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意人读后感10篇
《大生意人》是一本由赵之羽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生意人》读后感(一):让人欲罢不能的坑
我得说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好久没有读过这样样一本让人觉得抓着我的心让我要往下读的小说了。一开始就觉得语言特别自然流畅,很符合人物特点,尤其是特别贴合故事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几乎没有什么生硬、突兀的语句出现,让人觉得就是身临其境地听着经历过那一切的人在身边讲这个故事。看完书之后才知道原来作者就是满族人,还是满文创始人的后人,可谓是家学渊源,而且多年来从事清朝商业史的研究。难怪能把这个清末的商场故事讲得这样有滋有味,活灵活现。
故事的主人公叫古平原,书里说他被≪明清商贾奇闻录≫尊称为“商王”,是在胡雪岩、乔致庸、盛宣怀等这群大生意人中最天才、最具传奇色彩,但却名不见经传一个人。我上网查了一下,居然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真有过这样一个人,或者他的原型是谁,又或者是作者借真实的历史背景中虚构出来的人物。
古平原的人生,简直是跌宕起伏百转千回,换句话说,就是老天爷见不得他好过。本来也算是徽州的小康之家,谁知一笔买卖让爷爷丢了家业丢了命,换了老爹接手生意,誰知又是一笔买卖音信全无生死不知,只剩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所幸自己天姿聪慧,眼看着就要金榜题名,从此升官发财平步青云,谁料想竟会莫名其妙身陷囹圄,不仅没了功名,还被发配为奴。九死一生逃回关内,豁出命去跑了一单大生意,想不到是个要人财两亡的大阴谋。死里逃生完成交易回去复命,没想到又被人揭破了逃人的身份……
书是好书,故事也是好故事,我原以为这么厚一大本肯定是讲了主人公一生的故事,没想到这才哪儿到哪儿啊!不过是刚开了个头。居然是!个!坑!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最不厚道的是居然断在这么千钧一发的时刻,在我们的主人公命悬一线的时刻,居然就!这!么!完!了!我当然知道主人公肯定是刀下脱险了嘛,要不然还哪儿来的一代商王呢?可是还想要知道他究竟是怎么脱险的,当初又是为什么被害,最终又是怎么成为那个传奇的?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大生意人2≫。
《大生意人》读后感(二):政商之道
曾经去徒步过徽杭古道,古早时候的安徽商人,挑着重重的货担一步一步的走出了这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那时候就很想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帮--徽商,做一番研究。作为杭州人,自然对徽商杰出代表“胡雪岩”倍加推崇,而本书以清朝为历史背景,作者以细细勾勒了一位考取功名未遂并惨遭陷害的读书人古平原,通过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转型成为生意人的道路。谈论商人难免会提到政治,从中可以窥视到中国几千年下来政商关系,值得细细揣摩、体味。
偏安一隅自然是最好,但一旦踏入了从商之路,也许从此安宁是路人了。把危机变成转机,就算不为大事业,为保自身一生平安,也是不得不修行的技能了。别人看来四两拨千斤的高招,自然也要融入到自己生活的血液之中。
坐在写字台前舞文弄墨的笔者,自是没啥本事的,看一眼这政商之道,也不免心惊胆战一番。而作者能以文化人之情怀,洞穿从商之事,洞穿之事又不直言挑破,而注入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之中,着实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经历一场奇幻而又真实的冒险。
不仅让笔者也胸怀激昂一下~借用《天道》中丁元英那首诗表达此时心境,真是再合适不过:
“本是后山人,
偶坐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上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是每一个井底之蛙都适合攀上去看一下上面的风景,有时,刚上了井口,就被炫目的光芒刺晕,失足落下万丈深井。
做人眼光要看得远,但也要看得宽,世界会给那些有远见的人让路,同样也会给宽心的人平和。
期待《大生意人2》的出版,向徽商致敬!
《大生意人》读后感(三):风骨存而韵味足
士农工商,商常常被贬于最后,其间原因种种,从当权者到平头百姓,都有各自的周虑之处。然即使如此,当有机会走进商人们的深宅大院时,总会让人多出几分绮想。
如位于山西榆次的常家庄园,不说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是如何传承至今的,单是步行其中,看那些楼台亭阁,其雄浑方正的北方庭院的魅力,便让人浮想联翩。著名如江苏扬州的个园,修竹劲挺,万竿千姿,蔚为大观。纵然是雪花飞舞,亦存不绝的生机。最打动我的,却是家人与佣人的家具,细节之处见生活,彼时的考究与奢华,非今人可以想象。
建筑之后见故事,如手中的这本《大生意人》。正因为此书讲述的是晋商故事,更得我青睐。但观书中主角古平原,心中疑惑可解一二。
古平原,自幼成长在徽商家庭,却因父亲做生意亡去,而听从母亲之意,一心读书,却在参加会试莫名遭人陷害,流放至关外。刑期未满,路遇说服夹带私盐的常四老爹,并想出妙方将自己带出关外。为了报答常四老爹救身之恩,摆脱当地权势王天贵因觊觎常家住宅而使出的种种奸计,一步一步显示出他积累的智慧,从而走上被人欣赏、佩服的大生意人。
我无法不被吸引。已是内忧外患之时,清朝势力衰弱,外国列强虎视眈眈,古平原出的每一步棋,若一着不慎,则满盘皆输!
从开始的逃离关外,到因“热河政变”的居奇货而售,待价而沽,皆为险棋。正是审时度势的高明之策,拯救于常家于水深火热之中。故事险象环生,并非环境如何恶劣,险恶的,只有是人心。
勇闯黑水沼,只能用心惊肉跳来形容。为了做成一桩药材生意,古平原走了历来让汉子们胆寒的黑水沼,他定定心神,半草写下一首七言:“燕雀一生草头钻,老死炕席也无端。都云人力不胜天,今日偏闯鬼门关。”
本是文弱书生,此时却令人震惊,富有远见的他身上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与担当,这才完完全全地赢得了驼队的人心。这样做的他,让人钦佩不已,更让人热泪盈眶。同时,作为儒商,他与唯利是图,沉迷女色的反面角色巴图形成鲜明对比,谋定而后动,更追求孔孟之道,讲求诚信,这与商海中“无信不立”之言不谋而合。
那么,掩卷而谈,此处的大生意人,何谓“大”?一个只作职业来交易,一个则视为终身事业。一个只着眼眼前利益,一个则是胸怀博大,眼光长远。善做后者的人,便是大生意人。
作者在结尾处留了个悬念,古平原是流犯的身份被人识破,这次他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静待第二卷!
《大生意人》读后感(四):大生意人的政商智慧
有人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看完《大生意人》这本书,套用这句话:商人不可怕,就怕商人有文化。
主人公古平原有文化。“别人彻底没救的生意,被古平原玩活了”:“热河政变”了,他意识到大清全国需要欢庆,就低价买进了红绫鞭炮。“商机的来临总是静悄悄的”:在蒙古,漠南、漠北萌发大战,瘟疫席卷草原,他手中握有的一味药,成为发财的资本……对别人来说,那是一场危机,对于他而言,却是难得的商机。“从此,古平原不再是一个读书人”:他原本是一名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却被人陷害,流放到宁古塔,彻悟“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都是状元郎”,从此走上了经商之路。“古平原有自己的生意经”:大局要越做越大,细节要越算越细;坏交易的背后,永远有一笔更大的交易;要出价,就出个让人无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价……“没有‘对的’玩法,就用‘我的’玩法”:一个私盐贩子,如何在夹缝中翻云覆雨、扶摇直上,成为通吃政商两界的清朝首富?他的这套“玩法”,就是在中国传统政商关系下做生意的至高智慧和隐秘准则。
古平原的业绩是可敬的,古平原的智慧是可怕的。他的成功之处,其实就是在于:他比任何人更懂得“讲政治”,他参透了政商关系,长袖善舞,扶摇直上。
其实,和古平原同时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是如此。
细数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大商人的下场:吕不韦为秦始皇诛杀,沈万三被明太祖流放,石崇为绿珠而夷族,弦高为犒师而破家……如此一来,掐指算算上下五千年,商人若是出人头地,竟没几个有好下场。“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胡雪岩曾经说过:“我是天从人愿,赌博一生,看似风光无尽,实则如履薄冰。”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在中国,政商关系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话题。”商人、政治,从来就是不可分开的两个矛盾体。对中国企业家来说,“财商”的高低有两个参数——对市场的敏锐,对政治(政策)的敏感。
这才是上乘的政商智慧。
《大生意人》读后感(五):睿智人生
《大生意人》是一部精彩的长篇小说,赵之羽是个很了不起的作者。读类似的小说很少,不是很喜欢,但这部小说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两本厚厚的书,几乎一气呵成。叹服作者的布局谋篇,被小说中的人物所吸引,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所深深折服。能写这样大部头的小说,作者需要精心设计多少情节啊,这些情节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一条主线把他们都栓在一起,而且绝对不能平铺直叙。作者了不起在哪呢?
一、环环相扣,伏笔连连
小说,能够吸引读者主要是故事情节,情节环环相扣,伏笔连连,才让读者有探究的欲望。古平原,无缘无故就被发配,而且充军十年,他就想知道原因,可遇到谋划者,却被再次陷害,依然不得其衷。直到看完了《大生意人2》,这个主要的伏笔依然没有昭示读者,这一主线,就已经撩拨得读者想一探究竟了。更何况事情发展中,一个有一个的意想不到。于平常中出现意外,让你防不胜防,本书的主角古平原总能化险为夷,所以不管读到哪里,想放下,都有不舍,因为故事总有让你读下去的理由,于是就这样一口气读了很多,实在不得不放下了,你才会离开此书。不过头脑中,还是会再现故事情节。
二、险象环生,柳暗花明
小说,除了情节安排吸引读者之外,一定要在情节之外有出乎意料之处,比如本书中的古平原奉献出自己的智谋,目的就是想逃出军营,可常四老爷拒绝了,但迂回之后,终被常四带出城门。于是古平原与常四家便开始了不可分割的渊源。走黑沼泽地,古平原豁出命去行走,和蒙古人都,那也是用性命在赌。本来已经赚到钱了,可回到山西后,却又被奸人所害,但古平原能屈能伸,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尽情施展自己的智慧,于无路可走之际找到继续行走的道路,而且优于原路。幸运,不能不说古平原是幸运的,但这份幸运又与他的睿智是分不开的。
三、斗智斗勇,道德至上
生意人,如果能在做生意路上走得远,走得时间长,那么除了需要智慧外,更需要一份真诚,一份高尚的道德情怀。古平原无论做什么事情,以德,以善为先。为百姓着想,为弱者思考,为正义而做事,所以,他的生意是会做大,做强的。不论什么时候,生意人不能自私,只为自己考虑,不顾他人利益,是不会长久的。所以本书所要发扬的宗旨是不言而喻的。
感谢作者能用只要一步长篇小说来告诫人们,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智慧,什么是运筹帷幄。幸运绝对不会凭空降临,那是因为人有了获得幸运的本钱。
《大生意人3》什么时候出版呢?期待。
《大生意人》读后感(六):论《大生意人》的cp和知识分子阶层的没落
之前还在奇怪小说开头的地点选择在东北,看了《长春晚报》对赵之羽的专访之后才明白东北是作者的家乡。
《长春晚报》 :
小说故事的开头发生在东北,这与你是东北人有关系吗?
是的。故事本身从哪儿发生都可以,但是我更愿意从白山黑水写起,毕竟故乡是最熟悉的地方,作为小说的开端可以说是我献给读者的一种诚意吧。
人生的转折
东北作为古平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随着阅历的增加,古平原对于东北的经历逐渐在认识上发生了改变。
作为一本书的感情线,作者通过安排常四爷的女儿常玉儿来承担,常玉儿的首次登场就是拯救毒火攻心的古平原,在神医的指示下通过同情古想回家探母的心愿而自愿献身,而古因为重病昏迷如同服了忘忧散的李逍遥在事成之后并无任何印象。这样也就为日后戏剧化的冲突埋下伏笔,若是古喜欢上了那个被形容为好一把利剑的苏姐姐,在成亲之后又被激愤的第一号cp刘铁塔告知真相,定位如同无限恐怖中智将的古会何去何从呢?
已不再是读书人了
少扯闲话,接着说在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之后,通过聆听来自老百姓的声音,古内心对于信奉不疑的儒家思想观念产生了怀疑,“古平原闻言一震(为什么不是虎躯一震!),只觉得老齐头的话与自己恩师的话在心里撞来撞去不知道哪个才是对的,要说他流配这许多年,早就知道圣人之言根本是镜花水月,此刻竟觉得自己被革了功名竟也不是一件坏事”。古平原不再自怨自艾自己功名未得,因为此刻他发现了自己人生还有另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都是状元郎。”这句诗从古平原口中说出的时候,那个如同《英雄志》里面卢云一样的男子就已经死了。可是古平原又称为一个什么样的新的人呢?
那些cp
谈几本书中的人物,除去最短命能力又跟古平原最重合的寇连材之外,在性格的塑造上都非常的饱满,并且与人物能力的搭配更加彰显人物的形象。下面就来说说这些活灵活现的cp们。
古平原作为团队中智的代表,那么对应的力的典型就是热情仗义性格暴躁经常脱了上衣秀肌肉的——刘黑塔。跟腹黑属性爆表的古相比,黑塔扮演的是一个在楼顶上为心爱女人打飞机的形象,对兄弟够义气,对女人,只要是喜欢的绝对忠心耿耿,如此饱和的忠犬属性在人心隔肚皮老人摔倒不敢扶的当下是多麽的稀有,这样的性格,配上不凡的身手,立刻成为古平原能够安然度过许多危险的有力保障,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领着驼队走黑水沼之前过河,刘黑塔承包了这个项目,“只留一条底裤,露出一身黝黑的腱子肉”(喜欢大猩猩的妹子快去快去),“河中央几个大漩涡,看上去很是危险,刚要提醒就见刘黑塔浮在水面的身子骤然一沉消失不见。正在大家心焦之际,就听河对岸水面一声响,刘黑塔双脚踩水,从水里蹿了出来。”这样一个忠心不二,身手又好的糙爷们真是人见人爱,可是现在身边这样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偶尔见到一个发现也过得不太好,回想起童年时代,体弱力小的自己总是羡慕着那些胆大运动天赋好的孩子王,成年后那些我羡慕的人有许多过得不如意,现实世界对他们来说似乎是格格不入,复杂的人心面前他们的闪光点一一埋没,一根筋的缺点无限放大:在参加完一个刘黑塔似的哥们婚礼两年后,我得知了他离去的消息,工作不顺,感情破裂,财产纠葛,这些用理性可以理清调节的东西对他来说就像捆住雄鹰翅膀的绳索。刘黑塔们是越来越难以生存在当下了。
接着说被剥光衣服赶出妓院的华服公子哥李钦,比起古平原和刘黑塔如同曹操和许褚一般的关系,李钦拥有更多的独立性,两人第一次见面就牵起了手 ——“古平原见小伙子光着脊梁,情知等妓院打手出来这小子不被打死也被打残,想到这儿,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拉着那小伙子就跑。”到这里李钦已经欠了古平原一个大大的人情,作为锦衣玉食长大的少爷,自然要有傲娇属性,被古平原逼问的过程中居然使出了屎遁这样的绝学“李钦愣了一下,眼珠一转忽然捂住肚子撒腿就跑。”之后因缘际会,李钦跟古平原被那杯毒酒造成的误会也不知道有没有解释的空间,至少相爱相杀是一个多么悲惨的结局,可是两人再次在山西相遇时似乎已经买下了伏笔:“驼队行出没十里,迎面来了几辆马车,彼此一错古平原大吃一惊,马上坐的不是别人,正是张广发还有李钦,他们也看到了古平原,目光中满是错愕,但没有收缰,依旧飞快的往太原跑去”如今已经是见面不停不打招呼的地步了,梁子结的太深似乎很难有缓和的余地。
《长春日报》的专访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段问答是这样的
有人将这部《大生意人》与高阳的《胡雪岩》相提并论,称它为传统政商题材小说的“里程碑之作”。你怎么看待这一评价?
高阳先生是我极为推崇的一位历史小说家,能与他相提并论是我的荣幸。《胡雪岩》中指出了一个商人在混乱年代想要成功必须“借势而为”,而这部《大生意人》在继承了高阳先生这种观点的同时。又道出了“逆势而上”的必要,说白了就是“该拼则拼,不可一味圆融”,这也是古平原这样一个读书人经商所特有的气质。
对于外界的评价,其实就我本心而言,能为读者写出一个精彩好看的故事就已心满意足了。
《大生意人》读后感(七):是不是看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是不是看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小时候,我的理想就是能成为一个大生意人,生意做得很大,赚很多钱。可以在农村盖很大很高的楼房,成为村里最风光的人,全家人都为我自豪和骄傲。
这个理想的缘由来源于家里的贫穷,那种令人焦头烂额的拮据,又被人轻视,说话声都响亮不起来。再个原因是,经常看村里的人每天起早贪黑做生意,听到一些周围的人发财的故事,有点耳濡目染的感觉。因此,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像他们一样,做个生意,买进,卖出。或是生产一个东西,然后卖出。我以为这样就算得上生意人了。
不然,做什么样的买卖才算生意人?做多大的生意才算大生意人?作为一个大生意人要拥有怎么样的智慧才称得上是企业家?我想这些肯定是有个说法的,从古至今的一些标志性人物可以阐释以上问题,比如胡雪岩、乔致庸、盛宣怀、王炽、孟洛川……
如今认真想想,我的理想其实仅仅是想有钱而已,而并非想成为一个生意人,因为我根本不懂生意。
尤其是看了这本《大生意人》后,我发觉生意首先是一门专业性极高的事情,就像你也会写字,但你不一定就会成为一名作家,天赋是关键。
据说,本书作者赵之羽称得上是最懂清朝政商关系的小说家。从这本书呈现商场的“进与退,显与藏,顺境与逆袭,阴谋与阳谋,商业手腕与政治心术,人脉运营与处事智慧,一招一式,一言一行”,确实写得很丰富和精彩,作为一本历史小说,作者很好得将历史轶事和经商智慧编织在一起。假如拍成一部连续剧,我想肯定是非常好看的。
显然,你可以从这本书中学点生意经,古为今用。
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的古平原对生意这个事情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生意过程看起来是非常复杂的,但他看起来是“单纯”的。我以为这才算得上是大生意人。
最近,我流浪至杭州。就住在胡雪岩故居附近的一家青年旅舍,每天出门都会经过他创办的胡庆馀堂中药店。隐约觉得有一种穿越感。
我在想,我最近的小买卖,它是关于比特币的。我是如何从一个拥有多个比特币,变成只有微量比特币的人。本有机会来次屌丝逆袭,如今却变成了一个更屌丝的屌丝。我想来想去,或许我不适合做这些事情,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财运。
但我依然在寻找屌丝逆袭的机会,为了鼓励我自己,我又看了一遍电视剧香港经典电视剧《大时代》和电影《华尔街》以及这本《大生意人》等。
我想,一部电影或一本书,一个故事,有时就是有让你成为那主人公的力量。
或许,它仅仅是给我带来点幻想而已。
2013.12 刊于成都《明日快1周》
《大生意人》读后感(八):真正大生意人
虽然商人地位不高,但自古以来,中国出名的商人却层出不穷,尽管那些商人个个都是低调之人,但再低调,也抵不过人的口口相传。
这本小说的开场,便是借由百姓的嘴,说出商人如何的慧眼识珠,识人所不见,开场的叙事,即奠定一个基调:商者,必须有慧眼,不要哪热闹往哪能挤,因为随帮轰,抱着别人做啥我做啥,反而走不通,你以为那是一条无风险、稳赚钱的生意之路,但因为大家都想赚稳当钱,做的人必然多,那样的生意也就必然不好做了。这时候,你要面对的,或者是一个同行业的市场巨人,或者是去收拾人家已无油水的残羹剩饭。这正是不少人看到人家赚钱,而自己干却赚不到钱的原因。
本书中的古平原眼睛绝对好的不行,只一个八百里加急的消息,便让他猜测到朝中有大事发生,且是喜事,于是他低价买进的红绫鞭炮,果然慈禧和恭亲王联手发动的“热河政变”,全国需要欢庆,第一桶金成功掘得,厚厚的。
此后的用赌局设计帮常老爹保护宅子,还有最为精心动魄的走西口送药材,本以为过了鬼门关黑水沼,就已经安然无事,可以happy ending了,结果遇上强买的骗子,6千两货只给50两。好在古平原力挽狂澜。
这么精彩的故事,难怪书还没终结,就已经被影视公司买下。看到结尾发现,还有下的时候,是又开心,又难受阿,还好,这么精彩的小说还有的看,可是,何时能看下。
看这本书会让人想到二月河的小说,一样的大气和蓬勃。故事精彩,人物塑造也相当有特色,最难得的是男人的小说,男人的世界,却有抹亮色,常家妹子,聪明而美丽,同时坚忍。如果非要给故事找个槽点:那就是古平原生病了,医生说要用至阴之体拥抱之,于是常家妹子做了,太2流武侠小说桥段了。
当然瑕不掩瑜,初次之外,这本书每个情节都经得起推敲,而且看书同时,还可以学学生意之道。
生意之“意”由立,曰和心三个字组成,解为作为一个生意人,在招待客人时应当以立势同客人商谈,同时应从客人的角度来思考,体会之心态来洽谈生意买卖。
所以生意人必须见缝插针,巧占市场空白,随着经济愈发达,社会愈进步,人们的需求就愈细化,因此,做小生意的人应该独辟蹊径,致力于经营人无我有的商品和服务,巧占市场盲点。
此外,生意环境常常是瞬息万变的,生意行情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小生意“船小掉头快”,只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对市场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抢先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一定能够实现本小利大。为此,得坚持看新闻。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政局,你看古平原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对时局的正确判断。
最后,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很多时候我们都渴望有能够和我们一起联手打天下的黄金搭档,但亲密战友是一定要慎重的选择的,慎重是对彼此而言并非只针对单方。古平原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人,人不可能做到一切。他若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也走不出一片天。
上篇故事,大终极反派只是露了面,下篇故事,期待更棒的跌宕!
《大生意人》读后感(九):这个生意人不简单
说起商人,按理无奸不商。
小说里的这位商人,真看不出是奸商。然而,却能在商界中呼风唤雨,也算是无所不能。如果不是因为逃犯,被流放在关外,偷偷入关,必定早早入贵。
小说的场面,跳跃性很大,让你的眼界不断转变着,转移着。先是在关外,巧用计入关;之后又闯荡沼泽地,颇有种红军走草地之感。接着混入典当行中,很快也融入其中。接着跟随清军蒙古铁骑后面高价卖粮,巧用计策在寺庙内开设典当,李闯王的金库等等。不同的环境,必然满足了读者不同的阅读欲。
在典当行的这场奋斗中,先是当了很少有行当开设的四朝奉,比伙计的资格稍稍高贵些。只是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古平原从头学习。埋头想伙计学习,想各位朝奉学习,向书本学习。慢慢地赢得了同行的赞许。这也值得在生意场上的各位读者借鉴。
有了这个基础,生意人古平原开始想出各种方法来生意,像一个铜板开账户,典妻等等,频频出奇招,印象最深的就是古平原竟想出了各票号间的过账法,没想打现在各家银行普通使用的转账竟然来源于晋商。
“忍”字当前,是这位生意人的生存法则。然则在其危险的环境中,永远保持在,不惜牺牲掉自己的生命。在晋商与京商的激烈商斗中,不跑路想对策,最终帮助晋商完胜对手。
想想,前不久看过的话剧《中秋》,不就说的是晋商的故事么?这家晋商也就是图书里众多晋商的写照。被对手使用挤兑的方法打压,差点因无银两而关门。当时看话剧时还有些不明白。图书给出了生动地解说,用一堆银票来你柜台兑换,当你无法兑出,只能听从持票人的处理,最悲惨的结局就是行当关门,家破人亡。真挺可怕的。
从小说中,也能体会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加深这段文化历史。比如咸丰皇帝驾崩、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顾命八大臣与恭王及慈禧太后的争斗、太平军和捻军起义互为影响、清朝的贿赂腐败层出不穷等等,让你能感受到晋商做生意的艰难,老百姓在战争中所收到的伤害。
当然,美女在小说中是跑不了的,佳人伴才子,永远是传说中的绝配。
只是当看到第三册,让我对古平原越来越厌恶。他怎么能这样做啦!只顾自己的安危,把自己身边的女人、喜欢自己的女人随手抛到别人的怀抱,任人蹂躏,不求报复,完全不似之前的古平原,完全像是换了个人一样!看了自己的心都碎了。
这和清朝蒙古对待女人的态度差距也太大了,莫非这就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么?
或许,续集会有更出彩的情节出现。
《大生意人》读后感(十):仅仅是本小说
在网上买的这本书。想必是出版社花了不少钱,网站对该书和书的作者极尽吹捧之能事。书的名字是大生意人,副标题写着“做大生意,几千年来都是这套玩法”,给人的感觉,这是一个参透生意经的宝典。
如果这还不足以让你觉得值得购买,那对书的作者的介绍,一定会让你毫不犹豫地下单。作者赵之羽,满族正蓝旗人,先祖是清朝开国大将,本人也是“家学传统渊博,文史造诣深厚,多年来致力于清史尤其是清朝商业史的研究”。如果在没看书的内容之前,你还不认为是政经类的商业书籍,那你肯定是不打算看这本书了。
而事实上,如果是抱着一窥做大生意之要诀的目的,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这本书充其量是本通俗小说,谈不上生意经,甚至算不上一本优质的消遣小说。
首先,书的定位充斥着调侃和对商业的不尊重。以现在商业社会的理念,生意不是“玩”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认真“经营”的事业。
其次,书的目录显得很low,每一章节的标题都是很随意的一句话,下面摘一段书里面的原文,感觉作者并没有认真去想,就随意给了个章节的标题。
当然,最重要的是书的内容,但内容更是不敢恭维。每当男主角快要玩不转的时候,幸运之神就出现了,让他起死回生,比如逃出山海关的边防检查一节。每当故事编不下去的时候,也会出现幸运之神,比如常四的老宅马上就要抵债的瞬间,刘黑塔就带着钱从天而降了。还有走黑水沼,愣是平安无事,让男主得偿所愿,赚了一大笔,旅途中还救了未来妻子一命。
虽说无巧不成书,但作为一本不能当生意经,又不能当有趣味的消遣小说来看的书,这种时时刻刻等着眷顾作者笔力之不怠的幸运之神总是跳跃纸张其间,未免让人觉得太扯淡了。
书的最后,还挖了个坑,让读者等着第二部出来呢。不知各位怎么想,我是不指望第二部能改变这种索然无味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