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渡过 · 青春版】我对双相的告白:你已成为我的一部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渡过 · 青春版】我对双相的告白:你已成为我的一部分

2020-05-09 20:18:54 作者:渡过作者群落 来源:渡过 阅读:载入中…

【渡过 · 青春版】我对双相的告白:你已成为我的一部分

  文、图/琬儿(“渡过”苏州营学员,24岁)

  编者按作者这篇文章,本是给“渡过”公号上《妈妈抑郁症轻生两年,我为何内疚至今》一文的留言,在此基础上扩充为对自己病程的总结。通过住院、药物治疗,她的病情基本没有大幅度波动,渐渐接纳了双相这个“礼物”,并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或许正因为此,她渐渐被治愈了。

  本命年鼠年的我,今年24岁了。2020年一开年,就注定不平凡。疫情期间,我在“渡过”公众号到了一篇文章,《妈妈抑郁症轻生两年,我为何内疚至今》,读后感慨万千笔写了一大段留言。

  就像长风哥哥说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这世上有很多东西科学解释不了,有些结局可能开始就是注定了的,每件事情都不是巧合,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是为了教会你些什么。

  因为大家,接纳和包容,我承认我比很多人都要幸运。不管你接收到的爱有多少,都要相信你是被爱着的。我的经历真真切切地印证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双相情感障碍来到我的世界两年了,它是在大三学期(2018年5月底6月左右)把我击垮的。我清楚记得时是轻躁状态室友看到我反常的状态很担心我会学校附近的湖自杀。现在回忆,真的很抱歉当时让大了。

  不久以后爸妈帮我办理了休学手续。我选择暂时离开我的好朋友、室友们及美丽校园,开始了为期近一年的休学。

  我自己病因,现在看来,“自我定义”和“人际关系”是主要因素

  回想我的人设发现我对自己的定义,是基于同学们对我的印象形成的。大概是从上初中开始,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心智的发育和年龄增长,以及周围同学的变化,我开始丢失真实的自己,活成了他们口中的我。

  每一次自我介绍后,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一个“琬”字,同学们总会觉得我是一个特别温婉女孩子。因为当时对自己性格的定义也很模糊,我就全盘接受了。

  带着这种想法一直到了高中大学。我适应环境很慢,所以刚上高中、大学时,都经历了一段不算快乐时光

  刚上高中,我就陷入了自我怀疑自卑怪圈中。我不相信自己学习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人际关系、对自己长相不自信问题出现过。高考完,因为恋家,选择了本地的二本大学。

  然而,我用了大一整整一年去适应大学的所有。其实我已经安安静静地做了许多年所谓的“乖乖女”,已经不知道何为“自我”。就算自己在家人面前再疯、再闹,出门之前都会拿出自己戴了好多年的“面具”,才有信心走出去面对一切。

  大学时光应该是我情绪起伏变化最大的几年。人际关系上存在很大问题,又因为羡慕身边的同学,又逐渐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自卑感加剧。

  人是群居动物,并且需要学着倾诉与聆听。在此过程中你会体会到需要与被需要。我觉得我处理人际关系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握好度,维持哪种关系都需要一个限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空间,在某个时段是不希望被打扰的。但我当时还没有学会与自己独处,竟然想自私地霸占好朋友或者室友的时间或空间,去依赖她们,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

  大三下学期情绪爆发。临近期末我选择了休学,调整了九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年3月选择复学。至今,病情很稳定,自我调整的也不错。从2020年初这个寒假开始,大学开始和我挥手告别了。

  在这里我想夸赞自己一句:“你做的很棒!”刚复学时,每天去上课也还是会紧张,需要在寝室做几次深呼吸。一段时间里,我很敏感。但我选择了平静对待,不大喜大悲,用了很短的时间就适应了。

  第一次病症爆发,我整个人是先躁后郁的。

  整个人飘飘然的感觉,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自己可以随时随地地对某件事某个人品头论足;对国家大事、生活小事都能随意指手画脚。觉得自己有操不完的心,甚至当时坚定地认为自己可以嫁给我的偶像鹿晗(现在想想真的好可笑)。

  每天睡不着,睡很少,醒得很早。轻躁时整个人是亢奋的,当时大脑接受到的感觉大部分是特别快乐的。在我轻躁的时候,夜不能寐在客厅里来回踱步指责妈妈各种不对:你这件事不对、那句话不对,全世界能让我生气的只有你……

  轻躁期过后就是长时间的郁期。变得不想说话,畏首畏尾,想哭,自责,深深的自我怀疑,比平常更加自卑。每天的固定动作就是呆呆地坐着。有一天爸爸下班回家看到那样子的我,又痛又恨,挥手打了我两巴掌。

  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印象中最深、最重的一次。当时的我呆若木鸡,既没有哭,也没有喊痛。妈妈一边哭着阻拦生气的爸爸,一边把我护在怀中。而我却没有任何的情感反应。妈妈这才相信我是真的病了。

  但我并不怪爸爸,因为他从始至终都是最爱我的。他的生活技能真的很强,特别热爱生活也特别会带我玩儿的人,我从小都觉得爸爸是我的“哆啦A梦”。

  虽然我曾会去认真思考自杀的方法,但因为没有勇气去另一个世界,所以从没付诸过实质上的行动。或许内心的最深处还是觉得,未来还会有很多美好在等我吧。

  回顾我的病程,我的身心一起跟着我经历了由躁转郁的全过程。四肢和大脑应该是对躁与郁的感受反差最为真切的部分。

  躁时,整个人像踩在软绵绵的云朵上,四肢轻飘飘(那时因为吃的很少也感觉不到饿,体重很轻);郁时,感觉自己丧失了语言功能,全身只有大脑在高速运转。四肢疲惫不堪,每天可能会睡很久,昏昏沉沉。

  这种反差,就像地球的两极,都是极端的,所以说,双相患者及家人的经历基本就是身心俱疲。

  后来,我被诊断为单纯的中度抑郁症住进医院。姑姑看到张进老师的《渡过》系列书籍,买了送给妈妈,给不知所措的妈妈注入了力量。家人也陆续关注了“渡过”公众号,才发现张进老师的公众号已经存在了五六年之久。

  妈妈认真学习,汲取文章中的经验,认为我的症状符合双相。于是托人找到医院的业务院长,给院长看了她亲手绘制的我的情绪波动图。最后医院组织会诊,同意诊断我为双相,按双相诊断给药治疗,增加了治愈的机会,少走了许多弯路。

  住院以后做了很多种治疗。我记得的有经颅磁、电休克疗法,还有一些专有名词记不住了。也做过一两次催眠。

  其中电休克疗法效果很显著,前后做了五次。做电休克必须空腹,早上起来水也不可以喝,其过程也是特别的体验。

  电休克疗法的流程大概是:家人起大早排号,快到了的时候妈妈来接我上楼。医生叫到号以后,自己走进诊室,上体重秤,称重,按体重配相应计量的麻药。

  麻药静脉推进,听着医生们唠家常,只要三秒,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再睁眼已经是三个小时后了,至于做完电休克疗法,我是怎么回到病房的只能通过问妈妈了。

  电休克疗法结束,医生会给我所在疗区打电话。护士姐姐带着轮椅上去把我接下来,整个人全程是没有意识的,就是昏睡的状态。因为麻药劲儿没有过,而且回到病房,不能枕枕头,三个小时要保证平躺。

  我和妈妈一致认为,电休克这种疗法,很多家庭都想尝试,但是因为害怕,不了解,然后耽误了治疗。

  爸爸妈妈为了我能早一点做上电休克治疗,会轮班起早甚至不睡觉去医院排号。爸爸还要上夜班,一下班了就马上开车往医院赶。当时我的感官很麻木,不太会哭的,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觉得为什么偏偏要让他们承受这么多呢?

  选择电休克疗法,家属需要很大的勇气。爸爸妈妈只能通过观察,询问等待在走廊的其他家属,来了解这个疗法的效果以及副作用。

  做完电休克后,我整个人脸上又有笑容了,也想购物了。或者当时又有些郁转躁,在医院附近服装店买了很多漂亮的衣服,过了相当开心的一段日子。

  复学后,坚持吃药至今。这两年里,参加“渡过”线下营第二期苏州营,认识了张进老师、邹峰叔叔、长风哥哥。我感到很幸运,也曾和妈妈熬夜写营地总结,发表在“渡过”公众号上,觉得自己好棒,好有成就感!

  每每回想发病期间,身心的记忆感觉随时都会被唤醒,至今想起还是痛的。

  “渡过”苏州营之后,通过学习,能够彼此包容理解。因为爱,因为遇到了张进老师,遇到了渡过;因为药物治疗、心理疗愈;因为想走出阴霾的那颗心,我渐渐可以平和地与人交流,恢复了对自己所喜爱事物的兴趣,脸上也有了笑容。

  我愿意尝试做出改变的动力来自于妈妈的坚持与勇敢,是爱让我没有放弃自己。因为妈妈的童年是缺爱的,所以有些事情会暴露出她的性格缺陷。但是我的病让她被迫、快速地进步,把她童年缺失的爱加倍地给了我。

  看着现在的妈妈,时间在她美丽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发现有时她变得依赖我了……可能是她脸上那个伪装成大人的面具慢慢消失了。总之,她的幼稚与可爱在我这里是被允许的,我也真心希望时间可以流逝地再慢一些,彼此陪伴地更久一些。

  我想说:得病不可怕,但是得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病耻感不太好摆脱。大多数人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是不会有想要去了解并学习相关知识的欲望的。但在“渡过”的平台,学到很多知识,并学着应用到实际中,学会去开解自己,与自己对话,与外界沟通,最后可能会发现:一切的一切在于不会爱自己。

  种种的种种,都像是早就安排好的,目的是为了让我学习,让我了解自己。我现在已经把双相作为我生命中的一次旅程去探索。

  在“渡过”,我认识了许多有趣的同龄人,或者是跨越年龄的友情(比如和张进老师、邹峰老师的忘年交)。在这里可以卸下伪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越来越热爱生活。喜欢用相机去记录所有我认为美好的事物;喜欢听音乐、唱歌;喜欢看电影;喜欢萌宠;喜欢德云社,期待着自己喜欢的演员上台,享受捧腹大笑的感觉;喜欢一切新奇与未知……

  我想,只要觉得自己对某样事物的兴趣回来了,或是对这件事情还未失去兴趣,只要兴趣还在,那就行动起来,去做!不论是制作美食、摄影、唱歌、演奏乐器、绘画……只要你觉得这件事做完后,带给你的是快乐,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享受其中的每一个片刻,一定是被治愈的。

  不管病情是较轻还是较重,坚持到现在的每一个你,都值得被称赞!那个片刻,一定是被治愈的。

  哈佛大学有一句校训:“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我喜欢把双相称为“上天赐给我的礼物”,也是重生的起点。以下是我对它的表

  “谢谢你来到我的生命里。是你让我开始找寻真实的自己,找回那个与生俱来、喜欢释放天性的性格。“

  

  “因为你的到来,我开始认真地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我和家人开始了对心理学的探索。“

  “因为你,我卸下伪装找回自己,更热爱生活。”

  最后,想对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你说:如果你现在觉得生活是黑暗的,请相信有一天光会照进来;如果你现在是假装坚强的,请允许自己有时软弱;如果坚持不下去了,请记得一定要寻求并接受帮助。

  END

  作者相关文章:

  运动 · 爱 · 放飞与不舍——苏州亲子营终结日

  吉米和海米:苏州亲子营的萌宠陪伴者

  渡过圆桌派 第六期

  肩负使命 让改变发生

  嘉宾:晴天、Dori(母女)、驿方

  主持人:邹峰

  时间:5月10日(本周日)

  19:00~ 20:00

  本周日“渡过”邀请一对母女和渡过陪伴者驿方,在母亲节谈谈这个话题。

  欢迎识别上图收看直播。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觉知自我感知爱-“渡过”21天家长营第5期招生啦

  欢迎识别上图查看报名。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公号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信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