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城市与群星》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城市与群星》读后感100字

2020-03-04 23: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城市与群星》读后感100字

  《城市群星》是一本由[英]阿瑟·克拉克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0,页数:2018-11-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城市与群星》精选点评

  ●有些片段让我想到了2001太空漫游,同样很美,但也宏大的让人害怕

  ●那个有点幼稚意识产物那么像现在人工智能的影射

  ●使命告慰宿命

  ●不甚喜欢,与其说科幻,倒更像奇幻

  ●这是我个很喜欢作品。不如《2001》出名,但也十分优秀。克拉克创造的这个乌托邦世界根本不是后世的某些作品能比的。

  ●在人类建造的所有城市中,没有一座比阿瑟·克拉克笔下的迪阿斯巴更像《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为避乱世建立牢不可破封闭城市,与外部世界全然隔绝。只是这一次没有捕为业的武陵人从外部进入这个亘古不变的桃源,居然是从内部生出了一个未曾被享乐和永生麻痹掉好奇心雄心壮志的人,遥想千万年前走向群星的开拓者,他说:希望到他们归来的那一天,我们还配做他们的同类。简直让人热血激荡

  ●在这个依旧年轻的群星之中,开放苍穹之下,人类真的有朝一日会退缩于浩渺宇宙偏安一隅吗?

  ●每本科小说都是对人类未来可能预测,未来会怎样?尽在这些大师幻想中,他们根据现实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判断。如果未来真会如此,那也是人类自己抉择。他们用简单文字在预测这些事情发展。我们应该反思

  ●阿尔文最后的决定会让1年前的我费解,他为什么不打算再去探索宇宙里其他星球寻找智慧生命了,他为什么打算留在地球并为建设沟通迪阿斯巴和利斯的联结工作。刚刚看完最后一章,让我不禁想到电影Ad Astra里pitt在见到父亲后内反馈,'He captured strange and distant worlds in greater detail than ever before. They were beautiful, magnificent, full of awe and wonder... He could only see what was not there, and missed what was right in front of him.'

  ●大神就是大神,格局就是不同。这种站在全人类、所有生物角度展望未来的书,一般人可写不出。不过书里的未来,感觉有点太凄凉了吧。生命发展到后面,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呢?

  《城市与群星》读后感(一):“仰望星空”使人舒适

  迪阿斯巴这种自我封闭的城市可以说是极端压抑了,的确,从高峰摔到谷底,这种地位反差确实是令人难受的得紧的,但是想文章中这种“星空恐惧"的状态还是挺让人压抑的,可能是因为我生活自由民主繁荣富强敬业爱国友善社会主义国家缘故吧,比起迪阿斯巴,我还是更喜欢利斯这种社会形态,幸亏阿瑟克拉克估计是处在斗志昂扬精神觉醒的时期吧,文章的正能量还是很多的,男主阿尔文冲破枷锁,把人类从"星空恐惧"的社会状态,拨乱反正,掰回“仰望星空”的社会形态,这过程还是满让人舒适的。 不过可能是因为文中出现的东西太多,有很多感觉是伏笔的点没有及时回收,有种烂尾的既视感,可能这就是这本书美中不足的地方吧。

  《城市与群星》读后感(二):《城市与群星》书评

  克拉克的小说一直都是脑洞开出天际的,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能带读者坐过山车,然而这次过山车脱轨了。本书中的一系列脑洞令人惊喜,却几乎是各自分立,没能串联起来,整个故事就在散的东拉西扯中写完了。 迪阿斯巴城是书中最主要的设定,对应的剧情也最完整。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永恒之城,有长生不死且不会生育的居民和亘古不变的街道。先进如魔法的超级计算机能照顾每一个人的需求,所有居民都在数亿年的享乐中变得温和懦弱,他们害怕城市之外的世界,一心想让永恒维持下去。 主角是个异类,是迪阿斯巴几亿年历史中唯一一个新生命。他带着好奇去调查城市建立的原因,然后想方设法逃离城市——他负责替读者们追问更多隐藏设定。至此,迪阿斯巴就像一个奇特的乌托邦预言,其背后的谜团给人无限想象空间。 出乎意料的是,主角几乎毫无阻力地逃了出去,毫无阻力地破解了起源之谜,毫无阻力地带着迪阿斯巴居民重拾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说是“人类在外星文明的打压下,蛰伏于地底千万年后,终于爬出洞穴,迈向群星”,其实也没啥难度。 后半本书就是打着解密的幌子在旅游,克拉克的脑洞宇宙三日游。迪阿斯巴和利兹是地球上仅剩的两座城市,后者有会通心术的人类建立;主角与一个利兹人建立友谊,不死人和读心术士争论文化问题;有个信教的外星人在地球上苦苦坚守数亿年,只为了应验神明的回归;找到无主远古科技太空船,解锁新地图,继续去太空旅游;七颗恒星被人为排成圆形轨道,圆心处的行星永无黑夜;星际帝国曾制造出纯能量生物,并镇压了它的反叛……脑洞很惊艳但都没有深挖。

  《城市与群星》读后感(三):十亿年的谎言与忠诚

  物理学的极致应用,是对每个原子排列方式的掌控,能够细致到操纵影响个人性格的基因层面,这正是让迪阿斯巴城得以永生的核心技术

  而利斯城的长久运转,则依赖神秘莫测的心灵力量,有点像阿西莫夫第二基地的影子。

  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大都是探索群星的倡导者,克拉克首当其冲,但是却用了一种循环思维方式来做开篇设定:人类曾开拓群星,后来又蜷缩在地底长达十亿年,于是,一个返回群星的故事从此展开。

  其中最迷人的环节,无疑是那个宗教故事。

  “主”拥有着能蛊惑不同文明种族的人格魅力,其最忠实的的仆人,一个机器人和大型水螅兽,甚至为其守护了数十亿年,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

  相较之下,银河中心排列整齐的七太阳矩阵所引起的震撼,以及曾弥漫其间的外星种族所引起的好奇心,都黯然失色。

  星际旅行的最后一程,随着人造精神体范纳蒙德的出现,掩埋十亿年的历史真相方被揭开。

  人类因此目瞪口呆,无法接受,但内心对群星的向往却重被点燃。

  故事结尾稍显仓促,十亿年前的人类到底去了何方?是去了别的星系,还是穿梭了空间屏障进入平行世界?书里笔墨不详,算是埋了个引线,如果有后续就太好了。

  那种曾与人类短暂接触的庞大存在,就像海伯利安系列里的狮虎熊,天渊系列里的天人和云中人,作家们都聪明的只抛出冰山一角,底下的万丈神奇,都留给读者去想象。也正印证了高阶文明对于人类头脑的属性,无法理解,无法描述,无法想象,留给人类可怜大脑的感受,唯有旷日持久的神秘与震撼。

  《城市与群星》读后感(四):城市与我

  总是深深为人类繁育后代的方式感到遗憾。

  常常感叹生不逢时,没能出现在遥远的未来。

  于是幻想有一天可以找到控制能量的方式,以原子构成各种人形。原子团打散又重组,人就可以突然消失、瞬间移动、穿透厚墙。而不必冒着危险忍受疼痛来增加新鲜人口。

  如果真的实现了原子控制,可以用中央计算机生产地球人,人一出生便是最美最帅的模样,活着的每时每刻都在巅峰状态,甚至不需要睡眠,还拥有很多很多时间。饥荒、战争、瘟疫统统消失,人的劣根性也被剔除,人间只剩下真善美。人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娱乐和钻研艺术,VR游戏可以带你去体验任何角落,开会只需全息投影不用亲自到场——迪阿斯巴这座城市不就是无限憧憬的乌托邦吗。

  这样的世界多美好多和谐!可从没想过这样世界中的人会有什么烦恼。确实这个世界的公民没什么大的烦恼,同时也没有什么大的诉求。除非——他有了好奇心。有了好奇心的人来到城市之外,看到原始的一如现今的自然人的群居方式,才发现他原本的世界就如一滩静水没有波澜也没有生气。

  没有见过丑就欣赏不了美,没有经历病痛就不懂强健的可贵,没有精疲力竭就没法享受床上的酣睡,没有付出和失去就不能体会人间和平、悲欢百味。一个足够高能的世界也足够boring,一个有生老病死的社会才能让生活跳跃起来驱动生命能量。这让我又突然接受并上了眼前这个世界。

  当然城市与群星的关键纽带还是好奇心。乌托邦再好也有边界,边界之外有乡村绿洲、有广袤宇宙中的浩瀚群星、还有群星中流浪的孤独灵魂。能载着人类不断开拓世界的唯有好奇心。

  “一个真正具有智慧的种族是不可能不友好的”。对于想象中的宇宙同类,克拉克总是这般乐观真的是被暖到了。

  《城市与群星》虽不比其他几本震撼,但最接近身边的这个世界。翻译可以更好。

  《城市与群星》读后感(五):群星

  没有任何东西将我们的祖先赶回地球,除了他们怯懦的灵魂在故事的真相被揭开之前,其实感觉是一个蛮平淡的故事---冒险少年打通了两个世界。在阅读的时候会一边惊叹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为阿尔文的探索而激动;但也冒出有点套路的感觉,怀疑自己已经猜到了结局。在接近真相的时候,我从未思考过历史的准确与否,以为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设定定,人类因为过于傲慢而被打击,因为恐惧而将自己深埋,非常科幻小说。

  但是这个时候,在一切就要落幕的时候,真相来的猝不及防。一切的历史,所有的一切原来是基于一个巨大的谎言,我们一直恐惧的原来是自己。就还蛮嘲讽的,我们曾经征服了群星,却因为自己的力量而蜷缩进城墙,将自己包围在谎言中,甚至将探索和好奇从后代的基因中删去。长久的无知和怯懦之后,阿尔文(或者是以他为代表的雅兰 · 蔡等人)终于联结了两个世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他连通了曾经人类所探索到的宇宙;而当杰赛拉克到达利斯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一刻,对我的冲击甚至比阿尔文到达利斯时更为深刻,这更像是一个传统的结束和新世界的开始,未来在此刻才开始诞生。

当他心中闪过这个念头时,现实似乎在刹那间崩溃,他好像瞥见了感官世界之外的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

  之前读阿瑟 · 克拉克的小说,更多是惊叹他对宇宙的想象,对未来的思考。我在更多的时候是被他编织的世界所吸引,但这种吸引是基于小说内容的想象,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设想书中的世界,由此出现的一种探索欲被满足的感受。但这一次阅读,居然会突然深刻地感受到小说的文学性,当然翻译不可忽视,但能够用文字去描述自己的想象世界,并引起广泛的思考与共鸣,使读者陷入一个截然不同的神奇世界,这就是科幻小说的魅力吧。

  另外,阅读这些作品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一种沮丧感。我离这个作品刚刚创作出的时间太远了,早在接触这些小说前,可能就已经从电影电视剧中感受到了“第一次的冲击”,虽然经典的作品会永远保留他的魅力,但那种感受,意识到自己的冲击感被削弱的确会有些悲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