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是杀人犯》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10篇

2022-04-06 03:30: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10篇

  《我是杀人犯》是一部由郑秉吉执导,郑在咏 / 朴施厚 / 曹恩智主演的一部动作 / 惊悚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一):很短的评价

  很佩服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很多细节我看过一整遍之后又返回去看,一点一点的从后往前的倒着看。

  精彩的地方基本大家都说了,该解释的都解释了。

  我就说一点,估计不了解韩国的大概不知道,中间有一段演到电视台的台长很傻B的那段儿,导演应该是要讽刺mbc的局长。印象很深刻。

  打斗的部分太过生硬了,很多人说追车的那段儿精彩啥的,精彩什么,明明很作,不过商业电影就是这样,找个不是主角的偶像当招牌,不是重点剧情的地方用上好莱坞的桥段,去掉这些,影片本身还是韩国本土电影的感觉,细节,影片真正好看的就是那些不精彩的细节。

  我承认我智商不高,看了一遍就没看懂。

  电影开篇用朴施厚的声音迷惑了我,不然我应该能看懂的。

  看了百度知道上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整形之前是自杀跳楼的那个孩子啊!

  国产片神马时候能拍个能看的片子啊~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二):真正的恶魔

  很好的犯罪题材电影,拍得好通常都能成为观众心头所爱,可不能过分追求戏剧化,本片就有如此问题,动作场景过多,戏剧化的情节设置也过多,而且下不去狠手,在显示现实残酷方面太过手软只能造成观众无法投入到电影中去。。。

  最后那段实在是拖沓,不如换一个干脆直接一点的设计,绝对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感不一样。。。

  李斗石的原型是日本食人魔佐川一政,他借杀人自传成为畅销小说家。佐川一政不知道死了没有,那才是真正的恶魔。。。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三):《我是杀人犯》:案件背后的众生百态

  每看完韩国悬疑片总是难抑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作为同属于儒家文化一衣带水的邻国,韩国电影业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不仅在类型片上百花齐放,在制作和水准上也不亚于好莱坞,像《杀人回忆》以及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等早已享誉海外。尤其是《杀人回忆》占据各大榜单居高不下,那种无限的哀怨、深思和无助至今记忆犹新。不严肃来讲,《我是杀人犯》就可以称得上是《杀人回忆》的番外篇。

  《我是杀人犯》讲述了在连环杀人犯公诉期将满的前夕,一直追凶的警察采用以假逼真的方法引真凶现身,最后将其抓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为“引蛇出洞”。如果本片像其他悬疑片一样展现追凶的过程最后将其正法未免也太过俗套,导演正是通过一起连环凶杀案件,带出相关联的罪犯,警察,受害者家属,记者,百姓等众生面孔。

  警察:

  警察作为片中最关键也是最矛盾的角色,如同绝命毒师里的老白,看似平凡普通,实则老谋深算,一切计谋早已运筹帷幄。他血气方刚,脾气暴躁,对上司,对同事甚至对自己的母亲都耐不住性子,同时他又有着男儿的柔情,在得知母亲意外脱险后一把将母亲揽入怀中,在面对妻子最后临终的录像也留下了铁汉的泪水。作为片中最矛盾的一个角色,一方面作为警察,是司法的维护者,惩奸除恶乃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他又是受害者的家属,必想将凶手正法,还死者一个公道,在这双重矛盾下,他最终选择了后方,也就是知法犯法亲自杀掉了凶手。十五年的追凶经历,失去妻子的悲痛欲绝,没有人比他更想亲自抓到凶手,即使换来五年牢狱之灾,于他而言,即新生。

  凶手: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凶手在千呼万唤中始出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五大三粗的硬汉,反而是头戴发卡,化着淡妆的异装癖者,用时髦一点的话来讲叫伪娘。懂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越是张狂、高调的人其内心越是胆小和不安。当他看见被自己引以为豪的“成果”为他人所窃取,并且高调的举行发布会受到追捧成为明星时,极端自恋的背后肯定不为他所接受,这才步步走进了警察设好的圈套之中。

  受害者家属:

  有凶案发生肯定也会有受害者,作为受害者的家属,在忍受失去亲人的巨痛之后,还要眼睁睁的看着罪犯逍遥法外,正义得不到伸张,心中的怨念自然会加深。片中的受害者家属除了警察外,还组成了一个团,男女老幼全家齐上阵,精心策划了一场绑架案件,这其中就包括了警察的岳母。从警察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回忆中可以看出,起初岳母执意反对,连警察送女友回家都怕被岳母撞见,到后来凶手浮出水面,高调现身,早已被复仇之火占据全身的岳母自然按捺不住,将凶手私刑绑架,无果。在片中我们多次见到二人擦肩的瞬间,岳母猩红怒火压抑着的双眼,不难猜出,岳母将失女之痛的怒火全撒在了警察身上。直到所有迷雾解开真凶现身,岳母原本想用早就准备好的剧毒将凶手亲手杀害,却被警察阻挡。就当我们以为一切如传统悬疑片一样将真凶绳之于法,熟料警察亲自下毒,为的是让岳母免受牢狱之灾。就在那一刻,两人眼神再次碰撞,这一次,岳母没有怨恨的怒火,反而是一种理解和承认。片尾,五年之后,警察走出监狱大门,我们看见了站在第一排等待已久的岳母。

  记者:

  记者即媒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制造舆论,它可以在一夜之间让名人身败名裂,也可以为民鸣冤,甚至还能间接影响政局,想必其威力不用我多说。在片中记者的身影可谓是无处不在,他们一方面是整个事件的记录着,另一方面又是参与者。这其中不得不说到两个关键性的角色,一个是局长,典型的唯利是图的代表,在他眼里只有收视率,不惜一切抓住新闻点,哪怕让警察和犯人拔枪相见也要举行三方会谈。另一个是现场导演,属于一根筋的人,他严格遵从职业道德,在警察怒火将水杯砸向凶手时刻意插入了广告,为此遭到局长的责骂,最后弃势辞职。难能可贵的是,导演采用了许多反讽的手法,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戏谑了一番韩国媒体。在李斗锡的新书发布会上,大批媒体记者争先提问,因其面容俊俏,女记者竟然问起了和事件毫无相关的护肤保养问题。不仅如此,电视台内部成员还俨然化身成了凶手的粉丝,猜测着谁真谁假。

  观众:

  《美丽的西西里岛》里,或爱慕或嫉妒她的居民们;《孔乙己》里,或嘲笑或讽刺他的酒客们;《我是杀人犯》里,或喜欢或迷恋他的粉丝们,他们都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片中,凶手摇身一变畅销书作家,将自己杀人经历写成小说受到追捧,享受着明星的待遇,还拥有了大批的粉丝。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凶手成为明星的直接原因是因为长得很帅。仅此一条便将韩国人讽刺的体无完肤。不仅如此,当真假杀人犯同时出现时,粉丝们陷入倒戈,其中一名带头人物还高举扩音器为自己的偶像拉票,求相信哥哥是真正的凶手,他们的麻木不仁直叫人汗颜不已。先不说对无辜冤死的受害者给予起码的尊重,至少正邪分明。闹剧过后,是对人性的深思,是对国家的失望,这正是导演高明的反讽精神。

  按照犯罪悬疑片一般的套路,大多会在罪犯伏法,锒铛入狱处作为结束,这也似乎是一个“美好”的大结局。但《我是杀人犯》则让警察动了私刑,亲手解决了罪犯。其实究竟谁是真假猴王并不是导演探究的重点,他正是通过一个引蛇出洞猫抓老鼠的故事将矛头对准韩国当下,司法的漏洞,百姓的愚昧,罪犯的狡诈等这是罪恶的根。不难看出,无论是劫人绑架,还是警察的知法犯法,其实从一开始受害者家属的一致心愿便是至凶手于死地。毕竟还有很多法律解决不了的事。

  扎实的剧本,精彩的表演,人性的挖掘…《我是杀人犯》不愧为2012年最精彩的韩国电影。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动作戏太粗糙,飙车戏太浮夸,虽然导演下了血本,但凡正常人看到在飞快行驶的车头跳来窜去,你以为这是在演杂技,还是在上演速度与激情呢。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四):电影也可以不写实

  以前看的电影,因为我记性不大好,所以尽量回忆一下。以后再看过的话,会回来补充。

  开始时时被片子的名字吸引的,《我是杀人犯》。很多时候,我们都刻意起个或文艺或显得高深的名字来故弄玄虚,来达到吸引人的目的。其实,反而是简简单单的提取出一个主要的点或者线,达到可以引你去偷窥究竟的目的,就比如本片,《我是杀人犯》。我很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中间情节方面,记不清了。

  记得看过这部之后,发了个状态,我去找找。

  2014年8月27日,当时觉得:

  刚开始觉得故事太假。可是看到后来觉得,故事假点没啥,故事发展情节预想不到,故事很有意思,这样就可以称得上不错了。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五):当杀人狂魔变身畅销作家,舆论导向究竟指向何方

  十五年前,一个多名女子接连被杀的连环杀人案震惊国人。现如今十五年诉讼期将至,凶手依旧逍遥法外。诉讼期失效当天,一名受害人家属在负责该案件的刑警面前跳楼自杀。也让崔警官背负着深深的愧疚感,久久不能平静。

  两年后,自称是该连环杀人案凶手的李斗石出版自传《我是杀人犯》,引发轰动。这个长相帅气,谈吐斯文的畅销书作家瞬间成为女孩子们追捧的对象。他出席种种活动召集记者,用各种方式来为自己犯下的罪进行“救赎”。社会的舆论导向也纷纷指向李斗石的正面形象,使他名利双收。同时也引来了被害人家属复仇联盟的种种报复。

  李斗石可以清楚地描述之前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唯独没有办法解释最后一个被害人,这引起了崔警官作为当事刑警敏锐的嗅觉。他利用各种方式逼问,甚至公开出演直播节目与之辩论,试图戳穿这个利用杀人案炒作出名的骗局。正在此时,一个匿名声音却称自己才是当年这起杀人案的真凶,事情更加扑朔迷离,随着调查一步步深入,真相也被一步步揭开……

  这部电影又被称作《杀人回忆》的后续,《杀人回忆》改编自一个因超过诉讼期未能抓到真凶的连环杀人案,而《我是杀人犯》借鉴日本食人魔写杀人自传变身公众偶像的故事,接上《杀人回忆》中的连环杀人案。仔细想来,杀人犯之所以能够变身偶像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舆论的导向,以及事件本身让人震惊的程度。试想,如果仅仅是偷走路人口袋里钱财的小偷,他的自传能够引发如此之大的群众效应么?日本食人魔杀害女同学后奸尸并割下她的肉食用,变态程度可见一斑;而电影中的李斗石接连残忍杀害好几名女性,并能够成功脱逃15年之久,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更可怕的是,媒体记者们对于李斗石犯罪的事实似乎有意遮掩,更有女记者被其俊俏的外表吸引大肆与其讨论护肤经验。回到真实生活的媒体世界,头条上出现“网友称'长得真帅',‘能被这样的男人强奸也是值了’”此类消息并不是夸大其词。媒体从一定程度上肩负着社会价值观传播的责任,然而在李斗石去给受害人家属请罪时,他们在维护李斗石的尊严,死者家属情绪失控挥出的一巴掌却遭到谴责。而电视台也瞄准这次“商机”,想尽一切办法促成他们的双方会谈和三方会谈,不惜一切代价提升电视台效益。局长的出演者也是《熔炉》中校长的扮演者,狡猾的嘴脸更让人记忆深刻。

  此时另一个声称自己才是真凶的匿名声音爆出,在直播成名的诱惑下,真凶终于坐不住了,以一个极度自恋者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反映了其极度自卑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造成了其心理扭曲,变得杀人不眨眼。想这个J来到直播间时场外的两派粉丝喧闹的场景,其实正是这种“受人追捧”的感觉作祟,现在社会中太容易产生明星效应了,这种升腾是很多人承受不起的。

  整部电影中对媒体暗面的渲染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今网络发达,各路思想碰撞,但主流媒体是否需要承担起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呢?前几天发生的虐童案女童养母刑满释放时的头条,满目看到的都是“生母向养母道歉”“孩子哭着奔向养母”“养母称在狱里很痛苦,好像自己是罪犯一样”,这些都带有“养母无罪”色彩啊,生母为何道歉?因为不道歉孩子就没有办法继续得到更好地教育。为何孩子依赖养母?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失去了照顾自己生活的母亲,不管这个母亲对自己做了什么,都会不适应的。而养母的话更像是在表达自己的冤屈。

  总之,无论是从故事本身还是其反映的社会现状来看,这都不失为一部佳作。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六):编剧,请尊重你的角色。

  这部片子,我本来是当做一个悬疑剧来看的

  结果最后成了一部伦理剧。

  整部片子,构思比较精巧,而且演员的演技来说,确实很好。

  不过整部片子,最让我难受的是,杀人犯最后模仿秀妍说出的那段话。

  “我有必须活着的理由。

  因为我有了你的孩子”

  当时那一瞬间,我像被击中了一般。

  我甚至一瞬间祈祷,那个杀人犯稍微有点人性,让秀妍活着,哪怕是带着杀人犯的孩子。

  但是,没有。

  人性完全泯灭的人,还能称为人么?

  这就是编剧的能力吧?这就是写作者的世界吧?

  折磨主角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是,我不理解最后主角的微笑。

  杀了仇人就算了么?

  看到了秀妍送的表,就算了么?

  崔班长难道忘了,秀妍怀着这个人的孩子?而这块表,也是那个杀人犯戴过的么?

  甚至,戴了十年。

  同居两年,产生了微妙的感情,这样的话,难道能够抛之脑后么?

  或许最终的结局应该是,崔班长此生,都活在纠结和痛苦之中。

  但是这么描写,或许太狠了,不过这不就是编剧的权利么?

  既然对角色折磨到了极限,那么请行行好,给他一个真实的反应,而不要让他连最后的悲哀也无法呈现。

  这样,我会又想起片中秀妍的话。

  这样的悲伤,恐怕就是秀妍当时的悲伤了吧。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七):喜剧讽刺片枪战片复仇片大合体

  觉得挺好的一题材,以为能拍出像《杀人回忆》那样回味久远的电影,可惜,前面十五分钟就讲完了,真可惜。

  很好奇后面那么长时间会讲什么,结果看到的是有点像搞笑片有点像讽刺片又有点像枪战片还很像复仇片的那种说不出是啥滋味的电影,独独就是没了足以让人深思让人记忆深刻的那种感觉。

  不得不说,被害者家属在大马路上劫持朴施厚那段真的很搞笑。大篇幅的飞车动作打斗大大削弱了原本应该对被害者家属长久以来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情,而几人在小轿车顶上翻来翻去甚至汽车剧烈翻滚碰撞居然都没事,真是神得不能再神了,朴施厚不是被蛇咬就是被撞落的刀插中手臂甚至又被硬物撞击昏迷,不由让我连连哀叹他还真够可怜,被这么一帮不专业的人绑架还这么倒霉。我甚至一度以为,这一段压根就不是这个导演拍的,基调实在太不搭了……

  朴施厚以无法被公诉的杀人犯形象出现,出书,签名售书,像明星一样雇佣大批保镖,因帅气的外形拥有大量粉丝,媒体蜂拥采访报道,粉丝大喊“他才是真正的杀人犯”以“维护”他的形象……种种一切都像极了《搜索》,不过这回不是网络暴力,而是及其讽刺。只因这个人帅到爆掉,那么多人居然就完全丧失了正邪判断能力,媒体完全不顾社会道德道义,只为收视率,一帮粉丝也纯粹是冲着那张明星般的脸,全然未想到他真是杀人犯的话曾经、现在、将来都是多么的凶残,全然不顾那么多受害者家属这么些年来承受的巨大悲伤痛苦与愤怒,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滑稽。我想,当时的朴施厚(不是真正的杀人犯)在闪光灯、镁光灯、脑残粉丝的拥簇下,表面如明星般微笑,享受因“杀人”未被惩罚而获得的这些名利、鲜花与掌声时,作为受害者家属之一,心里会感到多么滑稽可笑,多么的心酸凄凉吧。

  还好,这一切都是他与郑在泳警察精心设下的陷阱,只为引蛇出洞。当看到这里时,心里确实有些震撼。但转念想想,警察写书还有可能,朴施厚整容变脸也算有可能吧,但能算到以书成名引发全城热捧,这不像是一个警察有能力能做到的。朴施厚引发的局面,稍不留神就会导致场面失控,他自己也被绑架差点被杀,而用这样的方法引出真凶,也很有可能激怒真凶再次发生血案。冷静想想,以真凶的角度看,当他发现有人冒充他借此成名时,为戳穿他,这真凶很有可能会再次制造连环杀人案,完全不用现身就能以事实证明自己才是真凶,而不是真这样傻了吧唧的坐在电视台直播间得意的笑。这才应该是一个冷血杀手应有的思路,而不像是哗众取宠般挑战警察与受害者家属底线的笨蛋。

  好吧,导演这样安排,是为了有更多戏剧冲突,有后面距离诉讼失效还有十几分钟的从电视台一路狂奔飞车追到隧道打斗抓捕的大动作场面。话说,那么长一段抓捕,我看看都不止十四分钟,他们打来打去都没过时间,还在最后一刻抓住杀人犯。好吧,这也是为了表现戏剧冲突,我就不再多说了。

  结局以警察拦住受害者家属自己杀了杀人犯坐牢五年后出狱结束。话说他也是受害者家属之一,他抓捕杀死杀人犯,已经远超警察抓人的正义感,这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复仇。

  最后受害者家属一起来迎接出狱的警察,总算,在这样不公、怪异的世界,还是有那么一些温情在的。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八):回忆是一杯苦涩的酒,真相是一枚催泪弹。

  纯属冲着豆瓣的7.8分看的,所幸对得起近两个小时的观影时间,及一个小时的回味时间。

  抛开 脑残粉、黑心律师、无耻媒体···等国际化的危机以及夸张不合时宜的追逐戏,我看到的是————————

  “那个平安夜,那个小巷,昏暗的路灯下,我最爱的你消失在那条昏暗的胡同中。17年以来,回忆将我日夜灌醉,却无法麻痹我伤痛的内心。

  今天真相出来了,我的眼泪终于止不住流了下来,我以为我最爱的是你,此刻我才明白,我最爱的是我自己。

  杀了他,你能原谅我吗?”

  真相是一面看透人心的镜子,知道越多就会发现最无法理解的是人性,最不熟悉的人其实就是自己。当我们置身事外的时候可以像脑残粉一样迷恋着杀人犯,可以像黑心律师一样将包庇犯罪当做生意,可以像无良媒体一样将践踏伦理道德当做飞跃的起点,而真相出现的那一霎那,我们又成了什么?

  最后,秀妍的遭遇让我很压抑。

  男人呀,千万不要在自己的女人受伤害时才开始反思!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九):看完韩版有点失望,回头再去看日版

  因为日本翻拍了韩国这部『我是杀人犯』,所以先找来韩版看一下,但还是有些失望的,情节设计有些脱离现实,试想即使过了诉讼时效,如果犯罪嫌疑人公开表示承认当年的杀人行为该如何处理?所以铺垫的情节就会直接影响最后的任何反转,也失去了悬疑的意义,J先生的出现和收场略显粗略,被害家属并没有增添什么彩和泪,120分钟略显拖沓,中间部分有些乏味。开场就打是一个讨巧的守法,但后面一定要跟上节奏,结尾回忆主人公女友说你太自私了,是不是也是对主题的呼应,对于女友的死自己也是有责任的,而自己也的确成了杀人犯,成全了复仇的夙愿杀死了J,郑在咏作为绝对唯一主角,朴施厚显得只是秀秀身材靠脸刷屏了,片中对于媒体和一些脸迷们还有有些讽刺,这也是韩国擅长的小伎俩,整体算是不错的作品,回头再看看日版如何。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十):还是一部值得看不至于后悔的片

  虽然不说比《杀人回忆》怎样怎样,题材算是比较好的。关于法律和犯罪一直是深究的问题。罪恶是否值得原谅,是否会被时间冲刷干净。最后的真的凶手有点不尽人意,演的太像变态杀人狂了。有时候该松弛一点。。最后的钢笔没插进变态的眼睛里我很失望。不过男主还是肩负着复仇大任的。所以。。五年后的温大合照大会心一笑。。。

  朴施厚之前的xx新闻让我有点失望。不过他还是长着一张都市暖男的脸。之前所以的演技就保持在他伪装成杀人犯那里。。

  当最后他说出写书的那个作者是崔警官时,我还是内心os了一下。好像不是很惊讶也不是很淡定,没有让我心潮起伏的说一句,哇擦!原来是这样~~

  我觉得在演播厅里。崔警官用枪指着杀人者的头,眼神复杂,然后镜头拉远。。逐渐变黑。随之一声枪响。。。这样也不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