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编辑手记:为什么WhatYouNeed要喊停你的人生一小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编辑手记:为什么WhatYouNeed要喊停你的人生一小时?

2020-04-17 00:16:00 作者:WYN 来源:我要WhatYouNeed 阅读:载入中…

编辑手记:为什么WhatYouNeed要喊停你的人生一小时?

  杂志书 「我要:喊停人生小时!」

  历时近 1 年的采编手记

  晚上好。这里,是杂志书「我要:喊停人生一小时!」的主创组。

  等了近一年之后,这本书终于在昨天进行了发售。不知,点进这篇推送,是否已经收到了这个好消息

  然而由于文章篇幅限制,昨天的主栏仅仅介绍了杂志书的内容。面对这本来之不易的书,其实主创们也有着不吐不快心声

  下面,是一些来自于他们的话。

  Blake

  主编

  -

  我习惯认为,自己拥有很多选择,尤其是人生方面

  但实际上仔细一想便会知道,我的选择并不多。恐惧一直支配着我的大部分生活,甚至毕业了几年细想,才记起自己小时候喜欢做的事情是临摹建筑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传播设计与建筑?” 多年以后,我甚至会一个人在路上闲逛时,认真问自己这个问题

  正是越想问自己这些问题,就越觉得,着手于准备一本关注我们到底还可以怎样生活」的书如何有意思

  昨天,我们公众号的第一本杂志书《我要:喊停人生一小时!》正式上线,而我在第二天,才迫不及待地写下这段感悟,纪念一个这样的时刻

  正如介绍所说,这本书的关注点在于,我们希望努力呈现 25 位不同同龄人的人生切面。

  2019 年,为了寻找这个切面,我们找到了许多海外留学生,找到了乐队傻子白痴」,找到了会在忙碌学习坚持写一些诗歌的人……

  我们寻找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坚持不懈询问他们一些或俗气,或奇怪的问题。

  简而言之,我们想看看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答案是什么,并把一些或许可以被称为「人生可能性」的内容集合在了书中,信誓旦旦地起了一个不那么接地气书名妄想喊停一些读者的人生一小时,并说服他们看看,自己的同龄人都在如何生活。

  我并不想说太多关于「这本书」很棒,「这本书」很有趣之类的浮夸的话。这样的话就留给其他励志书目去做好了。

  我想要在这里强调的是,我做这本书,单纯只有一个目标

  我,作为一个应试教育乖巧按部就班成长起来的人,太迟才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可能性,太早开始学会敏感姿态对待恐惧,太晚才开始谈勇气、谈真正的个人目标、谈谈美、谈可能性。

  我希望做更多的内容,对抗这样的「迟」,对抗我所后悔过的「早」。对抗我们所有人的人生里,我们所最不愿意看到的那个结局

  *我的感想就到这里,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其他编辑吧。因为是第一次制作这样的书,所以关于仍有诸多遗憾。如果有机会,我们会继续做第二本,第三本,争取让我们的成长也被大家看见谢谢你们的支持

  徐47

  统筹/编辑

  

  -

  好久没为 WhatYouNeed 写东西了,还蛮怀念这畅所欲言的感觉。

  2019 年 6 月,我接统筹了这本杂志的工作。从收集零散的文章,整理一张张摄影作品到向一位位漫画作者约稿......

  虽然做一本出版物比写推送来得耗费时间精力,但看着原始素材逐渐像拼图一样被我们组成整体,却是一件成就感高到都快溢出来的事。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份工作留下很美的回忆,也算是这三年时光的见证。

  我记得,拿着厚厚一沓打印纸在办公室堵住 Blake 逼他选方案的场景,也记得设计师 V发梦般地说好想拍下我们做杂志书的过程弄成个纪录片。当时,我嘲笑他拿自己当明星,但我相抱着这样的气他一定够格到纽约给 Vogue 女魔头端茶。

  不过,也有不少糟心的事情。只能说,出版不易,你现在看到的文章已经是尽我们所能保留的最大尺度。

  Anyway,希望我能够继续保持着做这本书时一样的热情,在社会大火炉里越过越好,你们也一样哦 :P

  Rango

  编辑

  -

  一本书,兜兜转转制作了一年。终于!今日出街啦!

  就像上面两位朋友说的那样,在很久之前,我最想做的工作,其实也是去做实体出版物的公司上班。

  然而,社会进步的速度总是快过理想幻灭的速度。还不等我毕业择业失业,心中那些如初恋般的杂志社已七七八八倒了一片。

  不过,依旧徘徊在二字年纪开头的我们是不会为眼前这些现实而整天垂头丧气的。

  不管是哭,还是笑,力气,都是要用在美好的事情上才对。所以,尽管周期如此之久,我们依旧坚持把这本杂志书做了出来。

  感慨的是,上面留下的文章,竟然还是我在 WhatYouNeed 写的第一篇稿。

  也许,不管以后经历什么,我都会不定期地回头看看这篇文章。就算世界不允许我回头,起码这本书还能允许我在那一个钟里回头一下。

  我想,到时我可能还是会在心里再鄙视一次那些整天把「纸媒已死」挂在嘴上说的坏人。

  没错,就是那么小心眼 : )

  Acher

  编辑

  -

  去年 7 月,我希望加入这本杂志书的策划,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在从事过出版业的工作后,我越来越觉得,能够花钱买一本杂志书,并且认真看完的人,一定是对内容创作抱有敬畏态度的人。

  我渴望验证一件事:自己出的一份力,能否让多一个人花钱买一本杂志书,然后认真地看完。

  记得 15 岁那年,我第一次买了香港的青少年娱乐杂志《yes!》,并且在它的「Miss Sex」专栏上了人生的第一门性知识课时,我才发现,原来看杂志,就像在跟书的创作者对话。

  Miss Sex 跟我说,年轻人在青春期血气方刚很正常,但要注意控制。我一边看书一边点点头,并将她的叮嘱记在了心上。

  你看,那些真诚沟通、逻辑细腻、且有才气的创作者,有可能会在某个人生阶段帮你一把。而一本杂志书所承载的能量,或许比我们平常写的一篇篇推文,要庞大得多。

  回到这本书上。

  作为其中一位作者,我不敢说自己的文章能给人多大的启发,但最起码,我做到了 15 岁时最渴望别人为我做的事——在逐字逐句间,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经历。

  而作为一名编辑,当我从半年前开始联系一位在香港定居的作者时,她回复我说:“喊停人生一小时,这个主题好特别。”

  那时候,刚刚辞去工作的她正徘徊在旺角的街头,为自己下个月的生计奔波。也正因为这份奔波,令我对她笔下即将创作的作品,愈发充满期待。

  这么一路回顾过来,我觉得做一本杂志书,实在太有趣了。有趣到,我在定稿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想邀请身边所有的朋友来阅读。

  也希望买了这本书的你,能跟我们,成为这样惺惺相惜的朋友。

  V

  平面设计

  -

  在做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设想好出版后要默默的流一次眼泪,以抚慰以前渴望去志社做书的梦想,但是我现在却没有想哭的感觉了。

  从确定版式、不断改稿、来回校对、折腾封面,再到疫情影响推迟上市...说真的,我的眼泪已经被蒸发掉了。

  怎么这么慢啊?怎么又改文章了?怎么那么纠结?

  现在回头看,从上一年 9 月份我着手排版,到输出全部印刷稿,也不过花了两三个月。可能从一个之前从事服装和电商的设计师来说,习惯了非常快的工作节奏,做这一本书实在是太磨炼我的耐性了。

  但塑封新书到手的那一刻,摸到拥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后,我想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我一直很想做书。因此,每一年我都会印刷一本自己的作品集。来 WYN 面试时,Blake 说我们今年也想做一本书。我第一反映是:“哇!太棒了吧!”然后转念一想:“哈?真的吗?”

  而现在,我更加怀念那时跃跃欲试但一心想要完成某个梦想的我们了。

  所以,很想留言给那些暂时不得志的设计师同行: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

  说到这里,五位主创人员的心声基本也已细数完毕。

  如果这些话让你在这个四月的晚上提起了兴趣,也欢迎你从「当当网」上订购这本书:

  扫描下方

  

  打开当当网

  即可购买《我要:喊停人生一小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