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架倒塌后的第2天,事故隐情真相曝光:我算得清结构力学,却
排版__奶狗
作者__X博士
1
事情经过大家应该都了解了不少了,10月10日晚6点左右,江苏无锡市北环路附近一高架桥因货车超载侧翻,发生倒塌,现场状况惨不忍睹。
根据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这次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在网上见到最多的一个质疑就是:
超载的货车没有把车胎和车身压垮,却把桥压垮了,这是该夸大货车的质量太好了吗?
这种椅子,如果你正常地坐在椅子上,使整个椅子均匀受力,是非常稳固的,一般承受个2.300斤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如果你作死,一屁股坐在了椅子的扶手或者非常靠外的地方的话,只需要小几十斤的重量,就可以使整个椅子翻倒。
并且,你的重心离下面的支撑点越远,翻倒椅子所需的重量就越小。
学过初中物理的人应该都记得,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地球。从网友提供的图片来看,事发路段的高架桥,使用的是独柱墩设计。
可以看出,这种设计的桥墩和桥面之间的连接点,是比较薄弱的,如果桥面的一边过重,就非常容易发生“侧翻”事故。
简单来说,整个高架桥就像一个天平,当一侧太重,整个天平就会失去平衡。
2
那又有一部分网友质疑了:既然明知独柱墩设计容易发生“侧翻”事故,那为什么不采用抗倾覆能力更强的“双柱墩”设计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这么做,但是没有必要。
为什么没有必要?
单柱墩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桥梁对地面资源的占用,也使桥下的交通会更加方便。
而所谓单柱墩的抗倾覆能力差,也完全是相对于双柱墩设计而言的,对于事发路段本应承载的交通状况来说,这样的设计完全绰绰有余了。
众所周知,不管怎样复杂的工程结构,都存在一个理论上的承载上限。
对于设计者和施工单位而言,他们不可能将工程质量千百倍得拔高,以满足那些根本不切实际的需求。
图片中的这种钢卷,一个的重量,通常在27到28吨之间。
在现场,一辆跟着桥塌下来的货车旁边,至少能看到4个这样的钢卷,据现场网友所说,这辆车驶过事故发生路段的时候,一共拉了6个钢卷。
加上货车自重,整体的重量接近200吨,这在网上流传的具体数据是187吨。
200吨是个什么概念?
这是70周年阅兵时我国的99A式主战坦克,重量在50吨左右:
200吨就相当于这辆货车一次性拉了4辆这样的坦克行驶在高架桥一边的行车道上。
谁能料到无锡市区区的一座市区高架桥,有一天能有这样的待遇?
3
刚学会开车的时候,我的老司机父亲就不止一次地提醒我:远离那些拉满了货的大货车,你跟得越紧,死得越快。
他说的一点都没错,那些呼啸在各大国道和高速上的大货车已然成为了我国道路安全的最大隐患。
这些年因为货车超载导致的交通事故不仅层出不穷,而且让人防不胜防。
超载货车追尾前方客车,致9人死亡、28人受伤:
超载大货车转弯侧翻,将大客车挤撞翻坠至桥下河沟内:
超载货车违章变道,瞬间碾压等红灯的小车:
货车超载致使爆胎,车辆失控冲入收费站:
超载就像酒驾,它虽然会大幅度提高事故的发生几率,甚至使事故发生的后果无法估量,但是行为本身并不会造成任何事故。
也就是说,如果你驾驶技巧高超,可能超载一百次都不见得会出什么事。
这就导致许多心怀侥幸的货车司机,走上了这条违法的道路。
由于超载运输的高额回报和违法成本的低廉,越来越多的货车司机开始超载跑运输,以致于业内甚至出现了“不超载就不赚钱”的说法。
货车司机不超载真的就不赚钱吗?
在当前这个十运九超的市场里,也许是这样的。
大家都在超载,一趟能拉1.200吨,就你一个“死脑筋”非要遵守国家法律,一趟只拉40吨,那谁还把生意交给你做?
这是一个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在这一条利益链上,不管是运输公司、供货商、经销商、货车司机,甚至是大货车的制造企业,但凡其中有一环能够意识到超载的危害,能够从中收手,便不会形成如今这种“不超载就赚不到钱”的局面。
4
说了这么多,不是想替无锡的桥梁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洗地。
如果在后续的调查中,确实发现桥梁设计或者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我相信该抓得该问责的一个也跑不掉。
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货车司机和厂方的利欲熏心,还有整个货运行业对这一现象的视而不见,甚至是助长风气,才酿成了这么多血淋淋的悲剧。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如今这样重大的事故,难道就没有任何先兆吗?
当然有!
早在2017年,便有无锡市的市民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无独有偶,2018年,在江苏省的本地论坛上,也有网友早就提出了类似的担忧:
这个网友甚至连今天的事发路段都准确预言到了。
结果呢?
没有人重视这些颇具价值的声音,他们具有前瞻性的提问就这样被遗忘在互联网的角落里。
直到东窗事发了,这些文字才被网友们翻出,直夸他们是传说中的“预言家”。
可是,他们提出的根本不是什么劳什子“预言”。
可是,他们负责了没有用,他们只能提出看到的问题,而没有能力去解决。
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在哪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晚 安 曲#
作者:X博士。38岁中年人。专业情感咨询师,资深作家。喜欢抽爆珠,打麻将。1.88米,8块腹肌,做过模特,现在,只想用文字陪伴你们。
往期直达:
转发,是最好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