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力经典读后感有感
《孤独力》是一本由午堂登纪雄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是一个群体喧闹的时代,人们从早忙到晚,深夜回到家要p一个小时的图然后发朋友圈,期待更多的点赞。我们怕和世界脱轨,所以拼命追赶,我们奔跑的速度越快,孤独跟得越紧。你在热闹中失去的,是自己。
这也是一个个体孤独的时代。孤独并没有什么不好,它本是与自己相处最好的方式,你害怕孤独,是因为你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无法坦诚地面对自己。你永远活在别人的审判,和大众的期许中。
书中有一章讲得是人际关系,它说“不会为人际关系所妥协,只留下那些更好的人,你将拥有更幸福的人生”。那正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学会和不重要的人说再见,学会告别疲惫的人际关系,学会享受孤独,我们才能真的长大,成为最好的自己。
所谓孤独,就是做自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内心成熟的表现,是我们对自己人生最负责任的体现。你在孤独中找回的,是未来。
不在乎他人的眼光,抛开条条框框的束缚,停止依赖社交,停止迎合世界,停止取悦讨好,提高自身的孤独力,勇敢发出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声音。新的一年我们都需要迎来新的自己。
《孤独力》读后感(二):《孤独力》享受孤独:和自己对话
不经意间接触到了《孤独力》,然后马上买回来,迫不及待地把这本书读完。虽然没有期待中的那般好,还是引起了关于孤独的一些思考,这也是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读书的原因:从不同的书籍中了解他人的观点、见解和认知,同时参照自己的做法,好的方法就要加以学习,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所谓孤独力就是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的同时,也能始终把自己的意志力放在中心位置,积极承担起自己责任的一种生活姿态。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意志至关重要,绝不应该轻易被他人的看法、意见所左右。人就是要有自己态度,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去做那些迎合他人和这个社会的事情,一味迎合只会让自己痛苦和疲惫。很难想象那些不满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是如何不开心地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很可能久而久之,他们已经丧失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
孤独绝非离群索居、闭门造车,而是主动选择、三省己身。一个人想要拥有孤独力就要学会自省、自洽,学会自己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真正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整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内省、人际关系、价值观、行动、读书和家庭。孤独力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幸福,“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人生”。没错,人生最大的秘密就在于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而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孤独力必不可少。强大的孤独力可以帮助个人获得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有意义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道理很简单——一个人的时间放在哪里,结果就出现在哪里,最终时间看得见。一个人孤独力越强,对于时间的把控就越好,就越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锻炼、去交友,最重要的是更好地热爱生活。
在交友这事上,朋友不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因为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在追逐梦想和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孤独力也是一个人最好的朋友,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专注于一切有助于成长自己的事情上。在家庭幸福这事上,婚姻的双方如果都拥有很强的孤独力,便不必期待对方能够给予对方幸福,以给予的姿态获得幸福,进而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
古人早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自省就是提升一个人孤独力的最重要的方法。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一路成长,早晚,会遇见那个想要的自己。
《孤独力》读后感(三):没人觉得此书不好吗?
想说两件事: 第一、我没读完。 第二、 这真的是一本烂书。(仅代表个人观点) 特意去看了豆瓣评分,居然有7.8分,豆瓣对书籍的评分看来可比电影的宽容多了。其实,对于这本书我还是怀了一些期待的,结果,看了三十多页,怎么说呢,我现在想的是,该如何处理这本书,我觉得把它放进我的书堆简直是对我品味的侮辱。 具体理由如下: 我只看了三十多页。目前就提出两个我很不喜欢的作者的观点。 作者观点一:(原文)吃饱喝足了却不交餐饮费,使用了助学金却不返还,就连个人就业状况及个人倒霉事,都不认作“个人责任”,而是转嫁他人、社会或者制度等东西,总是觉得必须的依靠谁才能活下去,这样就永远都是弱者。 对于这个观点,也许这段话还好,但是结合到书的前面几段你就会发现,作者连社会的贫富差距这样的问题居然都觉得应该是归结于我们的“个人责任”,思考自己的过错。那么,政府是否不用再做出努力?制度是否再不需要完善?社会结构是否都不用做出调整?不论是被压迫、还是被贫穷、还是被束缚,我们都应该去归结为“自我责任”?这是什么强盗观点?这恐怕并不是“个人责任”吧? 作者观点二:(原文)承受能力强的人无论他人怎么想都无所谓。自己穿着乱七八糟的衣服,住在怎样破破烂烂的家里,他们都不在意。被公司的上司打压也没事,工资减少了,被公司炒鱿鱼了,他们也还能当成小事一桩。 请问?这是一个有钝感力的人吗?这是一个任由别人拿捏的面团吧啊?我都怀疑作者是不是个封建余孽,这是给我们洗脑,让我们觉得怎样的生活都可以忍受吧?对所有的事情、改变无动于衷就是个强者了?这简直是作者从哪里听来的笑话?哦,对,作者说了,自我责任嘛,把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后接下来就该无所谓的发挥钝感力了。可笑简直。 还有,作者提到自己穿衣服以舒服为主,经常在别人询问自己职业的时候半开玩笑的回复是宅男。我觉得,不好意思,我可能和作者没有生活在一个次元。我不认为穿衣服要以舒服为主,而是应该以场合为主。别人询问自己时,还是应该礼貌得体的回复。 嗯,真的是本烂书。只能骂这么多了。毕竟,已经看不下去了,简直是浪费人生,浪费时间。 扔进垃圾桶吧还是。
《孤独力》读后感(四):孤独力是种力量
一说起孤独,可能人们的脑海里马上会蹦出“无助、无奈、孤僻”等等贬义词,在大家的印象中,孤独是寂寞的延伸。热闹的大街,你一个独行。喧哗的聚餐,你一个人坐在角落。一旦感受到了孤独,往往会表现出不安,静不下心,很想摆脱这种状态。但有时事与愿违,内心越孤寂,人生越混沌。
《孤独力》这本书是午堂登纪雄火爆日本的口碑之作,他在书中提出了孤独力的概念。午堂登纪雄觉得孤独,是我们认识自己最好的机会。孤独力这个概念形式上和寂寞有些相同,都是个人生活在孤寂的空间里。但本质都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与孤独的负能量不同,孤独力更多是指一种把握人生的能力。午堂登纪雄,1971年日本冈山县出生。中央大学经济专业毕业,美国注册会计师。大学毕业后在东京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后来在世界型战略咨询公司里特公司担任咨询顾问。他的第一部作品《33岁赚3亿的独家方法》就是最佳畅销书。
我记得在《火星情报局》中汪涵聊起过这个话题,在他的微信里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那时候他已经觉得很可怕了。在他删除了众多知名艺人后,他觉得非常非常的轻松,所有的时间都是他的,他自在的一塌糊涂。汪涵的观点和午堂登纪雄不谋而合,午堂登纪雄建议大家停止总是和别人在一起,停止把时间排得太满,留点时间自己独处。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独处时间恰恰是拿回自己主导权的重要时间。
书中提倡需要有孤独力,并不是说要封闭自己,不和世界、和朋友接触。而是希望大家在和社会和朋友打交道时,能停止无效外交,不去迎合,不取悦不讨好。能尊重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意志放在首位,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做真实的自己。一般来说自律的人不会感到孤独,相反他们享受着孤独。当我们能冷静观察自己的内心后,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即使碰见不顺心的事,也能找出其中的意义,接受并化解痛苦和悲伤。同时,将心比心自然也就能更加理解别人。独处可以使自己更加安静的观察和思考。
《孤独力》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总结了每个人都会遇见的各种情况。当我们在看书时容易得到共鸣,感觉就像是量身定制的一样,有"就是这样的感觉"。而作者就像朋友一样,根据你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的提出他的建议。孤独是大家都会有的情绪,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得去管理。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孤独就会变的非常有力量,才能使自己活得更有价值,成就自己多姿多彩的人生。
《孤独力》读后感(五):享受孤独
孤独,通常被用做形容词,比如“此刻的我是孤独的”,“在阳台上看到了一个孤独的小汪”,“行走在繁华都市中的人们,却经常感到孤独”。这里的孤独,应该都是形单影只的意思吧,没有同伴的陪伴,没有一个心与心的交流,似乎现下很多人都只属于两类,或是忙碌,或是孤独。
本书中所说的孤独,并非指主动回避与他人的解除,被所有人忽视或者独立,而是选择走自己坚信的道路,一个近似于“特立独行”的概念。这应当是一个很酷的概念了,让我想起了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或者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个性”,现在这个个性已经被追求好久了,时尚圈里,很多人讲个性,并努力坚持着自己的潮流理念,在相亲大军中,也有人不随波逐流,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当一个人拥有强大的信念,敢于坚持自己,他的情绪应是极稳定的,他不惧怕孤单,并享受孤独。很多人云亦云、跟大流儿的人,都是逃避着自己,否定着自己,所以才会造成无法独处的情况。作者告诉我们,面对生活,要自我实现,完全可以享受孤独,这种以章节提示形式来展现内容的节奏的书籍,还是第一次看到,书中围绕着孤独,提出了很多命题,这些命题能够给我们作出生活的提示,比如活出自己一切的基础是生命与健康,比如我们要多读书。
按照作者的说法,很多与孤独有关的事物,他都帮助我们联系起来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活出自我,如何与自己的负方向作斗争,如何享受孤独的宁静,如何区别价值意义等等。我们还能够从中检验自己正处于什么阶段,哪些是真正的孤独,而哪些是伪孤独,我们还能够为了自己的孤独作出什么努力。
所以老话说开卷有益,绝不是口说无凭的, 之前就一直觉得自己是孤独的,还一度迷茫过竟然没有闺蜜,搞得我的老母亲跟我说她就是我闺蜜。当和书中对照后,真的很多能够对号入座,有些又有无孤独力的嫌疑,然后按照书中的说法对比,发现自己还有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哪些方面比较困难,还有没有进步的空间。虽然感觉还不是特别的成体系,但有些内容读来还是会有灵光一闪的感觉,在自己目前执拗的问题上,找寻解决的方法,使自己不再沉溺于对他人的依赖中。很多时候个人的提高都是被动的,能够做到主动的,就是眼睛一闭,将自己狠狠的从舒适区推出来,推到你不得不努力的田地,以激发自己的动能,很多事情站在远处会觉得困难重重,当你走近了,唯一想的只有如何战胜它,而不会再犹豫退缩。
一个孤独力,也可以影射到其他方面,只要有一颗不停渴望成长的心,我们总能够使自己活得有价值,望与所有人共勉。
《孤独力》读后感(六):坦率地找寻自我
认清自己很难,孙猴儿直到紫霞仙子为他而死的那刻才发现,原来曾经欺骗与玩味竟是如此可笑。紫霞为自己付出的所有片段都刻在脑子里,根本无法逃脱。最后他只得以自由的代价换回爱人,也给这爱情画上句号。兜兜转转、九曲回肠下,我们就是看不懂自己的真心,能怎么办?自作自受地折磨自己呗。 道理我们都明白,甚至倒背如流,老人无时不刻敲打着我们,那些书本知识也在叫我们打起精神,不过还是总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 日本作家午堂登纪雄在《孤独力》中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干货满满。用一句话就是:相信自己并且勇敢执行内心想做的事。 在我印象中 ,日本是一个热爱总结经验并且分享成册的国度。他们对于内心各种幽深隐秘毫不避讳,就把它们呈现给读者、自己。他们接纳丑恶、欲壑难填、贪婪、妄想、悲观的自己。这些在我们看来非主流的情感在他们那儿就是主流,小众即为大众,独特的色彩才更值得被记住。 孤独一词该被如何解释,是独自处在小小一居室无所事事,无亲无故,颓丧地当个废柴;还是大龄未婚,心里长毛,已了无生趣地接受一人独活;或是老而未有人陪伴,在衰老中无意识地睡去。听起来都是令人感到可怖的,怎么能用此做题而出书那? 不过我们排斥的孤独真的是深渊不可接近的吗?在大伙中间,聊着天、做游戏、嘻嘻哈哈就快乐了? 做与众不同的事就可能会被排除整体之外,没有热乎的气氛笼罩,没有朋友亲故,没有社会活动。这不好吗?迎合你并不认同的观点,跟着他们的脚步走向与你心中背道而驰的道路,直到伪装到崩溃,绝望,到生命的终点,是我们想要的? 即使是孩子,也会面临这样的一道选择题,我要真正的友情还是受人众星捧月的感觉。朋友需要迁就、维系、相互理解,班级的中心则需要话题点、足够牛的实力,这里包括家底儿、背景、自身的成绩。把这些一一亮出来,才有资格站到塔尖儿顶。选择第二种,第一种情感就会离自己越来越远,直到再也找不到那种质朴的分享与倾诉。 独,要有个人意志,在独立的空间中自我反省与思考,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能做到一日一省吾身便够了。其实没那么难的。 对于负面情绪,比如某一时刻或者一段时期,你特别讨厌一个人,毫无缘由就是看不上,着这个时候也不要瞧不上鄙视别人的自己,自我怀疑和厌恶。倒不如顺着心中的感想发展,讨厌就讨厌,容许负面情感流露和发泄,对人要有锋芒,可不是衣服面孔就能得到众人好评,这样憋屈只是自己的。就像便秘的人无处安放自己的消化物,怎么能安稳相处? 爱憎分明,把是非曲直理得清,将情感不经加工放给世人,你舒服了,大家也明了,岂不更好!
《孤独力》读后感(七):孤独的魅力
孤独的魅力 根据哈佛大学关于幸福来源的研究数据得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幸福感的最大因素。那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与孤独对立呢? 《孤独力》是日本作家午堂登纪雄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他认为孤独力是一种能被提升的能力。他以温暖的笔触诉说着孤独是我们认识自己最好的机会。学会认识孤独、感受孤独、接纳孤独,我们的心境会愈来愈开阔。 《孤独力》这本书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内省,第二章:人际关系,第三章:价值观,第四章:行动,第五章:读书,第六章:家庭。章节不仅条理清晰,而且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将人分为两类:能停止的人和不能停止的人。我们大多数选择站在不能停止的人的阵营,因为成为能停止的人需要非凡的毅力、恒心和勇气,阅读这本书可以帮我们从不能停止的人变为能停止的人,提高自身掌控力。 有时候,你是否能体会到: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大多数人都会设法回避孤独,因为他们将孤独与可怜、可悲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细读《孤独力》我懂得了:在孤独中,你能更确切地了解自己真实的内心。孤独,可以打磨自己的心。 有人说:“孤独之时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我们都曾因为孤独而感觉寂寞难耐,因为孤独而感觉痛苦不堪,《孤独力》是一本治愈人心的书,为那些深感孤独的人打开了一扇窗,帮助读者从迷茫的深渊走出,获得身与心的成长。这里有温暖人心的案例,有严谨理性的推断,有细腻入微的指导,它以尊重的姿态,教你面对孤独时,做出最佳的抉择。 这本书有许多金玉良言,细细品味,裨益无穷。其中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命运,就是顺从自己的心声,由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孤独时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思索关于生活,关于朋友,关于梦想,关于亲密关系的问题,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在这灯红酒绿之中,努力不迷失本心,活出最精彩的样子。 当收到《孤独力》这本书,看到它简约风格的书皮,我的心是欢喜的。读了作者简介,看了书的前言和目录,我的感想是它值得一读。最后我在它朴素真诚的言语中沦陷。真真可以形容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书品。 各位读者、各位书友,鉴于我的读书体验,我有两三点阅读心得分享:阅读时要认真理解前言,把握文章主旨;仔细阅读理顺目录,掌握文章脉络;正文部分边读边作笔记,将自己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当你翻开《孤独力》这本书,你总会有所收获,或收获了解了一名文采飞扬的作家;或收获一些引导方向的箴言;或收获一份自信与勇敢;或收获内心的成熟与乐观。
《孤独力》读后感(八):孤独就是你的力量
孤独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会让人感觉到茫然,感觉到不安,没有方向、不知所措。然而,日本作家午堂登纪雄在其所著《孤独力》一书中则指出:“孤独,是我们认识自己最好的机会”。他在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孤独,反而要去尝试孤独的魅力,因为,孤独就是你的力量。
午堂登纪雄所持的观点,与作家刘同所表达的完全一致。刘同是用故事告诉读者:孤独不是失败,它是自己与自己相处与对话最好的时光。而午堂登纪雄则是通过自身和身边人的经历,将孤独所拥有的力量讲解给读者听。他从内省、人际关系、价值观、行动、读书、家庭六个方面讲解了如何才能享受孤独,如何才能拥有孤独的力量,如何让孤独为个人的成长和完善提供助力。
在《孤独力》一书中,午堂登纪雄用的最多的一个词语是“停止”。他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停止的人,一种是不能停止的人。作者提醒读者,要停止那些无谓的活动,停止那些会影响你真实内心的行为,停止那些妨碍你成长的事情。比如过于依赖社交,感觉朋友的数量越多越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比如因为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委屈自己,无谓的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等等。国学大师范文澜曾说过做学问的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个坐冷板凳,说的就是不要在意外界,不要害怕孤独,要更多的把精力放在自我身上,用心用时间去认真的读书做学问,实现自我。
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午堂登纪雄所说的能停止的人是能够掌控自我思想和自我行动的人;而不能停止的人则是不断的通过外部反应来验证自己的存在,给自己的内心一种虚假的存在感。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自我的认同,就像马斯洛划分的需求层次论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
有些人认为孤独和孤单是同一种状态,其实不然。孤独多是指你的内心感触,而孤单更多的时候是用来表示外在的状态。一个内、一个外,恰好对应着人的生活状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有人追求内心的充实感,有人喜欢外在的忙碌,也有人追求内外兼修。因为人的认知不同,所以也不能简单的断定哪种是更为高级的,重要的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而比较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状态,会让你在这个社会上活得轻松一些。实现了自我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而孤独带来的那种力量是实现完美人生所必备的。不必时时用常理用别人的观点来约束自我的个性,如果你能在孤独的世界里实现自我的价值,你的存在就具有了意义。
孤独就是你的力量,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这种力量并且试着利用他来帮助你的成长。你在那些独处的时间里,尽心尽力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煎炒烹炸也好,琴棋书画也好,舞刀弄枪也好,让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更好更多的锻炼与发挥,让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让自己的附加值得以增长。
《孤独力》读后感(九):原来我并不孤独
很多事,是不可由别人代劳的。孤独,并非人人见喜的情绪,但是我们即使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仍然无法解脱自己的窘境。这个时代并不是人多就热闹,就可以放纵自己,而是越是人多的时候越要注意自省,通过与别人的对话、对抗,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找到自己的方向与目标。 孤独力,将一种情绪上升到一种力量,并非很别致的想法。之前,听说过激情杀人,那就是愤怒的时候把自己放在了与社会对立的地位,别人说的虽然不尽可接受,但是总之能给你带来某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能够做到独善其身,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不要提兼济天下,需要多么宽广的胸怀。 本书每一章每一节都以“停止”为动词,说出了我们心中掩饰很久的想法,的确,我们从来没有懒惰过,而是恨不得把一天的时间分成二十五个小时,每个小时自己都是精力充沛、力量无穷的。我深知,作者的“停止”并不是真正的停止,而是让我们以静为动,去跋涉更高的山、更远的路! 人往往容易原谅自己,从小到大,我们都是被溺爱、被纵容坏的。正如我们对待生命,在拥有它的时间并不懂得珍惜,等到临死的那一刻,我们才发现光阴原来是有限的,只是我们太相信自己的生命力了。孤独时,你想到自己的前生与后世,想到自己与社会,就不会发现自己的伟大,反而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你总以为人间是悲欢离合的存在,却不知道自己在一点一滴地更新自己的细胞,改变自己的基因。其实,改变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时代,正如书中所说的读书,与其说是让自己跟上时代,不如说让自己不至于浪费时光,将有限的生命打理在这书山学海中,何尝不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与世界的理解呢? 风总是向着一个方向吹的,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在一阵阵风吹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如果是真空的,那该多好啊,然而这肉体的压力反而让你接地气,没有引力的时候我们必然会随风而逝,必然会头重脚轻,必然会无可奈何。 明天有明天的事情,昨天有昨天的精彩。回顾历史,启迪今天,昭示明天,总是让你没有片刻的安息,对了,你为什么要安息呢,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踮起自己的脚,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哪怕你的目光有限、脚力轻浮,也好过永世只是一只井底之蛙。真的英雄,不是不人流泪,而是将眼泪流在必要的时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实现了由人到神的跃迁。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年挂玉弓。尽管你已经很累了,很苦了,但你要知道还有一些人对你当下的状态,是毕其一生无法抵达的。你总是要行动,行动起来像夸父一样追逐落日,便是你是否在失败的时候,念及自己没有把目标与前景想清楚,哪怕是颠倒了“做了再说”与“说了再做”的关系。
《孤独力》读后感(十):孤独力 优句集
与自我对话的“内省时间”非常重要。 那到底什么叫内省呢? 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有人觉得工作很有意思,有人觉得了无生趣而辞职。即便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国度,有的人感到幸福,有的人却觉得不幸。几乎所有事情都同理。并不存在“快乐”“无聊”“幸福”“不幸”等客观状态,你的状态是根据你对事物的“解读方式”而变化的。 想让自己的解读方式变得更积极,你需要培育出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可以让你离开当下的自己,客观真实地去观察自己的内心动态。
“内省”就能让你做到。你反复进行内省,内心深处的声 音就会更快地反应到你的脑海中。 如果你能准确听到自己的心声,那当你面对迷茫或犹像时,也能更直观地做出遵从自己意愿的判断。 另外,回顾自己曾做过的事情和拥有的经历,仔细梳理自已的人生履历,你就可以某种程度上预测自己身边将会发生的事情。换言之,你可以把事情揽入自己“预料的范围”之中。 有了这样的积累,你就能预料自己做的事情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内心便会感到安定与舒坦。 在各种刺激和变化及日夜忙碌中,因为总是把握了自己身处的位置,知道该怎样应对和处理,你就能拥有过着自己人生的真实感,真切地感觉到幸福。 然后,你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使命、应该完成的角色、贯彻的工作以及前进的方向。由此,你会得到一种类似自我实现的感觉,一种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来导演的“掌控感”。
释放出真实的自我,你的个性会变得亮眼,这会演变为 自信,让你越来越确信可以真实地做自己。 作家高尔基曾说:“所谓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就会去珍惜,去思考如何施展自己的能力。如果打磨自己的个性与才能成为你生活的意义,那么孤独感将与你无缘。 同时,如果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即便遭受负面的评价和对待,在对照真实的自己后,你也能由自己的意志决定,是该选择接受,还是该不予理会。 直面自己后,即便发觉“的确如他人所说”,你也能安慰自己,“我就这样挺好的”;或者修正自己“下次我像那样做。” 这样一来,你就不会出现自我否定或厌恶的情况,能接纳自己真实的内心,并予以肯定。 孤独和寂寞的人还很容易感到不安,情绪容易不稳定。这是他们的自我缺乏力量,精神上没有成熟所导致的。 然而,如果确立了自我,你就会感到情绪上的稳定,不再感觉寂寞,独处时反而感到丰盈和充实。 另外,人会感到寂寞的情况,还有当你感觉没人真正理解自己时;或感觉自己的想法不被接受,被周围人所忽视时,为了跟周围人打成一片,你就克制自己去迎合周围人。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跟周围产生摩擦,人际关系上也就不会出现波澜了吧。 可是,这样一来,你就带上了面具在生活,最终并不会感觉自己被周围人所接受。 换句话说,为了避免孤独而压抑自我,迎合周围人,你越这样做,就越容易感到孤独,无论和谁在一起都会感到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