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证券公司图鉴》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证券公司图鉴》的读后感大全

2022-04-10 03:03: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证券公司图鉴》的读后感大全

  《证券公司图鉴》是一本由[日] 青山邦彦 / 日本野村控股公司 监修;著作,后浪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 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证券公司图鉴》读后感(一):证券是什么?

  证券是什么?

  证券是 “股票” “债券” 等能够证明持有者财产价值的凭证。

在证券公司,人们可以买进或者卖出股票或债券等证券。

  《证券公司图鉴》读后感(二):证券交易

  证券交易

  提交买卖股票或债券指令的尝试叫作交易室。

  交易室里摆满了计算机,可以听到各国语言。

  交易员按照投资者的指令,关注市场走势,随时进行股票或债券交易。

  IT支持人员负责维护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大屏幕除了显示世界各地的时间,还随时刷新国外的新闻或股票行情。

  数量繁多的显示屏用来显示证券市场的各种信息。

  证券市场是股票等买卖流通的场所。

  证券市场24 小时不间断运转。

  营销人员专门为投资者提供市场信息或投资建议。

  《证券公司图鉴》读后感(三):自营业务

  自营业务

  证券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买卖股票的业务叫作自营业务。

  通过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投资者可以在任何时间提交任何数量的买卖指令。

大宗交易指令对交易所的交易产生巨大影响,证券公司的介入可以减缓市场冲击,有助于维持市场稳定。

  《证券公司图鉴》读后感(四):股价是怎样决定的?

  股价是怎样决定的?

  “股价” 即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当前的业绩状况和今后的盈利预期,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

  股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波动的。

一般来说,企业的业绩越好,股票价格就越高。企业必须定期公布业绩状况。

  《证券公司图鉴》读后感(五):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是金融机构的一种。

  金融的本义是 “货币资金的融通”。

  证券公司为希望销售证券的人和希望购买证券的人牵线搭桥,推动资金在全社会顺畅地流转。

  证券公司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企业融资。

证券公司还会协助他们从全世界融资。

  《证券公司图鉴》读后感(六):培养小朋友的财商,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最近股市动荡不安,友邻们纷纷抱怨,暴跌暴涨就像玩过山车一样刺激,看他们发出来的讨论,我顿时傻眼,明明每个字都认识,却完全看不懂说的是什么。

  大家来感受一下。

  “先关灯,再吃面。”

  “感受一下,什么叫‘割韭菜’。”

  “散户抬轿子。”

  这些股市黑话,你看的懂吗?

  股票到底是什么?

  证券公司到底是干嘛的?

  看到这些,我是完全属于白痴状态,然而,就连隔壁孩子都知道“熊市”和“牛市”,我竟然连一个孩子都不如。

  现在不都提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孩子是否需要那么接触这些金融知识?

  股神巴菲特认为,在儿童时期就该给孩子们传递正确的财富观念,而他本人就是在11岁时投身于股票市场。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如果你不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将来就有其他人来取代你。比如债主、警方,甚至骗子,让这些人来帮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日本绘本作家青山邦彦就用一本绘本——《证券公司图鉴》,生动形象告诉大家,证券知识其实没有那么艰涩难懂。无论你懂不懂金融知识,都可以通过《证券公司图鉴》,和孩子一起学习到资本是如何在全球流通,而证券公司又是如何充当这个桥梁,连接投资人和需要资金的人。

  接下来就让青山邦彦通过这本《证券公司图鉴》,带你到证券公司参观一下吧。

1.简单生动的证券入门知识

  在大家眼里,证券知识是复杂难懂的,无论是对于不炒股的成年人还是小孩子,证券股票这些知识都是很抽象的。这些复杂的金融概念几乎就要杀死你全部的脑细胞。

  证券公司的交易跨越国境,超越世间,覆盖了全世界,用资本将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这一幅图,大家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我们放在金融机构的钱会去到哪里,它们直接推动者全球经济的发展。

3.小家庭理财,大世界流通

  与农耕社会不同的是,现代社会中,任何东西都需要去购买,为了确保一生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在有限的收入里,如何去理财,就变得意义重大。

  证券公司可以为个人投资者,制定合理的理财方案。而理财的途径也是可以任意选择。无论是通过证券公司呼叫中心电话服务,上门咨询,或者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证券公司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对于“金钱”的认识,大概就是用零花钱买一切想要的东西吧。在他们看来,钱花出去就是用掉了,没有了。然而《证券公司图鉴》却告诉孩子们,通过”证券公司“这个地方,可以让钱产生更多的钱,这个时候,钱不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额,它很有可能变成更多的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财商,去认识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有从小认识了钱,长大后才知道如何合理合法使用钱,然后赚更多的钱。

  通过对证券的宏观了解,孩子们对金钱的看法就不再那么狭隘和局限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以后不一定都会从事证券相关的工作。但是财商的培养,正是从这一点一滴知识的积累开始。

  青山邦彦的这本《证券公司图鉴》,通过简单生动的图画形式为我们推开了金融知识的大门。虽然《证券公司图鉴》无法让我们完全了解证券知识,但是却可以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财商的种子,为孩子们进入社会引航。

  《证券公司图鉴》读后感(七):万恶的金钱?不,金钱是这世界上最勤劳的东西!

  在文学作品里,我们常常把金钱说成万恶之源。似乎“爱钱”是件见不得的事,就算是沾上了铜臭味,是要被鄙视的。甚至孩子,我们希望他们单纯、善良、天真烂漫,怎么能跟钱搭上边?回归到现实生活里,典型措施就是没收压岁钱,理由是钱太多了孩子会乱花。

  可孩子为什么会乱花钱?因为他们不懂理财,既不知道钱有什么用,也不知道钱该怎么花,甚至不知道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钱存在,教会他们如何认识金钱,如何使用金钱,就成了一门学问。如果把投资大牛推荐的书买下来,可以堆成一座小山,这些书的专业度毋庸置疑,但是没有任何金融学基础的孩子是读不懂的。而试图对他们进行早期理财教育的我们,可能也读不懂。

日本的青山邦彦画了一本很棒的绘本——《证券公司图鉴》,从证券公司的角度告诉我们,金钱是如何被高效运用的。我们对证券公司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用于买卖股票,其实证券公司是一个重要的金融媒介,它给希望销售证券的人和希望购买证券的人牵线搭桥,还可以帮助公司融资,推动社会进步、经济繁荣。

  《理性的非理性金融》一书里提到,人类的储蓄行为创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则构成了金融市场上的中介机构,也被称为金融媒介,把资金从希望运用资金的人传递到需要资金的人手上,日日夜夜不眠不休。这些金钱被用于开发新产品、建设工厂、发行债券、改善环境,所以金钱大概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事物。如果缩小到我们个人的概念里,钱的存在,让我们可以把自己暂时花不掉的劳动成果保留下来,将来无法劳动的时候再取出来用。金钱,是一个中性词,我们劳动成果的价值以金钱数量的多少来反映。

  那么钱有什么用?钱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用来购买在这世界上生产的许多东西,小到日常用品,大到教育、医疗、住宅,既有实际的物品,也有虚拟的服务。钱在我们看来大概只能用于买买买,但是上升到国家层面,却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好的东西。经济学家伦纳德·里德有一篇经典代表作《我,铅笔》,讲述了一根铅笔是如何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通过自由人的奇妙组合,从原木、石墨、黄铜等材料变成一支书写流利的铅笔的故事。而金钱也是一样,在看不见的手的推动下,在全社会顺畅地流转。

  在《证券公司图鉴》里,我们跳出了个人的视野,而是从企业、甚至国家层面来看金钱的流动。你会发现,金钱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源,它和水、电、清新的空气这些相比,并无二异。我们提前储蓄了自己的劳动,将这些暂时不用于消费的劳动印在金钱里,再通过证券转移到需要资金的地方,像水资源那样,缺乏的地方得到灌溉,得以生长,而富余的地方也不至于浪费这些资源,随着时间流逝而贬值。

  虽然《理性的非理性金融》已经对金融做了很小白的解释,但是《证券公司图鉴》用图画的形式描述了金融的流动,这是文字无法比拟的。比如企业并购,它的解释是帮助企业实现梦想、消除烦恼。那么企业的烦恼是什么?是希望扩大企业规模、希望把产品卖到国外,而并购,就是企业扩大规模的办法之一。图中是几家公司拟人化的形象,他们拥抱在一起,企业就兼并了。

我们再来看看搜狗百科是怎么解释的: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看得懂才怪了,成人都看不懂,何况是孩子?

再来谈理财,《证券公司图鉴》里是这么解释的:要结婚要花很多钱,因为蜜月要去夏威夷旅行;要生孩子要花很多钱,因为要买很多东西;要有自己的房子也要花很多钱,因为房子很贵。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理财的方式来让钱生钱,这里作者又让我们回到了个人的视野。也就是说,书里从个人讲到企业,再讲到国家,现在又回到了个人的层面。人们投资,就是自己理财的形式之一。看完这个,我就知道该怎么给孩子灌输理财意识了,因为你要花很多钱,所以要懂得存钱,但是我们存钱的速度不够快,所以需要借助证券公司,让我们的钱升值。

  说了这么多内容,这本书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讲完,它让我自认为不错的理财基础又加固了一层,我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讲证券公司了,也跳出了个人的视野,真正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到金钱到底都流向了哪里。我们总是说金钱是罪恶的温床,但真正罪恶的并不是金钱本身,对它保持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金钱。

  《证券公司图鉴》读后感(八):从认知角度看理财,让视野变得更宽广

  这本书我是看到豆瓣魔云兽的推荐被吸引的,我一直觉得针对小孩财商的书有《小狗钱钱》就足够了,所以看到《证券公司图鉴》时没什么感觉,一听到证券就更无感,可是魔云兽说:“看完后觉得钱真好,钱是人类社会的血脉。”瞬间醒悟,这书可能跟我想的不一样。

  看完,果然。《证券公司图鉴》不是讲理财细节的,不是手把手告诉小孩怎样操作,而是从一个更大更广的角度,告诉人们钱是如何运转的,以及为孩子职业发展提供选择空间,我认为非常适合对职业发展迷茫、没有什么明显天赋的普通人,对理财感到枯燥畏惧的小朋友大朋友们看。

  看的过程中我想起了一件事:

  高考结束报考专业的时候,面对一堆的专业,我不知道选什么,因为我压根不知道这每一个专业背后是什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于是,我妈找我叔(他读过大学,又是从商的,我爸妈认为他会比较有见识)给我选,当时物流管理很热门,然后就选了这个,记得选定的时候,我哥打电话跟我说:“做物流很累的哦,要搬货什么的,你一个女孩可以吗?”心里想我也不懂,主要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既然叔给选了,就这个吧。

  现在想起来,还是一种局限,他们每一个人肯定都是为我好的,只是他们当时的眼界、认知有所缺。就像很多人听到理财就是对于股票涨跌的情绪波动或是守财奴,本能会有一种畏惧,本质还是在于认知缺乏。我在看《证券公司图鉴》里股价那部分的时候,似乎看到了一种平静。它说:“股价是由企业经营状况及今后的盈利预期和社会形势的变动决定的。”当我们清晰的知道这些,并为此去关注查阅相关,也许就不会为每天的涨跌寝食不安,不会不敢投资,只把钱存着。

  要对抗理财的畏惧关键还是要真正理解钱的运转。就像选专业,关键还是要对各个专业有一定的认知,记得我一个高中同学,她爸妈觉悟就相对高了,她妈身体不好,从初中开始就跟她说以后如果学医,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她妈妈的病情,说不定能帮上她妈妈。但是她爸妈也没有强求她学医,而是在寒暑假的时候,亲自带她去各大学、大医院里逛,告诉她医学是怎样的、以后她的工作会是怎样,会给家人社会带来什么等等,所以她从初中开始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当我们茫然选专业的时候,她早已心中有数,潇洒跟爸妈出游了。

  著名硅谷投资人吴军在他《态度》那本书里给女儿的一封信中说:

有一年我到哈佛做讲座,问一些华裔学生将来打算学什么、做什么,大多数人给他的答案只有两个——计算机和医学院预科,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学文、从政,或者做一些为大众服务的事,问他们原因,主要是因为学这两个专业将来就业有保障,收入也不错。对钱的执着让很多华裔学者走不到学术金字塔的顶尖,更不用说成为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了。在名牌大学学习,眼界不在于看不看钱,挣不挣钱,而在于能否看透钱,认清钱仅仅是媒介这种性质,这比挣钱本身更重要。当你真正理解了钱的作用,理财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证券公司图鉴》就给我钱是媒介的感觉,它把钱是怎么一回事、证券公司是怎么一回事给你一一展现,如同我那个高中同学早早去大学、医院逛一圈,你能切身的感受到那个环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去到现场没那么现实,并不是每个人选了一个刚好就是她喜欢的,有可能需要走好多个专业场景,并且有些不一定像医学这样能给你进去观摩,跟日常生活贴合很近,这时,像《证券公司图鉴》这样的书就显得格外重要,你不方便去证券公司,不知道证券是什么,证券公司是怎么工作的,好,这里通通展现给你:

  你不知道钱是如何运转的是吧,来,用图文还原场景:

  不得不说作者青山邦彦很厉害,他以一个独特的视角给你明明白白的讲清楚了资金运转这个抽象概念,看介绍青山邦彦还出版了《综合商社图鉴》《咨询公司图鉴》等书,这么看来,他还是很痴迷且擅长图鉴这个领域的,他是日本的一个绘本作家 ,同时还是建筑系毕业,在《证券公司图鉴》中可谓是很好的运用了他的绘本、建筑思维,能够把复杂的给你以图文形式简单有趣化、画面还很有立体空间感。

  把书再往后翻,会看到一章叫履行社会责任的

  可见,他们从小就有这样的教育,有金融意识,知道金融与生活的关系,知道如何有效运用金钱,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我认为《证券公司图鉴》非常有价值的一点,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想,而是我们缺乏,当我们在一定年龄,能够有针对性的认知到相关知识,就能最大限度的做出最优选择。

  《证券公司图鉴》读后感(九):看了这本书,经历过2007股灾的我,总算是对证券公司有所了解

  作为一个经历过2007年股灾的股民,一个资产损失高达70%的失意股民,就算是多年后,对证券公司还是一脸茫然,卖股票的?!

  我相信,很多人对证券公司的认知,与我类似。

  如此无知,想赚到钱当然是很困难的事情。

  证券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除了股票买卖,证券公司还做什么业务呢?对于这个涉及经济学的金融问题,至少需要一本大部头的教科书进行阐述。这类书,图书馆和书店里很多,但很多人人不一定有时间,也不一定感兴趣。

  而这本《证券公司图鉴》,形式上,就很吸引人。因为它是一本图画书,彩图加少量的文字,向你展示证券公司的本来面目。

就是这本书啦

  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证券公司图鉴》,是由日本野村控股公司监制,日本绘本作家青山邦彦绘制的科普绘本,通过图片的形式,介绍证券公司的概况,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

  青山邦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建筑系,在建筑设计师事务所工作之后,从事绘本创作,作品《小丑镇》荣获日本第17届讲谈社绘本新人奖佳作,也曾创作过《综合商社图鉴》,《咨询公司图鉴》等作品。

图鉴展示金融知识

  翻开书,才发现是绘本。其实,从书籍标题的“图鉴”,就应该想到了。

  百度百科对“图鉴”的解释是这样的:以全面、系统、准确地用图文形式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主要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资料,便于了解事物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

  股市瞬息万变,但证券公司的工作职能,相对来说是固定的。这一点,从最早的股份公司——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起源的17世纪以来,就一直如此。

  随着技术的更新进步,证券公司的工作流程,已经进入到无纸化阶段,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证券交易更便捷,手机上就能完成各种量级的交易。

  忙碌的交易大厅,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及接打电话的声音,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的股票行情。。。《证券公司图鉴》中展示的画面,与我们想象中的证券公司基本吻合。

  上市,是很多企业的梦想。首次上市的企业,会在证券交易所举行挂牌仪式,青山邦彦在《证券公司图鉴》中,把这一时刻绘制得栩栩如生,看看媒体闪光灯效果就能想象挂牌现场的热闹程度了。

  在图形设计和配色上,作者也是费了一番功夫。比如各种符号标记,从开始的目录页中,就能看出证券的全球化;还有各种纯色标记,只看“公司成立了,股票上市了,向世界进军”,就能对股票上市的过程,一目了然。

  证券交易(买卖股票)只是证券公司的业务之一,但并不是全部。除了证券交易,证券公司的业务还包括股票上市、融资、企业并购、行业研究、理财、资产管理,等等。

  从罗列的内容来看,这些内容都与金融相关。也说明证券公司的核心所在,证券公司是金融机构的一种。金融的本意是货币资金的融通,证券公司为希望销售证券的人和希望购买证券的人轻信搭桥,推动资金在全社会顺畅的流转。

  与普通大众关系密切的大概是两类:证券交易和理财。

  《证券公司图鉴》,对证券公司涉及的业务和职责,进行了解释,说明。除了理论知识,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实际案例,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优衣库,原来优衣库是靠融资,走向世界的;日本朝日集团在收购可尔必思后,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这一过程中,只有企业获利,投资的股票才会增值,否则就会贬值。但是股市中,股票价格是最不容易确定的。有人确实从股市中获益,2006年投资股票大赚,买车买房的不在少数;但更多的人,包括我在内,都是亏损的,成为被市场收割的韭菜。

  虽然说掌控风险是证券公司的职责之一,但是,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证券公司也无法确保其盈利,所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大家应该保持清醒。因为就算是你损失高达90%,证券公司收取的费用——个人需要支付的手续费,一分都不会少。

  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希望我们大家都有财可理。

证券公司的从业者

  看了《证券公司图鉴》,对证券公司有了清晰认识,知道了其从事的业务,对其中的从业者岗位也有一定的了解。作为专业的经济学分支领域,专业性要求很高。

  如果不是金融相关行业,其他专业毕业的,也能进入证券公司吗?当然能,比如擅长搜集资料,码字的你我,可以选择分析师岗位,从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收不收,决定权在证券公司。只是,我们不用在开始的时候就自我否定。

  《证券公司图鉴》,是一本关于证券公司的科普书,关于证券公司的一切疑问,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尤其适合新手小白。

  俺也是一边看内容,一边反思自己曾经的经验教训,一边补上证券公司这一课。

  2018年,我国A股市场持续下行,沪深两市市值减少了14.46万亿元,人均亏损高达9.9万元。即使行情如此惨淡,证券公司的薪酬水平依然为大家津津乐道。

  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说,读过《证券公司图鉴》,对证券公司有了大致了解之后,若能在证券公司某到一个职位,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证券公司图鉴》,对证券公司及职业前景有所了解,开阔视野和思维,更是极好的事情。

  倘若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此书,效果更佳。

  @擦亮星,爱生活爱旅行爱学习。

  《证券公司图鉴》读后感(十):轻松培养孩子的财商,从探秘证券公司开始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清)孔尚任小时候读茅盾先生的小说《子夜》时,第一次知道了证券交易所。书中的主角,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筹措资金扩大生产,孤注一掷投资公债,最后遭人算计而破产。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吴荪甫生不逢时,又过度自信,失败破产在所难免。

  《子夜》一书中提到的多头、空头等专业名词,以及做多、做空等买卖行为,对于当时的我是一头雾水。交易所更是给人神秘莫测的印象。多年以后成为股民,我才对证券交易所有了更多的认识。

  翻阅《证券公司图鉴》这本书时,我既高兴又有点遗憾。高兴的是,可以用这本绘本对孩子进行财商启蒙;遗憾的是,小时候没机会好好了解证券公司的相关知识,培养财商,开阔视野。

  《证券公司图鉴》的作者青山邦彦1965年出生于日本,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曾任职于建筑设计事务所,1995年起专职从事绘本创作。

  青山邦彦的主要作品包括《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和《我们的理想城市》(共4册)等。《我们的理想城市》荣获日本城市规划学会石川奖,并入选博洛尼亚国际绘本原画展奖。他的近作有《开心的建筑》、《综合商社图鉴》及《咨询公司图鉴》等。

  青山邦彦以建筑设计师的视角创作绘本,自然与众不同。在《证券公司图鉴》一书中,他通过对开的全景大图,生动形象的画面,浅显易懂的文字说明,真实再现了证券公司及员工的日常工作。在普及证券公司相关知识的同时,还专门介绍了投资理财的基础知识与窍门。

  这本书主要有以下四个亮点:

  一、 内容专业、权威

  《证券公司图鉴》由世界知名、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日本野村控股公司”监修,证券相关内容专业、权威。

  二、 图文浅显易懂,适合进行财商启蒙

  这是一本金融知识的入门书,主要面向小学高年级以上儿童。文字浅显易懂,插画生动形象。家长、教师可以将它作为青少年的金融科普读物。

  通过《证券公司图鉴》这本书,小读者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证券公司的日常工作及其作用。证券交易、股票上市、企业并购、融资、资产管理、理财等内容,书中均一一介绍。

  三、 理财小白也能快速获益

  《证券公司图鉴》是一本简洁的绘本,仅有40页。但是,书中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是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理财知识,以及个人资产投资与风险管理等内容。在“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今天,理财小白也能从中快速获益。

  理财小白可以从这本书中快速获得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理财知识和基本技巧,尽早做好人生财务规划,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做好资产配置,积累个人资产。

  四、 开阔视野,进行职业启蒙

  一叶而知秋。《证券公司图鉴》在附录中通过日本野村控股公司的发展史,帮助读者更为具象地了解证券公司的历史。从1929年的全球大萧条,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证券公司的转型,都有简单介绍。

  除了从附录中了解证券兴衰史,开阔视野,小读者还可以从正文中了解证券从业人员这一职业,从小接受职业规划的启蒙。

  如今,“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万万不能”早已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越来越多的人向往拥有足够多的财富,实现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人人向往,但是,能够做到财务自由的人,却不是很多。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当今世界上大约80%的财富,掌握在20% 左右的有钱人手中。

  那么问题来了,这20%的有钱人,他们的财富从哪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大部分是从投资获得的。重要的是,他们都善于通过证券公司借鸡生蛋,让钱生钱。

  证券公司是一个满足投资和融资需要的金融机构。作为金钱的桥梁,证券公司主要起到以下两个作用:

  1.为希望买、卖证券的人牵线搭桥,盘活存量资金,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

  2.让金钱流向需要它的企业和个人,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为人类造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金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证券公司为资金在全社会的顺畅流转,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金钱,前些年网上有一个段子,其中一句“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被广为流传。这句话反映了不少人的梦想:不用上班,还有睡后收入。这个睡后收入,指被动收入,也就是你的资产投资后产生的收益。也许你会说,想要有大笔的资产用以投资,谈何容易。

  积少成多,欲速则不达。财富的积累,也是如此。

  在积累财富方面,2008年《福布斯》排行榜的世界首富,被誉为“股神”的沃伦·巴菲特堪称投资界的一棵常青树。凭借他的聪明才智与过人胆识,在他超过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中,他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基本保持在大约20%,无人能与之相比。

  巴菲特的成就,与他从小接受财商教育不无关系。

  巴菲特的父亲是一位股票经纪人,巴菲特从小耳濡目染,对投资有很强的兴趣。巴菲特还深知储蓄的重要性。不到十岁时,他就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银行账户,把自己卖口香糖、送报等得来的零钱存入账户。高中时他用自己课余打工赚的钱,买下了一个小农场。

  巴菲特崇尚价值投资,从不赚快钱。巴菲特积累财富的经历,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在滚雪球。他的财富雪球,就是通过漫长的积累,越滚越大。

  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让孩子从小接受财商教育。

  结语:

  青山邦彦创作的这本《证券公司图鉴》还有更多的亮点,有待家长与孩子共读时去发现。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教育、医疗、养老等,都需要大量的金钱。如何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式,积累更多的财富,财商必不可少。对家长来说,让孩子越早地接受财商教育,获益越大。

  轻松培养孩子的财商,从探秘证券公司开始。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证券公司图鉴》一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