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夸奖背后,你不可不知的攻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夸奖背后,你不可不知的攻击

2019-07-20 12:02:28 作者:刘鹏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阅读:载入中…

夸奖背后,你不可不知的攻击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夸奖》的主题,写了4稿,删了4稿,这是第5稿。

  我在反思,为何这篇文章我总是不满意?尽管设计了各种角度。比如,首先想到的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谈夸奖背后的攻击,可是总是觉得核心没有抓到,理论部分又学得不扎实,写错了怎么办;继而又想以一部短篇小说形式讲述夸奖背后的嬉笑怒骂,但是怕读者通俗是通俗了,言情小说家写得要比我好多了。各种宫斗剧中,互相夸奖间的嫉妒、攻击,口蜜腹剑的生动描写,我望尘莫及;又酝酿了几天,觉得可以将这篇文章的框架放大文化集体意识层次上,发现文章的格局上去了,我却下不来了。

  不过,恰是这种纠结,给了我一个绝好的自我觉察的机会

  为何在意这个主题的写作

  静下心来,与自己潜意识做了一次对话文章写得好,会得到真实的夸奖,如果写得不好,读者还夸奖我,夸奖中就充满攻击的味道我会感到羞耻不安自恋破碎一地,何以见人!想通了自己潜意识的纠结,反而坦然。于是决定写真实的生活有关自己夸奖背后的故事

  1.

  夸奖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使人终身思想残疾

  70后的我,在那个伟大变革年代,夸奖与盛赞之词不是用在某个普通人身上的, 要么用在领袖身上:如伟大的领袖、舵手导师统帅;要么是用在国家上,如:伟大昌盛祖国振奋人心时代锐意进取群众。我们群情激昂的盛赞祖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盛赞筑路工人修天路,做名石油工人荣耀

  在这些夸奖中,国家在慢慢觉醒,民族在慢慢觉醒,每个人开始醒过来。

  对于我而言,生于一个父母并不夸奖的家庭,也许不是父母不会,只是与时代相比,孩子显得太过渺小,所以假如能有人夸我,我才不管夸奖背后是什么,先收了再说。总归那些词儿都是好听的,然而童年有一次的夸奖让我记到现在,上小学年级时,精力太过充沛,去学校的路上都是练着单手翻啊,跳啊、蹦啊、跑啊。有一天回到家邻居阿姨告诉家人我的不正常表现,带着一种讥讽的口吻夸奖我说:哟!你瞧这孩子,精力多旺盛,像是得了多动症一样

  在当时,这是我生命中知道的除感冒发烧以外的唯一孩子才会得的专利病。从此以后直到成年,我一直认为自己有多动症。看似一句夸奖的玩笑话,成为了一个思想钢印,带病终身。

  2.

  夸奖是对方投射小心陷阱谨慎认同

  成年后,身边的夸奖越来越多,细细品味的话,里面确实有些不同的味道。有的夸奖让人身心通透如沐春风,无论是语气语调还是用词用语恰如其分,真实不虚夸,得到这样的夸奖会让人快速与对方建立好感,从夸奖的语言中甚至能感受人格饱满健康而有些夸奖,让人听了如鲠在喉,甚至激惹起想动手打人的冲动

  前几日,有一位女性网络上与我闲聊,她说之前自己有固定咨询师,因为自己的问题总是解决不了,她想换一个流派的心理咨询技术,于是听说了精神分析。她跟我说:刘老师,听说你很专业、也很厉害,我想在你这试试,看看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我很喜欢曾老师,你是跟随他学习的, 你的风格肯定也会像他,所以我想试一试。

  正当我沉浸在自恋之中的时候,曾老师出现在了我们的谈话关系中。那一刻,有种体验:走在大街上,一位妙龄少女,面带桃花,含笑径直向你走来,正当怦然心动之时,她擦肩而过,扑倒在另一位男士的怀里。

  其实,这不过是她自己的一种投射,把对自己的一部分关系转移到了曾老师或精神分析或我的身上。她的夸奖中,似乎可以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虽然我生病了,但我还有能力找到专业的人为自己看病。当我找的人越专业、越厉害,也就证明我自己越有能力,可以挑战权威把控自己的命运。于是,所有从她口中听起来像是夸奖我的话,其实都是在说她自己。

  而我感到了不舒服,甚至是一种攻击,是因为我的自恋被她不经意用小斧头轻轻地砍了一下。幸好,我的自恋足够结实,厚脸皮上只留了一道白印。

  3.

  夸奖权威,攻击理想父母,允许完美的自己活下去

  平日的工作,我会到各个学校讲课,努力传播心理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经常有父母向我倾诉心事,当我认真耐心听完后,有人就会夸奖我:刘老师,和您聊天真好,您那么有耐心,不发脾气,您那么成功,我却很失败,我教育孩子过程存在各种问题,您那么专业,您的孩子教育得一定很好,当您的孩子肯定很幸福

  每当我听到这些夸奖,我会仓惶逃跑,为何?

  对于父母而言,我相信他们渴望拥有成功的教育经验,对我溢美之词发自内心,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许夸赞权威的背后是对自己教育失败的掩盖与逃避,也许是对自己做不到理想父母的内疚与羞耻。而看似夸奖的攻击,会让他们舒服一些。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你是学心理学的,理所当然很懂孩子心理,要掌握孩子的发展变化危机事件应对而我们却是没有经验的,即使犯了错,也是允许的。面对理想父母,最好让这个权威待在该待的地方。如同我们会把神灵圣母天使们供奉到高高的地方,用各种美颜、美言功能修饰装扮。我们需要它们在上面待着,遇到劫难人生关口的时候去烧柱香、去许个愿、问个签。就像个孩子遇到焦虑恐惧总会钻到妈妈怀里嘬一口奶,安慰剂一吃、危机一过,警报解除,又去探索自我天地。权威是否有用,要看地上的人们是否需要。所以,每次讲课父母感慨收获颇丰,焦虑、愤怒一旦缓和日子就又如白开水般一切如常,等待下一次的烧香拜佛找权威。

  这让我想到姜昆和唐杰忠两位艺术家讲的一个相声虎口脱险》,其中有一句话改编用到这里。我们盛赞一个权威,让他顺着我们打开的手电筒灯柱,不断往上爬,往上爬。足够高的时候,掌握手电开关的人一旦摁下关闭键。权威越大、爬得越高,摔得越狠,所有的夸奖与赞美就如同灯光一般,消散于黑夜之中。有个专业的名词叫:捧杀。即:甜言蜜语“杀死”一个人。而“杀死”了权威,就没有那个理想父母做对比,不完美的自己就能继续活下去。

  4.

  夸奖背后的攻击带来羞耻,也因此而活得清醒

  对于我自己来说,被当作权威,被投射为理想父母,得到夸奖,却感受到攻击,转身想逃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羞耻,因为作为父母,其实自己并不称职教师这个群体或许可以与我深度共情,比如两位妈妈聊天聊双方职业,其中一方说自己是英语老师,另一位妈妈就开始夸奖:呀,你的孩子英语学得一定非常棒啦!也许作为英语老师的妈妈就开始脸红、不知所措准备逃跑。

  在社会中,教师的职业看起来很光彩传道授业解惑是职业所属,而回到家里我同样是一个有情绪、想偷懒、不爱干家务的臭男人。工作需要我东奔西跑,愧对了孩子的成长,很多个夜晚,忙碌一天回到家,悄悄打开房门,看到的是孩子蜷缩在沙发上睡着,垃圾桶里丢的是方便面袋。 越是听到别人对我这方面的夸奖,越觉得心虚、内疚。无数次在心里说:对不起!对不起!好在当我把这些烦恼愁苦反馈给家人时,得到的是一致的理解与支持

  生命历程中我得到更多的是真实的评价赞赏,也正是因为大家的夸赞让我获得照见自己的机会,提供健康成长的动力。而纠结于他者的评价,或将自己的手脚与思想绑架,成为对方的生命底板投影重叠,混乱痛苦,这样的生命状态应止于智者即你是你,我是我,我看到了你,我感受着自己,我选择你对我的夸奖,我感恩你的赠予。

  真诚感恩生命中那些批评者、夸奖者,甚至在夸奖中带些攻击味道的人们,因为她们让我清醒,并能实时度量自己生命的平衡流动

  夸奖背后或许有嫉妒、有羞耻、有对方的投射,而这些感受都将影响我们看待世界处理人际关系的角度与做法。我可以选择恼羞成怒睚眦必报但我更愿意用精神分析的语言解读夸奖背后的敌意与攻击,还原一个事实真相,于是我们就能笑着接纳对方的糖衣炮弹,成为映照在彼此身后天空中的灿烂烟火

  作者:刘鹏 第二季传播师计划学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注册沙盘游戏师,洛阳市西工区教体局特聘心理专家、Wo得读书俱乐部联合创始人。人生态度:互为镜子,照见自己,照亮他人。

RECOMMEND推荐阅读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