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勇士》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勇士》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4 03:02: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勇士》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勇士》是一部由宁海强执导,李东学 / 于小伟 / 聂远主演的一部动作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勇士》观后感(一):勇敢

  《勇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这一段故事,以飞夺泸定桥作为收尾。影片取名《勇士》,那么,何为勇士?勇士也会愤怒,会悲伤,会绝望,但他的与众不同在于能保持理性,分析情况,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无限的可能。战友牺牲?抹一抹眼泪接着前进。桥板被拆?用铁锅做的盾牌开辟出路来。一句”前进“的背后当然有恐惧,只是勇者知道害怕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敌人就在身后,前进才能迎来希望,这份坚韧正是勇者的美学。胜利之后的从容淡定,总是令人向往,让人以为这就是勇士该有的模样,但胜利之前的血与泪才是成为勇士的必经之路。   震撼!最深刻的感受还是震撼!有血性,有党性,《勇士》,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首先,就取景来说,很美,有竹林有动物有生气,有石滩的气势磅礴,有大渡河的波浪滔天,从头到尾渗透着中式纪录片的大气与意境,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细节掌握得十分到位。   其次,电影情感丰沛而多样,使观众身临其境,无论是神枪手老余与女儿的亲情纠葛,还是红军哥哥与小女孩的战场兄妹情谊,亦或是团长与战士们之间的兄弟情义,都催人泪下,直击人灵魂的最深处。然而最动我泪点的,还是中央军炮手田生才与红军青年王冬宇的故事,红军小弟为了向炮手学习如何打炮,在炮手行进途中想要放弃的时候,选择了背着炮手奔跑,只是为了学习打炮技能,然而,终是体力不支离开人世,这一打击,让炮手坚定了内心,为了红军奉献自己,最终完成红军小弟的心愿。那一幕,看得我眼眶湿润,心中酸涩却不知如何言说。   最后,若是要说唯一有些不足的,就是某些镜头可能显得有点刻意了,导致情感的抒发略有些生硬,但总体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值得群众多遍品尝欣赏。

  《勇士》观后感(二):勇士 -- 向死而生

  勇士这个题材对我来说很亲切,小时候听过红军爷爷们讲长征时候没有吃的,如何把一条皮带切成小块含在嘴里,不舍得嚼,直到化掉。影片中不时出现1935年,我会不由得想那个时候的红小鬼会是在哪个战线上。

  摇曳的竹林,呼啸而过的子弹,影片从一开始战争场面就很震撼吸引人。黄团长为救小女孩而负伤。节奏非常紧凑,扣人心弦。第一次以小木船在安顺场强渡河的场面很精彩。湍急河流汹涌翻滚咆哮中悬着一叶小舟,对面是敌人的炮火猛攻,那真的是以血肉之躯去对抗机枪炮弹。整个影片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个是当小船在敌人的轰炸下?几乎翻覆,战士们都掉入河里。突然所有的勇士一起从潜伏的河水里站起来机枪扫射,组成一道撼不动的人墙,那个画面让我瞬间感动,勇气无畏坚定的信念置生死于度外。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人的存在,才有我们的民族之魂。另一个场景是在抢夺泸定桥时,将士们以血肉之躯在13根铁索上匍匐爬行,顶着对岸密集的枪林弹雨,桥头的红军战士在黄团长的指挥下一齐开始吹响嘹亮的军号,为战友助威。悲壮的军号声铺天盖地响彻大河两岸,一时间士气大震,敌军丧胆。也让我瞬间泪目,飘扬的红旗上布满累累弹孔,可却飘扬在每个人的心头,那才是真正不灭的士魂。

  李东学饰演的黄团长虽然话不多,低压的声音却非常有力满含坚忍,的确是红四团的灵魂。“你在,红四团就在”。正如一支军队不能没有头脑。他不能像其他将士一样勇猛地在前面冲锋陷阵,但他身上肩负的是所有士兵的生命和红军的生死存亡。每一个战友失去生命都痛在他心上,隐含的泪水,沉默的抑郁,内敛的隐忍,责任的担当,李东学演绎的极好,不靠言语,眼神里全是戏,充满情感的感染力,细微的变化打磨得很细腻,分寸的拿捏炉火纯青。把一个抑郁,隐忍,坚持理想,矛盾而有内在情感张力的黄开湘演绎得入木三分。当他们以为廖大强死了,却突然看到他回来,每个人的眼神都很动人,眼泛泪花,百感交集,但红军是没有多余的时间诉说感伤的,一切尽在不言中。战友倒下了,内心再悲痛却只能一路向前,疾行240里,拿下泸定桥。在敌军集结之前赶到泸定桥才可能有一线生机,围追堵截中只能前进,没有退路,命悬一线,在此一搏。山娃子倒在了终点,多少战士跑得累死了,一个个无名的英雄。曾经是一样年轻的生命,而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全片有两个泪点,一是背着炮兵田生才为了他而死的王冬宇,从此田生才变成了王冬宇,欠他一条命,而真正成为红军战士。红军真是穷人的军队,除了人什么都没有,可是难道人不是最重要的吗,比起武器装备。川军集结是骑着马,抬着先进的武器装备。而红军全靠一双草鞋两条腿,还吃不饱饭。一夜疾行240里,创造行军史上的奇迹,战胜武器装备精良的川军。因为他们有精神的力量,勇士的力量,正如黄团长所说,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红军的生死存亡,为了整个战争的最终胜利。他为大家指明了方向,只许进不许退。另一个最大的泪点毫无疑问是余振中死的时候,抢渡泸定桥,战士们在13根铁索上爬行,顶着敌军的炮火猛攻,血肉之躯如何对抗枪林弹雨,那真是全靠人的牺牲铺开一条血路,老余为了救战友中了枪,那样勇猛无畏的一个人,无限悲壮英勇地被汹涌的大渡河水吞没,让人洒泪。当川军把桥对面的木板点燃,13根铁索瞬间变成了13根火链,红军将士依然死死抓住铁链匍匐前进,两岸炮弹不断落入水中飞溅起水浪滔天,汹涌澎湃,有如为战士们奏响的一声声礼炮。黄团长最终带领红四团飞夺泸定桥,抢渡了大渡河,走向雪山高原,在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一役中力挽狂澜。影片在战争场面的震撼精彩之中难得的是仍有细腻的情感。也让我对长征有了更为切实的感受。我还特别喜欢那些美丽的风景,红河谷,日落金山,攀缘的猿猴,美丽的雪山,还有那片潇潇翠竹。

  大渡河水冷刺骨,泸定枪声痛锥心。赤胆热血又重现,八十年前勇士魂。

  《勇士》观后感(三):除了要努力做一名有水平的影迷,亦要认真做一名有良心的观众!

  鄙人上周10月17日下班后到电影院看了此片,随即写了下文(仅在10人左右的中学同学群里发了一次。鄙人是今天首次注册登录豆瓣):大家,可考虑一下,去看看《勇士》,国产电影良心巨作,主旋律题材与商业娱乐性结合的大胆尝试、恰当兼顾甚至是完美匹配,绝对不输好莱坞战争大片的视听震撼,所有演员演技在线、个别甚至超水平发挥!鄙人这些年在境内、境外各种院线影厅阅片甚多,虽审美、审丑水平一般,但仍坚定认为:好莱坞或欧洲韩日台港确实有不少好电影,但国产片当中亦偶有佳作!好的口碑就应该口口相传,更不用说理当支持用良心面对观众的国产电影(垃圾烂片则另当别论),绝无盲目追捧之意,只是觉得好作品配得上应有的口碑肯定和票房效益,不应该被盲目批评、任意诋毁、恶意中伤!此文不是什么电影发行方的授意宣传,纯粹个人有感而发!记住,必须是进电影院欣赏,否则上述观感全无!

  《勇士》观后感(四):《勇士》:为什么革命战争电影突然开了窍?

  关于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故事,虽然那些事过去也不过80年,但很多已经成为传奇了――所谓传奇,有时偏重于传,有时偏重于奇,正如“飞夺泸定桥”和“强渡大渡河”,它们之所以能够百传不息越传越奇,还在于奇。因为这些事在当年,在它们实际发生之时,并没有人认真记录过,没有文字,更没有图像和视频,只凭当事人和风闻者的记忆和念想。

  这也给历史虚无主义极大的可乘之机,于是这些事传着传着,其中之奇便被民间无限放大,反倒动摇了它们曾经实际发生的真实性,成为某些人借以诟病这段历史的口实。

  长征,是为了战略转移,为了险中求生,而根本就不是为了成为传奇。

  看过《勇士》,在情绪逐渐从冲动与感动中平稳下来之后,我想,这部电影最大的贡献其实是当下人终于学会用自己的描述方式,为这些过往的传奇找到更合理的解读路径,这些路径也可以一段一段串联成长长的逻辑链,让我们更加认定,长征不但是我们中国人的传奇,更是全人类的传奇。

  《勇士》里有几处是红四团战士走着走着就累死在路上,而身边的战友依然奔跑的片段,我想这在当时是非常合理的一幕,那群最后到达目的地而完成夺桥任务的英雄们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生死淘汰赛中活下来的,所有的困难,就在那个一天一夜里反过来成为激发出红四团惊天战斗力的先决条件。

  想想吧,西楚霸王当年面对数倍之强敌,背对汹涌之漳河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的过往,所以我说,若干年或者若干世纪之后,红军长征的故事也会如此载入史册成为历史传奇。

  以今天的中国影视界的创作现状,能创作出如《勇士》这样从战略、战役和战术层面都基本清晰准确的长征题材电影,可以说殊为难得。我们今天虽然有更好的电影技术手段支持(很可惜《勇士》没有3D版本),虽然能坐拥更多的史料支持,但现在的创作者们都几乎是没有参与过任何战争和战斗的。这与当年中国革命战争电影的创作条件截然不同,当年,曾经有很多的中国导演就是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他们差不多是在用影像抒写自己的回忆录。

  而在战士层面,《勇士》则施放了更多感人至深的兄弟之情,比如,剧情让一个几乎是无名无姓的红军小战士,为了学到打炮技术,背着一个国民党兵油子而被活活累死,从而让一个人从灵魂深处完成瞬间而剧烈的改造,这样富于大悲大喜的情感桥段设计对于当下的观众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于当下的票房市场也有着巨大的号召力。

  我相信,在放映这部电影的任何一个电影院里,你都能看到当场即为电影不吝洒下热泪的人们,而看过电影,冲进我头脑里的第一个念头却是,为什么我们的主旋律电影突然在今年好像都开了窍?

  《勇士》观后感(五):国民党军队就连腐败无能的清军都不如

  从小就听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就是在大渡河全军覆没的。清军那么腐败无能面对西方的洋枪洋炮几乎一直都是吃败仗。就连太平天国的造反,也是历时14年才完全消灭逆贼。国民党军队呢,夺得天下也没过多久,武器装备人员数量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渡河的国民党守军完全就是以逸待劳。

  整部电影用了很长的时间描述红军长途跋涉,两天的路程要一天跑完。一路上还要面对小股敌军的骚扰。这就不禁让我联想起法国拿破仑曾经入侵俄国。最后失败回国的路上也遇到了这种骚扰。苦不堪言啊!

  国民党守军武器精良以逸待劳,就这样居然会把阵地给丢了。不得不说国军无能,打鬼子不行剿匪也同样不行。那么多次声势浩大的剿匪,结果红军却能成功逃脱。多年以后终于把国民党赶出了大陆,国民党也由官军顺利沦为蒋匪军。

  红军居然可以顺利逃出国民党的一次次围剿,足以让人看到胜利的曙光。不得不说毛爷爷简直就是军事天才,比蒋委员长高明的太多了。

  《勇士》观后感(六):美中不足一点点吐槽

  两分给题材和历史,一分给造型和场景,一分仍然帅我一脸鼻血的聂远,扣一分因为战争的场景可不可以不要总是慢镜头刻画情感力求顾及每个人物啊,知不知道这叫因小失大啊?

  老徐失足挂铁索上了,然后下一个镜头就是团长那悲痛惨烈肌肉抽搐的面部特写并声嘶力竭地喊着老徐的名字,再下一个镜头就是政委同样地面部抽搐着喊着老徐的名字,再再下一个是老徐妹妹喊着老徐的名字,然后是跟老徐要好的甲乙丙丁戊狗亥猪…………喊着老徐的名字…………当大家看半个团的面部特写看的都以为老徐被挂了这么久肯定已经死了,镜头终于给老徐了,经过一番折腾老徐终于被救上来了,然后下一个镜头就是团长欣慰地笑了,再下一个镜头就是政委欣慰地笑了,再再下一个是老徐妹妹欣慰地笑了,然后是跟老徐要好的甲乙丙丁戊狗亥猪…………欣慰地笑了…………不仅笑了,所有的面部特写还都是慢~~~镜~~~头~~~~~

  虽然夸张了一丢丢,但大概的感觉就是这样。港真这是在战场好吗?战场唉,哪有那么多时间啊老张死了我难过一会老王死了我难过一会老李死了我难过一会啊我中弹了我真难过弟兄们你们还要完成我们为完成的事业~

  我感受到了那些特写极力想煽情营造氛围,但因为对细节的极力描写失掉了对整个本应紧张急促的战争大场面的把握控制实在是得不偿失~

  真想带导演什么的去看《血战钢锯岭》里面对于战争场面的细节描写和整体把握。

  但除了这点外,造型化妆还是很赞的,我能感受到对历史的尊重,不神话自己,不矮化敌人,不美化战争,这部片子基本做到,就这条足够秒杀不知多少的国产战争片了。

  《勇士》观后感(七):《勇士》见证李东学的钢刀战士进化论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宁海强执导的《勇士》,讲述1935年5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神行120公里飞夺泸定桥等壮烈战役的故事,全程展现红军战士的英勇奋战,而今年又恰逢长征胜利80周年,此时上映,意义格外重大。在影片中身为男一号的李东学,扮演了红四团团长黄开湘,直接指导了全程的战斗,李东学在片中刚毅勇敢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提起李东学,估计还会想起他在《甄嬛传》中所扮演的温文尔雅的果郡王,但对于他而言,果郡王已经是4年前的过去式,那个如花似锦的小鲜肉,似乎也在岁月的磨砺中,成长为了一个坚强而冷峻的男人,无论是此次在《勇士》中扮演的黄开湘,还是之前在《钢刀》中扮演的陈铁金,李东学近年出演的角色,都是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所不同的是,《勇士》是急行军式的速战速决,而《钢刀》则是年代感十足的兄弟情长,但相同的是,两部战争片中,都再难寻见李东学曾经的阳光灿烂和青春无敌。

  是的,每个人都需要成长,对于一名演员而言,来自生活的历练和影视剧作品的锤炼,更显得重要,这不仅仅是年龄和相貌的成长与成熟,更多的是在演技的层面,有了对 角色的更多感悟,因而才能让每次的出演,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以及因走心的演技而迸发的 人物神采,在《勇士》中同样如此,李东学的出演,满满都是戏,黝黑的皮肤,沧桑的胡子,锋利的眼神,高亢的声调,一举手一投足的表演,具有极强的代入感,确实让人完全忘记了他曾经俊美的脸庞。

  众所周知,在《勇士》中的这场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由李东学扮演的红四团团长的作用重大,无论是一天240华里的急行军,还是组建有2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面对着敌人枪林弹雨强攻只剩下13根铁索的泸定桥,他总是以表率的作用,鼓舞着所有人的士气,而面对最亲密的战友流血牺牲,却又只能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进,毕竟,革命胜利大于天,完成烈士们未尽的遗愿,完成伟大的革命目标,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而他也代表了千千万万为我们未来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他们的意志和精神,成为了新中国的奠基石。

  如果要问一个“鲜肉”系演员,如何才能完成最好的进阶,李东学无疑就是最好的例子,从英气逼人的摄政王载沣,风流痴情的果郡王,坦荡正直的靳一川,到骁勇善战的陈铁金,意志刚强的黄开湘,李东学从古装到现代装,从王族到侠客再到革命战士,戏路在不断在拓宽,造型也是更加百变,特别是在演技方面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而他的进化,又是正在途中,未来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依然值得继续期待。

  《勇士》观后感(八):《勇士》:铁索桥上显威风,红军万代留英名

  血战湘江、攻占娄山关、遵义会议、彝海结盟,长征路途上发生的诸多事件以动画定格的形式出现在片名未露之前,既有交代时间背景、拉开序幕的功能,又反映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之气。而正片剧情只要分为三大段落:强渡激战安顺场、昼夜兼程急行军、奋勇夺取泸定桥。几个红军官兵在过河、跑路、过桥过程中的遭遇,凸显战斗的残酷至极。被俘的国军炮手,被收留的失亲少女,通过参与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形成敌方与平民的两种视角,来看待红军在忠贞信念的指引下,如何用血肉之躯和坚强神经,挑战着生理极限、心理极限和自然极限。

  作为一部战争片,《勇士》的战斗场面壮观又逼真。十七勇士孤舟强渡安顺场,冒着枪林弹雨直扑对岸守敌,渡船随着汹涌的波浪颠簸前进,船四周满是子弹打起的浪花。这种踩波踏浪歼敌兵,观之热血沸腾;二十二勇士泸定桥逞威风,顶着密集的火力封锁,攀爬十三根凌空摇荡的铁索向对岸匍匐突击。那摇晃的桥面,寒光凛冽的铁索,桥下咆哮的河水,见之触目惊心。这两组战斗场面综合了惊、险、奇等因素,极具视觉冲击力。而廖大强和老余以两人之寡痛歼数十之众,击杀潜藏伏兵的几场遭遇战,显示出编导者极佳的掌控调度。借助竹子弹性凌空而起疯狂扫射,利用林木掩护枪枪毙敌,草丛中布设手榴弹陷阱。这种以植被环境为基础,设计出的精彩战斗场景,看起来殊为精彩刺激。

  两支部队在恶劣环境下,一昼夜急行240里山路的场景,精彩程度丝毫不比激烈的战斗场面逊色多少。一边是悬崖峭壁的高山,一边是恶浪翻滚的急流。红一团和红四团翻山越岭,在信念的鼓舞下,在责任的激励下,在意志的驱使下,历尽艰辛到达泸定桥边。而这行军的过程,体现红军指战员的坚毅与血性。瘦弱的王冬宇身背俘虏田生才奔跑而死,团长黄开湘拖着伤口溃烂的双腿坚定前行。此情此景,怎不叫人动容,对红军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过往长征题材的影视剧,总是把红军战士弄成高大全的英雄,好像他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兵神将。而《勇士》里的人物则是有血有肉。政委杨成武悉心给战士挑开脚上血泡,骁勇善战的廖大强念念不忘丢失的女儿,久经战阵的老兵老余危难面前挺身救战友,嫉恶如仇的战士云贵川对认领的妹子关心备至。让他们的言语与行为闪烁出人性的光辉。一干明星为了演好影片尽心竭力。尤以李东学的表现最为突出。他从温情款款的果郡王变身为“忧郁与热血”兼具的内敛团长,用演技刻画出角色心中隐忍的革命激情。

  尽管飞夺泸定桥的那段历史已经远去,但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英雄史诗,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如今看《勇士》重温那段激越往事,细思起来会更加觉得:弘扬长征精神、传承英雄血脉,真的是国人不应忘记之事。

  《勇士》观后感(九):用心之作

  看了豆瓣的5.3分,没有觉得意外,在我预料之中,充分说明了舆论宣传的重要性。

  我相信给这部电影低分的人应该没几个看过这部电影,或是怀着某种目的打着瞌睡看了一遍,或是中共与尔等苦大仇深,再或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或并非军事爱好者。你们既然愿意浪费时间看这部电影或是来这里写一番评论,那有些话我也不吐不快。

  与多数电影爱好者不同,我对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国产电影非常感兴趣,表现同题材的作品有《万水千山1959》和《大渡河1980》(汉武大帝陈宝国主演,湄公河的公安部长,那时候还是个小白脸儿),我觉得《勇士》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超越同类题材老电影的新作品!这是非常用心的一部电影。

  因为条件限制,很多普及型的文字材料和影视剧无法从技术层面交代清楚战斗的过程细节,所以很多人(包括我)认为革命剧中不少是出于政治宣传被夸大的东西,但是这部电影从各个角度对这场战斗进行了描述,是中国战争电影中难得的用心之作。

  我没想建议右翼人士去看这部电影,我只是不希望持中间立场的电影爱好者被误导,尤其是军事、历史爱好者,对中国战争电影失望的观众应该去看看,因为这部电影已经完全颠覆了我对目前国产战争片的认识。

  《勇士》观后感(十):用马拉松的方式向信念飞奔

  文/田金双

  孙子兵法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就是典型个案。

  从战略角度说,兵贵神速,红军“跑完两百四,拿下泸定桥”是陆军史上的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堪称世界革命史上堪比“马拉松”式的行为。甚至,远比“马拉松”这项体育竞技运动更惊心动魂。

  身为战争史诗大片,《勇士》中似乎没有太多的剧情,更多的平铺直叙。不过,这并不妨碍该片的精神表达。事实上,这不仅是一个与战争有关的电影,更是一部与信念有关的片子。影片中,“跑完两百四,拿下泸定桥!”不仅是一句振奋人气的口号,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必胜的信念。

  在历史上,大渡河、泸定桥,是具有悲情色彩的名字。想当年,太平天国主将翼王石达开率部至此,渡河未及被清兵包围,四千士兵在安顺场惨遭屠戮。而之于石达开本人,正史说被凌迟处死,民间野史称在成都被处死的“石达开”其实是石的下属马望,石达开被马望的妻子韩宝英救下,二人削去青丝,循入空门。但不管真相究竟如何,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这亦是不争之事实。

  所以,身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兵家必争之地,安顺场、大渡河和泸定桥的战略地位绝对非同小可。作为红军长征史上一个红色篇章,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历史曾出现在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如今,这段历史被拍成史诗电影《勇士》的确有着非凡的意义。影片中,处处传递一种必胜的信念,但信念的传递并不刻板,反倒很鲜活。影片开场时,青天竹林,微风吹过,令人心旷神怡,一只熊猫安静地吃着竹子,很有古典的味道。孰料下一刻,战争打响,在狙击手的枪声中,战士一个个倒下。这就是战争,生死一念,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即逝。竹林、蓝天、枪声、鲜血,画面构图和传达的意境反差强调。

  兵法有云:“狭路相适,勇者胜”,在红军向大渡河畔安顺场行进过程中,国民党也不惜一切代价重兵围追堵截,而红军则摆脱干扰飞奔安顺场,之所谓“勇者相逢,智者胜”。影片中,余枪手余振中和廖大强负责掩护战士和追兵生死对决,竹间恶斗的戏险象环生,剿杀追兵后的他们最终赶上大部队。

  影片中有个影片感人至深:红四团俘虏一个名叫田生才的炮手,这个炮手打炮的技术一流,本人却是一个佛教徒。打炮时,他总是双手合十忏悔一番才开炮,这个田生才做为技术人才被强制留在红四团却一心只想和家人团聚,直到一个想和他学打炮的红军战士王冬宇背他牺牲后,他才号嚎大哭,声称一命还一命,自己欠了红军一条命。在行军过程中,这个田生才私自离队,而后怀揣炮弹背着一门炮失而复返郑重地敬礼说:“王冬宇报到!”而后,他大声地说:“我是红军战士田生才。”其实,不管这个炮手究竟是田生才还是王冬宇,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他们共有一个名字叫红军!

  纵观全片,《勇士》讲述的绝非单纯意义上的战争,而是一部与信念有关的故事。斯如影片中一个战士说所的:“谁说草鞋跑不过时间”,远处长河落日,充满怀想。 “跑完两百四,拿下泸定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勇气可嘉,信念必胜。这一刻,历史在这里定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