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运行中国》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运行中国》经典观后感集

2022-05-13 16:53: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运行中国》经典观后感集

  《运行中国》是一部由Vicki Lin / 张博执导,Danny Forster / 周黎明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运行中国》观后感(一):作为HCW剧组唯一的中方成员,我其实挺想回答大家问题的。

  真不是跟你们开玩笑,或者赚眼球。

  我是这片子的制片人。

  有些网友一看这节目是五洲参与合拍的,就觉得肯定会是又红又专的对外公关片,我觉得是有点偏颇的。因为哪怕是在这样一个又红又专的机构(现在改制成公司了)里,也是会有几个我这样的人的。(我还招来了VICE美国总部的人入伙,我会随便说)。

  所以,你们有的疑问,或者想骂的,想夸的,不妨跟我聊聊。我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很多精力的制片人,没准会让你们对这个节目有不同的看法。

  以上。

  《运行中国》观后感(二):两部运行中国

  运行中国有两部,第一部我看的很喜欢,它介绍了很多哪怕我是中国人也才知道的事情。 但第二部就差第一部很多很多了。尤其是开头漫长的哈尔滨和足球介绍,我看到一半实在无法忍受了,快进了。 名字叫运行中国,了解中国的运行,结果第二部直接变成大型吹捧又红又专的产物,不停的提五年计划,烦死了。 西方厨师做的毫无意义的一口音乐饭,中粮大量无意义镜头,看到这里我几乎以为我看的是一部大型广告片。 如果不是后面横店的老人坚决的告诉主持人中国会超越好莱坞,如果不是后面的基因解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两部是同一个人制作的纪录片。 基因解密那个,好处当然很多,但讲真有点恐怖。想想我们的基因在科学家手中一览无余,实在惊悚。虽然我的基因也没啥了不起的…… 看完之后,尤其是看完二之后,发现我国真的是到处都是监控的国家,虽然人民早已经习以为常,但突然看到还是有几分悻悻然……

  总之,第一部还可以打五星的话,第二部水平直接降到三星了,可能是资本入侵吧,谁知道呢

  《运行中国》观后感(三):有点CCTV的味道

  《运行中国》这部纪录片从中国的交通、建筑、科技、文化、食品等方面入手,讲述了中国近几年的迅速崛起。虽然片中有反应部分因快速发展而带来的问题,但是整部片子的基调还是对中国的发展和壮大持乐观态度的。

  片子用了很多数据来体现中国的飞速发展。比如谈到文化产业崛起时,对比了每年中美两国新增博物馆的数量,从数字上看中国新增博物馆数狂甩美国,但个人认为在没有说明博物馆基数、质量、规模的情况下,仅数字的对比毫无意义。而片中这样的纯数字对比很多,乍一听有种马上要赶超美帝、唯我独尊的错觉。

  整部纪录片都立足于北上广深,却忽视了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地区。用北上广深的发展来代表整个中国发展确实还是太偏颇了,毕竟这仅是这片辽阔土地上的四个地方,怎能说明整个中国?上海在建设世界第二高的中心大厦,而二三线城市还有很多人都还没机会抬头仰望摩天大楼,在我边陲小镇的家乡,还有好多人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呢。

  片中出现的每个被采访的中国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真是让我等汗颜。这样一来不知情的外国人会不会以为中国人的英语水平都快赶超母语国家的人了?

  不过有关微信那段拍得还是挺不错的。

  《运行中国》观后感(四):来,让我们好好认识这个槽点满满却又蕴含无限潜力的国度

  《运行中国》是一部外来视角的纪录片,虽然它带有官方色彩,五洲传播中心与Discovery共同出品,免不了会有粉饰之嫌,但实际上,它保有了相当的客观态度,这一点无论从主持人的询问方式、临场反应上,还是从表现内容、影像呈现上,都具有相当坦诚的襟怀,但可惜这部片子在豆瓣上只有7.2分的分值,似乎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些更加sharp的内容却失望而归,而国内机构的参与又使得某些赞扬听上去不那么真诚,但实际上,若是去除这些心理暗示,这部纪录片无论从拍摄质量还是从制作上,都是一部反映现代中国的优秀作品。

  相比较春节期间被无数人吹捧的《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同样是五洲传播中心与BBC合作的片子,则因为宣传中隐掉了五洲的存在,而意外地引起了情感共鸣,姑且不说宣传策略,作为观众的我们,是不是很多时候,认可了传统而忽略了现实,我们可以在传统中被激发起民族自豪,却在现实中,保持了拒绝与观望。当我们不知道《中国春节》同样有中国官方色彩时,我们可以沉浸在老外喜气洋洋的体验夸奖中,而当我们一旦知道《运行中国》的官方色彩,即便它再客观,是否也变成了粉饰?

  作为一名从业者,我非常钦佩《运行中国》所展现出来的坦荡态度,污染、山寨、食品安全,每一层面都敢于直面,而这种坦荡态度的背后,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却并非合适与完美。但我想,这已经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我们有缺点,但我们在进步。

  事实上,我们的国度,不正是这么带着满满的槽点在前进吗?好吧,“创客工厂”,好像不怎么尊重知识产权,但是我们在发展的初期,是不是共享更重要?好吧,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全球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排放,但是我们的进步,却为世界也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好吧,模仿好莱坞的中国横店,生产着各种IP肥皂剧,但是我们的娱乐产业,推动着无数的就业岗位;好吧,那对收藏家夫妇好像的确没什么品味,但是他们有意愿,建造了一座可以让游客共赏艺术的博物馆;好吧,华强北,各种辐射与山寨的聚集地,但是谁说劳动人民在此发展的智慧,就不是智慧?谁又能说这各种的山寨组装背后,是否蕴藏着改变世界的某种可能?

  正是这个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国度,让我们每天吐槽欲满格却又在其中平安生活的国度,才生发着无数的机会与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梦想。

  当然,作为一部想仔细透视中国,了解中国运转的纪录片,三集的体量与故事的选择、铺排,都仍然有不足与短板,甚至某些地方为了转折而强扭逻辑,但是毕竟瑕不掩瑜,但这些瑕疵,的确有必要来进行指出。

  第一集谈到中国的污染,后面有一段转折,“必须在麻烦出现之前预防它们,既要增长也要遏制排放,有一个解决方案能让城市化走上可持续的道路,它就是高速列车。”请问高铁怎么可能遏制排放?这种为了结构的紧凑而进行的强行转折,实在是有些让人莫名其妙。

  第二集谈科技与创新,有微信对中国人生活状态改变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更多的凝聚于社会生活方面,缺少必要的创新内容,况且,说微信是中国原创,呵呵。这种内容的松散,使其必要的主线内容分离了主旨。

  内容分散的问题在第三集最为明显,除了中粮和蒙牛部分带有商业色彩之外,于食品问题之外谈论横店影视、China Joy、电影引进以及博物馆兴建,缺少必要的主题内在关联,这种缺乏的关联性是想表现的内容太多而导致的,而说实话,在节目的内容表现上,不应当在没有将相关性讲清楚的时候,塞入如此多方面的观察,特别容易造成观众的注意力分散而失去吸引力。要说中产的诉求,似乎中粮和蒙牛,都并不能满足庞大的中产希望。

  但总体来说,《运行中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相对客观的,带有外来者视角的发展中的大国样貌,对于任何想了解我们的国度现在状态的人,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这部纪录片。

  《运行中国》观后感(五):建筑师的转行

  纪录片比没营养的连续剧好多了。

  不管是不是软广告,我挺有感触的,有息息相关的,也有没见过的高科技,学到了不少。

  以前就是Discovery脑残粉,被吸引主要还是看到了主持人是Architect,这货TV生涯并不短,build it bigger已然有5季。

  建筑行业日薄西山,发展一个副业是当务之急。

  ink Floyd:英国摇滚乐队,曾在London Polytechnic学建筑

  贾尼·范思哲:意大利时装大师,1972年在米兰学习建筑设计

  尾田荣一郎:漫画家,九州东海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就读一年后退学

  小田和正:日本歌手,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建筑系毕业,早稻田大学理工研究所硕士

  吴彦祖:香港电影演员,美国俄勒冈大学建筑学系毕业

  梁其伟:《雨血》游戏系列作者,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美国耶鲁大学建筑设计学硕士

  使徒子:《一条狗》作者,清华大学建筑系

  沧月:奇幻文学作家,浙江大学建筑学。

  ……

  各行业都选了个代表,并不代表个人喜好。

  上海中心

  中国目前第一高上海中心,632m,125层有个空中花园。说它仿照传统空间,似乎有点生搬硬套,模糊了室内外空间。双层幕墙的造价特别高,听说高达3000/平方米。

  夏军要离开Gensler已经成为建筑界大新闻,内幕消息得知似乎还出没于办公室。

  心疼摄影师,扛着大家伙在那么高的地方,重心得很稳才行。

  ANY三一重工

  挖掘机出现的时候,我以为是蓝翔,但是我错了。

  It’s SANY三一重工,挖掘机技术堪称一绝,写书法,开酒瓶盖,单点支撑,托马斯全旋,欲与蓝翔试比高。

  天津中新生态城

  当时找的案例还是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视频看起来挺好的,也有人说天津中新生态城是死城,我特地搜了下房价都已过万,看来不亲身体验的话,应该不能随意评论这个项目的好坏。

  射电望远镜

  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不同于普通天文望远镜。无线电波,不是光波。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一个圆形洼地——大窝凼

  微信Wechat

  微信改变世界,15个月用户量超亿,表情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Wechat挺好的,至少认识了几个外国人,联系很方便。

  横店影视城

  横店影视城有1:1的紫禁城模型。

  盈利模式是拍电影免费,游客不免费。

  主持人,还客串了一把花千骨

  龙美术馆(西岸馆)

  这里原来是一个运煤码头。现场有一列被保留的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大约长110米、宽10米、高8米的煤料斗卸载桥和两年前已施工完成的两层地下停车库。作为展现历史和场所记忆的要素。“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对于美术馆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伞形结构一下让人想到伊东丰雄的多摩美术馆。可能是改造以及功能的不同,多摩美术馆的结构形式更加纯粹,但是还是能让人眼前一亮,大舍建筑从青浦幼儿园之后,便销声匿迹一般,原来他们还是在坚持着。我还以为柳亦春会说英文。

  中粮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的项目都还挺有意思。

  口感更好的全麦面,低反式脂肪酸高维E的油,蒙牛9分钟真空吸奶短途旅行。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的建筑看起来也不错,没搜到详细信息。

  中粮的员工英文都不错,不管是养猪的还是挤奶的。

  中粮旗下好多品牌,之前都一无所知。

  我是建筑师,但是我想我应该有更喜欢的事情,并且我在努力寻找。

  有空别宅在家,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美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