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女孩别哭,“春蕾”别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女孩别哭,“春蕾”别枯

2019-12-19 20:45:32 作者:末那大叔 来源:末那大叔 阅读:载入中…

女孩别哭,“春蕾”别枯

  “春蕾”是个好计划

  如果它还记得自己初心

  “春蕾计划”是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

  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社会公益事业

  为什么只能救治女童呢?

  重点

  

  不是只能救助女童,而是专门救助女童。

  1989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在中国,480万学龄儿童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其中83%为女童。

  

  女性文盲,占文盲总数的2/3以上。

  有些女孩,生下来就要开始操劳

  

  2017年,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留守女童小玉霞只有5岁。

  妈妈三年前外出打工至今未归,她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每天清晨起床,她要先放50只羊。

  剩下的时间,就是围绕着做家事、干农活

  正是长身体年纪,一日两餐,却只有土豆胡萝卜

  有些女孩,到了青春期,没有卫生巾

  

  

  图片来源网络

  读者@豆小芽在描述自己支教见闻时,感慨万千

  

  她从来没想过,还有这样贫困的城市,过得这样艰难:

  十几岁的女孩了,洗头洗澡洗衣服,一律用洗衣粉

  

  屋子里一片漆黑,做家务不开灯,做饭不舍得放盐。

  班里困难的家庭,大女儿卫生巾都用不起,连卫生纸都不是白的。

  有些女孩,从入学开始,就困难重重

  四川一个偏远村落里,17 岁的女孩土比工人木刚读初一

  因为家里穷,她 8 岁才上学,承包了几乎所有家务和地里的农活。

  她要辍学早点嫁人,用彩礼的钱,让母亲再生养一个弟弟

  有些女孩,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受到过父母疼爱

  安徽潜山县留守女童刘思圆,11岁,留守家乡了11年。

  她不仅羡慕别的小伙伴有父母的陪伴,也羡慕自己的亲弟弟

  两年前,弟弟出生,在江苏打工的爸妈一直把他带在身边。

  有些女孩,即使拿到了救助,也有“无福消受”的风险

  湖南邵阳隆回县,学校强制学生们,必须在学校把早餐奶喝完;

  如果不喝,就要倒掉,绝不能带回家。

  为什么?怕过期。

  更怕:大孩子懂事地把奶带回去,留给更小的孩子。

  

  博主@冰下有鱼也讲过一个自己的经历

  她在支教时,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女孩拉进教室学习

  因为村里人认为,女孩念书就是为了偷懒、不干活。

  大冬天的,女孩连个棉衣都没有,冻得发抖。

  好心给女孩买了件,粉色蝴蝶结的羽绒服,第二天却穿在了弟弟身上。

  这样的情况,太多太多了。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

  

  很多女孩们,也没有放弃过学习的欲望

  没有书桌,女孩们用地上的石头垫着写字。

  摄影师:吴东俊。版权摄影师所有

  为了节省笔墨纸张,甘肃省积石山县的孩子们,只能在黄土地练习生字。

  图源: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官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门开展过一个课题调查农村留守儿童。

  发现:女童背负的生活压力,重得多。

  她们很小就要开始操持家务,照顾更小的孩子;

  甚至有些姐姐,不得不等着弟弟到了学龄,一起入学。

  在安徽调研时,又发现:

  公立学校,女童多;

  而私立学校,男童多。

  答案简单:因为私立学校更贵;

  

  很多家长,舍不得把女孩送去。

  

  图源:网络

  有女性网友在知乎上匿名诉说

  自己7岁开始做饭,踩在板凳上开火炒菜;

  早起要煮饭喂猪洗碗,然后才能去上学;

  中午回家煮好饭,吃完再跑回学校;

  放学后赶紧去割猪草,然后再回家煮饭,挤时间写作业。

  家务不能不做,成绩不能不好,要不然就没有学上。

  农村的女童面临的情况,可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差。

  也正是因为她们岌岌可危现状

  春蕾计划,才像一场春雨一样,来得那么难得、可贵

  “今天的女童,是未来的母亲。母亲的素质影响未来全民族的素质。

  要提高妇女素质,必须从女童教育抓起,实施‘春蕾计划’;

  扶持女童入学,是提高民族素质、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我国实现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关键一步。”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

  

  今天再看春蕾计划的启动宣言,我依然相信,它有一个极其美好初衷

  

  

  春蕾计划,做过很多好事

  30年来,他们资助女童超过369万人次,捐助春蕾学校1811所。

  

  出生于西藏那曲地区的吴珠旺姆,家里有10个小孩

  是春蕾计划帮助她,完成初中高中学业

  2013年,女孩大学毕业之后,成了一位教师

  

  现在回到了家乡,成了一名历史老师教书育人

  2017年,河南女孩李丽顺利从洛阳师范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光荣人民教师。

  当年,由于家境贫困,她差点辍学务工。

  是春蕾计划的帮助,才让她得以继续学习,从而走到了今天。

  我以为,“春蕾计划”可贵的,不仅是它在物质上给女孩们救助;

  还有精神上对女孩们的支持

  同样生而为人,她们也可以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同样是社会的孩子,有一群人,给了她们可能甚于家庭的关注温暖

  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因为丢掉初心,而让善心变成寒心

  让那些本来可以扭转命运的贫困女童,希望破灭。

  我小时候曾经问过我爸一个问题

  我朋友背叛了我,我要不要狠狠报复他?”

  我爸的回答是:“不要因别人的做法,去扭曲你的价值观。”

  今天有人问我:看了春蕾的事,以后你还会行善吗?

  我的回答,一如我父亲当年的。

  资料来源共青团中央、新华社、中国青年报

  点个“在看”

  妹妹别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