变得不好玩了。我特别理解她的意思,一个成熟有序的城市或社会,是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但同时意味着会降低一些偶发性事件发生几率,这些难以预知的偶发性事件就恰恰是生活中有趣”的部分。北京是个舞台,这里上演着一幕幕或平淡离奇的故事,等待着艺术家们去发现其中的精华。北京是个站台,有人在这里驻足,更多的人来去匆匆。艾莎姆笔下的北京给我的也是这种感觉,这个城市很混乱,人们的价值观也很混乱,更多的人们眼里只是盯着利益,是根本无暇思考价值观这类问题的。乱乱的北京于是成就了艾莎姆这本书的“有趣”。一切没有发生的基本都是未知的,对于中国人都是如此,何况对于一个老外呢。

  关于性。这本书充斥着性,而且艾莎姆把它写的很通透很疯狂。很多东西在中国就算可以做也不可以说,为了获得道德上的正确,你一定要跟沉默的大多数保持一致才好。正因为性在中国是很严肃严重的东西,所以一般的好女孩拿它当作筹码来换取爱情,换取婚姻,换取物质享受也是很自然事情,若是男人不以为然,那也基本属于占了便宜却不知回报的道德败坏的那一类。大惊小怪的美国人居然拿此大做文章,还真是不了解我国国情。:-)书中还有大量关于性工作者描写说实话我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大篇幅去写这一群体,因为这也不是什么中国特色,中国的娼妓相对于印度柬埔寨这些国家来说更多地是出于自愿从事这一行业,这点跟美国一样,并且美国的色情行业也同样是不合法的。若要说中国特色,这一行业的中国特色可能就体现在本书中所大量描写的服务领域吧,比如美容美发,按摩,足疗,洗浴。此外,本书中还有一些讲述师生之间发生性关系的故事,相信有很多人会感兴趣,也许那些未知的真相就藏在本书里。

  关于两性关系。作者笔下的中国女人对于两性关系的处理都看起来有些愚蠢,有些疯狂。一方面可能是考虑戏剧冲突需要,另一方面却又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两性关系的现状。对这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中国女人,我读的出作者的那些小讽刺,不过我倒是觉得爱情也好两性关系也好本身就是非理智的,就是有了这些神经质的女人的存在才让爱情这件事变得有意思。爱情若少了纠缠,少了愚蠢,都那么有借有还,说的清楚理得明白那还是让人如痴如醉的爱情吗。还是那句话,存在即是合理

  最后一句,翻译翻得很棒很棒,可我还是想看英文版。:-)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二):性机器人被重启N次,搞笑

  这是一本短篇故事集, 其中三篇以戏剧形式展开。作者艾沙姆打破所有道德禁忌,描写了他旅居中国期间和中国女人的传奇约会,更确切地说是have sex的经历。而其中很多故事的背景设置大学校园,是一名外教的故事,这一点在书的背面已经说明。这个简介读起来挺骇人的,难道老师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吗?这位老师怎么如此热衷于把女学生勾引上床?!带着猎奇的心理,我把这些故事通读了一遍,看看这位特立独行的老外的传奇经历。

  不出我所料,很多篇都有性和做爱的详细描写,在《裸体画谜案》中,对女性生殖器官的描写简直到了痴迷程度,这真不愧是一位性成瘾者的作品啊。当然所有描写都是男性角度,这么多sex, 我审美疲劳了。就在这时,一篇类似科幻的作品出现了——《重启》——以戏剧形式展开。开头那句莎翁名言“荷瑞修,天堂人间拥有的,比你的哲学所能梦想到的要多得多”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让我一读到底。原来2064年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来中国工作的老外只好买两个性机器人做伴;这两位美貌异常智力差异极大的机器人争风吃醋,于是一场令人捧腹的戏剧上演了。文中充满了妙趣横生机智诙谐对话想象大胆奇特布局细致。很佩服作者缜密思维渊博知识,还有对东西方差异的敏锐感知力;一流作家都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这出戏剧让我窥到了作者的创作才华。希望以后能够读到更多类似作品。

  在《重启》中,这位色情大师自己以往一向坚信不疑积极宣扬的 “多个性伴侣论”发生质疑,进入彷徨阶段

  作者特意为自己的书写了序,这篇序也是极其出色的。《重启》和引言最出彩,属于那种读过一遍还想读的类型,剩下的《一次道歉》、《一场小意外》、《诱惑》、《神经官能症的奇妙益处》、《家》也给我留下一些印象,感觉还不错,《神经官能症的奇妙益处》这篇按摩记挺好玩,很刺激,有些场面滑稽;其余一些故事有看过就忘的嫌疑

  整本小说集以sex以及约会内容为主打;其中四五篇是关于老外看中国的,和性关系不大。其中《确信的未知》让我联想到了斯诺登“棱镜门”,这篇是写在斯诺登事件前,作者预知未来了,怪哉。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三):很喜欢这些故事,它背后的世界并不简单

  不能不说,这是作者又一部奇幻之作。他讲述的情节新颖出奇却不失真实,折射出旅华外国人眼中光怪陆离的中国众生相。故事集中,主角多数为一位男性,又涉及很多女性;两性之间的偷窥、按摩、猎艳、交易骗局...这些桥段似曾相识,却没有作者这般肆无忌惮的描写,打破固有的禁忌,直面我们的人生。是中国人的生活太单调乏味,还是作者看中国的眼光独特?不由得,让我感觉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以及身边的一切。该悲哀愤怒或者该无奈?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谎言什么是对什么又是错?对未知的恐惧或已确认的事实哪个更可怕?在如此信息爆炸年代,这样的作品无疑是一剂清醒剂,解救一些固有模式熏陶下的灵魂,打破沉醉于虚幻爱情人心里的水晶宫!如同我们在照镜子,却发现镜中的自己如此陌生、扭曲。在这个打着“中国”烙印新鲜力作里演绎的,是跌宕起伏的人间黑色喜剧强烈推荐大家阅读此书,因为,你绝不会感觉为此虚度了时光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四):What you know, you know & What you see, you see.

  朋友推荐, 拿来一读。 封皮的质感色调八错, 笔墨泼洒的视觉感觉也八错。书名何以起名为”确信的未知”?确信什么? 又未知什么?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黑色幽默” 为何物?带着这些问题,我浏览了目录和书后他人的书评

  全书共有20个 ”故事”。大多数的 ”故事” 标题都与两性有关, 其中不乏很多涉及性的话题。吸引眼球,语言直白: “ 她来了 ---诱捕男性的尤物” ; “情人---同时拥有多个女人的快乐”;” iProstitution” ; “裸体画谜案”;”一个性瘾患者决定去遍中国每一家按摩场所” ; “刎痕”; “重启---一台性机器人需要送修”; “吸精---阴阳人所讲述的道哲学”。

  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外教和中国女性(包括女学生)之间发生的抑或离奇,抑或寻常遭遇。此书的英文书名用的是tales,而不是我们所熟悉的stories。这是为什麽呢?我想, 这一点在作者的引言中有着明确的阐述。作者艾沙姆.库克并不希望读者在读完此书之后,确信的辨知哪些是真实发生,如实记载的stories,哪些又是他赋予想像力,经光影雕琢后,具有戏剧化fantasy。 正如书中一篇小文的标题:" 你所知道的, 你已经知道了." --- "What you know, you know."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 我想也是如此这般的吧:"What we see, we see.”--- 看到我们想看到的, 明白我们想明白的。Just like the famous saying says, “We are what we eat." 同样,We are what we read, if we don't hide our feelings, and don't wear any masks.

  读艾沙姆.库克的书,读出的是作者的大胆直言,读出的是人类原始性的欲望 --- 如果基于一次成功的性行为来说,作者书中所提到的“和一个人第一次性交时的熊熊欲火永远无法在第二次复制。”的说法,的确挺有道理。“第二次绝不会如第一次那么美妙, 它只会是一次苍白的模仿,机械而无趣。。。”。不过我想,如果有了爱,有了浪漫,有了美酒,第二次,第三次。。。欲望也许会燃烧得更加炙热

  书中有一篇名为“好老师, 坏老师”的小文也蛮有意思。其中有关外教在女大学生之中开展裸体瑜伽与按摩课的内容虽似曾相识,但是作者小文中有关意识形态影响力,和信任代价的内容还是蛮有些深度的。正如小文结尾处所指出的:“要么你是其中一员,要么你不是,而几年后科伯,特还同他刚来时一样神秘莫测。”

  在“神经官能症的奇妙益处---一个性瘾患者决心去遍中国每一家按摩场所”的一文中,引起我注目的不是色情味十足的语句,而是文中所提到“即便是完全没有性元素的”,具有“触感”的按摩师的那个段落:那是种“无以伦比的美妙”,“难以言喻的舒服”。

  全书最后两个小文以戏剧的形式展现,涉及了一些老子道德经中的内容。给我的印象不是作者要引用其内容讲什么道理,而是想说明在性的面前,男人不需要女人有什么高深思想,他们所需要的只是纯粹的对性感肉欲的幻想与操控。

  此书虽然也涉及了一些关于购物,碰瓷,就餐,和地铁乘车时发生的暴力事件,但给我的感觉是:此部分的存在只是作为此书的衬托,仅此而已。不过,作者在引言和书中以直接敏锐的笔触穿插的一些有关中国电影业和中国文学, 朋友,信任和国家建设看法,值得深思。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五):荒诞与现实之间的一念之差

  从文本本身来看,这本书对于读者也是相当有挑战性,一方面字里行间满溢的情色看多了会不舒服,审美疲劳,又没有插画还能偶尔放松一下,满篇的sex也会觉得题材有点儿局限吧,另一方面又大量引经据典,边看还要边翻墙google (百度是没法搞定的)一些背景材料。对于想放松的读者来说,并不是一本理想的easy reading, 非常有可能,作者的本意并不在于写一篇让人哈哈一笑的书(说实话今时今日能写好令人哈哈一笑的书,也是难能可贵的才华呢)

  想必译者翻译这本书,也是相当辛苦的一件事情哪。

  既然是Tales of Modern China, 那么这本书首先就表明,这些故事都不是真是发生的——与我近来所读外国作家所写有关中国的作品,比如Peter Hessler, Leslie Chang,Tom Carter, Liam D'arcy-Brown 等等都不一样。这些短篇故事和剧本是“编”出来的,但是整本书看起来也没有荒诞到哪里去。

  I-prostitution这篇是这本江湖怪谈的一个典型——为了买苹果系列产品而做的身体交换。 我没有用过苹果产品所以无法参与讨论说这样的交换是否值得(更别提评价这是否道德了——都是成年人,谁又有资格指责别人的选择呢?)但是当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做一个tale来看是不合适的——卖肾已经到处都在说了,卖身就比卖肾更稀奇吗?

  就算是《重启》这样被sex robot rape的”科幻“文,似乎也在世博会的城市未来馆里(那还是2010年)看到过类似的情节,只不过世博会展示的computer sex 结局要温馨得多。

  当然,这并不是说作者没有创意,毕竟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几乎所有人都被欲望、恐惧、谎言、欺骗玩儿得团团转, 每一个故事里的倒霉蛋都似曾相识。 再考虑到书名——既是未知,又确信,肯定又不肯定,真的又是假的,编的又不是编的,看完之后就不知道它到底算是非虚构还是虚构。

  字字句句都在揭穿这个时代的伤疤,但是好像又不怎么疼,可能疼惯了也就麻木了——可能这比疼还要更糟糕吧。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六):有点辛辣,有点偏执,够黑色

  分两个晚上读完了这本书,挺上瘾的。一个个小段故事描绘了中国生活的角落,有意思的是,视角是完全白人男性的视角,有点屈尊,有点反讽,还有辗转反侧的思考。作者库克一看就知道是长年混在中国的老外,对中国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人在中国是在家里,熟悉感是天生的,因此有些事视而不见,而老外,尤其是能在中国待很久的老外,骨子里一定有一种情结,混杂着好奇心,猎奇精神,和无意识的居高临下的剖析责任。所以这本书相当有趣,我读到了不同视角下的中国生活。读的时候,我不时地会笑出来,原来习以为常的街角生活还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例如:作者对小市侩和暴脾气的定义和描述令我十分赞赏,我身边一直有这样的人,却从未认真分析过他们的行为。还有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女人的性格特征令我忍俊不禁。读完之后,我忍不住和先生分享了一些桥段,看看中国男人的反应,哈哈,这段就不赘述了。这本书扭转了我选择性的忽视。但是这本书又不是那种彻头彻尾的中国猎奇式文学,作者似乎颇有些骄傲,在讲故事的同时加入了蒙太奇,拼接,时间跳跃的后现代手法来挑战读者,在大俗和大雅之间带来新鲜的体验。作为中国人,读外国人写的中国事的乐趣不仅是换个角度看自己的生活,而且还可以反过来看外国人在中国经历的复杂心态,他们某种程度上被中国化了,但是骨子里故国的优渥感又时不时地蹦出来作些判断,他们在观察中国,中国人也在观察他们,好像桥上看风景的人称为风景的一部分一样。确实值得一读,市面上这类图书并不多见。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七):一场文化较量的性美学

  很偶然的机会拿到这本书的纸质版本,觉得读者和书是需要缘分相遇的,因此带着好奇和认真的态度读起来。一口气读完前六个故事,不得不说读起来让我想起了伊恩.麦克尤恩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同样是短篇同样是加入了荒诞元素,也同样是各种开放性的结尾。不同的是,这本书不是短篇小说集,用作者的话说是“传奇”(Tales)。所以它表现出的更多是代表现实状况的,或者是对现实的折射。

  每篇故事几乎都涉及性、中国女人、外国男人以及荒诞的故事结构。自己在欧洲生活过,接触过西方文化,深感东西方对于情感和性的表达差距之大。同时,我自己认为现在的中国是病态的,人们对于情感和金钱的态度到了荒诞的地步。我称这是一个病态的国家。所以当读到这本书时,暗暗的有点佩服作者的写作角度。没错,是该写写这个国家发生的病态的事情了。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间太久,以至于忘记了去重新审视它。

  写作视角和主题都不错,其次让我比较喜欢的就是修辞和描写。很多关于性的修辞非常绝妙,我会反复读很多遍去体会其中的奥妙。还有一些描写也是特别吸引人的,细致且生活化。就像李安的《色戒》,那几段床戏才是点睛之笔,没有那些性欲的表达你就无法领会一个女人是为何爱上这样一个男人的。但是好的性描写在当代中国文坛并不多,这一点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尽管这本书有很多我欣赏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写作并多年坚持纯文学阅读的人来说它的程度还是不够的。我喜欢这书的题材和表达方式,但是却无法接受书中没有任何感情的表达。几乎每个故事只是一种叙述,连一点心理描写都没有。或许这是作者的风格,但是如果加入一些有趣的心理和情感的抒发(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并以一种意识流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效果会更好,故事会更立体,同时对读者内心的冲击力更强。是的,文学是一种美学,性爱也是一种美学,病态美尤其是美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写一个东方国家的病态社会中的性与精神状态,同时加入西方男性的视角,天啊,这简直就是一场文化较量的性美学。这该是多么吸引人的一部作品。可惜的是,它具备了这些美的因素,却没有构建出美的灵魂。作为读者,我无法感知黑暗和压抑,也无法去体会这些故事中表达的意思。即使是开放性的结局,我甚至都不想去思考最后到底怎么了,因为作者没有给我这样一条有趣的线索。

  有几本书,我会保持常年阅读。同一本书读很多很多遍,每次读都能从中找到新的东西,获取新的思考。这样的书是上乘之作。有的书我会读几遍,然后随着成长和阅历的增加,当我再读时,书中的一切对我已没有任何作用。自我的成长已经达到了和这本书相近的水平,然后我会把它收好,不会再次阅读。只是偶尔拿出来很快的扫几眼去找到自己需要的几个信息而已。最后有一种书,也是大众阅读最多的书,就是读一遍后就都明白了解馋了,再不想读了。我想《确信的未知》具备非常好的几点素材要素,它应该努力成为第一二种书,而不最后一种。当然,对于一个美国作家来说用中文写作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是如果要达到上乘之作,一本书的style还是很重要的。我读《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读到着迷,虽然是翻译版,但是中文的语感非常好,甚至让我觉得比英文版的还好。这一方面是翻译的问题,也是自我写作风格的问题。这倒让我想起雷蒙德.卡佛了,极简的小说。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我想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如此。无论选择何种style去定位自己的写作风格,向读者传达你想要传达的内容和程度才是最重要的。黑色幽默,可惜对我还不够黑色。

  还是要提到一个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看他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是我感到内心最压抑最黑暗的电影。没有任何性方面的片段,却已足够让我无法呼吸,压抑到死。是的,最后我想说的是,表达一种情感或一个故事,你必须要传达出某种你期望的程度。这个度才是作家的精妙所在。

  作为一个悲观主义沉迷黑暗美学的我,能遇到这样一部题材的作品,已然很开心了。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八):是事故,也是故事

  现在生活在地球两端、拥有着不同肤色和眼眸的人们有可能听的是同样的音乐看的是同样的电影,而我们彼此之间究竟是相同多,还是差异多?

  那些可能就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碰瓷老人、地铁里面无表情的乘客、被包养的美貌女子…… 出现在文学故事而不是当地新闻中时,给我们的是熟悉感多,还是陌生感多呢?

  对于世界本来的真相和我们业已熟知的一切,究竟是我们肉眼所见为更真实,还是经才华之手加工渲染给我们看后更接近真实?

  读完这本由一个美国人写下的有关中国人,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故事集,对于上述问题,也许你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本质上都是我们见惯了的故事原材料,经一个外国人用那完全陌生的烹饪手法调制后,味道变得似是而非、五味杂陈。乍一尝,我们的味蕾并不一定会接受这种味道,甚至会皱眉、会动怒,而如若带着包容的心态,投入些耐心,就会发现它够刺激,够奇特,够精致,因而算有趣。

  《The Exact Unknown and Other Tales of Modern China》读后感(九):又回到了那个经典问题: 文化的不可翻译性。

  这是一个让我纠结了近一个月才下笔的书评。下面就说下这个纠结和之后最终的释然。月前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的中译本。因为看过作者的另一本书Lust & Philosophy 的原文及两个中文译本,真心为译者的努力和成就而喝彩,感觉如果自己来翻决然不会比这个做的更好,但原文营造的氛围或者说气场和中文版完全是不搭一点关系,纠结。

  本书的引言看起来多少有些醍醐灌顶的感觉,一个西方的智者站在东西方文学文化之上用短短数语描述了现代中文文学的一些经典特征---准确,但又那么平和看似无意的娓娓道来。我这时已经准备和作者一起经历一次东西文学与文化的碰撞之旅。然而此后急转直下,都是一个个带有神经质的 具象小故事。从一定层面我几乎认同了一个同样看过此书中文版朋友的话语“都是一些色情小破屁故事”。由于认识作者多年有机会和他探讨这种前后天上地下截然感觉。午夜时分有来有往的争论了半个小时。最后被他的一个“political incorrect" 所信服。第二天早上醒来,因这个解释的延伸---文化不可翻译性所释然了。具体过程如下,供其他读者参考指正。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这些神经兮兮的各色女人---花痴,物质女孩,结婚狂---确实有道理没道理的存在着,随不是多常见,但也绝不觉得有多稀奇。如果把这些女人和她们的故事放到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语境中就变成足够惊世骇俗的事件了,因为它们是”政治上不正确的“。在美国是不可以在公共媒体中把女人---尤其是亚裔,非洲裔,拉丁裔女人描述成任何精神不正常---因为此种言论完全可以引起种族,性别歧视的社会动荡。就如我们在好莱坞的电影中永远见不到黑人的反面较色,坏人永远只可能是白人,而英雄往往自然就是黑人了。顺便插一句,怪不得,Will Smith, Denzel Washington 永远那么高大上呢。

  换了个视角,原来这些故事就“精彩”起来。我的纠结也就释然了。总不能写每个故事都还阐述注解西方文化下的语境。无奈地作者,无奈地译者。从这点上来说这本书的读者真的不是中国人。不过,英文中文的比较阅读到真能让我们反思各中文化的“political incorrect".

  谢谢作者,谢谢译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