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影评10篇
《指》是一部由佐々木章光执导,后藤真希 / 高冈早纪 / 石田纯一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 / 惊悚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指》影评(一):其实不怎么符合逻辑 她已经是个明星为什么要和个小记者纠缠不清?
其实不怎么符合逻辑 她已经是个明星为什么要和个小记者纠缠不清?是因为海她没工作的愧疚吗?
身为一个当红影星 出场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弓子对香织的不屑 甚至素不相识
这一点 做得很好 后来的杀狗事件 之所以 香织会有翻盘的机会 全有赖于弓子让她大摇大摆走进家门 然后回答她的问题 让香织一点一点的找到疑点的
要说最后的结局错的话 完全都是弓子自己的不小心一手造成的
可是我不明白 她明明是个影星 在社会地位各个方面占尽优势 我们也可以看到 关于杀狗事件她的公关公司很好的摆平了 并且还让香织失去了工作
这个时候的香织 已经失势 可是为什么她去拜访弓子 弓子可以接待她
明星的私人住宅 岂是一般的小人物可以随意进出的 而且就算要遇见起码也要个预约什么的吧
如果弓子是出于愧疚 大可以点名帮助她恢复工作到底为止 为什么还要透露更多的只字片语呢?
而且这一切是在香织在她面前脱丝袜发生的 香织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是想诱惑弓子吗?弓子为什么又要说那么多事实呢?
第二次拜访 记得是录像拍下来了 她为什么都要让这个女人知道呢 拍下录像之后完全可以上前扭打把录像机摔坏啊 这点应该不难做到吧 要知道等待她的将是牢狱之灾而所有努力的付之东流啊 竟然还是那么坦荡荡的跟香织讲道理
香织都使奸计而且骗她说找到了指甲 为什么还要跟她讲道理博得同情呢
直接冲上去把录像机摔坏不就完事了吗 如果真的扭打的话 香织还要保护录像机 估计很难
所以整个故事是设在一个毫无逻辑性的框架上面的 这样的事多半是虚伪的吧 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发生 因为我们看到了弓子在成名之后的小人得志和对香织的不屑一顾 弓子只要做到彻底对香织的无视就可以了 为什么还要跟她说那么多话还要帮她找工作呢?是真的对她有意思还是当初对那碗面的回礼?
还有作为弓子为了达到目的利用恒子和美惠对她的爱上位这点腹黑她做到了 可是从她杀美惠这一点我看不出任何聪明的地方 她想要自由害怕被掌控很好 可是 她完全没有必要杀美惠啊 因为恒子的死不是她的错 所谓的见死不救也只是美惠的一面之词 凡是能够从平凡人爬上去当明星的 曾经见证过自己还是穷人的那些人多少有些会嫉妒有些酸葡萄心理然后找记者大肆宣扬的大有人在 可是又有多少人信了呢?这样的风波顶多过一下就过去了 更何况照片也只能证明她们是朋友 并不代表曾经在一起 也没有很多见证人 而且女同吧里的人多是恒子美惠一伙的 就算人再多也不能相信啊
而且女同这个在社会上本来就比较弱势 这个是事实 很多电影电视总是把这方面的角色弄得黑暗成分多一点
所以作为在社会上一个正面角色的正在上位的当红影星 背后有个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大导演和见惯风雨的公关公司 一个带有负面效应的几个女同的话 大家更愿意相信谁呢
所以 从总体看 这部电影根本不符合逻辑 记得开头和结尾只要她弓子出现就是好多的记者扎堆 这个香织是怎么混到弓子家门口的我都表示意外一般情况没有预约都会被保安赶走的吧 而且弓子更她那么唠嗑也实属罕见 要知道她青云只上了应该多得是人想和她有关系 也不好好防范
总体来讲 弓子还腹黑的不彻底 整个故事是架空在一个缺乏逻辑的基础上 思维不够严密 所以 电影自然层次就上升不上去了
《指》影评(二):《指》:存在第三者的感情总是伤人的
很奇怪于松本会写关于女同的剧本!而且还是女同间的三角恋哦~~~
剧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语:手指是女同分享彼此的工具!!!
女主角福江弓子出场时是一位耀眼的明星,电视台专门为她做了有关成长的节目!城市中连续发生连环杀狗案,记者铃木香织奉命做追踪报到!在一次夜间跟拍时,发现弓子小姐抱着狗的尸体准备逃跑。。。可惜证据不足,无法认定弓子就是凶手!弓子则召开了记者招待会,说自己是接到凶手电话后,到现场去取回狗的尸体!铃木香织敌不过舆论压力被迫辞职,于是专心于案件研究,发现弓子曾是一个女同酒吧的招待员~于是根据追查的深入,弓子曾被富婆保养,但内心仍旧喜欢着小剧场中心的另一名演员。。。这两名熟女都已经死去,到底是被杀还是自杀???
比较慢热的剧集!刚开始看的时候似乎没什么起伏,但一个小时以后,众多疑问推向高潮,确实是不错的剧!!!
女同的片子看的不多,《自梳》《植物园》《游园惊梦》。。。
本片出演 : 後藤真希/高岡早紀/星野真里/萬田久子/西村和彦/石田純一/六平直政/高畑淳子/伊佐山ひろ子/北原佐和子。。。后藤真希的鼻子好大哦
《指》影评(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福元弓子
女明星福元弓子对那些爱着她的男人和女人,也许有那么点感情,但是绝对是以利用为主的。
片尾,她对记者说出自己犯罪事实后发现被录音后,不得已苦苦哀求记者:“你也是穷苦人家出生的吧。穷人家的孩子要出人头地只有踩在别人头上,利用玩就抛弃。”记者回答:“我也会这样做,但不会杀人。”话说女记者也不是心慈手软的女人,她刚做记者差点被开除,为了能继续做记者,她偷拍杀狗犯人的照片,不惜把一只有残疾的狗作为诱饵。在她对同事说自己为了保住工作,和谁睡觉都无所谓时,一副不择手段的嘴脸。
其实在片头即3年前,2人就有过交锋。福元弓子买单时发现自己不见了皮夹,没钱付账,好心的女招待,即后来的女记者买下了戏票,为弓子支付饭钱。3年后她找到已成名的弓子,一开始弓子坚决否认认识她,后来才承认丢失钱包是她为推销戏票而惯用的伎俩。看来,女记者骨子还是个纯良的人,而弓子一开始就善于撒谎,为达目的不惜欺骗好心人。就是这种区别,弓子为了成功没有底线,连曾经和自己亲密的人都杀害。
《指》影评(四):与记忆擦肩的瞬间
松本清张的小说想来更有张力一些,到了这部松本special纪念作,反而变成了模糊的百合作品。剧本和演员都缺乏张力,我一边觉得“这可真差”,仍然断续地把它看完了。原因是高岡早紀(饰 北岡美穂)的存在,虽然她从头到尾也只是个配角,前半部分的凌厉到了后来也被编剧弱化得所剩无几,于是很顺利地被杀掉。从台词来看,在原作中应该是更加锋利的女人,高岡的脸部线条相当姐姐型,大约是为了体现角色才一直绷着脸没有表情吧。
有这样一个镜头可以记住:
女主角在片场忘记台词,牢牢盯视迎面走来的美穗——她的第一个恋人,话剧舞台上的女王,曾经无法战胜的竞争对手,一起犯下不可挽回罪过的同伴。美穗依旧是没有表情的脸,笔直地和她擦肩而过,脸上的伤疤在这个瞬间似乎消失了。
——美穗其实是作为群众演员走过拍摄现场。当然,是为了来见女主角。
题外话:如果是我来写,从这个镜头开始,美穗应该有更多的戏份。毕竟那样孤注一掷的姿态,值得被留在观众的记忆里。
附上高岡的照片一枚,摄影师让她摆这样文艺复兴的姿势,实在看不出意义所在,女明星还真是个苦活。
《指》影评(五):与原著的差异比较
这部电影原著《指》作于1969年,收录于短篇集《水之肌》(1978)中。
松本清张生活在整个昭和时代,这个时代经历了二战以及战后日本的发展以及复兴。他的作品也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各个时期的社会面貌及人民生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松本清张是整个昭和时代的记录者。
阅读松本清张的小说,常常感到小说中所带给我的一股清新之风。这种感觉就像是从城市走入乡野,站在葱翠的山间感受到的清风一样。松本清张早期的这部小说,那时正是日本刚刚恢复经济的时候,小说中也处处可见当时的社会面貌。而迟于原著数十年拍摄的电影则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完全将小说中的背景移植于现代,造成了观感上的差异,倒与松本清张原有的古朴清新之风背道而驰。
由松本清张原著拍摄的电影也看过几部,前些时间所看的《蓝色描点》便是其中之一。《蓝色描点》是由长篇小说改编为电影,在改编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细节上的流失。在阅读过原著之后再来看电影则会感到十分别扭。
这部《指》原著是一部短篇,由短篇扩充而成的电影则加入了更多的细节(编剧你辛苦了),和看《蓝色描点》时的感受不同。不过,可能是为了迎合现代的观众,所做的改编也不少。电影中除了保留了原著中的女同以及杀狗的情节外,其余部分几乎全部翻新了一遍。
原著中是从弓子的角度讲述,讲述弓子如何认识恒子,如何与恒子展开女同恋情。后来为了防止这件事世人所知,便杀人杀狗。至于案情的侦察部分则匆匆带过,因为作者表现的是这种杀人的动机是经历了怎样的原因而产生的(这也是社会派小说所表达的重点),而调查部分并不是作者想表达的重点之处。而在电影中,则从女记者香织(小说中是没有香织这个人的)展开连续杀狗案件的调查开始,逐步将弓子的过往一一展现,可以说电影将小说的过程整个翻了过来。在情节设定上,则增加了更多的悬疑性。
在电影中,对于“指”这一标题中的名词也赋予了另外的、全新的定义,以至于所要表现的侧重点也与原著不同(原著是“杀人后无法伸直手指”,电影是“女人用手指品尝彼此”)。这可能是原著与电影所处的时间相差数十年之故,观众对于事情的理解不同,编剧对于剧本作了一定的调整。
另外,为了电影更加好看,将原著中的酒吧的女招待改成了电影中的女明星。相应的,便在电影中加入了一些影视圈的黑幕。现在流行的“三角恋”的元素,电影中也有涉及,不过却是三个女同的“三角恋”,感觉上特诡异。
总之,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借用了原著中的人物和部分情节而全新演绎的不同于原著的作品,电影是加入了编剧的思想在里边,是否好看这是编剧的事情,与松本清张的关系是不大的。即使不喜欢电影,也可以找来原著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小说带来的不同于电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