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指尖》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指尖》观后感摘抄

2020-05-27 22:08: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指尖》观后感摘抄

  《指尖》是一部由Ludovic Bernard执导,朗贝尔·维尔森 / 朱尔·本谢特里 / 安德烈·马尔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指尖》精选点评

  ●天才学习,便会伤仲永,好想KST跟学生来段钢琴教师,KST绰号竟然叫女伯爵,不要因为害怕成功放弃你的梦想,如果有的话,古典音乐才不是属于有钱人,天才不论出身,就缺伯乐,拉二真是震撼澎湃,剧情确是一俗到底,请问那位替补者的阴影体积

  ●钢琴天才问题青年遇见锲而不舍的伯乐励志成才的故事中规中矩,没有惊喜

  ●这是一部捧小鲜肉的片片吗?为毛钢琴比赛总是弹拉赫玛尼诺夫?没办法,对天才片就没抵抗力配角不错主角显然不会弹琴啊。整个故事编的太烂了。

  ●跟“Le Brio”有点像,音乐本该比语言更有力量,但这人演技真心不行,找谁来护他都不行。男主名字就想起他是谁了。

  ●看不下去类型。

  ●trop cliché

  ●整体剧情发展波澜不惊,具有励志片都有的心路进阶剧情设计,以及自我觉悟后的致胜套路。但并没有营造特别强烈敬佩感。影片也缺少少年天赋异禀充分铺垫过多的是借助老师一厢情愿激发实现,而且动机上也稍显模糊冲突矛盾的浅表化完全缺少说服力,倒是涉及钢琴课堂教学部分见识专业培养方法呈现

  ●曲子很棒,描述生活真实美中不足的是男主的主角光环太强了

  ●老套的剧情,但一老一少的法国主角的确养眼,也不乏金句。要演奏音乐必须要保持赤子之心波特莱尔说过:天才是能随心所欲地找回童年的。

  ●影19118:只看到天赋没看到勤奋。只看到光环和人生幸运

  《指尖》观后感(一):一个美好的故事,但是讲故事的人似乎少了些火候

  

其实作为一个学音乐专业的人来看这部电影,是很期待也很希望男主完美结局,虽然所有人都已经知道结局是什么模样,但是,叙述真的太不好了,黑人女友,他的那帮朋友,以及系主任太太等等因素穿插态的变化,以及最后的弟弟突然出事,完全是为了继续而继续,真的没有太多的合理性然后就是节奏,弹琴需要注重节奏和表情符号,电影一样,所有的镜头情节的节奏都不太对,但是我还是看完了这部电影,期待伟大音乐家问世,更期待好的表演。我钢琴,个人打分3

  《指尖》观后感(二):伯乐与千里马的相遇

  其实最感动人的一幕是小时候的男主和邻居老爷子学钢琴的一幕以及后来老人去世将钢琴送给了男主,不知道为何,家人却没有留下他喜爱的钢琴。也许是搞音乐和填饱肚子之间有着无法共存的尴尬处境吧。然而从有天赋到成为“演奏家”之间还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男主从一个没有资源的“无业游民”,被破格录取进去音乐学院,甚至被给予自己独立的住房,一下子身份的改变,让他获得了从未拥有的虚荣感,并借此收获女孩的爱慕。那么他的真正价值是在音乐学院学生的“光环”,还是与生俱来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表达力。显然片子告诉我们最终赢得胜利的是他对音乐的解读和表达。所以音乐里没有情绪,没有情感的演奏一定是空洞而无力的。这也是男主在车站里吸引导师的独特之处。人生中能遇到一个一眼就看懂你天赋的人是多么的幸运,不仅如此,还不遗余力的帮助你成功,这样的组合堪称绝配。

  《指尖》观后感(三):个人主观4星,客观3星半

  我这篇严格来说不算“影评”,只能算“观后感”。

  仅影片本身而言,感情戏和原生庭环境的比例应该更平衡一些才更有说服力。

  但这部片子对我个人而言感触颇深,让我更清楚的理解到为什么我会放弃钢琴。或许我确实很极端,但做决定放弃的人是成年人的我,我一向为自己的任何决定买单不后悔。抉择的契机并非是没有童年的练习生涯,也不是愤怒很早就觉察到自己不是天才却仍要付出那么多代价折磨自己,而是一种无法与太多人分享的孤立感。我知道我不是天才,但我又是爱音乐的,我只想好好享受音乐本身,却被迫十几年里每一天从24个音阶爬音练习开始,就每分每秒都在重复体会着自己不是天才。

  不是天才的概念“对我来说”是什么呢,浅显地归纳一下,就是我知道我有充沛的感情,但是我无法用学到的技巧表达出来,钢琴无法成为我的感情与音乐对话的桥梁,居然变成了逼着我不断重复认知自己无能为力的自我消耗工具。那种痛苦难以与人共通。

  我不讨厌钢琴,最暴躁的时期看见听见亲戚家孩子等乱玩我的琴时我都会生气制止,可我更不想被迫陷入讨厌自己的循环里,于是一成年就做了决定,我要放过自己。

  我从不为自己会弹钢琴骄傲自豪过,因为我想要的不是会弹钢琴,我要的是“桥梁”效应。

  本片多首曲子让我泪流满面。这只是我的感受,我只能也只肯代表我自己。

  《指尖》观后感(四):导演竟然把好好的一个故事讲得稀烂

  《指尖》一部青年古典钢琴家的成长史。很商业的一部电影。很年轻,很有想法,也许会受到很多的观众喜欢。影片讲述了了一个生活环境所迫,身在偷窃圈子游走的钢琴天才,在路边钢琴弹奏的时候,被以为高等院校的音乐总监看中,开始了他的专业钢琴历程。

  在影片中我们会看到,影片试图通过4条线来诠释这个故事,男主角的生活,音乐总监所对他付出的期望,男主角对待学习钢琴的态度转变,以及男主角的爱情。

  人物设定本来挺有看头。结果导演并没有把几条线结合起来,就好像四条平行线,永远都不会相交。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男主的感情线,跟他的钢琴路途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男主对于钢琴的情绪,建立在他的启蒙老师身上,然而这条线被遗忘在角落。

  他的贫民生活环境并没有给他带来对世界,对人性,对理想的高度认知,反而成了他臭脾气的借口。

  还有很多可笑的设定,一个渴望音乐的人,怎么可能会画大量的时间去抵触专业的免费的顶级的钢琴课?并且做心理建设的功夫竟然耗尽了所有的片长。我们并没有看到主角刻苦的练琴准备比赛,只是看到他怼天怼地怼空气业余时间都是泡妹。

  这样一个人最终竟然得到了钢琴赛的大奖?他也配?

  音乐总监,男配,人物比主角更饱满一些,但是我不明白,你刻画他为男主也好,为自己也好,为了死去的儿子也好,为了音乐都可以,铺垫了这么多不就是为了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男主,让他奋发图强,带着自己的想?结果男主几乎不知道音乐总监到底为他付出了多少。竟然设计男配的老婆去恶语重伤精神力像初中生一样的男主角。

  反观一下《爆裂鼓手》看看人家怎么刻画一个音乐家,一个音乐家到底要经历什么才能变成一代大师?人家的心境都发生了怎样的大转变。影片真的太太太肤浅了。

  《指尖》观后感(五):弹琴的小偷……

  陈凯歌拍过一部《和你在一起》(2002),剧情很是煽情,想必人都熟悉的了。其实,哪个孩子,家境贫寒乃至触法入狱,却在音乐方面“天赋异禀难自弃”,然后遭遇了高人,终于出人头地——这种先抑后扬的路数,采用者不乏其人,可以说是一种类型影片了。

  譬如德片《四分钟》(《Vier Minuten》2006)里面,替人顶罪的叛逆女孩杰妮(Hannah Herzsprung)被年届八十的克鲁格夫人(Monica Bleibtreu)挖掘,定下苛刻条件授以琴艺,又强迫她参加专门挖掘21岁以下的钢琴天才的大赛。慢慢地,音乐冲破了两人巨大的年龄差距,她们曾受过深重创伤的心灵也渐渐通过彼此获得慰藉(如果说音乐本身是“第一主题”,那么在新的调上披露的“第二主题”,即克鲁格夫人的过往,以及她与女孩的交集,展现的则是一段阴郁晦涩、情欲交织的新旧故事)。除了情感题材的敏感性,音乐部分还是戏份很重的,值得一看。

  再说眼下这部法国新片《指尖》(《Au Bout Des Doigts》2018),危机重重的音乐学院院长在车站流动钢琴摊上发现了一个巴赫弹得极为出色的男孩儿,几经周折,把这个小偷从社区服役中解脱出来,条件是参加培训、进而参加国际钢琴大赛……情节的起伏跌宕一如前面的故事,不提了。却有几个不妨害故事演进的bug,未免过于低级。譬如,马提尔•马林斯基(看名字就是一个巴黎的外来者)上的第一堂课,在素以刻薄和严谨出名的女教师的要求下,他顺利弹奏了普通音阶、三度音阶、f小调分解和弦、属七和弦分解和弦,然后竟然不知道“半音音阶”是什么、怎么弹;又在左手的#F大调分解和弦、右手的C大调分解和弦上栽了跟头,接下来,他还竟然不识谱!

  即便如此,影片不乏诗意的段落。一次,马提尔伙同小贼们夜潜豪宅,别人翻箱倒柜地发掘财宝,他却发现了一架贝希斯坦,于是,翻开琴盖坐下,手抚在琴上,心里默响起肖邦的钢琴曲,即使警铃招来了警察,小贼们都已鼠窜,他犹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偷盗之于音乐,曹营之于汉家,竟然违和地水乳交融了!这样的孩子不学音乐真是可惜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