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唐玄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唐玄宗读后感10篇

2022-03-23 03:31: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唐玄宗读后感10篇

  《唐玄宗》是一本由赵扬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11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玄宗》读后感(一):不可多得的历史长篇~~好书~~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颇具一些传奇色彩。从正史到野史、影视到小说,不一而足。从专家学者到街巷幼童,几乎都可以说出他的二三事。

  洋洋洒洒三大卷,喜欢读史的筒子不可错过~~

  《唐玄宗》读后感(二):思考清楚再评价

  看到这本书的内容简介,有这样一句话“姚崇的干练睿智,宋璟的守正率直,张说的有才无德”,我不同意对姚崇和张说的四字总结。姚崇能干,不应当否认,但他是个权诈色彩很重的人物,他算计的朝廷重臣不是有两个。刘幽求、钟绍京、魏知古、张说是比较明显的几位,《旧唐书》的记载很明确,这几人都是被姚崇算计的。用“有才无德”评价张说可是大错特错。如果认真读过《旧唐书》,会发现史书给他的评价很高:“幽求不令,道济允臧”,“允臧”是“非常好”的意思。如果说张说无德,他何必要为了免去“裴伷先打板子之辱”而与张嘉贞争论呢?如果不是为了百姓安宁,又何必请求玄宗裁军?关于张说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功绩,两唐书都有记载,最好是读明白了再来总结。

  每个政治家都有光鲜的一面,当然也有人格的弱点,既然要写书,并且参考了那么多资料,我想应该在辨别资料的基础之上再动笔,免得轻率下笔定义之后遭到“挑刺”。唐代笔记小说很多,真实性实在不敢保证,在这些笔记小说中,史书中记载或不记载的情结被描述的绘声绘色,所以先做好辨析工作吧。

  以上所言,有感而发,绝无恶意。祝好!

  《唐玄宗》读后感(三):由李隆基的奢侈病想到的

  赵扬的长篇历史小说《唐玄宗》,对李隆基由盛转衰的原因有很深的感触,其中的物质金钱极大的丰富以及由简入奢为一条重要的原因。翻看明史,忽然发现万历末年和李隆基的天宝年间有很相似的地方,两个年代的物资都很丰富,万历皇帝的懒散造就了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尽管中国说什么也不可能进入到资本主义,但其经济状态应该很好。于是,皇帝开始可劲花钱,为了弄来更多的钱,李隆基重用王鉷杨国忠等敛财之人,万历皇帝则派出矿税征收大使;至于大臣官员们,也是生活在莺歌燕舞之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惊奇地发现,中国官员很爱宴请,一个人若公干出京,至少要参加十几场饯行宴会。

  因为奢侈,所以要用更多的钱;因为要钱,所以收税要深入骨髓。

  这两个年代的结局告诉后人,尽管兜里很有钱,千万不敢养成奢侈的习惯。

  历史惊人地相似,看到今日之中国的奢侈,实在触目惊心。

  仅以三公费用为例,去年各部委公布了上年度的费用,令国人感触良多。那么各省市、地市、县乡的费用呢?这些官员们除了自己花费,还要接受社会各界的宴请招待,这个数字估计要比自己花的要多几倍,因为他们是权力主体,招待费还要花在他们身上。

  一瓶飞天茅台卖到两千余元,1573国窖酒今年春节也到达1500元,白酒能够达到如此疯狂,还是公款惹的祸。有人说,中国应该取消招待费。不过到了今天的程度,就是将招待费取消也难以消除某些国人已经养成的奢侈习惯。

  事情很明白,如此奢侈地消费下去,别看今日国家有很多的外汇存款,有很多的财政收入,总有一天,国库将不敷用度。因为,人类的贪心是难以满足的。

  所以说,有钱了也不能随便花。

  《唐玄宗》读后感(四):历史小说应该怎么写

  这本小说足足写了1000多页,优缺点都很鲜明。

  从优点说,作者对唐代历史比较熟悉,确实下了一番功夫,颇有《新唐书》、《旧唐书》的影子,此外还杂采了许多笔记小说的内容,堪称厚重丰富,在一个大家都不太用功的背景下,此书可堪一读,至少能丰富人们对唐朝典章制度的了解。或者是看古书太多了,作者有些用词不自觉地被带了过去,比如“好整以暇”、“雅”等,不是只用一两次,而是反复使用。

  从“七实三虚”的角度看,本书实写的东西比较多,脉络清楚,甚至可称是初读唐史的门径,比如历史上李隆基兄弟与儿子的名字改了很多次,直接读典籍,往往会被搞乱,转化成小说,就清楚多了。

  作者对几个人物的把握也比较公允,比如张说、李林甫,历来毁誉参半,本书能发其幽微,直书无隐,也让这两个人的形象变得更丰富了一些。

  然而,本书的缺点也比较多。

  首先,作者对唐代习俗与物质文明了解不多,比如唐代茶基本是煮的,并非如后代那样热水沏泡,书中几处相关描写不合理。再比如,唐代北方冬季几乎无农耕,春天才开始借钱整地下种,这在敦煌出土的文契中体现得很清楚,可李隆基居然能看到初春禾苗的绿色,显然,那是现代才有的冬小麦。

  第二,缺乏典型人物,绝大多数人物描写太漫画化,李隆基从一代英主走向昏庸,其中的逻辑铺垫不成功,因为这种全视角的写法,只能粗略地展示全景,无法深入刻画复杂人物的内心,翻遍全书,看到的皆是蠢货,显得笔力不够。

  第三,故事编织能力不足,作者似乎受《明朝那些事》之类的书影响过大,太执着于“宫斗”的环节,在不能大幅度超越历史记载的前提下,有点自缚手脚,全篇故事皆有所本,显得缺乏戏剧冲突。

  可以理解作者的不容易,因为在国内写历史小说,不仅很难得到应有的报酬,且经常会招惹来一大群批评家。他们不是就小说来谈小说,而是拿着历史来批评小说,而且出语都很豪迈,稍有错误,便是贻害子孙、传播谬误。如此,小说家只好先在历史上下功夫,翻烂正史才敢下笔,如此耽误了许多才华与精力,实在可惜,缺乏好的历史小说,要算是这些批评家们的一大贡献。

  动辄得咎,则天下无文,语言本来就是模糊的,否则人类何须物理、数学?只要是文字,就一定可以被批评、被错解、被挑出毛病来,这是一个成本不对等的游戏,他人孜孜数年,批评只需灵光一闪,长此以往,必然是批评家多而创作者少。

  这本小说写得很努力,赵扬能坚持下来写严肃的东西,这还是令人敬佩的。

  《唐玄宗》读后感(五):给皇帝把把脉

  中国古代历史上功勋卓著的皇帝不算多,也不算少,最有名的几个,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可以说彪炳千秋,各有长短。其中唐玄宗李隆基,无疑是最风流也最为复杂的一个。

  之所以说李隆基风流,自然是其中后期沉溺女色的因由,包括他与杨贵妃的风流韵事,传唱至今,已成经典。而说其复杂,从其在位前后大相径庭的表现便可以看出。

  历史小说作家赵扬最新力作《唐玄宗》,即围绕李隆基的这两大特质,描述了整个盛唐的兴衰。赵扬笔下的唐玄宗,似乎并没有多么浓厚的天之骄子的色彩,诸多文学作品或影视剧对其正面形象的渲染,在这里其实极少体现。作者像是仅仅把李隆基看做一个生在帝王之家的普通人,而且是充满了人性的复杂和缺点的普通人,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夺权上位,再到打造盛世,最后腐化堕落,信笔写来,没有拔高,亦没有粉饰,该褒的该贬的一应俱全。

  我们读即位之前的李隆基,除了其仪表非凡、聪明睿智之外,还看到其善于隐藏、诡诈多变的机心。他一面暗自搜罗义士,筹谋划策,一面又故作纨绔之状,以吃喝玩乐为己任,果然骗了所有人,连心思缜密的太平公主也看走了眼。这时的李隆基,无疑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他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对任何权力阵营都毫无威胁的小角色,如此才能在宫廷争斗中躲避锋芒,求得自保,最终出其不意,一举成功。

  我们读中老年时期的李隆基,除了其才情依旧、风流浪漫之外,还看到其日益昏聩、不辨忠奸的颓势。他以老迈之躯幸亲子之妇,虽是多情所致,却败坏伦常,有伤风化。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其实渲染得并不多,且无丝毫褒美之意。或许在作者眼里,这一段实属孽缘,是唐玄宗人性中阴暗面的反映,故而不值得大写特写。而唐玄宗对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的宠幸,从作者的行文来看,实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之意。唐玄宗的性格缺陷,在声色犬马的熏陶中,彻底暴露出来了。

  自古以来的君王,要么英明神武,要么昏聩堕落,不一而足。而像唐玄宗这样一半英明神武,一半又昏聩堕落的着实不多,可以说,唐玄宗的性格太复杂、太多面性了。作者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人物来写,应该也是看中了他的多面性。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明君在励精图治过程中的机敏、诡诈、阴冷,又可以看到大多昏君在贪图享乐过程中的腐化、糜烂、沉沦。作者通过写这个人物,其实是把历史长河中统治者的一系列问题做了总结,把其脉,诊其疾,究其因,读者品咂之余,或许能引起些许思索、考量。

  王朝兴衰之味,尽在其中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唐玄宗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