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的盖头》经典观后感集
《麦子的盖头》是一部由鲁坚执导,徐岑子 / 王挺 / 刘孜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麦子的盖头》观后感(一):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第一次听麦子的盖头觉得是一部乡村剧,但是看着看着小说,对这个名字改变了看法,小说里的很多情节都让人在脑海中脑补画面,麦子对马豆根的感情,老于对麦子的感情,麦子对老于的感情,表达的是淋漓尽致,看到最后真的是意犹未尽,不知道电影中的演员会如何体现这种种的谎言、信任、和情感,期待电影上映。
时下小人物题材的影片越来越深入人心。《麦子的盖头》把人性提现的很真实,尤其搭配原汁原味的贵州方言。我能看出麦子的纠结,被现实的束缚,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真实的感情,结尾设计得很巧妙,有很多想象的空间。不过电影的色调不太喜欢,黑压压的。情节改编也跟原著比差距较大。原著里的老于真的不错,电影里的老于太色了。
#豆粒推荐# #麦子的盖头# 麦子的盖头 | 悬疑/人性/情感/女性/中国大陆 最残酷的一面 谁见过呢 小人物的爱恨纠葛 交缠社会的缩影 认死理重情重义的麦子 为了“死去”的丈夫 一次次的对矿老板屈服 她的付出 在人性的映射下 尤为亮眼 推荐指数:⭐⭐⭐⭐️ 鲁坚执导 徐岑子、王挺、刘孜、彭波、吾盛赫主演
电影用的是贵州方言,在现在很难看到这样真实版的电影了,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制作的时候制片作用了灰色基调颜色使故事更加真实,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都会深有体会,而且用方言更能提现生活的真实面,难怪还未上映就在国际获得过那么多大奖的。
王挺是我比较喜欢的硬性派实力演员。他的外形适合拍军人和农村硬汉。他的演技完全可以信任。
《麦子的盖头》观后感(五):乡村情感生活片值得推荐
用文艺的方式爱乡村情感生活片。感受最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主演王挺不管演什么类型的片子都能把握好力度,演军人的时候,具有刚毅果敢的性格,出演乡村农民朴实无华,实巴交的性格。女演员也是演技较为到位的人。再加上还未上映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过很多荣誉,那些荣誉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电影专业人员评出来的。
总之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电影。
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看完《麦子的盖头》这部影片的首映礼后,首先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部影片的题材是市场中所短缺的,它把人性和社会当中最残酷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其次,它的剧作非常精巧,不经意间的铺垫和煽情细节的处理很到位,让你看的时候有代入感,却又不是特别的煽情;再者,它的现实主义题材很明显,灰色情节表现的很醒目,从深情的感化到人性的转变,讲述比较到位,个人认为是一部不错的作品。
《麦子的盖头》观后感(七):导演、演员不行
根据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学文的中篇小说《麦子的盖头》改编。编剧就是胡学文自己。
胡学文的小说屡屡被改编成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奔跑的月光》收录了胡学文《奔跑的月光》、《婚姻穴位》、《大风起兮》、《飞翔的女人》、《极地胭脂》和《向阳坡》6部中篇小说。这些作品从2003年起,先后被改编成电影《极地彩虹》、《飞翔的女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跟踪孔令学》、《向阳坡传说》和《一个勺子》。是个厉害的人物。
不过本片并无什么惊喜。主要还是演员不行。导演功力也很一般。
《麦子的盖头》观后感(八):《麦子的盖头》思考
在海南电影节看过,我也看过原版小说,对于小说的改编比较大,但是这种改变比较成功,电影中把麦子的形象改编的更大,更加体现了当代女性的独立意识和思想的开放性,小说中麦子一味的依附别人,甚至是无畏的忠贞,这种改编,符合当下的趋势。对于结尾,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这种开放式的结尾,看后我一直在想,最后麦子和老于到底怎么样了,是圆满还是残缺,可能每一个看后的人都会想一想。对于当下这种小人物的电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例如《无名之辈》,我也看了,同属贵州电影,同属小人物题材,我觉得《麦子的盖头》不逊色于它,具有可比性。当然我查了一下,麦子还没有上院线,未来票房很难说,但是我相信看过的人,都会有一些思考,关于人性,关于欺骗,关于爱情,影片中不乏幽默,用浓烈的贵州方言,更加体现了这种小人物中间的爱恨纠葛,但是看后,还是那句话,你一定会有些思考。
《麦子的盖头》观后感(九):女人只会因为爱情破釜沉舟吗?
最近越发中意乡土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对于爱情的表达,简明直白的台词里饱含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质朴和不经雕琢的原生态。《刘老根》里用“疼”字表达羞于说出的爱意:“就你疼我呀,别人不好使。”“那你疼不疼我?”“疼,可疼可疼了。”《乡村爱情》里长贵在谢大脚门前大声唱:“亲爱的,来跳个舞,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长夜空中飞,平凡最浪漫。
在电影《麦子的盖头》一开头,就被女主角麦子(徐岑子饰)对真爱的大胆表达与执着追求震撼到了。摇摇晃晃的渡船上,麦子乖巧地给自己盖上盖头,嘴里说出的话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死也要跟你死在一起!”“你要是想当我男人,你就把我盖头揭了。”“麦子,我会用命陪你一辈子。”眼前的男人看来也真是铁了心要跟麦子过一辈子了。
镜头一转,几年日子匆匆过渡,麦子的男人马豆根背井离乡上采石场打工,麦子在村子里过安生日子,守家待地等男人回来。没成想只等到采石场老于(王挺饰)和一个晴天霹雳的坏消息:马豆根出事了!
紧赶慢赶终于抵达采石场,麦子捧着手里五万块钱抚恤金不发一言。她心里盘算的跟其他死者家属不一样,不是怎样才能多拿两三万块钱,而是如何把丈夫的坟迁回家。但这时候于老板又换了套说辞:其实你老公没死,他是欠债跑路把你抵给我了。你看你看,字据还在这儿呢。麦子一看到白纸黑字傻眼了,当初赌咒发狠的海誓山盟怎么说变就变样了呢。
印象最深刻的是麦子绝食的姿态。于老板半推半就半强迫地霸王硬上弓之后,麦子不声不响地绝食三天。啥也不干就躺沙发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近在眼前全当没看见,翻个身继续苦熬,像只捂住肚子的猫。在麦子的身上有着乡下人与生俱来那种特有的执拗与羞怯,就连受到伤害时的第一反应都是缩紧自己而非惩罚他人。绝食是沉默的反抗,是通过自伤来换取怜悯的眼光。
几万欠债该如何是好呢?于老板想要她,麦子心里明镜似的,咬牙跺脚心里也豁出去了:干脆就用这副身子还债!“你觉得我会用钱买你的身体?”“我就要用身体换你的钱!”做一次不够是不是,那就来一百次,做一次就按一道红手印。麦子知道自己的一颗心有多软,就该把它修炼得有多硬。
爱情果真是件吊诡的事情。到最后谎言败露真想逐一浮现眼前。原本旱涝保收脚踏两船的男人欲求真爱而不得,受尽折磨发觉自己没有后路可选择。麦子一个人这么多苦都扛过来了,最后却还是因为真相在眼前轰然爆发而瞬间崩溃了。《麦子的盖头》最后,麦子在渡船上破釜沉舟的样子,也像是一个悲剧的形式。女人敌过了所有现实的冷,却无法抵御内心的寒,信不信,女人真的只会允许自己因为爱情而破釜沉舟。
《麦子的盖头》观后感(十):你确定女人与男人对话的方式,要么站着要么躺着?
这部《麦子的盖头》改编自获得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文学的中篇小说。
讲述了麦子的丈夫马豆根在打工的煤矿上出了事故,生死未卜。由此引发出麦子跟马豆根和矿主老于之间充满悬疑色彩的一场人性较量。
故事有着现在少有关注乡土中国的原始和张力。
片子一开头麦子顶着红盖头对马豆根说,娶她就跟他走,即便家人不同意,只要他要她,她就一心跟着他。
电影没有给男人更多回话的机会,麦子干脆讲完,男人就从了,两人推倒船舱办成了人生大事。
虽然也是三言两语决定男女关系,却决然没有城市里的“约不约”的俗气。
其实,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男男女女来说,爱情已经不是爱与不爱,而是信与不信的事故了。
就这样一个开头,那些个笃定执拗的农村妇女形象就出来了。
而,麦子的丈夫马豆根,全然没有多少语言和声音。即便只有一句台词,有且仅有这一场,就再无表现的机会。
事实上这不就是中国千千万万离乡背井讨生活的农民工的写照,一辈又一辈地消失在最原始的生存里,没有活的意味。
轮回般地长大、娶妻、打工,留的只有简单的背影和蝼蚁般的符号。
这片子就把握到了这一点,没有给马豆根台词,是的,他们都是失语那一类,给他们台词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女人就不一样了,女人还有性。
就像一句玩笑话说得好,如果不是因为性,男人更愿意跟男人玩。
就像英剧《名姝》的时代,全城皆妓,花枝招展。
情妇、娼妓都侵染着历史,都是因为性与生育,女人都不太会失语在任何时代色彩中。
《麦子的盖头》同样讲了女人与性。
于老板跟麦子的故事,一开始就始于性。
于老板从矿上来接麦子,一进门主观镜头就照着麦子肥硕的屁股。
隐喻又直白。
对于现在的中国,再怎么发展,人们骨子里还是像豆豆写的《遥远的救世主》中那样看待女人,
女人与男人对话的方式,要么站着要么躺着。
事实上,中国的女人许多人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
一开始的麦子是不具备站着与男人对话的资本与能力的。她没有文化,没有家底见识。
这样的女人在中国是和男人没有站着对话的资格的。
所以,于老板可以开车带着麦子去收马豆根的尸,还能割草撩兔子地不慌不乱地开车弯到蓝姐的店里吃一顿热辣豆花鱼,跟老板娘上楼深入地聊聊人生。
全然不顾麦子死了丈夫的焦躁和痛苦。
五万块是马豆根的收尸钱,麦子不吵不闹,不像其他中年之后的老妇女,想着挟尸要价。
麦子只想收尸回家。
可,于老板又跟麦子说,马豆根并没有死。只是欠债跑了路,将麦子抵给了自己。
这时候,麦子与男人的对话方式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躺着了。
故事里描述的乡土中国的男女关系,是城市里无法理解的原始和落后。
可麦子是闪光的。她是那样地认死理。
活要见人、尸要见尸。
活得简单执拗纯粹。
麦子为了丈夫与于老板上一床画一次押作出的约定是中国病态传统文化。
毋庸置疑。
或许,许多人难以置信。但回头仔细一想,那些自诩为城市里的文化女性,又有多少是真的懂得人的意义呢。
我还是愿意接受,
某一天,中国的女人不再为躺下或两腿之间的事情赋予隆重的目的和枷锁,才是真正尊重且解放成为一个正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