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的读后感10篇

2022-03-11 10:40: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的读后感10篇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是一本由徐尚定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读后感(一):不只是一个秘书

  作为毛的秘书,胡乔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至六十年代初期,一直在毛身边工作,见证了延安整风、三大战役、建国、[反右]、[大跃进]、庐山会议等党内重大历史事件。而《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讲述的就是这一段故事的经历。

  诚如作者再版所言,本书的难度之一在于传主一直隐身在毛的身后,因此,稍不留神很容易写成毛的历史乃至党史,这也是本书最大的败笔之一,而另外一个不好处理的是,胡乔木的秘书工作主要集中在理论写作当中,写作工作的艰辛又不足为外人道,更是缺乏跌沓的戏剧效果。因此,这样一部传记文章,委实为难作者。因此虽然单从内容而言,本书差强如意,但是从作者翔实的史料参考来看,作者还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作为一个读者,我最感兴趣的是胡乔木与毛之间的理论关系。秘书乃至办公室之所以在行政机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他们最为接近领导,因此他们的一句话可能直接导致了领导的喜好,另一方面,作为参谋助手,他们既帮助领导收集意见,更帮助领导将意见升华为理论。

  在记录延安整风运动时,作者引述某著名外国学者评述“这种开始于延安而周期性地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运动,其目的是想发展成人类行为史上最雄心勃勃的一次实验”,那么这次实验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理论治国。而胡乔木作为重要的理论学家,如何与毛达到琴瑟和鸣又或者说如何博弈,其实是本书应该值得关注的。但可惜稍微提到了一点,但还是不够详尽,更多的还是在描述在大时代中胡乔木的个人心境。

  不过胡乔木的另一个身份,新闻宣传者却在文章谈及的十分翔实。当胡乔木开始担任毛的秘书时,他也开始为人民日报和解放日报写社论和评论,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文章是出于毛的授意甚至是毛亲笔撰写,而胡乔木在抗日战争、内战乃至朝鲜战争中的社论也顺利完成了毛所交代的任务,而期间毛对于新闻通稿的修改,也可以看出毛对于时局的把握,比如关于毛泽东思想,虽然在七大的时候正式提出,但解放后的选编,毛还是将其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结合”,直到赫鲁晓夫当政,才重新启用。

  然而当大跃进开始,胡乔木显然跟不上毛的脚步,而毛的一段批评更是说明了毛对于媒体的态度,毛称当时的人民日报既不是政治家办报,也不是书生办报,简直是死人办报。可见,在毛心中,报纸的最大作用还是政治宣传。而这期间,胡乔木的纠结也显示了他个人的价值取舍。

  当然,胡乔木还是最后远离了毛,而毛的那句“只不过是一个秘书”或许也深深刺痛了胡乔木。虽然本书名为“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但还是花了三章来描述胡乔木的后期政治活动,在这种对比中,我们倒不难发现胡的个人品性与政治个性。但胡乔木最激情和最有干劲的青春,还是留给了站在幕后的二十年岁月。我倒是真心希望胡乔木的回忆录能早日公布,给我们更多的历史佐证。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读后感(二):顶级秘书的苦乐二十年

  事实上,他的人生之所以被镀以神奇色彩,同时又为公众所熟知,并不在于他有多大的才华、多响的名号、多高的官位,而都只是因为他的顶级秘书的身份——曾经作为毛泽东的政治秘书,从1941年2月起到1961年8月的20年间,一直工作在毛泽东身边,与闻了中共的所有重大决策。

  在解放前战争岁月中,他不但要替毛泽东整理文稿,梳理党史,编纂文献,同时还要按照指示,连续不断的把毛泽东关于局势发展的判断和思想,准确的转化为战斗力极强的社论文章向外传递。可以说,他作为中共宣传思想战线的“第一笔杆子”,在中共胜利中所起到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枪杆子”,丝毫不亚于战场上厮杀的战将。

  如果说胡乔木在建国前是作为毛泽东的战斗员在工作,而在建国后他更多的是作为领导者和信息员在工作,更为不易。他一方面要贯彻落实中共有关意识形态领域的政策方针,另一方面又要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掌握理论界的动态,又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向毛泽东提供最为真实的情况报告。当然,这些东西能不能发挥作用又另当别论。

  仔细分析胡乔木在毛泽东这位非常强势、而且自身文字功底非常之高的领导人身边工作的20年,可谓辛劳备尝,甘苦自知。他有思想而不能有主见,个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所做的工作也是在阐发别人的思想,而不能有自己的东西;他有成果而不会有形象,除了那些可以署名的文章之外,更多的体现在讲话稿、文件中,是一个幕后工作者;他有权力却没有地位,作为一把手的秘书,有足够的能力去影响决策,但也避免不了被毛泽东斥为“你只不过是一个秘书”;他有心事却无处表达,所有的想法、理解只能憋闷在心里,私下里发发牢骚还要选择对象。

  胡乔木还有他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自1961年离开毛泽东进行休养,直到文革行将结束的1975年,才在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开始主持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工作,后来又负责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正确评价毛泽东,评价毛泽东思想,总结历史经验,明辨历史是非,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一阶段,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思考,自由加以表达,这也大概就是徐尚定在附录中以“思想的年代”为标题的缘由所在。

  纵观胡乔木的一生,给毛泽东当秘书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际遇,这20年决定并影响了他的一生。不管是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阐述和宣传毛泽东思想,还是在毛泽东去世以后,编纂修订毛泽东选集,并总结和反思毛泽东时代,他始终与毛泽东的脉搏一起跳动,始终都生活在毛泽东的耀眼光环之下——正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经历,才成就了我们所知道的胡乔木,而离开了毛泽东,我们也就无从理解胡乔木。

  这样一个现实所带来的缺憾就是,徐尚定这本《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虽然是在为胡乔木写传,写下了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20年的经历,但更多的笔墨却给了毛泽东,这似乎无可避免。而由此带来的另一个缺憾是,虽然他在后记中声称是“选择了思想的变迁作为叙述角度”,但书中只是从主体和附录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却罕见对胡乔木思想变迁的详细分析——因为胡乔木的思想只能附丽于毛泽东思想而存在,而且只能随着政治形势的改变而变迁。再联系到这本书的成书时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时代限制(甚至行文风格也有那个时代的特征),那样做不但太难,而且有可能犯禁。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读后感(三):凌晨三点,无眠读书

  凌晨三点,无眠读书,徐尚定《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从作为毛泽东的秘书开始,从1941到1961年的“立言”历程,以及一小部分毛泽东逝世后,排遣诗词中及复出成为“邓小平时代的第一大理论家”。从胡乔木身上,可以管窥那段岁月里我们党走过的曲折历程。尤其是对延安整风、三大战役、大跃进、庐山会议及毛泽东逝世后真理标准讨论等等重大历史节点,从胡乔木见证的角度,进行了剖析,有些方面对我而言角度很新、分析很透,颇为过瘾。有时候,自己身为一个写材料的,也受益匪浅。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读后感(四):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应该说,从40年代到60年代,胡乔木在主席身边工作的二十年,正好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成立之前与之初的二十年,做为“党内第一支笔”,胡乔木与主席共同分担了彼时的重担,并群策群力一同将对彼时最新最近的国内国际形势的评说以及态度,通过新华社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传达出去,却从来都不曾留下过他的姓名。

  毫不客气地说,这是如我一样热爱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普通老百姓对于党史之认识和认知的真实写照。《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相信在读过了《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这本书之后,每一位阅读者都能对我们党的历史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也真心地希望如本书一样的书写真实历史的著作能够多些再多些。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读后感(五):政治秘书胡乔木

  伴君如伴虎,可胡乔木作为毛泽东的第一秘书,有“党内一枝笔”的才华,又能久经风浪却始终如同一棵万年青常青被人推崇,还创造无数文坛佳话,这不能不让人称奇。中国现代史里创造了许多“神人”“猛将”“奇迹”,这些红头文件引发的各式运动背后有多少是“幕后谋士”们的直接策划、参与和推动,那些著名人物身边的“隐士”,除了“文采”“忠诚”“立场无比坚定正确”之外,到底还有什么成就了他们?这些问题都是一个个让人猎奇的所在。

  毛泽东一生任用了许多秘书,这些秘书们因为身份的敏感和重要性,同样倍受人关注。因为工作性质,一方面深受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视之为良师益友,从工作接触中获得许多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对毛泽东思想中分歧倾向以及个人秉性都让他们在各种政治运动中走上不同的道路。在毛泽东的五大秘书里,管事最多的日常秘书田家英,毛岸英的老师,传统读书人的性格,被人诬陷“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而含冤自杀于藏书室;机要秘书叶子龙曾被人别有用心之人诬陷录音记录是“搞特务活动”,在60年代初告别中南海;政治秘书陈伯达,政治理论突出,也是担任毛泽东秘书时间最长的一个,31年,但因为政治野心成为林彪集团的参谋;生活秘书江青,也是政治野心;唯有被誉为中共中央一支笔的政治秘书胡乔木,高调出场,完美收场。

  毛泽东选秘书惯以文识才,举才随意,学问和理论最是重要,胡乔木也是因文被毛泽东赏识。胡乔木被胡绳誉为“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是因其埋头苦学,钻研理论,对党史熟烂于胸,慢慢成为了中央重要的笔杆子。《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以史为线,批露胡乔木意外被点名成为毛泽东秘书,到六十年代以养病为由巡出政坛的许多工作细节,包括许多历史重要文稿诞生前后,比如《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重要党史材料,并参与起草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文件。许多历史内幕慢慢为大众所知,有些则是补充。书中并未对胡乔木个人多加介绍,更多笔墨只侧重在参与党中央各文献的编撰过程,没“八卦”段子,也没个人得失的正反评价。作者的文字其实不算太让人接受,官方立场式发言姿态比比皆是,对人物的推崇,敬意,赞美的腔调,无所不处,让人看着有点疲劳。 作者行文也让人有首鼠两端,放不开手脚的拘束感。难道是因为是“写领导”,所以大量的引文引述,正面陈述之外,鲜见观点。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读后感(六):通过人物了解历史

  想了解历史有一条路径就是从历史当事人开始,比如这本《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十年》。从名字上我看难以辨别这本书的主角到底是谁的,因为“毛泽东”这个名字太耀眼了,即便是描写他秘书的书,他的光芒也多多少少掩盖掉了一些主角的色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的封面——红色褶皱的布质封面,书名是金黄色“毛体”(应该是从毛的手迹中摘选的)。一下子让读者联想到庄重和神圣的“革命”、“共产党”等“红色记忆”。

  此书通过记录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为主线,把这一时期的所有大事都一一从“胡乔木初到毛泽东身边”到“延安整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大跃进”“庐山会议”等等敏感大事件都有记述。由此可以得知此书绝对是党史爱好者的必备。

  现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出现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事件和人物有了很多“新的”、 “负面”消息,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我认为可能是客观评价那个特殊时期历史人物的“矫枉过正”,当然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群体的诋毁、污蔑。

  历史是个很有意思的: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历史,但却浑然不自知;稍过几年回首历史,却又发现有太多内幕而茫然无措。看来真正的客观的还原历史或者给一个历史人物盖棺定论的事件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长。

  这本书无疑是对那二十年的我国我党甚至对于毛泽东的研究方面很权威的记述,对每一个喜欢那段历史的读者都值得阅读和收藏。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读后感(七):生活在伟大人物的背后的二十年

  胡乔木,一个伟大的人物,但却并不人人皆知,即使知道他的大名,但并不知道他也是运筹帷幄之主要人物之一,原因就是他一直生活在伟人的影子里。

  作为毛泽东主席的秘书,担负着更多的文字工作,要把主席的思想转变为文字,告知天下,能担当起这个重任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而胡乔木却担当下来了,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绝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虽然毛主席曾经说过三八年弹指一挥间,但能在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年,可想而知他的胆略,他的才学,他的思想,他的魄力,绝对非一般人也。

  在延安整风中,他是主席的代言人,重庆谈判,他跟随主席左右,一直到庐山会议,可以说新中国的成立,他就是一位功臣。当主席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他,需要他整理出文字资料的时候,我想,他头脑中不仅仅是怎么写的问题,更是精准地把伟人的思想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主题定下来了,把主题变成文字,那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从事写作的人,他的思想更深邃,他的洞察力更精准,二十年来,他就只有成为伟人的代言人,他洞若观火,把思想变成文字,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局,权衡利弊,历史上不能缺少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更不能缺少像胡乔木这样的生活在伟人后背的更伟大的人。

  新中国成立前的那段历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我们更多地关注国家领导人的动向,很少有人知道伟人身边的幕后工作者,他们就如舞台背后的那些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整台表演的操作人。

  本书中对胡乔木的描写不多,描写更多的是毛泽东主席的。但不要忘了,因为毛泽东主席的伟大,更能彰显出胡乔木的陪衬的伟大。服侍在主席左右,能做好一个秘书,能很好地领悟主席的精神,这种领悟力,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其实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让自己的血肉之躯能为国家奉献全部力量。佩服这样的人!

  目前,可以说,中央领导人身边依然有这样的人默默地做着属于自己的事情,光环不属于他们,但他们依然在付出着。敬礼,默默付出的人们。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二十年》读后感(八):伟人身边的秘书工作

  胡乔木(1912-1992)。本名胡鼎新,“乔木”是笔名。江苏盐城人。全书记录从1941年2月起,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他担任这个职务,一直继续到1966年6 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前。在延安工作期间,他协助毛泽东同志编辑供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和研究党史用的《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等重要历史文献。特别是用自己强有力的文笔向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行动方针以及纲领性的指示,用自己的笔杆子代替枪杆子。

  1950年至1954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1954年起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6年9 月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51年所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新中国第一本具有开创性的简明党史。他还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第1 至4 卷的编辑工作。

  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左”的错误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这段时期他自己也处在矛盾中,在毛泽东同志这样以为强势的领导面前,他能做些什么呢?每当毛泽东同志有新的指示和思想的时候,都是他要起早相关文件,并将这些文件呈给毛泽东同志审阅。在这段时期,他慢慢感受到毛泽东同志思想上的变化,对毛泽东同志的某些做法他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见,他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唯能做的就是将所有的心事埋藏在自己的心底。在那个时期乱发牢骚、乱讲话后果很严重。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具有高度的党性,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真的做到了一切服从党的安排。几十年如一日,将一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宣传事业,默默无闻为党起早着重要文献工作。他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历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等职,为《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撰写过许多重要社论和新闻,为新闻出版队伍的建设作出很大努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