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青年:只想躺着、诸事随便、口头算了
1
其中有一个数据蛮有趣的。
在不久前的假期中,虽然各大新闻纷纷显示外出旅游、出境游的人数再创新高,殊不知,家里蹲的人数其实也再创“佳绩”。
根据这份微信数据,全国共有3480万人都是家里蹲。
依托的根据就是,他们的微信运动步数不足百步,这还没算没开微信运动这项功能的用户。
在2018年的十一期间,这个数据有2100万人,短短一年时间,增加了1000多万人。
使用微信的主力军是80、90后人,于是一个词汇又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百步青年。
上一届百步青年最多的广东省在今年已经跌至前五名,浙江省成为了百步青年最集中的地区。
其次分别是陕西省、湖南省、辽宁省、山东省。
等于说,有许多外地朋友纷纷来到这里观光旅游,而本地生活的朋友却选择了在家里宅着,不去凑这个人山人海的热闹。
虽然我也在假期结束时发过一条朋友圈,来表达大家外出旅游的积极性。
我这样写道:
但这实际上其实一个小范围,对于我微信里更多的年轻人,大家都愿意在家宅着,对所谓的长假失去了兴趣。
2
成年人最擅长说:行吧。
意难平的事情太多,不算了又能如何?
看了许多回复,正如一句话说的:人一旦成年就像一部西游记,有孙悟空的压力、猪八戒的身材、沙僧的发型、唐僧的絮絮叨叨,骑着一匹老马,还特么离得西天越来越近了。
听起来成年人好像是没几天活头了。
但这也算是真实生活写照,因为每一句算了的后面,其实都有一堆的潜台词。
随便=我满意了就行。
可以=勉勉强强吧。
没事=滚,老子不想和你说话了。
都行=不满意老子就扎死你。
然而话到嘴边,统统变成两个字:行吧。
年轻人都懂得一个道理是:反正有些话说了也是白说,那就不如不说,别人也开心,自己也省事。
也不是不想出去旅行,但一想到出门还要准备一堆事情,就非常头疼。
那不如门一关,身子一躺。
百步青年的人生,就可以在一张单人床或者最好是1米8的大床上肆意铺展开来。
美其名曰是:不去和那么多人去凑那个热闹。
心里想的却是:明明平时已经够辛苦的了,晚睡早起,挤公交坐地铁,赚的钱也不多,为什么放个假还要出去和别人继续挤,去各种网红店花钱呢?
最后免不了还自嘲,说白还是一个穷字嘛。
算了算了,刷刷朋友圈就好,看着别人拍的照片,自己也等于玩儿过了。
于是,百步青年就有了这三个特征:只想躺着、诸事随便、口头算了。
3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你只是从这些表面现象,就武断年轻人都废了,那可真是只看了表面没看到本质。
而且,年轻人的压力的确非常巨大。
比如熬夜这件事,只要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有些时候不得不熬,不是舍不得手机,而是工作没做完。
曾经微博还有一个话题就是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
自己最知道平时是怎么生活的,看着日渐肥胖的身体和越来越少的头发,心里的焦虑不比任何人都少。
也知道养生的重要和早睡的必要,但每天的加班才不会可怜你那日渐衰老的身体,被迫熬夜,用身体去透支自己的付出,然后换回一点工作成绩。
在采访中,有年轻人非常明白地说,自己的确不敢看体检报告,就怕万一看到得了什么病,或者肥胖,或者营养不均衡之类的。
如果养病就要花钱花时间,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多能力兼顾身体和工作,两者有时必须要选其一。
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人口平均步行4961步。
其中走路最多的是中国香港人,平均每天要走近7000步,大陆排名紧随其后,平均每天走6189步。
在我的微信运动里,排名前十的基本都是上万步,前六十名都是四千步朝上。
我因为运动,基本每天都在7000步左右,只能勉强挤进前二十名。
所以,难得有个假期,就必须要做一个百步青年,好好在床上躺着。
就比如我假期只要在家,运动步数不超过300步,妥妥的死宅本宅。
4
我们都爱喊累。
这种累,其实上更多的是一种心累。
感觉自己被掏空,不是因为身体受到了虐待,而是每天的精神都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很少有放松坦然的时刻。
经营自己的生活,处理职场人际关系,面对复杂的社会,那种随时随地都必须多个心眼的感觉,实在很累。
很多事情,并不是围绕着你的设想去运行的,有时甚至会给你出难题,但你必须要去面对,再棘手的问题都必须要装作若无其事。
而就是这种二十多岁的将满未满时刻,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面对人生,许多时候只是装镇定,那在夜深人静时,就往往感觉筋疲力尽。
如何自我疏导,如何面对情绪波动时依然可控,如何让自己快速地好起来,成为了年轻人自我疗愈的当务之急。
眼看着现在患抑郁症和有抑郁倾向的人越来越多,平复情绪,情绪管理,是每个年轻人都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有的人学会发泄,有的人默默隐忍,有的人习惯倾诉,有的人则选择憋在心里。
那就不如做一个百步青年,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就卸下面具,让自己躺平,独自平复心绪,如果做不到与别人共情,那么就学会自我同情。
有一个适当的喘息时间,能够在网络上发泄一通,也是一种平复情绪的方式。
5
所以,躺着,随便,算了,不过都是年轻人自我疗愈的一个出口。
这个出口,很有必要。哪怕它看起来丧丧的。
我见过许多人指责年轻人,说他们没有正能量,不懂得积极面对生活,不晓得生活里还有诸多阳光正面的一面。
我觉得大可不必这般吹毛求疵。
我看现在的年轻人活得都挺好的啊。
他们平时也用心工作,在公司里已经渐渐能够独当一面,他们也喜欢旅行,每年都要出去玩一趟,他们学会了财务管理,热衷理财和记账,他们也喜欢各种新鲜事物,听歌打榜刷剧一样都没落下。
只是啊,年轻人平时太忙了,也太累了,他们需要有一个出口,发泄掉自己的负能量。
和亲朋好友说不好意思,和家人说徒增担心,自己闷着又不开心,所以,网络成为了最安全的地带。
年轻人需要有一个可以隐藏自己身份的地方,需要一个让自己消失在茫茫人海的地方。
他们不必让所有人知道自己是谁,他们只想在一片汪洋大海里做一滴小小的水珠,哪怕是随波逐流,也安于这种漂泊。
对比那些平时里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独处显得有些孤独,也会莫名有些忧伤。
但再想想自己平日里已经足够奔波忙碌了,难得可以有一天什么事情都不做,什么问题都不用想,只要躺在床上好好休息,不带脑子地刷刷手机,其实也是一种放松。
这种短暂的喘息时刻,其实就是一种自愈。
只要能吃点外卖,看个好剧,追下爱豆,再美美睡个懒觉,年轻人们就又可以在第二天心甘情愿地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了。
这种自我放空时刻,与其说是一种偷懒和放纵,不如说是一段难得的直面自我的宝贵时光。
END♠
· 你 或 许 会 喜 欢 ·
“很喜欢你,但也很委屈。”“成熟的人不委屈。”“ 风雨一瞬,满地江湖。”“90后的你,为什么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