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惊魂》经典影评10篇
《仲夏夜惊魂》是一部由阿里·艾斯特执导,佛罗伦斯·珀 / 杰克·莱诺 / 威尔·保尔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仲夏夜惊魂》影评(一):Midsommar
看了网上流传的剧本 不错 力荐 把人在BBQ上烤也是很厉害了 故事发生在summer solstice ,电影里的cult有一个传统 到了七十多岁了就从悬崖上跳下去 最后女主被crown 成Queen了 然后一群人在哭(预告片里也有的) 让我不由联想到了遗传厄运里男主被crown成king of Paimon 打算去电影院看首映 然后三刷~
《仲夏夜惊魂》影评(二):导剪加长版 共171分钟 新增24分钟未曝光片段8月30日北美限定送给你
#豆狸推荐# 仲夏夜惊魂 | 悬疑/恐怖/惊悚/美国 导剪加长版 共171分钟 新增24分钟未曝光片段8月30日北美限定送给你 送给你的黑/暗童话来了[喵喵] 瑞士乡间为期七天的祭祀活动 向我们展示了每个人的两面性 理解 抵触 质疑 认同 明亮色调 黑/暗主题中 当代社会道德底线渐渐被打破 人类情感的复杂性痛苦喜悦交织 将整个仲夏夜 推向最高潮 推荐指数:⭐️⭐️⭐️⭐️ 阿里·艾斯特执导 弗洛伦斯·皮尤、杰克·莱诺、威尔·保尔特主演
女主姐姐自杀带上了父母而没带上自己,自己的悲痛只能自己承担。来到小村子成为queen,自己的痛苦和快乐终于得到共情。
非常直白的死亡场面看的令人实在震惊。对死尸的面部特写,对断肢平静刻画,让影片异常真实。
女主演技太赞,片中几次长镜头的刻画,感情起承转合极其顺畅,佩服一波。看后来豆瓣一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原来是个英国演员。
看的过程中,在“女村长”第一次讲话时,先是画面没了,然后紧接着声音没了。我第一反应是jump scare。结果是影院停电了...因为外面的雷阵雨。停了十分多钟又继续开始放映了。影片太赞,这点小插曲丝毫没有影响整体观影感受。
《仲夏夜惊魂》影评(四):不要乱旅游……
【7/10】19.07.13 人生中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恐怖片,纪念一下…… 结果并没有想象中恐怖。实际上一点也不恐怖,主要是一种诡异的气氛,配合音效在电影院体验还是爽的……我应该多来电影院看恐怖片。 之前看预告片本来非常期待,但正片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节奏怪怪的,而且还没吓到我……导致看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不过我超喜欢两个地方。 ① 把恐怖诡异和最美好事物联系了起来。不像其他恐怖片都是夜晚黑暗雷电惊吓,这片里全是你能想象的最灿烂美好的意象,夏至白到刺眼的阳光,绿树草地怒放的花,雪白/碎花连衣裙里的少女,舞蹈共情和xing爱……纠缠成独特的调调,让我看完出电影院走到阳光下时头皮发麻。不借用糟糕的东西来制造恐怖,而是用恐怖让你心目中原来美好的东西变得糟糕…… ② 由于故事设置的背景,这种事是完全有可能真实发生的(巫术草药不谈)。一个封闭社群,有自己的封闭文化和道德,从小在其中长大的人甚至不会觉得有哪里不对,他们的意识中世界就本该如此。诡异来自于这种理所当然与观众坚信的普世道德的偏离冲突,而惊悚来自于代入主角后慢慢发觉这冲突的过程。没有反派和鬼怪,只有不同观念的人,真实恐怖片了。 教训:不要一无所知就去一个封闭文化里旅游……
《仲夏夜惊魂》影评(五):肥宅不出門的理由
我覺得Ari Aster是屬熟慮規劃分鏡的創作者 甚至沒有要嚇人、他應該稱作文化考察電影導演? 就算移到戶外(小村子),在《宿怨》實行之「場景的互動性重複性」有做到(屋子每個房間的善用) 有一個跳接是《宿怨》就有的招數: 兩個相同構圖畫面差別在晝夜之分,明顯減去時間流逝,是一個很常見的視覺喜劇手法。 這手法在兩片皆處開示第三方介入等懸疑橋段後,或許會成導演招牌技法吧 真高興攝影師仍是Pawell,2:1畫幅 俯視通常非我喜好,但恐怖片和信仰元素我就能接受,「神視(鬼視?)」 平移、推軌為我認為營造氣氛相當有利的運鏡,舉例《東尼瀧谷》全片的平移帶動時間與空間過度,推軌dolly 沒有zoom的破壞構圖感 運鏡與演員同步匹配,david fincher的招數,在《仲夏魘》少數幾場用到,此特別明顯 只要使用越多,觀眾的眼睛會被騙,漸漸的....「看不見的剪接、看不見的運鏡」悄悄蔓延下視丘 景框藏角色身後,尾段一場交溝淫聲浪氣跟女力戰壕的構圖即解釋everything 稍微提下我挺喜歡的點: 扭曲花花(卡哇依喔) 放大的聲音(請見灼人秘密那篇) 聲音的和鳴(女力戰嚎、民族歌) 先看完宿怨,很幸運Ari Aster得我心 這片150分鐘幾乎在建立世界觀,遇到此編導,創作手法會成我主觀評價 欣賞成金蛋、厭惡成臭蛋 看這類電影宛如豬哥亮簽彩券 非胡既槓 電影播畢 身心被《仲夏魘》慢性傷害 看完感官都怪怪,一切逐漸扭曲 ...... 有可愛的小美女遞飲料給我耶!!! (醒)
本来是来看恐怖片的,没想到看了一部很不错的art film。妈妈和我一起看的,她完全看不懂。我说这部电影就是在探寻生命的真谛。
女主的家人诡异地死了,但全片都没交代背后的原因。女主又有bipolar,经常经历panic attack,她对于活下去并没有期望,但她深爱的男友又让她对整个世界还充满眷恋。
她在挣扎后还是和他们一起去度假,整个度假村其实就是她脑海里的乌托邦,这里充满仪式感,是对死亡和生命的尊重。其实无论生命的诞生和结束都是美好的,并不存在遗憾和悲伤,在这里你可以自由选择终止自己的生命,并得到祝福。
而那些不理解的人便不属于这个乌托邦,所以他们被“杀”了,反对最激烈的情侣男人首先被杀,然后是不尊重生命树的Josh。至于女主的男友,被安排了出轨的剧情,这样结束男友的生命也让女主能更心安理得。他并没做错什么,他只是被那个本地女孩儿看上并选择做mate,那个本地女孩儿也是女主自身的映射。
最后所有人都死了,却没有女主的结局,但那个微笑就像birdman最后Emma Stone的笑容,是因为豁然开朗所以如此澄澈单纯,美好而干净的笑容。
所以女主对于死亡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死亡本身不该是悲伤和恐惧的事情,她通过乌托邦治愈了自己的伤口。
还有再提一句,从第一幕的panning镜头就很喜欢整部电影的cinematography,用的滤镜色彩让我想到典型的European art film,很敬佩在这样的时代还在坚持电影艺术的导演。
《仲夏夜惊魂》影评(七):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这是一部爱情伦理片
好多评论都在批判男主Christian,在此我想以客观的角度来看一下女主和男主的情感。
首先,影片一开始就阐述了女主的家庭:Dani的各种家庭问题尤其是bipolar姐妹让Chris苦不堪言,连Dani自己都知道她太clingy,在与Christian的情感中带入了过多负担。Christian已经有考虑过和Dani分手,然而他并没有。在与朋友的聊天中,Christian对于Dani能不能承担分手很怀疑,他还是关心Dani,但很明显心中已经没有了爱情——我认为Christian这个角色最大的错就是当断不断,而当断不断必受其乱。Dani无疑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往感情中带入了过多负担,所以她想方设法在其他地方弥补Christian,比如动不动就向Christian道歉,并时常为了Christian改变自己的想法。Dani与Christian根本就不应该在一起,因为Dani把男朋友当成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把Christian当成心理上的唯一依靠,把自己的所有负担全部分在Christian肩上,这无疑对Christian是不公平的;而Christian又从某种意义上有意无意的利用了Dani的补偿心理并以此来影响她,这无疑对Dani是不公平的。本片一开始,Dani失去了家庭,由此引申出之后加入Cult大家庭的剧情。在此我想说一下Christian和Maja做爱的事情。很多人都在以此攻击Christian,说什么出轨狗该死,戾气怎么这么重?!Christian确实是个很自私甚至无耻的人,但咋们就事论事,他有被下药啊!首先他本来就打算在这里写thesis,自然而然的就容易被cult以习俗为名所影响。那个女人给他那杯茶的时候甚至有说这茶会让Christian “susceptible to influence”,简直就是date rape好不好!Christian,和他的那些朋友一样一开始就被当成了牺牲,是真正的受害者。退一万步说,哪怕他真的出轨,也不应该被活活烧死吧?田园女权害死人啊。
《仲夏夜惊魂》影评(八):Rosemary's Baby + Rom Com 是个如何奇怪的滋味
Aster写剧本的风格,在看完了Midsommar以后,似乎可以直接归结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邪性。就好比是把他在电影学院学的套路反其道而行之。
和Hereditary 的连续性很强但是完全无法共同讨论。和前作的让我至始至终的压抑与不适相比,Midsommar意外地让我懵圈。就好比整场性交仪式的大戏让我又惊又笑如坐针毡。我怀疑这正是Aster的本意。Rosemary's Baby + Rom Com 是个如何奇怪的滋味,我居然有幸知道了。Will Poulter一人成功包办了几乎所有笑点。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两部作品都以家庭的不幸作为起点和支点,来搅动主人公脆弱的神经。无论是不是紧跟潮流,Aster似乎有意偏爱大女主的戏,甚至在Midsommar中直接把男性设置成了对立面,十分懂得此时此刻的风向。
还好这次的女主和Toni Collette 一样,Florence Pugh能够撑起整部戏。这姑娘看着没啥杀伤力,但是有一种肥温的狠劲和力度。Jack Reynor 就只好拜服了。 It wasn't easy putting yourself out there like that but he did.
技术上的细致看来也是导演本人的标签了。镜头和视角的转换和高亮的光线带来的异样感十分特别。横幅倒置旋转360的镜头简单却极富冲击力。而那些装饰画和图腾的细节表现甚至让我觉得过分直白了。和Hereditary 一样 Ari 照例挖了一些没填的坑 -- 书写经书的近亲怪胎完全是个摆设。让人总觉得他一定剪掉了不少素材。
结尾其实没有给我提供任何解脱。男主是否罪该万死并不重要,女主是否从此找到组织和归属也只是个人的选择。真正让我倒吸冷气的是想到温文尔雅的Pelle大叔混迹人间的目的是寻找祭品,种马和发展新教友,结尾的他已然成为了大赢家 (女主也几乎是他的囊中物)
- "I was most excited for you to come“
《仲夏夜惊魂》影评(九):……
纯个人记录
1 没有hereditary让人觉得可怕 但比hereditary要disturbing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2 看得前半段在猜是不是存在感情纠纷的谋杀 发现不是 没有 个人感情完全不重要 一切为了community
3 Dani父母的死与邪教有关吗?看他们平躺在床上嘴里塞着东西?我知道他们的死是因为“妹妹自杀想把他们带到自己身边” 那么如果和邪教有关那么妹妹的邪教和这部电影(或者是某些其他电影的彩蛋?)有什么关联吗
4 女主精神崩溃尖叫过呼吸的样子和我崩溃的时候一模一样 太真实了。在情感的表达上过于冲击力 看reddit上有自己亲人去世的人评论too heavy 还有比如女主透过锁孔看男主交媾转身呕吐 i feel so sick :(
5 看到的一个影评:“所有人都在微笑,阳光普照,看上去一切都好。”
6 看到的另一个影评:“基督徒(Christian)最终在熊服里结束了” xswl
7 看到的另另一个影评:“我同时感到不安和轻松,然后质疑自己为什么会‘轻松’。”
7 想要传达的信息太多但没有解释清楚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没有完成的漏洞支线? 比如说看到有个人提到的“近亲繁殖的怪诞,以及他们如何将油漆涂抹成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具有神奇属性的符文字母,这些都从来没有真正透露过”
8 据了解的剧本删除情节:动物仪式 水中的树 开始时挂着野猪 Coni要求Christian帮助找到Simon 煮沸的熊的体液里的人(?) 斩首
9 与预告全然不同
10 一直在wtf 导致有部分有走神 感觉遗漏了很多信息 但还没有做好二刷的准备 主要因为两个半小时太长了(虽然体感时间很快)
一天后的补充:这电影的共情太强了 我自从两年前还没这么精神崩溃过 今天坐在家里看剧突然freak out 毫无任何征兆 我决定归咎于这部电影 不太建议精神状态不佳的人观看
《仲夏夜惊魂》影评(十):一个爱情故事
有剧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片里有几个有意思的细节 想起来两个
其中一个是一开始的时候女主家里墙上有一副少女和熊的画
还有就是大家刚进村的时候看到一个关于爱情故事的条漫
故事和Christian之后的经历吻合了 :床底被放了物件➡️吃到x毛➡️同一个聚餐场景里除了他的饮料是偏橘色(兑了x血)大家都是黄色的:))))))➡️遭到强奸(
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