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02 04:2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精选10篇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是一本由逆旅主人著作,1900出版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一):两个人羁绊

  不敢说是书评,只是把读书时的感想写写罢了。

  当看到欧阳出现章节,便想到了会有这么一种可能。但当于雷释然地说出了' 不爱了'三个字,而后很幸福地和欧阳确定关系后,我是恨欧阳的。更恨那个自我折磨却又不能善解人意的于雷。恨他怎么可以将以前的种种抛弃地如此干净轻松,便立即将另一个人搂入怀里。而那个欧阳又怎能在如此恰当时候填补了那个寂寞灵魂

  而后,我便觉得自己是否被童话式的爱情故事浸淫得太久了。

  我不能唾弃欧阳太不应景的霸占了陈可的位置," 霸占"了于雷的爱。因为他只是一个渴望被爱的人。甚至我觉得他有些可怜,因为他只是做了于雷和陈可感情上的小三。我也不能苛求于雷太守身如玉,太固执守护一份令自己伤痕累累,又备受煎熬的爱情,因为他也只是一个需要得到爱的人。两个彼此渴望爱的人,为何要用旁观者渴望完美情结局的心情去阻止呢!如果只是希望于和陈能如相约的那样继续下去,是否又对此时的于雷过于残忍了呢?粗线条代表没感情的吧。

  如果相信爱情美好的,那为什么不能让倍感痛苦的一方先放手

  但却只是单纯地想让他们(于和陈)在一起。可以原谅于一时兴起的与舍友滥交,可以原谅他伤心寂寞的时候拥抱另一份爱,但不能原谅他的是对曾经的美好种种否定的如此干净利落,不可原谅的是他没真正去坦白去承认自己情感懦弱!他是如此不可原谅却又如此令人心疼。是吧,付出更多的一方渴望得到的更多,却也常常因此被伤的更多。

  痛,是看到了他们的分离

  恨,是看到了他们在一起

  这往往就是一个看客心结

  或许,这也印证了' 黎耀辉 '的那句话吧:一直以为我跟他不一样,原来寂寞的时候,所有人都一样。

  当看到有人这样写到读后感:" 我一直仰视着'未名'也一直不敢发表过多的言说,生怕亵渎他带给我的感动。" 顿时感到上面的文字是多么幼稚苍白

  笔拙,就到这了吧。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二):引出回忆,罪不可赦

  偶然间读到,读罢则彻夜难眠,与其说是对爱情的感慨,不如说是对青春怀念。这么勾人心魄的小说,于我,痛就痛在斯人斯事可以虚构升华,但P大的一景一物都好像留着时光痕迹和青春的故事,不由自主的代入感和现实的不完美,在十年后的北京冬日突然涌上来狠狠的撞击心口,那些永远也问不出口和得不到答案问题幽灵般的萦绕,而更心碎的则是那些留着故事的景物竟也渐渐失去一代人一代人对P大的眷恋,而逆旅偏偏和我是同代,那些细致真实描写,那些园子里现在已经没有踪迹景象,和着灵动的文字,让我潸然。

  我觉得我一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曾经和逆旅相遇过。41-43的连体楼就是我们院男生住的,在04年被推倒前,无数次的去开过班会;一个好友,便是法学院的,我依稀记得他在305?还穿越过那个裂痕镜子所在楼道;那年,山鹰社的山难里有遇难的前辈,于是楼道里有悲伤气息

  北新煎饼,很多次吃,记得最清楚的是小伙伴们凌晨吃的,绿豆面的,刚从石舫聊天回来,寂静的园子里竟然只有北新煎饼还在卖,好香。

  一体,蹭过几次慢垒的训练,学过挥棒,站过外野,宿舍的姐们当时是慢垒的manager,还有面庞黝黑的学姐和同级的小黑,清新师弟可惜我没有长性,玩过几次罢了。

  三教、四教虽差,确实自习最多的地方。超喜欢三教阳面基数号的教室,但是走廊尽头的偶数小教室特别感觉

  小四教,我也在黑板上写过社团开会占教室的通知;半夜熄灯锁门后,从男厕所窗户跳出来,听着远处百讲广场跨年的喧闹,在我入学的第一个新年。

  然后就是百讲露天的跨年,跟着一群不认识同学兔子舞,听敲钟,看许爷爷。后来跨年晚会高大上的进了讲堂室内,再也没有看过。

  一二九啊,我们那级惨败;忘了是我们还是给下一级的帮忙时,弹钢琴妹子紧张了忘了让我和小哥朗诵就开奏开唱了;我们级之后学院超级重视,据说年年都有好名次了;比赛时唱的就是燕园情,可是我记得唱的节奏太慢太慢太慢了。。。

  可惜我没有守规矩的从南门进来报道,而是已经提前从东门进来安置,从来没有感受夹道欢迎红旗招展的开学盛况;平时的南门一条道,老宿舍两旁安坐,25前有白猫安睡,甚美。

  图书馆四楼的大自习室大二学期特别喜欢,老楼那边的好像是小说阅览室楼上,忘记是差几层了;6点半的时候到,空无一人,我把所有的灯都打开的感觉超级棒。

  不让带书包进阅览室的年代,托大的把书包放在楼道里的柜子里没锁,出来时钱包,还有当时有个商务通,被偷的一干二净,彼时才入学几个月,在寒冬里哭得一塌糊涂

  团委小白楼,没了;学生会的老宿舍,没了。

  学五、澡堂、校医院的交叉路口,现在校医院也推倒了。

  在图书馆南配给姐们加油鼓劲的十佳歌手,讲堂里热闹决赛

  山鹰的岩壁,向湖的北面,向朗园走,越来越静的黑夜

  不走寻常路的攀上斯诺墓,在临湖轩偶尔开门的时候闯进去看看很喜欢从一教背后的路下到湖边,也很喜欢在湖心岛绕圈圈,顺逆不限。

  学一的冬菜包,学一的冬菜包,学一的冬菜包啊,重要事情说三遍。对家园没什么感觉,倒是对某个时段无证经营小摊颇为怀念。高大上的农园二楼里我亲眼见过芙蓉姐姐,一楼还发生报复社会爆炸事件,确实无时无刻不是人满为患,3楼的服务态度还奇差。烂到家的艺园啊,却排练过、看过排练、看过剧社的演出

  西门鸡翅远远不是今天的面貌,海体不知还是否依旧可以K歌,在畅春园食街毫无踪迹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离开

  曾走过未名湖畔的每一条路,曾倔强拒绝倾听,忍住眼泪,以为面子天大的事;我有半个于雷和半个陈可的感觉,我从小就喜欢林黛玉,但是从来没看过中国哲学简史和苏菲的世界;我偶尔去未名灌水刷屏,但是竟然没有一塔的ID,于是04年关站,我只是跟风哀悼;算了,连三角地都没了,好歹我还在那里摆过自绘的丑不堪言的海报;我没有那么多哲学思考,但依旧在他们走过的园子里的每一个地方也留下过足迹,在同一个角度看过园外的天空

  多年以后,当我真切的看到31楼旧貌换新颜据说还成了男生楼时,我脸上笑着,心里哭成狗,告诉自己人要向前看。

  预祝毕业十年快乐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三):岁末寒冬,怀念怀念爱情

  最近网上曝出一则无聊的假新闻,说什么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十六个允许同性结婚国家,虽纯属无稽之谈,但机缘巧合却使我认识了那张盗用来的图片原有的主人,也就是《未名湖畔的爱与罚》的作者,逆旅主人。继而怀着一颗少女般的心情,拜读了这部同志知名度极高的小说。

  剧情无非就是讲述了北大学生于雷和陈可之间从大一的相识,一直到大四毕业这四年间爱恋、折磨最终修成正果经过。网上剧情简介很多,此处不再赘述。总结下来,若单从写作方面论,本人感觉本书有四大特点:1,很好的利用了北大这个地方在全国学子心目中的特殊性和神圣性。2,以于雷和陈可各自分别的活动为两条主线,又穿插了些许题外话,形式比较新颖,能让人更加体会肝肠寸断之感。3,对红楼梦等古典文学音乐法律经济专业领域造诣都颇深,不愧是北大才子,直接提高了小说的文化境界。4,以一个同志的视角写BL文,和以往多由腐女执笔,含有大量YY的成分不同,更贴近现实,更能引起共鸣,这也是小说家魅力之所在。

  中国文人向来在乎“意境”这一虚无缥缈东西,“意境”是什么?是景也是情,是人也是物,是虚无也是实在的。静谧的北大校园,伫立百年的博雅塔,波光粼粼的未名湖,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最好的情爱之意境了。记得去年的冬天,我在结了冰的未名湖边挑了个空位子坐下,逆着午后金灿灿的阳光,看着冰面穿着冰刀滑来滑去的人,和身边坐着的soul mate(表误会,是个女孩纸)一起惆怅了好久。当时不知为何惆怅,现在看来或许是有受到“意境”力量感染之嫌,对于活了20余年还孓然一身的无法释怀罢了。顿时好爱北京,也想发出老舍先生那“真想北平啊”之类的感叹。恍然间,也有快一年了。

  于是就让我怀念怀念爱情,再不怀念,生活在这物欲世界中的人们怕是要忘了什么是爱情了。

  什么是爱情呢?我的理解:两个人因为缘分相遇,我喜欢你,正好你也喜欢我,我想继续喜欢你,也想你继续喜欢我。简单一句话,三层意思。第一,缘分使我们相遇。(其实即使是相亲、征婚介绍能使你们相遇,那也是广义上的缘分,只是缺乏了一定的美感而已。)因此爱情可遇不可求,不要为了自己此时此刻没有爱情而感春伤秋,那只是你的缘还没来,上帝一定会给你安排一个的,好好排队,别插队,也别掉队。第二,互相喜欢。最基本的因素了,因为单恋不能算爱情,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非一个人的事。(那也就很好的回答初恋究竟是第一次喜欢一个人还是第一次谈恋爱的那个问题。)第三,希望这种互相喜欢能够延续。这是爱情能从一瞬间的感情变成永恒条件。人都是有惯性的,这种惯性不仅表现在乘公交车的时候,还表现在冬天赖床时,玩游戏时,看小说时,最后还有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惯性使人养成习惯,而改掉一个习惯是痛苦的,人们最好习惯能永远不需要改,尤其有当是碰到了爱情这种美好的东西的时候。爱情有时候是不需要在一起的,恰恰相反,古今中外好的爱情故事都不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收场,而是以悲剧结尾。这也是那句“最美好的总是没有得到的”的出处吧。爱情那样的简单,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拥有过呢?

  结婚与爱情。有人把结婚看成爱情的坟墓,也有人把结婚看成爱情开花结果象征,这两种说法对针锋对麦芒。实际上爱情并不需要结果,爱情就是爱情,是一瞬间迸发出来的情感,因此一见钟情的说法远远比日久生情来的靠谱,我不太信有人会对一个一开始没有任何感觉的人在日后接触中会产生爱情。非得说爱情要有结果,就好像说一定要找到莫比斯环的两面一般,扯淡。那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了吗?也不尽然,那就好比是把食物放进了电冰箱一般,纵使这个食物添加了再多的防腐剂,冰箱的功率达到无与伦比,食物依然不可逆转腐败了。——爱情并不会因为婚姻进入坟墓,而是因为时间。很多人可能要扼腕叹息了,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爱情吗?有,戛然而止的爱情都是永恒的,主人公要么死了,要么永世不能相见了。

  性与爱情。在男人的世界里,性可以从爱情中分离出来,但是爱情永远不可能独立于性而存在。那柏拉图式爱情是怎么回事?其实柏拉图先生在《理想国》中早就给出了答案:那只是一个理想,一个最崇高的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只是理想而已,不是现实,任何希望将此理想其付诸现实的人都只是在逃避残酷的现实。没错,你有逃避的权利,那么你同时也逃避过了爱情。

  物质与爱情。这两者之间的纠葛是现代爱情的独有话题父辈祖辈不会有,因为他们没有多少物质上的东西可以期待。又要重复那句“钱不是万能滴,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滴”这句话了。其实物质对于处于爱情和不处于爱情中的人是同等重要的。之所以在爱情中提及物质,是因为有人想借用爱情的名义,得到更多的物质。这种做法为我所不齿,但是人家有人家的活法,who cares,这样子的人一定是得不到爱情的。恋爱中的双方应该独立自主,不至于太依靠一方,这样子的爱情才是健康的。

  我不是爱情专家,只是在冬至之夜发表几句牢骚感言。许多的gay都怀着寻找爱情的初衷来到了这个圈子里,最后大多数人铩羽而归,带走了他们找到的东西,但不是爱情。借此机会,怀念怀念此去经年的爱情,期待期待为数不多的爱情,打发打发百无聊赖情绪

  你呢,是否已经尝试纯粹的爱情滋味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四):静子与《未名湖》的十年

  静子看《未名湖》的时候,应该是五年前,那年刚刚懵懵懂懂,不知事儿年纪也知道了很多,大抵是关于友谊、关于义气、关于青春、关于爱。

  每个人都渴望并且应该拥有一段校园爱情,不论是未名湖畔,还是其他什么地方。

  静子看《未名湖》那年,认识于雷和陈可,歌颂他们深刻的情感,同时也感慨这样的经历自己始终不曾拥有,于是心里便终日交织复杂的情绪,直到认识他。

  看完《未名湖》的后一年,她认识他,了解他,后来觉得他很好,竟然只是因为他在诺大的教室里莫名其妙地坐得离她最近。她终于觉得那样的日子于雷有,陈可有,她也可以有。那时候整日嘻嘻哈哈,没完没了地笑个不停,他就像猴子派来的逗逼取悦身边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她。那时候无所畏惧,下课公然地勾勾脖子,上课悄悄地牵牵小手,没有异样的感觉,也没有尴尬,直到有一天两个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一切也就慢慢淡下来。

  看完《未名湖》后的第二年,他们不在同一间教室,所以交集也就少了。但那些时候喜欢一个人,毫无道理,深夜陪他聊到两三点,隔空同他一起看完他喜欢的电影, 去他在的补习班补课,如此种种,但他们不再勾脖子,也羞于再目无旁人地牵小手,用玩笑的语气告诉他对他的喜欢,他用言语巧妙得避开,也不用任何词汇界定他们的关系,于是那年静子真的很迷糊,不过也就过了。

  看完《未名湖》后的第三年,我们交集更少,只是偶尔路人朋友式的关心,她加快节奏地高三复习,想去陈可、于雷的未名湖畔看看,这是支撑她一年的全部动力。

  看完《未名湖》后第四年,他们去了不同的城市,静子没有去到未名湖,留在了本市的大学,而他去了邻省的大学,相隔不远,但毕竟也再找不到什么理由相见。他们仍旧朋友式地寒暄,寒暄着彼此两地相距不远,再加上心里装着些故事,心总是近的,于是彼此心安于此,也就消磨了见面的可能,也就再也没见过他了。

  看完《未名湖》后的第五年,静子才知道《未名湖》发行十年了,感慨时移世易的同时,也惊觉《未名湖》这些年来给予她的力量竟然是这么的大,勇敢去爱的勇气,用心体会情感的能力,甚至是高考期间那个关于未名湖畔的梦。

  多年以后,他们终究会学着释然,然后用淡淡的口吻谈起那些个过往的事。以此纪念那些他们想起来就满是幸福和苦涩交织的日子,纪念那些彼此陪伴的日子,纪念那些不断成长的日子。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五):追寻时空的爱与罚

  秋分后,昼短夜长。

  色彩被淡青灰包裹,蒙上萧索的意味。

  像是神话小说的邪恶布景。

  狰狞着恐怖的双眼,恐吓胆小的看客。

  温湿的天气,偶尔晴朗偶尔雨。

  无边的怅惘从雨后初霁中衍生出来。

  没来由地踟蹰,没来由的心酸。

  宛若经受人祸天灾。

  被大肆鞭挞的未来,犹如罅隙里窥视真知,看不清轮廓。

  只是心存妄念,抓不住具体实物。就像胸腔半悬巨石,压抑着无法正常呼吸。

  然后陷入自欺欺人的回忆。

  可回忆又从何时起,变得担惊受怕、胆战心惊。

  时空的爱与罚,在寒来暑往里消亡、滋长、互相对抗。

  想要铭记些什么,又怕太过粉饰。

  多少情深义重,虚掷于浮生。

  多少恩怨纠葛,掩埋于土壤。

  只能凭借曾遗留的若有似无的痕迹,祭奠被命运撕破的片段。

  比如左眼右下角的黑痣,比如印在脊背后不为人知的纹身,比如见证爱罚的白纸黑字。

  爱,

  若达千斤,怀念便有百万斤的重量,压在最柔软的角落。

  任丹田凝气,无形无象地碾压。

  可就算坠入深海,大概也不愿卸下这往事不可承受之轻。

  毕竟,求索一阵,追求一生。

  不过是一种赤忱的信仰,一种对挚爱的肝胆相照。

  罚,

  若能惩戒当初的背叛,若能缓解内心的罪恶。

  纵刀山火海,也愿亲赴这场赎罪的残酷。

  只因好过冷战逃避,等待凌迟。

  但愿青春不负,容颜未老。

  当于雷遇见陈可,便注定劫数难逃。

  眼前超凡脱俗的男子,像是给他施了魔咒。

  从此万劫不复,也愿背负这段众人唾弃的禁忌之恋。

  他是那般迷恋,所以甘愿沦陷。

  而陈可,

  这个画里走出的魅影,又何尝不被于雷的一举一动吸引。

  他就像染上了罂粟花的毒,贪念于雷无微不至的温柔。

  于雷是众星捧月,而他却是孤芳自赏。

  宛若万水千山,仿佛只能遗憾。

  他俩在你追我赶的游戏里躲躲藏藏,把爱恋心事藏匿在暗无天日的黑屋。

  如履薄冰地相互试探,惨淡经营着彼此呵护备至的信任。

  生怕某句话某件事,戳破岌岌可危的假象。最后连朋友都只是奢望。

  一步一步走向真实,却也一步一步贴近灭亡。

  故事仍在继续,怯弱如陈可,自尊如于雷,必定在爱情路上,命途多舛。

  陈可飞往大洋彼岸,于雷接受欧阳寒狂风暴雨的表白,看似给了这份虐恋最悲情的交代。

  然,刻骨铭心的爱哪有那么容易说断就断。

  经历过冷战、逃避与背离,不是才更能感受到遇见真爱的来之不易吗?

  越想放弃的人,越是血肉里不能缺少的部分。

  他俩螺旋式的纠缠,终于在陈可日记里记录的心路历程柳暗花明。

  爱与被爱;罚与被罚。

  好像任何动词前面加上一个“被”字都会变得迫不得已。

  然而,不正因有人甘心承受,有人愿意给予,这个世界才如此美好吗?

  说到底,爱太难,请用力珍惜。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六):他们终将浑然一体,像水溶于水中

  柴静的《看见》中有一个小标题,“他们终将浑然一体,像水溶于水中”,立刻想到了于雷陈可,逆旅主人笔下未名湖畔的那两个少年。

  茫茫文海,看到《未名湖畔的爱与罚》,真是有缘。我喜欢阅读,乱七八糟的小说都看。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我靠读文尤其是网文来减压。读着读着就读到了BL小说。BL小说数量众多良莠不齐,大多数是女作者写的。背景通常都设定在了同志爱情泛滥的时代,不是种马就是纯情的可耻。可是我知道现实不是这样的。我不是腐女,但有些BL小说写的极好,让人相见恨晚欲罢不能。未名湖就是我遇到的这样的一个绝色。

  用一个通宵看完了《未名湖畔的爱与罚》。大爱。随后向一个微博小友,晶晶,强烈推荐。得到的答复是不亚于我的喜欢。后来又一起看了第二遍,第三遍。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别人也喜欢,那种快乐胜过只有自己一个人喜欢,好东西是需要与别人分享的。遇到喜欢看文的朋友逢人就推荐。如果是不习惯看BL文的人,就跟她们说:请忽略文中主人公的性别,只看那些文字和情感,绝对是佳作。得到的反馈是都看下去了。还记得小琪给我的回复:“朗朗星空下的未名湖畔,一动一静两个少年在彼此玩笑中渐渐心意相通。书里有他们内心的迷惘,意中人对自己有所回应的喜悦,于雷和陈可这一对少年真是让人越看越欢喜。人活一世,最渴求不过一知心解意良伴,但凡相爱,何苦一定要分性别,就这样默然相爱吧,得可如此,于雷何求!”遇到像晶晶一样的同好,除了未名湖,还关注了逆旅的博客和微博,去看他的另两篇文《似是故人来》和《荼蘼开在燕园西》。

  未名湖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刚入学的于雷在图书馆发现了一张让他魂牵梦萦的脸,陈可。而后,他与他在哲学课上相识,在校园中相知,最后经过一番情感上的波澜后相恋。逆旅的文字细腻,他把这个过程写的特别曲折,但是美好。外人眼中优秀的,处理人际关系长袖善舞的于雷面对着越来越深爱的陈可,陈可的一言一行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心理活动,患得患失,就是每一个在没有确定爱的回应之前的人的心声。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时,其实你已经失去你自己,智商自动归零。这是爱,也是罚。感情真是奇妙的东西。当你离开那个人的时候,你永远想得到更多,你无比的烦恼,无限地惆怅,无穷地渴望;可当你看见了他,你觉得这就足够了,在爱情的世界里,不需要渴望更多。真的爱了,完全舍不得对其用手段,顾不上耍心机,只想掏出心来对其好只为看见其的笑。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一种较量。两个人因为缘分,从相识到相知,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都在不停地磨合,像用一把锯子,磨平,希望磨到鹅卵石洁净的程度。而于雷和陈可终将浑然一体,像水溶于水中。其实从逆旅的前言和博客来看,他是一个悲观的人,就像他所说的所有的爱情只是一瞬,但是他给了他笔下的陈可于雷美好的结局。然而后来我看着《十年之黑灯瞎火》,看着这两个孩子幸福平淡的生活,再看着《怀念我的陈可》,心情是无法言说的复杂。

  陈可的日记,我手写我心。这些出自逆旅之手的文字,打动着每一个认真看文的人。我被于雷和陈可的爱情打动,他们是如此的般配,如陈可所说,他喜欢 the boy,而不是a boy。仅仅是喜欢他,喜欢到了顾不得是男孩还是女孩了。想来生活中的逆旅一定有记录生活和心情的习惯,而不是简单的流水账应付了事。忽略掉那些故事和情节,逆旅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极好,读未名湖就是一大享受。有些文字,画面感极强。他不掉书袋,不卖弄才学,文字流畅,如涓涓细流,每一句话都写到了心里。没事的时候,我常常喜欢把他的文字拿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从来没有想过要给未名湖写评论,在逆旅面前,简直就是班门弄斧,一堆废字。

  看完未名湖后,看文的品位硬生生地被拔高很多,好多 BL文再也看不下。被我弃掉的文越来越多。因为喜欢未名湖,我还特地去找了文中提到的《中国哲学简史》和《苏菲的世界》来看,并买了收藏。

  现实中的我年长逆旅数岁,但这并不妨碍我对逆旅文字的喜爱。逆旅只是写文为乐,不打算出版,于我而言真是一大憾事。未名湖的文档,一直收藏,这次见到逆旅自己打算淘宝定制,也算了了一个心愿,只是希望逆旅能多印一些,这样我才不会错过。看到逆旅在微博上的拜托,想着要告诉他我的喜欢,敲下了这些文字,希望他能看到。

  所有的焰火都是一样。放焰火时,最快乐的并不一定是看见焰火的人,而是放焰火的人。写文的逆旅娱己的同时,一定想不到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着他的文字,被他感动着。祝福逆旅和小七平安喜乐,一切都好!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七):关于欧阳寒这个人物

  这个月初,我把这部小说看完了,不过总觉得这小说里的情节实在是有点儿虐心。我记得我看完第一遍的时候,缓了好几天才缓过神儿来。之所以现在才写读后感,因为在这之前又看了一遍这个小说,当然这一遍也就是走马观花而已,着重看了一些情节。好吧,下面进入正题吧。

  小说里围绕着于雷和陈可的故事展开,在那个让许多人心驰神往的名校北大,那里面的景色着实吸引人,当然两位主人公的感情故事同样吸引人。于雷,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很活泼开朗的人,他与陈可的相遇简直就是缘分,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没有什么很做作的情节,于雷为了自己喜欢的人付出了很多,当然陈可也是给予了回应,他们俩过上了一段让人很羡慕的生活,那段生活真的就是很完美,可以说是到了极致。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于雷陷入了困境,陈可的态度变了,也许是由于陈可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或者旁的事让他想到了些什么。总之,他对于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小说的发展进入了转折阶段,于雷和陈可进入冷战阶段,这时候欧阳寒出现了,他弥补了于雷在冷战阶段心理的空缺,看到这的时候我有个想法,于雷真的喜欢欧阳寒么?我总感觉于雷的作法就是在利用欧阳寒,可是欧阳寒这孩子,虽然有点儿让人受不了,但是他还是很执著的喜欢着于雷,在我看来,欧阳对于雷的感情不亚于陈可。只是于雷更倾向于喜欢陈可罢了。接下来陈可回来了,于雷再次见到陈可,旧情复燃,两个人又开始了和当初一样的生活,然而于雷为了和陈可见面,基本上忽略了欧阳寒的存在,欧阳寒是不知道么?我感觉不是,只是欧阳寒认为让于雷幸福才是他最大的心愿吧,至少我是这么看的。小说快结束的时候,欧阳寒和陈可的对话,让我感触很深,虽然欧阳寒的话很残酷,但是却撼动了陈可的心,让陈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最终和于雷在一起了。所以我还是觉得欧阳寒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这使我想起了暹罗之恋里的那个暗恋Mew的女孩子,她不也是牺牲了自己成全了Mew和Tong么?有时候,爱一个人,不一定把他留在身边,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

  看了这个小说,于雷和陈可我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他们的故事在我看来简直是完美,而且只要看过小说的读者都会有差不多的想法,在此我也不想赘述了,还是说说欧阳寒这个人物吧,他一出场给我的感觉就是痞子,没有什么好印象,可能是这个孩子的性格怪异。他对于雷的关怀照顾,完全是出于对于雷的感情,这份感情可以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爱,为什么不说是喜欢呢?我觉得吧喜欢,就是知道对方最好的一面而喜欢他;爱,就是明知对方最差的一面,却仍然爱得义无反顾。欧阳寒知道于雷对陈可的感情,知道于雷会为了陈可而放弃他,在他和于雷的这份感情中迟早会成为牺牲品的,却还这样的义无反顾的和于雷在一起。我觉得这就是爱吧,爱一个人,就是要忍耐,我们的父母之间没有一点儿矛盾么?但他们还是在一起过了这么久了不是么?如果真的爱一个人,即使他有缺点让你容忍不了,你只要想想,他除了这点不好之外,其他哪都好,你的心里自然就平静了,心地内无波涛,随在皆风平浪静。如果连这点儿都忍耐不了,何来感情呢?引用逆旅主人的话,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不理解,不理解就是一切矛盾的根源,有时候你认为看懂了一个人,其实你也只是比别人多了解了一部分而已。而不了解的部分是永恒存在的,这就是矛盾产生的根源,在矛盾面前只能忍耐,这样才能过的更好。欧阳寒为了自己的感情付出了代价,最终看起来是一无所获,但是他没有更多的抱怨【也可能是小说没有提及他的后续情况】但是我觉得欧阳寒还是会过的很好。 人生下来都是孤独的,没有人有义务陪你走的很远,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你会面临选择,你选择了,就没有回头的余地,走在新的岔路上,你会发现有许多人与你同行,珍惜那些与你同行的人吧,因为在下一个岔路口,你们不知道又会有怎样的选择。我想真正地爱人就是能够陪你选择同一条路,即使他不喜欢,但也为了你坚定不移的走了下去。

  这个世界很小,也许一转身就会遇见一个爱你的人;这个世界同时又是很大,也许一转身就会有一个你爱的人消失。像欧阳寒这样,去喜欢一个心里有陈可的于雷,在旁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这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么,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吧,除非你有能力取代他心里的人的位置。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越是这样,越是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坚持下去,就像沈从文先生说的那样,我明白你会回来,所以我等。至于是不是真的回来,还是交给时间吧。如果两个人彼此相爱,不管走多远,不管经历多少事,最终都会回到最初的起点,永远不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等待虽难,但后悔更甚。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不完美的人。抓住每一次机会,有时候,没有下一次,没有机会重来,没有暂停继续。有时候,错过了现在,就永远永远的没机会了。欧阳寒明知道于雷爱着陈可,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喜欢上了于雷,我想就是他知道如果抓不住这个机会,以后就永远不可能有机会了吧。有时候我们为了爱做错了什么,但那也比面对爱什么都不做要好得多,生命总是给了我们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好的结果的。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八):为什么结局是离别

  这是一遍很好的小说。

  叙述的方式我也很喜欢,内容更是大爱,话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啊?

  故事并不是空谈一件事情,它包含了作者的观点,认知,和人生阅历所造就的思想。

  我想,这就是我不明白为什么结局是离开的原因吧。

  两个人明明很相爱啊,于雷的父母也很喜欢陈可,接纳了陈可,只是陈可的父母不知道这件事而已,陈可为什么不去努力一点呢,陈可想要的是什么呢?他为什么选择跟于雷离别呢?陈可害怕的现实么?不,陈可何曾那么世俗呢?那么是为了父母么?为了那个跟他有血缘关系的父亲么?

  当陈可第一次离开的时候,我觉着他离开的理由就有点牵强,不过仔细想来也对,那个时候他诸事缠身,遇事不顺,又是被该死的何进刺激的更加寡言少语,两个人不能够坦白,不过我觉得在现实中这样是很少的吧?因为话说不开儿导致误会的几率有多大呢?

  但作者也很合理的解释了这个并不美丽的误会,是的,恋爱中的人就是这么小心翼翼,因为一句话悲伤或者高兴,是的,作者说,爱上一个爱自己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当读到他们离别的一章时候,我心碎了,他们曾经很美好,却结束的很残忍,虐待两位可怜的小人啊。

  关于于雷,我并不觉得他很花心,虽然没遇到陈可之前他是那么的游手好闲,欧阳也是,但他遇到了陈可,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时,他的占有欲是那么的明显,想陈可只有自己一个朋友,想陈可只有跟自己在一起时才能开怀大笑,我自认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不能眼睁睁看着我爱的人和别人一起高兴,那样,我会吃醋,会心酸,会嫉妒,或许这样让于雷看起来恶毒一点,但是也更现实一点了不是么?于雷不是完美无缺的神人,他也只是喜欢陈可的一个凡人。

  欧阳和于雷有过一段恋情,我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在一个感怀的时刻,欧阳正巧感动了他,顺利成章的,恋爱了。

  不能说于雷不爱欧阳,只能说,他曾经爱过他,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

  关于欧阳,这真是一个让人讨厌不起来的小孩,当他发短信说,如果你什么时候不喜欢我了,告诉我,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喜欢这个孩子了。讨厌于雷的拖拖拉拉,明明心不在此,还要伤害这个孩子,不能利索的说分手,这场爱情中,欧阳显然更得我心。

  一般小说写一个人物是为了给后面做铺垫的,看到孙什么的我就知道后面章节中一定有他的出现,只是这个出现,如果作者说因为情节需要才添加的人物,我一定深信不疑,当然,如果作者不这么说,我也会这么想,只是,有了作者的肯定,我会说的更大理直气壮胆大妄为一些。好吧,人物本人,并没有什么可说的。

  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人物性格都很善良的小说中,何进给我的印象不亚于一个美人,他残忍的自卑着,心思歹毒,怨天尤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可怜虫,我想,他的人生也跟悲剧有关。或许因为我也是小人物,才关注这样的小人物吧。

  其他人物,张勇愚昧的可爱,李明爱恨的明确,林闻歹毒的嘴巴,张数忠诚又坚持,张凡头大无脑,张韩不乏机智,马大的装腔作势,陈言的豪爽,还有狠多好看不好看的人物,我都很喜欢,嘻嘻。

  关于重新爱上陈可,于雷发现不是原来自己一直爱着他,当然,如果这么说他就不会和欧阳在一起了,于雷发现的是自己又爱上了陈可,我敢说,如果陈可没回来,于雷会和欧阳走到最后,如果陈可回来了,却不喜欢于雷,那么于雷顶多会在感慨如果枕边这个人是陈可该多好啊,也不至于和欧阳分开。

  当然,我是不满意这样的结局的,作者让他们在一起的结局是我喜欢的,于雷看到了陈可的日记,明白了两人互相喜欢,于是在一起了。

  可是这还不算完,在一起时有时限的,并不是永远,还是会分开的。

  不明白的也是这一点,为什么互相喜欢,一个未婚,一个未娶,一个已经被对方父母接受,这样好的前提下,陈可选择去留学,而于雷选择保研??为什么双方要离开彼此?

  于雷问:“你会忘记我吗?”

  陈可哭了,歇斯底里的。

  是这种不信任的隔阂让他们分开么?

  为什么到最后剩下两个人相互依偎却开不起来玩笑,笑不痛快了呢?

  是什么导致的变化?

  陈可为什么要离开???

  关于结局,陈可为什么会在医院呢?他一定是被车撞了,他这么爱于雷怎么可能去自杀呢?伤到什么程度呢?有没有生命危险呢?可恶的作者写道此处就戛然而止了,当然这或许也是好的,我们毕竟不愿看到可爱的多才的陈可死去。也可能作者不知道怎么去结局呢?故事的人物,在作者赋予他们性格时候就已经注定,明明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的命运逼着作者给读者一个交代,于是乎,车祸吧,爱怎么想怎么想,爱怎么猜怎么猜,大家自己动脑吧,一了百了。

  或许,这就完美诠释了《未名湖畔爱与罚》。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九):未名,有名

  林亦霖

  清晨,按例签到,贴吧里,零零散散讨论征文。上网,登上微博,查阅着,知《爱与罚》将要出版。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十年,白驹过隙。过去,于雷和陈可的嬉笑,仿佛还在耳边;现在,沿路的迎春花正绽,星星点点。临着湖畔,清风吹来,微波荡漾,得知消息,难捺惊喜。一时间,似乎偶遇许久未见的好友,明知无语凝噎,又要说些什么寒暄。也罢,写些东西,还心中一愿。

  起初读小说,纯属偶然。假期闲极无聊,信手搜着小说。误打误撞,读到《爱与罚》。像刘姥姥入了大观园。不同的是,她惊叹雕梁玉砌;我却被书所震撼。故事如梦,美好却易碎。一词一句,看似无意,却饶有兴趣;一章一节,看似行散,却有如游龙。最初读到陈可去美国便戛然而止。心中颇堵,搜遍论坛,不见下文。以为,全文以此终结,两人遗憾,愈去愈远,些许感伤。

  后来,加了群,某人分享,阅览全文。知,虽有波折,但俩人终究在一起,些许宽慰。

  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便是陈可的书信了吧。孤独的玉人儿,被误解,有难处却不说,避免为他人平增一分烦恼,孤寂地就着笔墨记在本中。若不是千千万万个偶然,结局便会黯然。

  假借第一人称说出的《忘川河畔的五百年思恋》,仿佛是众人的低喃。席慕容笔下不经意的回眸,此时却是深入骨髓的思恋。神袛与凡人之间的约定,纵使来世已忘,遇到那人时,记忆的苏醒,便会自然而然。

  人和人之间,都是缘。缘聚,人聚;缘散,人散。缘,就像一根线,把人拉近;缘,又像一座山,把人离散。偶然之中的必然,必然之中的偶然。如果,霸王不曾遇到虞姬,司马相如不见卓文君;哪来的,兵败时的自刎哀叹,数字诗中的不舍哀怨。如果,陈可不曾遇到于雷,如果,于雷不曾留心陈可;如果,陈可没有偶然的离开,如果,于雷没有恰巧的发现……如果没有种种的如果,《爱与罚》便不会这般让人着迷,不会让人如此痴与愿。

  小说,现实。《爱与罚》太过的美好,现实并非此般。少数派的群体,被排斥被欺骗被玩弄被埋怨。明是落入凡间的天使,却又过得艰难。《爱与罚》,带来一个港湾,心中,幻想着遇到自己的于雷,幻想着变成他人的陈可。爱情,也会圆满。还记得,未名湖畔遇到的他。纵使,现在的他,异国他乡。可,想起来,还会温暖。

  《爱与罚》,因为爱着,才背着罪罚;也是罪罚,才让我们勇敢地爱着。

  时光,荏苒。

  未名湖畔的嫩柳抽枝,春来;未名湖上的冰雪融去,冬逝。春来冬逝,四季往返。多少的故事被写在了那里,多少爱情留在湖边。一如是:

  陈年往昔可梦忆,于春细雨雷惊艳。

  缘聚缘散缘仍在,未名有名爱名存。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十):青春的样子--未名湖畔的爱与罚

  Gay特有的细腻心思如同铺垫了一张漂亮的丝绢,作者漂亮的文笔在上面点点下墨。

  陈可的优秀映在球场上是一道孤独的光芒,习惯了被动和孤单的他,迷茫地在这个园子里寻求着自己的真实。他是多少才华横溢的人的写照。

  于雷虽然和他同岁却像是一个大男人,从小在部队的环境里长大,父母居然那么开明。他要更加自由,却有一股狠劲。好比冲锋上阵的士兵,对方不把自己打死,自己就给对方一枪。他也许就是那种一定要一个答案的人吧。多么熟悉,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吧。只是没有他这样的外圆内方。

  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却是欧阳寒。整篇文章看下来,只在于雷出轨,欧阳寒搬出他们的小家的那一段让我体味到久违的心痛的感觉。我是在20岁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心揪着痛的感觉,从此以后一旦看到十分卑微的感情就免不了要痛。欧阳那么美丽的男孩子,多么纯净又勇敢,义无反顾地爱着于雷。从我的角度上看,欧阳和陈可之间也没有什么道德上的谁高谁低,于雷也没什么可以被责备的,毕竟他们都是那么年轻地尽力去爱着,但是生命的起起伏伏却不能让他们都停在他们起航的地方罢了。但是他并没有输给陈可,于雷离开他不代表他比陈可差,他只是太美好,没有陈可的忧郁和孤僻,也许打动于雷的地方他更多的是快乐。但是在爱情里,只有快快乐乐哪里够,还要有不为人知的秘密,难为别人体味只存在你我之间的痛苦,每一个互相深爱的人都握着一把砸开对方高墙的锤头。欧阳更像是自己打开窗户以后照进来的一道光芒,作为一个青春的标志,他的笑容不如他在对于雷说:“你有什么觉得我不好的,我都改。”的眼泪和他对陈可说:“你放心,只要于雷需要我,我就会回到他身边”的放肆更令人心动。只可惜这种痛都是基于于雷的,并不是欧阳本身的属性。

  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都是这样的。我们喜欢红楼梦,喜欢林黛玉,因为她本身的才华和敏感的交错,并不为她为贾宝玉所流的眼泪吧。所以如果我是于雷,我想我也会选择陈可。那种内心有一片阴霾的人,似乎等待我和他去一起承受。

  李明也是个有趣的角色。他是那种停留在边缘的人。于雷和他上床,却绝对不和他发生任何感情纠葛。我想着其中的原因应该是他实在不是一个和陈可、欧阳寒一样的俊男子吧。这种人真可悲。他“玩”也许总有一天“玩”腻吧,总会有一天想稳定下来,可惜这一天他还有什么选择吗?

  不得不说,我实在讨厌看肥皂剧和青春疼痛小说。但是我喜欢北大,喜欢未名湖。我喜欢在这里发生的故事。我也喜欢才华和美好。

  这都是真正极好的青春的样子。哈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