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定罪》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定罪》的观后感10篇

2022-03-13 14:37: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定罪》的观后感10篇

  《定罪》是一部由托尼·戈德温执导,希拉里·斯万克 / 山姆·洛克威尔 / 梅丽莎·里奥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定罪》观后感(一):也许会没有奇迹

  现阶段,最觉享受的事莫过于躺在床上,一台电脑,一部电影。

  会看《定罪》是昨天在微博上偶然看到了李开复的推荐,大师推荐的,必有其独特之处。《定罪》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妹妹为了为含冤入狱的哥哥翻案,通过12年的努力,习得法学学位,成功证明了她哥哥的清白,18年后,哥哥终于重获自由。

  从一部电影的角度看,《定罪》似乎有些太过匆忙,所有的情节都仿佛来得太快又走的太快,虽然也会有很多细节表现主角的情感,但是总不够深刻,不够细腻。想来这段故事历经18年,其中的曲折坎坷,又岂是短短1小时47分钟可以讲完的?

  片子的女主在开头的时候就觉得很眼熟,看完后去查,果然是她,《百万美元宝贝》里的女拳击手,希拉里·斯万克 Hilary Swank,她并不出名,虽然她曾是奥斯卡的影后,豆瓣上说她太过“硬线条”,以致限制了她的戏路,确实,《定罪》里的角色和《百万美元宝贝》里的确有共通之处,那么坚韧,那么执着,只为一个目的,倾其所有!

  片中,女主在12年的时间里遇到过各种挫折,与丈夫离婚,迟交论文导致留校察看,差点不能毕业,无法全心全意照顾孩子以致差点失去亲人,还有在寻找证据途中的种种难题,但就像她所说:“It's just a setback !"或许是自慰,或许是自我鼓励,但她终究是成功了。

  片中的一个情节很是发人深省,根据美国那个洲的法律,定案十年后,案件的证据都会被销毁,然而,当所有人都告诉女主要放弃的时候,她却坚持再找一遍,奇迹就这样发生了,罪证竟没有销毁,这样的奇迹在中国通常会被说成”上天被她的诚心所感动了”。但真的是这样吗?现实中,奇迹就真的只是奇迹而已,又有多少人败在了这些奇迹中。如果证据被销毁了,就没了这个美谈,没了这部电影,那么当我们要为一件事情而奋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也许会因为缺少了一个奇迹而最终成为遗憾呢?如果是这样,那还值得我们如此牺牲吗?

  我想也许是值得的,人这一生,应该有那么一件事,让你为之疯狂,为之奋斗不懈,不求结果,不求回报,直到生命终结,也好过终生都无所求、无所为。当你终老时,无论遗憾还是满足,都会是圆满的,因为你会发现你终究是来过的……

  女主的儿子认为自己母亲浪费了一生,女主思索后,什么也没有说,我想她从不会觉得遗憾和后悔,因为她是在为了她所爱的人奉献,那么无私的爱!

  我想这就是我所看到的。

  《定罪》观后感(二):给人力量的影片

  定罪(CONVICTION)& 危情三日(THE NEXT THREE DAYS)

  在好莱坞前几年再次刮起犯罪论理风暴过后,去年的荧幕有两个此类型的影片,为我们带来了不同感觉的“越狱”。两部片子同时有世界顶级演员扛旗,上映档期一样,展开了激烈的票房大战。

  我不知道如何去驾驭一篇成功的影评,但是我会遵从内心的感受,写下最真实的观后感。因为是观后感,所以如果有兴趣看我这篇文章的朋友不妨先从影片看起,说不定比我会有更多的体会,以便交流。这一回我就省略两部片的故事简介了,从另外一种视角来讨论这两部形似神不似的影片。

  因为《定罪》里有山姆·洛克威尔(Sam·Rockwell),是一位我近期很喜爱的演员,所以我就先说下《定罪》吧。首先这是一部以真实人物,真实事件所改变完成的影片,这是弥足珍贵的,胜过商业宣传,会使人更投入的去体会女主人公贝蒂(希拉里·斯万克 Hilary·Swank饰演)的内心经历,作为一位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得主的演员,她的个人魅力与表演风格肯定是独一无二的,在此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部片子有一个强大的脊椎支撑着整部影片,就是它的剧本,剧本在一部电影中的重要性会在更适合的演员身上得以体现,相反如果你也想拿奥斯卡,需要做的必然很多,但是先去找一个好的剧本吧。《危情三日》的剧本也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如果拿来和《定罪》比,就相形见拙了。受限于剧本,所以影片更偏向于画面方面的补足,还有故事情节方面的悬念,综合实力还是不俗的。同样有超强的演员阵容,有Elizabeth·Banks,Liam·Nesson(我最欣赏的英籍演员之一)等大牌护驾,罗素·克劳(Russell·Crowe)的戏路也驾轻就熟了,很佩服导演的功力,如何分配戏份,把电影拍好也是一个导演一辈子的功课。

  《定罪》的故事让我很感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真实。是故事的真实,演员的真实,所以感触得真实。像是这种愿意把事件还原,并且找到能触动观众内心的电影,是我很欣赏的。这类影片并不需要过分的追求艺术效果,也没有对于社会道德的讽刺,只是还原真相这一点,做到不容易。影片的故事围绕着亲情,可谓是在缺少奇迹的现实生活中给人带来了些许的慰藉,肯尼因为一个荒谬的误判,在厚厚的围墙后面一呆就是18年,从绝望到有希望,希望破灭,再从绝望中走出来,单是看影片就能给人带来这么大的震撼,现实中肯尼的感悟可能早已超越了我们的所能想到的(打个岔,片尾看到了真实的照片,我只想说。。。哥们。。。看来号子里的伙食还是不错的)。平凡的我,平凡的生活,亲情并不能体现得很重要,但是贝蒂和肯尼的感情却是体现得无比坚强,已经超越了爱情、友情,平凡的我曾今和亲情看得一样重要的情感。一定有些人看电影会哭,因为电影不小心触碰了内心,勾起了记忆,我想,这一部也不会例外吧,曾今他们反抗过命运,忍受身体和心灵的煎熬,疲惫得连抬起头的力气都没了,眼睛充满了血丝,脸色铁青的他们。我想在多年过后,等我理解亲情更加深刻了,或是在通往那里的路上遇到了挫折,应该会再来看下这部电影,因为我是人,也喜欢在别人的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出路。

  好了,再来说下《危情三日》这部影片,翻拍,影片的节奏相比《定罪》就明显紧凑了许多,因为两部电影所要展示给观众的东西不同。不过话说回来,观赏过程还真能让人找回点儿当时躺被窝里埋头苦看《越狱》一二三四的感觉,环环相扣,总是在快被抓的时候,发现缺少一样东西,但是抓你的人总是在那样东西又出现后才赶到。影片的重点是一些两人的眼神交换,彼此信赖的默契,不管再好的特技,再壮观的布景,如果缺少了情感是不会有人喜欢的,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太忙碌了,已经无暇去理会电影中的情感了,花钱只是为了寻找视觉的刺激的时候。其实这部影片的剧本真的不错,只怪《定罪》太有说服力。影片中John(Russel·Crowe饰演)对妻子说的一段话很让我感动:“因为我知道你的为人,我永远不会相信你会杀人,而我,一定不会让你在牢中度过一生!”这句话的分量很重,说出来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这其中的种种承诺,种种情仇就让观看者自己去体会吧。影片最后的飞车镜头是反物理现象中最给力的,要知道如果被警察逮到,就是两个人一起回监狱,留下孩子一个人,但是如果不回去,也可能会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消失,但是往往我们在最复杂的情况下都会做出最简单的决定,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决定。影片的结局伴随着我的轻蔑的感叹,终于找到思路的出口了,虽然一直认为不是劳拉杀的人,但是没有关于真凶的提示,找不到合理的解释(罪犯,哪怕不是真凶,潜逃也是不能被接受的),纽扣的出现把这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也把我内心最后一丝的愧疚随下水道带走了。

  我还想说的是,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写评论的人,所以我写的也只不过是自己那一些心里的感触罢了,谈不上任何技术性,每个人的经历与生存环境不同,造就了每个人看待事物的不同看法,我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而已。

  2010年02月02日(大年三十)

  Joe

  《定罪》观后感(三):就这样?然后自由……

  当法官像平时一样宣判完以后,好像什么都只不过是按部就班。可是对于肯尼来说,一切仿佛都重新开始了。只不过他的清白和自由整整等了18年。

  而他亲爱的妹妹,则为了他的清白,几乎搭上了18年的精彩人生。不敢说她真的像孩子们说的那样“牺牲了一生”,但丈夫的离开,本该给予孩子们的关心和陪伴,她确实失去了本该应有的更加甜蜜的家庭幸福。这可能就是2个从小就相依为伴的哥哥和妹妹之间坚强的亲情纽带。妹妹永远相信哥哥是无辜的,并从不放弃。

  影片展现的场景中规中矩,节奏得当,却又紧紧抓住人心。可能对于公正这个主旨,任何人都会被不由牵动。

  那首结尾部分的钢琴曲,恰如其分的表现了整个影片的调子,平淡,但是充满了张力。

  哥哥和妹妹偷偷跑到别人家 躺着吃糖果,享受他们平时难以感受到的自己营造出来的小家庭温馨;

  当哥哥和妹妹要被分开,两个人死也不想分开······一切都不会被认为是煽情···没有父母关怀的孤单孩子,对方几乎就是自己的全部世界。这也是支撑妹妹18年的唯一信念。那孤单的亲情。她被冤枉的 暴躁 有趣 唯一的 哥哥。

  影片的最后是圆满的结局。而这个根据现实故事改编的真人真事却让人感觉缺憾:哥哥肯尼在离开监狱6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我不由的想,这样的结局,对于妹妹,是不是公平。她为了哥哥所耗费的人生,所耗费的青春,最后还是没能和哥哥走的更远。不过我想,她一定不会后悔,因为那坚定的心,去证明哥哥是清白的心,想要让哥哥重回温暖的心,不会熄灭……她有一颗,最勇敢最坚毅的心。

  祝真实的贝蒂,幸福永远。

  《定罪》观后感(四):这个女人可爱吗?

  这是一部没有悬念的电影,甚至也没有什么戏剧化的冲突,就这么简单、平淡。

  导演的手法也比较普通,除了一出场时用谋杀现场的镜头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惊悚悬念片,其他的部分再也没有出离我的想象。

  故事或许能感动一部分人,但是我对这个偏执几乎到极点的女人没什么喜欢,勇气和毅力诚然可嘉,但这是生活啊,连家都不要的女人有什么可爱之处?

  我唯一感动的地方是哥哥释放后和在法庭门口与女儿的相见,平淡无语的画面让人感慨颇多。当然这是妹妹不断努力的成功。

  制片方在选角上还是有问题的,女主角本就刚毅的线条很符合偏执狂的形象,而男主角在片中是个不走运的帅哥。但是看了片尾的一张现实兄妹照片后,才发现,那个哥哥的形象如此可恶,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个不让人喜欢的家伙,所以才会遭受如此冤屈;而那个妹妹看上去很柔弱,性格、行事方法与外表给人的感觉决然不同,而制片方没有抓到这些冲突点,或者说没能力表现这些冲突点,最终打造了一部平平淡淡的催眠片!

  《定罪》观后感(五):一部电影,证明一个演员的命中气质

  此片再次证明,希拉里-斯万克是演平贱角色的天后。

  这个角色的原本是属于娜奥米-瓦茨的,相信若是她出演,影片传递出的质感和感情细节会全然不同。娜奥米那一张楚楚可怜,时刻可能被吓到的脸,会让这个故事矜持的张力瞬间被瓦解——你甚至很难相信她最终会成功,所有的观众情感都会被牵引到去怜惜一个美人儿如何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做了一个“牺牲一辈子”(片中女主角儿子的话)的苦。

  斯万克却不一样,即便她痛得都快哭了,我也未心生痛楚,因为她传递出的角色感受便是:她肯定能击败一切而成功。

  演员的演技再好,永远抵消不了命中带来的气质。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已经从天后位置退居二线的茱莉亚-罗伯茨。当年为她摘得奥斯卡影后的《永不妥协》,其实跟《定罪》有不少相似之处:贫贱女子展开调查,推翻体制,告赢大财团——这是罗伯茨在《风月俏佳人》之后最正确的一次角色选择,在《风月俏佳人》里,她把妓女演出了处女味,在《永不妥协》里,她把民权斗士演出了妓女味——我可不是高级黑,事实上,这完全是赞美,正是这样妓女味的处理手法,让观众都嗅到了角色丰实的血肉感,那年的奥斯卡,茱莉亚一是胜在多年来的人脉,二是胜在了选角的胜利——每个演员都有自己最擅长的类型和处理,但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意识并发现这个道理,这同样需要经验和天赋。

  所以,感谢斯万克接了这部戏。如果是娜奥米-瓦茨,相信整场戏充满节制的处理方式会完全被泪水冲垮掉——节制和对于情节处理的多处留白,是这部电影最值得评四星的地方。

  最后想说的是,一个女人,有这么一生,做了这么伟大的一件事,那还有什么遗憾呢?

  《定罪》观后感(六):恶的定罪 爱来昭雪

  其实还是非常喜欢看到真实反映AMERICAN社会生活的影片的,虽然中国新闻里面有些,但是作为HARD中国模式里面固有思维的人们,不太会相信或者说不惜愿意接受美丽国家美国的现况吧。也许电影,根据真实改编的影片,能给与看到介绍后的国人一些思考,其实国家都是一样子的,如果有不同就是那些拥有智慧拥有真文明的那批人而已,只是少数的人能影响但不一定能改变,而且这个改变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缓慢的推进。有真理不一定能被理解被支持的,我想每个在模式里面的人都有所觉悟的。

  有时候会在中国新闻里面看到,罪犯在监狱里面结婚了,或者罪犯在亲人离去的时候外出祭奠了,当然这不是很多,不过至少有。因为社会在前进,文明在发展,人性化的社会服务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必要的。因事论事,因事解事,是一种进步!现在让我们回头看看AMERICAN的警察在什么情况下逮捕肯尼的,处在HARD模式里面的人是否有感到愤怒的人呢?这个我是想说:其实AMERICAN不一定都很美。

  不一定很美,但毕竟那里是地球上最发达较自由又漂亮的地方,所以那里的土地上也同样成长着非常优秀的人。而贝蒂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以她和肯尼的故事的来说:执着的信念,浓厚的亲情,残酷的生活,较健全的法制社会都较好的体现出来了。里面有一个片段个人是蛮有感触的:贝蒂说她现在在观察期,因为迟交作业,考试又没过。这时,肯尼却说,你是那个学校最聪明的学生,学校应该你加分。不论你是如何的差劲或者困境,真正爱你的人都会非常温柔的将自己内心最真的话告诉对方:你是最棒的!没有虚假,只有发自内心的鼓励和支持。因为爱你!看到如此的剧情时,令我不由得想到了某人,除了感动和感动,我还有感动。生活是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给你好的影响,给予你温暖的感受,让你无论在何种HARD模式中,都能开心地往自己的梦想或目标继续前进!刻在自己的内心吧。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是人都会犯错误,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面对错误,这句话说的真是好。以前毛主席提出的自我批评,古人提倡的每日三省吾身,都是这个意义所在吧。记得新三国里面也有过类似的,对曹操评价的一句话:曹阿瞒,知错改错不认错。是人,你必须要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不断改善自己并去纠正错误。当然了认不认错只是一种形式,下次看你的表现就能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改正了。而对于本片中因为错误而不认错,并且不断阻扰案件真像揭开的那些司检法机关人员,我只能用我们古语中的这句话来告诉他们:过儿不改,斯谓过矣。当然了对于在HARD中国的人们来说,DNA对比一样的案件来说可能就是铁案了。也许这就是两种模式的不同之处。

  一直认为昭雪这种事情,都是非常有正义感的人才去做的事情。我相信这些都是爱在里面沉淀的结果。能看到贝蒂与肯尼之间浓浓的情亲,那么多年的执着的信念,用其孩子的话:用她的一生去解救自己的亲人。贝蒂在表象和真实的虚假面前,却一直信任着肯尼,即使世界都抛弃了他,但是她相信他!这是什么?这不是仅仅情感力量所能做到的!如此努力的结果,连老天都眷顾了她,面对消失而重现的证据,我们还能感叹什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开!只要你去为你的目标不断努力,你就能成功!况且正义还站在这边!

  亲情、爱与正义,一直是世界的主旋律!执着,信念和信任,一直是人类前进的精神力量!

  《定罪》观后感(七):一次误判,毁了两个家庭,也拯救了两个家庭

  我从高中时代起就看过不少美国英国的法律专业剧,出名的有《皇家律师》,也有近几年兴起的《傲骨贤妻》,这些剧中不乏批判欧美司法制度弊病的剧情,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像这部《定罪》(conviction)那样痛快淋漓,直指其漏洞,又如此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可以说,是这个司法制度,毁了两个家庭,又因为这个司法制度,挽救了两个家庭。

  纵观全片,kenny由于有犯罪前科,又有在孩提时代非法入侵受害者的家的经历,才会使人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即便是证人的证词没有证明他有罪,在没有找出另一位先以更大的之前,陪审团以及办案警察会把kenny当做犯人虽说是人之常情,但首先违反了欧美司法制度的“无罪推定”原则。

  早在1764年启蒙运动时期,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提出无罪推定的初步构想时,正是由于当时司法制度中漏洞重重的严刑逼供跟有罪推定。且不从司法公正方面来说,就算是从人权方面考虑,无罪推定也是比无罪推定优越的原则。

  法律咋一看似乎是限制人的一种政治形式,但是恰恰相反,没有法律对我们人身权益的保护,没有法律对于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做出的约束,我们哪里会有自由?换句话说,法律正正是为自由存在的。因此影片当中的女警察在没有确切的人证物证的前提下,主观认为kenny有罪,并且威胁证人作出有利于控方的证词,是对欧美司法制度的基础——“无罪推定”原则的蔑视,也是对整个美国司法体制的亵渎。对于我来说,这种不懂得尊重人权、尊重法律尊严的人,是不配穿那身制服,成为保护公共安全的执法者的。

  前文中说到这个司法制度毁了两个原本幸福圆满的家庭,是因为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没有监管执法部门执法公正性的独立的机构,负责维护地方司法的DA(地方检察官,美国每一个州设置一位,也是由选举产生,与行政机构管理者的选举相互独立)也没有一个更上级的部门或者机构对其工作进行监察监督。人性都是自私的,因为女警官对面子的重视、对名誉的保护,也因为新上任的DA对形象的保护,将清白的kenny打入监狱,让他重见天日的希望一次一次地被政治上的阴霾所遮掩。

  还好,还好,我们的无辜者身后有一个一直支持着他的妹妹。Matty获得律师执照后,利用残败不堪的马萨诸塞州司法系统的漏洞,将自己的血亲救出,共沐阳光。本来规定一经定罪的案件其物证要在结案十年后进行销毁,偏偏在matty死缠烂打之下被寻回,成功通过DNA检测,稳稳地抓住了放出kenny的关键钥匙。这是漏洞,也是matty的幸运。

  看完影片,或许许多人被matty的坚持所感动,也为matty的固执感到遗憾。就像matty的小儿子说的那样,有多少人会放弃自己的一生,只为救出自己的亲人?但是我却想说,看似matty牺牲了原本团圆的家庭,失去了追逐自己梦想的时间,甚至失去了自己十六年的人生,但是她仍然是the biggest winner。对她而言,哥哥kenny就是她的家,是她的童年,她人生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看最终,他们不是仍像小时候那样嬉笑怒骂,在清晨的阳光中互诉衷肠吗?完成自己的执着,为自己,为他人,都是体现生命的意义的举措。

  从法庭出来,兄妹俩沐着夕阳的光辉,重回十六年前。那片金黄色的光,一定象征着司法制度更加完善的未来,象征着背后千千万万为蒙冤者沉冤洗屈的法律工作者。

  最后的最后,kenny收拾好衣服走出监狱,完全没有了刚开始得知有机会被释放时的欣喜若狂,他的狂喜、激动还有对司法执法部门的不信任,都融成了驼着背低着头慢慢前行的沉默。好事多磨,好事,多磨,如周恩来所说的,人抬起头来走,走的是下坡路,弯着腰低着头走的,才是上坡路啊。

  2014.11.28 广州赤岗

  《定罪》观后感(八):莫须有的救赎

  不知道其他忍受尽两小时看此片的人什么心态,我相信看此片前都应该对此片有个预期观感,本来我是打算用此片来给新年的壮志雄心来打气的……可除了海报让我有瓦尔登湖的超脱幻想,通篇则让我有时光无常,挣脱无益,还是拜托命运之神在我一干壮志未果时,切勿掀开幕布,让我露怯的不实之想。

  故事中看似受难的男主角跟大名鼎鼎的肖申克比起来,似乎过得还上好,火爆脾气在号子里被磨的不剩多少,对其来将应该也是好事。不知道实际中的男主角现在生活怎样,应该拿着不少联邦补偿继续在酒吧里逍遥来补偿自个逝去的高墙时光;故事里表面看起来很坚毅执着的女主角跟《永不妥协》里的女主角比起来也是幸运有佳,苦难不足,片里那句:我想若不是马赛诸塞州的法律,他早就死了……我简直想笑场。

  当然这还是一个游戏规则里的故事,女主角并没有借助规则外地东西,换句话说是具备自我修正与更新能力的游戏规则真正救了她的哥哥。

  在生活里看过不少举着白底红字或黑字的人们在家园,在厂矿,抑在某些高墙外,狮子下,向着来往各色人群叙述着自己的苦难。我起初总觉得有点好笑,仿佛场景错位,时光错位,这些人们倘若故事如其所述是真实的,他们不应该出现在那些不是游戏该发生的地方,可是转念想到,这游戏规则真正得到确立遵守前,他们可以出现在他们想表达意见任何地方!

  救赎是真实的,因为规则不明,破损会走向溃烂;救赎是莫须有的,因为规则明确,破损迟早可以修复。

  不要艳羡梭罗在瓦尔登湖边上的生活,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隐居客,海报上这浓妆淡抹的美景,在当下胶水成分未知,尚未贴牢靠的时代,仅仅是一副想象中的油画而已……

  《定罪》观后感(九):令人感动的兄妹情,令人感动的电影。。。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感情叫亲情,该片把它发挥的淋漓尽致。

  影片的背景发生在80年代初期,看看那个时候的美国,人家也是一步一步发展出来的。主人公兄妹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真是一万个不幸的家庭有一万个不幸的理由,同时兄妹感情深厚也不是没有缘由,没有父母的疼爱,哥哥照顾妹妹,真是一种穷人家孩子之间的那种质朴的真情。

  要不怎么说不受教育的孩子没教养,不幸家庭的孩子确实不招人喜欢,长大的哥哥行事粗鲁,性格暴躁,惹上了一桩谋杀案,被误判有罪,终身监禁。他的妹妹坚信他无罪,“牺牲了她的一生”为哥哥洗脱罪名。为此甚至考上法学院,拿到律师执照,破除万难,坚韧不拔,最终还哥哥以清白。

  人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该片在感动我之余,给了我很好的激励,它告诉我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客服的,女主人公要工作,要养家,要带两个孩子,要上课,要考试,要写论文,要替哥哥奔波,最后,她都做到了,而且现实中要比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的不易,更加的困难重重。看到这里,我还有什么理由给自己的生活中种种的不努力找理由呢。

  最后要赞一下导演的选角,女主角选的太贴切了,简直就是那个时代模子里的人物。。

  《定罪》观后感(十):三种生命的一种

  晚上去看电影,心情不是很好。

  上周的这个时候去看了阿基里斯与龟。两部电影都很好,但是凑在一起,让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人总共不过就这三种生活:第一种是《定罪》式的,第二种是《阿基里斯与龟》式的。

  《定罪》式的生活是为了什么东西拼命付出。以过程交换结尾。执着得令人感动,信念到疯狂的程度,为了不顾一切的目标与生活战斗,哪怕失去亲朋,失去平稳,失去自信,这辈子都在艰难中度过。

  以失去生活换一个结局。

  这样的执着,最大的问题不是艰难,而是迷途。这是《定罪》走到《阿基里斯》的路径。真知寿其实从来不失败,他的每一幅画都是那么好,可是他走的是迷途。他的执着注定是没有结果也不可能成功,因为他根本不像贝蒂安,他想成功,但他不知道什么是他的成功。他的人生不孤独,可是不孤独的代价是没有结果。

  第三种生活是《楚门的世界》。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孤注一掷,也不想迷惘地来回旋转,只是愿意简单幸福地过生活,那可不可以呢。

  可以。那就是《楚门的世界》里的生活。

  可以幸福,可以不想那么多,可以不追逐不疯狂,可是我们无法回避面对这简单的幸福早晚有一天都是假象的事实。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喜乐是不是经得起审视,是不是千万人注视中的嬉笑的傻瓜。

  哪一条路都是通不到天堂的路,根本也没有通到天堂的路。《定罪》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吗?励什么志呢?它讲的不过是在绝境中挣扎的故事。

  斯万克在屏幕上的脸让人看了心里难过,她脸上的绝望,给行动本身赋予意义。

  也许三条路总会走上一条,这接受起来也不难,只是在心里问自己:当我像贝蒂安一样被挫败时,谁从我的床边拉我起来,当我像真知寿一样四处碰壁时,谁陪我一同沉醉不醒,当我像楚门一样被大雨倾盆时,谁能带我找到天幕的小门。

  而今生今世,我又能在谁的生命里陪他度过这些绝望的渡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